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全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全书复习资料《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2、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3、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4、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5、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6、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和范畴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2、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三、关系、舆论、形象1、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3、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意义:①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③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④公共关系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四、人际关系与人群关系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2、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括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4 、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六、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1 交际2 宣传与新闻3 广告4 营销推广(营销推广注重的是近期经济利益,公共关系更注重的是社会利益)5 公共事务——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6 游说7 开发8 论题处理9 危机管理(含义:1,处理公共关系危机2,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第三节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一、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2、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发端时期)3、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4、爱德华.佰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5、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二、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我国内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首先,公共关系造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其次,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再次,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最后,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第四节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功能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1、收集信息: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公众对组织其他的要素评价:①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②公众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③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④公众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2、辅助决策:①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②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④评价决策效果3、传播推广:①创造舆论,告知公众②强化舆论,扩大影响③引导舆论,控制形象4、协调沟通:①协调内部关系,增加组织凝聚力②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5、提供服务:①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②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第一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一、是专门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1、部门隶属型——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2、部门并列型——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排列,处于同一层次3、高层领导直属型——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4、公共关系委员会——由组织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二、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对内关系——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股东关系等等对外关系——指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等等专业技术制作——文字写作、平面设计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了解内情、便于协调、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三、公共关系公司1、是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公共关系服务公司等独立的公共关系服务机构的统称2、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按内部业务划分: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某种公共关系技术报务的公司专门业务服务公司——为特定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司综合服务咨询公司按经营方式划分:合作型公司——与广告公司等合作经营的公司独立型公司——坚持自身经营的独特性,不与其他部门合作3、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较为客观公正;技术全面,专业性强;较灵活,适应性强;关系较疏远;运作成本高四、公共关系协会是公共关系的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非盈利的群众社团组织,成立于1955年基本任务包括:加强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维护本行业专业人士的基本权力和利益;推动公共关系学术理论的发展,编辑出版会刊和专业资料,传播公共关系学知识;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培养和训练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内人士的专业水准;为会员及各界人士提供公共关系专业方面的咨询服务;建立和发展本行业与社会各界与国外同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2024公共关系学总复习内容
1.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5个)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3)关公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沟通5)目的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公共关系状态详细包括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3.组织、公众、传播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三个最基本的概念4.公共关系主要特征:一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二是指信息沟通的关系5.形象的意义(4个)1)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2)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3)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详细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4)公共关系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看法而形成的6.公共关系的功能(5个)1)收集信息2)协助决策3)传播推广4)协调沟通5)供应服务7.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5个)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8.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5个)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敏捷、适用性强4)关系较疏远5)运作成本较高9.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养(3个)1)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2)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养3)公共关系人员的学问结构和实力结构10.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6个)1)形象意识2)服务意识3)互惠意识4)沟通意识5)长远意识6)创新意识11.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养(3个)1)自信的心理2)热忱的心理3)开放的心理12.公共关系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下列道德规范(5条)1)公正2)正派3)对社会负责4)真实5)保密13.全员PR管理就是通过全员的公共关系教化与培训,增加全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全员公共关系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共关系协作与协调,形成深厚的组织公共关系气氛与公共关系文化14.公众的特点(5个)1)群体性2)共同性3)多样性4)变更性5)相关性15.依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划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16.依据公众对组织的看法分类,可划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17.依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分类,可划分为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18.内部公众的重要性(3个)1)内部公众是形成组织力气的主体2)内部公众是组织创一流产品的主力军3)内部公众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主动因素19.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4个)1)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相识内部公众在组织中的主子翁地位2)传播沟通,增加内部公众的民主与参与意识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感情投资4)擅长做思想工作,培育内部公众的忠诚意20.处理与社区公众关系的艺术(3个)1)加强传播,沟通信息,增进了解2)关切并支持社区建设3)参与并资助各项社会公益活动21.社区公众的重要性(4个)1)社区可以为组织的发展供应足够的劳动资源,是组织内部员工关系的延长2)社区能够为组织供应电力、水利能源和土地、原材料资源3)社区可以为组织供应如交通、治安、环境爱护以及商店、浴池、学校、市场等方面的社会服务4)作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干脆环境,社区还具有足够的购买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22.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3个)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23.马斯洛的须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有五种基本须要,须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须要所确定的24.看法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25.看法的特性(6个)1)社会性2)针对性3)协调性4)稳定性5)两极性6)间接性26.影响和变更看法的因素(5个)1)社会因素2)团体因素3)宣扬因素4)特性因素5)看法系统特性因素27.流行的特点(4个)1)新颖性2)时效性3)周期性4)两极性28.舆论的特征(5个)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看法,当然是多数人赞成和支持的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静与华蜜问题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4)舆论是有效的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看法29.舆论的基本要素:舆论对象、舆论主题、舆论现象本身的看法30.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4个)1)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2)过去的胜利或失败的经理3)四周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像4)对目标的接近程度31.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4个)1)对自由的期望2)对自由剥夺的威逼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4)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32.因特网的的优点(6个)1)兼容性2)互动性3)全球性4)存储与检索5)即时性6)针对性强33.因特网的缺点(4个)1)缺乏严谨性2)缺乏深度与原创性3)缺乏权威性4)缺乏规则34.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6个)1)目标性2)思想性3)创建性4)程序性5)敏捷性6)时机性35.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4个)1)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3)塑造组织形象的关键4)公共关系活动胜利的保证36.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5个)1)利益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敏捷性原则37.广告活动的构成要素(5个)1)广告主2)广告代理商3)广告信息4)广告媒介5)广告受众38.广告的商业功能(3个)1)沟通产销,刺激需求2)扩大销售,加速流通3)激励竞争,活跃经济39.广告策划的内容(5个)1)市场调查2)广告定位3)广告创意4)广告媒介支配5)广告效果测定40.广告主题由广告目标、信息特性和消费心理三个要素构成41.赞助的作用(3个)1)表明自己担当社会责任2)培育与社会公众的良好感情3)通过赞助活动做广告42.组织形象的基本特性(4个)1)主客观二重性2)系统性3)动态性4)相对稳定性43.组织实际形象分析步骤(3个)1)公众分辨与分析2)组织形象地位测量3)组织形象要素分析44.组织形象策划的基本特性(3个)1)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2)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3)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45.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5个)1)突发性2)不确定性3)舆论关注性4)“连锁”破坏性5)“溢出效应”46.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6个)1)刚好性原则2)主动性原则3)真实性原则4)公开性原则5)战略性原则6)公众至上原则47.公共关系危机传播支配(4个)1)把好“传者”关2)设立新闻发言人3)“用一个声音说话”4)建立梯度信息发布机制公共关系危机传播过程涉及三个变量因素:传者—危机新闻中心、媒介、受传者—公众48.。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00182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PublicRelations的中文表述可称为公共关系”,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译作(公众关系)更为直接。
公共关系(艺术)成分多于(科学)成分。
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
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组织与公众间的双向的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与(资金)、(技术)和(人才)并列,被称为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
与组织相关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就是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朴素、自发的公共关系活动(自古就有)。
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性和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时,便会形成特定的公共关系意识或公共关系观念,比如(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等等。
公共关系观念被系统化、理论化便成为现代的公共关系理论。
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意识)的理论表现。
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公共关系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受控制、持久的)过程。
Communication 一词在中文里既可译作(传播),又可译作(沟通)。
传播沟通既是公共关系的(方式),也是公共关系的(过程)。
关系”一词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关系性。
公共关系的实践包括(交际、宣传、新闻、广告、营销、公共事务)等等。
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叫(艾维李)。
1948年,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宣告成立。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在英国伦敦正式宣告成立。
大约20世纪60年代之后,公共关系开始传入台湾、香港地区。
80年代初,公共关系在中国迅速传播。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和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协会)。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共10篇)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共10篇)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一): 公关课程案例分析北京某大学校园旁,有一家服装厂,这家服装厂的生产车间与这所大学教学人员的住宅区隔墙相望。
有一段时间,这家工厂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消除工人在重复劳动中产生的疲劳感和单调感,每到上午9~10点之间,就在车间内播放各种流行音乐。
可是在这段时间内,正是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间”,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使自己的大脑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然而,从仅隔一墙的服装厂传来的“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却破坏了他们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进入正常的思维状态。
这引起了大学里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不满和愤怒,他们多次找厂方交涉,但始终没有得到结果。
无奈,不得不采取行动,投诉于报纸,呼吁社会舆论的支持及政府的干预。
案例思考:1.假如你是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如何解决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与服装生产厂的矛盾。
2.结合实际谈谈发展社区公共关系的意义。
答案来自:周德英教师《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讲稿案例分析:如果我是这家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那么我将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立即停播音乐节目,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或恶化。
第二,邀请大学的教师、科研人员代表到工厂来举行座谈会,诚挚地向他们表示歉意,征求他们对工厂的意见,并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条件允许,请教师代表参观工厂,也使他们能够理解工厂在劳动时间播放音乐的原因。
第三,既然在工人劳动时播放音乐可以减少疲劳,属于提高劳动积极性的必要措施,那么,就在工厂的车间加装双层玻璃,或在工厂与学校之间建隔音墙,使音乐不会对学校的教师造成干扰。
第四,在事件解决之后,向有关媒体发布消息,宣布解决方案及问题解决后大学教师的反应,以便在整个社会上挽回因教师投诉造成的不良影响。
通过上述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两点: 1.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
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有关的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第⼆章公共关系的产⽣与发展第⼀节公共关系的起源⼀、源流(⼀)西⽅1、君王制造和控制舆论是原始公共关系思想的萌动2、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导致公众代表会议和陪审团制度的形成3、古罗马时代,提出“公众的声⾳就是上帝的声⾳”(⼆)中国1、春秋战国时诸⼦百家与⼠阶层2、强调争取“民⼼”、“仁政”(三)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活动1、北美争取独⽴的舆论宣传2、企业界利⽤报纸进⾏的新闻⼴告宣传3、企业塑造公司形象、宣传公司产品第⼆节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与特征⼀、公共关系产⽣历史条件(⼀)民主政治:公共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市场经济:公共关系发展的现实⼟壤(三)⼈本主义: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四)传播技术:公共关系发展的技术⼿段⼆、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公众受愚弄”时期(巴纳姆时期)(⼆)“说真话”时期(艾维·李时期)(三)“投公众所好”时期(爱德华·伯内斯时期)(四)“双向对称”时期(斯科特·卡特李普时期)第三节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发展阶段第⼀阶段:导⼊时期1980年中港合资深圳蛇⼝华森建筑设计顾问公司1984年9⽉,⼴州⽩云⼭制药⼚公共关系部第⼆阶段:迅速发展时期1986年11⽉,中国社科院编著《塑造形象的艺术——公共关系学概论》出版1988年1⽉,《公共关系报》在杭州创刊1989年1⽉,《公共关系》在西安创刊第三阶段:成熟稳定发展时期1994年4⽉,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1994年中⼭⼤学被教育部批准开办部属院校第⼀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
1998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国家职业分类⼤典”。
第四节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全球化⼆、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品牌化三、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络化四、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合化五、公共关系⽂化思想⽴体化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第⼀节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及其特征(⼀)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的⽬标,按照⼀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地传播手段,使自己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支持的政策、行动和手段,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活动,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他表现为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性〔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
公共关系意识或思想:它是指公共关系实践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是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观念和思想。
公共关系意识主要内容包括:塑造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信息交流意识、全员公关意识、协调均衡意识、整体效益意识、合作意识、未来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等。
其核心是塑造形象意识。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活动规律及方法的学科。
公共关系学科的特点是:一是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
二是理论上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学科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伦理学等。
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劳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其职能是协调社会组织同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
公共关系的特征人情性双向性广泛性整体性长期性创造性全员性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特点社会组织是人们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
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组织形象,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的。
它作为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一个方面的工作,主要面对的是公众环境。
社会组织与环境任何组织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必须与一定的环境发生关系。
公共关系意义上的环境又成社会环境,指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公众。
由于环境在本质上是动态系统,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样,在组织与环境之间就始终存在一个矛盾,即组织目标确实定性与环境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正式由于这个矛盾,才产生了组织对公共关系的需求。
公共关系活动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就可以视为“营造环境”的行为,这是组织对环境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综合复习资料试题类型及其结构:名词解释:15%单项选择题:15%多项选择题:10%判定改错题:10%简答题:30%案例分析:20%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瞧念2.瞧瞧法3.首因效应:4.新闻公布会5.主题线工作法6.美誉度7.矫正型公关8、非公众10、公共关系学11、优化环境12、群众传播13、新闻公报14、筹划媒介事件15、礼仪二、单项选择题1.“公共关系〞能够直截了当称为:()。
A.人际关系B.公众关系C.人群关系D.社区关系2.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A.报刊宣传运动B.便士报C.揭丑运动D.民主政治运动3.企业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厂名和商标是处于:()。
A.企业初创时期B.开展困难时期C.开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4.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公共关系的何种状态?()。
A.最正确B.较为稳定、平安C.不良D.恶劣5.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个局部是:()。
A.媒介公众B.社区公众C.消费者公众D.名流公众6.读者选择的余地比立大是:()。
A.电视的优点B.播送的优点C.报纸的优点D.报纸的缺点7.BI的含义是指:()。
A.企业识不B.视觉识不C.理念识不D.活动识不8.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酬劳的捐助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
A.家庭事业B.社区事业C.个人事业D.社会事业9.提出“双向对称〞公关模式及公关四步工作法的公关著作是:()。
A.?公共关系学?B.?公众舆论之凝聚?C.?有效的公共关系?D.?舆论?10.现代社会中,网络公关已成为一种新型公关活动,它又称为:()。
A.c公关B.k公关C.e公关D.z公关11.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发现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关系活动痕迹的物品,是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一份农场公告,那个国家是古代的:()。
A.印度B.埃及C.巴比伦D.中国12.中国第一家国企开设公共关系部的企业是广州的:()。
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资料 重点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1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公众关系)2五种有代表性的公共关系定义:⑪管理论:①美国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②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⑫传播论: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⑬传播管理论: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兰里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⑭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利益。
”⑮社会关系论:①美国斯林顿大学的蔡尔兹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②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编印的《中国职业大词典》对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3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①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②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③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④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⑤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区别于其他传播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塑造组织形象为目标。
)5公共关系状态即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首先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 Public Relations )。
2.直接影响着组织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如员工家属关系、本地顾客关系等的是(C.社区关系).3.被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的是( C.伯尼斯 )。
4.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 B.广告宣传部门 )。
5.人们思想中不想向他人公开的内容是( C.秘密区).6.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 A。
从事实出发 )7.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 C.组织形象信息)。
8.在公关抽样调查中,准确率高,且省时、省力、省钱的方法是( B.配额抽样 )。
9.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是指( A.消费者公众).10.认真了解受害者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诚恳地道歉是(B.受害者对策)。
11.出版周期长,发行量小,且理解力受限制的传播媒介是( A.杂志 )。
12.对社会上的某些事件,以组织名义做出反应,以显示本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并引起公众共鸣的公关广告是(D.响应广告 )。
13.成员之间联系少,群体气氛不一定和谐,很难产生激励效应的人际传播线路是(A.辐射式)。
14.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也是一种传达态度的信息,社交距离是指(B.0。
45~1。
22米 )。
15.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是( C.起点)。
16.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A.从事实出发)。
17.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D.形象要素差距图).18.(C.媒介公众)是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
19.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B.艾维·李)。
20.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C.环形网络)。
21.展览会可以使组织找到自我、宣传自我、增进效益,它是(D.既有商业性的又有非商业性的).22.当社会发生重大问题时,与有关的公众组织、群体或个人面对面地交流,听取公众的意见,回答公众问题,解释政府立场,争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属于政府公关中的(C.协商对话)。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1、公共关系学与宣传的区别(1)工作性质不同。
传统的宣传工作属于政治思想工作范畴,是政治思想工作的手段和工具。
(2)工作方式不同。
宣传工作是单向传播过程(组织?公众),带有灌输性和强制性;公共关系工作是一种双向传播过程;公共关系必须尊重事实,及时、准确、有效地向公众传递组织信息,以真诚换取公众对组织的理解和信任; 2、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 (1)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
, (2)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
, (3)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 (4)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
, (5)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
3、公共关系学概念、性质、基本要素概念:一门研究现代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原理、原则、方法、技巧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
性质:应用性: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成果对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社会组织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很强的应用性。
边缘性:公共关系学与很多学科形成了远亲近邻关系。
与其最密切的学科有: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市场学等。
与其有较大关系的学科有:历史唯物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新闻学、宣传学、逻辑学、法学、统计学等。
共关系学是当代学科发展趋势中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独立性:公断学科不断出现的产物。
当我们讨论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时,实际上也就肯定了这门学科毋庸置疑的独立性。
基本要素 : 一公共关系主体——组织二公共关系客体——公众三公共关系中介——传播4、公共关系概念概念:一、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
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人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协调他们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二、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并改善公众对于其态度的种种政策或行动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赢得公众支持合作,最大限度地获得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经营艺术。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关关系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社会组织利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这使双方能够相互了解,相互适应,互利互惠的一种管理和社会活动。
2、公共关系状况公共关系状态简而言之就是指一个社会组织的现实形象状态,即这个组织与其特点公众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的总和。
3、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实务即为公共关系活动,它是一个组织获得良好的公关状态,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而开展的一系列公共关系,主要包括各种协调,沟通和传播工作。
4、公共关系意识公共关系意识是公关实践活动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它是组织或个人对公共关系理论和公共关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组织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也是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5、社会组织往往简称组织。
指人们在共同目标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
6、社会组织形象社会公众多社会组织综合评价后形成的整体印象,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7、公共关系部是一个社会组织内部为了实现其公共关系目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而设立的专业职能机构。
(又叫公共事务部、公共信息部、公关广告部、社区关系部等)8、公共关系公司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组成的,专门为客户提供公关咨询和服务的专业机构。
(又叫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咨询公司)9、公共关系社团指社会上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的从事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和实务活动的群众组织和团体。
(包括公共关系协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俱乐部等)10、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百度百科)11、首要公众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公众群体。
12、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
即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界人士(记者、编辑人员)的关系。
13、传播公共关系传播的手段,指社会组织利用一定的媒介手段,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一种行为与过程,是公众的三要素之一。
公共关系学的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的复习资料公共关系学的复习资料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公众舆论、传媒、公共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公共关系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与发展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传播信息、建立互信关系以及塑造公共形象的管理活动。
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互动,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提升组织的声誉与形象。
二、公共关系的重要概念1. 公众:公众是指对组织活动具有利益关系或影响力的个体或群体。
公众可以分为内部公众(如员工、股东)和外部公众(如消费者、媒体)。
2. 传播:传播是指将信息从一个人或组织传递给另一个人或组织的过程。
传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口头、书面、互联网等。
3. 形象塑造:形象塑造是指通过舆论引导、品牌建设等手段,塑造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一个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声誉和信任度。
三、公共关系的理论与模型1. 哈佛模型:哈佛模型强调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的双向沟通与互动关系。
它提出了“研究-行动-沟通”三个阶段的公共关系管理过程。
2.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与效果。
其中,传播者、受众、媒体等因素对信息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3.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公众对组织的认知是主观构建的结果。
四、公共关系的实践技巧1. 媒体关系管理: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对于组织的形象塑造和信息传播至关重要。
组织应积极与媒体进行沟通与合作,及时回应媒体关注的问题。
2. 危机公关管理:危机是组织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风险,危机公关管理是指在危机发生时,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应对措施,减轻危机对组织形象的负面影响。
3. 社交媒体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了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工具。
组织应积极运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传递正面信息。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2,公共关系的定义:A,治理讲:突出公共关系的治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B,传播讲: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C,传播治理讲:强调PR 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治理行为和职能.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 是一个组织与其有关公众之间的传播治理.D,咨询讲:PR 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E,关系讲: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F,和谐讲:是关系讲的深化,指和谐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G,形象讲: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排列了公共关系的14 种特点.4,确定PR 本质的依据和方法: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差不多要素.(PR 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组织传播沟通公众(主体) (客体)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点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5,明白得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A,PR 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B,PR 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成效等差不多要素的治理,即传播(沟通)治理. (现代组织经营治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C,PR 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治理学为要紧依靠的传播治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 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治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和谐组织和社会关系,阻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否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关理论作指导.)8,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阻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治理哲学,它指导着公关实务工作的健康进展,渗透到治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9,组织:是PR 活动的主体,即PR 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10,公众:是PR 传播沟通的对象.11,传播沟通:是PR 活动的过程和方式.PR的方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言语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等;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等.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确实是传播沟通.12,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13,舆论:在PR 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布表达.14,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点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判.15,与PR 有关的两个"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群关系: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治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16,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及区不:联系: A.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B.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这也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 区不A.从主体上看,公关的主体是组织,人际的主体是个人.B.从对象上看,公关的主体是公众,人际的主体是私人关系对象.C.从内容上看,公关是组织的治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和公众事务;人际处理的完全是私人事务.D.从方式上看,公关强调远距离,大范畴的公众沟通,而人际则局限于面对面,个人对个人的交流.17,公关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不:联系: A.人群关系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内部关系同时也是公关的基础和重要内容.B.公关也要借助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众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以科学的处理公众关系.区不: A.公关不局限于组织的内部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而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B.公关除了要治理面对面的群体和个人关系,还要关注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重视其变化和趋势. (人群关系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治理中的应用,公共关系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进展,将人际关系的治理从组织内部扩大到组织外部.三者有联系也有区不)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进展1,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2,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早早咨询世的公共关系的理论书籍.3, 美国19 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是公共关系的发端,其代表人物是巴纳姆.4, 19 世纪30 年代,美国掀起了"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 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有些公司为了省下广告费,雇佣志人制造新闻来扩大阻碍,报纸为了迎合读者也乐于发表,这两样的配合就显现了报刊宣传活动.5, 1903 年-1912 年,有20000 多篇揭丑文章发表,同时还有社论等,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闻名的"清垃圾运动".(又称为"扒粪运动","揭丑运动")6, 1903 年艾维李开办了第一家宣传顾咨询事务所,他也是第一个职业公共关系人. 1906 年他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 他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及先驱者,提出的"讲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等论述, 使PR 的研究上升为带有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推动了该学科的进展.7, 1923 年,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公共关系理论进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 (1928,《舆论》;1952 年,《公共关系学》)他把公共关系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研究,使之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8,1947 年,波士顿成立了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1952 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俩人出版了《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在美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9,1998 年,美公关学者詹姆斯格鲁尼格主持的"杰出公共关系和传播治理"课题研究接近尾声,涉及杰出传播的三个层次:传播核心层,知识核心层,文化核心层.("普遍原则,专门运用","放眼全球,立足本地") 10,1948 年,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成立,并制定了"公共关系人员职业规范守则". 1955 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IPRA)在英国成立. 1978 年8 月,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在墨西哥召开大会,定义了公共关系.11,80 年代开始,美国博雅公共关系公司,希尔-诺顿公共关系公司,爱德曼公共关系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机构. 1985 年,深圳大学开设了PR 专科,1994 年,中山大学开设了本科. 1986 年,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注册. 1986 年12 月,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公共关系协会. 1987 年5 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 年4 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9 年12 月,广东省举行了首次初级"公关员"职业上岗培训和考试,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差不多正式步入职业化的时期. 2000 年,全国推行了公关员的职业上岗考试,标志着我国的公共关系已开始走向职业化和行业化的道路.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1, 公共关系的差不多职责: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沟通和谐,提供服务2, 收集的信息包括有: 与组织有关的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3, 辅助决策:A.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B.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C.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D.从公众关系角度评判决策成效4.传播推广: A.制造舆论,告知公众B.强化舆论,扩大阻碍C.引导舆论,操纵形象(传播推广是PR 活动的要紧方式,也是其关键环节.)5.和谐沟通: A.和谐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B.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谐沟通是PR 的全然职责.)6.提供服务: A.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B.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7.与公共关系职能有关的活动范畴:交际,宣传与新闻,广告,营销推广,公共事务,游讲,开发,论题处理,危机处理8.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截了当功能表现为:树立组织形象,和谐组织的关系网络9.树立组织形象的原则:有效性原则,总体性原则,符号化原则10.树立组织形象的意义:A.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B.良好的组织形象能够鼓舞士气C.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社区环境.11.和谐关系的意义:A.和谐内部关系能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B.和谐外部关系能够建立和谐的外部环境.C.和谐内外关系,能够为建立和坚持良好的组织形象提供条件.12.公共关系关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提升个人素养和优化社会环境.13.提升个人素养体现在两个方面:促使个人观念更新,有助于个人能力提升14.公共关系的优化社会环境要紧体现在:A.社会互动环境:沟通社会信息,和谐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B.社会心理环境15.公共关系进展的新特点: A.公关理论整合化B.公关实务专业化C.公关手段现代化D.公关教学层次化E.公关地位战略化16.公共关系职能应用的新趋势: A.市场公共关系的热潮B.金融公共关系的动态C.政府公共关系的焦点D.全球性咨询题带来的全球性沟通与合作的大趋势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1.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2.公关机构在组织中的性质和地位:A.性质: 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及沟通性. 从治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B.地位: 内部:介于治理子系统与其他非治理子系统之间. 外部:对外代表组织,对内代表公众.3.组织内设公关机构和名称和形式应用较多的名称:公共关系部,公共事务部,公共信息部,传播沟通部,公共与广告部等我国政府中的:"新闻办""信访局""交际处""联络处""对外宣传处"等等4.组织内部公关机构的模式:A.部门隶属型: 归属于销售部门,归属于广告或是宣传部门,属于联络接待部门,属于办公室等B.部门并列型: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排列的地位.C.高层领导直属型:由高层直截了当领导D.公共关系委员会:5.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对内关系,对外关系,专业技术制作6.内设PR 部门的特点:了解内情,便于和谐,效率较高,成本较低,难以做到客观公平7.1985 年1 月美国伟达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第一设置了办事处,同年8 月,美国博雅公司与中国新闻进展公司成立了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公共关系专业公司.8.按业务内部划分的公共关系公司类型:A.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某种单项服务B.专门业务服务公司:为特定行业提供服务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多行业,多职能10.按经营方式划分的公共关系公司:A.合作型:与广告公司等合作经营B.独立型:体现独立经营11.公关公司的经营范畴:咨询诊断,联络沟通,收集信息,新闻代理,广告代理,推介产品,会议服务,策划活动,礼宾服务,印刷制作,音像制作,培训服务等.12.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A.客观公平.B.技术全面,专业性强.C.较灵活,适应性强.D.关系较疏远.E.运作成本较高.13.公共关系协会的要紧活动内容:A.联络会员.B. 规范本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爱护形象和声誉.C. 专业培训.D. 普及知识.E. 编辑出版刊物.14. 公关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A. 塑造形象的意识.(核心)B. 服务公众的意识.C. 真诚互惠的意识.(功利意识)D. 沟通交流的意识.E. 立足长远的意识.F. 创新审美的意识.15.公关人员的心理素养:A. 自信的心理.B. 热情的心理.C. 开放的心理.16.公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 A. 差不多理论知识 B.差不多实务知识差不多能力: A. 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B. 良好的组织能力C. 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D. 敏捷的观看能力E. 自控和应变能力F. 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G. 把握政策,理论的能力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1. 公众: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有关并相互阻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是公关对象的总称)2. 公众的四项差不多涵义:A. 公众是公关主体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B. 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C. 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咨询题等联结起来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D. 公众是客观存在的.3. 公众的差不多特点: A. 整体性. B. 共同性. C. 有关性. D. 多样性.E. 变化性.4. 组织分类与公关目标和对象:A. 互益性组织:(各种党派团体,组织)重视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和目标.B. 营利性组织:(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与其所有者(投资者)及顾客建立良好关系.C. 服务性组织:(公益学校,医院等非营利)服务对象及资助者保持稳固关系.D. 公益性组织:(政府部门,公安等)社会各界5.组织的分类: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竞争性与独占性.6.同一类组织有不同的公众:A. 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B. 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C. 组织的具体目标公众对象.7.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 外部公众:指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8.同一类型公众有不同标准的分类:A. 按内外对象: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B. 按组织结构: 个体公众:以个体形式与公关主体发生联系的对象. 组织公众:以组织或团体形式与公关主体交往的公众对象集团.C. 按关系的重要程度: 首要公众:决定组织生死及成败的公众. 次要公众:对组织的生存有一定阻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D. 按稳固程度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固公众E. 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 顺意公众:持赞成,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逆意公众:持否定及反对态度的公众. 边缘公众:中间态度,观点不明确.F. 按价值取向: 受欢迎的公众:主动对组织表示爱好和沟通意向的公众. 不受欢迎的公众:对组织构成潜在或额外压力和负担的.被追求的公众:符合组织的需要,但对组织不感爱好.G. 按公众进展的不同时期: 非公众:与组织无关,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潜在公众:由于潜在咨询题而形成的埋伏,隐患或以后公众. 知晓公众: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的. 行动公众:对组织构成压力,迫使组织采取行动的.H. 按公众之间的决定性区不: 消极公众:(非公众,潜在公众)被动同意组织信息,不对组织施加阻碍. 主动公众:(分为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重要目标,知晓并关怀组织. (赌金持有人:与某一组织联系在一起,与该组织有着相互阻碍关系的人.)9.目标公众分析:内部公众,社会区公众,顾客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名流公众国际公众10.搞好内部公众关系的目的和意义:A. 组织要通过自身成员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强内聚力B. 组织要通过全员公关来增强外张力11.建立好社会公众关系的目的和意义: 社区公众: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治理部门,地点团体及周边居民.A. 直截了当阻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B. 阻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12.建立良好顾客公众有目的和意义: 顾客公众:购买,使用本组织产品的个人或组织.A. 能够为组织带来直截了当的利益B. 体现组织正确的经营观念和行为13.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和意义:A. 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B. 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14.与政府公众保持良好沟通的意义和目的:A. 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是具有高度权威性和阻碍力的认可和支持B. 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社会治理环境15.与名流公众保持良好的目的和意义:A. 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知识和专长B. 借助于社会名流的关系网络C. 借助于他们的社会声望16.进展良好国际公众的目标及意义:A. 为对外开放服务B. 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第六章公众心理分析1.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截了当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是在感受的基础上产生的.)2.阻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偏见.3.知觉的选择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的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4.知觉选择性受客观及主观因素所制约:客观因素: A.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B. 对象和背景的差不C. 对象的组合主观因素: A. 需要和动机B. 爱好 C. 性格 D. 气质 E. 体会知识5.知觉的偏见: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专门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6.产生偏见的几个方面: A.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强烈阻碍.B.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阻碍.C. 晕轮效应:一种片面的知觉.D. 定型作用:(刻板印象)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阻碍.7.需要: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截了当动力.8.1943 年,(美)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在《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9.需要的五个层级: A. 生理的需要B. 安全需要C. 社交的需要D. 自尊的需要 E. 自我实现的需要10.优势需要决定行为:在同一时刻,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当优势需要获得满足后,它的动力作用随之减弱,高一级的需要才处于优势地位.)1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阻碍,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等.12.态度的结构: 认知(态度形成的基础) 情感(在态度中具有调剂作用) 意图(态度的外显因素) (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13.态度的特性:A. 态度的社会性B. 态度的针对性C. 和谐性D. 稳固性E. 两极性F. 间接性14.阻碍和改**度的因素: 分为两种:一是态度的一致性改变.(量的改变)二是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质的改变)A. 社会因素B. 团体因素C. 宣传因素D. 个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心理特点E. 态度系统特点因素(总之,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中上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结果.客观因素是外因,以社会因素为主,主观因素是内因,以思维和个性倾性因素为主.)15.霍夫兰的讲服模式: 他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要紧取决于讲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讲服力以及咨询题的排列技巧.16.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指许多人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方式在短期内随处可见, 从而导致连锁性的感染.17.流行三方面的涵义: A. 是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涉及范畴广.B. 相当多的人去随从.C. 在一定时期内的,过了一定的时刻便不再流行.18.流行的特点: 新奇性,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19.人们追求流行的五种类型: 先驱者,早期采纳者,前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落伍者20.追随流行的心理缘故:A. 从众与仿照B. 求新欲望C. 自我防备与自我显示D. 追随流行有个不差异21.流言:是无任何确切按照,而在人群当中相互传播的和种特定的虚假信息.22.流言的类型:愿望流言,恐惧流言,攻击流言23.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A. 一样性:将内容压缩到具体细节,流失许多信息,使人感到一样化.B. 强调:突出其具体细节.C. 同化:同意者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明白得其内容,将其认为合乎罗辑的同意下来.24.流言的禁止: A. 建立流言研究机构B. 及时禁止25.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四个因素: A. 必须有一个咨询题B. 必须有多数个人对那个咨询题发表意见C. 意见中有某种一致性D. 这种一致会直截了当或间接产生阻碍舆论的特点: A. 作为一种公众意见,是被多数人赞成的.B. 涉及社会的安静与幸福等咨询题.C. 本身含有合理性D. 是有效的.E. 不是政府的意见,是民众的呼声.26.舆论的结构(三要素):A. 舆论对象:大伙儿关怀的,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两个特点:功利性,新异性;四种形状:社会事件,社会咨询题,社会冲突,社会运动)B. 舆论主体:公众(特点:有共同话题; 参与议论过程;自发性与松散性;层序性.)C. 舆论本身:意见(包含三种成份: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27.舆论的作用: A. 制约与监督的作用B. 舆论的扇动作用C. 指导作用28.价值观:人们关因此非,善恶,好坏的评判标准,对自由,幸福,平等这些观念的明白得和主次之分,是阻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29.阻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 A. 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B. 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历.C. 周围环境及生活条件的阻碍.D. 对目标的接近程度.30.从众心理: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主观缘故是不情愿被孤立,客观缘故是外来的阻碍和压力.)31.逆反心理: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能同意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的脱离适应的思维,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究.32.阻碍心理抗拒的因素:A. 对自由的期望B. 对自由剥夺的威逼C. 自由的重要性程度D. 是否会阻碍到其它自由第七章公共关系的过程1.公共关系治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成效等差不多要素的治理.2. 公共关系治理的意义:A. 增强PR 工作的系统性B. 提升PR 工作的可控性C. 加大PR 工作的推测性D. 促进PR 工作的成熟性3. PR 四步工作法:PR 调查PR 策划PR 实施PR 评估(打算性,整体,。
《公共关系学》统考复习资料(单选100题)
《公共关系学》统考复习资料(单选100题)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C】A个人 B.公众 C.组织 D.群众2.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与状况指的是【D】A社会舆论状态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观念 D社会关系状态3.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发端于【C】A.马斯洛时期 B巴纳姆时期 C.文维·李时期 D爱德华·伯尼斯时期4.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介于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对内它主要代表【D】A.组织B.领导C.部门D.社会公众5.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B】A.1948年B.1955年C.1975年D.1978年6.在公共关系人员培养中,比较正规而又有效的途径是【C】A.函授教育B.大专培训班C.大学本科教育D.公共关系培训班7.老主顾、常客、社区居民属于【D】A个体公众 B.临时公众 C.周期公众 D.稳定公众8.公共关系工作对象最敏感最重要的部分是【D】A内部公众 B.顾客公众 C.政府公众 D.媒介公众9“刻板印象”又称为【D】A.首因效应B.近因作用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0.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C】A.高级需要B.低级需要C.优势需要D.长远需要11.大规模舆论的导火线是【C】A.社会问题B.社会冲突C.社会事件D.社会运动12.从众行为的主观原因【B】A.团体压力B.不愿意被孤立C.权威命令D.他人劝说13.议题设置论最杰出的研究者是【D】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库尔特·卢因D.麦库姆斯14.具有显著的互动性特征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是【C】A.报纸B.杂志C.因特网D.广播、电视15.一企业有一新产品刚投放市场,这个时候它应该选择的公共关系行为方式是【A】A.建设型公共关系B.维系型公共关系C.进攻型公共关系D.征询型公共关系16.便于读者迅速获得最新最重要的信息是【A】A.倒金字塔的优点B.顺时结构的优点C.并列结构的优点D.逆时结构的优点17.确保信息、媒体的一致性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B】A.认知整合B.形象整合C.功能整合D.协调整合18.赞助活动的最大特色是【B】A.刺激消费B.利他性C.公益性D.高效性19.组织的自我形象是其【C】A.实际的社会形象B.公众形象C.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D.过去已建立的社会形象20.能将企业识别的基本精神——差异性充分表达出来的是【B】A.MISB.VISC.BISD.CI21.对公共关系下定义时,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的是【D】A.管理论B.传播论C.咨询论D.社会关系论22.在公共关系中,将追求平等和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形成的公共关系观念,一般称为【D】A.协调观念B.服务观念C.传播观念D.互惠观念23.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C】A.巴纳姆B.伯尼斯C.艾维·李D.格鲁尼格24.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归属于销售部门,强调公共关系的【C】A.宣传功能B.服务功能C.促销功能D.协调功能25.公共关系人员职业心理的最基本要求是【A】A.自信的心理B.热情的心理C.开放的心理D.创造的心理26.公共关系工作的生命线是【D】A.公平B.负责C.正统D.真实27.可以使其对本组织充满信心增强向心力的公众类型是【B】A.政府公众B.内部公众C.顾客公众D.政府公众28.营利性组织市场经营的生命线是【C】A内部公众 B社区公众 C.顾客公众 D.政府公众29.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D】A.安全的需要B.社交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30.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B.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D.时髦是流行的一种表现31.在两级传播模式中,意见领袖又可称之为【C】A.把关人B.守门人C.舆论指导者D.媒介32.当组织的政策或行为出现不适应公众的现象时,适宜采取的公共关系方式是【D】A.建设型公共关系B.维系型公共关系C.进攻型公共关系D.防御型公共关系33.以概括性导语为主体让新闻事实排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新闻稿结构属于【C】A.倒金字塔结构B.顺时结构C.并列结构D.金字塔结构34.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A】A.广告创意B.广告定位C.广告媒介安排D.广告效果测定35.被称为广告发展全新阶段的是【D】A.全面服务期B.传播分离期C.广告分离期D.整合传播期36.行为识别系统简称【C】A.DISB.CISC.BISD.IC37.能全面整体地展现组织形象的是【D】A.组织的产品形象B.组织的人员形象C.组织的环境形象D.组织的管理形象38.当组织臭名远扬时组织的实际形象状态为【D】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B.高美誉度/低知名度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D.低美誉度/高知名度39.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就是【B】A.危机预防管理B.危机传播管理C.危机控制管理D.危机恢复管理40.在下列模型中,被称之为相互理解模型的是【D】A.新闻代理模型B.公共信息模型C.双向非对称模型D.双向对称模型41.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A】A.个人B.公众C.组织D.群众42.公共关系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时间是【B】A.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40年代43.属于非官方、非盈利的群众性组织是【B】A.公共关系部B.公共关系协会C.公共关系策划部D.社区关系部44.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共关系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D】A.分析人员B.技术人员C.传播人员D.计划人员45.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对象是【C】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C.首要公众D.顺意公众46.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属于“必争之地”的是【C】A.顺意公众B.逆意公众C.边缘公众D.目标公众47.认为“教师”文质彬彬、商人“唯利是图”的心理定势是【C】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C.定型作用D.晕轮效应48.左右人的行为方向,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的是【B】A.认知B.情感C.意图D.需求49.对于新的构想比较慎重但却能相当积极地追随流行的人是【C】A.早期采用者B.先驱者C.前期追随者D.后期追随者50.二战期间建立了“流言诊所”的国家是【A】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51.“意见领袖”这一重要概念来源于【A】A.两级传播论B.“3S”论C.把关人理论D.议题设置论52.在下列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式中以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为主的是【D】A.宣传型公共关系B.交际型公共关系C.社会活动型公共关系D.征询型公共关系53.发布新闻的原则是【A】A.坚持实事求是B.追求新奇C.具有轰动效应D.强化感染力54.市场领导者定位的战略思想是【A】A.先入为主B.寻找空隙C.挑战对手D.双赢策略55.人员推销功能与其他营销传播要素直接整合在一起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D】A.认知整合B.形象整合C.功能整合D.协调整合56.企业对各种公益事业提供资金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以社会服务形式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属于【C】A.展览活动B.庆典活动C.赞助活动D.对外开放参观57.反映组织形象的镜子是【A】A.公众B.领导C.组织D.传播媒介58.口号、厂歌、厂旗属于【B】A.文化形象的内涵B.文化形象的外显C.标识形象的内涵D.标识形象的外显59.公共关系危机的典型表现形态是【D】A.品牌危机B.形象危机C.信誉危机D.舆论危机60.目前大多数政府公共关系机构都采用【B】A.新闻代理模型B.公共信息模型C.双向非对称模型D.双向对称模型61.现代公共关系发端于【B】A.马斯洛时期B.巴纳姆时期C.艾维·李时期D.爱德华·伯尼斯时期62.论题处理又被称为【D】A.危机处理B.游说C.交际D.问题管理63.公共关系的根本功能是【C】A.提供服务B.收集信息C.协调沟通D.传播推广64公共关系部门附属于哪一类部门会贬低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地位【B】A.销售部门B.联络接待部门C.广告或宣传部门D.办公室65.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D】A.协调意识B.调查意识C.环境意识D.信息交流意识66.公共关系人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是【B】A.团结、严肃、忍耐、大方B.公正正派真实、保密、对社会负责C.认真、谦虚、信任、热情D.负责、守纪、创新、敢为67.酒店宾客关系中的贵宾属于【A】A.首要公众B.目标公众C.边缘公众D.个体公众68.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公众可划分为【B】A.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69.在知觉偏见产生的原因中,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被称为【B】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70.态度“质”的改变是指【B】A.态度一致性的改变B.态度不一致性的改变C.态度两极性的改变D.态度针对性的改变71.提出“两级传播论”的美国社会学家是【C】A.拉斯韦尔B.麦克卢汉C.拉扎斯菲尔德D.麦库姆斯72.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体现了非语言传播的哪一特性【A】A.传播性B.情境性C.可信性D.隐喻性73.下列公共关系目标属于按公共关系活动的作用进行分类的是【D】A.特殊目标B.传播信息目标C.引起行为目标D.进攻型目标74.以组织需要划定目标公众主要强调的是【D】A关联性 B.重要性C.可行性D.影响度75.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的公共关系行为模式是【A】A.建设型公共关系B.维系型公共关系C.防御型公共关系D.进攻型公共关系76.在倒金字塔的新闻稿中,最重要的部分是【D】A.新闻事实部分B.新闻背景材料C.新闻五要素D.导语部分77.企业广告诉求的基点是【C】A.消费者B.潜在消费者C.产品定位D.产品价格78.整合营销的最高阶段是【D】A.形象的整合B.协调的整合C.基于消费者的整合D.关系管理的整合79.制约组织形象个性的是【A】A.组织的文化形象B.组织的人员形象C.组织的环境形象D.组织的媒介形象80.公共关系人员旨在使其组织和产品为人所知,但其信息的真实程度不高体现的是【A】A.新闻代理模型B.公共信息模型C.双向非对称模型D.双向对称模型81.作为一门课程,公共关系学首次在大学内被讲授是在【B】A.哈佛大学B.纽约大学C.斯坦福大学D.波士顿大学82.公共关系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C】A.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B.强化舆论,扩大影响C.创造舆论,告知公众D.引导舆论,控制形象83.撰写新闻稿、广告稿工作归属于【C】A.专门技术人员B.传播人员C.文秘人员D.调查分析人员84.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A】A.中介的角色B.核心的角色C.无足轻重的角色D.基础的角色85.组织的全员公共关系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共关系教育,其重点是【B】A.公共关系知识普及教育B.公共关系思想及意识教育C.政治思想教育D.公共关系能力教育86.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D】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C.内部公众D.外部公众87.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属于【B】A.边缘公众B.顺意公众C.首要公众D.次要公众88.在下列气质类型中,具有选择性知觉的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的是【A】A.多血质型B.胆汁质型C.粘液质型D.抑郁质型89.下列不属于流行现象的是【B】A.“一窝蜂”B.流言C.时髦D.时狂90.态度的外显因素是【C】A.认知B.情感C.意图D.需求91.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B】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92.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传播学理论是【B】A.议题设置论B.把关人理论 C“5W”模式理论 D.两级传播论93.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不包括【D】A.需要B.态度C.情绪D.意图94.认识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这体现了非语言传播的【C】A.传播性B.情境性C.可信性D.隐喻性95.公共关系活动的先导和核心是【B】A.公共关系调查B.公共关系策划C.公共关系实施D.公共关系评估96.在公共关系预算的编制方法中缺乏弹性和计划性的是【B】A.劳务工时报酬法B.按销售额抽成法C.项目作业综合法D.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97.适用于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方式是【C】A.进攻型公共关系B.防御型公共关系C.矫正型公共关系D.维系型公共关系98.新闻发布会是一种【B】A.人际传播B.两级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99.化妆品、服装、摩托车的广告主题选择的表现题材是【B】A.美感B.时尚C.地位D.效能100.对组织起烘托、装饰作用的是【A】A.环境B.社区C.媒介D.产品。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萌芽1、关系的特点:客观性、有效性、可变性、复杂性、多样性。
第二章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1、现代公共关系观念出现:1906年,艾维●李放发表《原则宣言》20世纪公关事业的成熟:1923年,爱德华●L●伯内斯《舆论的形成》1925年,爱德华●L●伯内斯《公共关系学》1928年,爱德华●L●伯内斯《舆论》公共关系在二战后的发展:1939年,美国公共关系学家创立了美国公共关系理事会(ACPR);1945年,创办了《公共关系杂志》;1948年,美国公共关系理事会和全美公共关系顾问协会(NAPRC)合并,组成美国公共关系学会;1950年,美国公共关系学会定制并开始实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1952年,卡特李普和森特《有效公共关系》,提出了“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在英国伦敦宣告成立,其总部后来设在瑞士的日内瓦;1956年,成立了公共关系教育理事会,同年并创立了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1959年,比利时建立了由比、英、希、荷、联邦德国等国参加的欧洲公共关系联盟(CEPR);1964年,美国公共关系学会也加入了公共关系学会;1975年,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出版专业学术杂志《公共关系评论》;1988年,形成了公共关系学会的《关于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职业标准准则》;2、中国内地公共关系事业的兴起:1985年,深圳市总工会最先开办公共关系培训班,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也举办了公共关系讲座,深圳大学大众传播系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公共关系专业;1986年,我国内地第一家专业公关企业——中国环球公关公司;1986年十二月,上海最先成立公共关系协会;1987年,全国性的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1999年,国家劳动保障部将“公关员”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1、组织的特点:组织是劳动分工和社会需要的产物;组织的目标决定组织的性质;组织必须与环境进行整合;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作;组织的生存、发展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
公共关系的复习资料(doc 10页)
公共关系的复习资料(doc 10页)公共关系的复习题有关公共关系的几种学说。
1公共关系的要素答:任何公共关系都由社会组织、传播和公众三要素构成“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承担着,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而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是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第四要素:公关环境2 公共关系的三个层次。
答:○1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由“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构成;是客观存在的。
;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2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广义上:人们采取的任何去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的任何活动。
如日常人际交往中的有礼貌、有涵养的沟通行为,如谦虚有礼、热情待人等。
狭义上:现代组织的一系列专业性、规范性较强的传播沟通业务,属于经营/行政管理的操作实务。
公共关系学所研究的“公共关系活动”狭义上的。
○3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性和公共关系活动的必要性时,便会形成特定的公共关系意识或公共关系观念3,辨析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
从内容上看,组织的公关活动包括了组织中的个人与公众的关系,公众对象中也存在着许多个体的对象。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关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交际素质与涵养。
良好的个人关系必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
4揭丑运动❖本章思考5:简述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几个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219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人力资源管理试题2009年1月一、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在题前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划X) ( )1.人力资源不是再生性资源。
( )2.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领导人仍把企业员工视为一种附属物,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 )3.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只是一项特殊规定,它不属于劳动保护的范畴。
( )4.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 )5.专业性职位的候选人由人力资源部决定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请部门经理和专家组成的甑选委员会来进行甄选。
( )6.市场定位法是以市场平均工资为参照决定各职务价值的方法。
( )7.如果企事业组织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则其招聘活动就会比其他企事业组织成功。
( )8.目前网上招聘适合所有内资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
( )9.一个人的忠诚感和献身精神是天生的,这是无法通过员工培训来得到的。
( )10.“人”的考评客体是这个人从事的职位或岗位。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 )。
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 矿产资源D.物质资源2.“社会人”人性理论假设的基础是什么?( ) ,A.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B.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C.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D.霍桑试验3.明确目标责任,使其竞争,是进行人本管理的哪种运行机制?( )A. 动力机制B.压力机制C. 约束机制D.环境影响机制4.某企业为招募新员工,派谴人力资源部的两名员工赴外地某高校进行招聘。
其中,差旅费3000元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 )A. 获得成本B.开发成本C. 使用成本D.保障成本5.通常人们在招聘中运用评价中心技术频率最高的是( )。
A.管理游戏B.公文处理C. 案例分析D.角色扮演6.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集中的培训,这种方式叫做( )。
A.岗前培训B.在岗培训C. 离岗培训D.业余自学7.下列方法中不属于考评指标量化的方法是( )。
A.加权B.标度划分C. 赋分D.计分8.为了使同一技能而实际劳动贡献不同的员工各得其所,可让技能工资与下列哪些类型的工资结合起来使用( )。
A. 岗位工资B.奖金C. 结构工资D.浮动工资9.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主要包括(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内容。
A. 养老保险B.就业保险C. 生活保障D.健康保险lo.中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保护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3)( )。
A. 只管安全不管生产B.管生产必须管安全C. 只管生产不管安全D.安全必须靠员工自己管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人力资源( )。
A.关注的是价值问题B.反映的是存量问题C. 反映的是流量问题D.把人当作成本E,把人当作财富的源泉2,人力资源的特征有( )。
A.活动性B.可控性C. 非再生性D.可持续性E.非资本性3.影响企事业组织招聘的内部因素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 )A、空缺的职位的性质B.企事业组织的性质C. 企事业组织的形象D,人口和劳动力E.劳动力市场条件4.人们常发现榜样对个体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A. 注意过程B. 保持过程C. 动力复制过程D.强化过程E.决策过程5.按考评标志可把员工考评的类型划分哪些种类?( )A. 常模参照性考评B.效标参照性考评C. 无标准的内容考评D.绩效考评E.非绩效考评四、案例选择题(每个小问3分,共15分。
根据每个案例所讲述的内容,对题后所列的每道选择题,按题中具体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案例:宏伟服装公司的激励汪明明是宏伟服装公司的人事经理,最近她刚刚兼职学习完MBA的所有课程并且获得了某著名学府的MBA学位。
在MBA学习的过程中,她对于管理中的激励理论,特别是马斯洛和赫茨伯格的理论相当注意。
在她看来,马斯洛那清晰的需求层次和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理论的划分非常具有操作性。
因此她认为可以立即在公司中实际运用它们。
据汪明明了解的可靠信息,宏伟公司的工资和薪水水平在服装行业中间是最好的。
因此,她认为公司在激励下属时应该集中在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上。
经过多次会谈,她说服公司高层管理者。
公司总裁授权她去制定工作计划并且放手让她去推行。
在这种情况下,汪明明开始制定关于强调表彰、提升、更大的个人责任、成就以及使工作更有挑战性等各种计划,并且在组织里开始推行。
但是计划运转了几个月后,她迷惑了,发现结果和她的期望相差甚远。
首先是设计师们对于计划的反应很冷漠。
他们认为他们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他们设计的服装在市场上很畅销就是对他们工作成绩的最大肯定,而且公司通过发放奖金的方式对他们的工作已经给予肯定。
总之他们认为所有这些新计划都是浪费时间。
有一个和汪明明比较熟悉的设计师甚至和她开玩笑地说:“明明,你这些玩艺儿太小儿科了,你是不是把我们当成小学生了,我看你理论学得太多了。
”裁剪工、缝纫工、熨衣工和包装工的感受是各式各样的。
有些人在新计划的实行过程中受到了表扬,反映良好;但是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管理人员的诡计,要让他们更加拼命的工作,同时又不增加任何工资。
而且很不幸的是,这些人占大多数。
甚至偏激一些的工人开始叫嚷要联合罢工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汪明明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原来她很信任和支持的高层管理者也开始怀疑她的计划,批评她考虑不周全。
请你在认真读完该案例后,对下列问题做出选择:1.你认为新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高层管理者没有参与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中来B.企业中人员对于双因素理论缺乏了解C. 员工不配合D.她忽视了各层次员工的需求不同的事实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你认为设计人员的主导需求和一线工人的主导需求有何不同?( )A. 大多数一线工人更关注报酬,因此他们的主导需求是生理需求B.设计人员不关心表扬、赏识等,说明他们的主导需求不是自我实现C.设计人员和一线工人都不太关注社会需求D.一线工人只关心物质需要,很少有精神追求3.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汪明明对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理解错误最可能是( )。
A.她认为保健因素不重要,激励因素重要B. 她认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是独立发挥作用的C. 她认为保健因素达到行业最高水平就足够了D.她认为只有激励因素可以发挥激励的作用4.根据企业中不同的员工的不同反应,我们可以认为( )。
A. 设计师和大多数一线员工都是经济人B.设计师是社会人,大多数——线员工是经济人C.设计师是自我实现人,大多数一线员工是经济人D. 设计师是复杂人,大多数一线员工是经济人5.汪明明对与这种结果很苦恼,为此她请教了一位资深顾问,如果你是这位顾问,你认为下列做法哪个更可取?( )A. 进行培训,帮助员工了解双因素理论,增进对于新计划的认可B.争取高层管理者的支持,继续推行新计划C. 停止该计划,采用调查表调查各层次人员的需求情况,以及他们对于新计划的评价D.安抚一线员工,给予—定的物质补偿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岗位定位分析有哪些步骤?2.组织通常获得人才的途径有哪些?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
六、论述题(15分)试述薪酬制度设计的方法。
试卷代号:219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人力资源管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9年1月一、判断正误(每小题判断正确给1分,共10分,漏判或错判均不得分)1.X 2.√3.X 4.√5.X6.√7.√8.X 9。
X 10.X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
5分,共15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B 2.D 3.B 4.A5.B6.A7.B 8.A9.A10.B三、多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3分,共15分,不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ABE 2.ABD 3.ABC 4.ABCD 5.ABC四、案例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3分,共15分,不选、错选均不得分)1.D 2.A3.B 4.B 5.C五、简答题(每小题答全要点者得10分,共30分;未答或漏答要点者,由评卷人依每个要点在该题中的得分比例来扣分)1.岗位定位分析有哪些步骤?答案要点:(1)分析岗位工作描述中的框架要求;(2)把这些要求与知识、技能、能力及其他个性特征因素加以对照与比较;(3)在综合(1)、(2)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任职资格要求;(4)考虑工作中所运用的工具、信息采集量、数据分析方法等因素,对(3)获得的结果进行修正。
2.组织通常获得人才的途径有哪些?答案要点:组织通常获得人才的途径,即员工招聘的渠道大致有: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传统媒体,网上招聘,校园招聘,员工推荐,人才猎取等。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
答案要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社会保险水平应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公平与效率相结合;(3)权利与义务相对应;(4)社会保险制度要覆盖城镇所有从业人员;(5)政事分开;(6)管理服务社会化;(7)管理法制化。
六、论述题(15分,理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并在答出要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适当解释和说明后,可得满分;评卷者可参考标准答案,酌情给分) 试述薪酬制度设计的方法。
答案要点:(1)工作评价的方法工作评价是薪酬制度设计的关键步骤。
工作评价的结果,将产生表明各项工作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的货币值。
常见的工作评价方法有五种。
即经验排序法、因素综合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因素评分法和市场定位法。
(2)工资结构线的确定方法经过工作评价后,我们为组织内部各项工作确定了一个表示其劳动价值或重要性大小的工作评价值。
这个工作评价值可以是顺序、等级,也可以是分数或象征性的货币值。
接下来的工作是,要为这些工作评价值确定一个对应的工资值。
也就是说,要把这些工作评价值转换为实际的工资值。
在理论上表现为,决定工资结构线的形状,包括斜率、截距等。
(3)工资分级方法工资分级的典型办法是,把那些通过工作评价而获得相近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的工作,归并到同一等级,形成一个工资等级系列。
尽管这些工作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并不绝对相等,但因差别不大,因此对它们加以归并组合,可以大大简化操作,便于管理。
等级划分的区间宽窄及等级数多少的确定,取决于工资结构线的斜率、工作总数的多少,以及企业的薪酬政策和晋升政策等因素。
总的原则是,等级的数目不能少到相对价值相差甚大的工作都处于同一等级而无区别,也不能多到价值稍有不同便处于不同等级而需作区别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