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监测绪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学科性质: 化学监测、物理监测和生物监测。 按工作性质: 环境质量监测和排放污染物监测。 按监测目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事故性监测、研究性监测;
按监测的目的分类 :
监视性监测 (又称常规或例行监测)
⑴环境质量监测(空气、水、噪声) ⑵污染源监督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
二、 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内容
1、环境监测的目的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
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 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 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 质量提供数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 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 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或造 成自然生态环境衰退的物质。
大部分环境污染物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活动产生的。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和研究的主要对象。
污染物类别
• 污染类型 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 污染物的形态 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 • 污染物的性质 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 人类社会活动功能 主要考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
2、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1. 时间分布性 2. 空间分布性 3.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 的 关系 4.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5.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1.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监测手段 :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 及生物物理等
②针对性:即着重抓好环境要素和污染源监视性监测。
③准确性:一是数据准确,二是结论准确。
④科学性:一是监测数据和资料的科学性,二是综合分析数
据资料方法的科学性,三是关于环境问题结论的科学性。
3、环境监测的内容
以监测的介质(或环境要素)为对象,分为:空气 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固弃物,生物,生态, 噪声震动,放射性,电磁辐射监测等。
⑴污染事故监测; ⑵纠纷仲裁监测; ⑶考核验证监测; ⑷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
属于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监测。 包括:⑴标法研制监测; ⑵污染规律研究检测;
⑶背景调查监测; ⑷综评研究监测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①及时性:
解决及时性:一是建立一个高效能的监测网络,理顺环 境监测的组织关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数据报告制度,有一个 十分流畅的信息通道,做到纵横有序,传递自如;三是有一 个能满足管理要求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力;四是有一个规范化 的监测成果表达形式。
(1)元素 (2)无机物 (3)有机烃化合物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 (5)含氧有机化合物 (6)有机氮化合物 (7)有机卤化物 (8)有机硫化合物 (9)有机磷化合物
监测对象 :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 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
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 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
2.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3、监测技术概述
(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 、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
(二)生物技术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
生活四个方面等产生的污染物。
污染源形式
大多数污染物是以散逸至大气、排泄至水体或在土壤表 面堆积和填埋方式进人环境的。污染源的形式归纳有:
点污染源 线污染源 面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又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 源;按污染物质排放的时间分类,可分为连续源、间断源 和瞬时源等。
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化学污染物概括可分为 九大类,具体为:
第二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 题,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挑战。
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可归纳为:
① 大气普遍受到污染 ② 城市附近的水体普遍受到污染 ③ 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普遍 ④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由于滥伐森林、毁坏草原、盲目垦植而使水土流失、 土壤沙化、气候变异等农业生态和自然环境破坏的现 象也是相当严重的。
② 需要监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检测手段。
③ 监测结果所得数据,要有可比较的标准或能做出正确
的解释和判断。
三、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1、环境监测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污染监测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0世纪70年代 :主动监测或目的监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 :污染防治监测阶段或自动监
测阶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内容 三、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四、环境标准
一、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
工程学、环境医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 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等所有环境科学的分支 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 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 制订有关管理、经济的法规。
※选择监测项目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 对污染物的自然性、化学活性来自百度文库毒性、扩散性、持久
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积累性等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 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能 使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作为日常例行的监测项目。对 某些有特殊目的或特殊情况的监测工作,则要根据具体 情况和需要选择要监测的项目。
4、环境和环境污染
环境
是由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各圈层的自然 环境与以生物圈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的 物质世界。
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所有物理因素、化学 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 又称,如火山爆发、洪涝、干旱、流行病和地 震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监测 其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和监控等。
环境监测 通过对环境影响质量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
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主要包括污染 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和生态性能的变化 趋势的监测等内容。
目前,环境监测已成为一个涵盖监测网设计、 采样与分析技术方法、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以 及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