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戴望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课《诗两首之雨巷》 课件(经典实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课《诗两首之雨巷》 课件(经典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ea5529a98271fe900ef927.png)
文本解读
1、赏析第一节 ①“我”有什么特点? (孤独,彷徨,寂寞。) ②“悠长”“寂寥”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了当时黑暗现实的沉闷。)
2、赏析第二节
①姑娘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②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比喻姑娘? 1、外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 内心:忧愁、哀怨、彷徨。 2、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
雨 戴巷
望 舒
一、作者介绍
“雨巷诗人”——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
诗人。
成名作《雨巷》被叶圣 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 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 元”,作者也由于此诗 获得“雨巷诗人”的称 号。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 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 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 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 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愁怨、易逝
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 接天流.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花儿枯萎的时候, 当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 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你走啦, 留给我一生牵挂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 ”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 开花为白色或紫色。
丁香
诗歌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 容姑娘?形容忧愁?
丁香颜色为白色或紫 色,都不轻佻,常常 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 的青睐。
——美丽、高洁 丁香未开时形状像结, 所以诗人们对着丁香 往往伤春,说丁香是 愁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 诗两首 雨巷 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 诗两首 雨巷 课件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bb2e9de53a580216fcfec6.png)
课文欣赏 1、《雨巷》这首诗中运用了哪几 个意象?
油纸伞、 雨巷、 丁香
2、《雨巷》一诗中出现了哪几个 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特点?
丁香姑娘 美丽、高洁、忧郁 我
彷徨、惆怅、苦闷
问题探究
1 《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 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 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 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 想像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 “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 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 期待着什么?
山 了 整 生 掌 乳
, 阴 暗 , , 春 。 轻 抚 , 。
希 望 , 春 ,
口 一 样 活 , 恒 的 中 国 !
雨巷
再见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 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 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 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 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 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 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 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 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 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2
《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
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 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 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 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 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 “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 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 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 情色彩。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 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 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语文1.2《诗两首-雨巷》课件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语文1.2《诗两首-雨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2f72d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6.png)
而油纸伞与雨巷、 篱笆墙也很好地结合 起来了。时间是暮春, 并且在寂寥地下着的 小雨,在幽深、寂静、 凄美、朦胧之外,又 平添了一份冷漠,凄 清、迷离、空蒙的氛
围,总体来说,朦胧、 感伤。
意象分析
丁香
意象分析
丁香
意象分析
丁 香 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开
花为白色或紫色,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意象分析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 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 深、寂静、朦胧、凄美 的氛围。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意象分析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迷漫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漫 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 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 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首尾呼应)两节上,从 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反复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久,悠久”; 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 徨”; 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 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⑤
押韵
每节压ang韵两三次,使节奏舒缓悠扬。
丁 香 丁香开花开在暮春时节,易凋
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 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 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 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意象分析 丁 香 美丽 高洁 冷艳
哀婉 愁怨 惆怅
意象分析
雨 戴巷
望 舒
“雨巷诗人”——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 诗人。
高一语文雨巷原文及赏析
![高一语文雨巷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7359b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4.png)
高一语文雨巷原文及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
《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雨巷原文及赏析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雨巷原文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芳香,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静默彳亍( chì chù )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芳香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作品鉴赏《雨巷》1927年夏天,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特别喜爱,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当是艺术美的结晶。
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外;多年以后,人们才像欣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的艺术光辉。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好像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好像在期盼什么、追求什么,而期盼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逝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雨巷》课件(共15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雨巷》课件(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81c747312b3169a451a475.png)
本课总结: 理解诗人在迷茫中不放弃追求理想的执著。 再次齐读这首诗 作业: 以“丁香”、“雨巷”等为意象,写一篇 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丰富, 不少于300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文解析
1、“丁香一样的姑娘”代表什么呢? ①根据诗歌内容,姑娘就是姑娘,诗人当时22岁, 说他沉醉于爱情,这是首爱情诗。 ②结合时代背景,姑娘是我心中的理想。 ③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想象的补 充。我们看姑娘是忧郁彷徨的,作者当时的处境也 是忧郁彷徨,而且诗中多次出现“像我一样”从这 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即:“我” 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 我,另一个层面的我。
2 、雨巷。作者自幼居住于杭州的小巷中,小学、中学走的都 是长长的青石板路。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 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 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是种优美的意境。怀着渺 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 待什么?
3 、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 的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 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 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 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 么要选用丁香? • 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 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 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诗 中“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 怨的姑娘”就来自对经典的 借鉴。 • 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 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 花虽美,却容易凋谢。所以, 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 易消失离去的。
2、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 ①因为诗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没有理由 留下来,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的。 ②因为这个“丁香姑娘”本来就诗人幻想中的形象, 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3、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 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 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 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 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 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原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dbcd3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b.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课件:第2课 诗两首-雨巷ppt课件优秀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课件:第2课 诗两首-雨巷ppt课件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96661af5168884868662d609.png)
2、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 颓圮的,就是让人 感觉有种破败、凄 凉的气氛。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来, 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静、朦 胧、凄美的氛围。
3、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 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 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 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 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 地结合起来。又寂寥地下着 小雨,更凭添了一份冷漠, 凄清和孤独的氛围。
而油纸伞与雨巷、 篱笆墙也很好地结合 起来了。时间是暮春, 并且在寂寥地下着的 小雨,在幽深、寂静、 凄美、朦胧之外,又 平添了一份冷漠,凄 清、迷离、空蒙的氛
围,总体来说,朦胧、 感伤。
4、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 道不明的迷蒙意境 都源于“丁香”二 字。丁香形状像结, 开在暮春时节,易 凋谢。开花为白色 或紫色。
•总结:
•
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
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
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
迷茫、失落和感伤。
•
都说《雨巷》这首诗美,音节美、意象美
、意境美,其实,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种美
,在它身上体现着一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苦苦追
梦的执著美。
艺术特色: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她静默地走近
撑着油纸伞
走近,又投出
像我一样,
太息一般的眼光,
像我一样地
她飘过
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像梦一般地,
冷漠,凄清,又惆怅。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tuí 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42e955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6.png)
《雨巷戴望舒》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雨巷”、“丁香”等。
2. 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3. 感受诗歌中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理解其追求与失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品味,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理解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诗歌的配图、生字词等。
2. 准备音频文件,包括诗歌朗诵和背景音乐。
3. 准备相关资料,如戴望舒的生平简介、诗歌创作背景等。
4. 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
通过下示例进行。
戴望舒的生平简介: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戴朝安,出生于浙江杭州。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热爱文学和艺术,尤其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注重意象和象征,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创作背景: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他身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主题多涉及爱情、离别、孤独、死亡等,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注。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1. 讨论戴望舒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探究它们在诗歌中的意义和作用。
2. 小组合作探究戴望舒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分析其诗歌如何传达深沉的情感和人生的思考。
3. 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探讨戴望舒诗歌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戴望舒的诗歌,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现代诗,它是戴望舒的《雨巷》。
这首诗是现代新诗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以及深邃的内涵,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那么,这首诗究竟讲了什么?它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雨巷》精美课件(共27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雨巷》精美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4940ec9e31433239689357.png)
象征手法:美好理想的象征
丁香姑பைடு நூலகம்的
美丽高洁——
理想的美好
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
哀怨彷徨——
丁香姑娘的
飘然离去——
理想的幻灭
象征 雨巷中的我 怀着憧憬与追求 孤独彳亍的彷徨者
丁香般 的姑娘
渺茫、难以实现 的 美好理想
重叠与反复
重叠:重章叠句,是指不同的段落中语句基本相同,只更改少数字 词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 强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国风·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 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
现代诗派
因施存蛰主编的《现代》文学月 刊而得名,鼎盛于二十世纪三十 年代中期,其理论核心是象征主 义,代表人物戴望舒
雨巷
--戴望舒
• • • • • •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 • • • • • • • • • •
1.《雨巷》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意象是什 么?有何特点?
油纸伞
复 古 、 怀 旧 、 神 秘 、 迷 蒙
丁香: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 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易凋 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 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 熟知的意象之一。
【人教版】必修1语文《雨巷·戴望舒》(共20张PPT)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必修1语文《雨巷·戴望舒》(共20张PPT)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0f4c8b31126edb6f1a10c5.png)
丁香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 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 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是 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 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 的愁怨和凄美。丁香花虽美,但 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 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丁香颜色为白色或紫色,都不轻佻, 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 生物和地理,
• 四十多的物理
• 历史和政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 戴望舒的《雨巷》,在诵读 的基础上,获得了美的享受, 也体味到了诗人当时失望和 希望、幻灭和追求交织在一 起的情感。诗人借“丁香一 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 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 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 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 望,但是诗人并没有绝望, 而仍旧“希望”着,追求着。
“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意义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姑 娘
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课后思考
诗中的姑娘是指的谁?有人说“姑娘” 就是“我”,还有人说“姑娘”就是“姑娘”, 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心中的理想”,你 有什么看法?
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 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 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 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 永远“宛在水中央”。如果诗中的“我”是一位 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 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 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 呢?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 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 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 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我”是实实在在 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 “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之《雨巷》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之《雨巷》课件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547d73783e0912a2162a91.png)
丁香:
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
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
或白色,在古诗词中,
诗人往往以Leabharlann 香喻愁。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 李商隐《代赠二首》
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冷漠,凄清又惆 怅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 人 继 续 追 寻 着 丁 香 一 样 的 姑 娘
虽 然 理 想 渺 茫 难 以 实 现 , 但 诗 人
仍 然 怀 着 对 理 想 的 追 求 和 憧 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
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 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
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
舒缓的效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 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
第一单元
诗两首 雨巷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1 2 3 4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布置作业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5
6
情境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
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 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 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 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一段录
高中语文 1.2《雨巷》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雨巷》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06547e5b9d528ea81c7798a.png)
D、丁香一样的姑娘
象征诗人 对人生、理想 和美好事物的 信念和追求, “丁香姑娘” 是含着忧愁的 美好理想的化 身,也表现了 诗人空虚、幻 灭和感慨的心 境。
精选课件
2、“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 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雨巷》作于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 暗的时代,1927年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 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 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
岁月》等。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
息较重。抗战开始后的作品,从生活、情绪到艺术
风格转向积极明朗。1941年所作《狱中题壁》和稍
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
贞气节。
精选课件
创作背景
《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 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 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 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 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 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 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 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寥 的小巷中行走,这首诗既实又虚。
精选课件
意《 图雨
巷 》 诗
精选课件
整体把握
彷徨求索(1—2)——寻找理想 理想出现(3—4) ——可望而不可即
距离拉开(5—7)——继续彷徨追求
(1)因为诗人只是 与她邂逅在雨巷,她 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 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 的。
(2)因为这个“丁 香姑娘”本来就诗人 幻想中的形象,她根 本就没有存在过。
高中语文 第2课《诗两首》雨巷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2课《诗两首》雨巷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09a2be5aef8941ea76e05bd.png)
艺术特色
1. 象征手法;
2. Ang韵,幽深空濛的韵律;
3. 回环反复的旋律。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叶
圣陶
1、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 望舒第一次的恋爱 在1927年,他爱恋 着好友施蜇存的妹 妹施蜇年并已订婚, 后因她的变心恋爱 失败,戴望舒十分 痛苦,希望遇到一位 像丁香一样结着愁 怨的姑娘,来慰藉 自己的孤独和彷 徨。
2、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 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 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 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 们中的一部分人,因找不到革命的 前途,在痛苦中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 戴望舒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
感伤痛苦的情绪。
结合时代背景,姑娘是我心 中的理想。诗人借“丁香一样的 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 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 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 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 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 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3、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补充:
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 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想象的补充。我 们看姑娘是忧郁彷徨的,作者当时的 处境也是忧郁彷徨,而且诗中多次出 现“像我一样”从这一角度说:诗人 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即:“我”是 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 我,未来的我,另一个层面的我。
为白色或紫色,有淡雅香气。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 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唐代诗人 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 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 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 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雨巷》原文和讲解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雨巷》原文和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99c19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8.png)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雨巷》原文和讲解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翻译家。
因其著名诗作《雨卷》而有“雨巷诗人”之称,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早期诗作凄婉朦胧,后期诗作则趋于写实、明朗,主要作品有《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集。
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讲解《雨巷》一诗约写于1927年夏,发表于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9卷第8号上。
关于《雨巷》对当时诗坛及戴望舒本人的影响,戴望舒的挚友杜衡的下面一段话可供参考:“说起《雨巷》,我们很不容易把叶圣陶先生底奖掖忘记的。
《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年,在圣陶先生代理编辑《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想把它投寄出去。
圣陶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圣陶先生底有力的推荐,使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一直到现在。
”(《望舒草·序》)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雨巷》一诗的音乐感很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
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本素材:1.2《诗两首》雨巷赏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本素材:1.2《诗两首》雨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9434334028915f814dc2a5.png)
《雨巷》欣赏戴望舒(1906—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余杭县人。
早年曾参加新月社,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主要成员之一。
代表作有《望舒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本诗发表于1928年的《小说月报》,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呼,是中国19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雨巷》发表于1928年。
这是一首象征诗作。
由于运用了象征意象,所以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但是欣赏者可以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对其中的涵义做出个性的理解。
首先从诗作的表层语义上来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它描写了一个一见钟情且失之交臂的爱情故事。
有人将这样的爱情进一步坐实,再结合诗人1928年前后的爱情经历而把它看作是诗人与女友曹某的一段爱情的写照和记录。
其次,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与信仰的失落与追求有关的诗作。
中国传统诗学有以香草美人喻政治境遇的传统,如屈原的《离骚》。
作品中的“我”寻找的姑娘可以被看作是某种信仰,它本来存在,但是后来失落,但是“我"仍然执著地寻找.有人同样进行了进一步的坐实,结合1927年后中国社会形势以及作家自己的精神,认为这样的诗作就是写诗人大革命失败后的心态的。
作者早年曾经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信仰失落,对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途都充满了失望和迷惘.因此,在这首诗里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了自己沉重而又不乏坚韧的情绪.再次,这首诗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自我失落情绪的写照.作品中的“我"是忧愁和迷惘的,而所要寻找的“姑娘”也同样是忧愁和迷惘的。
姑娘的情绪和形象正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或者说就是诗人的“镜相".在连绵细雨中,诗人怀着痛苦而朦胧的“希望”,“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独伤感的,是自恋的.但在那寂寥的雨巷里,却也寄寓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这首诗是戴望舒现代派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具体表现为:(1)运用象征进行抒情。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2课 诗两首《雨巷》(100张)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2课 诗两首《雨巷》(100张)](https://img.taocdn.com/s3/m/5768fdd54028915f804dc26f.png)
1、雨巷
雨:迷茫、潮湿、阴冷; 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 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 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 境特征。
2、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圮 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 破败、凄凉的气氛。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来, 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静、朦胧、 凄美的氛围。
“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 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 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1、油纸伞:
复古、怀旧、迷蒙 悠长、寂寥、迷茫 破败、凄凉
意象
2、雨巷:
3、颓圮的篱墙: 4、丁香:
美丽、高洁、愁怨
构成了全诗迷离、凄凉而哀伤的超 然意境。
请从诗中找出描写“姑娘” 的语句,并概括这个意象的特点。
象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 结着愁怨的姑 娘。 郎; 她静默地远了, 远 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 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而油纸伞与雨巷、篱笆墙也很好地结合 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并且在寂寥地下着的 小雨,在幽深、寂静、凄美、朦胧之外,又 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迷离、空蒙的氛围, 总体来说,朦胧、感伤。
2、诗歌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 丁香来形容姑娘呢?而不说成兰花姑娘,梅花姑 娘或是菊花姑娘。 因为—— 梅花:不畏霜雪,凌寒独放,浓郁芳香——高洁 兰花:常青、独秀、幽香、素雅——清逸 菊花: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傲霜怒放,不 畏寒霜欺凌——孤傲
雨 巷
彷徨 寂寥 彳亍 惆怅 颓圮
pá ng huá ng jìliá o chì chù chó u chà ng tuí pǐ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诗两首之雨巷鉴赏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诗两首之雨巷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1d2d718f90f76c661371af7.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诗两首之雨巷鉴赏高一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开始,xx为大家整理了第一单元诗两首之雨巷鉴赏,请大家查看了解。
内容鉴赏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
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诗的开头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
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
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诗人在雨巷行进的足迹,躲在一旁,悄悄地窥视吧。
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
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课件—诗两首雨巷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课件—诗两首雨巷](https://img.taocdn.com/s3/m/e4b56db8bb4cf7ec4bfed006.png)
主要品
•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作品风格
•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 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 朦胧、含蓄。
•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 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雨巷
戴望舒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丁香花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花儿枯萎的时候, 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 多少美丽编成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你走了, 留给我一生牵挂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 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尘世间多少烦恼,从此不必再牵挂
我与地坛
说 说说 说 说 说 说 教 目教 学 学 过 板 材 标法 生 法 程 书
说教材
❖ 位置: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三篇 ❖ 性质:课内自读课文。 ❖ 内容: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 ❖ 要求: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
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 手法 。
说教学目标
• (一)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 富有哲理意味的写景语言。
• 1926年参加共青团。 • 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
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 • 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
戴望舒
• 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
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 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 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 • 1950年因病逝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点评(陕西师范大学王元华)
本课的重点明确,紧紧围绕“丁香姑娘”这个意象反复铺垫、渲染和锤炼,三个问题,“找出本诗的意象,并从诗中找出描述意象特点的词语,概括这些意象的共同点”、“诗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诗人刻画一个忧郁的丁香姑娘,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分别从“画面、意象、情感”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但环环相扣,瞄准和强调的是同一个内容,加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课外研究小组”的活动,本课由文本落实到人文,由文本延伸到课外又回馈到课内,学生活动、研究性学习和文本的深入探究完美结合起来了,同时“花”的比较与有关“丁香”的古诗恰到好处地拓展和整合了相关认知。
这是本课设计最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
但教学设计本身对这一特色的理性认识有待提高,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没有明确这一点,教学过程没有紧紧围绕这一点展开,尤其是朗读和讨论时没有有意识地为意象的处理作铺垫,板书也没有将意象的特点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