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城市生态学第五章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城市⽣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城市⽣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转化为城镇⼈⼝、农业⼈⼝转化为⾮农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员的⽣产⽣活⽅式、价值观念发⽣转变的过程。

2. 城市⽣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然环境系统和⼈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形成的统⼀体。

3. 城市⼈⼝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定⽣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平及具有⼀定活动强度的城市⼈⼝数量。

6. 景观⽣态规划与设计:⽣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法为⼿段,在景观⽣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区域景观优化利⽤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态地域规划⽅法,并提出相应的⽅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态评价:在⽼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象、地理、⽔⽂和⽣态等条件,对⼯业区、居民区、公⽤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态建设:按照⽣态学原理和⽅法,应⽤⼯程性的和⾮⼯程性的措施建⽴合理的城市⽣态系统结构,提⾼城市⽣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与⾃然的关系,使⼈类在城市空间的利⽤⽅式、程度等⽅⾯与⽣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态城市:从城市⽣态系统着⼿,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的城市。

11. ⽹络治理:以经济和⽣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13. ⽣态⾜迹:1:维持⼀个⼈、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态⽣产⼒的地域⾯积。

是对⼀定区域内⼈类活动的⾃然⽣态影响的⼀种测度。

城市生态学_重点复习

城市生态学_重点复习

一、基本概念1、生态平衡;一个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的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2、环境影响评价;又叫环境影响分析,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3、城市景观;城市所有空间范围,或是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

4、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种的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

5、城市人口迁居;指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移动。

6、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7、城市: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8、净化作用;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9、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10、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11、城市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及财富遭受损失的现象。

12、城市林业;指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利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指建造、经营和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

13、人工环境;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城市生态学的定义与特征
2.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3.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结构
-城市空间格局与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2.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方法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
3.城市气候与气候变化
-城市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
-城市气候变化的影响及调控
-城市气候适应策略与技术手段
4.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
-城市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5.城市环境污染与废物管理
-城市环境污染形成机制与治理
-城市废物产生与管理
-城市环境风险评估与应对对策
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与样地分析
2.遥感与GIS技术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3.模型与模拟方法
4.空间统计与定量分析
5.案例研究与综合评价方法
四、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与应用
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支持城市规划与设计
3.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4.为城市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五、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1.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2.生态红线与生态保护优先
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
通过复习以上提纲,可以系统化地了解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与应用。

同时,也需要理解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以便对未来的城市生态学发展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见。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考点).doc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考点).doc

1、城市生态学: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和多学科的综合与融会,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种群: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也就是说它是在一定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3、种群统计参数:种群总体数量、种群生死过程和迁徙过程,以及年龄分布与性别比例。

4、生态平衡: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高度适应, 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长久保持相对稳定,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相互协调,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5、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6、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者说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个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不断提高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7、城市生态系统:指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8.oo城市气候:指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

是在区域气候的背景上,经城市化之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不足以改变城市本身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的一种局地气候。

12、“暗岛效应”:指由于城市空气污染使大气透明度减少和城市雨岛效应造成日照时间减少的现象。

13、城市热岛: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

14、雨岛:指空气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时,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得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从而形成雨岛15、热岛环流: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并出现上升气流,到达一定高度则向四周下沉,继之再流向热岛中心,如此反复,形成一个缓慢的热岛环流,又称城市风系16、生态型建筑:满足有足够的居住面积、合理的空间分隔、充分的水电供应、良好的周围环境、便利的交通出行这些城市建筑基本要求,同时符合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生态要求,贯彻3R原则的建筑。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1. 定义: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城市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具体包括:- 生物成分:植物(如城市绿地、公园)、动物(如宠物、野生动物)、微生物(如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

- 非生物成分: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如城市土壤特性和污染)、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

3. 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

- 城市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如何影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 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二、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代表性事件:关注城市卫生条件、绿化和公共健康问题。

2. 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帕克和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 成果: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特点: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 重要著作: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生态规划的理念。

4. 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趋势: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融合。

- 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

城市生态学分章节 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分章节 复习资料

第一章1.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2.城市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城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

3.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态学思想:城镇道路要占10%,提出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100:1,最多不小于10:1. 1885年包世臣提出这一比例关系为5:1.4.田园城市规划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

5.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1.生态学 2.城市学 3.人类生态学。

6.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7.城市生态位: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

可分为生活生态位,生产生态位。

8.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1.生态位 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3.食物链原理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5.环境承载力原理9.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10.环境承载力特点: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性11.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例如淡水、土地、矿藏、生物等,也包括社会资源条件,例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和道路系统等。

现实的:只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某一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承载能力潜在的:指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或外部条件改善促进经济腹地资源的输入,从而提高本区的资源承载力(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资源、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社会作用强度,它同样也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两种类型(3)污染承载力:反应本地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大小的指标12.环境承载力原理具体内容:(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引起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

(3)城市生态演替是一个更新过程,它是城市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 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 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环境及其组成;近代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人口的增长;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人口;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第七章粮食问题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能源与环境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供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未来的核能;地热能。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第十一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海洋污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十三章大气的污染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各论;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气象学地球大气圈的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第十五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其防治对策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城市生态学重点(缩减版)

城市生态学重点(缩减版)

一、名词解释生态效益:指人类、自然界各种生物或人类建造的各种生态系统和工程在改善和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利益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特点规律及其调控机理的一门科学。

生活因子:是指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受到温室效应、建筑物的热效应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各种热量排放的影响,导致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且越中心温度越高的现象。

干岛效应:由于城市受到热岛效应及各种建筑物的水效应的影响,导致城市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掉,使得城市空气湿度比郊区干燥,水分条件比郊区差,且越往市中心越干燥的现象,称之“干岛效应”。

1 生态适应:指植物适应于变化了的环境,在形态构成上、生理生化特性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现象叫“生态适应”。

2 环境质量:指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程度。

2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程度进行定量分析、鉴定和描绘的过程。

3 大气污染:由于人为地排放出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段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有的物化平衡体系,导致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和各种生物受到危害的条件。

3 临界浓度:指大气污染对植物造成危害的最低污染浓度。

3 临界时间:在临界浓度以上危害植物所需的最短时间。

3 生态系统:一定地段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单位。

5 常住人口流:城市常住的居民为了生活、娱乐、购物、工作与活动而形成的人口流动现象。

5 流动式人口流:郊区的人口由于探亲、访友、看病、旅游、打工等进入城市而形成的人口流动现象。

5 物流:指各种物质在城市系统内外各层次之间传递转移的现象5 价值流:是指各种产品、食物、劳力、技术等通过货币为媒介实现在各部门、各系统的交换转移现象。

5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的各种绿化、建筑物、公共设施的空间排列方式。

城市生态学第5章+杨敏+光,水,空气和风

城市生态学第5章+杨敏+光,水,空气和风
及自然稀疏较弱,林分相对较稳定。
树种耐荫性的特征 3

(3)树木的形态结构。


阳性树种一般叶色较淡,叶层薄,换叶期较短; 自然整枝高,易发生偏冠。树皮较厚,根系发 达,扎根较深。 耐荫树种叶色较深,叶的续存期较长。自然整 枝低,树冠较圆满。树皮较薄,根系一般较浅。
影响树种耐荫性的因素

树种耐荫性实质是树木有效利用弱光的能力。 取决于树种的遗传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受树木 的年龄状况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一)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 3.水的膨压维持植物形状
4.物质、元素的流通载体 5.稳定植物体温
( 二)植物体的水分平衡 (水 根 植物体 大气) (三)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植物每合成1克干物质平均消耗水量称为蒸腾 系数或蒸腾比) (四)植物与水分亏缺 影响细胞的水合作用与代谢过程,使分生组织 停止活动、细胞分裂及扩大受阻
光能 绿色植物
CH2O+O2+H2O
意义
制造有机物
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 不断向大气补充氧气
实质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光反应
光合作用
叶绿体
C 反应
三C糖 (PGA)
GAP
H2O
O2
CO2
细胞呼吸
CO2+2H2O*
(CH2O)+O2*+H2O

纤维素 淀粉 其他有机化合物
1、光强的生态作用


光强与植物的形态建 成(树高、向性) 光强与植物的发育 光强与植物的光合作 光合速率与呼 用 吸速率相等时
(二)光周期与植物休眠


低温与短日照往往是诱导芽休眠的主要因素。 缩短每日的日照时数可诱导芽休眠,而延长日 照时数则将阻止芽休眠、延长营养生长时间。 大多数木本植物对光周期的感受器官是叶子。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生态学第五章考试重点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生态学第五章考试重点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生态学第五章考试重点第五章城市环境1.大气污染概念: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由污染源、大气圈和受影响者三个环节组成。

2.空气污染源分为点源和面源点源: 集中在一点或可当作一个点的小范围内空气中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面源:在一个面积大小不可忽略的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3.气态污染物的类型:(i)硫氧化物:SO2、SO3。

(ii)氮氧化物:NO、NO2.(iii)碳氢化物: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iv)碳的氧化物:CO,可降低血液中的输氧能力而引起死亡(v)微粒:微粒有尘、烟、雾3种。

(vi)3,4-苯并芘:BP4.酸雨:pH<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中国酸雨的特点:a.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南方比北方严重,尤以烧高硫煤的西南城市为重,如重庆和贵阳. b.在时间分布上冬天和春天比较严重。

C.酸雨逐年严重的趋势。

D.中国酸雨以硫酸型为主。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特点:a.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是以二氧化硫、颗粒物质为代表的煤烟污染。

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6.12%,工业能源结构中烧煤占73.9%。

b.北方比南方严重,大城市最严重,特大城市,中小城市次之。

工业城市、交通稠密城市严重,综合性城市、旅游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较轻。

5.城市气候的概念: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

城市气候形成的原因(1) 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层。

(2) 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取暖降温、家庭生活等活动所释放出的热量、废气和尘埃,使城市内部形成一个不同于自然气候的城市气候环境。

(3) 由于大量气体和固体污染物排入空气中,明显的改变了城市上空大气组成,影响了城市空气的透明度和辐射能量收支,并为城市的云、雾、降水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

6.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候的现象。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

《城市生态学》1.生命系统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

2.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3.十分之一定律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0﹪,这就是生态学中作为“十分之一定律”。

4.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命组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5.顶级群落是一个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平衡的群落,亦即群落与其周围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质、地形相适应的群落,因此也是个稳定的群落。

6.演替三个特征(1)演替是群落发展的有顺序的过程,它有规律的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于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但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控制的;(3)演替是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的顶点,即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间共生功能。

7.种群动态它包括种群的数量动态、空间动态、种群调节以及种群对环境变化的生态对策等。

8.阈值9.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10.恢复力它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到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11.自治力它是生态系统对于发生内部的各种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12.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

13.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14.城市化的特点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能源结构改变、需水量增加、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速、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减少、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的改变。

15.城市化的好处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通讯便捷,信息集中,促进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中良好的医药卫生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方便的生活条件,丰富的文娱生活,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人们的才能发挥创造了机会。

16.世界八大公害事件①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马斯河谷事件”②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多诺拉事件”③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④1952年伦敦的“烟雾事件”⑤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⑥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⑦日本富山县“通骨病事件”⑧日本北九州的“米糠油事件”17.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1)城市中物质流动基本是线形的,物流链是很短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 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P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5.生态学(P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面?(P3)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P19)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迁移的?(P8)(自己发挥)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1.初级生产(P31)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生产。

2.次级生产(P35)次级生产是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南林大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南林大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芝加哥学派理论:认为城市土地价值与植物对空间的竞争相似,土地的利用价值反映了人对最愿意和有价值地点的竞争。

这种竞争作用下导致经济上的分离,按土地价值支付能力分化出不同阶层。

伯吉斯——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赫特——扇形理论哈里斯、厄曼——多核理论卫星城市——受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启发,在恶性膨胀的大城市周围建立一些小城镇,并通过这些小城镇的合理建设规模、布局等,使之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大城市的矛盾。

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城市生态位分为:资源利用、生产条件生态位;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生态位(生活生态位)。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易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理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益。

环境承载力原理: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环境承载力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系统研究思路1、黑箱研究思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征的系统研究思路。

2、白箱研究思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系统输入和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

3、灰箱研究思路:同时兼用黑箱和白箱的研究思路而派生出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思路。

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1、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2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2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1、五大自然圈是指( )A.大气圈、水圈B. 大气层C.岩石圈、土壤圈D. 生态圈E. 生物圈2、某地的果用银杏园最近出现了树木生长放慢、代谢率降低、产量下降等现象,多意味着有新的( )的出现。

A 限制因子B 生活因子C 生态因子D 环境因子3、菠萝等水果仅能生长在热带,其温度适应范围较狭窄,可见生物的( )对其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A 生活因子B 生态幅C 生态因子D 生态环境4、最小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提出的,是指植物的生长往往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5、地衣是藻类与真菌的复合体,二者的关系是()A 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 寄生 D 半寄生6、()是生产系统中可缺少的非基本成分。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7、根据林德曼效率,能量在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大约有()以多种形式消耗掉,剩下的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A. 90%B. 60%C. 27%D. 10%8、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正反馈:使偏离加剧负反馈:使系统保持稳定A 湖泊污染__鱼死__再污染B 动物增加__植物减少__动物减少C 兔子多__草少__兔子少D 田鼠增加__粮食减少__虫子减少9、下列动物中属于食物链或食物网顶端的动物是()A. 蛇B. 狼C. 鹿D. 山狮10、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A. 虎B. 象C. 鲤鱼D. 狼11、“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引起的。

A. SO2B. CO2C. COD. O312、下列各项特征不属于热带雨林典型特征的是()A. 有机质分解快,生物循环强烈B. 具有板状根C. 具有老茎生花现象D. 群落层次结构分明13、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整体的各自独立、性质不同但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是环境要素A. 水B. 生物C. 土壤D. 生境1、什么叫生态因子?可分为哪几类?生态学中一般将自然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素称为生态因子(1)气候因子:如光能、温度、水分、空气、雷电等(2)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活动等。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学考试真题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学考试真题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学考试真题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什么过程实现的?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食物链和食物网D. 分解作用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生物多样性仅指物种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C.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D.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没有影响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项措施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A. 增加城市化建设B. 限制工业污染C. 大量砍伐林木D. 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在生态恢复过程中,以下哪项措施是不合理的?A. 种植乡土树种B. 增加外来物种C. 采用生态农业技术D.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关于生态平衡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状态B.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而非静止不变C. 人类活动不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D. 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后,可以通过自然恢复或人工恢复来恢复在生态系统中,哪项是能量流动的特点?A. 能量可以循环利用B.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C. 能量流动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可循D.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没有关联关于生态金字塔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生态金字塔的宽度越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B. 生态金字塔的宽度越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C. 生态金字塔的层次越多,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越高D. 生态金字塔的层次越少,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越高在生态环境学研究中,以下哪项方法常用于监测生态环境质量?A. 遥感技术B. 基因工程C. 纳米技术D. 超声波技术。

城市生态学考核内容(课后完成部分)

城市生态学考核内容(课后完成部分)

城市生态学考核内容(课后完成部分)第一篇:城市生态学考核内容(课后完成部分)城市生态学考核内容(课后完成部分)(满分70分)一、要求:1、选题数量:每人题,题目从所列的30题选择1题。

2、字数要求: 2000-3000字。

3、完成形式:小论文或学习提纲4、选题范围、班级协调人、小组负责人。

为防止自由选择题目可能导致题目过于集中,又避免有的题目资料搜集难度较大以致影响作业的进度,现规定:(1)原则上以题号的4倍为限,学号在此范围内的4人选题相同。

如学号1-4号选第1题,学号5-8号选第2题余类推,97-99选第25题;(2)如有的同学认为认为自己规定的选题搜集资料难度较大,也可从第26-30题中任选一题,也可从其他不足4人的题目中选一题(如蔡德馨、曹言胜、陈明军为第1题,不足4人,周静、周婷婷、朱富成为第25题,也不足4人)。

选题总协调人:杜佳佳(并统管第26-30题),凡学号为4倍数的同学担任本小题的协调,除本组人员外,其他人员选本组题需经过队长协调,使选择的每题人数不超过4人。

即4号选择第1题,8号负责第2题,余类推;如4倍数的学号为空号,则上推1个学号。

结果:陈明军负责第1题,陈雨晴负责第2题,周超负责第24题,余相同。

5、资料来源:图书馆纸质图书、中国知网等电子期刊、百度等公共互联网资源6、强调加工创造,要求对搜集资料进行加工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请参考资料来源(为便于鉴定资料的真实性,请在提供绝技材料的同学提供电子作业);要求独立完成,抄袭同学作业视为作弊,发现者双方改为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为往年的考试试题。

达到基本要求者作业分数原则上在60至95分。

二、小论文题目1、试述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2、试述城市生态的调控原则和方法3、试述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4、试述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5、试述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6、试述城市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7、试述我国城市人口迁居的特征、原因与影响因素分析8、黄山学院生态校园之我见(请给生态校园建设提出宝贵意见)9、试述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与对策10、试述俞孔坚的景观规划思想11、试述城市街道绿化的主要形式和植物配置12、试述我国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与治理13、我国城市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防治14、试述我国城中村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15、试述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工程建设16、试述城市生态系统生态流17、试述城镇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及质量调控18、试述城市生态管理的原则与内容19、我国城市治水的战略对策综述20、我国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2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综述22、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研究综述23、中国城市环境容量研究概述24、试述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25、试述城市化进程的人口流动问题26、城市植被的特点、类型与功能概述27、试述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28、试述我国城市供水现状、问题与对策29、试述城市林业的研究进展30、试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篇:《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城市生态学》提纲第一篇原理篇第一章生态学基础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1、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提出来的2、新定义的新含义:(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一章引论∆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学家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本,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有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居住、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人口高度集中、物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科技文化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是构成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三位一体,以人为主体。

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根本性质。

∆城市的主要机能:居住、工作、休息、交通。

《∆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6月5 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称主体)而言的,总是作为某个中心事物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环境对干扰具有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隐显性、灾害放大性、持续反映性、不可逆性。

∆生态: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水体、地质、地貌、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或称自然条件。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为生态环境(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称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其学科性质具有交叉性、二重性和综合性。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生态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或者说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城市环境
1.大气污染概念: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由污染源、大气圈和受影响者三个环节组成。

2.空气污染源分为点源和面源
点源: 集中在一点或可当作一个点的小范围内空气中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面源:在一个面积大小不可忽略的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3.气态污染物的类型:
(i)硫氧化物:SO2、SO3。

(ii)氮氧化物:NO、NO2.
(iii)碳氢化物: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iv)碳的氧化物:CO,可降低血液中的输氧能力而引起死亡
(v)微粒:微粒有尘、烟、雾3种。

(vi)3,4-苯并芘:BP
4.酸雨:pH<
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
中国酸雨的特点:a.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南方比北方严重,尤以烧高硫煤的西南城市为重,如重庆和贵阳. b.在时间分布上冬天和春天比较严重。

C.酸雨逐年严重的趋势。

D.中国酸雨以硫酸型为主。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特点:a.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是以二氧化硫、颗粒物质为代表的煤烟污染。

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6.12%,工业能源结构中烧煤占73.9%。

b.北方比南方严重,大城市最严重,特大城市,中小城市次之。

工业城市、交通稠密城市严重,综合性城市、旅游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较轻。

5.城市气候的概念: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

城市气候形成的原因
(1) 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层。

(2) 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取暖降温、家庭生活等活动所释放出的热量、废气和尘埃,使城市内部形成一个不同于自然气候的城市气候环境。

(3) 由于大量气体和固体污染物排入空气中,明显的改变了城市上空大气组成,影响了城市空气的透明度和辐射能量收支,并为城市的云、雾、降水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

6.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候的现象。

城市热岛形成的条件:
(i)城市下垫面的性质特殊。

(ii)城市下垫面的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面要大,因而城市下垫面贮热量也多。

(iii)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广场不透水。

(iv)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

(v)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

7.城市风:是由于城市生活和生产消耗大量燃料,致使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气温,热气温上升,形成一个低压区,郊区冷空气随之侵入市区构成的空气环流
8.风与城市规划
大气污染指数(pollution index): 定量反映城市大气的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其式子如下:Id=SPr/μh .I是风的污染指数,在污染源排放量不变时,I值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d 为风向,取16个方位;S为大气稳定度;Pr为降水量;μ为风速;h为混合层厚度。

9.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在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中水圈的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及溶解物的总称。

城市水环境系统的特点:
(i)淡水资源的有限性特点
(ii)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性特点——组成城市水环境的各个方面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结合成了有机的整体。

(iii)城市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的有限性特点——每个城市的水环境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self purification capacity)或环境容量,但这种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0.城市水污染的种类: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生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物质物质污染
11.噪声(noise):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切不需要的声音,也可以指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律的声振动。

分类:(1)交通噪声(2)工业噪声(3)建筑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及其它噪声
12.中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原因:(1)城市噪声源不断增加(交通工具,歌舞厅)(2)资金投入及技术发展不能满足需要(深圳花巨资在滨海大道建隔音墙,保护红树林内的鸟类)(3)现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不适应(高考期间禁止车辆通行)最新标准居民区≤50dB。

13.城市土壤污染分类:水、大气、固体废弃物
14.城市植被的概念:城市植被是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

它包括城市里的公园、校园、寺庙、广场、球场、医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有的森林、灌木、绿篱、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和。

15.城市绿地的概念: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

16.城市植被的特征:
(一)植被生境的特化
城市环境改变了植被的生境。

如城市地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成分,大气污染改变了光、湿、温和风等气候条件,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所以城市植被处于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化生境之中。

(二)植被区系成分的特化
城市植被区系成分应该与本地区原生植被相同,但受人为影响,其组成较原生植被少,且因人为的喜好,有一些外来物种归化率(外来种占原植物区系成分的比率)较高。

城市绿化应该适地适树。

(三)植被格局的园林化
城市植被的组成、结构、布局均受人为规划的影响。

(四)结构单一化
物种减少,树龄(级)受人为影响。

(五)演替偏途化
城市植被的形成、更新及演替都是在人为干预下进行的,因此,植被演替是一条按人的绿化政策发展的偏途途径。

17.人布植被的概念:随人类活动而散布的植物,也叫归化植物
18.城市植被的功能
(一)城市植被绿化美化环境的景观效益
(二)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三)城市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19.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的原则:①保护优先原则②乡土和地带性原则③物种多样性原则④群落
确定性原则⑤经济性原则
20.简述生态公园的建设:
21.城市植被建设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哪些植物: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物;先锋树种;结实植物;观光植物;自播植物
22.城市屋顶绿化的不利因素:地形、承重、土壤、风力、投资
屋顶绿化植被的主要选择原则:耐旱、喜光、浅根、矮小、抗风灌木、球根花卉或草坪、藤本植物
23.简述城市野生动物的特点:
24.简述城市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危害:
(一)野生动物对飞机的危害
(二)野生动物是疾病的携带者
(三)野生动物对建筑物、观赏植物以及景观的破坏
25.管理城市野生动物应注意什么:
①野生动物保护经营管理的最主要观点是创造适宜的生育地
②禁猎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一项措施
③在野生动物保护中还要处理好掠食动物与被掠食者的关系
④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