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4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面对面 阅读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面对面 阅读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
5.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 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 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题型示例】
(2020金华、丽水)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 是( A )
A.大可数围
果得于数里外
B.又西岩之半
2.课内迁移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文言文阅读所考 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一般在课内都有学过。因此,我们要 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实词释义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如2020年温州卷第12(3)题中就 以课内的“亭亭净植(《爱莲说》)”为示例考查“则蕉亦默默静植” 中“植”的释义。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2/22022/2/22022/2/22022/2/2
①介词,在 ②介词,到 ③介词,从
④介词,在 于
⑤介词,向 ⑥介词,给 ⑦介词,对、对于 ⑧介词,表比较,比 ⑨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①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③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⑤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⑥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⑦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⑧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⑨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3.虚词还能提示文章思路:比如《岳阳楼记》中“然则”,该 虚词使得文章的思路从“岳阳楼之大观”转入对“迁客骚人”“览 物之情”的描写。
4.积累常见的虚词释义及用法,可以更快地应答试题。
虚 用法

①介词,用,拿
②介词,凭、靠
③介词,按照
④介词,把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13篇 醉翁亭记课件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13篇 醉翁亭记课件


渔:_捕_鱼__[F]
• (17)泉香而酒洌 洌:_清_澈__,_这_里__指_酒_的__清_醇________[F]
• (18)山肴野蔌
• 山肴:
_____拿__山_野_里__打_来_的__鸟_兽_做__的_菜_,__俗_称_“__野_味_”_____

蔌:__菜_蔬___
• (19)杂然而前陈者
•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2011本溪、厦门、十堰, 2009河南)
• 【答案】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2012巴 中,2011甘肃、盐城)
• 【答案】 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 【答案】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 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
• 3.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 (1)望 之 蔚 然 而 深 秀 者 • (2)渐 闻 水 声 潺 潺 而 泻 出 于 两 峰
之间者
• (3)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 (4)然 而 禽 鸟 知 山 林 之 乐
陈:__摆_开____
•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_____尽__兴_地__喝_酒_

丝:_____弦_乐__器_

竹:_____管_乐__器_
• (21)射者中,弈者胜 射: _这_里__指_投_壶__这_里_指__投_壶__,_宴_饮__时_的_一__种_游_戏__,_把_箭__向____
_壶_里__投_。_投__中_多_的__为_胜__,_输_者__照_规_定__的_杯_数__喝_酒_______

专题04++++文言文阅读(附答案)-2025年中考语文必考点“真题+模拟”暑期体验卷(广西专用)

专题04++++文言文阅读(附答案)-2025年中考语文必考点“真题+模拟”暑期体验卷(广西专用)

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24·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乙】游牛首山记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

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

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

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

”客曰:“然。

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

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

……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

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

……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注释】①粤:此指桂林。

①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①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B.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C.宿山下僧舍.屋舍.俨然(《桃花源记》)D.皆如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任务群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任务群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任务群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 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9-
任务群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一个国 家衰败灭亡。(2分)可以。(1分)【乙】文中唐太宗以隋炀帝为教 训,勤勉努力,重视民生,不兴徭役,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可以 正面论证“生于忧患”。(3分)
-6-
任务群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7-
任务群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二](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勉努力的样 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5-
任务群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说说你对【甲】文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 理解。【乙】文中唐太宗的事例能否论证这个观点?请说 明理由。(6分)
【参考译文】 【乙】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 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皇宫里面的美女、古玩,没有哪个宫院 没有装满。(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停地征求,同时东征西讨, 用尽兵力发动战争,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这 些都是我亲眼看见。因此(我)从早到晚勤勉努力,只希望清白英 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就能不盛行徭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 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叶 茂盛。君主清白英明,百姓怎么能不安乐呢?”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及解析(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及解析(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未尝离左右左右:________________(2)或以语话稍多稍:________________(3)尽言方养亲方:________________(4)必持以遗老母遗: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虽名医不迨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

(16分)(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曹彬为人曹人彬,宇国华,真定灵寿人。

及长,气质淳厚。

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将。

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懿①指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

”周太祖责妃张氏,彬从母也。

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

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

彬执礼益恭,公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支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尝曰:“自吾为将,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弊坏,子弟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注释】①端懿:端庄纯正阅读笔记1.命梳理主要内容通过对武行德、王仁镐的描写,从刻画曹彬这一人物形象。

2.实词课内迁移训练(1)恭色愈恭.,礼愈至(2)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3)始蒙乃始.就学始.一反焉(4)盖盖.竹柏影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虚词义项迁移判断先解释课内句的用法和意义,再代入课外句,逐一对比判断。

选( )A.可以为.师矣为.成德军牙将B.花之君子者也.彬从母也.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戳一人D.其.西南诸峰不可伤其.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彬执礼益恭.(2)未尝.旁视(3)始.觉己之散率也(4)其仁心爱物盖.如此5.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为.成德军牙将可以为.师矣B.彬从母也.花之君子者也.C.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数一人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D.不可伤其.生其.西南诸峰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远大器,非常流也。

(2)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

7.文章表现了曹彬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原宪居鲁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①,蓬户瓮牖,揉桑而为枢②“,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四篇《柜中刺史》(陆续更新)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四篇《柜中刺史》(陆续更新)

2.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及”意思和用法是否一致?
①及贼登垒
②及郡下,诣太守
A.是
B.否
周①定州刺史②孙彦高,逢突厥围城,不敢诣厅。文符须征发者, 于小窗接入,锁州宅门。及贼登垒,乃入柜中藏,令奴曰:“牢掌钥 匙,贼来索,慎勿与也。”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为贼盗,曰:“贼将 终不得我物用。”或问其故,曰:“钥匙在我衣带上。”此亦孙彦高 之流③也。
周①定州刺史②孙彦高,逢突厥围城,不敢诣厅。文符须征发者,于 小窗接入,锁州宅门。及贼登垒,乃入柜中藏,令奴曰:“牢掌钥匙, 贼来索,慎勿与也。”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为贼盗,曰:“贼将终不 得我物用。”或问其故,曰:“钥匙在我衣带上。”此亦孙彦高之流 ③也。
【注释】①周: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②刺史:官名, 唐代州刺史相当于郡太守。即所在州的政务长官。③流:同一类人物。
4.为什么后人称孙彦高为“柜中刺史”?
周①定州刺史②孙彦高,逢突厥围城,不敢诣厅。文符须征发者, 于小窗接入,锁州宅门。及贼登垒,乃入柜中藏,令奴曰:“牢掌钥 匙,贼来索,慎勿与也。”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为贼盗,曰:“贼将 终不得我物用。”或问其故,曰:“钥匙在我衣带上。”此亦孙彦高 之流③也。
4.为什么后人称孙彦高为“柜中刺史”?
周①定州刺史②孙彦高,逢突厥围城,不敢诣厅。文符须征发者, 于小窗接入,锁州宅门。及贼登垒,乃入柜中藏,令奴曰:“牢掌钥 匙,贼来索,慎勿与也。”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为贼盗,曰:“贼将 终不得我物用。”或问其故,曰:“钥匙在我衣带上。”此亦孙彦高 之流③也。
1.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入”意思和用法是否一致?
【答案】讽刺孙彦高贪生怕死、丧失气节。
【参考译文】武则天当皇帝时,孙彦高担任定州刺史。一年,定州被突厥军队重 重包围。他不敢去衙门办公,需要收发文告、符节时,就从官府的一个小窗传递, 而把州府大门锁住。敌人攻入城中以后,他连忙躲进家里大柜里,并命令奴仆说: “牢牢藏好钥匙,敌人如果来拿,千万不要交给他们。” 从前有个愚笨的人进京城参加选拔,(他的)皮袋被人偷走了。他说:“贼将永 远得不到袋子里的东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皮袋的钥匙还系在我 的衣带上。”这个人和孙彦高也是同一类人。

(杭州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 写景游记类 哲理类)

(杭州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 写景游记类 哲理类)
阔大、纯净的雪景映照出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 在冰天雪地中,心灵脱去俗累,自由洒脱。雪景的苍凉也折射 出人生渺茫的深沉感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意思相近即可)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感受雪情
4.你如何感受到《江雪》《村雪夜坐》中诗人的情绪?结合 诗歌,简要分析。(4分)
【阅读提示】《江雪》写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村雪夜 坐》这是白居易进入不惑之年时而作,当时白居易正在家乡为 母亲去世戴孝居丧。
4.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结合全文, 加以分析。
在作者看来,桃花“缤纷”不及垂柳“绿影依依”,柳树绿 荫还可以让渔夫停舟小憩,这种景象颇有“彭泽家风”,让作 者很是自得。如此意境,轻松舒畅。作者取名“柳陌”,正是 想表现自己与陶渊明心灵相通,寄托他闲适恬淡的人生志趣。
十一、(2021安徽)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3.结合注释,推测文中画波浪线句作者的未尽之意,补写于 横线上。(2分)
故帏箔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亦是__惜__花__之__故__也__。
4.关于花木种植,此文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可供设计组学习?
仿照示例归纳。(3分)




花量木的品、种
种植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入蜀记》)
【丙】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④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节选自《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注释】①开扃(jiǒng):开合。②隐轸(zhěn):丰富,众多。 ③萦错:纵横交错。④瘗(yì):埋葬。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四)(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四)(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0篇(四)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竟年如是 ( )②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 )③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④心有憾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A.乃悟前狼假寐(《狼》)B.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刘氏以己之衣遗之(4)翻译下列句子。

①乡里咸称其善。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5)“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2.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 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益:增加、加深。

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学鼓琴/师襄子B.十日/不进C.未得/其数也D.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中考语文面对面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1112131415课件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面对面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1112131415课件新人教版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A.不同,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不同, 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C.不同,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D.相同,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考点三】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周亚夫治军有方,细柳营军纪严明;对前来劳军的汉文帝也以 军规加以约束,绝不奉迎媚上而松懈军队的战备状态,他恪守 军礼,刚正不阿,出色地履行着一个将军的职责,所以被称为“ 真将军”。侯蒙善于处理政务,当庭判决民讼,使受罚者不怨, 检察者无可指责;他善于劝谏,援引典故说服宋徽宗,使十八 人免于蒙冤,不愧为“真能吏”。
【解析】B项句意为: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 乡前骄傲。骄:对……骄傲。故选:B。
(2)根据语境,给下列问句填上恰当的语气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考点一】 ①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________? ②此其故何________?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________?庭学 其试归而求________? A.哉 焉 乎 也 B.哉 乎 焉 也 C.哉 乎 也 焉 D.哉 也 乎 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 过清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 合,林木苍翠,遶观①俯览,遂忘箠辔②之劳。翊日饭于林虑亭午 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 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 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解析】①句意为: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 傲,难道是了解我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故结尾使用表疑问或反诘 的语气助词“哉”。②句意为: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 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结合 上下文及句意可知第一个问句后使用语气助词“也”,第二个问 句后使用语气助词“乎”,第三个问句后使用语气助词“焉”。 故选:D。

中考语文复习 (四)文言断句

中考语文复习 (四)文言断句

(四)文言断句
【参考译文】君子懂得到达学问之路的难易,并且懂得人的天资有高低差异,然 后因材施教,广泛地晓喻。能因材施教,广泛地晓喻,然后能做老师,能做老师 然后能做官吏。能做官吏然后能做国君。因此做老师,就是学习做国君。因此选 择老师不可以不慎重。《记》说:“三王四代(的君主之所以圣明),就是因为能 够慎重地选择老师。”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四)文言断句
3.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 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 师 也 者 所 以/ 学 为 君 也 是 故 / 择 师 不 可 不 慎 也。《记》日:“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解析】此题可根据固定句式断句。句中的“……者,……也”是固定句式,表 判断,因此应在“者”“也”后面断开。
(四)文言断句
6.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 欣 然 从 之 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 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节选自《书上元夜游》)
【解析】此题可根据句中的谓语断句。句中的谓语有“从”“步”“入” “历”,由句意可知,“步”“入”“历”的主语都为“予”,此处省略了主 语,因此在“步”“入”“历”的前面断句。
2020 四 川
语文
(四)文言断句
方法指导 ★文言断句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大意。句不离段,段不离文,考生要正确断句,一定要全面理解、 透彻分析文章内容。在解答文言断句题时,考生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通读全文,熟读精思。 第二步,先易后难,找标志性词语。先找标志性词语进行断句,然后再重点突破 比较难的部分。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专有名词从中间断开,如人名、官职名、地名等 。 第三步,通读检验。断句结束后,要通读语句,检验语句是否连贯,有没有表达 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______)(2)夙.夜忧叹(_____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阅读下面甲乙两问,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第4辑)(Word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第4辑)(Word版,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第四辑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众客和.之()②亦.在坐()③天地万物与我并.生()④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2、翻译:(6分)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什么?你对鲍氏之子的话如何看待?(4分)参考答案: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译文】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

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

”所有食客高声附和。

鲍家男子年龄二十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

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类不同而已。

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

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张之万之马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

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

此乃劣马,故退之。

”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

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4

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4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4天打卡计划第五天对比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2020·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②,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③乎?衔觞④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注]①造:往,到。

②穿结:打补丁。

③俦:同类,类别。

④觞:盛满酒的酒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既出,得其船既克,公问其故C.因以为号焉未若柳絮因风起D.期在必醉君与家君期日中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饮酒》(其五)。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卷——专题四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卷——专题四  课外文言文阅读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父亲)就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吧。” (2)此子必蔽吾名。
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越我的名声。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尤其要注意把握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注意第(1)句中“待”“ 授”,第(2)句中“蔽”“名”。
能结合平时的文言积累及所给注释把握文段大意。(1)题由文章内容可知
卫夫人流涕的原因是王羲之书法大有长进,她感到欣慰;(2)题主要原因还
有王羲之自身的因的成语。 【参考译文】
晋朝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他在父 亲的枕中看见前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所珍 藏的书?”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父亲看他年 龄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就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 再教你吧。”王羲之诚恳地请求:“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倘使等到我成 人再看,恐怕就埋没了孩儿幼年的才华了。”父亲很高兴,于是把书给了他 。
(节选自南宋范成大《吴船录》) 【注】 ①鳞差:犹鳞次,这里指房屋高低不一。②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 于此,兴复不浅也:修,效仿;南楼故事,指晋庚亮在南楼欢宴宾客事。“老子 于此,兴复不浅”,是庚亮的话。③丐骸骨:旧时指辞官,意谓使自己的身体 归葬故乡。④傥:倘若,假使。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桓公的左右没有人敢动,问道:“您想要什么?” (2)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曹沫)脸色不变,言谈和原先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
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4.请联系曹沫在齐鲁会盟中的言行,分析其人物形象。

【人教版】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之句读停顿内容概括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之句读停顿内容概括学案(无答案)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之句读停顿内容概括【学习目标】1. 归纳文言文句读停顿的方法,并能用方法划出句子的准确停顿。

2. 知晓文言文内容概括提炼的注意点,并能在实际解题时运用。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崇明老人记[清]陆陇其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

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

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

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

”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

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

”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

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

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

率⑤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

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

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

老人胜,辄踊跃归。

亦率以为常。

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鬻(yù):卖。

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

③率(lǜ):文中指频次。

④称觞(shāng):举杯。

⑤率(shuài):大致,一般。

⑥樗蒲(chūpú):古代一种游戏。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2.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

(1)第②节中“率以为常”指(2)第③节中“率以为常”指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

中考语文 古诗词阅读 (四)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节奏)迁移训练

中考语文 古诗词阅读 (四)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节奏)迁移训练

(A )
【解析】A.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常念荫松柏”“咏诗书” 是袁炳的两种行为,“志气跌宕”是他的志向气节,“不与俗人交”是他 的做法。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 3 处)。 撰 《 晋 史 》// 奇 功八。 3.用“/”给文中加黑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 2 处)。 文 章 / 俶 傥 //清 淡 出 一 时
2.根据特定句式断句。解题时,可根据日常积累和常用的特定句式进行 断句,此外还要注意句子是否整齐对称,有些句子的上下句常用相同的 字数或相同的结构。 如:“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一句中可根据 “此……也”的句式进行断句。 注:文言文常考句式见“三、句子翻译迁移训练”。
3.根据人物对话断句。注意文言文中的一些对话标志语,如“曰、云、 言、白、语、道、谓”等。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后 文省略主语,只用“曰”。所以,当句中有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内容判 断出问者、答者。
【注释】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 之志的友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见《提升作业》P449)
四、文言断句(划分朗读节奏)迁移训练 文言文断句一般都是将原句的标点去掉,然后让学生在标点处断句。
一般而言,文言文断句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人名、地名、物名之间 不能停顿;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断句时可采用以 下几种方法:
1.根据句意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人物之 间的关系;其次逐字翻译句子(不会解释的个别词语可暂时不解释),明 确大意;最后根据句意在需停顿的地方用“/”标出。 如:“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原文“太尉使备西北”意思是太尉让西北方向做好准备,后文中精兵“奔” 的方向也应是西北,所以“奔”与“西北”中间不能断;“吴兵”是名词, 中间不能断开)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交代醉翁亭的位置、自然环境、建造者及亭名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
乐趣。
❼〔意〕意趣,情趣。
❽〔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原文译注
原文译注
精准解读
-4-
2.醉翁亭记❶ 欧阳修
若夫 日
原文译注
原文译注
精准解读
-8-
2.醉翁亭记❶ 欧阳修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 守归而宾客 从也。 树 林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

翳 () ,鸣声上下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
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
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
而 乐 亦无穷也。
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紧扣“山水之乐”的“乐”字,描写山间朝暮和四季之景。
⓬〔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2010]
⓭〔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⓮〔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谷。暝,昏暗。[2010]
⓫〔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原文译注
原文译注
精准解读
-5-
2.醉翁亭记❶ 欧阳修
野芳



香 ⓬ ,佳


而繁 阴 ⓭ ,风 霜
高 洁 ⓮,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文言文虚词篇【知识导学】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兼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安、但、而、耳、乎、何、故、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等等。

文言虚词的数量虽然远不及实词多,但使用频率之高,用法之灵活,语法功能之强,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变化之大,都远远胜过实词。

可见,掌握虚词意义及用法十分重要。

一、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中借用过来,或由实词虚化出来的,因此,许多词既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

在学习时,必须注意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辨别某个词在句中是实词还是虚词。

可以说分清虚词实词是学好文言虚词的第一步。

如“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中的“顾”,当“探望、拜访”讲,是实词;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中的“顾”,当“却”讲,是虚词。

二、辨明用法虚词大都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它的意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夫”,在句首,是发语词。

而“今若是焉,悲夫”(《黔之驴》)中的“夫”,在句末,是助词。

又如“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中的“而”,是连接动词和宾语的;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中的“而”,却是表示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

可见,同一个虚词,所表达的意义有时是不同的,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判断。

不同的虚词又可以表示相同的意义,如“以三保勇而多艺”(《冯婉贞》)中的“而”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中的“以”字,意义相同,都是连接前后部分的连词。

又如“子何恃而往”(《为学》)中的“何”,与“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中的“胡”字意义相同。

因此,对待虚词需要我们随时留心,多加辨析,既注意同一个虚词的不同作用,又注意不同虚词的相同之处。

三、通晓古今要了解虚词的作用,还应该与现代汉语比较,了解它的变化,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1.有的沿用下来。

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中的“且”,今作“而且”“况且”讲。

又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十则)中的“然后”,今天仍然作“然后”讲。

2.有的消失了。

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作发语词;“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中的“者”,起停顿作用。

现代汉语中就没有这种用法。

3.有的意义或用法发生了变化。

如“虽我之死”(《愚公移山》)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表示退一步说;现在则与“但是”“可是”相照应,表示语意的转折。

又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所以”,起提出结果以究其原因的作用,而现在则用于“因为……所以”的句式,只起表明结果的作用。

4.有的改用别的词代替。

如“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中的“何”改成“什么”;“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中的“乎”改成了“呢”;“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之战》)中的“兮”改成“啊”;“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噫”改成了“唉”等等。

5.有的虚词从义演上转成别的词。

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中的“顾”,当“却”讲,现在就用“却”了。

又如“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中的“曾”,当“竞”讲,现在就用“竞”了。

四、特殊情况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值得注意:1.兼词,它兼有两个词的意义。

如“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相当于“之于”的含义。

又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的“焉”相当于“于之”的含义。

2.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个双音词,其古今意义不同。

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中的“以为”的含义是“以此作为”,是两个单音词,现在是表示主观认为的一个动词。

又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与妻书》)中的“以及”的含义是“由此推及到”,是两个单音词,现在是一个连词,相当于“和”的意思。

3.文言文中有虚词连用的情况,这连用的词起主要作用的是最后一个。

用在句首的,如“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这是三个叹词连用。

用在句尾的,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这是三个语气词连用。

五、体会语气对于文言虚词,如果我们能多读书,归纳出它的用法,并借助工具书,从上述几方面作些分析,就能基本上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也就能体会到它所表达的语气。

体会虚词与句子语气的关系,有以下两点:1.体会虚词本身所表示的语气。

如“庶竭驽钝”(《出师表》)中的“庶”,表示希冀的语气。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中的“何”,表示反诘的语气。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中的“也”,表示判断的语气,等等。

可见,关于这一点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2.注意全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其中的“乃(竟然)”字用在句中表示惊叹,作者强烈地反映出了一种“桃花源”般的仙境;而“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垓下之战》),项羽说这句话败局已定,他不甘心失败但又无可奈何,所以“也”的语气应是愤郁而悲凉。

又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表达的是十分赞赏、肯定的思想感情,“者也”连用的语调应该是十分的肯定;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表达的是盼人警醒的心情,“哉”的语调应该是高扬的。

由此可见,同一个虚词所表达的语气可以不同,这种差别只有根据语言环境去细心揣摩,才体会得出。

体会虚词在语气上的作用,往往对文句的理解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阅读演练一】石油沈括鄜、延①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

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今齐、鲁②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

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

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选自《梦溪笔谈》)[注]①鄜、延:宋代鄜、延路下属的延安府、鄜州、坊州保安军、绥德军、银州。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沈括任鄜延路经略使。

②齐、鲁:今山东地区。

探究练习1.下列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水际..水际:水边B.颇似淳漆..淳漆:清漆C.松山大半皆童.矣童:儿童D.旋.卓穹庐学塞人旋:很快、不久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

①试扫其煤以为.墨。

()②遂大为.之。

()③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④自余始为.之。

()3.请你补出下列句子所省略的成分。

①乃采入缶中。

②试扫其煤以为墨。

③颇似淳漆。

4.填空。

古代对石油的称谓不一,如文中的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然而,“石油”最早是_______(谁)赋予的名称。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②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阅读演练二】董遇谈“三余”勤读陈寿人有从学者①,遇②不肯教,而③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

”从学者云:“苦渴⑤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⑥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董遇传)[注]①人有从学者: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

②遇:指董遇,东汉人。

③而:却。

④见:同“现”,显露出来。

⑤苦渴:苦于……。

⑥时:此指一年四季。

探究练习1.下列句子与“人有从学者”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村中少年好事者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环村居者皆猎户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见”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才美不外见C.我见相如必辱之D.冀君实或见恕也3.下列句子与“冬者岁之余”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亚父者,范增也B.莲,花之君子者也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刘备,天下枭雄4.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与“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B.残贼公行,莫之或止C.云霞明灭或或睹D.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5.以下几种说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代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

②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

③阴雨是白天的多余时间。

④“岁之余”是最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放在“三余”首位。

⑤“夜者日之余”时间段相对较“岁之余”短,但积累起来也不少,所以排在“三余”第二位。

⑥“时之余”由于时间并不固定,所以排在“三余”最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参考答案阅读演练一:1.C(童:没有草木的山。

)2.①做②制造③是④利用3.①乃采(之)入缶中②试扫其煤以(之)为墨③(石油)颇似淳漆4.脂水;石漆、石脂水、猛火油;沈括5.①这种墨(石油)以后一定广泛流行在世上。

②制造这种石墨的人,大概还不知道石炭烟的好处。

阅读演练二:1.D2.B3.C4.D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