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 最新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断层影像解剖学ppt课件[1]
01
02
03
早期阶段
X射线和CT技术的出现为 断层影像解剖学奠定了基 础。
2024/1/29
发展阶段
MRI、超声等技术的出现 丰富了断层影像解剖学的 手段和方法。
成熟阶段
多种影像技术的融合和三 维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得 断层影像解剖学在临床应 用中更加广泛和深入。
5
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
2024/1/29
肾结石 肾结石在断层影像中呈现为高密度影, 可位于肾脏任何部位,形态多样。
22
06
盆部与四肢断层影像解剖学
2024/1/29
23
盆部与四肢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特点
盆部与四肢结构复杂, 包括骨骼、肌肉、血 管、神经等多种组织。
盆部与四肢的断层影 像解剖学对于诊断和 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 要意义。
2024/1/29
多模态成像
结合CT、MRI等多种成像 技术,提供全面的头部断 层影像信息。
12
头部重要结构的断层影像表现
01
02
03
04
颅骨
显示颅骨的完整性和骨折等异 常情况。
脑组织
展示大脑、小脑、脑干等结构 的形态和密度/信号特点。
脑室系统
显示脑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判断是否存在脑积水等病变。
脑血管
显示脑血管的分布和走行,评 估脑血管病变的风险。
2024/1/29
13
头部常见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
脑梗死
显示梗死区域的低密度/ 信号异常,以及周围水
肿带的存在。
2024/1/29
脑出血
脑肿瘤
脑积水
显示出血区域的高密度/ 信号异常,以及周围水
肿和占位效应。
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 形态和密度/信号特点, 评估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断层解剖学》课件:1-1绪论
于活体进行特异性分子成像,一 般应具备分子探针、信号放大策略 和高灵敏度影像技术三个基本要素, 其中的每一个要素均有大量的前沿 科学问题有待解决。
分子探针:应具有合理的药效学、高度 的亲和力和能通过各种生物传递屏障三 种特性
美国科学家联盟(FAS)提出了 数字人(the digital human)计 划,其目标是实现人体从分子到细 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的精确 模拟,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雄心勃 勃的研究计划。
我国数字化虚拟人数据采集工作 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形态仿真 方面刚刚起步,在物理模拟和功能 虚拟等方面正在酝酿之中,器官、 组织、细胞及分子的数字化和虚拟 化有待实施。鉴于数字化虚拟人研 究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社会经济 价值,因此有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 作值得开展。
断层解剖学绪论
Introduction to Sectional Anatomy
断层解剖学的定义
断层解剖学(sectional anatomy) 是用断层方法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 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 探索各种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形态﹑ 位置和毗邻等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学 科提供形态学依据。
近几年来,SPECT和PET不断普 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活体磁共振波谱 (in vivo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vivo MRS)和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等技术日益完善,以及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的出现,使功能影像学 和分子影像学迅速崛起。
3.1885年,美国的Dalton出版了脑 的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学图谱,共三 本。
4.1911年,美国的Eycleshymer 和 Schoemaker经九年的努力,从50具尸体 中选材, 出版了一部绘制精美的人体全 身横断层解剖学图谱。
人体断层解剖学-胸部断层解剖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学
Sectional Human Anatomy
人体断层解剖学
第三章 胸 部
人体断层解剖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胸部位于颈部与腹部之间 ,其上部两侧与上肢相连 。胸部由胸壁、胸腔和胸 腔内器官组成,胸廓和软 组织构成胸壁,胸壁和膈 围成胸腔。胸腔正中被纵 膈占据,纵膈的两侧有肺 及其外表的胸膜和胸膜腔 。胸壁参与呼吸运动,胸 腔含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 统的主要器官。胸腔向上 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 向下借膈与腹腔分隔。
心的形态
➢ 一尖一底二面三缘四沟一切迹一交点
心的形态
一尖 一底 二面 三缘 四沟 一切迹 一交点
心的形态
房间隔 室间隔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4、后纵膈
后纵膈自前向后分四层
4、后纵膈
第一层:气管杈及左、 右主支气管,仅占据后 纵隔的上份。 第二层:食管及包绕于 其周围的迷走神经食管 丛。
食管的分段
一、境界与分区
胸部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 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至 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局 部界,下界以剑突、肋弓、 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 第12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局 部界,上部两侧以三角肌前 后缘与上肢分界。
一、境界与分区
胸局部为胸壁和胸腔两局部。 每侧胸壁分为胸前区、胸外侧 区和胸背区三局部。胸前区位 于前正中线和腋前线之间,胸 外侧区位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 间,胸背区位于腋后线和后正 中线之间。 胸腔又可以分为中部和左、右 部。中部被纵膈占据,左、右 部容纳肺和胸膜。
纵隔的划分 (九分法)
前纵隔:前上、前中、前下纵隔 中纵隔:中上、中中、中后纵隔 后纵隔:后上、后中、后下纵隔
二、纵膈结构的分布
Sectional Human Anatomy
人体断层解剖学
第三章 胸 部
人体断层解剖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胸部位于颈部与腹部之间 ,其上部两侧与上肢相连 。胸部由胸壁、胸腔和胸 腔内器官组成,胸廓和软 组织构成胸壁,胸壁和膈 围成胸腔。胸腔正中被纵 膈占据,纵膈的两侧有肺 及其外表的胸膜和胸膜腔 。胸壁参与呼吸运动,胸 腔含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 统的主要器官。胸腔向上 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 向下借膈与腹腔分隔。
心的形态
➢ 一尖一底二面三缘四沟一切迹一交点
心的形态
一尖 一底 二面 三缘 四沟 一切迹 一交点
心的形态
房间隔 室间隔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4、后纵膈
后纵膈自前向后分四层
4、后纵膈
第一层:气管杈及左、 右主支气管,仅占据后 纵隔的上份。 第二层:食管及包绕于 其周围的迷走神经食管 丛。
食管的分段
一、境界与分区
胸部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 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至 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局 部界,下界以剑突、肋弓、 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 第12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局 部界,上部两侧以三角肌前 后缘与上肢分界。
一、境界与分区
胸局部为胸壁和胸腔两局部。 每侧胸壁分为胸前区、胸外侧 区和胸背区三局部。胸前区位 于前正中线和腋前线之间,胸 外侧区位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 间,胸背区位于腋后线和后正 中线之间。 胸腔又可以分为中部和左、右 部。中部被纵膈占据,左、右 部容纳肺和胸膜。
纵隔的划分 (九分法)
前纵隔:前上、前中、前下纵隔 中纵隔:中上、中中、中后纵隔 后纵隔:后上、后中、后下纵隔
二、纵膈结构的分布
胸部断层解剖医学课件
5·肋弓 肋弓最低点平对第3腰椎。
6·乳头 男性乳头一般在锁骨中线与第4 肋间隙交界处, 女性者略低, 并偏外下方
纵隔的分区
纵隔Mediastinum是 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 官、结构与结缔组织 的总称。
纵隔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
达胸廓上口, 下至膈。 纵隔分区 方法有多种, 常用有
特点:1)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于锁骨内 侧端的后方合成了头臂静脉。
2)肺尖出现, 此区手术易伤及肺尖和胸膜腔, 故应注意锁骨与胸 膜腔的关系。锁骨内1/3段的深面, 两侧均见胸膜腔;中1/3段深面 左侧有者占80%, 右侧有者占90%, 但多居中1/3段的内侧半深面; 外1/3段深面均未见胸膜腔。胸膜腔的最前点适在颈内静脉与锁 骨下静脉汇合处后方, 此点距前体表的距离:左侧平均2·8cm, 右 侧平均2·9cm。在锁骨下手术时, 应注意这一关系。
胸部上方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 骨上缘、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 项部分界;
下方借膈与腹部结构为邻;
两侧上部以三角肌前、后缘上份和腋前、 后壁下缘与胸壁相交处的连线与上肢分 开。
标志性结构
1、颈静脉切迹 后方平对第2.3胸椎之间,左、右头臂
静脉通常于此平面内合成。 2.胸骨角 Sternal angle 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其标志
在主动脉弓右侧、上腔静脉后方和气管前方之间充满疏松结缔 组织, 在CT图像上, 为一低密度三角区, 称气管前间隙, 常见直 径约7mm的正常右下气管旁淋巴结。纵隔前方为尖朝胸骨的三 角区, 在CT图像上称血管筋间隙, 由胸腺充填。
陶腺的形态、位置、大小、毗邻有明显的年龄及个体差异, 成 人多呈上尖下宽的锥体形或窄长形, 多具并不对称的两叶, 通常 左叶大干右叶。
断层解剖学 最新课件
PPT学习交流
17
1、胸骨角 2、胸腺 3、升主动脉 4、气管杈和左下 支气管旁淋巴结 5、动脉韧带
6、前段支气管、动脉 7、尖后段静脉段间支 8、胸主动脉、胸导管 9、尖后段静脉段内支 10、尖后段支气管、动脉
11、肩胛下肌 12、肩胛骨 13、上段静脉上支 14、右肺斜裂 15、后段静脉
16、尖段支气管、动脉 17、尖段静脉 18、奇静脉弓 19、右肺上叶 20上腔静脉
21、肝中间静脉右根
22、胆囊
23、肝门静脉左支
24、肝圆韧带
25、肝圆韧带裂
21
经肝门静脉合成处的横断层解剖
此断面平第1腰椎间盘。肝左外叶消 失,肝门右切迹明显,其前方为右前 叶下段,后方为右后叶下段。肝右叶 与右肾之间为肝肾隐窝,平卧时是腹 膜腔最底点。胰出现头、颈、体、尾, 可借肠系膜上静脉的左、右壁来区分 胰头、胰颈和胰体。
26、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
27、胰颈
28、腹直肌
24
经子宫颈的横断层解剖
此断层由前向后被膀胱、子宫和直肠所 占据。子宫断面相当于子宫颈阴道与子 宫颈阴道上部之间,内腔即子宫颈管。 子宫断面两侧有断面细小的子宫阴道静 脉丛,后方的弧形裂隙是阴道穹后部。
PPT学习交流
25
子宫和子宫颈的MRI检查不仅能观察脏器 的轮廓,而且还能够显示其解剖细节。 在T1加权像上,子宫体从信号强度的差 异上可分为三个带:中央为高信号带, 代表子宫内膜;外层的子宫肌层呈中等 信号强度;两者之间为一薄层低信号带, 为富含血流的基底层。
PPT学习交流
26
PPT学习交流
1、子宫颈
2、子宫颈管
3、子宫动脉
4、左髂外动脉、静脉
5、髂腰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椎动脉、
椎前筋膜
静脉
24、甲状腺
11、第7颈神经 25、环状软骨板
12、肩胛提肌 26、喉咽和气管
13、斜方肌
前筋膜
10
经颈根部的横断层 解剖及CT、MRI
气管位居断面前部的中央,起前方和侧方有甲 状腺呈“C”形包绕,左后方有食管经过。胸锁乳突肌 两头分开处的深面有颈内静脉,静脉的内侧可见迷 走神经和颈总动脉。此断面的最大特征在于胸膜顶 出现于椎体两侧。胸膜顶与周围结构有重要的毗邻 关系,其前方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外侧和后方分 别有第1、2肋骨及其肋间隙,其内侧可见星状神经 节。
PPT学习交流
11
1、气管
7、前斜角肌和
12、前锯肌
18、第2肋
23、锁骨下静脉
2、喉返神经
星状神经节
13、肩胛下肌
19、肩关节
24、颈长肌
3、食管 4、左颈总动脉
8、左锁骨下动脉 9、锁骨
14、冈上肌 15、小圆肌
20、肱骨头
25、颈内静脉
5、迷走神经
10、臂丛
16、斜方肌
21、前锯肌和臂丛
26、胸锁乳突肌
PPT学习交流
13
在主动脉弓右侧、上腔静脉后方和气管前方之间 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在CT图像上,为一低密度三 角区,称气管前间隙,常见约直径7mm的正常右 下气管旁淋巴结。纵隔前方为尖朝胸骨的三角区, 在CT图像上称血管前间隙,由胸腺充填。在CT图 像上,胸腺的形状主要有三种:箭头形(62%)、 双叶形(32%)、单叶显影(6%)。
断层解剖学复习
PPT学习交流
1
经松果体的横断层解剖
壳和尾状核头靠近,形似振翼,苍白球居其内 侧,背侧丘脑为大块灰质核团,其内可见内髓板。 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可见前肢、 膝和后肢。在CT图像上,基底核和内囊清晰可辨。 第三脑室后方为缰三角和松果体。在CT图像上, 松果体常因钙化呈一小亮点。
PPT学习交流
14
1、胸骨 2、心包上隐窝 3、主动脉弓 4、胸廓内动脉、静脉 5、左膈神经 6、左迷走神经
7、前段支气管和动脉 8、尖后段静脉 9、尖后段支气管和动脉 10、胸小肌 11、腋淋巴结 12、肩胛下肌
13、小圆肌 14、第4胸椎间盘 15、右肺上叶 16、后段支气管和动脉 17、后段静脉 18、右迷走神经
PPT学习交流
6
PPT学习交流
1、额骨
23、第四脑室
2、直回
24、蚓垂
3、大脑前动脉
25、头后小直肌
4、大脑纵裂池
26、头半棘肌
5、额骨眶板
27、小脑镰
6、眶回
28、枕骨
7、蝶骨大翼
29、蚓锥体
8、大脑外侧窝池 30、头后大直肌
9、视交叉
31、颈深静脉
10、颈内动脉
32、脑桥
11、颞叶
33、乳突小房
PPT学习交流
5
鞍上池内可见第三脑室漏斗隐窝,隐窝的两侧壁 为下丘脑和视束,后方有左、右乳头体。鞍上池 的前方为额叶,后方可见中脑大脑脚,两侧毗邻 钩。
鞍上池前方为左、右半球额叶断面,两侧为颞叶 的断面,两者之间隔以外侧裂;后方为中脑、小 脑幕分隔颞叶和小脑,在其后外侧与横窦相连。
大脑动脉环镶嵌在鞍上池的周边。
6、膈神经
11、胸小肌和喙突 17、三角PP肌T学习交流 22、胸膜顶
27、甲状腺
12
经主动脉弓的横断层解剖
此断面的前方经第1肋间隙,后方经 第4胸椎间盘。双肺呈角形,在肺的尖 前切迹与膈面之间,肺的横断面均呈 此状。于纵隔内,主动脉弓呈腊肠状 贴近纵隔左缘,其右侧凹陷处由前向 后排列着: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
19、尖段支气管和动脉 20、食管 21、尖段静脉 22、气管 23、右膈神经 24、上腔静脉 25、胸腺
PPT学习交流
15
经气管杈的横断层解剖
此断面为胸骨角平面,后方经过第5胸椎体上份,为
上、下纵隔的分界线,是认识胸部结构变化的重要
声门下腔比较狭窄,下部逐渐扩 大通气管。甲状软骨前端已融合成拱形, 环状软骨呈半环形位于甲状软骨下角的 内侧。咽腔较窄,向下续为食管。
PPT学习交流
8
甲状腺的面积较上一层的增大,包被于内脏 筋膜中,前邻舌骨下肌群,前内侧贴近喉、咽, 后外侧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喉返 神经及颈交感干经过,甲状腺肿大时可压迫上述 结构。椎前筋膜浅面、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 为颈后三角,内含结缔组织和神经血管,上述三 角是颈部CT影像中恒定看到的结构
PPT学习交流
1、大脑前动脉 2、额中回 3、胼胝体膝 4、侧脑室前角 5、尾状核头 6、中央后回 7、苍白球 8、缘上回 9、背侧丘脑 10、尾状核尾
16、窦汇 17、枕叶 18、枕额肌枕腹 19、侧副沟 20、大脑内静脉 21、松果体 22、内囊后肢 23、穹隆 24、内囊膝
11、侧脑室后角 25、外侧沟
PPT学习交流
9
PPT学习交流
1、甲状软骨
14、头夹肌
2、胸骨舌骨肌 15、头半棘肌
3、声门下腔
16、脊髓
4、甲勺肌与环 17、颈棘肌
勺侧肌
18、小菱形肌
5、环甲肌 6、胸锁乳突肌 7、颈内静脉 8、颈总动脉与
迷走神经
19、颈筋膜浅层 20、中斜角肌 21、第5颈神经 22、第6颈椎
9、第5、6颈神经 23、颈长肌和
12、漏斗
34、颞骨岩部
13、后交通动脉
35、小脑幕
14、桥池
36、基底动脉
15、侧副沟和内
37、动眼神经
侧枕颞回
38、侧脑室下角
16、三叉神经
39、杏仁体
17、颞骨乳突部
40、沟
18、乙状窦
4
43、眶沟
21、齿状核
44、嗅束沟
22、头夹肌
45、大脑镰
7
经环状软骨的横断层 解剖及CT、MRI
PPT学习交流
2
松果体、缰和周围血管构成松果体区,该区后壁 是胼胝体压部、小脑幕及小脑蚓等,松果体部的 手术,须注意这些结构。
第三脑室居两侧背侧丘脑之间,其后方为缰三角、 缰连合、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池。脑叶、脑沟和 脑回大致同上一层面,在颞叶,可见皱折的海马 皮质被海马旁回所掩盖。
PPT学习交流
3
12、角回
26、内囊前肢
13、小脑幕
27、额骨
14、小脑蚓
28、额上沟
15、枕骨
29、扣带回
4
经鞍上池的横断层解剖
鞍上池位于鞍上方,由大脑纵裂池、外侧窝 池、交叉池、脚间池、环池和桥池组成。因制作 标本所依据的基线不同和个体差异,鞍上池的形 态可表现为六角形、五角形和四角形等不同形态。 本例标本表现为六角形,前方有大脑纵裂池,前 外侧为大脑外侧窝池,后外侧有环池,后方为脚 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