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科学》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浅谈初二学生分化现状的原因及对策
打破两极分化平稳过渡初二------浅谈初二学生分化现状的原因及对策青少年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生理、激烈变化的时期。
初中生们正处在人生旅途中这“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的幼稚与成熟并存的特殊时期,一个令人烦恼而又充满希望的时期。
而12、13岁的初二学生,正处在这个特殊阶段的关键转折期。
一年前他们告别了小学的老师和同学,面对光辉灿烂的明天,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想往,来到了中学,经过一年的中学生活,他们明显地“长大”了。
随着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青春期到来的信息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急剧的变化,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的不平衡,都使初二学生在学习上、行为习惯上、品德修养的养成等方面表现出这一年龄阶段的特殊性。
普通中学的老师们称初二是一个危险的年龄。
学习差、品德差的“双差生”就孕育在这个阶段,如果对这些“双差生”教育不当,学生学习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拉大的现象。
为什么只经过初一一学年的学习和生活,在初二就明显看出学习成绩的优劣分化呢?老师们都称初二为“分化”的年级,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初二年级的分化呢?下面就初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对分化的影响,以及防止分化对策,谈谈几点看法:一、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一)生理发育特点: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特别是神经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完善,表现出精力特别旺盛,浑身上下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他们思维敏捷,能及时准确地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
(二)心理发育特点;1、身心发育的整体加速2、青春期萌动3、自我独立意识的明显加强4、情感意志的脆弱性二、初中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原因小学生们大多是在老师和家长的严厉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现在进了中学,由于中学课程设置的改变,以及对中学教师的教法和家庭管理方法的不适应,特别是此时的学生,由于其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意志品质的脆弱生,使许多初中生表现出对中学学习的不适应。
这些不适应,是初二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的根源。
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指的是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分化现象。
这一现象的成因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等等。
为了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改善学校教育、提升家庭教育、减轻社会压力等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教育是发生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应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不仅注重知识教育,还应该强调个体差异发展和兴趣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选修课程、兴趣小组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点亮方向。
其次,家庭环境也是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提供积极的家庭支持。
家长应该给予学生学习的鼓励和关心,同时也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
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关注孩子在学习上的成绩,从而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充满积极正能量的氛围。
另外,社会压力也是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公平、平等、多元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广阔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社会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不只是关注优秀学生,也要给予平庸或差劣学生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社会也可以通过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资源,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此外,家庭教育也需要提升。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发展和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和适宜的学习计划,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进步的喜悦。
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老师、其他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从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研究。
改善学校教育、提升家庭教育、减轻社会压力等是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的有效对策。
只有从多个角度入手,形成合力,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初中科学教学措施和意见
初中科学教学措施和意见
初中科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以下是一些初中科学教学的常见措施和意见:
1. 强化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
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
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学习和理解科学现象。
2. 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初中学生正处于观察和探索世界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
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周围的科学现象。
例如,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或者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环境等,让学生把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包括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
通过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构建假设、设计实验方法和收集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教师可
以通过使用实验视频、动画和模拟软件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
知识。
5. 培养科学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
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有趣的科学实验和科普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
索欲望。
综上所述,初中科学教学的措施和意见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展开,注重实验教学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培养科学兴趣等方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由于科学教育的发展迅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许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却跟不上,从而影响科学教学的质量。
二是学生缺乏科学素养。
由于家庭环境和学习状况的不同,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也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影响科学教学的效果。
三是科学教学缺乏创新性。
由于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科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应该不断变化,但是许多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从而影响科学教学的质量。
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
可以开展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让教师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教学的效果。
三是推动科学教学的创新。
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样
化的科学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初中生学习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学习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王少华随着初中教育的普及,初中生学习分化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一些平时很努力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
为了有效地遏制初中生的学习分化,我们历时两年,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策略、班主任工作以及初中生学习行为、各种素质养成等因素在初中生学习分化中的作用及矫正对策进行了深入、具体、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一、结果与分析(一)总体状况通过对近五年海安县中考情况的研究及五所实验学校的情况统计,我们发现有24.5%的学生语、数、外三门学科学业成绩较差,19.4%的学生语、数、外、物、化五门学科学业成绩较差。
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存在较多的缺陷,从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记亿力等)、动手操作能力、个性心理特征(如情感、兴趣、意志、求知欲、创造欲等)和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或测试看,其总体水平与学业上等、中等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
初中生学习成绩从初一开始分化,但进展得不很快,初二的分化逐步加快,初二下学期至初三上学期是分化的高峰。
总之,各实验学校的研究情况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级增高其学业成绩向两极方向发展,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二)两极分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初中分化其实隐伏在初一阶段。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学习过程的一次飞跃,在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要求、教育教学方法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的生理、心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教学内容看,小学只有语文、数学、自然常识3门主要课程,初中一下子增加到8门,且教材内容多、跨度大、要求高。
从管理方法看,小学的管理是全方位的,带有指令性,以“管”为主;中学的管理,则是指导性和制度管理,以“导”为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
从教学方法看,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示范和重复,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讲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除记忆外更要思考和理解。
浅说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老调新“谈”——浅说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学生的学习好差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同样会有。
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禀赋的不同,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甚至可能是教育因素造成。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来促使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和发展,避免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两极分化的情况发生,并为儿童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学课实验探究两极分化有效教学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为科学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堂互动、主动参与是科学课堂主要形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科学课堂学习的主要学习方法。
然而随新课改不断深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验探究学习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同学在实验探究学习中是认真而主动的,对实验探究的热情是相当的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是非常的仔细;相反的有一小部分同学基本上就是配角或陪衬,甚至是没有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中,这在“探究既是科学的学习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的科学课堂发展下去,不只影响科学课教学的实效,更严重的是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既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两极分化”不是新课改的产物,只是新课改下的“两极分化”更具危害性。
究其原因有:(一)积极主动好求上进者发展提升的空间更加广阔在新课改之前,学生主要是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都受到了限制,所以学生表现在学习上的差距不是太大,可以说是有潜力的学生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而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等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科学探究活动形式多样而且富有挑战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
初中学生出现分化的原因及教育的对策
初中学生分化的原因及教育对策的研究陈中樑曾经有不少家长心存困惑和疑虑: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小学一直都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中就滑落下去了呢?我们家长能做点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就初中学生分化的原因和教育的对策作了一个研究,现与大家交流一下,期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分化原因一、初二分化的实质是深层次思维的缺陷:小学是人的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
在小学时期,“语数双百”已司空见惯,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绩了。
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中分化的种子。
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学习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的等等。
这种非智力因素是会造成初中阶段的“智力分化”的。
也就是说并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出了问题。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
小学教学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例如:5-2=3就要赋予形象的内容:“小明有五个苹果,他吃了两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甚至于老师还要用苹果进行实物教学。
初中的教学和小学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
例如:a2+b2=c2就抽象得多了。
有些学生由于“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尚未转变思维方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中学学习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很自然地就被分化下来了。
教育对策:小学时期,由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知识水平都还很低下,弱化“形象思维”的培养显然是不行的,强化“抽象思维”的培养往往又不适宜。
而初中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抽象思维”为主这样一个转型期。
这个时期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几点:1.改善学习方式。
要肯动脑筋,要善于思考,要善于提出问题。
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习途径,开发有效资源,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省、市、县有关教研教改的文件精神, 我校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领导下,结合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主题,大力开展以“四抓”、“两提”、“两建”为实践载体的学习实践活动。
结合我校具体实际,由我牵头负责,理综教研组承担《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调研课题,我们积极认真地开展了此项调研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一句顺口溜“刚到初中,不分上下;不知不觉,两极分化;初中毕业,天上地下。
”用教育的方法和观点分析一下,也就是初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
刚进校的初中学生,是适应期和调整期,对学科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加深,以及兴趣的减弱,一些学生的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而且落伍人数也相对地增加,八年级是初中的关键期和分化期,是学生贫富差距最大的一年,几乎初中课程的一半要在八年级完成,也就是初中最繁忙的一年;九年级是选择期和提升期,“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把三年的学习内容复习完,并且要考上理想的学校”。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由于学科数目增多,教学方法不同,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因素,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侧面说明教学由主动开始向被动转化,严重时,就会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
初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在初中普遍存在,而且是令教师和家长十分头痛的比较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同时又是一项非常艰难、非常细致、非常特殊、非常难做的工作。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教育观念急需更新,应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行动中去,让所有学生按自身优势在学校中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
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
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科学教学一直被视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初中阶段。
初中科学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革。
本文将分析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改革的路径和措施。
一、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滞后当前初中科学教学的内容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层面,课本内容多为老掉牙的常识和公式,和实际生活相脱离。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抽象理解和概念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教师讲解的内容大而全,学生难以吸收,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
3. 实验教学不足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陈旧和实验设计单一等问题。
4. 评价体系落后目前初中科学的评价体系普遍存在偏重于记忆、死记硬背的现象,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考量。
二、改革路径分析1. 更新课程内容针对当前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应该通过科学课程的改革和更新,加入最新的科学发展成果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2.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得到改革,可以引入探究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3. 加强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得到重视,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资源,设计多样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施实验,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完善评价体系科学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考察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等。
三、改革措施建议1. 增加教师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使他们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
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科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受到了人们的越来越重视。
当前初中科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改革路径两个方面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一、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单一化当前初中科学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书面教学和理论知识的传授上。
学生只是被 passively 接受科学知识,而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方法传统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板书、习题讲解等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当前初中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依赖于老师的指导和教学,缺乏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4. 实验教学资源匮乏由于初中科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室不足,学校很难开展丰富的实验教学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单一化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多种资源,例如科学实验、科普读物、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形式的科学知识。
可以增加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尝试引入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实验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加强实验教学针对实验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实验室、购买相关实验设备等方式,增加实验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科学》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年级开始 , 分化现象会进一步加副 , 这种现象不 化 现象 E益明显。 l
() 1科学 知识点繁多 、 零碎 , 需要记忆 的知 流 ”若无 “ , 闭合” 部 分” 切割 ” 些关键词 “ 和“ 这
分化现象 , 所有学生都 由“ 使 难学 ” 变为 “ 易学 ” 识点很多。如“ , 化学用语 ” 中元 素符号 、 化学式 、 ( 条件 ) ,结论便不成立 。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基
’
有的知识点用一两句名言 、俗语不 足以全 多得 。
初中生《 科学》 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山初中 吕韶武
从事初中《 学》 科 教学 的教 师 , 都会 有这样 的加深 , 综合性 的加 强 , 特别是 从八年级开始 ,
的体会 , 学生科学成绩的两极分化很严重 , 从八 仅会影响学困生学 习科学的积极性 ,也会直接 影响到教学质量 的大面积提高 。如何减轻这种
,
名言。这些名言跨越古今 , 历久弥新 , 贴切教材 学生对 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与认同感。
,
2 : 要 利病 苎 竺 苦 于” j ‘ 曼 口 } : 就 是 ; ≤ = ; I 4 . 加强学科渗透 , 培养融会贯通的能力 : ’ 书 ‘ 2 面更要有所侧重 了。 如 茎 文史不分家 、 政史不分家 , 这是中国文化特 要全 t 一 ~ ” … 一 一” 而乐” “ 后 等名人
比 “ ” 筻 _ :在 学 不 这 裕 进 纠 、 , 篓 “ 尊、 若 教 中 对 些 语 行 正批 教 如习 拒 绝 勿 驳育 要 篓 : 效 可会 打扣甚 于道驰比 果 能大 折 , 背 而 。 的 至 女 内容, 学生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 自然增加 了
之, 无则加勉” 。 3及时纠正批驳不合时宜 的俗语 . 源远 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创造 了许许多多 优秀的名言 、 俗语 , 同样也诞 生了一些不合时宜 1 . 要用的恰 当、 合适
初中生《科学》分化原因教学对策
初中生《科学》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从事初中《科学》教学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科学成绩的两极分化很严重,从八年级开始,分化现象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学困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如何减轻这种分化现象,使所有学生都由“难学” 变为“易学”,由“苦学”变为“乐学”,是每位初中科学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科学分化的原因及防止分化的教学对策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和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水平有关
和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科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要求,而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不同,因此表现出接受能力的差异。
而初中科学中有不少定律、规律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建立理想化模型分析、推理出来的,有一定的抽象性。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建立、能量守恒定律的得出等就是如此;再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科学概念的建立,与学生已有的错误经验(力是运动的原因)相冲突,全新的概念很难取代旧概念,学生表面上对这个概念懂了,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仍顽固地认为力是运动的原因。
随着知识的加深,综合性的加强,特别
是从八年级开始,一些基础差、问题积累多。
初中生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为进一步升学做准备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系统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分化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帮助初中生应对学习分化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初中生学习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二、原因分析初中生学习分化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将从教育环境、学生个体差异和家庭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环境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导致初中生学习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许多地区,城市的资源更为丰富,学校设施设备完备,教育教育师队伍素质较高,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学生在学习条件上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学习质量。
其次,教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也是学习分化的一个原因。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以授课为主,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一点对于一些理论学科较弱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障碍。
2. 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分化的原因还包括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学习能力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较快,而另一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分化的因素之一。
有些学生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自律地推动自己努力学习。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对学习持消极态度,这容易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产生困惑和挫折感。
3.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分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来自良好家庭背景的学生,通常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和关注,他们的学习氛围更好、家庭支持更多。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一些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能面临着经济困难、学习环境差等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对策措施为了解决初中生学习分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
初中生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它承上启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学生的学习分化现象日益突出。
有的学生成绩优秀,能够轻松应对学习任务,而有的学生学习困难,成绩不容乐观。
那么,初中生学习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初中生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二、原因分析1.学习态度的差异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消极态度,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学习任务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学习方法的不当运用初中生在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存在问题。
有的学生依赖简单的记忆,忽视了思维的训练和运用,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有的学生盲目追求应试技巧,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应试技巧的学习上,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3.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督促,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而另一些学生则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环境,因此在学习中表现出色。
4.学校教学质量的差异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材的选择和使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对于一些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不如其他学校。
三、对策建议1.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家庭可以注重父母的教育作用,家长要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校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教育和引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积极思考、主动归纳总结等。
同样,家长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3.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学习的重要环节。
关于初中学科分化的思考
关于初中学科分化的思考初中学科分化的思考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科的分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初中学科分化是指在初中阶段,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教学内容明显分开。
本文将从教育意义、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初中学科分化的思考。
一、初中学科分化的教育意义初中学科的分化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和特点,学科分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培养目标。
以数学和语文为例,数学注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而语文注重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因此,学科分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学科分化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教学。
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存在巨大的差异。
针对学科的特点,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精通教学方法。
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学科分化的影响因素学科分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几个较为重要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不同学科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学科分化成为必然。
2.教育评价体系的变化。
学生被分数评价的趋势,也就导致教师更加注重学科知识,让学科分化成为不可避免。
3.学者对知识的特化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特定学科的研究也与日俱增。
这进一步刺激了学科分化的发展。
三、初中学科分化的优化措施初中学科分化虽然有正面作用,但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初中学科分化的几个优化措施:1.进行跨学科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重复内容之间的重叠之处或类比思维的方式,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跨学科教学。
2.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带有更多的跨领域性,学科分化不应该“垄断”了其他重要训练。
因此,加强综合素质的教育,可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潜力。
总之,初中学科分化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都需要不断优化策略,发挥学科分化的积极作用,同时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初二科学学习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初二科学学习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初二科学学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初二阶段,科学课程的学习开始变得更加深入和复杂,学生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
让我们从教育的角度来探讨这些常见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首先,许多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科学概念时感到困惑。
初二科学不仅涉及到基础知识,还引入了更多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现象。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采取逐步深入的学习方法。
通过将复杂的概念分解成更小、更易理解的部分,逐步掌握每一个小部分,有助于整体理解。
例如,在学习物理中的力和运动时,先从简单的力的定义开始,逐步到力的合成与分解,再到更复杂的应用问题。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实验操作技能不足。
科学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实践操作。
学生们可能会觉得实验操作繁琐,难以掌握。
对此,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技巧。
教师可以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操作中更有信心。
时间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科学学习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进行实验和复习时。
学生们可能会感到时间不够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
学生应根据课程内容和个人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避免拖延。
此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许多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时缺乏有效的策略。
面对难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此时,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和策略至关重要。
学生应学会分析问题的关键点,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题策略。
例如,在解决化学方程式时,先要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然后逐步应用平衡方程的技巧。
对于科学课程中的图表和数据处理,学生们也经常遇到困难。
科学学习中常常需要处理各种图表和数据,这些内容往往让学生感到陌生。
为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学生应多加练习,熟悉常见的图表类型和数据处理方法。
初中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初中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初中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其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基本上是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式,教师注重备教材和面向全班讲解,强调按部就班地学习和通过做习题反复训练:学生则主要是听教师讲解,注重个人领悟和记忆,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探究、合作与互动的教学方式.
作者:陈文彬作者单位:乐清市城北乡中学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科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及对策
科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及对策发表时间:2012-07-05T09:04:17.740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胡志刚[导读] 课堂布置作业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完成情况,作业批改时应尽可能做到面批,以便及时引导学生找出差错的原因。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胡志刚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学生在科学中两极分化加重,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趋低,这是一线教师的共识,尤其是解决问题方面,这部分学生掌握得更差。
2007年11月,笔者曾对初二246名后三分之一学生就双基的保底情况作过调查,其中有两道题目。
第一道是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之后遇到的:说出3SO42- 中的数字的含义。
第二道是八年级下册第52页第3题。
前者的及格率为45.23%,后者的及格率为11.9%。
为什么后三分之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之低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根源之一教材的编排不适合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教材中解决问题的题量偏少,例题与练习题的题型不同、形式多样,如果教学时不增加适当的题量,对优等生而言无大碍,但对学困生来说由于没有模仿的机会,解决问题的技能难以形成。
另外,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纷乱复杂,有一半左右的后三分之一的学生,看不懂题目,无法从情境中获取有用信息。
根源之二教师的教不重视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1. 教师关注不够下表是笔者对246名后三分之一学生就教师课堂提问与辅导情况的调查情况:表中数据表明,教师的教忽视了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
2. 教师的要求不妥当新教材非常关注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常常并不固定要求哪个量,而是“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量(至少要求三个)”,旨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提问题的能力。
但不少教师为了学生考试时少失误,只要求后三分之一学生中的大多数能提出较简单的科学问题,严重制约了这部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3. 教师的教法不合适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初中学生实际上完成了两个转化:从图和表中获取有用且正确的信息,这是第一个转化;然后将获取的信息用到题目中作为已知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第二个转化。
八年级学生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八年级学生分化的原因及对策在中学阶段,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矛盾,这与学生本身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紧密联系的。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分化问题成为八年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呢?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地寻找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
原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这些因素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在这些渐趋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学生还没有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同时,来自那些方面的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就会使其倾向于哪方面分化。
因此了解分化的原因,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便有利于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因此,把握住学生分化期的正确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将来的成材与否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理变化带来的影响。
初中生正值少年期过度到青年期,这个阶段由于生长激素的活跃,形成心理发育的高峰和整个生理机能的变化,它不仅是身高、体重的增加,肌肉能力由于运动量的增加而引起外形上的变化发育。
其中还包括内分泌腺,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发育等,而对于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性的成熟。
第二性征的出现,虽然对于个体来说,成熟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到了14岁左右,个人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变化基本上就都有体验了。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男女生早熟现象比例升高,而个人心理准备尚未充分,因而就对这种发育的反应存在差异。
大部分学生在正确引导教育下逐步或基本能适应自己的生理变化。
身体变化与求知欲,知识同步增长。
能步入正确轨道,能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并能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
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面对自己身体发生的较大变化,则不知所措,有的想入非非,分散精力。
据调查,有的女生每遇到例假,都有不同的反应。
我听一位女生说,每次来潮,心情不好,烦躁不安,常发脾气,心浮走神,不想做事,只想看小说或听节奏快的的音乐,以求刺激。
有位男生学习成绩较好,敏感聪慧,但对女生极感兴趣的音乐,以求刺激。
有位男生学习成绩较好,敏感聪慧,但对女生极感兴趣,总喜欢和女生聊天,总想对自己欣赏的女生多看几眼,另外还有的男女生专门找一些有关性及生理方面的书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
深研教材内容,减小科学学习分化的探讨
深研教材内容,减小科学学习分化的探讨发布时间:2022-09-08T01:54:54.00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9期5月作者:曲秋[导读] 一直以来,随着学生学习年限的增长,在学业成绩上差距越来越大,教师、家长、学生对此也在不断探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曲秋丽水市实验学校摘要:一直以来,随着学生学习年限的增长,在学业成绩上差距越来越大,教师、家长、学生对此也在不断探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导致科学学习分化的原因有很多,仅从教材内容上看,教材内容的组成、特点、展示方式等都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分化。
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并有针对性处理,可以减少学生科学学习的分化。
关键词:学习分化点、教材内容相关概念:学习分化: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的不同,而造成的相同内容学习过程中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
减小科学学习分化: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拉动中间层次30-70%的学生,减少分化,提高学生科学学习水平。
研究缘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科学学习的分化现象,一直是初中科学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导致学习分化的原因有很多,教材内容的组成与特点也是其一。
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到,部分初中老师没有整体了解过小学教材,教学时对学生已有基础不清,造成知识的重复性教学,或对初小内容不一致的地方重视不足,学生由知识不全面演变成错误知识。
在小学学过的科学知识,再次在初中科学内容中出现的有许多,尤以七年级最多,八年级次之,九年级最少。
七年级科学,由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简单,且与小学科学知识联系紧密,学习效果普遍较好。
8年级以后的科学知识点繁多、零碎,物化生穿插学习,学习难度大增。
有时记忆性知识占大比例,如科学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表达式、元素符号、名称,化学方程式等,属于理科中的文科,学生的记忆负担较重。
有时又十分抽象且难以观察,学生理解并内化知识变得困难,如宏观微观思想的建立,模型的运用等。
同样浙教版科学课程内容划分为五大部分:“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很多老师并不是科学专业毕业,对部分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准备不充分,教学时出现较大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科学》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杭州市萧山区党山初中吕韶武从事初中《科学》教学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科学成绩的两极分化很严重,从八年级开始,分化现象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学困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如何减轻这种分化现象,使所有学生都由“难学”变为“易学”,由“苦学”变为“乐学”,是每位初中科学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科学分化的原因及防止分化的教学对策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1、和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水平有关和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科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不同,因此表现出接受能力的差异。
而初中科学中有不少定律、规律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建立理想化模型分析、推理出来的,有一定的抽象性。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建立、能量守恒定律的得出等就是如此;再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科学概念的建立,与学生已有的错误经验(力是运动的原因)相冲突,全新的概念很难取代前概念,学生表面上对这个概念懂了,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仍顽固的认为力是运动的原因。
随着知识的加深,综合性的加强,特别是从八年级开始,一些基础差、问题积累多的学生就越感困难,分化现象日益明显。
2、和学科的特点、性质有关首先,科学知识点繁多、零碎,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
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都需要记忆,“元素化合物”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也需要记忆。
只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已经掌握,才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的记忆负担较重。
再如,“酸碱盐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规律性、灵活性较强,对学生的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和归纳总结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其次,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都与生活、生产实际密不可分,因此在考察知识点时也常会和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
比如八年级下册的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道题:如果在一棵柳树树干上1米高的位置处做一个标记,则这个柳树长大后,该标记离地面的距离将怎样变化?很多同学都回答说距离会变大。
我启发他们说要解这道题,必须先弄清柳树属于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学生茫然;我继续启发说可以根据树皮能否剥离来判断所属种类,柳树的树皮能剥离吗?你们剥过柳树枝条的皮吗?说剥过的只有几个同学,其余同学都说没有或在摇头。
很显然,如果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在解这一类题目时往往会出现分化。
再次,在科学中,很多概念、规律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如果条件不明确或不具备,那么这些规律也就不成立了。
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若无“闭合”、“部分”和“切割”这些关键词(条件),结论便不成立。
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但对一些物理公式又不同于数学公式,它们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
如数学中的比例式a=b/c,可以说a与b成正比、a与c成反比,但在科学中像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密度公式ρ=m/v、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比热公式c=Q/mΔt则不能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这也会给科学学习带来相应的困难。
3、和非智力因素上,毅力和信心的差异有关初中学生一般在13~15岁,他们虽然渴望知识,反应敏捷,好奇心强,但学习上常缺乏坚韧的毅力,思考问题时沉不住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
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对学习比较有信心,遇到问题时容易和教师进行沟通;而中等生和学困生普遍缺乏毅力、信心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往往会自暴自弃,进而产生“闭锁心理”。
而科学是一门思考性、理解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有没有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鼓励,有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信心,也是造成分化的原因。
4、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困生的情感投资和因材施教初中科学教材的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学习毅力不足、基础知识薄弱、思维能力较低,因此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高,而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却忽略了对学困生教法的备写,课堂不注意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灵活多样的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方法,导致学困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或造成知识点的断层,最终导致学困生的成绩不断下滑。
另外,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平时的一些月考等考试评估要求偏高,试卷难度偏大,特别是从八年级开始,因为涉及到定量计算和抽象逻辑思维的题目明显增加,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难度,会使不少学生考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
而从九年级开始,有些学校一切围绕“中考”转,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使科学成绩急剧分化。
二、解决分化的教学对策1、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
因此,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对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及防止两极分化有很大影响。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爱科学这门课。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要备加呵护,经常辅导他们学习,当他们在课堂上答对一道题目时就应对他们投以亲切的微笑,哪怕是他们取得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也应给予充分鼓励。
这样,已经分化的那部分学生就会由对老师的喜爱,转化为对科学这门课的喜爱。
其次,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以利用故事、设疑、课前小实验、小短片等教学情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讲“升华”和“凝华”时,可以利用“设疑”来引趣:为什么灯泡不做成球形而做成梨形呢?通过设疑和释疑,学生对“升华”、“凝华”和“对流”等概念,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轻松地得到了理解。
需要强调的是,在运用这些手段时,要给予学困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机会,使他们与尖子生的距离逐渐缩短,这样两极分化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少。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信心一些学生的科学成绩不理想,除极个别是由智力因素造成外,绝大多数都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这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课后的作业不能独立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善于动脑筋;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等。
纠正这些不良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措施有力,这些不良习惯还是可以改变的。
例如,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充分肯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上课注意力分散时,多提问和暗示,培养他们集中精力、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协助老师抓好学生课余时间的复习和预习;以侯德榜等榜样的事迹、成才的故事进行激励,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克服困难的毅力。
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状况就会转变,两极分化现象就会减少。
3、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学生起初之所以喜欢科学,是因为科学课上有很多实验,这是他们学习科学的直接兴趣。
对此,我们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将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科学的持久动力。
(1)努力创造实验条件,争取课本上的每个演示实验都把它做好。
(2)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可安排一定量的系列实验。
如为了引出“力的作用效果”,可安排如下的系列实验:用手推小车,小车由静到动;运动的小车碰到障碍物后,由动到静;手牵着拴有石块的细线,石块做圆周运动,从而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这样的系列实验,克服了抽象理解概念的缺点,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为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布置学生做一些小实验。
例如,在学习“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节前,可以先在讲台上放几块大磁铁,并布置学生把家里的缝衣针做成一个指南针。
学生必然会预习相关知识,先把缝衣针磁化,然后还要解决如何让它在空中自由转动的问题(可以浮在水面或用细线悬挂)。
学生一旦实验成功,就会得到一份喜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消化,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4、吃透教材,把握难度;分散难点,减轻负担随着教学内容的加深,一部分学生的分化也日趋明显,在问及原因时,不少学生认为老师讲得过快、补充过多、题目过难、不容易接受、吃不下去。
有的学生说:“老师讲得好是好,头头是道,但我听得莫名其妙”。
吃透教材,以课标为准,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每教一个内容,都应该把教材反复琢磨,然后对照课标制定教学要求,不能人为地提高教学要求,要适合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例如溶解度的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技能,能围绕概念进行计算即可,较难的、超标的题型不要去练习。
这样学生体验到了信心,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有些内容安排比较集中,如第四册1.5节中有30个元素符号,可以采用分散教学的方法来处理,从开学起每天教4个元素符号,这样就会让学生轻松主动,兴趣盎然。
另外,在第四册第一章中先后安排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由于化学用语接踵而来,记忆和巩固就成了包袱,在这种情况下,分散难点、各个突破就显得十分重要,那种拼命赶进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保证学生的掌握情况,以避免产生新的分化。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每位学生分化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来克服分化。
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克服科学教学中的分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我们科学教师深入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