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教学设计构思

合集下载

解决问题1(多余条件)

解决问题1(多余条件)

课题: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设置(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景和条金,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2.教材分析:"用数学"是第三课时,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通过同一情境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是让学生学会看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三.让学生能看图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内容对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另外,咯市还通过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来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3.学情分析:学生会一般的解决问题思路,本单元又增加了多余条件的问题。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二)学习目标表述: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三)评价方式设置:目标1:目标2:目标3:二、学习过程预设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标准提示学习环节学习任务目标1:问题1:一、复习1.口算。

12—8 7+9 17—8l6—7 15—5 11+22.★★★★★★★★●●●●●★和●一共有多少个?3、△△△△△△△△△△△还剩多少个△?目标2:问题1: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怎么这样列式?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问题2: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解决问题(含有多余条件)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

解决问题(含有多余条件)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

一年级数学下册《例5:解决问题(含有多余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20页内容例5:解决问题(含有多余条件)。

教学目标:1、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有意识的发现身边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学习新课之前,先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课件P2)口算练习:7+6 8+4 9+8 8+7 15-8 13-5 12-6 15-7师:同学们真棒。

2、创设情境,应用小练习(课件P3)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小朋友们也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看,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呢?师:读题。

“13个同学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师:谁来说一下,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师:这道题怎么解答?谁来列算式?找生列出算式。

师:13-6,你能说一下为什么用减法吗?“13个同学是总数,这里有6个人是一部分,问藏起来几人,是求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

”师:你真棒,那得数是几?13-6=7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这个只是热身,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出示情境图p4,认真观察,收集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师:瞧,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也来到了操场。

师: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张图,你还知道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有16人,来了9人,进了4个师:那问题是什么?(问题:还有几人没来?)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图中的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师:同位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停,谁来说一下,那些是有用条件?“有16人,来了9人”,找两名学生,师:同学们都很棒,那怎么都没选这个条件?“我们队踢进了4个”师:这个条件和问题有关系吗?没有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人教版我教学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2单元,主题是“解决问题”。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重点则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练习本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然后,我会通过讲解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问题的规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的关键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的引入。

我会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如购物、计时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数学概念。

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给定的金额下,选择购买的物品,并计算出应找回的零钱。

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例题的讲解。

在讲解例题时,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步骤,让学生看到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例如,我会先让学生观察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展示如何运用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2024年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用数学多余条件讲课教

2024年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用数学多余条件讲课教

3
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
教材版本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内容概述
本课程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用数学中涉及的多余条件进行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和 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识别、分析和处理多余条件的方法。
2024/3/23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余条件的概 念,掌握识别多余条件的 方法。
2024/3/23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处理多余条件时的经验和策略, 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2024/3/23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3/23
27
未能按照题目要求的格式输出结 果,导致答案不完整或不符合规
范。
2024/3/23
18
05 针对性练习与提高建议
2024/3/23
19
基础练习题选讲
题目一
小明有10个苹果,吃掉4个,还剩 多少个?
2024/3/23
题目二
小红有8支铅笔,送给小明2支,还 剩多少支?
解题技巧
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帮助学生 理解问题中多余条件的概念,并学 会如何忽略多余条件进行正确计算。
识别多余条件
在阅读题目时,注意识别与问题 无关的信息,避免被其干扰。
专注于关键信息
将注意力集中在与问题直接相关 的信息上,忽略其他不重要的细
节。
练习忽略多余条件
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在解决 问题时忽略多余条件的能力。
2024/3/23
12
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技巧
2024/3/23
仔细分析已知条件

“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的教学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的教学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的教学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课本20页例5“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1、学习要求:(1)认真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把多余的信息圈起来。

(2)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你们会解决吗?(可以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表示出来。

)2、小老师合作学习:(1)小组讨论。

谈一谈你是怎样列出算式的?(2)汇报交流:从总数里去掉已经来的9人,就能求出还有几人没有来。

我们组是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解决的。

教师展台展示图:方法1:画一画。

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16代表一共有16人来踢球,圈起来的9代表已经来了9人,没有圈起来的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方法2:算一算:汇报板书。

16-9=7(人)(1)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2)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追问:(1)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2)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评析〗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余条件的应用题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教师要在引导分析条件的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收集信息。

在教学如何解决问题时,利用多种方式,小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开展讨论,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信息,从众多的已知条件中,把多余的信息圈起来,排除表面现象的干扰。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图表示的意思:16代表一共有16人来踢球,圈起来的9代表已经来了9人,没有圈起来的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用到两个和问题有关系的已知条件。

例题中提供给学生的已知条件有多余的,这时候教师再指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必要的信息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有序地进行分析、解题。

形成初步的分析数学的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多余条件)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多余条件)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多余条件的概念,能识别多余条件并进行排除。
2.培养学生运用整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使学生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1.开场白: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讲述小猪佩奇一家在公园游玩时遇到的麻烦,引发学生思考。
2.展示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公园中的各种设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提问引导:引导学生关注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讲授新知
1.多余条件的概念:讲解多余条件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多余条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解决问题(多余条件)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基本思维方法初步认识的重要阶段。在本章节“解决问题(多余条件)”的教学中,我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据,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以“小猪佩奇一家去公园游玩”为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多余条件,并能自主发现、分析和排除多余条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分享解题方法: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多余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方法归纳:总结识别和排除多余条件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多余条件)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多余条件)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知识。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以致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含有多余条件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小兔子采蘑菇”问题,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并尝试让家人一起解决类似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多余条件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品质,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加强课后辅导,巩固所学知识。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本周学习解决多余条件问题的过程和心得体会,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练习。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协助孩子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和反思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二单元《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内容】教材第20页例5.【课标要求】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减几退位减之后,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是在以往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余条件,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找出有用条件,排除多余条件,从而求出另一个加数。

【学情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已经比较熟悉,只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解决一个问题会多出一个数学信息,所以这节课重点就是要理解数学信息,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二、目标【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程序】备教材——备学生——上课——作业检查——反思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排除多余信息。

【教学策略】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指导发现法、自主学习法【课前准备】课件、导学案、练习本【课的类型】新课【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导入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1)计算11-2 15-7 15-913-4 13-7 13-612-3 14-5 16-8(2)解决问题动物王国里有14只鸭子,走了8只。

还剩几只?(3)举一个吃早餐需要东西:碗、勺子、面包、粥、足球,让学生找出吃早餐用不上的物品。

1)学生通过开火车来完成口算,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

2)问学生这个题目有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3)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完成计算,并请学生说一说。

4)学生通过吃早餐这种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吃早餐不需要物品是足球。

通过复习计算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并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主备人:赵琼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0页例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数学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小棒。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在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朗诵一首古诗,在朗诵的过程中请你仔细听,古诗里藏着一个物品,看看谁最先听出来。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生猜出扇子,师引出团扇,出示团扇照片并向学生介绍与团扇有关的历史文化。

(课件出示)二、探究新知(一)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1.收集信息。

(教师出示教科书P20页情境图)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发现一共要做16把团扇。

生2:我发现了4个人一起做,已经做了9把。

生3:我发现了要求“还要做多少把?”。

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信息。

想一想—让学生先想—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要做多少把?”需要哪两个条件?写一写—教师把学生认为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写在一起,不用的条件写后面并标注。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师小结:“我们4个人一起做”这个条件在解决这个同题时没有用,是多余条件。

(二)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1.培养学生画图的意识,明确问题结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师: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并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说说你的想法。

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并找个别学生在黑板展示不同的画图策略,让学生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教学设计构思

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教学设计构思

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教学设计构思第一篇:解决问题(有多余条件)教学设计构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例5的教学,是让学生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数学学习中的解决问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正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和以往不同的是,在这道例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样一个多余条件干扰学生解题。

由于受这个多余条件干扰,学生一开始可能无从下手,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的合作来帮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条件有用,哪些条件是多余的、无用的,只有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条件,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上是这样设计的:一、复习铺垫。

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两道复习题,口算题是2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我有目的地请两位同学说计算方法是让学生复习这个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而另一道题是解决问题,准备这道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这类数量关系的问题的数学模型,还可以为例题作铺垫和对比。

二、新知教学。

在这个环节里,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场景导入例题,希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溵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实,在例题教学设计中,我作了两种的考虑:第一种是让学生说图意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画图或摆小棒独立分析、思考,然后列式计算,再让学生汇报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是在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时重点分析引导多余条件。

第二种是在学生说图意后,先小组讨论、交流和借助画图或摆小棒来分析: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些条件?讨论交流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同时分析“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多余条件,与问题无关。

在试教时,我是选用了第一种教学设计,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例题,并希望他们在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多余问题,然后再全班重点分析这个多余条件的,但效果不太理想。

所以,今天这节课我就选用了第二种教学设计,希望他们通过先讨论、交流和借助画图或摆小棒来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多余条件,再列式解答。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人教版

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教学目标:1. 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 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 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 口算。

12-6=14-6=15-7=16-9=13-4=12-8=11-2=14-5=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预设:用破十法,先用10减,然后加上个位上的数。

2. 看图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指名汇报。

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1. 课件出示例1。

你们看游乐园足球场那一角传来一阵阵喝彩声和加油声,他们在干吗?这里是不是也藏着数学问题呢?(动画演示)课件出示动画:2. 收集信息,分析问题。

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1)一共有16人来踢球,已经来了9人。

(2)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

问题:所求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预设:还有几人没来?师:怎样解答“还有几人没有来”?3. 解决问题。

问题:你能试着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预设:学生试着画图。

学生的画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反映出问题的结构,教师就应予以肯定。

问题:谁能说说你画的图表示什么意思?预设:16根线代表16个人,圈起来的9根线代表来了的9个人,没有圈的线就代表还没有来的人数。

问题:说得真棒,那赶快根据这幅图试着列式吧。

预设:16-9=7。

设计意图:通过把题意抽象成一幅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借助画图或操作理解并分析数量关系,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1)用减法计算。

我是用“想加算减法”算出来的,来了的9人加上没来的7人等于16人,9+7=16,所以16-9=7(人)。

多余条件解决问题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多余条件解决问题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多余条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多余条件;2.掌握多余条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多余条件的概念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运用多余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多余条件解决问题的例子;2.学生练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多余条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例子:小明想要走进一个房间,房门前有一个标就器。

标尺的长度是1.5米,而房门宽度只有1.2米。

请问小明能否通过房门走进去?2.概念解释(10分钟)向学生解释多余条件的概念,即在解决问题时,题目中给出的某些条件是无关的,不需要考虑进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哪些条件是多余的。

3.多余条件判断方法(10分钟)介绍学生判断多余条件的方法,包括:1.理解题意,确定问题的关键条件;2.与关键条件无关的条件即为多余条件;3.通过排除多余条件,简化问题,更便于解决。

4.练习题(20分钟)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多余条件解决问题的练习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答案和思路。

5.讨论和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多余条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并总结出多余条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6.拓展应用(15分钟)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设计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多余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1.小明想要在15分钟内跑完一圈操场,操场全长300米。

请问小明每分钟需要跑多少米?2.小李去购物,购买了苹果、橙子和香蕉三种水果。

苹果一斤6元,橙子一斤4元,香蕉一斤3元。

小李一共购买了6斤的水果,需要支付多少钱?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多余条件解决问题,并在下节课前完成。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多余条件的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多余条件教案

解决多余条件教案

解决多余条件教案教案标题:解决多余条件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多余条件以及其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2. 学会识别和消除多余条件。

3. 运用解决多余条件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多余条件的定义和示例。

2. 多余条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3. 解决多余条件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 引入多余条件的概念,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会遇到一些与问题无关的条件,这些条件被称为多余条件。

2.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多余条件的概念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探究(20分钟):1. 提供一些包含多余条件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识别和消除多余条件。

3.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讲解(15分钟):1. 讲解解决多余条件的策略和方法,例如:a. 仔细阅读问题,确定问题的核心要素。

b. 分析问题中的条件,判断哪些是与问题解决无关的多余条件。

c. 去除多余条件,简化问题的表达。

d. 重新思考和解决问题。

实践(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解决多余条件的策略来解决。

2. 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答案。

3.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总结(10分钟):1.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识别和消除多余条件的重要性。

2. 强调解决多余条件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问题解决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扩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多包含多余条件的问题,让他们继续练习解决。

2. 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换,并互相挑战解决。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解决问题过程和策略。

2. 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识别和消除多余条件的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展示解决过程中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教学资源:1. 多余条件问题示例。

2. 学生练习题和解答。

3. 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有多余条件教案

有多余条件教案

有多余条件教案教案标题:有多余条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辨别在问题中存在多余条件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分析问题,识别和去除多余条件。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概念讲解:多余条件的定义和特点。

2. 多余条件的辨别: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多余条件。

3. 多余条件的去除:学习如何将多余条件排除,简化问题。

4. 实践应用:通过实例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多余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入多余条件的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在问题中可能存在的多余条件,并了解多余条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概念讲解(10分钟):1. 解释多余条件的定义和特点:多余条件是指在问题中没有用到或不必要的条件。

2. 举例说明多余条件的概念: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多余条件并解释其多余性。

多余条件的辨别(15分钟):1. 给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条件,找出可能存在的多余条件。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条件是否为多余条件:是否对问题解决有贡献,是否提供了必要的信息等。

多余条件的去除(15分钟):1. 教授去除多余条件的方法:通过筛选和排除,将问题简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2. 给出一些示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余条件的去除操作,并解释简化后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践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识别和去除其中的多余条件,并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和分享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路径和策略。

总结(5分钟):1. 总结多余条件的概念和辨别方法。

2. 强调多余条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去除多余条件简化问题。

教学辅助工具:1. 多余条件的定义和特点的PPT或黑板。

2. 多余条件辨别和去除的示例问题。

3. 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多余条件的辨别和去除能力。

2.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并找出和去除多余条件。

“含有多余条件的问题解决”教学案例

“含有多余条件的问题解决”教学案例

“含有多余条件的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实施过程】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题,这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例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重点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探究新知:一、知道了什么?1、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出示教科书第20页的例5主题图师: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再同桌互相述图意,最后指名汇报。

)2、理解题意,选择有用信息师: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生: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

师: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这个条件有用吗?生:没有用。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条件没有用呢?生:因为让我们求的是没有来的人数跟踢进去的球没有关系。

小结:说得真棒!像这样没有用的信息是多余的信息,多余的信息不参与计算,所以我们看题目一定要仔细。

这就是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解决问题不同的地方。

3、确定条件和问题师:请大家把有用的信息和问题一起完整读一读。

生: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二、怎样解答?1、画图表示题意,探究解题方法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条件和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2、学生作品展示,边出示图边让学生说说图中各部分的意思。

作品1:作品2:作品3:来了9人?人16人3、列式计算师:观察同学们画的图,能用算式来解决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6-9=7(人)4、回顾强调从同学们画的图,我们也可以知道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的。

三、解答正确吗?师:怎样检验答案“还有7人没来”是否正确呢?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生:用加法验算9+7=16(人)来了9人加上没来的7人,一共就是16人。

正确了。

四、回顾反思,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例5的教学,是让学生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数学学习中的解决问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正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和以往不同的是,在这道例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样一个多余条件干扰学生解题。

由于受这个多余条件干扰,学生一开始可能无从下手,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的合作来帮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条件有用,哪些条件是多余的、无用的,只有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条件,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上是这样设计的:
一、复习铺垫。

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两道复习题,口算题是2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我有目的地请两位同学说计算方法是让学生复习这个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而另一道题是解决问题,准备这道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这类数量关系的问题的数学模型,还可以为例题作铺垫和对比。

二、新知教学。

在这个环节里,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场景导入例题,希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溵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实,在例题教学设计中,我作了两种的考虑:第一种是让学生说图意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画图或摆小棒独立分析、思考,然后列式计算,再让学生汇报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是在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时重点分析引导多余条件。

第二种是在学生说图意后,先小组讨论、交流和借助画图或摆小棒来分析: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些条件?讨论交流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同时分析“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多余条件,与问题无关。

在试教时,我是选用了第一种教学设计,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例题,并希望他们在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多余问题,然后再全班重点分析这个多余条件的,但效果不太理想。

所以,今天这节课我就选用了第二种教学设计,希望他们通过先讨论、交流和借助画图或摆小棒来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多余条件,再列式解答。

(出来的效果要比试教时要好。


教学完例题后,我还要求学生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减法的检验,并建立这类数量关系的问题的数学模型,同时,在小结时,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与复习题2作对比,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些条件可能是多余,要求学生在以后做题时一定要从问题分析,选择合理的、跟问题有关系的条件进行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这节课的做的练习题并不多,只做了书本的“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题,都是对应例题的练习,虽然所练的题目不多,但我在做每一道练习题中,我都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目的是让学生能扎扎实实地掌握这节课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构思,有哪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请卢老师、邹老师和在座各位老师指正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对“如何理解题目”有这样经典的阐述:“未知量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否足以确定未知量?或者多余?或者矛盾?画一张图,引入适当的符号。

”由此可见,画图既可以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认识外显出来,又可以将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模型,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用图(表、符号或操作等)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
来。

通过图,老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题目、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实现了从现实情境表征到图形表征的转化等。

然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图形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解决的过程,实现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转化。

接着,可以让学生再次结合图,说明解答过程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实现符号表征到语言表征的转化。

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回顾和反思,让学生感受画图策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