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内部评级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之一:非零售二维评级和零售资产分池
• 1.非零售风险暴露二维评级: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
客户评级,以违约概率为参考值,即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 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债项评级,是对债项本身特定风险的计量 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债项损失的大小,即违约损失率。 – (1)客户评级是针对客户本身可能引起违约的因素进行评级。 客户评级模型一般有打分卡模型和统计模型。
• 预期损失为事前估计到的违约损失值,等于违约概率、违约损 失率和风险暴露的乘积。
• 非预期损失是超过预期但也并非罕见的损失,是源于信用业务 长期存在的内在波动性所造成的损失。
– 非预期损失包含两方面的成因:一是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风险暴 露三个变量本身的波动;二是违约事件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
• 分池的基本原理:银行确保在每个资产池中汇集足够多的同质风险暴露, 通过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统一估计各资产池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 和违约风险暴露。
• 分池过程中至少要分析以下风险变量:1) 借款人风险特征,如借款人 类别、人口统计特征(如年龄/ 职业、客户信用评分、地区等);2) 交易风险特征,如产品、抵押品、成熟性、担保/ 优先性、账龄等;3) 贷款的不良行为,如逾期、非逾期等。
• 内部评级法提出了4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违约敞口 (Exposure Against Default)以及有效期限(Maturity)。
• 初级法的要求比较简单,银行只需计算违约概率,其余要素只要依照 监管机构的参数即可。高级法相对复杂得多,银行需要自行计算上述 4个要素,且受监管机构限制的地方较少。换言之,在高级法下,银 行的自由度增加了,减少了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监控手段。因此,巴塞 尔委员会作了对使用高级法的银行有较高的要求外,同时对第二支柱 及第三支柱提出加强规范,亦规定银行在使用高级法前要先得到监管 机构的认可。在推行高级评级法前,银行须参考监管机构的要求标准, 考虑如何符合监管机构的期望,从而有效推行自己的内部评级法。
• 可以看出,内部评级模型蕴含了内部评级风险计量的三个核 心:(1)二维评级和资产分池;(2)四大风险参数;(3) 两大风险量化结果
内部评级基本逻辑结构
客户评级 非零售内部评级模型
债项评级
零售内部评级模型 资产分池
违约概率 有效期限 违约损失率 违约风险暴露
预期损失 非预期损失
内部评级风险计量三大核心
第九章 内部评级法
Fra Baidu bibliotek
9.1 内部评级法简介
• 内部评级(The Internal Ratings Based Approach, IRB) 是由银行专门的风险评估人员,运用一定的评级方法,对 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 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 大小。
• 打分卡的因素需要银行通过因素分析和经验判断进行合理选择,银 行在确定因素权重的基础上评定客户信用等级;
• 统计模型则是通过统计回归分析,直接建立关键因素与客户违约概 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 两种模型都必须在违约概率与信用等级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 (2)债项评级针对交易本身特定的风险要素进行评级并测算违约损失 率。
9.2 内部评级模型体系的基本框架
• 内部评级体系是内部评级模型体系和评级支持体系的总称,其中评级模型体系 在整个内部评级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评级支持体系发挥着重要的支持、辅助 和保障作用。
• 评级模型体系主要是由非零售风险暴露的客户评级模型、债 项评级模型和零售风险暴露的资产分池参数估值模型共同构 成。评级模型体系通过建模过程所固化的内容是各项风险参 数计量规程;评级模型体系的动态输入内容是区域、行业、 客户、财务、债项和缓释等信息流和数据流;模型体系的输 出内容是各项风险参数和风险计量结果。
– 影响违约损失率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类别、抵押品种类、清偿优先权、行业和区 域等,借款人的特征也可以包括在债项评级的因素中。
– 债项评级模型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估计客户违约后可能导致的损失程度 (即违约损失率)
2.零售资产分池
• 由于零售资产具有众多而分散的特点,因此内部评级法对其采取了分 池计量单笔业务风险参数的方法。
• 巴塞尔协议II中充分肯定了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管理和资本 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建立和开发 内部评级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显然,内部风险评级 法作为新资本协议的技术核心,代表着全球银行业风险管 理的发展趋势。
• 内部评级法包括初级法(Foundation IRB Approach)和高级法 (Advanced IRB Approach)。
内部评级风险计量三大核心
核心之二:四大风险参数
• 四大风险参数是评级模型的直接输出结果,包括违约概率、 违约损失率、违约敞口以及有效期限。他们是内部评级模 型的产物,也是推导两大风险计量结果的中间参数,是整 个信用风险精确计量过程的关键环节和纽带。
核心之三:两大风险量化结果:EL和UEL
• 信用风险的最终量化是基于评级模型及PD,LGD,EDA和M四 大风险参数的估值而实现的。其理论基础是VaR风险计量 原理,即在99.99%的置信度下的信用风险的损失价值和概 率分布,损失价值总量包括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两大部 分。
内部评级的基本原理
内部评级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历史预测未来”,其内在 逻辑可以阐述为:
• (1)以历史数据建模:银行以累积的历史数据,通过统计 相关性分析和非统计经验分析确定信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 并通过统计回归、评级分类或者分池分类等具体技术方法 建立内部评级模型与“类别-参数”映射标尺。
• (2)以模型预测未来:银行通过建立的模型计量单个业务 或者业务组合的各项信用风险参数(违约概率、违约损失 率和违约风险暴露等),并按照监管规定的信用风险与各 项风险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计量预期信用风险损失和非预 期信用风险损失,直至根据监管标准比例计量出最低资本 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