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二第一单元第1、2课 王秀娟1
一轮复习111 讲选修一6王秀娟1
伊春市友好三中高三历史导学案(文)编制人:王秀娟审核人:王秀娟审批人:授课日期:11月15日姓名:班级:编号:17周 2 号课题:一轮复习第111 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复习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学习目标】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难点:克里米亚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学法指导及使用说明】1、注意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2、梳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措施背诵。
C级合作探究问题列出题纲。
D级问题选修。
A级背诵【知识梳理】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政治: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②经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③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④思想:“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⑤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2.目的根本: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直接: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3.时间: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4.性质:封建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内容:(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内容:①政治上: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②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
③组织上:加强村社制度评价:①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②农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③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了村社的束缚。
(2)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庭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3)地方自治改革:地方自治选举产生: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 建立城市杜马6.评价(1)客观上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2)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一轮复习15讲必修一王秀娟1
伊春市友好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文)编制人:王秀娟审核人:王秀娟审批人:授课日期:6月16日姓名:班级:编号:16 周 2 号课题:一轮复习第15 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考点复习二: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历史意义难点: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知识链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天平天国运动。
【学法指导】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妙构想,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
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挽救中国的任务。
【知识梳理】考点二:太平天国运动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矛盾尖锐2、简要过程:①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②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③全盛——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④转折——天京事变,由盛转衰⑤挽救危局——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⑥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3、对两个方案的认识:(1)《田朝田亩制度》:①革命性——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无法实现。
③落后性——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2)《资政新篇》:①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②空想性——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社会条件4、失败的原因主观上:①战略上的失误;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影响:(1)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轮复习115讲选修三1王秀娟1
伊春市友好三中高三历史导学案(文)编制人:王秀娟审核人:王秀娟审批人:授课日期:11 月21日姓名:班级:编号:18 周 1 号课题:一轮复习第115讲选修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复习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考纲及课标】(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学法指导及使用说明】1、注意对一战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2、梳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注重理解。
C级合作探究问题列出题纲,D级问题选作。
A级背诵【知识梳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表现:(1)经济实力:工业总产值位次19世纪中期排名是英、法、德、美,到20世纪初变成美、德、英、法。
(2)政治模式:英法美是典型的民主国家;德、奥、意、俄、日则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
(3)殖民地:英法是老牌殖民帝国;而德国所占殖民地少,与其经济实力很不相称。
2.具体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表现:(1)三国同盟形成: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缔结。
(具有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因为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而加入)(2)三国协约形成: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奠定基础)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
(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3.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得两大集团之间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
德国的“泛日尔曼主义”;俄国“泛斯拉夫主义”;英法:鼓吹对外扩张,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一轮复习14讲必修一王秀娟1
伊春市友好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文)编制人:王秀娟审核人:王秀娟审批人:授课日期:6月15 日姓名:班级:编号:16周 1 号课题:一轮复习第14 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单元复习指南(二)考点复习一:两次鸦片战争(一)单元复习指南【考纲及课标】考纲课标(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两次鸦片战争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中日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运动(2)辛亥革命3、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4、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阶段特征】本单元包括两部分,一是侵华战争主要有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是中国人民抗争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的背景下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是迈入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
【命题分析】命题以选择为主,侧重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切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运动能力,并尝试考查学生运用新的史学观点和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
考查内容均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重点知识,注重考查学生依据史实归纳历史结论和理解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同时,巧妙地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强调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功能【学法指导——备考策略】1、加强对基本史实、基本结论的记忆、理解与运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依据史实归纳概括历史结论,关于结合史实理解分析历史结论。
2、注意抓住两条主线:一是侵略,二是抗争。
把握近代中国反侵略。
一轮复习30讲必修一王秀娟1
伊春市友好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文)编制人:王秀娟审核人:王秀娟审批人:授课日期:6月9 日姓名:班级:编号:15周1 号课题:一轮复习第30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考点复习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知识链接】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 70年代外交改革开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拓外交新局面外交建树另起炉灶中美关系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日关系积极参与地区性一边倒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学法指导】(1)结合学案,自主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2)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外交方针(1)三大政策: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2)成就: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经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人教版B高中数学选修2-1 1.1.2 量词》9
§量词教学设计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陈方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地判断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真假;(2)会用自然语言、符号语言表示两种命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2)通过实例体验两种命题的表述方法;(3)学会判断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真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种命题在刻画现实问题、数学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概念以及真假的判断。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符号语言表示两种命题。
三、学情与教学方法分析本班是理科普通班,学生之前学习了命题及命题真假的判断,本节内容是学习逻辑联结词、充要条件、命题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采用让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概念,并判断其真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0;是整数;×5-1是整数;x)对所有整数,210)对所有整数,5-1是整数量词,并用符号“10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那么全称命题就是形如“对常叫存在量词,并用符号“10的有些元素具有的某种性2x;22cos1三、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真假判断∈M,中每个元素,证明中找到一个元素,使得,q”是中找到一个元素,使q 教师提问:存在性命题如何判断其真假。
20y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是全称命题,哪些是存在性命题,并判断真假.,则对任意实数,a>010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2;对于某一个实数,有1;2x;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方法。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左打开配套名师教学视频动画播放四种命题、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会用等价命题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并写出四种命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会写四种命题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2)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3)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相互的关系并判断命题的真假.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复习引入初中已学过命题与逆命题的知识,请同学回顾:什么叫做命题的逆命题?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3.归纳总结问题一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得到正确结论.紧接结合此例给出四个命题的概念,(1)和(2)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1)和(3)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1)和(4)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
4.抽象概括定义1: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让学生举一些互逆命题的例子。
选修三第一单元第1、2、3课 王秀娟1
伊春市友好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编制人:王秀娟审核人:王秀娟班级:编号:文3周1号授课日期:文:3月17 姓名:课题:选修三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课标要求考纲概览】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了解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出现繁荣的原因。
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感受其在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方面的求实与创新精神。
认识其主要思想观点及其深远影响,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运用历史图片、材料,通过对相关材料的阅读、辨析,形成对孔子思想的正确认识;初步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广泛的历史影响,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活动,感受其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精神,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批判精神。
通过分析政治主张,认识社会意识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体验哲学家理性主义的思想,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思想主张。
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及其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1.孔子提出“仁”、“礼”、“中庸”的含义和关系。
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影响。
2、理解并评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
一轮复习1讲必修一王秀娟1
伊春市友好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文)编制人:王秀娟审核人:王秀娟审批人:授课日期:4月1日姓名:班级:编号:5 周2号课题:一轮复习第1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一)单元复习指南【考纲及课标】考纲课标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阶段特征】本单元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随着夏朝——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出现;商周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宗法分封制;秦朝时确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后历经两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在这一过程中贯穿着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之间、相权和皇权之间的两大矛盾,其矛盾冲突直接影响了古代王朝、政权的演变。
【两条基本线索】一是以血缘宗亲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向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转变;二是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学法指导】1、复习本单元,要做到七抓:一抓两个时段——西周和秦汉、明清。
二抓两条线索——中央、地方机构的沿革。
三抓两个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四抓两个重点——中央集权在秦朝的确立和在北宋的加强。
五抓五个关键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雍正帝。
六抓九个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制、内阁制、军机处。
七抓整体——制度演变的背景和影响。
2、把握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部两对矛盾变化的轨迹和解决好这两对矛盾的主要举措。
宋朝以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占据主导地位。
宋朝通过分化事权的办法,消除了地方割据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历史说课 王秀娟
“第84讲第25 课现代科学革命”说课友好三中王秀娟一、首先,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为必修三第六专题第一课,主要讲了理论的突破。
理论的突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以具有启下的作用。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
高考道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都有。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经典物理学危机的基础上现代科学革命产生的必然性,明白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认识到爱因斯坦在相对论、普朗克在量子理论的形成和创立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相对论和量子论各自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阐明两者对人类历史和现代生活的重大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辩证法原理,正确对待科学的发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教学难点: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即:“学案导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课前1、教师集体备课设计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2、专业自习课学生完成导学案,教师批阅3、科代表下发学案并向各学习小组分配任务,组长负责落实到人4、课间10分钟,各小组按展示任务写好板书课上5、约5分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6、学生展示,学生质疑,教师点拨7、教师或学生评价、总结8、点火预热课后反思---复习巩固三、说教学过程(一)单元复习指南【考纲及课标】考纲课标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1)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必修二第6课 王秀娟1
伊春市友好三中高一历史导学案编制人:王秀娟审核人:王秀娟姓名:班级:授课日期:3月4--6日编号:2 周 1 号课题:必修二第一单元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国力强盛的表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表现、特征和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障碍;近代前夜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理解:农、手商在国民经济中的关系和作用;明中叶以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依据及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反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近代前夜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综合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居领先地位,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2)通过对近代前夜的迟滞的学习,形成对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以及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认识及其原因。
【知识链接】近代前夜的发展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近代前夜的迟滞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专制制度、海禁和锁国政策【学法指导】阅读导学案,了解课标、学习目标、结合学法指导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按要求完成了解,背诵部分,并记录下存在的问题。
识记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表现、特征和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障碍;近代前夜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学习过程】A级了解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
1表现:(1)农业的发达: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双季稻得到大范围推广,产量提高。
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
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 在用油膜法测定分子的直径时,实际上做了理 想化处理: ①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②油酸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整齐排列 ③把滴在水面上的油酸层当作单分子油膜层.
2.实验原理 (1)测出油酸液滴的体积V; (2)测出油膜的面积S;
第一节 分子及其热运动
一、分子 二、用油膜法估分子的大小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 四、分子的热运动 五、布朗运动
谢 谢!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农安县合隆镇高级中学 孙娟
1.了解人们对物质组成认识的过程,知道物质是 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可以利用单分子油膜法测定分子的直径。 3.知道分子的球形模型,知道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4.初步了解热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5.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 数值和单位。 6.知道什么是热运动。 7.知道布朗运动,了解布朗运动的原因和意义,收 集分子动理论的资料。
(3)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d 。
实际分子的结构是复杂的,单个分子可看 作小球也可看作立方体
固体、液体
ddd
小球模型
d
气体
立方体模型
d
d
d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
1.含义 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这个数目 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表示。
2.数值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是6.022 136 7×1023 mol-1,通 常可取6.02×1023 mol-1。
一、分子
构成物质的单元是多种多样的: 或是原子(如金属),或是离子(如盐 类),或是分子(如有机物)。在热学 中,由于这些微粒做热运动时遵从 相同的规律,所以在这里把它们统 称为分子。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初探
一
. 途径之一 ,是 阳光 体育运动 的主要 内容和 生 的发展有重要 意义。笔者对郑集 高级 目的。教育部门应重视 中学乒 乓球运动 的 : 发展,将乒 乓球运动列为 中学体 育必修课, 载体 。在 中学 阶段 学生上课学 习乒 乓球技 : 中学 、 集高 级中学 、 许高级 中学 、 侯 大 夹河
定 出合 理的 中学生乒乓球竞赛 制度 ,才 能 :
作者单位 : 江苏铜 山县郑集高级中学
初 中 思 想 品 德 澡 【 的 情 感 教 育 初 探 ; 】
张 庆 伟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情感教育在思想 品德教学中的作用进行 了分析 ,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情感教育 的实施条件。 思想品德 条 件
政府和教育 主管部 门应根据本地 区教 ・ 的兴趣 和 自愿的基础 上 ,活动的主体有 生
育的实际情况 ,保证体 育经费 的投人 和使 : 着较强 的主观动机 , 加之教师必要 的指 导 , 视等途径学习。乒乓球也 不是 学校的必修 用 ,要按照 国家规定 的体 育器材 目录要 求 因而 能够 使学 生切实掌握一 至两项有效 的 课 , 以也就没有开设 , 所 学生们 只有 在课余 逐 步配齐有关 的体育器材 。同时学校也 可 一 现代 的运 动技 能 ,乃至形成一 定的体育专 时间自发地参加乒乓球运动。 以充分利用有 限的空 间 ,以满足学生上 课 : 。而乒乓球 运动专长 和技 能有 可能伴随 长
术 需要通过课外 活动 , 强乒乓 加 高级 中学 的部分学生 和老师进行调查 。结 增加 中学课 的教学 。顺应 阳光 体育提 出的 : 比较有 限, 让学生 在校期间至少掌握 两项 技能 ,形成 - 球技术 的练 习和巩 固。从事乒乓球教学 、 训 果 发现,乒 乓球 这项 运动深受 中学 生们的
福清二中王玉娟--精品PPT课件
的卢马与刘备 在平定江夏之乱的时候,刘备的大将赵云夺了张武的 一匹骏马,并将其献给刘备。为了取悦刘表,刘备将这匹 马转献给刘表,不料刘表的部下蒯 kuǎi良说这匹马眼下有 泪槽额上有白点,叫“的卢”一定会妨主,是典型的凶马, 刘表听了就退给了刘备。刘备认为这马可以做他的坐骑, 谋士伊籍劝刘备说:“人说此马妨主,您怎么能骑呢?” 刘备说:“死生有命,与马何干!”从此“的卢”马成为 刘备的终身坐骑,为刘备服务,直到刘备去世。在得到 “的卢”马之后,刘备因为参与刘表立嗣之事,蔡瑁设计, 想杀害刘备。刘备只好骑上“的卢”马奔逃,不料前面竟 然是悬崖!悬崖下面是滚滚奔流的檀溪,眼看蔡瑁的军队 就要追上来了,刘备在着急之中,对着“的卢”马猛抽三 鞭,大喊一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结果,“的 卢”马长啸一声,一跃而起,竟然稳稳当当的跳过檀溪到 了对岸。救了刘备。
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然后又跳上马背。马又像上回那样,
而王亥一只手紧紧抓住绳子,另一只手又勒紧马鬃,这样把马驯
服了。 后来有一天,一只老虎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
死,王亥和其他人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追去。追上老虎,
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顺便射死了几只
鹿。后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
•
王亥驯马故事
•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黄帝时代,传说 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
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
物,只以草为食。黄帝派驯养动物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2020版数学人教B版选修2-1课件:第一章 1.1.2 量词 .pdf
第一章§1.1 命题与量词1.1.2 量 词学习目标XUEXIMUBIAO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含义.2.理解并掌握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的概念.3.能判定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的真假并掌握其判断方法.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自主学习题型探究达标检测1自主学习PART ONE知识点一 全称量词、全称命题1.概念短语“ ”“ ”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在逻辑中通常叫做 量词,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 .2.表示将含有变量x 的语句用p (x ),q (x ),r (x ),…表示,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用M 表示.那么,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读作“对任意x 属于M ,有p (x )成立”.3.全称命题的真假判定要判定全称命题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 中每个元素x ,证明p (x )成立,但要判所有的任意一个全称∀全称命题∀x ∈M ,p (x )知识点二 存在量词、存在性命题1.概念短语“ ”“ ”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在逻辑中通常叫做 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 .2.表示存在性命题“存在M 中的元素x ,使p (x )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读作“存在M 中的元素x ,使p (x )成立”.3.存在性命题的真假判定要判定一个存在性命题是真命题,只需在集合M 中找到一个元素x ,使p (x )成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存在存在性命题∃x ∈M ,p (x )∃1.“有些”“某个”“有的”等短语不是存在量词.( )2.全称命题一定含有全称量词,存在性命题一定含有存在量词.( )3.存在性命题中的量词一定不能省略.( )4.全称量词的含义是“任意性”,存在量词的含义是“存在性”.(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SIKAOBIANXIPANDUANZHENGWU××√√2题型探究PART TWO题型一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辨析例1 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1)梯形的对角线相等;(2)存在一个四边形有外接圆;(3)二次函数都存在零点;(4)过两条平行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解 命题(1)完整的表述应为“任意一个梯形的对角线相等”,很显然为全称命题.命题(2)为存在性命题.命题(3)完整的表述为“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存在零点”,故为全称命题.命题(4)是命题“过任意两条平行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的简写,故为全称命题.反思感悟 判断一个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的关键是看量词.由于某些全称命题的量词可能省略,所以要根据命题表达的意义判断,同时要会用相应的量词符号正确表达命题.跟踪训练1 下列命题中,是全称命题的是________,是存在性命题的是_____.(填序号)①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②有两个角是45°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正数的平方根不等于0;④至少有一个正整数是偶数.①②③④题型二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真假判断例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有序实数对(x,y)都对应一点P;解 真命题.(2)存在一个函数,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解 真命题,如函数f(x)=0,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3)每一条线段的长度都能用正有理数来表示;(4)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等式x2+x+8=0成立;解 假命题,方程x2+x+8=0的判别式Δ=-31<0,故方程无实数解.(5)∀x∈R,x2-3x+2=0;解 假命题,只有当x=2或x=1时,等式x2-3x+2=0才成立. (6)∃x∈R,x2-3x+2=0.解 真命题,x=2或x=1,都能使等式x2-3x+2=0成立.反思感悟 要判断全称命题“∀x∈M,p(x)”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中每个元素x,证明p(x)都成立;如果在集合M中找到一个元素x,使得p(x)不成立,那么这个全称命题就是假命题.要判断存在性命题“∃x∈M,p(x)”是真命题,只需在集合M中找到一个元素x,使p(x)成立即可;如果在集合M中,使p(x)成立的元素x不存在,那么这个存在性命题就是假命题.跟踪训练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有一些奇函数的图象过原点;解 该命题中含有“有一些”,是存在性命题.如y=x是奇函数,其图象过原点,故该命题是真命题.(2)∃x∈R,2x2+x+1<0.解 该命题是存在性命题.∴不存在x∈R,使2x2+x+1<0.故该命题是假命题.题型三 由含量词的命题求参数例3 对于任意实数x,不等式sin x+cos x>m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 令y=sin x+cos x,x∈R,又∵∀x∈R,sin x+cos x>m恒成立,引申探究若将本例条件改为:存在实数x,不等式sin x+cos x>m有解,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 令y=sin x+cos x,x∈R,又∵∃x∈R,sin x+cos x>m有解,反思感悟 (1)含参数的全称命题为真时,常转化为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来处理,最终通过构造函数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2)含参数的存在性命题为真时,常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有解问题来处理,最终借助根的判别式或函数等相关知识获得解决.跟踪训练3 (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2+(2a+1)x+a2+2≤0的解集非空,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 关于x的不等式x2+(2a+1)x+a2+2≤0的解集非空,∴Δ=(2a+1)2-4(a2+2)≥0,即4a-7≥0,即|sin x-cos x|=sin x-cos x,∴sin x≥cos x.典例 f (x )=x 2-2x ,g (x )=ax +2(a >0),∀x 1∈[-1,2],∃x ∈[-1,2],使f (x 1)=g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HEXINSUYANGZHISHUXUECHOUXIANG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应用√解析 由于函数f(x)在定义域[-1,2]内是任意取值的,且必存在x∈[-1,2],使得f(x1)=g(x),因此问题等价于函数f(x)的值域是函数g(x)值域的子集.函数f(x)的值域是[-1,3],函数g(x)的值域是[2-a,2+2a],素养评析 (1)本例通过对抽象的数学符号任意与存在的理解,可转化为两函数值域之间的关系.(2)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语言具体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3达标检测PART THREE1.下列命题中,不是全称命题的是A.任何一个实数乘以0都等于0B.自然数都是正整数C.每一个向量都有大小√D.一定存在没有最大值的二次函数解析 D选项是存在性命题.2.命题p:∃x∈N,x3<x2;命题q:∀a∈(0,1)∪(1,+∞),函数f(x)=log a(x-1)的图象过点(2,0),则√A.p假q真B.p真q假C.p假q假D.p真q真解析 ∵x3<x2,∴x2(x-1)<0,∴x<0或0<x<1,故命题p为假命题,易知命题q为真命题,故选A.3.下列全称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①负数没有对数;②对任意的实数a,b,都有a2+b2≥2ab;③二次函数f(x)=x2-ax-1与x轴恒有交点;④∀x∈R,y∈R,都有x2+|y|>0.A.1B.2√C.3D.4解析 ①②③为真命题,当x=y=0时,x2+|y|=0,④为假命题.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a⊥b⇔a·b=0;②矩形都不是梯形;③∃x,y∈R,x2+y2≤1;④任意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1.①②④其中全称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 ①②省略了量词“所有的”,④含有量词“任意”.5.若命题“∀x∈R,x2+mx+2m-3≥0”为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2,6]______.解析 由已知“∀x∈R,x2+mx+2m-3≥0”为真命题,得Δ=m2-4×1×(2m-3)=m2-8m+12≤0,解得2≤m≤6,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2,6].课堂小结KETANGXIAOJIE1.判断全称命题的关键:一是先判断是不是命题;二是看是否含有全称量词.2.判定全称命题的真假的方法:定义法:对给定的集合的每一个元素x,p(x)都为真;代入法:在给定的集合内找出一个x,使p(x)为假,则全称命题为假.3.判定存在性命题真假的方法:代入法,在给定的集合中找到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真,否则命题为假.。
【选修2-1教案】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全套教案
6. 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
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
“若 p,
则 q” 或者 “如果 p,那么 q” 这种形式 ,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 p 叫做命题的条件 ,q
叫做命题结论.
7.练习、深化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 p 和结论 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
由于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有相同的真假性, 所以在直接证明某一个命题为真命题有困难时, 可以通过证明它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来间接地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
9.例题分析 例 4: 证明:若 p2 + q 2 = 2,则 p + q ≤ 2 .
分析: 如果直接证明这个命题比较困难,可考虑转化为对它的逆否命题的证明。 将“若 p2 + q 2 =2,则 p + q ≤ 2 ”视为原命题,要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可以考虑证明
p 和结论 q,
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其中设置命题(3)与(4)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两个例子的比较,学更 深刻地理解命题的定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管判断的结果是对的还是错的。
此例中的命题(5) ,不是“若 P,则 q”的形式,估计学生会有困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
一起分析:已知的事项为“条件” ,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
它的逆否命题“若 p + q > 2,则 p2 + q 2 ≠2”为真命题,从而达到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的目的.
证明:若 p + q > 2,则
p2 + q 2 = 1 [( p - q) 2+( p +q) 2]≥ 1 (p + q) 2> 1 ×2 2=2
2
2
2
所以 p2 + q 2≠2.
这表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为真命题。 练习巩固:证明:若 a2- b2+2 a-4 b-3≠0,则 a- b≠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春市友好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编制人:王秀娟审核人:王秀娟班级:编号:文1周1号授课日期:文:3月3 姓名:课题:选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考纲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一战前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情况、欧洲列强间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概况、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影响,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等战役,通过阅读有关材料,提高阅读材料、利用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探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和经过;探讨科技与战争的关系;分析德国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根源;认识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战争的关系;认识极端民族主义在当时的欺骗性和对一战爆发的作用。
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明了为了防止战争,青年人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重点、难点】重点:列强对世界的争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主要战役、美国参战难点: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得出结论。
革命在结束战争方面所起的作用。
【知识链接】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1)客观:20世纪的世界已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3)现实条件: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因争夺殖民地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学法指导】、利用学科自习,25分钟之内,阅读教材和导学案上所有的内容,明确课标及考纲要求,结合教材,梳理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一次大战、两大集团、三对主要矛盾、四大新式武器、五点原因。
一个导火线,两大集团,三条战线,四年战事。
2、20分钟完成合作探究B、C问题,D问题选作,注意答要点,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
【学习过程】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经济因素)1、列强争夺殖民地的原因: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经济的大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资本主义列强为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2、19世纪末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结果: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
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矛盾。
引发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战争。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三大矛盾:(1)主要矛盾一:英德矛盾原因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2)主要矛盾二:法德矛盾的缘起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3)主要矛盾三:俄奥矛盾原为争夺巴尔干半岛。
2、三国同盟形成:防范法国,构建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1879德奥结盟;1882《三国同盟条约》。
核心是德、奥同盟,德国是的领导者,奥匈是依附德国的“小伙伴”,意大利只是个“暂时的和动摇的”同盟者。
3、三国协约形成(1)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不同其它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的军事义务来束缚自己。
(2)原因:三国同盟威胁法俄;德国咄咄逼人,英国力不从心,放弃孤立,寻求盟友。
(3)过程:1892年,《法俄军事协定草案》;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
4、危害:两大集团对峙,笼罩战争阴云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1、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对军备和战争的影响:内燃机和化工技术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战争有原来的陆上—海上平面空间,向陆海空三维立体空间化,战争的规模更大、预示未来战争更加残酷,更加危险。
2、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的表现:(1)传统武器性能提高---无烟火药;(2)新式武器扩展海空--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3、新的交通和通讯手段对战争的影响①交通:汽车提高部队的战略机动能力②通讯:电报、电话、无线电远距离指挥战争,协调战力四、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1、军国主义某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紧对外侵略,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实行军事独裁,强迫人民接受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等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
使国家生活的各方面都为军事侵略目的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2、极端民族主义“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民族优越论”。
3、影响: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战争日益迫近。
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一、一战的爆发1、根源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
2、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杀身亡,“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这事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许多国家也相继卷入战争。
3、爆发标志: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决定乘机吞并塞尔维亚。
俄、法两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暗中支持俄、法。
1914年7月28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发展成为一场世界大战。
一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
4、大战双方:英、法、俄、意、日(协约国)——德、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同盟国)二、一战的经过(1914——1918)(一)三条战线:(1)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2)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3)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奥匈(二)四年战事:1、1914年重心:西线: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
它宣告了速决战梦想的破灭,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东线:德挫败俄军攻势。
2、1915年重心:东线:德军深入俄国,但未达目的,战线处于僵持状态。
3、1916年重心:西线: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
海上: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
德海军未能突破封锁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4、1917年:美、中参战,俄革命、退出。
(1)美国的参战①原因: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与协约国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有利于同盟国、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
②美国向德正式宣战:1917年,战争已接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又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
1917年4月6日美国向德正式宣战。
③美国参战的影响: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一战中协约国的胜利。
1)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美国大规模扩军,派遣了200万士兵开赴欧洲战场。
2)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是一战真正成为进入了全球规模阶段。
(2)俄国革命及退出一战:①革命:一战导致了俄国国内的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德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政府,但是新政府继续参战又导致了新的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②退出: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通过了《和平法令》。
1918年,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推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三、一战的结果:同盟国战败投降;协约国胜利,但元气大伤。
1.德军在西线的进攻:从3月到7月,德军倾其全力在西线先后发动5次进攻,均遭失败,伤亡约70万人,元气丧尽,再也无力发起大的进攻。
2.协约国的反攻:9月底,协约国开始发动总攻。
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宣布投降。
3.德国投降: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影响到全国。
10日,德皇被迫退位,逃亡荷兰。
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这标志着“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C)级【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线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不想把别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请回答:⑴上述材料中“得到陆地”的邻国指哪个国家?“得到海洋”的另一个邻国指哪个国家?(1)法国、英国⑵皮洛夫讲此话时德国的经济实力如何?(2)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⑶此时德国在国际上最主要的对手是谁?争夺的焦点是什么?(3)英国,殖民地的争夺C级【合作探究2】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
表: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15日1917年某日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22 22 16 25 50 15钢19 21 16 25 58 16煤394 331 346 355 851 340(1)从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1)有利于同盟国一方。
因为从1914年8月到9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上升。
(2)1917年的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从这一变化中分析出一战进程中的哪些史实?(2)、变化:1914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与同盟国相当;1917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远远超过同盟国。
史实1:战争规模不断升级,原因是交战国数量的增加,战争呈现焦灼化。
史实2:从1917年开始,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原因是美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史实3:受到战争的重创,一战后期同盟国的生铁、钢、煤等军需品的生产能力遭到严重破坏。
C级【合作探究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帝国皇储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反应。
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州”,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到1917年4月美国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
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1)“中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