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课程与教学论例年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51154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d.png)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 A )A.博比特 B.查特斯C.哈里斯 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C.施瓦布 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C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 C )A.艾斯纳 B.斯宾塞C.韦迪 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 B )A.罗杰斯 B .布鲁纳C.杜威 D .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 C ) A.目标分析 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 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D )A.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B.卢梭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 D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 D ) A.上课 B.被动作业C.训练 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 C )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 B )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 A )A.学科 B.目标C.计划 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D )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 A )A.强调学科结构 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 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B ) A.课程解读范式 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 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 C )A.初级学习 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 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 C )A.相关课程C.轮形课程B .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 B )A.地位平等问题题C.义务关系问题B.权利关系问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 A )A.情境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 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 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 B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2024.12025.7试题汇总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2024.12025.7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205879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8.png)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2024.1-2025.7试题汇总一、选择题1.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B)2024.7A.分组教学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开放课堂2.引导一发觉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八)-(八)一拟定支配一验证假设一总结提高。
2024.72024.72024.1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找寻答案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3.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殊留意(B)o2024.7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B.课程与杜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听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4.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D)2024.72024.7A.科学性B.教化性C.启发性D.正规性5.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八)、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2024.72024.1A.实力分组、作业分组B.年级分组、实力分组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D.实力分组、差异分组6.“学习化课程”体现的是(B)2024.1A.融合课程的理念和形式B.课程整合的理念和形式C.隐性课程的理念和形式D.选修课程的理念和形式7.教完《竞选州长》,老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是一位幽默大肺,他的小说既深刻又好玩,他写的两本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令人着迷的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B)。
2024.12024.7A.激励式结课B拓展延长式结课 C.比较式结课 D.悬念式结课8.(C)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特性,事实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2024.12024.72024.1A.中心集权型B、混合型C地方分权型. D.蛋糕型9.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是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课程,这是(C)2024.12024.12024.1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加制定观 D.课程实施的实践观10.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究学问、形成技能、(B)=2024.1A.培育智能、发展思维B、培育智能、发展情感与看法C.培育技能、发展思维D.发展技能、培育感情11.在西方历史上重视教学手段探讨的代表性人物,首推(C)2024.72024.7A.裴斯泰洛齐B.福禄贝尔C.夸美纽斯D.布鲁纳12结课的形式有多种,下列项目中有一种提法,一般是不会采纳的,RP(D)2024.72024.1A.归纳式B.回味式C.拓展延长式D.故事启发式13.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两个重要含义:第一,课程、教学目标耍着眼于(八),其次,课程、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2024.72024.7A.学生的行为B.社会C.老师的行为D.学科结构14.依据视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或中介,可以把课堂视察分为(C)o2024.7A.参加视察与非参加视察B.有结构视察与无结构视察C、干脆视察与间接视察 D.自然视察与实脸视察15.探讨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般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D)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https://img.taocdn.com/s3/m/27421bd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9.png)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0685a7125727a5e9856a61f3.png)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 )A.上课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 )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贵州电大】远程教育课程与教学论01任务-0004标准答案
![【贵州电大】远程教育课程与教学论01任务-0004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45cc8ac77da26925c5b0bd.png)
远程教育课程与教学论01任务-0004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205406 参考资料试卷总分:100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3分)远程教育的办学思想应该是轻(),注重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
A、大众教育B、精英教育C、学历教育D、非学历教育参考答案:C2.(3分)()作为指导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准则,通常反映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
A、教学目标B、教学设计目标C、课程目标D、课程设计目标参考答案:A3.(3分)远程教育的课程应以()为中心来设计。
A、管理者B、教师C、学习者D、成人学生参考答案:C4.(3分)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体系中,()是认知领域内的最高目标。
A、应用B、分析C、评价D、综合参考答案:C5.(3分)远程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分离,知识的获取绝大部分依赖于学生的()。
A、主体学习B、自主学习C、自控学习D、独立学习参考答案:B6.(3分)远程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三个基本的取向,即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和()A、内隐性目标取向B、外显性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表意性目标取向参考答案:C7.(3分)教学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
A、教学模式设计B、教学产品设计C、教学目标设计D、教学内容设计参考答案:B8.(3分)1914年商务印书馆创设的()成为我国最早的函授学校。
A、通信学社B、电视学校C、电化学校D、函授学社参考答案:D9.(3分)从技术层面讲,课程设计是对一系列()进行组织与安排。
A、课程评价B、课程内容C、课程要素D、课程目标参考答案:C10.(3分)()不是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特点。
A、终身性B、系统性C、开放性D、过程性参考答案:A11.(3分)基根认为,远程教育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在时空上是()。
A、隔离的B、分离的C、异步的D、同步的参考答案:B12.(3分)()的远程教育首创于1849年伦敦大学生的校外学习制度。
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填空题78题附全答案
![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填空题78题附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619335daef5ef7bb0d3c3c.png)
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填空题78题附全答案填空题1、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第一人。
2、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更能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
他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3、认知学派中,[皮亚杰]提出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图式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布鲁纳]主张采纳发现法;[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
4、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四种社会系统要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着现实中的课程、教学。
5、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学习活动。
儿童、社会、知识是课程和教学的核心问题。
6、[观察研究]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时世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7、通常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依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方法,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
8、教学设计能够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并且依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
9、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
10、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
11、赫斯特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七种形式:形式逻辑和数学、[自然科学]、对自己和他人心智的理解、[道德]判断和意识,[美感]经验、宗教主张、哲学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02eb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5.png)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C2. B3. A4. D5. B6. C7. A8. D9. A10. C11. B12. A13. D14. C15. B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错2. 对3. 对4. 错5. 对6. 错7. 对8. 错9. 对10. 错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如何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
-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 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让他们学会主动获取知识。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如何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进步。
-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4.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具体运用方法如下:- 使用动画、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效果来展示知识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 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源来呈现实地和复杂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制作互动课件,让学生通过触摸屏幕或点击按钮参与课堂互动。
四、论述题(20分)请以600字左右的篇幅,论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与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现方法”。
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与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简答题46题附全答案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简答题46题附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dbeef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74.png)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简答题46题附全答案2、怎样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当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能够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
这时,课程和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3、简述文化传统、社会制约课程和教学的维度。
从宏观上,四个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水平。
从微观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组织和人际关系。
具体包含社会系统要素制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组织、制约着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选择,师生各自的意识影响课堂上的人际交往。
4、简述设计课程和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一,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第二,为课程和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第三,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第四,为课程和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5、简述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和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依据。
课程和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和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通常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和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和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和教学的社会和文化学基础。
6、简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性。
分科课程:定义,即学科课程,它是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分科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
优点:有助于教学科目的设计和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正因为如此,分科课程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中一直居于重要位置。
缺陷:第一,导致学科数量的无限膨胀。
第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第三,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论述题29题附全答案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论述题29题附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157ce5a76e58fafbb003ed.png)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论述题29题附全答案[1]、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用性和可信度。
[2]、观察硬度: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3]、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提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研究者能够主动控制某些条件,重点在于论证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
[4]、人种学研究:是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被研究者的经历,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情境性”,强调以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试述文化和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①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水平。
任何时期、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
②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教师本身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经历会影响到课程的现实表现,不同的学生对一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
3、论述中国现阶段课程设计的特点。
课程设计取向上的特点:①增强课程的知识性;②体现基础性和探究性;③注重学生发展,贴近生活实际;④加强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设计体制、模式上的特点:①课程设计建立在较为充分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②课程设计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参和,构建了具有广泛参和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③注意吸取多种课程设计模式的优长,以指导课程设计活动。
4、试述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课程设计取向上趋向于多种取向的综合,兼顾系统的学科内容、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三者的关系;课程内容选择上趋向于基础性和时代性,精选能反映学科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构成课程,使科技新进展、新成果在课程中得到反映;课程实施时注重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和实践性,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评价上体现出过程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体现在评价功能、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等方面)。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b9ae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b.png)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课程的实质是指什么?A. 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 学科内容D. 教学活动答案:C2. 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C. 教学过程D. 教学评价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类型?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教学环境答案:D4.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A.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C.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D.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答案:B5.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惩罚落后学生D. 增加教学负担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教学过程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习的过程。
答案:引导、组织、激励2. 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来决定。
答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3. 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思考和总结。
答案: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策略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答案:针对性、多样性、有效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答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念。
2. 描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案: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
诊断功能是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问题所在;激励功能是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教学方向;反馈功能是指评价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最新电大本科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2
![最新电大本科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e09b20e2af90242a895e52e.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____ 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一和一——原则。
4.CIPP模式中的____评价,即要——、解释和——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
5.新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发展,贴近---------实际,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2.“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A.人本主义取向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C.认知发展取向D.社会重建取向3.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这是:(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与观D.课程实施的生成观4.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____——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 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5.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是:( )A.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B.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c.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D.上述三者的统一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原则?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1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87988092af90242a895e599.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____ 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一和一——原则。
4.CIPP模式中的____评价,即要——、解释和——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
5.新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发展,贴近---------实际,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2.“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A.人本主义取向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C.认知发展取向D.社会重建取向3.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这是:(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与观D.课程实施的生成观4.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____——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 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5.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是:( )A.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B.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c.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D.上述三者的统一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原则?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3e7829c5da50e2524d7f9a.png)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 ?????????????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 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 B.杰克逊 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着作是(《???? 》)。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e1cea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7.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课程答案: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包含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要素。
2. 教学答案: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要素。
3. 课程标准答案: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4. 教学策略答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课程的主要类型。
答案:课程的主要类型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其优点在于重视每门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系统的知识。
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
其优点在于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关照儿童的学习心理过程;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2. 请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转化。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电大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0c9a3fff00bed5b9f31df8.png)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综合练习 (供参考)一、填空题1、(儿童、社会、知识)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问题。
2、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人。
3、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更能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
为此他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
)4、在认知学派中,(皮亚杰)提出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图式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布鲁纳)主张采用发现法;(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
5、在帕森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作《教育生活》中使用(“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一词。
6、(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四种社会系统要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着现实中的课程、教学。
7、课程设计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它大体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为(价值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技术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8、课程设计中涉及的课程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四种。
9、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10、我国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新设置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也属于一种超学科的综合课程。
11、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12、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的目标、生成性取向的目标、表现性(表意)取向的目标)三种。
13、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功能。
14、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具体而言,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亚类。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5dc4aaaf1ffc4fff47ac22.png)
电大2015秋季学期《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本科)姓名:学号:班级: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为主,教师的贯穿予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2.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_ ___、学校以外的现实生活和学科容。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手势、、眼神、体态等来表达。
4.综合一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它注重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体现对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5.在设计板书时,应该以教材的容为出发点,围绕目的,结合的态度,考虑各种因素,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现代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是指( )。
A.教学媒体可以随时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B.教学媒体所固定的信息符号是可以随时随地再现出来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任意组合使用D.国际互联网和卫星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2.( )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非指导性教学B.自学C.个别教学D.程序教学3.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B.部评价与外部评价C.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4.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
A.科学性B.教育性C.启发性D.正规性5.在西方历史上重视教学手段研究的代表性人物,首推( )。
A.裴斯泰洛齐B.福禄贝尔C.夸美纽斯D.布鲁纳6.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7.“课程注重教学的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 A.人本主义取向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C.认知发展取向D.社会重建取向8.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93f1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f.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1考核题目:提交自主学习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学习计划中学到什么?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自己的学习计划初稿,和经过讨论后吸收到的修改意见,并将两份材料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考核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1.学习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
(30分)2.学习者对于自己运用现代远程手段学习本课程的条件分析。
((30分)3.学习者经过与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完善学习计划的意见和本阶段学习小结。
(40分)1.学习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公共事业管理类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即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有关的三个问题;课程问题;教学研究的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 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转变了。
以往,我们教师只是国家课程的执行者,没有开发课程的任务,这个矛盾不突出。
现在情况不同了,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课程论与教学论分家的局面,形成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相融合的新兴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
由此可见,《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学科的教师培训很重要,因为有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教。
本课程紧密结合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努力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时代要求。
尤其对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设置的课程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
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 7月一、1.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互动调适观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3.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又要顾及4.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5.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_ 的_ 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l.“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3.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4.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5.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3.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4.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
四、论述题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答案一、填空题1. 忠实观生成观2. 工具媒体3. 内容学生的特点4. 结构要素5. 学生自学二、判断题 1. 对2.错3.错4.对5.对三、简答题1. 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 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3. 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美国著名课程学者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在规划课程时,必须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那些教育目标?我们要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4. 教学过程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四,论述题1. 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 优点。
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基础教育质量。
第二,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一种相对的教育平等。
第三,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有益于保证文化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第四,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教育进行管理控制。
(2)弊端。
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悬殊差异。
第二,过分集中不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
第三,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
第四,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要求过度统一性,削弱了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优点。
第一,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地区、经济、文化差异,有力实现了教育的服务功能。
第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地方与学校的创造性。
第三,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达到局部最优化。
第四,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科学化。
第五,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能够保证教育实际上的平等。
(2)弊端。
第一,由于它采用分权管理,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固而在全国范围内一的最基本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第二,由于是分权管理,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第三,由于中央很少控制,大多是地方和学校自由自主进行课程实践,容易形成无政府状态,进而造成教育上的混乱,不利于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2. 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1 )缩小班级规模。
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
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
(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
(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范围。
(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如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10分〕2009年1月一、填空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学习活动、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功能目标、实现条件、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与评价目的、收集和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2。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3.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课程设计上的特点。
4.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5.“蛋糕模式”是一种地方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
( )三、简答题1.什么是校本课程?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3.简述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要素。
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四、论述题1.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2.列举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并说明遵循教学原则的重要意义。
答案一、坟空题1. 课程内容评价2. 理论基础活动程序3. 课程目标选择4. 科目模块5. 叙述性语言6. 个别化教学模式二、判断题 1. 错2.对3.错4.对5.错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校本课程: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洗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2.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整合性; 实践性;自主性;开放行;合作性。
3. 简述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要素。
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关键一点是要具体,明确;目标陈述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谁来完成这个行为,即要明确教学对象是谁; 二、用来达成目标的实际行为; 三、行为的结果,如一篇论文; 四、完成行为的适当情境或条件; 五、用来评价作品获成绩的标准。
4.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课堂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四、论述题)1.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
(二)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
(四)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屯正确性等。
2. 列举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并说明遵循教学原则的重要意义。
〔评分提示:列举课堂教学的实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也可以是阅读过的别人的经验,需要作出适当的描述,如什么教学内容,怎样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处理有何特别之处,收到什么效果等。
在此基础上,引述学习过的有关教学原则的内容,对照加以分析,说明自己的看法,得出遵循教学原则重要意义的认识。
涉及的教学原则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分析时应结合所举实例,侧重一、二个原则来充分论述。
〕2009年7月一、填空1.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学习活动、和其他要素。
3.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的三种类型。
4.现代教学手段可分为光学媒体、媒体、媒体和综合媒体四类。
5。
关于如何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曾有过相当大的影响,至今仍常被一些课程专著所引述。
它们是: 和整合性。
是运用精选的知识经验以及事实范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养成独立批判、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2.教学过程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
( )3.课堂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4.个性化是课程管理改革的时代特征。
( )5.主观针对性是测验的特点之一。
( )三、简答题1.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2.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3.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
4.简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结合教学工作实例,分析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 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2. 课程内容评价3. 对抗4. 音响视听5. 连续性顺序性6. 范例教学方法二、判断题 1. 错2.错 .3.对4.错5.错三、简答题1. 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2.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一)需要评估‘(二)确定目标(三)组织与实施(四)评价3. 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4. 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①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加一致;②教学活动更加有趣;③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④提供有效的交互;⑤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⑥有利于个别化教学;⑦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寻活动;⑧促进教师作用发生变化;⑨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⑩扩大教育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