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上《平面镜》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平面镜的成像规律;2.平面镜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平面镜的定义;2.平面镜的特性;3.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4.平面镜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平面镜模型;2.光线追踪器材(直尺、铅笔、白纸等);3.教学投影仪。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提问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物体成像的规律,并打开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引入平面镜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平面镜,了解平面镜的形状和特性;2.展示平面镜的模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步骤三: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相关示意图;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像的特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步骤四:平面镜的应用1.介绍平面镜的应用领域,如化妆、激光打印、反光衣等;2.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步骤五:实践操作1.学生自行组队,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平面镜成像的实践操作;2.使用光线追踪器材,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际的成像情况。

步骤六:讲解与总结1.学生报告实践操作的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以及平面镜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2.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相关练习题,进行课堂测试。

七、拓展延伸1.借助实验室条件,进行更复杂的平面镜实验,观察不同角度下的成像情况;2.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设计和制作平面镜的实际应用产品。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

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在教学评价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平面镜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

在拓展延伸中,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4. 平面镜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木架、刻度尺、粉笔。

学具:每人一套平面镜模型、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思考镜子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实验演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让学生观察玻璃板背后的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例题讲解: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定义及其特点2. 平面镜成像原理3.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4. 平面镜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简述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

2. 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完成实验报告册的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教学方法及实例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教学方法及实例

本篇教案是基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错觉的问题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平面镜的定义、性质、成像规律及应用等方面。

一、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镜子呢?引导学生回答。

2.观察积累教师拿出一张白纸,大声问道:“这张白纸,你们能看到它吗?”用手挡住课桌边的日光灯,“这时,你们看见了吗?”接着,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将它的光投射到那张白纸上,“你们看见它了吗?”观察、思考一会儿,学生会发现,只有当光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回眼睛时,才能看到物体。

接下来,教师请学生观察一些反光镜。

展示反光镜平面和凸面镜。

引出平面镜这一知识点的讨论。

3.概念讲解根据教材提示,通过绘制实验图,讲解平面镜的概念及特点。

4.观察互动请学生观察实验和应用中平面镜的形状,对其进行描述。

5.实验操作请学生手持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头部、手部等部位并描述成像情况。

6.师生互动请学生自行研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找出规律巩固知识点。

7.学以致用接下来,按照教材的练习题要求,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目。

并引导学生合理应用知识点。

二、教学方法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真实问题和实验,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趣味性强的学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研究平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进一步了解问题、考虑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问题和现实为引,轻重结合、摆事实讲道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从问题中寻找答案,教师和学生进行理性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解决问题,进而发现知识点和规律,使理论和实践相互验证,相互促进。

3.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创意、思考,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和拓展视野的习惯;4.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构建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注重教育学生的情感、心智等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和思想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探究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平面镜教学设计

四、平面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生活中的平面镜。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4、初步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体验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中“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对称美与和谐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教学媒体设计】(1)自制多媒体课件:录像、课件、风景图(2)器材:镜子、玻璃板、支架、刻度尺、方格纸、棋子等【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新课引入播放录像:加菲猫照镜子学生观看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提问:加菲猫在做什么?学生回答:照镜子让学生感受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

新课讲授介绍平面镜,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玻璃镜,还有平静的水面也是平面镜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并感受镜像的美。

介绍本课相关概念观察与猜想提问:①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②引导学生对猜想进行分类学生通过照镜子,提出关于像与物关系的猜想。

学生通过观察提出各种猜想,使探究活动具有真实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本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各种情况,在校内教学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本节课有以下优点:1、很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领略了自然现象的美好和谐,澄清了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的一些错误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可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多么重要。

2、“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创建,给学生思维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推理,畅所欲言,思维不时地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案(新版)苏科版平面镜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2. 了解平面镜形成的虚拟图像。

二、教学重难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体验“探索平面镜像成像”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活动1、给大家展示平面镜,并介绍平面镜的表面是_____的。

活动2、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观察教科书中浇水蜡烛的实验,解释为什么蜡烛可以在水中燃烧。

2.增加两个概念:物体距离(U),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称为物体距离;图像距离(v),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叫像距。

3.猜测:平面镜形成的图像与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什么?图像距离和物体距离相比大小如何?大小关系:________;;图像距离对象距离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晚自习的时候,观察窗户玻璃,玻璃里有你自己的像吗?5.找一块玻璃板,设计一个计划,并与你的团队一起探索吧!器材:方案:记录:结论:操作教科书中的“实验验证”,并验证你得出的上述结论。

注:可以看到但无法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称为虚拟图像。

活动3、阅读课本“方法”内容,可以概括出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物体”对称的平面镜。

因此,平面镜中的图像可以通过对称方法获得。

制作下图中两个对象的图像。

(标准图、直尺和铅笔图)图1图21活动4。

平面镜的应用。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你能举出什么应用,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活动5。

阅读生活的物质社会,观察生活中的凸面镜和双手,如摩托车电筒中的凹面镜,了解凸面镜与凹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三、达标检测(附后)四、教后反思二。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  教案
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教师:大家提出了很多需要去探究的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像与物相对镜面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设计实验
教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体是否大小相等呢?(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把学生分为2人一小组,用桌子上的平面镜、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两支蜡烛做实验试试看,(给出实验操作的时间,学生很就会发现,无法和镜后的像重合这一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只能在平面镜的前面看见物体的像,在背面看不见像了,没有办法把“替代物”放到平面镜背面的所成像的位置上。
教师引导:大家在后面放一张白纸(相当于一个光屏),屏上会出现物体的像吗?为什么像不见了呢?(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师生讨论得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实验时玻璃板一定要竖直放置。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至少要将蜡烛的位置改变一次,重做一遍实验,这样得到的实验数据才有说服力。
总课时
课题
平面镜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45min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实验探究中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球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中学会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做出总结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平面镜 教案.doc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平面镜  教案.doc

平面镜【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的具体应用,它在光学中是重要的理论基础,又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的基础。

同时又是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经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喜悦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演小法、实验法、练习法【教学准备】玻璃板、“平面镜成像”小组实验器材、刻度尺、小平面镜、多媒体等【教学流程】1.激发兴趣引入教师演示“浇不灭的烛焰”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玻璃板就像一块平面镜,发生了镜面反射,形成平面镜成像。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2.新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猜想。

此处要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切身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并说出这样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然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先由小组同学展开讨论:如何使用“平面镜成像”小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再指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表格的设计,学生在明白了实验的设计以后,教师还要再给学生补充实验时重要注意的问题,这也是实验中的细节问题:(1)实验时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2)为什么要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像物?(3)实验室为什么还要用到坐标纸?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说出这样做的道理。

这样学生就有这样做而升华到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会聚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就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是要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课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三章第四节课,主要内容是关于平面镜的知识。

1.2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平面镜的定义•平面镜的分类•平面镜的光学特性1.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平面镜的光学特性,包括反射规律、像的性质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平面镜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平面镜的定义和分类;•平面镜的光学特性。

2.2 教学难点•平面镜的反射规律和像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平面镜实物、反射光的示意图;•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

3.2 导入和目标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和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关于反射现象的知识,并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本节课将学习平面镜的基本知识,了解平面镜的分类和光学特性。

3.3 概念讲解和示范教师通过PPT和实物示范的方式讲解平面镜的定义、分类和光学特性。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平面镜和光线的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平面镜的反射现象。

3.4 练习和巩固教师设计一些与平面镜相关的练习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3.5 拓展应用教师将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在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情况,例如镜子、望远镜等。

四、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课后练习评价:布置相关习题,评估学生对平面镜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具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平面镜的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在课堂实际操作环节中,个别学生表现不够积极,对平面镜的特性理解不够深入,这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4. 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描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使用平面镜进行成像实验。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于日常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直尺、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直尺)、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镜子,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特点和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阐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

5. 知识巩固:通过实例讲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4. 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计算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并画出成像图。

答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的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举例:穿衣镜。

原理: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的特点和作用。

在实验演示环节,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了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  教案

课题:平面镜(第1 课时)②像的大小等于物的大小(重合)③正立(人戴了帽子,镜中像也戴帽子)④虚像(白屏上不能承接)⑤像距等于物距还有其他发现吗?⑥像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5、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②像距等于物距;③像、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6、实验反思:实验中你遇到过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你认为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①白纸抚平;②镜物像位置定好后不能再动了;③棋子B怎么都不能与像重合。

(原因分析镜子有厚度、两棋子大小不等、镜子摆放不正)7、作图:试一试:你能很快地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吗?(注意点像是虚的、辅助线也是虚的)8、小游戏:模拟镜中像。

三、平面镜的应用学生结合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引导归纳平面镜的应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多媒体展示潜望镜的光路图。

平面镜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晚上汽车里打开灯等四、小节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练习:1、平面镜成像特点:(1)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像距____________物距。

(3)像、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

2、身高1.6m的小红,站在距平面镜2m远处,则小红在平面镜中像高_________,像到小红的距离________,当小红向镜面靠近0.5m,则像到镜面距离________,像的大小为_________.3、小明由远处向平面镜靠近,则小明与自己的像之间的距离将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4、平面镜的应用:(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镜中的像.六、课后练习:了解球面镜的应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透明塑料板、玻璃杯、蜡烛、白纸、直尺。

2. 学具:学生实验套装(包括平面镜、透明塑料板、玻璃杯、蜡烛、白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 讲解:讲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观察和测量,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 练习: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一下你身边的平面镜,并解释其成像规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是否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平面镜的小实验,如利用平面镜制作潜望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的教学中,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抽象的物理原理,还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彩笔、尺子、教学PPT。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白纸、彩笔、尺子)、学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镜子,引导学生思考镜子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镜定义:表面平整、能够成像的物体性质:成像、改变光路成像规律:成像距离等于物体距离、成像大小等于物体大小、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应用:反射、折射、夹角测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尺子测量一张纸的长度,然后将纸放在平面镜前,观察纸的成像,并记录成像的长度。

(3)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为什么需要使用玻璃板而不是普通镜子?2. 作业答案:(1)成像的长度与纸的长度相同。

(2)正确。

因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成像大小等于物体大小。

(3)使用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物体和成像的位置关系,便于实验操作和观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平面镜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江苏省苏州市3.4 平面镜教案 (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江苏省苏州市3.4 平面镜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 3.4 平面镜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1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介绍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教学准备:平板玻璃,小棋子(2个),刻度尺。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页边批注加注名人名言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页边批注教学过程:1.平面镜学生实验:教师先介绍实验器材,做课本图5-14实验。

在黑白各半的纸上白的一边作交界线垂直的线段,并在线段上画出刻度(以1厘米为最小刻度,以交界线为起点),把平板玻璃竖立在交界线上。

实验步骤:①在垂直线段的任意刻度处放上蜡烛,点燃蜡烛看玻璃后的像。

②用手在玻璃后摸一摸是否有蜡烛存在。

③拿另一支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后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

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吗? ④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

看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总相等。

提问:蜡烛和它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板书:“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提问:由玻璃前后的蜡烛完全重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板书:“2.像和物大小相等。

”教师: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2.平面镜成像原理问: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教师: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

物体上各点射出的光都进入眼内,整个物体就都被看见了。

强调指出: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怎样画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呢?(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①过点A作AO直线垂直于镜面于点O并延长至A’,要求OA’等于AO。

②同理作出OB’等于OB。

③用虚线连接A’B’。

④A’B’即为所求。

3.平面镜的应用(1)用平面镜成像”如照镜子,商店里墙上的平面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学设计:平面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学设计:平面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学设计:平面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主要介绍了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特点以及成像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平面镜成像的定义及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规律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直尺、铅笔、白纸、实验台;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平面镜、玻璃板、直尺、铅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思考镜子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平面镜成像现象。

5. 讨论与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平面镜成像规律。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4. 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作业答案:实验设计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例如:实验目的: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将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观察其在平面镜中的像;实验现象: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结论:平面镜成像具有成像正立、成像等大、成像虚像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平面镜成像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教案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教案1

平面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能力目标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三、德育目标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学用具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二、新课教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做法:边示范边讲解.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以上把教材图2.3—1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生]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4.应用知识[讨论]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答](1)像高1.6 m,像离镜0.5 m.(2)人后退0.5 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 m.(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利用教材图2.3—2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师]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生]①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②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老师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师生共同分析得: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4.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2.3—2随即指出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紧接着教师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平静的水面来作镜子来梳妆打扮.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平静的水面造成的“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王时代,就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多是贵族妇女才能使用.近代发展了利用玻璃制成平面镜,才能在民间普遍使用了.思考题: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三)平面镜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师]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生甲]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生乙]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生丙]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2)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四)凸面镜和凹面镜1.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2.球面镜的分类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图甲 潜望镜 图乙 潜水艇上的潜望镜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a.凹面镜的性质[演示实验1]用氦氖激光器平行射向凹面镜.[现象]反射光会聚在一点上.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师]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生]我们猜想光应平行射出.[师]我们不能靠猜测来下结论,我们还是用实验验证一下.[演示实验2]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现象]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b.凹面镜的应用①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师]十一届亚运会的火种,是藏族初二学生达娃央宗,在青藏高原上,利用射入凹面镜的太阳平行光,反射后会聚在焦点的性质,把火炬点燃而取得的.②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③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a.[演示实验3]用氦氖激光器演示平行光入射凸面镜.[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b.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师]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生]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c.相同口径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哪个视野大?[演示实验4]1.如图所示,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镜和平面镜上.2.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的哪个大,哪个小?[生]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d.凸面镜的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3.球面镜的分类.4.球面镜的性质及应用.四、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文.2.预习下一节.五、板书设计一、平面镜成像1.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二、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三、球面镜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2.分类凹面镜、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性质①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②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应用①太阳灶、太阳炉、内窥镜等.②探照灯、手电筒、汽车头灯等.4.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性质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应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平面镜》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平面镜》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平面镜》WORD教案1教学目标:1、明白实像和虚像的区别;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3、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教学难点: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一、课前预习:1、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此外还有凸面镜和凹面镜。

2、的像叫做虚像。

3、“信息快递”:物距:物体到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镜的距离。

4、猜一猜:(1)平面镜中成的是(实/虚)像;(2)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的大小;(3)物距像距;(4)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左右(相同/相反)。

5、举几个生活中平面镜应用的例子:。

6、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会造成污染。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步骤:①将一块茶色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垫一张白纸;②将点燃的蜡烛A直立在玻璃板前,将另一根同样大小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使其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现在B位置确实是A的像的位置;③观看并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④在白纸上画出蜡烛和像的位置,测出物距和像距,并比较;⑤将一张白纸放在B的位置,看一看白纸上能否显现A的像;⑥移动A的位置,再重复上面的实验,将数据记入P70表格。

2、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看一看与你的猜想。

3、想一想:①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是为了;②“茶色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是为了让像也在桌面;③上面步骤②中“将另一根同样大小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是为了验证;④实验中物距和像距可能不完全相同,可能是由于;⑤假如在玻璃板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可能是由于;⑥什么缘故要做几次实验才能得出物距=像距的结论。

三、课堂同步练习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决定于()A.平面镜的大小B.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C.物体本身的大小D.与以上三种因素都有关系2、一人身高1.8m,站在水池旁边,已知池水深2m,水面离岸的高度为1.5m,则他在水中的像高为();他头顶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A.1.8m B.2m C.3.3m D.3.5m3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指针的位置如图2-3-3所示,此刻石英钟的实际读数是()A.2:25 B.2:35 C.9:25 D.9:35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要紧缘故是()A.幸免噪声C.为了造型美观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B.尽可能幸免因为平面镜成像而造成不安全因素5、依照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画出图2-3-2中物体AB在镜中的虚像A′B′.四、课后巩固:1、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_m,人若以0.5m/s 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关于人的速度为________m/s.2、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一百多万倍,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亿5千万千米.地面上有一深9千米的湖,则太阳在湖中所成的像离湖面____________千米.像的大小______实际太阳的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安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A.山的影子B.山的实像C.山的倒立的虚像D.山的正立的虚像4、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把视力表挂在人正后方的墙上,人通过平面镜观看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时,被测人应位于()A.距前方平面镜1m B.距背后视力表1mC.距前方平面镜3m D.距背后视力表2m5、在一些狭小的房间的墙壁上挂上几面大镜子,能够形成空间增大的感受,这要紧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A.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两倍B.改变光路的性质C.使房间内更明亮D.能成实像6、从对面平面镜中看到电子钟的显示如图2-3-4所示,假如回头直截了当看时钟,它的显示应为()A.20:15 B.21:05C.21:15 D.2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上《平面镜》教案
设计者(大河学校:陈爱萍)
一、概述
·《平面镜》这节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中第四节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这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象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

3、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信息。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

2、通过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教法:引导、设问、点拔、互动法、媒体运用。

学法: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投影仪。

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课本、相关资料。

教学用具:玻璃板、夹子、蜡烛、火柴、白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物理情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自然界的镜面反射的情景,认识平面镜,表面是平整、光滑的反射面,叫平面镜。

(二)平面镜的特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观察与思考:浇不灭的蜡烛
根据实验图片,思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提出猜想:
大家回忆平时照镜子的情形,猜一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都有些什么关系?
从像与物的形状、大小、与平面镜的远近上比较---
(3)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测定像的位置?
(注意:要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就要找到虚像的位置:要想找到虚像位置,就必须找一个与物完全一样的替代物放在镜后与像作比较。


重现步骤:①在实验桌上铺一张白纸,并用笔画一条直线, 将玻璃板沿直线竖直放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枚相同的蜡烛 A、B
②调节蜡烛 B的位置,使蜡烛 B与蜡烛 A在镜中的像重合并用笔做好记号。

③不断变换蜡烛 A的位置,重做几次。

④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看是否出现棋子的像。

(多媒体播放此实验过程,让学生清楚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4)实验验证:记录数据
教师评估:平面镜能成虚像;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交流与小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虚/实〉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相等/不相等〉;
③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相等/不相等〉;
④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连线__镜面(像与物相对与镜面是对称的)。

3、平面镜成像作图——对称法: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生活上:梳妆、舞蹈练习、医学中照镜子;扩大视觉空间(幻灯片展示)
2、军事上:潜水艇的“眼睛”(幻灯片展示)
了解:平面镜成像对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幻灯片展示)
(四)小结:
1、平面镜:表面光滑平整的反射面叫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
3、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五)练习:
(1)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刻钟的实际读数是()
A.8点20分
B.4点20分
C.3点40分
D.3点20分
(2)一个1.6m高的同学,站在距平面镜2m远的地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像到他的距离是( )。

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将( ),像的
大小将( ),像高是( )。

(3)身高1.6m的体操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的像离镜 m,所成的像是立的像,像高 m。

[板书设计]:
四平面镜
1.表面平滑的镜子叫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能成虚像;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的应用:
[布置作业]:课本“”:P—71(1、3)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