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
解析)
课内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宽宥苑囿黝黯循循善诱良莠不齐
B. 荫凉绿茵殷红万马齐喑寅吃卯粮
C. 甬道怂恿踊跃出土陶俑汹涌澎湃
D. 炮烙胳膊阁楼恪守陈规大大落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现代汉语字音的辨识。

A项,“宥”、“诱”读yòu,“黝”、“莠”读yǒu。

B项,依次读yīn;yīn;yān;yīn;yín;C项,都读yǒng。

D项,依次读luò;gē;gé;kè;luō。

所以选C项。

对于字音类题目,考生要着重记忆自己容易出错或习惯性出错的字音,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筵席敕造泪涟涟味同嚼蜡察颜观色
B. 桅杆针砭家具店文过饰非连绵不断
C. 撕打裨将闹意气神智镇定淡妆浓抹
D. 夙愿聒噪鸣啾啾走头无路殃及池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这是考查现代汉语字形的辨识。

A项,察颜观色——察言观色;C项,撕打——厮打,D项,走头无路——走投无路。

对于字形类题目,考生要着重记忆自己容易出错或习惯性出错的字形,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一般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②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3.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 ②④相同
B. ②③⑤相同
C. ①⑤相同
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

作答时将各个文言虚词“于”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①介词,对于;②介词,到;③介词,比;④介词,在;⑤介词,与、跟、同。

所以选D 项。

4. 下列加点字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雍州之地,崤函之固.③有席.卷天下④尊贤.而重士⑤填然鼓.之⑥ 却.诸侯七百余里⑦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⑧流血漂.橹
A. ①③\②⑦\④⑤\⑥⑧
B. ①⑤\②④\③⑦\⑥⑧
C. ①②\③⑦\⑤⑥\④⑧
D. 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⑤名词作动词,游泳/击鼓;②④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势/贤能的人才;③⑦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向上;⑥⑧使动用法,使……退却/使……漂流。

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5. 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 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 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 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 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①为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②为定语后置句,“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③为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自己死在他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
④为状语后置句,“贤于弟子”状语后置,译文: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⑤为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译文: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⑥为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不受制于从师的时俗限制;⑦为状语后置句,“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译文:就不会有头发斑白的老人在路上背负着重物行走了;⑧为判断句。

“也”表判断。

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综合C
项正确。

6. 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凶(有战乱)
B. 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 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 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作答时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即可。

A项“凶”,发生灾荒;B项“加”,更;C项“鼓”,动词,敲鼓、打鼓。

课内文言实词注重积累。

7.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庠和序都是古代的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B. 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经》《尚书》《礼经》《易经》《论语》《春秋》六种经书。

D.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古典文化常识的基本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全面结合平时所积累的相关知识和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C.没有《论语》,应为《乐经》;
A.B.D三项表述正确无误。

故选C。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断腿母狼
邓林
外公是生产队的护林员,他和外婆两个人就住黄巢坪山上的小木屋。

木屋的四周有竹篱笆围着,种着玉米、番著、青菜、萝卜,养着十几只鸡鸭。

那天,外公外出巡山,走到白佛崖底时,听到了一种动物凄惨的叫声。

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被野猪夹夹住了后腿的狼。

狼满嘴是血,一条后腿已经短了一截,脚爪子连着皮,和另一条腿一起,夹在野猪夹里。

狼为了自救,活生生地咬断了自己的一条后腿爪子,正打算咬另外一条腿爪子。

外公向来对狼没有好感,砍下了一棵小树做木棍,打算结果狼的性命。

狼没有龇牙咧嘴,眼露凶光,只是轻轻地哼哼着,眼里竟然流出了泪水。

外公才发现,这是一只怀崽的母狼,从它那滚圆的肚子可以看出。

外公对母狼有了怜悯之心,丢下木棍,试探着靠近母狼,狼也不挣扎——它太疲乏了,怀崽加上失血过多,已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当外公弯下腰,用力掰开野猪夹,取出母狼那条受伤的腿时,母狼已经昏死过去。

外婆看到外公把母狼抱回了小茅屋,很生气,一定要外公把狼打死。

那刚刚苏醒过来的母狼,眼泪又“吧嗒、吧嗒”地落下来。

外婆心软了,同意让母狼留下来。

外公在鸡棚旁边给母狼做了个窝,端来一盆玉米糊。

母狼凑过来闻了闻,舔了舔,然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外婆说:“狼是吃肉的动物,光吃玉米糊,营养不够,不光腿上的伤好不了,它肚子里的崽子也保不住。

”外婆敲了两个鸡蛋在食盆里。

母狼闻到了腥味,贪婪地把嘴巴伸进食盆里。

第二天一大早,外公走到狼窝一看,大吃一惊:母狼的身边多了四只毛茸茸的小狼崽。

外公外婆很高兴,听说野狼驯服了就是威猛无比的狼狗。

从小好好调教,说不定明年就有了四条出色的狼狗,到那时,他们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

以后每天,外公外婆都把鸡蛋留给母狼吃。

母狼的奶水很充足,四只小狼崽养得胖胖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母狼的腿伤好了许多,但那条被它自己咬断了一节的脚爪,长不出来了;那条骨折了的腿,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

小狼崽在一天天地长大,它们跟外婆养的鸡鸭混熟了,经常在一起玩耍,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

那天夜里,外公外婆迷迷糊糊中听见了鸡的尖叫声,没在意。

天亮了,外婆发现下蛋最多、最大的芦花鸡,竟被咬断了脖颈——死了。

外婆认定是小狼崽干的,随手操起一把扫帚,追着小狼崽就是一阵痛打。

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畜生,忘恩负义的东西,没有芦花鸡下的
蛋,你们能有今天?!”
之后一连三天,鸡窝平安无事。

外公外婆渐渐地把这件事忘了,依然每日两餐给母狼喂食。

这天早上,外婆发现又少了两只母鸡。

外婆急坏了,连忙叫外公去找。

很快在篱笆边上找到了两只老母鸡的尸体,它们也被咬断了脖子。

外婆气极了,拿过一根竹竿,见着狼崽就打。

小狼崽被追得四处逃命,撞开篱笆,逃进了树林。

看着外婆追打小狼崽,母狼在窝里唔唔地叫着,流着泪。

当天晚上,四只小狼崽没有回窝。

第二天,外婆打开鸡棚,竟然又有三只母鸡和一只麻鸭被活生生地咬断了头颈—一四只小狼崽为报复外婆,竟然各自咬死一只!外婆火从心头起,举起扫把,对着母狼就是一顿痛打:“养不教,母之过,你这个不知好歹的畜生!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母狼也不躲闪,只是哀号着,流着泪。

天亮了,外公外婆听到轻轻的敲门声。

外公打开门一看:门槛上坐着那条断了后腿的母狼,母狼的身后,齐刷刷地躺着四只小狼崽的尸体,每只小狼崽的嘴都被咬得稀烂,惨不忍睹。

母狼看到外公开了门,拖着受伤的双腿,缓缓地爬到门外的大石头上,然后转过头,对着外公外婆,嗥嗥地大吼两声,滚下了悬崖。

外公外婆都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听说过野兽会自杀的。

显然,那四只小狼崽都是母狼咬死的。

外公外婆看到这个情景惊呆了。

他们不再为死去的鸡鸭伤心,反而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感到过意不去。

外公来到悬崖底下找回母狼的尸体,在屋后的树林里,把它和四只小狼崽埋在一起。

当天夜里,鸡棚里又传来了鸡的尖叫声。

外公外婆赶到鸡棚,在雪亮的手电光下,两只黄鼠狼正在咬着鸡的脖子在吸血呢!
外公外婆明白了:原来,咬死鸡鸭的凶手,不是小狼崽,而是那黄鼠狼!外公外婆的眼里就噙满了泪水……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8.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部分写小狼崽和鸡鸭混熟了,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还能一起玩耍,是为了接近鸡鸭,为后面小狼崽被外公外婆认为是咬死鸡和鸭凶手的情节做铺垫。

B. 当外婆第一次给母狼吃鸡蛋的时候,母狼闻到了腥味,很快把嘴巴伸进食盆里,这说明狼凶残贪婪的本性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不会因为人的恩情而改变。

C. 外公外婆养的鸡鸭被咬死的数量由一只鸡增加到两只鸡,再增加到四只鸡鸭,外婆的行为由追打小狼崽,到痛打断腿的母狼,感情也由生气逐步变为愤怒。

D. 断了后腿的母狼将小狼崽的嘴咬得稀烂,惨不忍睹,四只小狼崽的尸体齐刷刷地躺在母狼的背后,此处属于细节描写,凸显了母狼没有人性。

9. 小说中的母狼形象有哪些特点?结合内容简析。

10. 小说中多处描写了母狼的叫声,每次叫声表现不同,心理也不一样。

选择其中的三处描写,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8. C 9. ①坚韧勇敢,求生本能。

母狼在误踩猎人设置的野猪夹之后,为了求生会不惜咬断自己的后腿爪子想逃脱。

②富有人性,有情有义。

母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外公外婆有感情,以诚相待。

当外婆追打狼崽、痛打母狼时,流着泪,突出母狼的人性。

③捍卫尊严,不惜牺牲生命。

当狼崽被外公外婆误解咬死鸡鸭时,把尊严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用咬死狼崽和自尽来表示自己的清白。

10. (1)“听到了动物凄惨的叫声”,是母狼被野猪夹夹住腿的时候,是求生本能咬断自己后腿爪子的痛苦;(2)“只是轻轻地哼哼着”,外公想结果它的性命时,它表现出哀求和可怜的心理;(3)“母狼在窝里唔唔地叫着”,看见小狼崽被追打时,叫声中既有哀求,又有讨饶;(4)“只是哀嚎着”,外婆痛打母狼,它不躲闪,叫声中包含被误解的悲痛;(5)“嗥嗥地大吼两声”,叫声中向外公外婆表达以生命捍卫尊严和清白的决绝。

五次叫声的描写,层层推进,展现了母狼的心理和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当人类能以诚相待狼时,狼和人类是和平共处的;当人怀疑狼的行为时,狼也会牺牲生命捍卫自己的清白。

【解析】
8. 试题分析:A项,“是为了接近鸡鸭”不对;B项,母狼吃鸡蛋,主要是为了养伤和保住狼崽;E项,泪水的主要原因是“错怪了母狼一家”。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文章以外公外婆的角度来叙事,外公外婆在小说中起着线索的作用;而且推动情节的发展;文章前后照应,外公外婆想把狼崽调教成狼狗,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与故事结尾黄鼠狼咬死鸡鸭的情节照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废墟上的生命
程相崧
①机器轰鸣着,那些房子转眼间便成了废墟。

②很快便有几个拆迁工人把残存的钢筋、木料、完整的砖块挑拣出来,归类,码垛整齐,接着几辆三轮车把归类后的东西装上载走,然后他们坐下来喝几口水,等着尘埃落定,再进行下一拨工序。

③此时我分明听到自己在恳请他们停下,可那声音却细若游丝,在废墟上空飘荡,和那些漠然的面容似乎有天然的隔阂,因为他们都只活在当下,不属于过去,也不向往未来。

他们当中谁还会记得这里曾经是一个个家?这里曾经有老人,有孩子,有女人,有锅灶,有饭菜,有热炕头和炕头上的梦;这里曾经让一个个外出上学和打工的年轻人魂牵梦绕。

而现在,这里只有废墟,风穿过这片废墟,发出像穿过荒原一样的尖利呼啸。

④现在站立在这些废墟上的生命,还有那些树:枣树、香椿树、石榴树、柿子树。

这些树并不珍贵,就像每家都要有厕所、厨房一样,每家都要栽些这一类的树。

叶落归根,这些树是不会离开了,它们还在用自己一身的碧绿守候着脚下的土地。

⑤和树相伴的还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不是所谓“钉子户”,那些人早已满足地离开了。

这些老人一想到自己的父亲、爷爷还有那些跟自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人百十年来都深深地扎根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就被一种想法折磨:如果离开这块土地,他们不知道自己还拥有什么。

如果上了高楼,便可能一辈子都下不来了。

纵使下来,也是被年轻人背着,丧失了尊严,像一个被人抱在怀里的婴儿。

想到这里,老人们便哭了。

但是年轻人并不这样想,他们没有老人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一切仪式都迫不及待地简化到极致:放鞭炮,雇辆搬家公司的车,找上人,带上值钱的家具和电器,说走就走了。

⑥其实,站在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能讲出一段感人的故事,它们记得年轻的媳妇进门之后,倚在它们身上说话时候的羞涩模样;它们更懂得自己身上承载的中国人朴素而简单的梦
想,枣树包含着早生贵子的福梦,石榴则寄托了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梦想。

于是在时光的催促下,年轻的媳妇被催成了婆婆,再接着婆婆的媳妇又熬成了婆婆。

孩子们在树下玩耍,背着书包去上学,回来之后便在树下喝水,写作业……今年的枣子还挂在枝头上,青着,它们或许已经等不到成熟了。

而从前那些外出上学或者打工的游子,上了火车,翻开背包,便会看见家人塞进包里的红枣和石榴。

于是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记忆,便都如同放电影一样,伴着铁轨声,一帧一帧地慢慢放映着……
⑦在这些房屋被夷为平地的那几个晚上,总是有几条毛都有些脱落的狗在废墟边上狂吠。

那是些找不到家的流浪狗,它们不停地吠叫,令附近居民楼上的住户焦躁不安。

于是住户们叫来保安,将它们诱骗进尼龙袋子里,然后这些流浪狗被愤怒的人们踩踏踢打。

可即使这时候,它们还在凄厉地呼喊着自己的家园。

⑧当然,除了这些树,和人们曾经生活在这些院落的,还应该有其他的生命,像老鼠、蛇和昆虫。

毛老鼠跟人类一起共处了几千年,但它们见异思迁,重利轻义,在人们陆续搬出这片房子之后,也便仓皇地追随着人们的足迹而去。

蛇更不用说,它们比人们跑得还快。

昆虫是常在锅灶边啃噬散落的饭粒的,但自从锅灶冷寂了之后,便再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唱了。

废墟上的那些树啊,真是寂寞极了,但连这寂寞,也在一分一秒地慢慢损减着了。

⑨这些树仍旧站在那里,朝废墟上望着,望着……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了老人、树、流浪狗等始终坚守在废墟上的生命,表现了他们对故园的眷恋和对固有生存方式的坚守。

文章结尾用“树”“朝废墟上望着,望着”深化这个主题。

B. 文中写作者看到那些房子转眼间便成了废墟,拆迁工人将拆下的东西运走,作者请他们停下的声音“却细若游丝,在废墟上空飘荡“,是因为“我”的求无人倾听、无人在意。

C. 文中的老人失去脚下这片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依托,一无所有,他们主要为将来的物质生活没有着落而忧虑,因此他们不愿意离开故土。

D. 文章以拆迁的一处废墟作为典型场景,描写了它的过去和现在,涉及各种不同的人和事物,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狗等物人的情感,极具感染力。

12. 文章第②段作者写一些人在废墟上忙碌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13. 文章第⑥段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叙事技巧的运用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具体分析。

【答案】11. C 12. ①内容上表现了这些人漠视废墟上的生命的麻木心理;②结构上与下文作者回忆的废墟上曾有过的一幕幕温馨美好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13.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树和人的亲密关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过去的温馨岁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女子从年轻的媳妇变成了年迈的婆婆、树下玩耍的孩童变成了外出的游子的过程,使文章充满了怀旧的情愫。

【解析】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C项,老人不愿意离开故土的原因不是为将来的物质生活担忧,而是对故土的眷恋。

这些老人的父亲、爷爷还有那些跟自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人百十年来都深深地扎根在这块土地上。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文章第②段作者写一些人在废墟上忙碌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作用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由文章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如“挑拣”“归类”“码垛”,还有一些连词,如“接着”“然后”“等着”“再”等,可看出这些人的麻木心理;再联系下文,作者想阻他们却不能够,如今的废墟和下文写到的过去的温馨有明显的对比关系,触动读者的心弦。

点睛: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

分析表达特点是一个综合题目,考生需要从内容、结构、修辞手法等多方面去分析,如内容上,本段写树只是线索,更重要的是以时间为顺序写曾经发生过的人和事。

古诗文阅读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4. 解释文中加横线字的含义
爱:__________ 致:__________ 北:__________
1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 奋六世之.余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16.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答案】14. (1). 吝惜 (2). 招纳 (3). 溃败的军队 15. C
16. (1)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

(2)这与拿刀把人刺死后,说:‘这不是我造成的,而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解析】【过秦论】作者:贾谊年代:西汉
14.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5. 试题分析:A 动词,沿袭/副词,就着;B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C介词,用;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