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课中,如何读懂学生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本文将从心理特级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读懂学生。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困难,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有助于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心理特点,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教师需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学生经常通过言行举止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需求,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学习状态和交往方式,从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发现需求,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帮助。
其三,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鼓励和培养他们的特长,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教师可以更好地建立师生关系,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其四,教师需要懂得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可能会引起教师的情绪波动,教师应该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更好地读懂学生,更好地引导他们。
通过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关注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上是心理特级教师对于怎样读懂学生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指导他们,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也希望学生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导,积极参与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从心理特级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如何更好地读懂学生,以便更好地辅导他们的学业和成长。
以下是一些补充的建议和观点:五、建立信任和亲近的关系学生只有在信任和亲近的环境中才会敞开心扉,表达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如何读懂学生
如何读懂学生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试图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可是这些都是理论,要实践才行。
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才是关键,如何读懂学生有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人格(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
2、明白学生是人,而且是发展中的人。
(不能当他们是学习的工具)
3、了解学生正处于哪个阶段(小学阶段是他律阶段,而中学是自律阶段抓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心理)
4、多和学生交流思想。
(学生不会与老师说实话、不要问关于学习的事情,在班里插几名“暗线”以便了解学生)
5、多和学生做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谊)
6、多和家长沟通、交流。
7、无论是在老师心里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多给他们一点表扬,都会激发他们
的自信心。
有一位教育家说:一句鼓励的话有可能成就一名艺术家!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怎样读懂学生
怎样读懂学生一小杨月红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一种“奇怪”现象:不少老师,教学热情很高,教案写得详细工整,课前还准备了小黑板、小道具,但课堂上学生似乎并不领情,对老师的“循循善诱”被动应对,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是什么原因呢?细细想来,主要是因为老师课前备课时只关注教材和教法,没有用心去了解学生,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没有读懂学生。
备课,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因此,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才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备课质量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常态课背景下,教师课前应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做好“备学生”这一环节,真正读懂学生呢?这就要做到“四个读懂”:1、读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学习新知,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
这个道理跟盖房子是一样的,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建造才能使房子更坚固,空中楼阁只能是海市蜃楼。
如果我们施教前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以此为基点铺设教学之路,课堂教学才会给人以踏实之感。
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通过作业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了上节课教学目标中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本节课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点拨,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哪些知识需要进行合作探究,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直接讲解等等。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情,找准教学的起点。
2、读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它对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预习、听讲、问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习惯,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教学才能随机应变,游刃有余。
比如,教师在新学期发现刚接手的班级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也不知道要怎样预习,教师就可以制作一张预习常规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要求预习,久而久之,必能养成预习习惯。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和读懂教材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读懂学生是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读懂教材则是指教师需要精读教材,深入理解其内容,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教材中的知识。
要达到读懂学生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调查学生: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2.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参与程度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3. 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要达到读懂教材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深入阅读: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概念、定义、公式和例子,同时关注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2. 总结归纳: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3. 拓展应用:将教材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将知识变成实际操作,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备课中,如何读懂学生
在备课中,如何读懂学生在教学备课中,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深入地了解学生,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然而,如何读懂学生呢?下面我将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在备课中读懂学生。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1.情绪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备课中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语气、姿态等来判断学生的情绪状态。
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低落,可以通过开导、鼓励等方法让学生调整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主题很感兴趣,可以在课程中增加相关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对某些主题不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鼓励等方式,让他们也能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3.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到学业成绩。
因此,在备课中了解学生的自尊心状态,采用一些鼓励和奖励措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习兴趣。
二、观察学生的行为1.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备课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判断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兴趣水平,并且可以为下一次课堂教学的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一环节或某个主题不感兴趣或掌握不了,我们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问题与互动,寻找问题所在,进行有效的调整。
2.学生的朋友圈学生的朋友圈也是可以反映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状态的。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社交圈子和社交习惯,从而更好地开展与学生的交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了解学生是教学备课的重要环节,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和行为,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笔者通过上述学生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的谈论,相信可以在备课过程中读懂学生,开展更优质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在备课中读懂学生,下面我将以实际例子展开分析。
怎样读懂学生
怎样读懂学生
一、读懂学情
学情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安排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
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等都是教师教学之前应掌握的基本情况。
教师不但要深入了解班级的整体特点,还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风格,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懂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施教,包括围绕学生兴趣点设置任务;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实行提问;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教学内容。
三、读懂学生的需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要洞察学生的言行,即时捕捉学生的细微的心理变化,解读学生的各种需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实况调整教学预设。
四、读懂学生的困难
包括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家庭中遇到的困难,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与学生谈心,使他们愿意袒露心扉。
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惩罚,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从事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而且需要具有特殊的技巧。
引用柯宁的话:“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必备工具。
有了技巧,做事效率就高,少了它如同是遇到障碍,寸步难行”。
教育上,
着重技巧的应用能让老师更能够因材施教。
遵循科学规律去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真诚的互信和沟通,这样才能够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更需要对学生有深刻的理解。
只有真正读懂学生,才能使教学变得简单而富有智慧。
那么,如何才能读懂学生呢?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有的学生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有的学生内向文静,喜欢独自思考;还有的学生勤奋好学,喜欢追求知识。
教师需要花时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学会关注和读懂学生的情感变化。
有时候学生可能因为家庭问题、人际关系或其他原因而情绪低落,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给予关心和帮助;有时候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优点和成绩而情绪高涨,教师需要及时调节和引导。
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才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要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对艺术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在美术课或音乐课上加强指导和辅导。
只有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
学生可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教师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思考。
只有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更加富有智慧。
要想实现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心的沟通技巧。
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心去关注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感,才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让每位学生在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备课应从读懂学生开始
备课应从读懂学生开始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师应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读懂学生呢?我认为要凸显“三个读懂”。
一、读懂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具有的知识基础,不能只是按教材的前后顺序来分析,来自学生生活经验的知识基础分析同样重要。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忽略这一点,这也是教师备课的起始点。
这样,才能防止因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使教学的起点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起点上。
二、读懂学生的认知障碍任何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碍。
如理解上有些难度,表达上不太顺当,操作上难以模仿。
这些学习上的“障碍”,事实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教学难点”,我们都知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因此,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教参,想学生之所想,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以及这些问题缘何会成为学生的障碍,对学生造成的障碍有多大,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特别是在网上教案泛滥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三、读懂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心理如何,会影响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
可以这样说,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效果,与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把握情况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相应教学方法紧密相关的。
可见,在备课时,教师除了要吃透教材,还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将此作为设计教学的要素来考虑,这样设计的教学才能确保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保证我们的课堂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读懂学生与读懂教材一样,都是备课的起点!我们的备课,应该从读懂学生开始!从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进行备课,惟如此,课堂教学才会精彩纷呈,才会具有生命力,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
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1.读懂学生的言语学生的言语是最有观察价值的行为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熟悉、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言语,包括发言、沟通交流、辩论等等。
“学生的言语行为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
”读懂学生的言语,就是教师能认识到学生言语表象后的信息,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从学生无意、或是单个的词汇中领会到其赋予的特殊意义。
2.读懂学生的表情表情是人的第二语言,“学生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所表达的行为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喜悦、忧虑、惊讶、疑惑、期待、满足……教师都可以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发现其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从而察觉一系列有意义的行为信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眼神有时候会说话,对知识的领会、困惑、顿悟,对课堂气氛的满意、适应等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
教师授课时,应尽可能以敏锐、亲切的目光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同时有效传递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
根据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教师要学会“解读”,从而适度地调整节奏、声音、板书或讲解的方法。
教师在读懂学生表情的同时,也获取了学生的信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因此而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
3.读懂学生的错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有时就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
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犯错、识错、知错、改错”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是塑造未来的工匠。
而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就需要懂得读懂学生,让教学简单而又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首先要从心理角度去理解他们。
学生们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是非常敏感脆弱的,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
作为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或者利用小组合作的互动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懂学生也需要从学习角度去理解他们。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些科目感兴趣,而对另一些科目则感到困难。
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和指导。
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教学语言,而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案例来讲解。
还可以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教师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图表等工具,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富有智慧,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可以利用“提问-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可以通过PPT展示、视频资料等,富有创意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业内人士来讲解,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拓宽学习视野。
教师要做到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风格。
教师如何读懂学生
教师如何读懂学生教师如何读懂学生?读懂学生和了解学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功,读懂学生的需求、读懂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情感,才算读懂了学生、读懂了教育。
也只有读懂了学生,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使学学生任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才能真正扎实有效。
1、读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学习新知,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
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以此为基点铺设教学之路,课堂教学才会给人以踏实之感。
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通过作业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了上节课教学目标中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本节课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点拨,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哪些知识需要进行合作探究,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直接讲解等等。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情,找准教学的起点。
2、读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它对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预习、听讲、问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习惯,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教学才能随机应变,游刃有余。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长善救失、分类指导,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会大大增强。
…3、读懂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不同,形成的对社会、对学习的观点和态度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背景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
缺乏生活体验,就缺乏应有的解读文本的基础。
4、读懂学生的身心特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小学生究竟有哪些心理特征呢?据研究表明:儿童具有想象力丰富、喜欢趣味性、好动爱表现等心理特点。
因此。
教师教学对要充分利用学生盼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了解学生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
读懂学生
以情动生以善育人长旺中心小学潘大富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
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在课堂上,教师和读懂学生也就是了解学生。
又该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呢?不妨从如下三方面去做:一、善“找”。
善“找”是指教师要善于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长处先天素质和倾向。
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他的长处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每个学生都有向他输送优良道德品质的根源。
必须小心爱护这个根源。
”如何做到善“找”?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搜集信息,综合分析判断,抓住要害,果断处理。
尤其是学困生,要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长善救失,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成为内部动力。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一定的激发和引导,及时表扬。
表扬是永远不过时的交往艺术。
就像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样,得到表扬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
所以,你在与学生交往时,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表扬是赢得学生好感的一种好办法。
但是,表扬学生一定要注意分寸,要恰如其分地表现他们身上最好的东西。
最差劲的学生身上也有优点。
你要注意从学生身上寻找这种优点,并及时地予以表扬,你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善“待”。
善“待”是指教师应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和性别差异等,根据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态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何做到善“待”?总结有三:其一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二是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其三是保护学生的“三心”(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
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参差不齐的。
优秀生、中间生、学困生都有优点,也都存在缺点,对待优秀生,教师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又要分析他们身上存在的弱点,比如易自满、好表现,甚至歧视差生,过分关心自己等。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读懂学生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耐心。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在他们的行为语言中发现他们内心的需求。
有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得很消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或者缺乏学习的方法。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频频打瞌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晚上没有休息好或者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
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洞察到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励他们积极进取。
教师还需要具备耐心,因为有些学生可能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需要教师有耐心引导他们敞开心扉,从而更好地读懂他们。
读懂学生需要倾听的能力。
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交流中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成长。
通过倾听,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困惑和烦恼,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倾听还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需求。
只有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才能用心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读懂学生还需要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
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往往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有些学生在家庭中可能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和影响,有的学生在社会中可能面临着不同的困扰和挑战。
教师应该通过家庭访谈、班级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以便更好地读懂他们。
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协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读懂学生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读懂学生。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变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读懂学生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这就需要教师花时间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背景和特点,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对于一个爱好音乐的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元素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是读懂学生的第一步。
读懂学生需要耐心倾听,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只有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内心世界,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交流,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沟通。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更好地读懂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读懂学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还需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的研究和讨论,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读懂学生需要耐心和细心。
教师要有耐心和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和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只有教师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读懂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师还应该多和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首先,要认识到每位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对待他们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有所区别。
因此,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
的兴趣、弱点,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只有建立起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读懂他们。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师需要创
造有趣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探究、实践、探索,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有更多
的参与感和自主决策的权利,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可以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教师则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第四,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差异。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注,尊重学生的
观点和意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
异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最后,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改进。
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和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水平,使得自己的教学更加简单而
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1. 引言1.1 引言了解学生的需求是教学的基础。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
培养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我们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教学技巧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是教学的重要方面。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他们并帮助他们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只有读懂学生,教学才能简单而富有智慧。
2. 正文2.1 理解学生的需求理解学生的需求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不同的学生在吸收知识和掌握技能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
学生只有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更加投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所在。
有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困难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理解学生的需求是教学中的基础工作,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而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有一颗善于读懂学生、关心学生并激励学生的心。
在教学中,只有真正读懂了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让教学简单而又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并不是指表面上的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而是要深入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优点和缺点。
这需要教师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变化,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只有通过这样的观察和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出合适的教育引导。
读懂学生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这些情感和需求常常被忽视。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
只有在学生信任和尊重教师的情况下,才会愿意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
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读懂学生需要关注学生的变化。
学生是会随着成长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尤其是对那些有问题学生的变化更应该关注。
一旦发现学生的变化,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问题的根源,并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帮助。
只有不断关注学生的变化,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读懂学生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往往会反映出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从中体会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对学生行为和表现的细心观察,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切实的教育帮助。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把握。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优点和缺点,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如何真正读懂学生
如何真正读懂学生任景业(一)读懂学生要触及学生情感深处读懂学生,不可忽视教育对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作用。
当然,也不能忽略教育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影响。
有一年,我接手一个新班,准备找表现比较好的两个学生聊一聊,想表扬一下他们。
没想到,他们来到我面前,两人并排站立,两手松垂,低头无语,偶尔抬头瞟我一眼,像捅了天大的娄子等我处理。
这样的情形让我很诧异。
那一幕,在我心里久久难以抹去。
多年后,毕业参加工作的他们来看望我,谈起那时的情景,都非常感慨。
后来,我观察过许多学生的眼神,当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后,望向教师时.往往是一副怯生生的表情。
他们要在教师的脸上猜测自己在教师心里的位置。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的每一丝微妙变化,都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睛。
学校教育、校园生活让他们过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句话:“分数写在纸上,情感写在脸上,爱恨刻在心上。
教育能给孩子什么?”当我们不理解孩子,或者曲解了他们的意思时,孩子们可能想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解释,但往往因为处于弱势地位而以失败告终。
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内心将烙上难以修复的伤痕。
所以,教师要懂得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值得信任和倾诉。
(二)读懂学生的4种方法在与孩子相处的岁月里,教师一定加深了对孩子的了解,一定了解了不少别人不知道的情况,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读懂孩子的方法和能力。
下面,我介绍几种读懂学生的方法。
第一,思维框架校验法。
解决问题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其轨迹可以看成是一个思维框架。
用一个思维框架与另一个思维框架相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我们一般可以考虑下面3个框架:个人的框架、科学的框架、学生的框架。
校验思维框架可以做以下3项工作:整体上是否完备:与“怎样解题”相比,学生的思维缺了哪一环节?细节上是否吻合:与教师解决这个具体问题的思路相比,学生的思维在哪个细节出了问题?所用工具是否一致:所用概念、方法、知识等是否一致?第二,作品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林建业
备好课时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
教师在备课时,一般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钻研教材。
第二、解读学生。
第三、考虑教法。
《2012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我就备课中如何备学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各位专家指点迷津。
一、了解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工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了解学生听课方式和感兴趣的内容等,要使我们的教学更顺利有效地进行,就要更多地了解学生。
新教材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的情境,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
例如在备数学活动课“倒着想问题”时,我先调查一下学生,发现他们平时很少接触逆推题目,对这类题目总是望而生畏,非常恐惧,逆思维发展很不好,学起来肯定很吃力。
于是,我准备在课前导入创设有趣的情境: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曾经的少女风采吗?下面就让我们时光倒流,一起来看“老师快乐成长史”。
课件依次出现:1个月前,勇攀永春大鹏山;10个月前,游玩厦门鼓浪屿;1年前杭州西湖泛轻舟;……周岁前,淘气小乖乖,模样像男孩。
这种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导入创设,能很好地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选取照片的次序与“倒着想”不谋而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唤醒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在竞猜的过程中,可谓课伊始,意先至,趣已生。
二、关注学生——绝知此事要躬行
关注学生是我们教学的灵魂,只有关注学生我们的教学才显得有意义。
备课过程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要关注学生,要以“学”定“教”,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
1.自主探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备《有几棵树》8+6=?的多样算法时,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或借助小棒、圆片、计数器等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周玉任教授曾经说过:“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绝不暗示。
”让学生自主探究多样算法,可以培养学生们从直观到抽象,主动采用“凑十法”,可以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2.动手实践——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华盛顿图书馆墙上写着:“我听过了就忘了,我看到过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从“动手实践”入手是解决知行脱节的关键,是深化体验的最好方式。
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内化知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练习题:口算比赛、我是气
象播音员、白鸽送信、捐书活动、同学们观看篮球比赛等。
这样的练习,针对问题而练,针对水平而练,针对发展而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宝剑锋从磨砺出”把学生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象,激活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3.拓展延伸——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月当流波,影有万变,风弄林叶,态无一同”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更有无限的空间,对于包罗万象的数学,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立足课本、又跳出课本,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获得更大的思维能力,去获取更多的活动经验,去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了《摸球游戏》之后,我设计一道题: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项摸奖活动,让商场的老板满意、又能激发顾客的购买热情。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拓展延伸”让学生借助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通过设计“摸奖活动”不仅能摒弃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同时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是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现象,感受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价值。
终上所述,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生就学会了自主;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学生就增长了智慧;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学生就成为自己发展和成长的主人……“绿水有鱼,终归大海”我们的课堂归根结底是为学生服务的,这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备课时能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