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
项 目 基 本 建 设 程 序 与 环 境 管 理 程 序 的 关 系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概念: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的过程。 ●分类: ◆环评管理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与管理。 ◆环评工作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 案阶段
例2:采样测得的DO浓度为9mg/L,实际溶氧饱和度为10mg/L,DO标准 限值为5mg/L,试计算DO的单因子质量指数。
例3:某水样pH值为6.5,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试计算其质量指数。
例4:某IV类地表水两测点测得的pH值分别为7.45和6.85,两测点的pH单 项水质标准指数分别是( )。
评价因子筛选
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 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 制约因素。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 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方法
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方法
河流水质预测评价因子的选取方法
相关矩阵法(Leopold矩阵)
在矩阵的横轴和纵轴上分别列出拟实施的开发行为和受开 发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因子),在矩阵小网格中列出开 发行为对环境要素(因子)的影响大小和每种影响的重要 性(权重)。矩阵右侧纵行给出各环境要素(因子)受的 总影响大小,矩阵下方给出各开发行为对环境的总影响大 小。
分级识别 各级影响 面内的影 响,通过 估计影响 事件分支 中单个影 响事件的 发生概率 与影响程 度求出各 影响分支 上各影响 事件的影 响贡献总 和,再求 出总影响 程度。
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遵循全程监控、动态管理、信息公开、责任追究的原则,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第五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项目主管部门或者项目业主负责组织进行。
项目主管部门或者项目业主应当明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
第六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境影响初步评价;(二)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详细评价;(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四)项目施工和运营阶段,进行环境影响监测和评价。
第七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当采用先进的评价方法和技术,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要求第八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二)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三)项目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效果;(四)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五)项目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六)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七)项目对环境风险的影响;(八)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九)项目对环境经济的影响;(十)项目对环境政策的影响。
第九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论述清晰;(二)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可行;(三)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结论明确;(四)格式规范,文字表述准确简练;(五)附件齐全,图表清晰。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与监管第十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当报项目主管部门或者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项目主管部门或者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开展前的必要步骤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开展前的必要步骤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开展建设项目前,对其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预测,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的过程。
为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必要且重要的。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之前,必要的步骤之一是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
该研究旨在评估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以便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应包括经济效益分析、社会影响评估以及环境可行性评估等方面。
只有项目的可行性得到证实后,才能继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二、初步环境调查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前,需要进行初步环境调查,以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环境敏感区域等信息。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情况、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生态系统类型等方面。
初步环境调查的目的是为后续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并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有所了解。
三、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范围的确定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涉及确定评价的对象、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
根据项目特点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评价范围应该全面覆盖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大气排放、噪声、生态系统等方面。
评价的方法应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问题识别和预测问题识别和预测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它旨在确定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和潜在影响,为后续的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问题识别和预测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采用专家咨询、模型模拟、历史数据分析等手段。
通过问题识别和预测,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减排策略。
五、公众参与和沟通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开展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沟通。
这包括邀请公众参与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结果的公示和听证会的召开等环节。
公众参与和沟通的目的是确保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充分体现公众意见,并增强项目的可持续性。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并为各类开发项目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评价,我国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进行具体决策前,系统评价规划、政策、计划、建设项目或其他决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其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和评估决策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和程序1. 环评主体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包括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规划主管部门等。
其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监督环评活动的实施,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与环保部门协商一致,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2. 环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项目初步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公众参与、审批和监管等环节。
项目初步评估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将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评估并制定相关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项目建设单位编制详尽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预测等内容。
公众参与环节,公众可以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
审批和监管阶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和批准,并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1. 数据收集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收集与项目有关的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包括环境背景、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标准等。
数据应当来源可靠,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全面评价项目对环境所产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空气、水、土壤、噪声、生态等方面。
评价时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模型,预测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 可行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应当结合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环境和经济的相互影响,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效益环境影响评价能够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评估程序和规范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评估程序和规范要求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预测和评估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程序。
为了规范EIA的实施,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评估程序和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程序和常见的规范要求。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项目筛选阶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确定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在这个阶段,评价的主体需要对项目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可能的环境影响,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详细评价。
2. 评价方案编制阶段:制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的目标、范围、方法和指标。
评价方案应充分考虑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需求,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 资料收集和调查阶段: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生态系统、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调查和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阶段:根据前几个阶段的调查和研究结果,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项目描述、评价方法、评估结果和预测,以及可能的环境管理和控制措施等内容。
5. 公众参与和意见反馈阶段:将评价报告向公众公开,并邀请相关利益相关方参与讨论和提供意见。
这有助于增加评价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充分考虑。
6. 技术审查和决策阶段:评价报告将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或专业机构进行技术审查,审查结果将作为决策的依据。
最终,决策者将根据评价结果和各方的意见做出决策,决定是否批准该项目以及可能的环保措施。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范要求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各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要求:评估过程和评价报告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评价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专业人员资质要求:评价报告的编制需要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的专业人员完成,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企业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企业在进行新建、扩建或改建等工程活动之前,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活动所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预测评价,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控制措施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项目审查项目审查是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期工作,通过对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方案等进行审查,明确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环境影响因素。
第二步:项目调查与资料收集企业需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的环境资料。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水资源、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
第三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在项目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企业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专业软件对环境影响进行模拟和分析。
第四步:公示和听证企业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环评结果和环保措施等。
同时,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企业需要组织听证会,接受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步:监测与监控项目实施阶段,企业需要按照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要求,建立与环境影响相适应的监测与监控体系。
通过对环境指标的长期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预警和应对环境风险。
第六步:环境修复与监测项目到期或停止运营后,企业需要进行环境修复和监测,以达到环境恢复和修复的要求。
环境修复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等,监测主要是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第七步:评价报告审批企业需要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交相关审批机构进行审批。
审批机构评估报告的合规性和科学性,对不合格的报告提出修改意见。
第八步:环评证明书颁发经过审批机构的审核和认可,企业将获得环评证明书。
该证明书是企业进行工程建设或改造时的必要证件,也是获取其它行政审批的前提条件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标准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既有的或计划中的政策、计划、项目、工程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旨在评估其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从而减少、改善或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影响评价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主要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两方面进行阐述。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1、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指基于数据、模型等科学分析方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数值模拟、场地调查、专家评估等。
数值模拟是根据相关环境污染物的传输扩散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运算,最终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场地调查是通过对土壤、水、空气等环境要素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以及影响因素,然后进行分析评价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趋势进行预测。
专家评估是通过对行业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进行评估,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2、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基于专家评估、专利查阅等手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包括专家对比法、文献比较法、经验评估法等。
专家对比法是指通过专家对比所做决策的可能后果,从而确定其中较有利和较不利的因素,从而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文献比较法是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政策、制度、环保法规、环境科学等的各种情况进行比较,从而评价政策的环境影响。
经验评估法是通过对相关项目及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修正评估,从而得出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估结果。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保标准》以及一些相关部门制订的具体标准等。
《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法律,旨在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内容、评价方法和效力等具体规则和要求。
《国家环保标准》是由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环境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工业、生活、交通、农业等各方面的环境保护标准,旨在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3 有关法律法规、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与标准(环境 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3.1.3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和填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要求,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 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
3.1.3.3 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填报
2017年1月1日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 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及格式。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行前,登录网上备案 系统,注册真实信息,在线填报并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建 设单位在线提交环境影响登记表后,网上备案系统自动生成备案编号 和回执,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即为完成。建设单位可以自 行打印留存其填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及备案回执。此回执是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收到建设单位环境影响登记表的证明。环境影 响登记表备案完成后,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过其网站的网上备案 系统同步向社会公开备案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具体登记表见下表。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 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结合 区域环境功能要求、环境保 护目标、评价标准和环境制 约因素,筛选确定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应能够反映环境影 响的主要特征与区域环境的 基本状况,包括现状评价因 子和预测评价因子。
3.1.2.2 评价等级的确定
评价等级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度的划分。各环境 要素、各专题评价等级划分为三级。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3.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实质
是由一系列程序和方法组合而成的,它
是一项法律制度,并不等同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规,旨在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内容、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及区域开发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人类活动。
具体包括:工业、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等领域的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土地利用等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活动。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和审批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2.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项目概况、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和结论等内容。
3. 审批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有关环保部门审批。
环保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将审批结果通知项目建设单位。
如未通过审批,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规模、选址、生产工艺等。
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预测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破坏、资源消耗等方面。
4.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提出针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论证,确保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规则的法律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规则的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和可靠,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核心法律,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规则。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背景和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于2003年颁布实施的一项法律,旨在加强对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管理,以促使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该法的出台,是对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的体现。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性要求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应该按照科学性、公正性、可操作性、便民性的原则进行。
程序包括项目申报、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方案的编制、专家评审、公示和听证、评价报告的编制等环节。
2. 项目申报和评价范围的确定项目申报时,申请人应提交项目的基本情况和项目环境影响的初步判断。
环评机关通过审核后,确定环评范围,并对环评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3. 评价方案的编制和专家评审环评机关编制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的目的、范围、方法和技术要求。
评价方案经专家评审后,形成最终版本。
4. 公示和听证环评机关应在本地区范围内公示评价方案和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公示时间不少于30天。
对于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项目,还应组织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5. 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审批评价报告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最终成果,应由环评机关编制并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后,评价报告作为项目审批和环境监测的依据。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则性要求1. 环境因素评价的规则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应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评价,并提出预防、缓解和治理措施。
2. 评价结果的规则要求评价结果的表述应准确、明确,且针对各类利害关系人进行解读和传达。
对于评价结果中涉及到的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法规和程序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环境评价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依据环境理论学的成果,以及预测和评价技术,在一定的可预见的时段内,分析判断人类活动对环境系统的影响和环境系统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目的是为人类的可预见的行为提供调控指导。
环境影响评价即是协调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也是实现“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控制新污染源的有效管理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始于核设施,60年代,英国总结出环评的“三关健”(关键核素、关键途径、关键居民区)。
已有明确的“污染源-污染途径-受污染影响”人群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式。
1970年美国率先建立环评制度,国际上其它国家也相继建立环评制度,同时国际上建立了许多相应的环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的有关环评的会议,开展环评研究和交流。
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日程》中写入环评的内容。
目前,在各国,环境影响评价更多的是作为环境管理的一项制度来实施的。
由有资质的评价单位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完成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经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这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这体现在不同的时间,环境评价的内容与评价的重点都有所变化。
评价的内容依评价的对象及环境特征而有所不同,与全球的环境质量状况,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与我国的环保政策也是密切相关的。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各有其评价的方法与内容,在环境管理中各自起着其不同的作用,其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开展最多最为成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本章,我们将以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和标准为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依据、标准、内容、评价的程序及方法。
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1环境影响⑴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影响环境的各种项目和活动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它的工作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初步评估:确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范围、程度和影响特点,初步判断项目是否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基础调查: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有关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资料。
3. 评价方案编制:根据初步评估和基础调查结果,编制适合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明确评价内容、方法和标准。
4. 影响预测:通过模型分析、观测预测等方法,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情况。
5. 环境风险评估:对可能引起较大环境风险的环节进行评估,为项目可行性决策提供依据。
6. 评价报告编写:根据影响预测和风险评估结果,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7. 公众参与:向公众提供评价报告,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8. 决策支持:为领导、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引导项目可持续发展。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
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需要明确评价的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地点,以及评价的影响范围、影响区域和人口、生态系统等。
2. 环境基础调查和影响预测。
环境基础调查包括环境质量、资源状况、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调查,影响预测则是通过模型和方法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进行预测。
3. 利益相关人意见收集与信息公示。
通过公开透明地收集和整合相关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公布评价结果,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
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和审批。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工作,报告中应包含项目情况、环境特征、影响分析、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要进行审批,以保证评价的公正和合法。
5. 监测和评价后续管理。
评价后续管理包括环境监测、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措施的实施,以及评价结果的监测和跟踪,保证评价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建设和运营建设项目之前,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以确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的过程。
下面将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前期准备阶段1.明确项目范围和规模: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用地范围、建设内容等基本信息。
2.收集资料:收集项目相关的地理、气象、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为后续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二、评价范围与评价对象确定1.确定评价范围:明确评价的地理范围和时间范围,确定评价所涵盖的环境要素和影响因素。
2.确定评价对象:根据项目特点和评价范围,确定需要对哪些环境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环境影响预测: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用地范围、施工方法等,预测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水质、大气、噪声、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2.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分析影响的程度、范围、持续时间等,并确定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
四、环境影响调查与监测1.环境影响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获取项目建设前的环境状况,包括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数据。
2.环境影响监测: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进行监测,记录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以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1.编制评价报告: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包括评价的基本信息、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环境风险分析和建议的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
2.报告审查与公示:对评价报告进行内部审查和公众公示,接受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六、环境影响管理与监督1.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评价报告的结果和相关法规要求,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措施。
2.环境影响监督: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问题。
环评报告书中的环评审批程序与要求
环评报告书中的环评审批程序与要求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为了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从而指导决策者合理规划和管理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环评报告书中,环评审批程序与要求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围绕环评报告书中的环评审批程序与要求展开详细论述。
二、环评审批程序1. 环评报告编制环评报告编制是环评审批程序的首要步骤。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评价组织编制环评报告。
编制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调查,明确评价范围和对象,并进行预测模拟与分析。
同时,需考虑环境保护目标和标准,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2. 环评报告提交完成环评报告编制后,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将环评报告提交审批机关。
审批机关会对环评报告进行评审核对,确保其内容完整、准确、科学可行。
同时,还会核实环评报告编制的程序是否合规,如环境调查、评价方法、专家评审等。
审批机关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审批决策。
3.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公众利益事务,公众参与是环评审批程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审批机关在环评审批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公示、听证或座谈会等形式,确保公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公众参与能够提升环评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共识。
三、环评审批的法律法规要求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环评审批的法律依据。
我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文件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程序和管理措施。
审批机关在进行环评审批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保程序合法、权力合理。
2. 环评指南与规范环评指南与规范是具体指导环评工作的文件,涵盖了环评报告编制、评价方法、环保要求等细节事项。
在编制环评报告时,项目建设单位应参考当地、行业相关的环评指南与规范,确保环评报告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环评工作程序与要求
环评工作程序与要求一、环评工作程序环评工作程序是指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的工作流程。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的环评工作程序:1. 确定环评项目范围: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环评的范围,包括评价的内容和研究的重点。
2.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根据环评项目的范围,进行必要的调查、采样和监测工作,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最终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 报批环评报告书:将编制好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交给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部门将对报告书进行审核,包括对报告书的内容、数据和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4. 公示和听证:环评报告书经过审批后,需进行公示和听证程序。
公示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听证会则是为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专家的评价。
5. 环评批复:根据公示和听证的结果,审批部门将对环评报告书进行批复。
批复的内容包括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建设方案的合理性、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的要求。
6. 监测和评估:项目建设单位在实施项目时,需要按照环评批复的要求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监测的目的是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评估的目的是对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7. 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需要按照环评批复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监督的目的是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二、环评工作要求环评工作要求是指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满足的一些基本要求。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的环评工作要求:1. 系统性:环评工作应该从整体上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包括项目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的各个阶段。
2. 科学性:环评工作应该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全面性:环评工作应该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
工程发包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批程序
工程发包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批程序工程发包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批程序是确保工程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关键流程。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启动前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过程。
而审批程序是指工程项目需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才能获得施工许可和环境保护批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发包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批程序,并提供相关案例分析。
1. 环境影响评价(EIA)程序1.1 项目申报与审查在工程发包过程中,项目承包商首先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项目申报书,该申报书应包含详细的项目说明、设计方案、预计施工时间和施工地点等信息。
相关部门会对申报书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如果项目被确定为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承包商需要组织专业团队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该报告应详细分析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大气、水、土壤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环境保护方案。
1.3 公众参与与意见反馈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会组织公众参与活动,例如听证会、公示等,以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公众可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意见。
承包商需要根据公众的反馈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经过评审和修改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需要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批复。
相关部门会根据评估报告和公众的意见,决定是否批准项目进行建设,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
2. 审批程序2.1 施工许可申请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获批后,承包商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施工许可申请。
该申请应包括施工计划、环境保护措施和施工预算等内容。
相关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并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2 环境保护批准除了施工许可,工程项目还需要获得环境保护批准。
承包商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环境保护申请,并提供项目的环境管理计划、环境监测方案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
3. 批准
经审查通过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 出予以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对不符 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出不予批 准的决定,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
重新 申报
重新 设计
环境影响 报告书
环境影响申报(咨 询)
分类管理,分级审 批
环境影响 报告表
一 、我国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5. 在施工结束后仍向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 保护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完成竣工验收报 告(监测报告、调查报告),并在通过竣工验收后才能 正式投产。 6. 如果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已 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 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 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 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燃烧烟气和工艺废气排放 烟尘SO2、乙醛、二醇、 聚醚
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 pH、COD、SS、乙醇、 氨氮、磷酸盐
声 土壤
√ √
设备噪声,施工噪声 固废堆放
景观
√
社会 经济 √
土地利用方式、建筑 经济发展、就业岗位
二、矩阵法
Leopold等人在1971年为进行水利工程等建设项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创立了矩阵法。矩阵法由清单法发展而来, 一般是在清单法对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筛选 的基础上进行,将开发活动也分解成完整的基本行为清单, 并把开发行为和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分别作为行和列组成一 个矩阵,在开发行为和环境影响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因果关 系。
境因子
短期 长期 可逆 不可逆 局部 大范围 短期 长期 显著 一般
水生生态系统
*
渔业
*
*
*
*
*
河流水文条件
*
*
*
河水质
*
*
空气质量
*
*
*
声环境
*
*
*
地方经济
…
**
一、核查表法
表3-2 描述型核查表
环境 要素
大气
地表水
有利 影响
无明显 不利影响
一般 不利影响
较严重 不利影响
√
√
严重
不利影响 主要影响因素和污染因子
评价工作的等级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度的划分。 建设项目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可划分为三级。
一级评价要求全面、详细、深入,一般采用定量化计 算来完成;
二级评价次之,只要求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 响进行评价,一般采用定量化计算和定性的描述来完成;
三级评价较简略,可通过定性的描述来完成。
二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一、核查表法
例如: 某港口建设项目简单型核查表如表3-1,
表中“*”号表示该港口建设项目对于某 项
环境因子可能产生影响。某工业建设项 目的描述型核查表如表3-2所示,表中 “√”号表示该工业建设项目对于某项 环 境要素可能产生影响。
一、核查表法
表3-1 简单型核查表
可能受影响的环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一、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在进行环境影响识别时,可按建设期、运营期和服 务期满后三个阶段或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等 影响对象来划分。
2.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 环境保护目标,筛选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应能够反映环境 影响的主要特征与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包括现状评价因 子和预测评价因子。
3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3.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
环境影响评价实质是由一系列程序和方法组合而成的,
它是一项法律制度,并不等同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作为法定制度的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的程序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主要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试行)》
要求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一式四份,经省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后,由项目审批单位、省、县(市、 区)环保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各备存一份。
登记表内容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法人 代表、建设地点、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 行业类别(按化工石化、火电、造纸、冶金、建材、机械 电子、其他七类行业分类)、占地面积、使用面积、总投 资、环保投资、投资比例(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第十七条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报告书应当包括: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4)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1)总则 ① 项目由来 ② 编制依据 ③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④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⑤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⑥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⑦ 资料引用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社会影响评价 (7)环境风险评价 (8)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1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2)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3)公众意见调查 (14)方案比选 (1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6)附录和附件
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如下:
1. 工程特性(工程性质、规模,能源与资源的使用, 主要污染物种类、源强、排放方式等)。
2. 区域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生态和社会环境状况, 环境功能,环境敏感程度等)。
3. 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要求(环境质量标准和污 染物排放标准等)。
3.1.3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要求,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 影响登记表。
具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见图3-2。
一、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 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通过系统地检查拟建项目的各项 “活动”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 包括环境影响因子、影响对象(环境因子)、环境影响程 度和环境影响的方式。
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显著性与拟建项目的“活动”特 征、强度以及相关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有关。环境影响识 别的任务就是要区分、筛选出具有显著性的、可能影响项 目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对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 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 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 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但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 不大,以下是典型的报告书编排格式: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一 、我国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3. 建设单位根据环境影响申报(咨询)意见, 委托具有恰当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开展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的编制工作,期间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受影 响公众的意见。
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需经环境保护部门的评估 或咨询机构(如有行业主管部门,则由行业主管部门 组织)开展专家评审后出具评估意见,再报审批部门 审批。建设单位获得批文后方能施工。
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程序主要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的具体实施。
3.1.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一 、我国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1.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从建设单位的环 境影响申报(咨询)开始。
2. 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根据分类管理、分级审批 (筛选)的原则,提出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 记表)的类型,并明确审批部门。
响
评 价
有 重
制定工作方案
公 众 参
工
大
与
作 程
段第
变 化
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 况调查、监测与评价
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
序
二 阶
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段第 三 阶
1.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 2.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进行其技术经济论证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登记表内容包括:
(7)与项目相关的老污染源情况(包括各污染源排 放情况、治理措施、排放达标情况);
(8)拟采取的防治污染措施(包括建设期、营运期 及原有污染治理)及排放达标情况,其中应对每种污 染物治理措施采取的方法、工艺措施、投资、污染物 的进出口浓度、年排放总量进行简述,并分析其效率、 可靠性、可行性、先进性;
环境影响 登记表
环评机构编制报告 环评文件技术审查
公众参与
审批
不批准
批准 建设 竣工验收 正式投产 后评价
图3-1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3.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依据2009年 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征求意见稿) 执行。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调 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登记表内容包括:
(2)项目内容及规模; (3)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 (包括锅炉、发电机等);
(4)水及能源消耗量; (5)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其 中排放去向应标明具体的受纳水体(如具体的河流水系、湖 泊、水库等的名称); (6)周围环境简况,其中应说明项目建设地点周围环境 现状(大气、声环境等)达到的功能规划区类别,周围如 有敏感区或需特殊保护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 学校、医院等)要说明并附上与项目建设地点相关的外环 境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