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导学案教师版1
《藤野先生-鲁迅导学案》
《藤野先生-鲁迅》导学案一、导入1.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进修的内容,简要介绍一下藤野先生和鲁迅的背景及主要作品。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藤野先生和鲁迅在文学创作中有何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二、进修目标1. 了解藤野先生和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 掌握藤野先生和鲁迅的文学风格和主题特点。
3. 分析比较藤野先生和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分成小组,讨论藤野先生和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简要汇报。
2. 阅读理解:请同砚们阅读《藤野先生》和《鲁迅》两篇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藤野先生和鲁迅的生平有何不同?- 藤野先生和鲁迅的主要作品分别是哪些?- 藤野先生和鲁迅的文学风格和主题有何异同?3.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再次分组,讨论藤野先生和鲁迅的文学风格和主题特点。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比较分析:请同砚们就藤野先生和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四、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主选择一篇藤野先生或鲁迅的作品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或评论。
2. 请同砚们结合教室进修和自主阅读,分析藤野先生和鲁迅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和启迪。
五、总结反思1. 请同砚们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谈谈自己对藤野先生和鲁迅的看法和感悟。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文学作品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有何影响?六、作业安置1. 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2. 撰写藤野先生或鲁迅作品的读后感或评论。
3. 准备下节课的小组讨论内容。
七、板块设计1. 导入:引出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目标:明确进修目标,指导学生进修重点和难点。
3. 过程:分组讨论、阅读理解、小组讨论、比较分析等环节,增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合作交流。
4. 拓展:引导学生自主进修和思考,提升综合素养。
5. 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进修内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了解了藤野先生和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还掌握了他们的文学风格和主题特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文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因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进修目标1. 了解鲁迅的文学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2. 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3. 掌握鲁迅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手法;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梗概;2. 鲁迅的文学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3. 主题分析: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控诉;4. 人物分析:百草园的主人公和三味书屋的主人公;5. 文学风格和表达手法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宁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兴趣。
2. 进修主体:分段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
3.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鲁迅的文学思想和作品特点。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主题和鲁迅的文学风格,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五、作业安置1. 作文: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理解和感受;2. 阅读: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比如《阿Q正传》等,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文学世界;3. 翻译:尝试翻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体会鲁迅的语言之美。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对鲁迅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中继续关注鲁迅的作品,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鲁迅导学案老师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寇雨晨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
2、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
3、了解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了解生活中的鲁迅学习难点:感悟鲁迅平易温和的性格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一、鲁迅介绍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1902年赴日本留学,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
1 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他发表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7年10月起定居上海。
1 930年,他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3月,发起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1932年,他与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6年10月19日病逝。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16本,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祥林嫂》人性的残忍,“咀嚼人的灵魂”《药》启蒙的结果是被启蒙的对象活活吃掉《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民族的劣根”,呼唤生命的强者《狂人日记》吃人的文化,打破“瞒”和“骗”《在酒楼上》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肥皂》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社戏》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纪念刘和珍君》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论“他妈的”》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论照相之类》封建性压抑下的性变态二、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藤野先生(鲁迅)》导学案(教师版)
1.《藤野先生(鲁迅)》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吴建军审查人:审查日期:执教:计划课时:3总课时序:使用日期:总第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知识链接】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一)本文的叙述线索。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
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
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二)人物刻画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
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 掌握鲁迅思想的主要内容。
3. 理解鲁迅对中国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许。
二、导学重点:1. 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 鲁迅思想的主要内容。
3. 鲁迅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思考。
三、导学难点:1. 理解鲁迅思想的深层含义。
2. 掌握鲁迅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 能够将鲁迅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导学过程:1. 导入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鲁迅有什么了解?你们读过鲁迅的哪些作品?2. 学习介绍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 他的代表作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呐喊》等。
- 鲁迅作为一位文学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讨鲁迅思想的主要内容:- 鲁迅主张革命与改革,批判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 他关心民众疾苦,呼吁振兴中华民族。
- 鲁迅认为中国需要改变现状,实现自我解放和民族独立。
分析鲁迅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思考:- 鲁迅看到了中国社会的虚假与贫困,希望通过文学揭露问题。
- 他希望中国能够走向现代文明,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3. 练习请同学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鲁迅的作品中有哪些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你认为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批判有何深远影响?- 你如何理解鲁迅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4. 拓展请同学们自行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创作。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将其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
愿我们能够从鲁迅的作品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一、导言本导学案将围绕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展开学习,通过对小说内容、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领会本文语言的讽刺意味,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2、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认清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
(重点)3、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难点)课前预习一、相关知识1、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2、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校长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
(完整版)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2018.3)【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1、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知识链接】1、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
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调羹.()草率.()舀.()揩.()咳嗽.()校.对()阖.()碟.()答案:gēng shuài yǎo kāi sou jiào hé dié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忧郁明郎角落安静B.藤椅幻想稀奇稍微C.咳嗽间断校样鸡鸣D.疙瘩起劲悠然翻译答案:A3、鲁迅,原名,又名周樟寿,字豫才。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 导学案
兰州新区永登五中导学案先秦诸子选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回忆录的基本特点——抓住人物细节随意点染。
2、了解作者萧红的认识经历及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有效阅读,思考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让不同的思维碰撞、升华,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与先前对鲁迅的印象相比较,认识生活中活生生的鲁迅形象,体会其平和的一面,学习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鲁迅绝对是一个奇迹,也是一座丰碑,尽管今天很多人不理解他,也不喜欢他。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在于对中国人人格的挖掘和剖析,他一生最大的努力在于对国民性的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是不朽的,也是划时代的,这也就是他被称为“大师”的原因。
某种程度上,鲁迅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曲高和寡的孤独,我们仰视他,但其实,生活中的鲁迅与学术上的鲁迅给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这篇传记中,著名作家萧红给我们讲述了生活中的鲁迅,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鲁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那个平时金刚怒目的鲁迅之外的另一个鲁迅吧!
二、设问导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三、自学检测
1、熟读全文,了解鲁迅,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1页。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在细腻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的品质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在细腻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提起鲁迅,我们头脑中总会浮现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的印象。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
而事实上,伟人也拥有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走近鲁迅先生,去了解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的散文文笔亲切细腻,抒情色彩浓烈,颇具散文化倾向;其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出了场景性的小说结构,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2.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有改动。
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萧红是鲁迅忠实的读者。
鲁迅说过:“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萧红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鲁迅的大力帮助。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创作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佳作。
回忆鲁迅先生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前置知识学习鲁迅先生之前需要了解的知识:1. 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二、任务导引1. 分组探究将同学们分为小组,让他们自愿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2. 搜集资料让同学们在课下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图书、网络等。
3. 编写答案让同学们对所探究的课题进行答案编写和整理,每组答案都需要包括以下要素:(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4. 答案展示让同学们轮流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互相点评。
三、思考讨论1.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革命家,1918年开始创作文学,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精神旗手”。
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哪些?《狂人日记》、《阿Q正传》、《五几文集》、《呐喊》、《故事新编》等。
3.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哪些?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是思想启示、道德榜样和革命精神:(1)思想启示:鲁迅先生的思想主张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思想、迷信、愚昧和落后。
(2)道德榜样:鲁迅先生的人格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他倡导正义、公正、善良、真诚。
(3)革命精神:鲁迅先生的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面,弘扬了民族精神和反抗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四、实践体验1. 观看鲁迅纪录片让同学们观看与鲁迅先生相关的电影、纪录片,加深对他的了解,增强对他的尊敬和敬仰。
2. 在团队中践行鲁迅精神在团队合作中,践行鲁迅先生的精神,尊重他人、懂得自我反省、关注社会公正、倡导科学、勇敢反抗恶势力。
五、总结回顾通过本次探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先生这位文化巨匠。
鲁迅导学案
综合高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设计教师:张会卿张玉东张芳莉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识评价鲁迅;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了解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品读文本,了解鲁迅生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背景,感受鲁迅是体察中国人奴性心理最深刻的作家。
二、学习重点选文的解读,了解鲁迅生平;萧红以细腻的感受捕捉先生日常生活的细节,随意点染,写活了鲁迅;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了解生活中的鲁迅,感受他的平和、幽默、亲切、热情和勤奋等,将鲁迅还原为一个生动的人;体会回忆录的情感性;对“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的鲁迅到“平易温和”的鲁迅的转变。
三、高考方向规律点拨——小说阅读训练题型;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四、学法指导1、学习本文多种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性格特色。
2、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精段品读按照下列方面归纳每节课文的主要信息:事件或角度表现的性格、品质写作方法第⑴节鲁迅的“笑”明朗、爽快、不掩饰真情略写、细节描写第⑵节鲁迅的步伐轻捷略写、动作、细节第⑶节品评衣着善解人意、知识丰富正侧面结合、详写第⑷节夜谈和待人吃饭友善、慷慨大方、尊重妻子详写、细节描写第⑸节招呼来客爱开玩笑略写、语言及细节第⑹节久雨偶晴的造访和蔼可亲略写、语言及细节第⑺节和海婴嬉戏善解人意、童心依在语言描写、对比第⑻节冯雪峰来访好客、真心待友场面描写、语言描写第⑼节对青年来信的态度关心、宽容青年语言和对比描写第⑽⑾节指导青年看电影善用革命和科学精神指导青年语言(直引和间引)第⑿节不游公园却勤出门热爱、指导青年对比、语言及细节描写第⒀节不请男佣却热待客节俭、好客对比、细节描写第⒁节不吝校样纸及坐车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语言、动作、对比描写第⒂⒃节喝茶和抽烟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节俭)对比、细节描写第⒄⒅节昼陪客人夜加班惜时、勤奋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第⒆节对“时髦”的厌恶朴素、不张扬、爱憎分明环境、衣着、眼神描写第⒇节对鬼神的不相信富有科学精神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第(21)节品尝海婴的鱼丸不轻易否定、有家庭民主思想动作语言、对比第(22)节包书也要亲自动手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比、细节第(23)节简陋的居住环境俭朴、勤劳、待人真诚环境、细节第(24)节书房就是卧室勤俭节约、爱书如命、惜时环境、细节第(25) (26)节整个三层楼的寂静喜静、勤奋工作对比烘托第(27)节鲁迅先生病了坦然面对疾病对比、神情、语言第(28)节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惜时、忘我工作心理、细节第(29)节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好客、平易近人、忘我工作语言、神情第(30)节先生体质大不如前一讲话就精神神情、对比第(31)节妻子许先生的担当工作如山、不得休息间接描写第(32)节病中先生的饮食别人重视、自己不以为然环境、语言、间接第(33)节病情不断恶化仍不忘工作(问刊物)、坚强神情、细节、间接第(34)节病中的困顿俭省、坚定神情、间接、环境、细节第(35)节海婴的药瓶“玩具”爱孩子、坚强间接、语言、细节第(36)节病稍好转就会客坚强、关心别人、乐观、平和语言、细节描写第(37)节时刻伴随的小画推崇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细节、语言第(38)(39)节最后的时刻勤奋不息细节、避讳(三)合作探究1、品味下列对人物语言的描写:1)第3节中间——“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团聚、失声痛哭、囫囵吞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4.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团聚、情节、记性、保存、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识鲁迅,导入新课1.学生谈自己眼中的鲁迅。
2.教师讲述心中的鲁迅。
3.读题入文。
师:同学们,通过这番介绍,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但是,鲁迅在世的时候,他的侄女周晔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
小周晔眼里的伯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她的视角来认识鲁迅先生。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题,教师引导读出小侄女对伯父深深的爱。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认读会认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2.学习会写的生词。
(1)音:开始朗读,找出重点字音,连读两遍。
(课件出示)(2)形:(课件出示)①形近字组词:详——祥挽——换咳——该搞——稿恍——晃②同部首字归类:囫囵咳嗽(3)义: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浏览课文,了解隔行分段的方法。
2.指名分别读课文的五段,想想讲的是什么。
(出示课件)第一段:伯父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第二段: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伯父笑谈鼻子被墙壁碰扁的趣事。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2课时)班级小组姓名课前任务:1.课外先自学课本。
2.独立完成基础部分。
学问链接: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诞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抗拒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相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在本文中,由于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干脆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溢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显得真实感人。
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词。
2.了解萧红相关文学常识。
3.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柔的一面。
4.学习本文擅长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呈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一、基础部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咳嗽(kC)(sou)调羹(geng)校对(jiao)阖眼(he)弄(16ng)堂舀(y∂o)揩(kαi)碟(did)深恶(WU)痛绝geda(⅛⅛)jiδo(绞)肉Xln(薪)金mb(抹)杀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八)A.我敬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初版时,由于校读早率,留下了不少字句和标点的错误,趁这次重印的机会,他重新校看了一遍,在某些章节也适当地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
C.撷着兰花草,矮闲面对人生,朝着志向与希望,以最美的姿态,最饱满的精神,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最终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开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B.希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C.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宁主要作品。
2. 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题和思想。
3.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
4. 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鲁迅的生平宁主要作品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和思想3. 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4.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三、导学重点1. 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作品。
2. 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题和思想。
3.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
4. 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四、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宁主要作品,引导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和认识。
2. 进修: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思想。
3. 讨论:探讨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对当代文学的启迪。
4. 总结:总结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五、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鲁迅的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分享和讨论活动,增进思想交流和文学素养提升。
3. 鼓励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的干系,关注当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改革。
六、导学评判1. 通过教室表现和作业评判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和理解水平。
2. 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评论文章等,展示对鲁迅作品的思考和感悟。
3.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比赛和活动,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见解。
七、导学反思1.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鲁迅的作品。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文学教育融入学生的平时生活和进修中。
回忆鲁迅先生(1)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第一课时编者:甘海燕学生:审核:学习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
学习重难点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轻声快速朗读课文,圈点出带生字的词语,多拼读两遍;2、本课带生字的词语各写三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再读课文,全文共有()个自然段,一共写了鲁迅的()件事情,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提高你能给课文分段吗?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学习1、一起讨论上面第3、4题2、一起读一读这些故事,觉得那个故事最有意思三、展现提升展示自主学习中的3、4题。
四、巩固达标1、把本课的生字、词语抄写三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字组词喇_________ 济_________ 剖________ 踌_________ 殃_______漱_________ 脐_________ 部________ 涛_________ 秧___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作品背景;2. 理解鲁迅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3. 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思想内涵;4. 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鲁迅的生平简介2. 鲁迅的文学思想与创作风格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4. 鲁迅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三、导学重点难点:1. 鲁迅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社会现实与思想内涵四、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的图片和名言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进修:a. 鲁迅的生平简介:讲解鲁迅的成长经历、主要作品和影响。
b. 鲁迅的文学思想与创作风格:介绍鲁迅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手法。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
d. 鲁迅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学摩登化的贡献和影响。
3. 拓展:让学生自主阅读鲁迅其他作品或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
4.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小组讨论:分析一篇鲁迅的短篇小说,探讨其主题和意义。
2. 个人写作:撰写一篇关于鲁迅的读后感,谈谈对他的理解和感受。
六、评判标准:1. 对鲁迅的生平宁作品有基本了解;2. 能够分析鲁迅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3. 能够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社会现实和思想内涵;4. 能够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