喀斯特生态治理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_省略_池_遵义龙坪_沿河淇滩示范区为例_罗娅

合集下载

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摘要:贵州省是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喀斯特地区以其脆弱性和难恢复性使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对影响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喀斯特生态脆弱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贵州省是在开发中的省份,具有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地形,以及较宜人的气候,植被的覆盖率较高,生物物种较齐全。

近几年贵州经济的发展得到快速发展,而经济发展就必然会破坏环境。

而“两欠地区”的贵州,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喀斯特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导致的生态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度修复。

工业污染、水污染、滥砍滥伐、随意樵采、过度放牧等一系列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已经造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的破坏,在经济发展之后,必然要面临大自然对人类的责罚。

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系列的问题,人类将得不偿失。

由此,西南的喀斯特生态现状就显得异常的严峻,生态重建势在必行!造成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的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的退化,如图所示:图7.1.2-1 影响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示意图一、自然因素第一,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自然地理地貌表现为以土壤承载力弱为特征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脆弱成了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西南地区常年受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作用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年均降水量较大,降水频繁,自古就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这些因素带来的后果是植被覆盖率不高,从而导致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土层中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土地生产率低,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这也是造成喀斯特地区人民生活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环境因素既不利于人类居住,又不利于贫困人口赖以解决温饱问题的农业生产,既是贫困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又是部分贫困人口在初步脱贫以后,又大面积返贫的根源。

浅谈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资源持续利用

浅谈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资源持续利用

浅谈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资源持续利用摘要:本文通过对喀斯特特定自然资源条件下山区农业结构现状及所面临问题的分析,在资源持续利用原则下,通过寻求对喀斯特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模式和途径的方式,使喀斯特山区人民摆脱贫困的现状。

关键词:喀斯特资源结构调整旅游一、喀斯特地区脆弱以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1、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贵州耕地不仅面积小,且质量不高,成土速度缓慢,人类与非人类活动的进一步衍生使得石漠化程度加剧,非地带性土壤分布广泛。

土地平均坡度在21.5°,坡度大于25°的土地占土地面积的35.07%,35°以上的陡坡占土地面积的8.65%,一等耕地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较好的仅占22%;土层不厚土质偏黏、肥力中等、水利条件较差的中等地占42%;土层浅薄、肥力较低、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无水利条件保证的三等耕地占36%;中下等耕地占了耕地总面积的80%左右,且其中还有21%左右不宜耕地。

2、地形丘陵多、平坝地小,土地利用类型以薄层斜坡地、陡坡地和险坡地为主贵州省山地面积为10.87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2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山间平坦坝地面积为1.32万km2,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

面积1万亩以上的耕地大坝47个,耕地面积91.92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4%。

典型的裸露喀斯特山地土体一般在30cm左右,不少地方少于30cm,仅在少数山麓地段及石缝、石隙中有稍厚的土体。

这对改正持续农业生产的水土保持、土壤改良、施肥、灌溉等带来困难,也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土地石漠化和广种薄收等不合理利用现象。

3、喀斯特地表干旱严重,石漠化形式严重贵州省喀什特地区年降水量较大,达1000mm/年以上,但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发生严重季节性干旱。

大量降水和土壤水分往往迅速通过漏斗和落水洞等地下溶蚀裂隙下渗,导致地表水奇缺、土壤含水保水能力差,形成特有的“喀斯特干旱”。

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花江示范区顶坛核心区为例

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花江示范区顶坛核心区为例

D n tni ain e ntainae s ni tn e iga Huj gd mo s t raa s c n a r o a na
Wa gJ l,L njn n iu i g a Mi u
( col f egah a adBo g a Sine , uzo om l n esy G iag G i o , 50 1 Sho o orp i l n ioil c ecs G i uN r a U i r t, u n , uz u 5 0 0 ) G c l c h v i y h
a u pe n Oteod mo e sas p lme tt l d . h
Ke r s So eDeet e t n;S san beD v lp n f r utr ;Mo eRee c ywo d :tn srf ai i i o u tia l e eo me to i Dig
b s d o h d ao k n h l t g o h n s r k y a h s a h u t g—i on ,te b i i g u ig s a e n te ie ft ig t e p a i f C i e e p c l s e t e c ti a n n i s n n p it h u l n p o b o a d f fc l is a h n n d t e b e d n fl e tc h i o tn ,w ih i r d c d t d f“ i s ig s a i t s t e l k,a h r e ig o v so k a te man c ne t h c s e u e o a mo e o p g ,b o a ie i i s
adC iee r kyahs .S c oeh c ee b u uCs i r g g h eet ct nu dr ot ln n h s i l s e” uha d a ah vdo ̄os ces nb n n edsrf ao n e cn o i n pc m s i S ii t i i i r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贵州平塘县为例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贵州平塘县为例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贵州平塘县为例易武英;张建利;代丽华;黎有为;周文龙【摘要】Based on Pingtang County land use data, the biomass factor table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different provinces of China and the per-unit-area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ESV) tabl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in China, this study has made th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coefficient (VC) per unit area in Pingtang County, and calculated the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and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dex of Pingtang County in 2000, 2005 and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Pingtang Count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increased, the total values of ecological services in 2000, 2005 and 2013 were 5606883900 yuan, 5805344700 yuan and 5930362000 yuan, respectively.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gas regulation, climate regul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formation and conservation, waste manageme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food production, and entertainment culture had an upward trend in change, but the food production value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from 2000 to 2013. The sensitivity index of ESV to VC was less than 1 in Pingtang County in 2000, 2005 and 2013, and the sensitivity index value was 0.003?0.517, meaning that the ESV was not sensitive to the VC,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ingtang County the revise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system is reasonable, the results are credible.%以平塘县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参考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不同省份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表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制定了平塘县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并计算平塘县2000、2005、201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敏感性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平塘县生态服务总价值呈上升变化趋势,2000、2005、2013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为560688.39万、580534.47万、593036.20万元;从单项生态服务价值来看,2005~2013年平塘县生态系统在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娱乐文化等领域的价值呈上升变化趋势,但其食物生产价值呈下降变化趋势;2000、2005、2013年平塘县ESV对VC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敏感性指数值介于0.003~0.517之间,说明ESV对VC不敏感,缺乏弹性,即结合平塘县区域特征修正后的生态服务价值系统是合理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评估;3S技术;喀斯特峰丛洼地;平塘县【作者】易武英;张建利;代丽华;黎有为;周文龙【作者单位】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1;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1;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1;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1;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9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1]。

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作者:黎建涛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内涵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喀斯特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这一评价体系分别对遵义、毕节、清镇、沿河、贞丰等五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尽管五个区域的整体层上都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某些地区个别子系统尚处于不可持续阶段,需要对原有的发展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评价喀斯特地区指标体系引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伴随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资源耗竭和环境退化之后所做出的明智选择。

进入21世纪,追求和倡导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目标。

然而,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可持续发展”?如何测评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如何评价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论,这显然不利于对喀斯特地区的持续发展水平的监测与评价,更不利于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内涵及评价体系功能特点(一)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哲学思考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作了经典的解释:“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一个“3”指三维结构,包括时间维、空间维、需求维。

从时间维看,可持续发展既考虑当代人的发展,又考虑到后代人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从空间维看,可持续发展既考虑本地域人的需求,又不对其他地域的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

从需求维看,可持续发展既考虑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又要考虑满足人类受教育、医疗保健、文娱体育、优美环境和社会福利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还要考虑包括政治民主以及人权等方面的正当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功能要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参照系,用以反应压力、状态、响应三类描述性指标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的指标数值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喀斯特地区是指由喀斯特地貌所构成的地区,喀斯特地貌是指由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以岩溶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要特征,其地质构造特殊,地貌形态独特。

喀斯特地区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

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构造使其对环境的敏感性较高,一旦遭受人类活动的破坏,恢复起来将十分困难。

因此,应采取措施保护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限制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工业项目,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和林业管理模式,以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许多地方依赖地下水供水。

然而,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形成地下水塌陷,严重影响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监测,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同时鼓励节水措施的实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

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也会影响游客的体验。

因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加强生态保护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推动旅游业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喀斯特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因此,应加强对喀斯特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教育活动,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人才,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只有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传统文化,才能实现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效益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杠寨小流域为例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效益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杠寨小流域为例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效益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杠寨小流域为例吴鹏;朱军;崔迎春;赵文君;侯娜;张喜【摘要】以杠寨小流域为例,采用标准差系数法,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改良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效应等6个方面,对初选指标进行了权重的确定及优选,最终确定了17项评价指标,构建了该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选定的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该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该流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和生物效益评价值均有所提高,其中以水土保持效益增幅最大,其效益评价值由治理初期的0.0830上升到了0.0921,效益增幅将近11%;综合生态效益评价值由治理初期的0.4377上升到了0.4507,效益增幅将近3%。

不同植被类型的综合生态效益评价值,除了少数几个样地以外,其余各样地均有所提高。

总体而言,该流域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在生态效益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也说明了石漠化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By taking the Gangzhai small watershed as an example, and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from six aspects of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oil improvement,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effects, the primary selected indexes’ weight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weighted indexes were screened, there were 17 evaluating indexes to be reserved for constructing a evaluating system, finally, the eco-efficiency index system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angzhai karst small watershed, Kaiyang, Guizhou were set up. Moreover, According the 17 evaluatingindexes, and by using gray relevancy method,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watershed’s comprehensive control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3 years, the basin’s evaluati ng values of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release oxygen, and the biologic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were all enhanced, of them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had the largest increase, the benefit evaluation values rose from 0.0830 to 0.0921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governance, and efficiency increase amplitude was nearly 11%;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benefit values rose from 0.4377 to 0.4507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governance and the efficiency increase amplitude was nearly 3%. The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benefit evaluation valu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except a few of samples, the rest all increased. In general, the basin’s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had achiev ed some successes in aspect of ecological benefits, but also had the very big promotion space, it also illustrated that there were long-term and arduous nature for desertification control.【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8页(P95-101,106)【关键词】杠寨小流域;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作者】吴鹏;朱军;崔迎春;赵文君;侯娜;张喜【作者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91;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7喀斯特石漠化是制约贵州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最严重的障碍,石漠化综合治理已成为贵州经济建设和生态恢复的重要目标[1-2]。

基于遥感RMMF模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基于遥感RMMF模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基于遥感RMMF模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宫晨;吴文瑾;段怡如;刘海江;何金军;孙聪;蒋倩【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22(42)11【摘要】为支撑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以半物理水土模型RMMF(The Revised Morgan,Morgan and Finney Model)为基础,通过对模型部分输入物理量进行遥感化改进建立了遥感RMMF模型(RS⁃RMMF)。

为在评价中进一步排除气象要素波动带来的水土流失量变化,通过RS⁃RMMF模型构建了单位降水截留率、单位径流冲蚀量以及单位径流运输量3项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价区域生态系统本身的水土保持能力。

研究选取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桂黔滇喀斯特功能区为典型区,分别基于上述评价指标和经典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型开展了2011年至2019年水土保持功能计算与对比。

结果表明:相比2011年,2019年喀斯特功能区的降水截留率PI_(0)升高1.94%,径流冲蚀量H_(0)下降5.96×10^(-4) Mg/hm^(2),径流运输量TC_(0)下降6.0×10^(-7) Mg/hm^(2),水土保持功能综合得分增加0.83,水土保持功能整体上得到小幅改善。

计算结果与RUSLE模型对比结论基本一致,但在空间相对强弱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RS⁃RMMF模型的评价得分空间分布明显由植被属性主导,且受降水等因素影响较小。

该模型可客观核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能力,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总页数】12页(P4389-4400)【作者】宫晨;吴文瑾;段怡如;刘海江;何金军;孙聪;蒋倩【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城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相关文献】1.基于GIS的喀斯特地区生态敏感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模式与效益监测评价研究3.基于GIS的喀斯特地区生态敏感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英文)4.基于植被遥感的西南喀斯特退耕还林工程效果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喀斯特生态监测及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喀斯特生态监测及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喀斯特生态监测及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张芳挺;熊康宁;周文龙;赵志成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8)002
【摘要】喀斯特生态监测及其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喀斯特环境治理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不断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文章对生态监测涵义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生态监测的特点,总结了喀斯特生态监测和效益评价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喀斯特生态监测及其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及为将来开展喀斯特环境工作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总页数】4页(P107-110)
【作者】张芳挺;熊康宁;周文龙;赵志成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1
【相关文献】
1.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J], 熊强辉;杜雪莲
2.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特征及生态效益评价--以贵州清镇退耕还林(草)示范区为例 [J], 梅再美;熊康宁
3.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之监测平台构建——加强林业生态监测网络建设研究 [J], 段经华
4.安顺市西秀区喀斯特石漠化山体生态修复技术及效益评价 [J], 赖力;彭莹;刘玉洁;幸宏伟
5.喀斯特高原山地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生态效益评价——以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为例 [J], 张芳挺;熊康宁;陈浒;杨正怀;樊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万国江;甘露;陈刚才【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01(019)002【摘要】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本文认为其脆弱性主要是由喀斯特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据此探讨了其环境整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及相应的发展模式。

%Agro_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karst mountain area in Guizhou isa fragile environment.It greatly restrains 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rue.This article regards its fragility as the result of co_impact by karst natural proceed and human activities.As the natural process,exist of carbonate rock and its erosion by water are the natural foundation of characters of main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hat includewater,soil,vegetation in karst agro_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uizhou mountain area and their fragility.These characters and fragility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Moreover,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ies,especially destroy of forest and continue extend of dry cultivated land area which directed by surplus of population,aggravate the fragility of karstagro_ecological in Guizhou mountain area.On the basis of these,the population controlling stratagem,resource stratag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ratagm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type of area are discussed.And som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are posed here.【总页数】5页(P130-134)【作者】万国江;甘露;陈刚才【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5【相关文献】1.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以贵州省黔中地区为例 [J], 安宏锋;徐浩;安宁;王之明;左思艺;2.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以贵州省黔中地区为例 [J], 安宏锋;徐浩;安宁;王之明;左思艺3.贵州省农村地区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及防治措施 [J], 田景敏4.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及其生态防治——以贵州省为例 [J], 陈清惠5.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J], 张殿发;王世杰;李瑞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维普资讯
广 西科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Gu n x a e fS in e o r a a g i o Ac d myo ce c s
2 0 , 2 1 3 ~ 4 0 6 2 ( ): 9 3
Vo. 2 No 1 Fe r a y 2 0 12 , . b u r 0 6
摘 要 : 据 广 西 喀斯 特 地 区 的 自然 环 境 背 景 和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 用 层 次 分 析 模 型 和 多 层 次 多 目标 模 糊 综 根 采
合测度模型 , 建立由经济 、 态、 生 环境 3 大类 4 6个单项指标构成 的评 价喀斯特地 区可持续 发展能力 的指 标体 系 , 经 济 可持 续 发 展 能 力 、 态 环 境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和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方 面 , 从 生 社 综
合评 价 广西 喀斯 特 地 区 5 个 县 市 可持 续 发 展能 力和 地 域 分 异 规 律 。 果 表 明 , 西 喀 斯特 地 区 各 县 市 可 持 续 o 结 广
发展能力差异较 大, 可持续发展综合 能力 不强 , 综合评 价总值总体偏低 , 中 , 其 分值大 于 l 分 的仅 有河池 、 1 南 丹 、 州、 宜 桂林 、 武鸣等 5 县市 , 3 县市的分值在 9分以下 , 个 而 2个 最差 的是凌 云、 天等、 隆林 、 都安 、 那坡 、 马 山、 东兰 、 乐业 、 山等 9个县市 , 风 评价值为 5 o ~3 9 , . o . 3 是广西喀斯特地 区经济可持续发 展能力最弱 的一类 。 广 西 喀 斯 特 地 区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地 区差 异 是 各 县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能力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与 经 济 增 长 能 力 成 正 比 , 中 部 和东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明显高于西部 , 沿河地 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 于非沿 河地 区, 可持续发展 能力 相同

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特征分析_以罗甸县为例

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特征分析_以罗甸县为例

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特征分析_以罗甸县为例科技信息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年第1期0引言喀斯特地区由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背景导致其在人口的压力下容易产生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土地退化现象[1]。

喀斯特土地利用研究的文章很多[2~7],但从县域尺度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特征的较少。

本文以喀斯特山区罗甸县为例,通过对罗甸县土地资源利用的特征分析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希望能为罗甸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其他喀斯特地区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借鉴意义。

1罗甸县概况罗甸县位于贵州省南部边缘,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23'~107°04',北纬25°04'~25°45'之间。

总面积3013.04km 2,其中喀斯特面积为1701.81km 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6.5%,非喀斯特面积为1311.11km 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3.5%[8]。

全县辖26个乡(镇),275个行政村(含居委会),2009年末总人口3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59万人,占总人口的93.04%,少数民族人口22.04万人,占总人口的67%,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汉、苗、瑶等21个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

2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资料统计,罗甸县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共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土地8个一级地类和水田、旱地、果园、有林地、灌木林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建制镇、村庄等38个二级地类。

在一级土地利用分类中,耕地面积为363.36,占土地总面积的12.06%;园地面积为66.67km 2,占土地总面积的2.21%;林地面积为1707.92km 2,占土地总面积的56.6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42.82km 2,占土地总面积的1.42%;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13.22km 2,占土地总面积的0.4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为101.80km 2,占土地总面积的3.38%;其他土地面积为150.83,占土地总面积的5.01%。

19235617_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19235617_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毕节试验区为例徐锡广(复旦大学,上海200433)[摘要]近年来,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

毕节试验区作为最具典型性的岩溶地貌区域,如何借助“脱贫攻坚”东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下必须加以重视的课题。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党的十八以来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建设成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毕节试验区[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9)04—0090—07广义而言,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是以贵州为轴心,辐射周边四川、云南、广西、重庆、湖南、湖北等省(区、市)部分地区、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1]的广袤区域,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生态脆弱区”。

[2]这一区域生活着1亿多人口,包括48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南方最贫困的地区。

其中,石漠化面积达16.1%的贵州省毕节市[3]尤为突出,一些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

早在1988年6月,为了解决毕节市的石漠化问题,使该地区的贫困群众能够脱贫致富,破解“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这三大难题,国务院批复成立了毕节试验区。

截至2018年底,毕节市贫困人口已降为44.4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为5.45%。

[4]毕节试验区是珠江、乌江、北盘江和赤水河发源地,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是贵州石漠化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平均海拔1400米,国土面积26853km2,石漠化面积5311km2,其中强度以上石漠化面积650km2,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9.78%和2.42%,石漠化生态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暴雨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在全市频繁发生,加之属于酸雨区、暴雨洪水地区、春旱区与低温冻雨灾害区,因此,容易引发干旱、低温冷冻、冰雹、洪涝、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多种环境灾害。

最新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最新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江洁丽(广西师范学院资环学院南宁 530001)摘要:根据广西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的区域分异着手,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空间配置特点,建立了由经济、生态、环境3大类 46个单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 ,对广西喀斯特地区50个县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进而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域分异规律。

为进一步研究广西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化的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地域分异规律;指标体系;广西喀斯特地区Evaluat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Regularityof its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in Guangxi karst regionJiangJie-li(Facult 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 niversit y Nanning 530001)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istrict cent of the main factor and resources in Guangxi karst region, anal yzed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stall the characteristics, taking 50 cities in Guangxi karst region as the stud y object ,this paper has established basic principles of evaluation index of sustainable cit y development, set up the s 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m, and calculate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and s ynthetic value. Then the who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 y is worked out and the regionaldifferentiation regularit 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summed up. This kind of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regularit y can provide quantita tive an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foundation for eco-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Guangxi karst regionin the new century.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 y; regional different iation regularit y; index system; Guangxi karst region1、问题的提出广西喀斯特环境是中国最突出的贫困与环境问题高发区之一,全区喀斯特地貌面积达9.87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51%,遍及83.9%的县份,主要分布在桂西,桂西南及桂东北地区,是中国喀斯特分布广、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试验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试验

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试验
肖虹
【期刊名称】《毕节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2)003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中国的西南部属于喀斯特地形的主要分布地区,通过在喀斯特地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试验,阐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肖虹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师范学校,贵州,毕节,55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喀斯特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十年实践与[J], 罗昌琪
2.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贵州清镇退耕还林(草)生态示范基地为例 [J], 彭贤伟;熊康宁
3.新时期西南喀斯特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J], 史开国
4.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J], 李龙梅
5.提高异地扶贫开发科技含量促进环境移民区域可持续发展——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异地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王克林;李文祥;李作威;谭三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RP模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遵义市为例

基于SRP模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遵义市为例

基于SRP模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遵义市为例张娜;周国富;雷嫦;韦荣婷【期刊名称】《贵州科学》【年(卷),期】2022(40)3【摘要】为了探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喀斯特山区的生态脆弱性,本文以遵义市为研究区,基于SRP模型,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和生态压力度三方面构建包含自然和人文因素的17个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区域整体、县域、不同坡度耕地3个维度揭示研究区的生态脆弱性。

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以轻度脆弱性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且空间差异显著,总体由城市核心向外逐渐减弱的趋势。

(2)从县域尺度看,较发达城市腹地受工业化和城镇化影响,多以极度和重度脆弱为主,其中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播州区和仁怀市最为严重,处于非喀斯特地区的赤水市生态脆弱程度最弱。

(3)耕地的生态脆弱性受坡度影响明显,坡度<6°的耕地,重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比例高于中度及以下脆弱性,>6°的耕地则相反。

耕地脆弱面积主要集聚于6°~25°的坡度之间,在<25°的耕地范围内,脆弱面积随坡度增加,涨落幅度递增;在>25°的耕地范围内,涨落幅度递减。

研究可为遵义市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优化耕地利用方式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总页数】8页(P43-50)【作者】张娜;周国富;雷嫦;韦荣婷【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相关文献】1.基于三角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2.基于SRP模型的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3.基于SRP模型的多尺度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以江西省鄱阳县为例4.基于SRP模型的四川省生态脆弱性评价5.基于SRP模型的渭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王红【摘要】This paper evaluated the sustainability of land use on the basis of land related data in Anshun from 2001-2008. Some methods was adopted, such as correlation analysis, determine target weight and calculating index be subordinate to degree by 37 indices choosing land resources ,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nomy socie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stainability of land use go up and land quality changes get the better in Anshun during 8 year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 In the end, based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evaluation results, proposed measur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根据安顺市2001~2008年与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数据资料,选取了土地资源承载、土地生态环境和土地经济社会贡献3方面37个因子,采取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顺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在8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土地质量状况向好的方面转变,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标准,距可持续利用阶段相差甚远。

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及演变过程

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及演变过程

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及演变过程彭文君;舒英格【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8(038)003【摘要】The'No.1 Central Document'issued in 2016 pushed the'three rural issues' to the cusp.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the features of the farmland landscape would directly affect the inside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productivity of cultivated land,so as to finally decide whether the food problem of the 1.3 billion people in China can be solved or no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Karst mountain area on the basi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theory,the farmland of Chishui City (Guizhou Province,China)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isessay.Firstly,datas like patch density,patch shape index,patch fractal dimension and patch stability factor were picked out and be used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patch evo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Karst mountain area.Secondly,a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model for farmland in the Karst mountain area should be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cultivated land's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from 2000 to 2004.In this step,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patch proximity index,patch fragmentation,patch boundary fragmentation,landscape type patchdominance index,separation index,and landscape fragile index were used.Thirdly,on this basis of the past two steps,the centroid method commonly used i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wa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the gravity center of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In the same time,both the gravity transfer distance model and the moving direction model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and dir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safety center of cultivated landscapes.Finally,to explor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safety evolution and center of gravity shifts based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l0 indices wereselected,namely,population density,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rate of regional construction land,grain yield,unit of cultivated land fertilizer,arable area,gross output value of agriculture,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farmers,crop sown area,and number of rural practitioners,and a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changes in the indices and changes i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dices of the cultivated landscape.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Firstly,in the recent 15 years,the ecological security center of gravity of cultivated land landscape in Chishui moved to the Northwest.Meanwhile the patch density,fractal dimension,and fragmentation decreased,the patch shape index and connection degree increased.The shap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gradually changed to a complex state,and the distribution tended to be homogeneous,whereas the patches became increasinglyclustered.Secondly,arable land continued to decline,ecological safety decreased.According to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 ofcultivated land calculated results,it could be seen tha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zone of dry land landscape was expanding to the southeast,and the safe areas was changed to the the relatively safe areas,and the relatively safe areas was changed to the dangerous areas;The relatively safe areas of paddy field landscape changed from a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to a divergent distribution,the safe areas transformed the relatively safe areas and hazardous areas.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dry land and paddy field landscape was not optimistic.Thirdly,the gray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riving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transfer of gravity in dry land of the study area were obtained,and the maximum was the total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followed by grain yield and crop sown area.Grain yield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ed by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gravity transfer in paddy fields,followed by the level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population density.%为探讨喀斯特山区耕地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以贵州省赤水市耕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景观生态安全指数、景观接近度指数、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景观类型边界破碎度、景观类型斑块优势度指数、景观分离度指数、景观脆弱度指数等7个景观指数构建喀斯特山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2000-2014年研究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试探耕地生态安全重心转移方向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15年来赤水市耕地景观生态安全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景观斑块密度、分形维数、破碎度下降,斑块形状指数、连接度上升,耕地形状逐渐向复杂状态转变,且分布趋于均匀化,斑块变得越来越群聚.2)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生态安全性不断降低,旱地景观生态安全Ⅰ级区(危险区)向东南部地区扩张,Ⅲ级区(安全区)向Ⅱ级区(相对安全区)转变,Ⅱ级区向Ⅰ级区转变;水田景观生态安全Ⅱ级区由集中呈发散分布,Ⅲ级区向Ⅱ级区、Ⅰ级区转变,旱地和水田景观的生态安全不容乐观.3)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对研究区旱地景观生态安全演变及重心转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农业总产值,其次是粮食产量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水田景观影响最大的是粮食产量,其次是单位化肥施用量和人口密度.【总页数】14页(P852-865)【作者】彭文君;舒英格【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J], 舒英格;何腾兵;高雪;赵平英;潘木军;赵明国;赵恩学2.基于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山区耕地安全格局变化驱动因素研究——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为例 [J], 张巧英3.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占补平衡预警 [J], 何腾兵;金蕾;邓冬冬4.基于景观指数的细碎化对喀斯特山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贵州省平塘县为例[J], 梁匀生;曹洋;廖小锋5.基于样地法的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监测评价——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 [J], 陈光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恢复模式对

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恢复模式对

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恢复模式对作者:章润阳钱前刘坤平梁月明张伟靳振江潘复静来源:《广西植物》2022年第06期摘要:为探究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其碳(C)∶氮(N)∶磷(P)比值的影响,该文在广西环江县的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地选取了3种土地利用方式 [退化干扰地、牧草地和果树(枇杷)林地]和4种恢复模式(常绿乔木林、落叶乔木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自然恢复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土壤酶[β-1,4-葡萄糖苷酶(βG)、β-1,4-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和C∶N∶P比值变化与土壤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1)恢复模式土壤的4种酶活性均高于土地利用方式。

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牧草地4种酶的活性、C∶P和N∶P比值高于其他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恢复模式中,落叶乔木林的βG和ALP酶活性显著高于自然恢复林和常绿乔木林,常绿乔木林的NAG 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恢复模式,而落叶乔木林的酶活性C∶P比值和常绿落叶混交林的酶活性N∶P比值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恢复模式。

另外,酶活性计量比值矢量角度分析显示,所有土地利用和恢复模式受磷限制。

(2)4种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SOC)、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全磷(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βG酶活性与速效磷(A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LP酶活性与全氮(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3)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TP、NH+4-N、NO3--N和AP含量分别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和C∶N∶P比值变化的38.3%、9.5%、9.3%和8.0%。

综上认为,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和恢复模式中土壤磷限制普遍存在,意味着土地利用开发和恢复过程中磷的赋存和转化是土壤质量改善的重点。

另外,牧草地、常绿落叶混交林和落叶乔木林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和恢复模式具有较高的土壤酶活性和C∶P比值以及AP含量,表明牧草和落叶植物可能对喀斯特土地利用和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改善有积极作用。

《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5800字》

《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5800字》

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引言 (1)一、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1)二、贵州喀斯特地区主要生态农业模式 (1)1.庭院生态特色农业型生态农业模式 (1)2.观光农庄型态农业模式 (2)3.农林牧复合型态农业模式 (2)4.节水农业型生态农业模式 (3)5.丘陵山区小流域石漠化治理生态农业模式 (3)6.林果药为主的林业先导型态农业模式 (4)7.立体农业复合型态农业模式 (4)三、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1.以结构调整为切实点,增加农民收入 (5)2.以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发展农业产业化 (5)3.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点,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6)4.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提高农业生产力 (6)5.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引言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200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推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一、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贵州近二十年来生态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生态农业有了较大进步,生态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农民的素质得以提高,科技意识得到提高,生态农业投入逐步增加,耕作条件不断完善,农业的徘徊局面初步打破,贫穷落后面貌有所改变,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生态农业产品市场供求趋于平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2007
513
516
307
308
308
311
贫困发生率 (%)
2005 2007 14. 93 13. 40
3. 93 3. 33 22. 40 20. 01
林灌草覆盖率 (%)
2005 2007 35. 04 34. 61 27. 79 28. 83 29. 75 31. 29
生态现状
石漠化面积比重 (%)
- 0. 464 - 0. 601
1. 122 0. 224 1. 045
淇滩 0. 544 - 0. 512 1. 003 0. 931 1. 126 - 0. 840
- 0. 684 1. 154
- 0. 797 - 1. 093 - 0. 096
环境承载 能力 B2
环境耐受 力 C3
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比重 D12( % ) 石漠化面积比重 D13( % ) 林灌草覆盖率 D14 ( % ) 农业旱灾面积比重 D15( % )
E-mail: lu oya2002@ 163. com * 通讯作者 E- mail : xiongkn@ 163. com
第7期
罗光杰等: 岩溶山区聚落分布格局与演变分析
809
示范区名 鸭池示范区 龙坪示范区 淇滩示范区
表 1 示范区自然条件
T ab. 1 N atur al Conditio ns o f Demonst ratio n A r eas
指标无量纲值
三级指标
评价因子
2005 年
2007 年
资源丰富 度 C1
土地生产 力 C2
人均土地面积 D1 ( hm2 ) 人均耕地面积 D2 ( hm2 ) 人均草地面积 D3 ( hm2 ) 人均林地面积 D4 ( hm2 ) 人均水资源 D5 ( m3 ) 每百户居民拥有沼气池 D6 ( 口)
喀斯特生态治理区治理前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是检验治理效果、评价治理工程投入产出的重 要手段和有效方法[ 1~ 4] 。基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 理的现实需求, 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工作的重 要作用, 本文选择分别位于贵州乌江流域上、中、下 游的 3 个喀斯特生态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 探讨其 2005 年( 治理开始) 、2007 年( 治理中) 的可持续发展
28. 74
18. 80
喀斯特面积比重 (%) 63. 47
100. 00
90. 46
海拔 ( m) 1 400~ 1 742
843~ 1 031
294~ 604
年均温 (e ) 14. 03
14. 60
17. 50
年降雨量 ( mm ) 863
1 036
1 136
示范区名
鸭池示范区 龙坪示范区 淇滩示范区
( 1) 生态背景脆弱 脆弱的喀斯特生态背景是影响喀斯特生态治理 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由于低纬度高海拔 的喀斯特地理环境, 导致中国西南的喀斯特地区生 态脆弱性表现在: 多云寡照, 第一性生产力低; 地形 破碎, 成土速度慢, 土多田少, 中低产田土多, 高产田 土少; 地表地下二元结构明显, 地表水渗漏, 水资源 短缺; 林灌草覆盖率低, 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土地 承载力低下。因此, 评价时要充分体现该类地区的 环境脆弱性、资源丰富度、土地生产力等特点。 ( 2) 研究尺度小 喀斯特生态治理区一般以流域为单位划分的自 然单元, 面积多小于 50 km2, 区域尺度小, 社会经济 数据获取难度大, 选取 研究方法时, 要立足研 究实 际, 尽量选用适宜小尺度区域的研究方法。 ( 3)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喀斯特生态治理区人多地少, 人口压力沉重; 地 表崎岖, 地质结构复杂, 交通建设投资大、技术难, 通 达性差, 产业集聚度小; 经济贫困, 教育、卫生、科技 投入少, 居民文化素质低, 直接影响区域资源的开发 利用水平。评价时应全面揭示人口压力、劳动力资 源禀赋、资本积累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度、社会福利 指数、社会公平度、社会保障能力等现状, 充分体现
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 D7 ( kg/ hm2 ) 土地垦殖率 D8 ( % ) 粮食单产水平 D9 ( kg/ hm 2) 经济密度 D10 ( 元/ hm2) 水田/ 旱地比率 D11( % )
鸭池 - 1. 155 - 0. 641 - 0. 950 - 1. 086 - 1. 030
1. 056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治理区; 可持续发展; / 纵横向0拉开档次法; 指标体系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 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水土流 失和石漠化严重, 已极大地影响到中国生态经济持 续协调发展和东西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 国家安排专项资金, 以 小流域为基本 治理单元, 于 2008~ 2010 年集中力量开展 中国西南地区 100 个 县( 市、区) 的石漠化治理试点工作。针对这种大规 模、高强度的短期集中生态治理工程, 相关部门迫切 需要及时跟踪了解治理的推进 情况和生态经 济效 益, 总结经验教训, 为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打好 基础。
基础数据中, 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石漠化数据 借助/ 3S0技术平台获取, 人口与社会经济数据运用 半结构访谈工具实地抽样 获取。根据 所设指标体 系, 对获取数据计算整理后构成原始数据表。
81 0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 19 卷
二级指标
资源承载 能力 B1
表 3 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 T ab. 3 Dev elopment Sustainability Ev aluatio n Index System fo r Demonstrat ion A reas
- 1. 090 1. 154
- 1. 155 - 0. 244 - 0. 179
鸭池 - 1. 154 - 0. 640 - 0. 997 - 1. 057 - 0. 785 - 0. 267
1. 148 - 0. 554 - 0. 325
0. 869 - 0. 949
龙坪 0. 610 1. 152 - 0. 007 0. 127 - 0. 342 1. 106
交通因素对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
( 4) 生态治理工程的外部驱动 通过山、水、林、田、路的系统规划、集中治理, 生 态治理工程从外部人为地驱动了区域水、土、能源等
资源配置方式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资金、技术
等要素投入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这些变化的速度和强 度。研究还表明, 生态工程的治理效果要能长期持 续下去, 最理想的途径就是实现外部的驱动逐步转 化为治理区居民的内部需求。因此, 评价时除选取 水土流失治理率、石漠化治理率等指标揭示直接生
第1 9卷第 7期 20 10年 7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 iro nm ent in t he Yang tze Basin
Vol. 19 No. 7 Jul. 2010
文章编号: 1004- 8227( 2010) 07- 0808- 06
喀斯特生态治理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0. 876 - 0. 530
0. 557 1. 099 - 0. 898
龙坪 0. 595 1. 152 - 0. 094 0. 202 0. 063 - 0. 123
0. 214 - 0.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0. 597 - 0. 856
1. 077
淇滩 0. 560 - 0. 511 1. 044 0. 883 0. 967 - 0. 933
2005 2007 24. 64 23. 54 24. 34 22. 38 38. 37 36. 45
土壤侵蚀面积比重 (%)
2005 2007 69. 68 67. 27 62. 17 61. 28 69. 37 68. 49
2 研究方法
2. 1 喀斯特生态治理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体系的构建 2. 1. 1 喀斯特生态治理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 特殊性
地理位置
105b18c45d ~ 105b27c30dE 27b12c10d~ 27b17c30dN 107b59c12d ~ 107b03c39dE 27b30c07d~ 27b37c16dN
108b23c04d ~ 108b27c55dE 27b18c30d~ 27b16c30dN
面积 ( km2 ) 41. 53
) ) ) 以贵州毕节鸭池、遵义龙坪、 沿河淇滩示范区为例
罗 娅1, 熊康宁2* , 陈起伟2, 龙成昌3, 顾再柯4, 魏 鹏2
(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 州 贵阳 550001; 2.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3. 贵州省植物园, 贵州 贵阳 550004; 4.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 要: 为检验喀斯特生态治理区的治理效果, 以贵州省毕节鸭池、遵义龙坪、沿河淇滩 3 个示范区为例, 从资源承 载力 、环境支持力、人口发展与支持能力、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 5 个方 面, 选择 45 个单 项指标, 建立评价 指 标体 系, 采用/ 纵横向0 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法, 评价 3 个示范区 2005、2007 年 的可持续 发展能力。结 果显示: 空 间上看, 龙坪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好, 鸭池示范区次之, 淇滩示范区最差; 时 间上对比, 龙坪示 范区和淇滩 示 范区的发展能力 2007 年比 2005 年有所 提高, 鸭池示范 区稍有退步。根据 各示范区 的主要人- 地矛 盾, 提出控 制人 口、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加大林牧产业比重等对策, 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并为同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能力变化、主要人- 地矛盾及其发展对策, 对于进一 步实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工作有着较 好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