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电和磁》微课脚本
《电和磁》教案
《电和磁》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电和磁》教案《电和磁》教案(精选9篇)《电和磁》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以及磁场的分布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丰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和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电和磁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学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磁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
2.教学难点: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学具:学生实验套件、记录表格等。
3.课件:相关实验动画、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电和磁的相关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展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讲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演示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一重要内容。
它主要向学生介绍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和磁的相互关系,感受科学的魅力。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电和磁的初步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电和磁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验、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和磁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知道电和磁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和磁的基本概念。
2.电和磁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现象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和磁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磁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等。
2.学具:学生实验套具、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电磁铁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和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电和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和磁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电和磁的相互关系。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电和磁的相互关系。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原理等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认识电磁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电和磁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以及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认识电磁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电磁实验仪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
2.教学难点: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发电机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阐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2.实验法:观察电磁现象,操作电磁实验仪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电磁现象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磁铁、电流表、电压表、发电机模型等。
2.实验材料:铁钉、线圈、电池等。
3.课件:电与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电与磁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享已知的电磁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演示电磁铁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总结电磁铁的规律。
操练(10分钟)1.教师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发电机模型,观察发电现象。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电磁现象的理解。
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电磁现象的规律。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的原理、电生磁的实验、磁生电的实验、电磁铁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一些电磁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电磁铁的原理、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过程及原理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较强,但在总结规律和分析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能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理解其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原理及制作。
2.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现象及原理。
3.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
2.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运用讲解法,讲解实验原理和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磁体等。
2.教师准备实验演示器材: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磁体等。
3.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4.安全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磁铁的日常生活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引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展示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并提问学生关于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总结电磁铁的原理。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文本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电和磁的相关知识。
通过引入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的种类和电路的搭建,以及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和磁场的概念。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既涉及到实物观察、实验操作,又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受众面较广,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学生的基础知识主要涉及到磁性物质和电的概念,对于电路和磁场的概念和应用的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种类和电路的搭建方法。
2.理解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和磁场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搭建方法。
2.使学生掌握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哪些电器,它们都是如何使用的。
2.教师引入本课的重点——电和磁,带领学生探究电和磁的联系与区别。
二、讲授新知(35分钟)1.电的种类(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概念和区别。
并让学生参与实验,自己搭建简单的直流电路。
2.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例和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以及针对不同磁性物质的情况,磁铁吸引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3.磁场的概念(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操作磁铁在不同位置下所吸引的铁粉情况,感受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四、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体验所遇到的问题,看看是否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电的种类:—直流电—交流电2.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3.磁场的概念———————这里划线部分是可以电脑输入的,其它部分建议手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1《电和磁》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1《电和磁》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电生磁、磁生电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和磁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操作和探究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掌握电生磁、磁生电的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生磁、磁生电的原理及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电池、铁钉、线圈等。
2.课件:电和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演示实验:电磁铁吸引铁钉。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电磁铁能吸引铁钉?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验:用线圈、电池和铁钉组成电磁铁,观察电磁铁的吸引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讨论:电磁铁的吸引现象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5.拓展(5分钟)提问:除了电磁铁,还有哪些现象涉及到电和磁的关系?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以及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装置,观察其现象,并写一篇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第1课《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电和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课本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
通过简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问题,提出了这节课要重新做科学家做过的实验。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按照当时奥斯特所做的实验让学生亲历去操作实验。
分四层:1、复习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简单电路中,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通上电看指南针的磁针有什么变化。
3、在电路短路中指南针的磁针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4、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总结出电流能产生磁性。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制作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两个层次。
1、做一个线圈靠近指南针,通上电看磁针有什么变化。
2、用线圈和指南针做一个检测器来检验废电池。
本课例利用5E学习环教学模式具备的参与-探索-解释-精致化或迁移-评价(Evaluation)的特征,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期望能够提升学生实证意识和科学解释能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本次教学上课的是五年级学生,但估计不会有太大影响)已在三年级时学习了磁铁的性质,懂得磁铁的性质(磁性)是可以吸引铁,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吸引。
在四年级时学习过简单电路,电流会通过小灯泡和导线,小灯泡会发光。
本节课的目标是将学生已有的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进行综合,让学生研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显然需巩固已有的知识,方可发生知识的综合学习。
由于学生时隔多年未学习电路和磁铁磁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激活,让学生顺理成章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
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点】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准备2节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长导线一个、胶带纸、小刀、指南针。
教师准备:条形磁铁一个,大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指南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南针)师:指南针的指针是用什么做的?(磁铁)指针指向什么方向?师:在不用手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是指南针动起来?同学上讲台验证。
2、师:条形磁铁有南北极吗?你有办法知道这个条形磁铁的南北极吗?学生回答并上台验证。
并引出磁铁的性质。
3、归纳:磁铁的磁性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刚才的小实验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磁现象。
(板书:磁)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奥斯特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大家看老师手上的小灯泡,你能用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介绍所需的材料。
请两位学生到展示台,其余小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
2、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板书:电)3、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电路中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你想知道奥斯特发现了什么吗?同学们也来试一试。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流的磁效应,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电和磁的概念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电流的磁效应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课件:相关实验视频、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电流的磁效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流的磁效应。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展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现象。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电流磁效应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案(2021新版)7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案(2021新版)7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电和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这一课时,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进一步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掌握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制作和原理。
2.电磁铁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电磁铁制作材料:铁钉、导线、电池等。
2.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磁铁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电磁铁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电磁铁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展示电磁铁的应用实例,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电磁铁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电饭锅等,并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电磁铁制作和应用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应用实例,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并撰写实验报告。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学设计(新版)4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学设计(新版)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电和磁》的第3课,主要内容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的制作原理,电动机的制作原理,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等。
本课内容是电与磁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电与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础知识,对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作原理等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作原理。
2.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掌握基本的电学测量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作原理的理解。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发电机、电动机、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等。
2.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学习材料: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如“魔术般的电磁感应”,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电磁感应现象,介绍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作原理,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电和磁的神奇力量。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对于生活中的电和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学生对于电和磁的深层次原理理解尚有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引导学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知道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电和磁的基本概念。
2.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3.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池等。
2.课件:电和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电和磁相关的现象,如电磁铁吸引铁钉、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磁场、电磁铁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磁场,以及电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电和磁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电磁炉等,让学生体会科学对生活的影响。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内容。
这些内容既是对电磁学基础的介绍,也是对电和磁关系探究的深入。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连接等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电磁学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电和磁关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学会使用电磁铁、制作简易发电机等实践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电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
2.教学难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演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线圈、电池、铁钉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源:相关电磁学知识的书籍、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实例,如电磁起重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和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
通过PPT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现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电和磁教案
小学科学电和磁教案【篇一: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案】小学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电和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
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发现。
第一部分:通电导线和指南针通电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教科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先用小灯泡电路中的长导线做实验,再用去掉了小灯泡的电路(短路状态)中的长导线做实验。
第一步是正常的电路,实验现象不会很显著,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多探索一会儿。
第二步用的是短路大电流,现象非常明显,但只能在老师带领下做一两次。
这样安排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现象而是经历探究的过程。
学生在第一步探究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把非正常短路电路作为特例处理也是恰当的。
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度。
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教科书要求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最后归纳出只能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第二部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教科书插图呈现了做线圈的方法。
在三根手指上绕线圈,线圈大小能套在一般大小的指南针盒上,大约要绕10圈,用一节电池效果已经不错。
让学生在实验中试一试,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本课电生磁的实验,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三个实验形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且在四年级下册《电》主题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01.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第一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0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科学思维: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探究实践:1.模仿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2.能够运用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的性质,检测废电池是否带电。
态度责任:1.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2.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合理进行推测、严谨开展实验、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必要性。
3.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03.教学重点怎样才能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04.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作出解释。
05.教学准备第一组:电池、导线3根、指南针、小灯泡、开关等第二组:在第一组基础上增加1节电池、增加一些导线等第三组:通电绕圈06.教学过程一、发现通电导线可以让指南针发生偏转。
1.复习指南针的作用。
如何使指南针方向发生偏转(演示验证)?导线可以使指南针偏转吗?为什么磁铁和铁可以使指南针偏转,而导线却不可以呢?归纳:是磁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2.可是有个人让通电的导线靠近了指南针,却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介绍奥斯特实验。
3.观看视频(示范整个实验过程。
尤其是直导线与磁针的位置摆放)4.学生按要求做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二、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下这节课的内容。
1、磁铁和铁会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2、原本不带磁性也不会被磁铁吸引的铜导线,通了点后产生了磁性使得小磁针发生偏转。
3、通过加大电流的方法能够15
奥斯特的实验
奥斯特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到1820年7月21日,终于确定并公布了科学史上的这个重大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10
短路
原先的电路中电灯消耗了很多电流,我们把电灯去除掉试试看。
这种电流直接从电池的正极流入负极的情况叫做短路。
展示PPt第10页。
11
短路温馨提示和实验视频
(画中画对比)
短路的时候电流很强,几秒钟内导线和电池就会发热,严重的会引发火灾,我们不能长时间让电池短路。
可以看到此时也比第一的实验中小磁针偏转得更厉害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电和磁》微课脚本
镜头
画面
声音
(讲解稿)
过程描述
1
教材、年级
主题
作者单位、姓名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电和磁
展示PPt第1页。
2
有什么物体能让静止的指南针偏转
我们先来回顾下三年级下册有关磁铁的内容。有什么物体能让静止的指南针偏转呢?
展示PPt第2页。
3
讲解两种使得指南针的磁针偏转得原因
同学们在科学探究学习的路上也要像奥斯特那样有颗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心!
展示PPt第15页。
16
拓展延伸
电池用完后我们一般认为它里面没有电了,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
我们可以利用今天学会的实验来检测吗?
展示PPt第16页。
17
谢谢
谢谢。
展示PPt第17页。
检查下电路是否通电。(灯泡亮不亮)
下面我们把连接好的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上方,注意线的方向与小磁针方向一致,手不要碰到指南针
将开关一断一合,我们看到了小磁针在偏转。
把开关完全断开,小磁针停止了偏转又回到了静止状态。
原理当年奥斯特发现了本身不带磁性也不会被磁铁吸引的铜导线,通了电后就会产生磁性啊。
展示PPt第7页(视频)。
8
展示问题
刚才我们做的通电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实验,但现象不够明显,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小磁针偏转更明显?
展示PPt第8页。
9
增加电池(画中画对比视频)
既然电流能让铜导线产生磁性,那可以考虑加上一个电池使电流加大。
我们可以看到小磁针比刚才的实验偏转更明显了。
展示PPt第9页。(视频)
展示PPt第11页。
12
再思考: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前几个实验都是用一股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那如果用很多股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呢?来动手制作一个线圈吧!
展示PPt第12页。
13
通电线圈的实验视频。
先用手指缠绕一个大小适合指南针放置的线圈。
先连好好电路,把指南针放置到线圈里面等指南针完全静止。
接通电源,我们发现小磁针偏转同样变得明显了。
1、用磁铁靠近指南针,指南针会偏转,因为指南针的磁针本身就带有磁性,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会影响到磁针。
2、用铁钉靠近指南针,指南针会偏转,因此磁针本身就带有磁性,会被含有铁的物体吸引。
展示PPt第3页。
4
设问:还有什么方法能让磁针偏转?
以上是我们三年级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要来探究另外一种能够让小磁针偏转的方法。
展示PPt第4页。
5
展示奥斯特实验的故事
在一百多年前(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他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展示PPt第5页。
6
激趣
当时的奥斯特有什么惊奇的发现呢?下面让我们来重现这历史性的一刻吧!
展示PPt第6页。
7
视频:奥斯特实验重现
我们先要来组一个简单的电路。这是电池、开关和灯座。我们先用导线把它们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