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贝类家族之探秘螺蛳》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贝壳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奇妙的海洋》,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贝壳的种类、结构及其生长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贝壳的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生长过程,增强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壳的结构及其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贝壳的种类,了解贝壳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放大镜、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神秘的海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海滩上的物品,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时引导。
2. 新课导入(1)展示各种贝壳,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讲解贝壳的结构,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贝壳的细节。
(3)通过PPT展示贝壳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形成。
3. 例题讲解以“找不同”为例,让幼儿观察两组贝壳,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贝壳画。
(2)组织幼儿进行“贝壳分类”游戏,巩固对贝壳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贝壳2. 内容:(1)贝壳的种类(2)贝壳的结构(3)贝壳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贝壳,并写出它的名称和特点。
2. 答案:(1)名称:扇贝(2)特点:扇贝的壳呈扇形,颜色鲜艳,有美丽的纹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全面了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其生长过程。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海滩上的贝壳,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螺丝本领大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螺丝,大大作用的探索之路
螺丝本领大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螺丝,大大作用的探索之路。
活动一:找到螺丝的本领大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们首先将组织孩子们在幼儿园周围寻找螺丝的身影。
我们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寻找,看看螺丝都被用在了哪些物品上。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地给孩子们一些提示,如纽扣、电池盖等常见的部件都会使用到螺丝。
找到了螺丝之后,我们会让孩子们自行动手拆卸这些物品,发现螺丝是如何在这些物品中发挥作用的。
我们会让孩子们自主进行探究,并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螺丝的本领大,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螺丝是如何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活动二:探索螺丝的力量在孩子们对螺丝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会采取一些实验来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螺丝的力量。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条板材用螺丝和螺帽固定在墙上,然后拉扯板材,让孩子们感受到螺丝的力量是如此之强大。
我们也可以将一个木板用钉子固定然后再用螺丝固定,让孩子们发现固定牢靠的是螺丝不是钉子。
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螺丝的本领大以及它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活动三:DIY螺丝乐队在这个DIY活动中,我们会为孩子们准备一些与螺丝相关的材料,如螺丝、扳手、螺母等。
然后我们会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发声乐器,如呼啦圈鼓、琵琶等,在这些乐器的制作过程中,螺丝的使用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最终的成品,我们会安排孩子们一起组成螺丝乐队,演奏出属于他们的乐曲,让他们感受到螺丝可以是如此的有趣。
活动四:螺丝迷宫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会利用一些废旧材料来搭建一个巨型迷宫,整个迷宫会在其中嵌入一些螺丝的元素,嘴形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找到隐藏在迷宫当中的螺丝。
而为了升级迷宫难度以及挑战孩子们的大脑,迷宫中螺丝各项的数值会不同,从而需要让孩子们在探索迷宫的同时通过计算来正确判断该如何操作螺丝,从而让孩子们在玩乐之中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
总结:螺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紧固件。
如何帮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深入了解螺丝的本领大,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这无疑是一项需要认真考虑的挑战。
大班《贝类家族之探秘螺蛳》
大班半日活动计划《贝类家族之探秘螺蛳》一、晨间活动:活动内容:贝壳乐+彩虹伞活动准备:多于幼儿人数的贝壳一筐、彩虹伞1顶活动指导:1.准备阶段*和孩子一起将活动器械带至场地,并快速检查场地2.自由活动阶段*幼儿回忆已有玩贝壳的经验,鼓励个别幼儿进行演示*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贝壳,进行游戏*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活动情况,进行适宜的介入——如肯定新奇的玩法、提供建议等。
3.组织游戏阶段*集体玩彩虹伞(海浪来了等)*分组(男孩组、女孩组)进行游戏,含”点点游戏“、”滚珍珠“游戏备注:活动中途提醒幼儿按需喝水、擦汗阶段二:早操活动目标:1.能精神饱满地参与早操活动,乐意与同伴合作完成动作2.巩固操间游戏的玩法,发展钻、跨跳等基本能力活动准备:操节音乐、韵律器械人手一块(浮板)活动指导:镜面示范二、盥洗、晨点活动目标:1.有序洗手、入厕,吃完自己的一份餐点并保持整洁2.能按需取早点,萌发自我服务的意识三、晨间谈话1.预设内容:环保,从我做起2.生成内容:回顾晨间锻炼情景(视现实情况而定,有否值得谈话的素材)谈话准备:事先请小小播报员准备新闻谈话要点:以幼儿讲述自己已知的信息为主,教师适当进行穿插,并引导理解环保从我做起。
四、教学活动《探秘螺蛳》(一)设计意图:“我也看到过”的效应:暑假过完,班上的一位幼儿带来假期间去象山游玩采集到的贝壳,并引发了他周围好友的围观,“我也看到过的”话语层出不穷。
幼儿迅速交换着信息——“里面还有寄居蟹的”、“贝壳里面长肉的,很好吃”、“有时候它的头会伸出来”“爸爸说他们原来生活在水里,涨潮的时候被冲上来的”等等。
教师起初以“倾听者”的身份,继而以“支持者”的身份接纳并延续了这一话题,并思考将其转化成主题教学的价值。
思考一:资源的便利性与广泛性。
对于生活在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宁波儿童而言,贝类动物是孩子们会经常接触到的物系:既有来自海洋的咸水贝类,又有来自内河的淡水贝类。
在寻常家庭的餐桌上,螺蛳是经常出现的贝类。
螺丝本领大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运用创意,完美呈现螺丝世界
螺丝本领大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运用创意,完美呈现螺丝世界。
一、教学目标:1.了解螺丝的基本外形及种类,学会分类和比较。
2.了解螺纹的作用和原理,能够模仿设计简单的螺旋形。
3.激发幼儿对螺丝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合作完成创意实践项目。
二、教学前期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螺丝,如螺纹、自攻、钻尖等,让幼儿通过观察、摸索和比较,了解它们的不同外形和功能。
2.设计一些简单的螺旋线,让幼儿通过模仿和练习,理解螺纹的原理和作用。
3.准备一些材料和工具,如纸板、刀、胶水、马克笔等,用于幼儿的创意实践项目。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播放一段有关螺丝的视频,如《螺丝王国》等,引导幼儿了解螺丝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场景。
(2)出示不同种类的螺丝,让幼儿观察和比较,提问:“你们看到哪些螺丝?它们的外形和用途有什么不同?”2.观察与探究环节(1)出示一张螺纹的放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究螺纹的原理和作用,提问:“你们发现什么规律?螺纹是怎样形成的?”(2)设计一些简单的螺旋线,让幼儿模仿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践创新环节(1)组织幼儿分组,引导他们自主设计和制作螺丝主题手工制品,如螺丝人、螺旋飞机、螺纹花瓶等,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让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后期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概括学习成果和体验感受,引导幼儿总结归纳。
(2)导出本节课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引导幼儿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课堂日志上的记录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2)评价幼儿在创意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包括创新设计、动手制作、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特色:本教案注重科学启发,以“螺丝本领大”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观察、探究和创意实践活动,既激发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贝壳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贝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美丽的贝壳”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壳的种类、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贝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贝壳的种类和结构特点,了解贝壳的生活环境。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不同种类贝壳之间的差异。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生物的热爱,提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贝壳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种类贝壳的识别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实物、贝壳图片、放大镜、投影仪。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沙滩,让幼儿捡拾各种贝壳,激发幼儿对贝壳的兴趣。
2. 讲解贝壳的种类:教师展示各种贝壳实物,让幼儿观察、比较,引导幼儿说出贝壳的名称和特点。
3. 贝壳结构探索:a. 教师发放记录表,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贝壳的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4. 贝壳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a.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贝壳生活环境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贝壳的生活习性。
b. 讨论贝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树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5.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贝壳图片,让幼儿进行识别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贝壳的种类2. 贝壳的结构特点3. 贝壳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在沙滩上寻找贝壳,并记录下所找到的贝壳种类和特点。
2.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记录贝壳的种类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贝壳的兴趣浓厚,参与度高,但在观察贝壳结构时,部分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
今后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关注。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海洋生物,了解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幼儿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贝壳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大班探秘螺蛳教案
大班探秘螺蛳教案教案标题:大班探秘螺蛳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螺蛳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材及资源:1. 螺蛳图片或实物模型2. 教具:放大镜、幻灯片或图片3. 课堂活动:故事分享、观察实践、小组讨论、绘画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故事、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介绍螺蛳的外貌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对螺蛳产生好奇心。
探索螺蛳特征:2. 准备螺蛳的图片或实物模型,放大讲解螺蛳的外貌特征。
3. 给学生分发放大镜,让他们观察螺蛳的壳、触角、眼睛等特征。
4.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螺蛳的特征,并与他们分享。
螺蛳的生活习性:5. 继续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螺蛳生活的各种环境,如水中、泥土中等。
6.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螺蛳为什么选择这些环境生活,并找出螺蛳适应这些环境的特征。
7. 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螺蛳的适应能力。
实践观察:8. 安排学生到户外或教室附近的水域、花坛等地方观察真实的螺蛳。
9. 提醒学生保持安全,观察时不要捕捉或伤害螺蛳。
10.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螺蛳的生活习性、行动方式等,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绘画活动:11. 给学生提供绘画纸和彩色笔,鼓励他们画出自己对螺蛳的理解与观察结果。
12.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并使用口头表达方式介绍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总结:13. 综合学生的观察和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对螺蛳的认识和发现。
14.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或想法,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案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口头表达以及绘画作品的质量来评估学生对螺蛳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此外,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查他们对螺蛳知识的掌握情况。
延伸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可安排以下延伸活动:1.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螺蛳,并比较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 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螺蛳的觅食行为或对环境的适应性。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活动精品教案贝类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活动精品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探索海洋》的第六章《海洋生物》,详细内容围绕贝类展开,包括贝类的定义、特征、种类和生活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类的概念,知道常见的贝类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贝类的种类和特点。
重点:贝类的概念、生活习性和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初步了解贝类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贝类,讲解贝类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等,引导幼儿关注贝类的多样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贝类,讲解其特点,让幼儿模仿描述,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贝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小组,根据提供的贝类图片,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制作贝类手工作品。
6.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贝类2. 内容:贝类的定义、特征、种类常见贝类:扇贝、海螺、鲍鱼等贝类的保护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贝类是海螺,它的特点是壳硬、形状像螺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互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贝类,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实地观察贝类,加深对贝类的认识,培养幼儿的海洋保护意识。
同时,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贝类观察记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互动性5. 作业设计的参与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贝类的种类和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册第四章《美丽的贝壳》一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贝壳的构造、种类和生长环境;学习贝壳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种类的贝壳,了解贝壳的基本构造和生长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海洋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贝壳的基本构造、种类和生长环境。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贝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珍惜海洋资源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图片、视频、教学PPT等。
2. 学具:放大镜、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师带来的各种贝壳,激发幼儿对贝壳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种类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通过PPT展示贝壳的构造,讲解贝壳的生长环境。
(3)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贝壳的细节,引导幼儿发现贝壳的美丽。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贝壳特点。
(2)请幼儿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贝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贝壳2. 内容:贝壳的构造:壳体、壳口、壳舌、韧带等贝壳的种类:扇贝、海螺、鲍鱼等贝壳的生长环境:海洋、江河、湖泊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收集不同种类的贝壳,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扇贝:壳体呈扇形,壳面有放射状的纹路。
海螺:壳体呈螺旋状,壳面有横向的纹路。
鲍鱼:壳体呈椭圆形,壳面光滑,颜色鲜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对贝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贝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让幼儿亲身感受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案有趣的螺贝
幼儿园教案有趣的螺贝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因此教案的设计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教案中,有趣的螺贝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主题。
通过螺贝的教学,可以让幼儿们在玩乐的同时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份有趣的幼儿园教案,希望能给幼儿园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案概述•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了解螺贝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适用对象:幼儿园大班学生。
•教学时间:2节课。
•教学材料:透明容器、各种螺贝(海螺、螺蛳等)。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导入: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不同种类的螺贝,引发他们的兴趣。
让幼儿们观察螺贝的外形、颜色和贝壳纹理,鼓励他们描述和比较。
2.观察比较:给每个幼儿一个透明容器,让他们轻轻放入一颗螺贝。
让幼儿们观察螺贝在水中的运动状态,并比较不同种类的螺贝之间的差异。
3.讨论:引导幼儿们讨论螺贝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例如,他们生活在哪里?如何躲避敌人?如何寻找食物?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好奇心。
第二节课1.团体游戏: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螺贝的代表。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大纸板和一些彩色纸片,让幼儿们根据自己所选的螺贝形状和颜色,在纸板上制作一个类似的螺贝。
2.展示与解说:每个小组完成后,教师让他们将制作好的作品放在桌上,然后轮流解释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提问幼儿们为什么选择这种颜色和形状,并引导他们展示自己对螺贝的理解。
3.结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感谢幼儿们的参与和努力。
并鼓励他们在家继续观察螺贝,探索更多有趣的事实。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对幼儿的讨论和问题回答进行评估。
•考核小组制作螺贝的能力和对螺贝特点的理解。
结论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们对螺贝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制作类似螺贝的手工作品,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这一教案不仅培养了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贝壳教案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贝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各种各样的贝壳》为主题,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贝壳的特点、种类和用途。
教材涉及到的章节和内容有:第二章《自然界中的贝壳》,第三章《贝壳的形态与结构》,第四章《贝壳的分类与辨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贝壳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的欲望。
2. 帮助幼儿掌握贝壳的基本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分类意识,学会按照特点对贝壳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贝壳的特点、种类和用途。
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贝壳标本、图片、视频、分类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到海滩或贝壳店,让他们亲自挑选贝壳,观察和触摸贝壳的外形和质地。
2. 观察比较:展示各种贝壳标本和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贝壳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分类辨识:发放分类卡片,让幼儿按照特点将贝壳进行分类,如按形状、颜色等。
4. 教学视频:播放关于贝壳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贝壳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5. 制作贝壳画:发给幼儿画纸和彩笔,让他们发挥想象力,用贝壳作画。
6.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贝壳的特点:颜色、形状、大小等。
贝壳的分类:按形状、颜色等。
贝壳的用途:装饰、观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更多关于贝壳的资料,了解贝壳的种类和用途。
2. 答案:贝壳的种类有:海螺、海蚌、鲍鱼等。
贝壳的用途有:装饰品、观赏品、工艺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幼儿对贝壳的兴趣很高,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他们学会了识别和分类贝壳。
在制作贝壳画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但在教学视频中,部分幼儿对贝壳的生长过程和用途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活动教案贝类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活动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课程,涉及教材《探索海洋》的第五章《海洋生物》第三节《贝类》。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类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及种类;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贝类,如扇贝、海螺、鲍鱼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贝类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知道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类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海洋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贝类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贝类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贝类实物、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初步了解贝类的特征。
2. 例题讲解:(2)教师讲解贝类的生活习性和种类,让幼儿了解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贝类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分类和比较。
(2)幼儿动手操作,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贝类手工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种类。
2. 常见贝类的图片和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并记录身边的贝类,画一幅贝类的画。
2. 答案:幼儿完成作业后,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让幼儿亲身感受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开展“保护海洋生物”主题活动,提高幼儿关爱环境的意识。
(3)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贝类制品,了解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操作性。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幼儿园贝壳探秘:海洋生物知识启蒙教学案例
幼儿园贝壳探秘:海洋生物知识启蒙教学案例一、引言海洋生物是一个神奇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海洋生物知识启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开展贝壳探秘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了解海洋生物知识,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下面将通过一个幼儿园贝壳探秘活动的教学案例,来共享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海洋生物知识的启蒙教学。
二、活动准备1. 制作教具: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贝壳样本、绘本、图片、模型等海洋生物相关的教具,以便幼儿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海洋生物的外观特点。
2. 教学环境准备:在教室的角落布置成海洋风格的角落,可以悬挂海洋生物的图片,或者用蓝色的布景来模拟海洋环境。
3. 学习资源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材、音频、视频资源,以便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向幼儿们介绍海洋生物的知识。
三、活动展开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播放海洋生物的视频、图片或者播放相关的音频引发幼儿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们展开讨论,比如“你们知道海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认知。
2. 探索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进行贝壳探秘活动,让幼儿们用放大镜观察贝壳的细节、形状和颜色,通过观察贝壳的外形引导幼儿们联想到各种海洋生物,如海螺、海星、海马等,引导他们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3. 学习展示:每个幼儿可以选择一个贝壳,或者其他海洋生物的模型来进行自由发挥,比如用画笔给贝壳涂颜色,或者用纸板、泥土等材料制作海洋生物的模型。
4. 教学延伸:老师可以邀请家长们一起参与,通过展示家长们的海洋生物相关的手工制作或者讲述海洋生物的故事来拓展幼儿们对知识的认识。
四、总结回顾在这个贝壳探秘的海洋生物知识启蒙教学案例中,通过观察、探索和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幼儿们不仅对海洋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还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也让幼儿们明白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活动教案贝类
2024年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活动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探索自然》中的第五章《海洋生物探秘》,主要详细内容为贝类的基本知识,包括贝类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理解贝类的概念,认识常见的贝类,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重点:使幼儿理解贝类的概念,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PPT、观察盒、放大镜。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激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贝类,讨论贝类的外形、颜色等特征。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贝类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
结合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比较不同种类的贝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贝类分类图,讲解如何根据外形、颜色等特点将贝类进行分类。
邀请幼儿参与分类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贝类。
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巩固贝类的特点。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
2. 贝类分类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种自己喜欢的贝类,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贝类的兴趣较高,参与度较好。
但在分类环节,部分幼儿对贝类的特点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实地观察贝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增强幼儿对海洋生物的认识,提高幼儿关爱自然、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各种各样的贝壳》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各种各样的贝壳》我设计的这节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贝壳》,旨在通过孩子们对贝壳的观察、比较、分类和操作,让他们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贝壳的外形特征,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
难点: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贝壳进行分类和操作。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贝壳图片、贝壳标本、贝壳分类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四、活动过程:1. 导入:带幼儿到户外沙滩或者贝壳展览馆,让他们亲自捡拾各种贝壳,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观察比较:让幼儿观察自己捡到的贝壳,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引导他们发现贝壳的基本特征。
3. 分类游戏:给幼儿发放贝壳分类卡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将贝壳进行分类。
4. 操作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贝壳创作一幅画,可以画在画纸上,也可以用贝壳拼贴。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
难点: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贝壳进行分类和操作。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积极,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贝壳的分类和操作。
在创作环节,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通过这节课,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贝壳的基本特征,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1. 可以让孩子们收集更多的贝壳,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2. 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海洋公园或者贝壳博物馆,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观察更多的海洋生物和贝壳。
3. 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贝壳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表达力。
4. 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贝壳手工艺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贝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贝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各种各样的贝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贝壳的基本特征、不同种类的贝壳以及贝壳的生活环境。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贝壳的结构、颜色、形状等特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种类的贝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种类的贝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贝壳标本、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贝壳模型、分类卡片、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各种各样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分发贝壳标本和模型,让幼儿亲自观察贝壳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分类游戏(5分钟)提供分类卡片,让幼儿根据贝壳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引导幼儿正确分类。
4. 实例讲解(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贝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讲解贝壳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5.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幼儿根据所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贝壳种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6. 创作展示(5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绘制自己喜欢的贝壳,并分享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贝壳的特征、种类以及生活环境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词语和图片展示,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的贝壳,观察并记录贝壳的特征,拍照到班级群。
幼儿园蛤蜊探索之旅:科学知识教育教案
知识文章:幼儿园蛤蜊探索之旅:科学知识教育教案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渴望探索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知识的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是每位老师都需要思考并设计的任务。
本文将以蛤蜊探索之旅为例,共享一份科学知识教育教案,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师们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蛤蜊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热爱。
2. 引导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启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准备蛤蜊标本和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2. 分组准备好播种盆、水、沙子等材料。
3. 提前了解蛤蜊的基本知识,以便能够向幼儿解释和引导。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让幼儿观察蛤蜊标本,引导他们描述蛤蜊的外貌特征,并提出问题:蛤蜊是怎样生活的?我们能从蛤蜊的外表了解到哪些信息?2. 实践:安排幼儿分组,在播种盆中放入一些沙子和水,然后放入蛤蜊,观察蛤蜊的生活状态,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3. 练习:通过实地探讨和操作,引导幼儿总结蛤蜊的生活习性,并和他们讨论:为什么蛤蜊要生活在沙子里?他们如何获取食物?4. 拓展:根据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展开讨论蛤蜊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引导幼儿思考:蛤蜊为什么是重要的?如果没有蛤蜊会发生什么变化?四、教学总结通过这次蛤蜊探索之旅,幼儿不仅学到了关于蛤蜊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通过讨论蛤蜊的生态作用,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习的重要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奇的、热爱探索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结通过蛤蜊探索之旅,我们不仅帮助幼儿学习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大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各种各样的贝壳精选
大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各种各样贝壳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五章“奇妙自然世界”中,深入学习第三节“各种各样贝壳”。
我们将详细探讨贝壳形成、种类、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知贝壳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3. 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兴趣,激发他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壳种类识别和特点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掌握不同贝壳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标本、图片、放大镜、教学PPT。
2.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们将从一则关于小海龟找家故事开始,引导幼儿关注贝壳,进入今天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贝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它们外形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几种典型贝壳,详细讲解它们名称、特征、以及它们生活环境。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种贝壳,通过观察、讨论,记录下它特征。
6. 创意活动(15分钟)让幼儿用彩笔、白纸、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一幅以贝壳为主题画。
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观察、比较、分析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各种各样贝壳2. 内容:列出几种典型贝壳,旁边标注它们名称、特征、生活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贝壳,并描述它特征。
2. 答案示例:我喜欢贝壳是扇贝,它外形像一把扇子,表面有美丽花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对贝壳认识程度,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长帮助下,收集更多种类贝壳,进行观察和比较。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海洋环境保护,从小培养他们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新课导入环节中贝壳种类识别和特点理解,是随堂练习中分组观察和讨论,以及作业设计中实践操作和课后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探秘螺蛳
大班科学教案探秘螺蛳螺蛳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腹足纲软体动物,它们具有相对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态特性。
作为大班科学教案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探索螺蛳的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境等方面,让孩子们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一份结构化展示的螺蛳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螺蛳的基本结构和特征;2. 探索螺蛳的生活习性和生境;3.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螺蛳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4. 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螺蛳的结构;2. 显微镜和玻璃片,便于观察螺蛳的细节;3. 类似螺蛳生活的水槽或水缸。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向大班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探秘螺蛳”。
2. 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螺蛳的外观,与学生一起讨论观察到的特点和结构。
探索螺蛳的结构: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显微镜和一片玻璃片。
2. 将螺蛳放置在玻璃片上,用显微镜观察螺蛳的壳、足、触角等部位。
3. 引导学生互相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结构,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了解螺蛳的生活习性:1. 继续分组讨论,每组阅读一段关于螺蛳生活习性的小故事或短文。
2. 回答与生活习性相关的问题,例如螺蛳如何获取食物、繁殖过程、避免捕食者等。
探索螺蛳的生境:1. 将装有水的水槽或水缸放在教室中,将一些螺蛳放入水中。
2. 学生观察螺蛳在水中的行为和生活状态,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螺蛳选择水生生活的原因,以及它们在水生生境中的作用。
欣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1. 向学生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本节课中对螺蛳的探索经历,并分享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新认识和意识。
3. 讨论如何保护和维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例如减少污染、保护自然栖息地等。
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自然博物馆或水生生物园,进一步观察和了解螺蛳以及其他水生生物。
2. 给予学生用画笔和颜料绘制螺蛳的任务,并鼓励他们表达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独特观点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半日活动计划《贝类家族之探秘螺蛳》一、晨间活动:活动内容:贝壳乐+彩虹伞活动准备:多于幼儿人数的贝壳一筐、彩虹伞1顶活动指导:1.准备阶段*和孩子一起将活动器械带至场地,并快速检查场地2.自由活动阶段*幼儿回忆已有玩贝壳的经验,鼓励个别幼儿进行演示*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贝壳,进行游戏*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活动情况,进行适宜的介入——如肯定新奇的玩法、提供建议等。
3.组织游戏阶段*集体玩彩虹伞(海浪来了等)*分组(男孩组、女孩组)进行游戏,含”点点游戏“、”滚珍珠“游戏备注:活动中途提醒幼儿按需喝水、擦汗阶段二:早操活动目标:1.能精神饱满地参与早操活动,乐意与同伴合作完成动作2.巩固操间游戏的玩法,发展钻、跨跳等基本能力活动准备:操节音乐、韵律器械人手一块(浮板)活动指导:镜面示范二、盥洗、晨点活动目标:1.有序洗手、入厕,吃完自己的一份餐点并保持整洁2.能按需取早点,萌发自我服务的意识三、晨间谈话1.预设内容:环保,从我做起2.生成内容:回顾晨间锻炼情景(视现实情况而定,有否值得谈话的素材)谈话准备:事先请小小播报员准备新闻谈话要点:以幼儿讲述自己已知的信息为主,教师适当进行穿插,并引导理解环保从我做起。
四、教学活动《探秘螺蛳》(一)设计意图:“我也看到过”的效应:暑假过完,班上的一位幼儿带来假期间去象山游玩采集到的贝壳,并引发了他周围好友的围观,“我也看到过的”话语层出不穷。
幼儿迅速交换着信息——“里面还有寄居蟹的”、“贝壳里面长肉的,很好吃”、“有时候它的头会伸出来”“爸爸说他们原来生活在水里,涨潮的时候被冲上来的”等等。
教师起初以“倾听者”的身份,继而以“支持者”的身份接纳并延续了这一话题,并思考将其转化成主题教学的价值。
思考一:资源的便利性与广泛性。
对于生活在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宁波儿童而言,贝类动物是孩子们会经常接触到的物系:既有来自海洋的咸水贝类,又有来自内河的淡水贝类。
在寻常家庭的餐桌上,螺蛳是经常出现的贝类。
引发幼儿探讨这一主题,其教学资源的便利性与广泛性不言而喻。
思考二:概念的本出性与集约性我们思考,对儿童而言,动物的概念到底是怎样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之中的?经过了解发现,孩子们认为长着四条腿的、会走的、生活在陆地森林的才是动物。
因而,以贝类动物——螺蛳进行切入,有助于回到动物概念的本出性与集约性。
(二)活动目标:1.萌发探究螺蛳秘密的兴趣,敢于大胆进行猜想并表达。
2.知道螺蛳是动物的一种,初步知晓什么是动物的概念。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究,并学习简单的记录。
(三)活动准备:幼儿学习资源:养有螺蛳的小鱼缸8只;记录纸、笔人手一份教师教学资源:课件、大图表及图贴(四)活动过程:1.以“疑”导入①经验回顾:前几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了许多贝类动物,能说说都知道哪些呢?幼儿自由进行表达。
②切入问题教师组织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贝类,你们认识它吗?(预设:幼儿有的说螺蛳,有的说蛳螺)教师回应:其实,螺蛳就是蛳螺,就是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个小东西。
蛳螺是宁波人的说法,真正的名称叫螺蛳。
说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小朋友,你们说螺蛳是动物吗?(预设:幼儿自由表达,但意见不统一)教师组织语: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操作板,如果你认为螺蛳是动物的,请在上面的格子里打上√,认为它那么小,不是动物的,则在格子里打×,请大家从后面的袋子里取出操作板,用最快的速度给出你的意见。
③检查结果:请打√的孩子举牌示意,请打×的孩子举牌示意,大家快速统计结果并告知大家。
教师组织语: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来倾听一下。
先请认为螺蛳是动物的小朋友来说说理由,然后请认为不是的小朋友说说理由。
(预设:正反双方表达观点)④引出研究教师组织语:要想知道它到底是不是动物,我们可以尝试研究一下。
我这里有张表,谁能看懂呢?(预设:幼儿观察图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小结:正如小朋友所说的,研究第一步,用眼睛看,把观察结果记录在后面的空格,研究第二步,用小手碰一碰、摸一摸、甚至捉一捉,记录你的发现,研究第三步,用鼻子闻,同样进行记录。
2.观察研究①幼儿分组观察螺蛳。
教师提供人手一份观察用纸,请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填在相应的表格里。
②幼儿自由交流。
鼓励幼儿和邻近的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注意同步倾听、收集幼儿交谈中的信息。
③幼儿呈现信息:教师组织部分幼儿呈现自己的记录表,用一定的语言进行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师幼共建信息:教师运用大表及图贴梳理幼儿刚才讲述的信息,帮助幼儿积累螺蛳的认知经验。
3.猜想汲趣①螺蛳头上的盖子和外壳有什么用?②从螺蛳需要硬硬的盖子、外壳来保护它的身体,我们猜想它的身体是硬的还是软的?③螺蛳的身体长什么样?(预设:身体弯弯的、身体和壳的形状差不多)教师出示挑出来的螺蛳肉,映证幼儿的猜想。
教师小结:我们虽然看不见螺蛳的身体全貌,但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外壳的形状,猜想它身体的形状。
这种方法叫猜测,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哦,是一种很管用的方法。
④螺蛳是怎么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的呢?(视频)师幼共同探秘:原来,螺蛳虽然没有脚,却能靠自己的腹部来走路,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啊!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啊!4.初建概念教师组织语:说到这里,我们再回想刚才的问题,螺蛳到底是不是动物呢?我和大家一样好奇,所以搜集了关于动物特点的资料,就在这本书里呢,我们一起打开看看。
图1:理解动物特点之——会自由地行动图2:理解动物特点之——对外部的刺激有反应图3:理解动物特点之——会吃东西、拉便便图4:理解动物特点之——会慢慢长大,会生宝宝5、最后判断教师组织语:经过我们刚才的研究和讨论,你认为螺蛳是动物吗?请把你的答案写在下面的空格里。
6、结束语教师组织语: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这么个小不点儿,既没有狮子老虎矫健的身姿,也没有小猫小兔的可爱劲儿,它居然也是动物呢!看来,动物的秘密还真多,期待小朋友发现更多动物的秘密!五、水果时刻指导要点:能有序进行拿取水果,并清理果核放至垃圾箱。
六、教学活动《贝壳变变变》活动目标:1.感受、欣赏贝壳应用在装饰艺术品中表现的规律美。
2.尝试依据贝壳的色彩、形状进行造型搭配,对作品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幼儿操作资源:各式贝壳、竹筒、白胚相框人手一份;制作步骤图每组一幅教师演示资源:范例三件(相框及笔筒)、示范用图画纸三张活动过程:1.谈话引入教师组织语: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了螺蛳的许多秘密。
其实,螺蛳以及许多贝类动物的外壳不仅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还可以做成装饰品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2.作品欣赏教师呈现范例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欣赏。
(欣赏第一个作品:银色相框)教师组织语:瞧,用贝壳装饰的相框,感觉怎么样?在装饰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预设:幼儿寻找到按形态间隔装饰的秘密)(欣赏第二个作品:彩色相框)教师组织语:这个相框又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预设:幼儿发现色彩的规律美)(欣赏第三个作品:花插)预设:笔筒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装饰的呢?教师小结:原来,在笔筒的底部用小螺蛳密密地围了一圈,上面用三片贝壳拼成的小花来装饰,真是美丽的花插。
3.幼儿示范教师组织语:谁愿意来尝试下,装扮相框和花插,可以用和老师不一样的方法。
师幼共建:找寻三位孩子的装饰规律。
4.操作提示教师组织语:贝类的外壳经过我们的灵巧双手,变得多有意思啊!做成相框、花插、变废为宝,装点我们的生活。
孩子们,你们想试试吗?教师组织语: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材料,这边是制作相框的,这边是制作花插的。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制作。
每种装饰品的制作步骤,老师已经将它贴在上面了,你可以和朋友一起研究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实在不清楚也可以问老师。
如果你弄明白了,就可以动手了。
好,进行选择吧,带上你的椅子。
5.幼儿操作①探究制作步骤②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同步:教师观察幼儿的即时需求,适时进行介入。
6、作品展示已完成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速度快的孩子可去另外的小组进行尝试。
7、作品评价师幼共同评价作品,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进一步体会装饰艺术的规律美。
七、区域活动活动目标:1.进一步萌发幼儿对观察、研究贝类动物秘密的兴趣。
2.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贝类的认识,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3.累积区域活动的学习经验,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1.将目标物化在游戏材料中,以图夹文的方式引导幼儿自我探究区域游戏的玩法,变显性指导为隐性指导。
2.提供不同水平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行适度挑战,变同一目标为分层目标。
2.鼓励幼儿坚持自我发现,并记录所见、所思,变结果导向为过程导向。
八、餐前游戏1.自由游戏:土豆皮、土豆背2.音乐游戏:我是小螺蛳九、午餐指导要点:鼓励个别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提请个别孩子运用正确的姿势握筷,保持桌面整洁。
针对班级中吃饭速度快的孩子,引导其细嚼慢咽。
大班半日活动《贝类家族之探秘螺蛳》的反思宁波市海曙区启文幼儿园邵爱红一、对内容的确定与优化思考一:资源的便利性与广泛性。
对于生活在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宁波儿童而言,贝类动物是孩子们会经常接触到的物系:既有来自海洋的咸水贝类,又有来自内河的淡水贝类。
因而,在认识贝类家族这一大的主题背景下,选择宁波儿童经常能接触到的螺蛳,引发幼儿探讨,教学资源的便利性与广泛性不言而喻。
思考二:概念的本初性与集约性我们思考,对儿童而言,动物的概念到底是怎样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之中的?经过了解发现,大班初期儿童对于“动物”的概念依然停留在“典型性表现”阶段,即通常认为陆地、山林中的狮虎是动物,猫狗是动物,其中包含了儿童理解动物的典型性概念——长着四条腿的,会走动的,身上有毛的,形态比较大的等。
因而,以螺蛳是不是动物为切入点,有助于回到儿童习得动物概念的本初性与集约性。
最初的内容设计还包含了螺蛳生活的环境以及有助于拓展经验的其他淡水贝类(黄蚬\河蚌等),但因为教学容量过于大,因而被剥离了,将其作为本次教学的后续跟进。
二、对儿童的观察与了解1.儿童原有经验:儿童对于螺蛳的最初认识一般会产生于餐桌,知道这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海鲜”(儿童对于生活在水里的物种一般均称之为海鲜)。
有时候在幼儿园的饲养角也可以看到螺蛳,但因为其外观不美,幼儿通常不会对其做深入了解。
知道它的外形与蜗牛比较接近,但对于螺蛳的其他认知相对缺乏。
2.现时兴趣需要:同伴带来暑期游玩中收获的海贝,在班级中掀起收集贝壳的热潮,说明儿童对贝类动物具有强烈的兴趣。
大班初期幼儿对于探究活动已有强烈的欲望,他们努力试着用自己原有的经验去解释生活中各种有趣的现象。
提供螺蛳作为幼儿研究的对象,激发儿童关于“动物概念”的认知冲突,凸显了本阶段的现实需要。
3.与活动的链接:进行探秘螺蛳教学前,幼儿已有关于贝类动物的主题学习。
如社会《住在海边的家》、游戏《沙地寻贝》、艺术欣赏《赶海的小姑娘》、语言《贝壳的歌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