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深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9140170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
版)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2017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检测附答案
历史试题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2、请将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2.“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B.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4.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
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B.宋太祖重视教育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5.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A.区分等级贵贱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D.美化程度的不同6.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一到图三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图一图二图三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太祖极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7.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B.隋唐的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8.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 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
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南宋以后()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经济重心已基本转移至南方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D.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3.如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
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D.农田灌溉技术走向自动化4.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
这表明当时()A.坊市界限被打破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对外贸易的繁荣D.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5.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
这反映了()A.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6.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的防夷措施。
第一,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第二,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商馆中,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第三,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
材料反映清政府()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7.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据《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这表明A。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B。
明朝纺织业发达C. 世人皆以纺织为生D. 出现了雇佣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给出的时间是清前期;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选项说法错误,当时主要的劳动形式还是农业生产。
点睛:商品经济的特点在明清时期主要体现就是“机工出资、机户出力”,所以在材料中出现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
本题中出现了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因此本题选择的是D选项。
2。
清乾隆二十二年渝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
材料反映清政府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
严格限制外商贸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严格限制外商只能在广州一口经商,同时限制条件比较多。
所以正确选项为D.A项错误在于断绝二字。
B 选项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内容关联度不大.重农抑商主要在于限制国内的商业活动。
C选项中禁止民间贸易往来就不会允许广州通商。
而且从材料来看并未要求外商不能与民间交往,故错误。
3.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表明土地流转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 B. 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C。
取消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D。
终止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共中央决议,鼓励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有利于形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B项正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依然是公有制,排除A.C项说法与题干矛盾,排除。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第I卷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
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南宋以后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经济重心已基本转移至南方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D.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3、下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
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D.农田灌溉技术走向自动化4、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
这表明当时A.坊市界限被打破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对外贸易的繁荣D.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5、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
这反映了A.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6、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
材料反映清政府第一,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第二,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商馆中,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第三,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
A.7、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2017 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人教版 必修一)
2017年高一历史(下)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A.小农经济B.手工工场C.商品经济D.精耕细作【考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是以个体为单位,以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方式,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政策.【解答】材料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乡村,所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2.1757年,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
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压制资本主义萌芽D.重视国内市场开拓【考点】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这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学习时要注意其原因、影响等的学习.【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757年,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闭关锁国政策.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曰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考点】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商业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文学作品虽然有一定的文学成分,但是也可以作为史料进行参考.唐代的市场有严格的交易时间限制,每天中午时分“击鼓三百声”开市,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闭市,体现了政府对市的严格管制,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故C正确.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故A错误.B材料不能直接反映.故B错误.D是无关项,故D错误.故选C.4.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第I卷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
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南宋以后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经济重心已基本转移至南方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D.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3、下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
此史料可以用说明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D.农田灌溉技术走向自动化4、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
这表明当时A.坊市界限被打破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对外贸易的繁荣D.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5、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
这反映了A.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6、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
材料反映清政府7、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小农经济解体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C.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8、1894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侨商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在直隶等地专利15年,免税3年。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精编
第I卷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
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南宋以后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经济重心已基本转移至南方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D.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3、下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
此史料可以用说明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D.农田灌溉技术走向自动化4、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
这表明当时A.坊市界限被打破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对外贸易的繁荣D.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5、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
这反映了A.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6、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
材料反映清政府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7、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小农经济解体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C.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8、 1894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侨商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在直隶等地专利15年,免税3年。
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据上海《青浦县乡土志》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俑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上海租界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C、近代上海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可知受新经济和新思想的影响,近代中国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故选B。
AC不是本质问题,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下图是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示意图(单位:%),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二战后,世界工业生产能力逐渐下降B、二战后,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量逐渐下降C、二战后,世界各地的经济水平日趋接近D、二战后,全球经济逐渐恢复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图片显示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的比例逐渐上升,说明二战后,全球经济逐渐恢复发展,D正确;制成品的比例逐渐上升说明二战后,世界工业生产能力逐渐上升,故A错误;图片说明的是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和制成品比较,不是说明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量逐渐下降,B错误;世界各地的经济水平日趋接近从图片中不能得出此信息,C错误。
3、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或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
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
这一现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婚礼铁路”“蜜月旅行”,说明新式交通影响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但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故选B,排除A。
2017学年高一历册期末考试试题
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 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宗法制 D.禅让制
2、《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 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宗法制 D.禅让制
3、假设你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
精心整理 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点击下载:2017 学年高一历册期末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深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范围必修一一、选择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1.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 B.家族宗法观念C.个人主义心理 D.专制王权影响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以为不是好事。
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
这则小故事反映了()A.皇帝独尊 B.王位世袭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央集权制3.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4.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
这从侧面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加强C.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5.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英国急于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C.中国政府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D.中国经济、军事落后于英国6.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
……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
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
”上述事件发生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7.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
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
这一历史事件是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8.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9.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
”文中的“分水岭”是指()A.由“帝制”转入“民治”B.由“器物”转入“制度”C.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D.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10.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看作是疯子的人。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辛亥革命()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1.“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下列各项与该歌曲及影片反映的是同一时期的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百万雄师过大江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 北伐战争失败B. 日军大规模侵华C. 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3.这是一幅张乐平画的抗日漫画,由此可以看出()将来我们所看得见的结果 1937年A.中国军民已打败日本侵略者 B.日本帝国主义不堪一击C.作者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 D.中日对比,中方实力强大14.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5.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
下列诗词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是()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B.“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C.“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6.1953年某地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
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传单主要是为了()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17.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尊重各国的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C.社会制度 D.文化传统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同俄罗斯、越南、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发展友好关系。
这主要说明新时期我国( )A.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B.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C.重视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9.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对“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了”的正确理解是()A.以财产多寡取代血缘关系分配权利B.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C.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D.否定了奴隶主阶级专政20.陶片放逐法(如图)的实行,对威胁雅典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这一方法创始于()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 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21.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五百人会议 B.十将军委员会C.陪审法庭 D.公民大会22.“(在雅典)只要多数民众愿意,任何提议和判决,不管是出自个人偏见或一时冲动,还是源自阴谋家的蓄意蛊惑,也不管是否合理正当,都可能随时成为法律。
”此观点认为雅典()A.民主制度存在局限性 B.居民享有充分自由C.民主缺乏公平和正义 D.公民无视法律尊严23.《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C.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隶制 D.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24.“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
”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A.习惯法的使用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C.万民法的实施 D.《民法大全》的通行25.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罗马民法()A.注重证据 B.纵容犯罪C.主张重罪轻罚 D.维护贵族利益26.在近代史上,英德两国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二者又有不同,其中德国与英国相比,最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A.君主是国家元首 B.都实行责任内阁制C.议会行使立法权 D.君主掌握军政大权27.“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君主立宪制确立 B.责任内阁制确立C.两党制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28.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己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的于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29.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一“伟大创举”是指( )A.实行政党政治 B.实行联邦制C.实行民主共和制 D.创立内阁制30.1788年,美国革命家帕特里克·亨利说,新体制的原则是“极其有害、失策和危险的”,新宪法“偏向于君主制”。
此观点主要是依据新宪法()A.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 B.赋予了总统军政大权C.联邦法官实行终身制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31.美国一政治学家曾说:“如果不给政府以充分的权力,国家的安全就处于危境。
如果给了充分的权力,又很可能被滥用。
”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特别重视A.总统行政权的强化 B.两大政党的建设C.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32.我们即将迎来《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我们在研究“它为什么诞生于170年前?”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 三大工人运动的推动C.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D. 马、恩参加革命实践33.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开始主导了欧洲和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
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马克思主义学说适应了工人运动的需要B.欧洲各国工人运动获得迅速发展C.马克思主义学说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D.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在日趋暴露34.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35.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D.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36.杨会军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提到:“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
”这场“起义”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标志着俄国退出了“一战” 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7.“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
”这个“行动纲领”是指()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38.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B.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C.“和平”、“面包”的口号深得人心D.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军事力量39.公开声明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止共产主义“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