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 练习七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7课《练习九(第1课时)》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7课《练习九(第1课时)》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7课《练习九(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7课《练习九(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加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和发现加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4.教师讲解:教师总结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两位数加一位数1.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不退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不满十不进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计算准确性: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的练习》教案(教科书第6~7页的第7~15题)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的练习》教案(教科书第6~7页的第7~15题)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6~7页的第7~15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让学生解答一些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启发他们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感受有有余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7题是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形成运算技能,提高计算正确率。

第8题也是一个可以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和第4题不同的是,这里是把一根绳按每几米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

第9题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一组算式中分别找出“余数是1”“余数是3”和“没有余数”的算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内在联系,锻炼思维的逻辑性。

第10题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第11~14题都是可以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15题是一道开放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叙述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除法的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能根据除法中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写出除法算式,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

2× 3 7×7 9×6 2l÷324÷8 12÷2 35÷7 4 ×76×9 48÷8 18÷2 56÷72.口答.15里面最多有( )个453里面最多有( )个744里面最多有( )个833里面最多有( )个63.请学生说说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怎样想,怎样才很快的算出商来?4.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继续用这种方法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两苏、教三版位数数的学加法二和年减级法 两下位册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6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课件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情境导入
我跳了 45下。
例1
我比小华 多跳28下。
我比小华 多跳23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小红跳了多少下? 45+23= ( ) (2)小军跳了多少下? 45+28= ( )
3.先说说得数各是几十多,再口算。
54+14= 68 六十多 49+37= 86 八十多
38+54= 92 九十多 26+29= 55 五十多
69+25= 94 九十多 32+45= 77 七十多
返回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4.红光小学一、二、三年级喜欢集邮的人数如下:
男生 女女生生
两个两位数的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和个位相加,再把所 得和加起来。 也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 个两位数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1.红光小学一、二、三年级喜欢集邮的人数如下表所示: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男生 女生 一共
36人
25人 (61)人
28人
49人
32人
26人
( 60 )人 ( 75 )人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看算式,说得数 3+9= 12 30+30= 60 53+9= 62
50+8= 58 30+59= 89 43+30= 73
2、说出下面数的组成
23
42
37
59
20 ( 3 ) 40 ( 2 ) 30 ( 7 ) 50 ( 9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认识角》教学计划及教案(共2个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认识角》教学计划及教案(共2个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认识角》教学计划及教案(共2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能够辨识各种角,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角。

2.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

3.语言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角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注意到这些图片中都有角的存在。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角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角的特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了解角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的操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带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角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万以内的数-课堂作业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万以内的数-课堂作业

第4单元万以内的数第1课时千以内的数的认识一、一十一十地数。

(1)从八百八十数到一千;(2)从一百九十数到三百一十。

二、判断题1. 505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

()2. 3个百和4个一组成341。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四、帮小动物找家。

(每个数中的“7”各表示什么)五、按规律填数。

(1)170、180、190、()、()。

(2)597、598、599、()、()。

(3)403、405、407、()、()。

第2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一、填一填。

(1)480 读作:()二百二十写作:()1000 读作:()五百六十写作:()(2)一个数十位上的数字是4,百位上的数字是8,个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字是()。

()。

(3)写出4个百位上是5的三位数:()。

(4)从小到大写出4个十位上是7的三位数:(5)写出4个在170与240之间的三位数:()。

(6)一十一十地数:670、680、690、()、()。

二、读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三、填空题(1)207读作()(2)八百零三写作:________________(3)375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九百六十一写作:_______________(5)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多()。

第3课时用算盘表示数一、把相同的数连起来。

二、看图写数、读数。

三、看图填一填。

四、下面的数写得对吗,对的画“√”,错的改正过来。

五、照样子画一画。

第4课时练习三1.填空。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9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3)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5,其余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4)九百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2.读一读,写一写。

读作读作读作写作写作写作3.找出蜻蜓身上的数字的排列规律后,再填数。

4.根据下图中的对话和表格中的数据填空。

兰兰收集了()节,东东收集了()节,强强收集了()节。

6的乘法口诀《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6的乘法口诀《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2.答案如下:
(1)6÷3=2
(2)6÷2=3
(3)6÷2=3
(4)6×10=60
(5)6÷3=2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6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意义。
当堂检测:
1.请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以下题目:
(1)6×1= ?
(2)6×2= ?
(3)6×3= ?
(4)6×4= ?
(5)6×5= ?
2.请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小明有6个苹果,他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
(2)妈妈买了6个香蕉,她和爸爸每人吃了2个,剩下的香蕉还够不够分给弟弟和妹妹各个?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6的乘法口诀的背诵和运用。
解决办法:通过多次练习和小组竞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难点:将6的乘法口诀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设计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6的乘法口诀《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直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了解直角的特点,能够辨别直角,并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直角,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直角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直角,了解直角的特点,能够辨别直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直角,了解直角的特点,能够辨别直角。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直角的定义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钟表、墙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新课导入:介绍直角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3.实物演示: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直角的特点,并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辨别直角。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直角的定义和特点。

5.总结提升: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讲解,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直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万以内数的读写》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万以内数的读写》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万以内数的读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万以内数的读写》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学会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万以内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读写困难、计算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学生能够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学会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学会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读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读写练习。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分、秒的关系及换算方法。

此外,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认读、书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2.难点: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间的变化。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卡片等。

2.学具:计时器、卡片、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有关时间知识的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天的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一天,从而引出时间的重要性。

进而提问:“你们知道钟表上的时、分、秒是怎么样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钟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时、分、秒的名称。

教师讲解时、分、秒的定义及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有一块计时器和一些卡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 第7-8课时 同步练习(2课时+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 第7-8课时 同步练习(2课时+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7 认识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一、填空1.在( )里填“>”或“<”。

2002( )2020 3099( )4001 9860( )9680899 ( )1040 2850( )2879 4895 ( ) 5890二、按要求做题1.先写一写,再比较大小。

(1)(2)2.(易错题)下面两本书的总页数都有一个数字弄脏了,哪本书的页数多一些?3.四座山在比高。

(1)四座山中,最高的是( )山,最矮的是( )山。

(2)衡山和华山相比,可以怎么说?在你认为对的后面打“√”。

衡山比华山矮一些。

□衡山比华山矮得多。

□衡山比华山高一些。

□衡山比华山高得多。

□4.欢欢想写一个四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同,并且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正好等于7。

这个四位数最大是多少?4.8 简单的近似数一、按要求做题1.在方框里填数,然后圈出最接近800的数和最接近900的数。

2.写出每种动物的数量大约是几百只或几千只。

5099只,约只1968只,约只635只,约只298只,约只3.(易错题)写出下面各数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4.几所小学的人数如下表:(1)每所小学的学生各接近几千人?(2)哪两所学校的人数差不多?(3)把4所小学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起来。

5.用0、1、8、9四个数字按要求写数。

(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1)最接近1000的四位数:(2)最接近9000的四位数:(3)最接近800的三位数:6.用3、9、2、0四个数字摆出接近3000的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第7课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1.<<><<<二、1. (1)7500>7050 (2)1999<20002.3.(1)华;衡(2)衡山比华山矮得多。

4.这个四位数最大是4210。

解析:要让写出的四位数尽可能大,那它千位上的数字就要尽可能大,低位上的数字就要尽可能小,最小的数字是0.刚此个位上写0.因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同”,那十位上写1,自1位上写2,而“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正好等于7”,那千位上的数字是7-0-1-2=4.因此这四个四位数最大是4210.第8课时简单的近似数1.2. 5000 2000 600 3003. 400 1000 1000 3000 20004.(1)朝阳小学的学生接近2000人;前进二小的学生接近3000人;涂山小学的学生接近2000人;张公山三小的学生接近3000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7.《练习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7.《练习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7.《练习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练习七》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提高笔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和混淆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难点: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如何避免计算错误和混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笔算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练习本,供学生练习笔算。

3.准备答案,用于核对学生练习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一位数。

例如,讲解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讲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计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练习题。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笔算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小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四课第7课时认识万以内的数(2)(共20张ppt)

小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四课第7课时认识万以内的数(2)(共20张ppt)

(3)一十一十地数,从五千八百九十数到六千。
5890 5900 5910 5920 5930 5940 5950 5960 5970 5980 5990 6000 (4)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千九百八十八数到五千。 4988 4989 4990 4991 4992 4993 4994 4995 4996 4997 4998 4999 5000
7570
在算盘上一边拨一边数。
(3)拨出九千九百八十九,再一个一个地数, 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九。 9990 9995 9991 9996 千 百 十 个 9992 9997 9993 9998 9994 9999 9989
九千九百九十九添 上1是多少呢?
添上1
9999
10000 九千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一万。
4000 4100 4200 4300
在算盘上一边拨一边数。
(2)拨出七千五百五十,再一十一十地数, 数到七千六百二十。




7550
在算盘上一边拨一边数。
(2)拨出七千五百五十,再一十一十地数, 数到七千六百二十。
7560
在算盘上一边拨一边数。
(2)拨出七千五百五十,再一十一十地数, 数到七千六百二十。 7580 7590 7600 7610 7620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一千
二千
三千
四千
五千
六千
七千八千九千来自一万10个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你能 填写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吗?





推进新课
先在算盘上拨一拨,再写一写、读一读。
4046 ( 4 )个千和( 6 )个 十组成的数是( 4046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第三课时练习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第三课时练习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第三课时练习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七,巩固和掌握第6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练习七的内容包括:加减法、乘法、除法、几何图形、时间等。

2. 通过练习七,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3. 通过练习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运用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挂图。

2. 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第6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

2. 讲解: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学挂图,讲解练习七的题目和答案。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和解答。

4. 点评: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板书第6单元第三课时练习七2. 板书内容:练习七的题目和答案,重点和难点的标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的剩余题目。

2. 让学生选择一道题目,写一篇解题过程和思路。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实际参与学习活动的步骤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利用PPT等视觉辅助工具,通过图表、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第6单元的知识点,如加减法的基本规则、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几何图形的识别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互动问题,让学生参与回答,以此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直角、锐角、钝角初步认识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直角、锐角、钝角初步认识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直角、锐角、钝角初步认识丨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直角、锐角、钝角初步认识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并能区分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定义,能够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各种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生活中的各种角,并理解它们的特点。

2. 教学重点: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定义,能够正确地判断各种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支笔,用于画角和判断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角,试着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讲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定义:通过模型和PPT课件,讲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3. 举例讲解: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角的照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合作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并互相判断。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直角特点:两条边垂直相交,形成直角锐角特点:两条边垂直相交,形成小于90度的角钝角特点:两条边垂直相交,形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纸和笔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并注明它们的特点。

2. 判断生活中的各种角,说出它们分别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角,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定义时,利用模型和PPT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角的特点。

通过举例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生活中的各种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角的初步认识(28)-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角的初步认识(28)-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角的初步认识(28)苏教版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角的初步认识(28)苏教版我今天要教的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七课,课题是“角的初步认识”。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角。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角。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角的特征,让学生明白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三角板、量角器等。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以此来感受角的特点。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角,如桌角、门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

二、讲解角的特征:我会用三角板和量角器向学生展示角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三、观察和操作: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并观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否有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语言描述角:我会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所做的角,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题目,让学生观察图形中的角,并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角的特征和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两个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我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角,并用语言描述,以此来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角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角的概念。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我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他们一定能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至关重要。

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教学“七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七角图形,如七角星、七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可以设置以下题目:
1.判断题:给出一些七角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锐角、直角、钝角还是周角。
2.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七角的大小、分类等相关信息,巩固知识。
3.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七角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提高题: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拓展思维,提高几何直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邀请学生上台指出七角图形中的七个角,同时让学生观察七角的大小和形状。
4.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由七条线段组成的,它们的角叫做七角。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七角的初步认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七角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实验、验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七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七角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总结反思: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我对七角的初步认识”的数学日记,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疑问、感悟等,字数不限。通过反思,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时练习七
教材第72~73页练习七第1~11题。

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

提高计算正确性。

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回忆前面学习的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算法。

大家还记得是怎样计算的?
2.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

计算时一定要细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帮助检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今天就一起来完成“练习七”。

板书:练习七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完成“练习七”第6题。

指名学生口算。

2.完成“练习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注意对比进位和连续进位。

3.完成“练习七”第2题。

计算并验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完成“练习七”第7题。

学生独立在草稿纸上计算,填表。

表扬正确率高、计算快的学生。

5.完成“练习七”第3题。

让学生估算出哪两张卡片和加起来是100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三个数连加,怎么办?
让学生用自己方法算一算,发现将三个数写成一个竖式计算的简便之处。

2.完成“练习七”第4、5题。

提问:你知道一共要栽树多少棵吗?怎样计算黄鸡和黑鸡的只数?
出示问题。

3.完成“练习七”第9题。

出示题目,求一共去了多少人,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完成“练习七”第10题。

先估算,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并集体交流。

5.完成“练习七”第11题。

让学生读题,独立思考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板书设计
练习七
计算时一定要细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帮助检验。

六、教学反思
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