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观测记录手薄

合集下载

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簿(打印版)

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簿(打印版)
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簿(打印版)
测量地点观测者仪器号前视
记录者钢尺号后视
测量日期
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薄
滴沥帮乌素煤矿项目部
2012年度
井下经纬仪导线成果记录薄测量记录簿(打印版) 测量地点观测者仪器号前视 记录者钢尺号后视 测量日期 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薄 滴沥帮乌素煤矿项目部 2012年度 井下经纬仪导线成果记录薄 华资煤矿项目部 2012年度 相关文档 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全站仪导线测量记录表 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簿 导线测量记录表 导线测量观测记录表 经纬仪导线计算表

测量实验记录手薄

测量实验记录手薄

测量实验记录手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小组成员指导教师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系邓才华编制水准测量读数练习记录表班组:观测者姓名、学号:日期:同组成员指导教师:普通水准测量(变仪高法)记录表班组:观测者姓名、学号:日期:同组成员指导教师:普通水准测量(双面尺)班组:观测者姓名、学号:日期:同组成员指导教师: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自测至班组:观测者姓名、学号:日期:同组成员指导教师:光学经纬仪的使用的记录簿班组:观测者姓名/学号:日期:同组成员指导教师:测回法水平角观测记录表班组:观测者姓名/学号:日期:同组成员指导教师:竖直角观测的记录表班组:观测者姓名/学号:日期:同组成员指导教师:全站仪测量记录表日期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_______检验者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 仪器高____________测站高程____________棱镜Ⅰ高_____________棱镜Ⅱ高_______________闭合导线计算表∑β测 = ∑D= f x =∑β理= f y =f β=∑β测 -∑β理 f β=±60″ f ==f/∑Dn附合导线计算表∑β测 = ∑D= f x =∑β理= f y =f β=∑β测 -∑β理 f β=±60″ f ==f/∑Dn全站仪草图法数字测图_草图手簿组号测站点名:坐标:x= y= H= 仪器高:i=后视点名:坐标:x= y= H= 镜高:v=观测日期:2 年月日开始时间:h m全站仪编号:观测员:草图员:立尺员:本草图手簿起始点号:终止点号:北↑③搬站时应更换表格;③表格不够可以复印!点的平面位置测设记录日期_______________ 班组_______________ 观测者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_______________点的高程测设、检测记录。

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格

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格
返测观测值(m)
往返测距离
平均值(m)
备注
表4:坐标计算表
编号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备注
1
已知
2
已知
3
4
表5:放样结果检核表
点名
设计坐标(m)
实测坐标(m)
点位误差(mm)
备注
1
2
3
4
注:长度检核与填写须在裁判员监督下进行。
表3:光电测距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号
观测角
°′″
改正数

改正后的角
°′″
坐标方位角
表1:水平角观测手簿(测回法)
日期:天 气:学 校:
仪器:观测者: 记录者:


竖盘
位置
目标Βιβλιοθήκη 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注
° ′ ″
° ′ ″
° ′ ″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表2:距离(平距)测量记录表
日期:天 气:学 校:
仪器:观测者:记录者:
边 名
往测观测值(m)
°′″
距离
坐标增量
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坐标值
点号
辅助计算

工程测量实习手簿

工程测量实习手簿
4
4
5
5
6

7
7
8
8
1
1
导 线 点 选 点 草 图
No.
日期: 气候: 组别: 选点者: 记录者: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类 别
类 别
编 号
编 号
选点位
置说明
选点位
置说明
后接点号
后接点号
前接点号
前接点号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项 目
记 录
草 图
类 别
类 别
编 号
编 号
选点位
置说明
选点位
置说明
后接点号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二次)




∑后视=∑高差=
-∑后视= 2∑平均高差=

水平 角测量手簿
(测回法)No.
日期: 仪器号: 观测者:
气候: 组 别: 记录者: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 注
°


°


°


施工放样计算手簿
日期: 气候: 组别: 计算者: 校核者:
视 距 测 量 手 簿
No.
日期: 气 候: 仪器编号: 组别: 观测者: 记录着:
测站: 起始方向: 仪器高i: K= C= 测站高程H=
观测点
尺 上 读 数
尺间隔
l
竖盘读数
°′″
竖直角

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格

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格
返测观测值(m)
往返测距离
平均值(m)
备注
表4:坐标计算表
编号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备注
1
已知
2
已知
3
4
表5:放样结果检核表
点名
设计坐标(m)
实测坐标(m)
点位误差(mm)
备注
1
2
3
4
注:长度检核与填写须在裁判员监督下进行。
表1:水平角观测手簿(测回法)
日期:天 气:学 校:
仪器:观测者: 记录者: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注
° ′ ″
° ′ ″
° ′ ″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表2:距离(平距)测量记录表
日期:天 气:学 校:
仪器:观测者:记录者:
边 名
往测观测值(m)

闭合导线的测量(测回法观测水平角、钢尺量距记录手簿)

闭合导线的测量(测回法观测水平角、钢尺量距记录手簿)
2、测角: 依次在 B、C、D、E 上设置经纬仪观测各转折角ψ、β1、β2、β3、β4,计算角度闭 合差 β=Σβi-(n-2)×180°, 其中 n 为导线边数。要求角度闭合差β≤ 40"√n , 否则,重新测量各转折角。 3、量边: 采用平量法往、返丈量各导线边。 如,丈量 BC 边,每尺段移动钢尺(或皮尺)2~3 厘米两次丈量,长度之差 △BC=( BC" -BC' ),要求 △BC ≤ 5 mm,符合时则该尺段往测的长度为 : BC 往 = ( BC1 + BC2 )/2 否则,应再量一次或多次,取符合要求的两次长度的平均值为该尺段的往测结果。 4、各边长往、返测检核 : 计算该边往、返测较差 △D = ( DBC 往 - DBC 返 ),并计算其相对误差 △D/( DBC 往 + DAB 返 ),并化成为分子为 1 的分数,要求相对误差≤1/2000, 符合要求时,则中数 DBC = ( DBC 往 + DBC 返 )/2 为 BC 边的观测结果。
3、导线计算表(另附)
实验 3-01:闭合导线测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纬仪钢尺导线测)
一、目的: 初步掌握经纬仪闭合导线观测与计算方法。 二、要求: 1、各导线边均要进行往、返丈量,往、返测较差的相对误差应≤1/2000。 2、各转折角均以测回法观测一个测回。 3、导线的角度闭合差 β≤40"√n ,n 为多边形内角个数。 4、导线全长闭合差的相对误差 (fs/Σs)≤1/2000。 三、仪器与工具: DTJ6 经纬仪一台、30 米钢卷尺(或皮尺)一把、小木桩三个或油墨笔一支( 自备 )。 四、实验程序 1、 选点与标志: 在校园内选择两个已知点 A 、B ,再定出 C 、D 、E 三个待定点并 打下小木桩上钉一小铁钉或油墨笔在地面划“+”符号作标志,导线边长应超过 30 米。

2013土木测量记录手薄

2013土木测量记录手薄

水准测量手薄(个人与小组)
班级 测量时间:自 测站 点号 组号 测量员 : 测至 : 水准尺读数(mm) 后视 前视 仪器 日期: 高差 (m) 年 平均高差 (m) 编号 月 日 高程 (m) 备注
检核计算

道路中线放样坐标计算与测量
班级 测量时间:自 组号 测量员 : 测至 : 仪器 日期: 年 编号 月 日
碎部测量记录手薄
测站点名: 序号 下丝读数 (m) 后视点名: 上丝读数 (m) 仪器高(vm) : 竖盘读数 °′ 水平盘读数 °′ 日期:200 年 月 水平距离 D (m) 日 高程 H (m)
注:水平度盘及竖直度盘读数均读到分,计算结果水平距离取位到分米,高程取位到厘米。
导线边量距与导线方位角测量记录手薄
班级 测量时间:自 线段 名称 观测 次数 组号 组长(签名) : 测至 : 日期: 平均 长度 相对 误差 正反磁 方位角 °′″ 仪器 年 编号 月 日 平均磁 方位 角°′″
误差
备注
D (m)
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班级 测量时间:自 测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组号 测量员 : 测至 : 水平度盘读 数 °′″ 仪器 日期: 年 编号 月 日 备注


计 X(N)
算 Y(E) X(N)

量 Y(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