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世界思想发展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演变:
• (1)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 “仁”的学说,要求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 想中的保守部分。 • (2)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他主 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并宣扬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温和的政治主 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因而 受到冷遇。 • (3)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 长,建立起新儒学,宣扬“大一统”。这时的儒家思 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 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5.明朝: • 李贽是明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家的虚 伪,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 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 彩。 • 6.明清之际: • ①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 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 “工商皆本”。他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 定的影响。②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 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他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踏实 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③王夫之:一位杰出的 唯物思想家。他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主 张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的思想闪烁着革 新的光芒。
(2)儒、法、道家思想的特点:
• 这三派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 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 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 “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 别适用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以 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
3、认识:
(1)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学之所以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为其 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 “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秩 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 武器,在根本上都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另一方 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 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 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 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理论, 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使儒学长期成为统 治阶级的政治哲学。另外,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纷 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 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 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 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
• ③对有些内容可以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 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 的有用的思想要素。如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 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 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 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 核,可以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 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 等命题,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 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 ④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 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 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等。
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 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
二、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演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 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 “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 出许多思想流派。 • (1)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 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 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 • (2)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 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 (3)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 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 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他 主张“无为”,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状 态;《道德经》包含有辩证的思想,认为对立的 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成为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唯心 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 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 道家思想是一种消极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 回避。但在客观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道家思想 中所包含的辩证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 认识: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 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 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 的层面上。 •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 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 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资产阶级思想启蒙、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 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
• (4)魏晋:出现了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学是 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 极思想。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 子》被奉为经典,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 主无为、门阀专政。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 “竹林七贤”等。 • (5)唐朝: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 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的纲常来反 对佛道的观点。 • (6)两宋: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 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 学思想。南宋朱嘉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把 “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 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 (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 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由中国共产党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其间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 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 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知识归纳】
• (1)道、儒、墨、法等学派思想与封建正统思想 之间的关系:
•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正统思想在不同 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虽然 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封建正统思想是 上述各种思想主张的有机结合: • ①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 中央集权制度。 • ②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 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 ③西汉中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实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 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 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同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而言: • ①“德治”有它的合理性,“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 控手段.一个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社 会规范来维系。 • ②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积极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 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 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 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 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 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 的思想等等。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 ④汉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科举制体现了墨 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 儒家提倡礼治和仁政,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 断于法”,实行法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 治”。三者有强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 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难以用 儒家思想实行全国的大一统,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这 样的效果;在大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萧条, 应该实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以恢复和发展生 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 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思想为宜,三者之 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 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扶助,兼采道家 之长,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基本格局。从 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的治国圭臬。
• (4)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 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 (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以孙中山为代表 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 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 导思想。 •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20世纪初,新文 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 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 命运动的指导思想。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毛泽 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 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 果。
• 战国初期鲁国人墨翟创立墨家学派。墨家 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提 倡节俭,反对浪费,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 安定生活的愿望。墨家的思想符合平民的 利益,是进步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是不可能实现的。
(五)进步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 1、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制天命而 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 2、东汉:王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代表 作是《论衡》,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 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 • 3、南朝:范缜著《神灭论》,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 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 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 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 4、唐朝:柳宗元认为天地没有意志,不可能赏罚, 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人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 律,并非“圣人”所定。刘禹锡探索天与人的关系, 认为天与人各有其特点,“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他说当是非颠倒、法制不行时,人们就不得不把一切 归之与天命了。(非考点)
一、古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发展变化
•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和 演变 • 1、概述:传统中国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和发展: • 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官方化、 经学化、神学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与玄、释、 道教相互批驳与相互渗透,宋元明清时期理学化,至五 四运动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 的时代宣告结束。
(三Fra Baidu bibliotek对法家思想的认识
• 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 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认为历史是发 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社会变革;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主张“法治”。法家是先秦时期新兴地主 阶级的代表,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对墨家思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