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概述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关键工作,它要求护士具备专
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文档旨在介绍血液
内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注意事项。
常规操作
1.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表现,及时报告异常。
3. 定期检查血液常规、凝血功能和器官功能等指标,以评估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4. 给予病人必要的药物治疗,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 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口腔和气道。
6.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定期检测血常规和电解质水平。
7. 防止感染的发生,包括采取洁净手术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等措施。
8. 注意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9. 协助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包括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营养补充等。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医嘱,准确记录病人的相关信息和护理措施。
2. 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注意护理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预防跌倒、烧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 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和教育。
5.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研究活动。
以上是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注意事项,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请护士们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避免食用过硬、带壳的食品。
2、保持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早晚用软毛刷刷牙,每日早晚及餐后用漱口液含漱3~5分钟。
对已发生口腔溃疡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正确使用合适的漱口液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3、清洁皮肤,定期擦澡更衣。
发现盗汗者,及时擦干并更换干湿的衣裤、床单,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做好会阴部及时肛周清洁护理,预防肛周感染;女患者经期加强卫生。
5、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知道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6、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对出血严重者,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先兆,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
8、静脉化疗的患者,注意保护血管,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9、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督促清洁员每日用0.1%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档和设备带。
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10、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情绪、语言及行为的变化,适时给予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1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介绍用药及并发症预防的知识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传此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并简要说明穿刺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操作。
备齐所有用物;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及相关麻醉药的过敏史。
2、术中配合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一声,包停止穿刺、协助处理。
3、术后护理穿刺后应局部加压,至少需按压5分钟,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知道患者穿刺后72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敷料一旦污染或脱落,及时消除伤口更换敷料,以免污染伤口引起局部感染。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血液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诊治各种与血液相关的疾病。
在进行护理工作中,遵循一系列的护理常规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以血液科护理常规为题,介绍相关内容。
一、患者安全护理1. 清洁环境:血液科的患者常常具有免疫力较弱的特点,因此,在护理环境上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清洁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隔离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比如,在处理A型肝炎患者时,护士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范性物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预防跌倒:对于年老体弱或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士应留意其活动能力,及时提供扶手、床栏等设施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1. 温度监测:体温是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体温监测方法,如腋下测温、口腔测温等,并正确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
2. 脉搏与呼吸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呼吸频率,了解其循环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3. 血压监测:对于血液科患者来说,血压监测尤为重要。
护士应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袖带、确保患者状态安定等。
4. 疼痛评估:血液科患者可能会经历与疾病相关的疼痛,护士需要通过观察和患者的描述来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并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
三、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1. 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在每次交接班和护理过程中,都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治疗效果、静脉通畅情况等。
2. 药物管理:血液科患者常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或注射,护士应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剂量计算和给药方法,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
3. 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进行静脉置管、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四、心理支持与教育1. 心理护理:血液科患者常常面临诊断打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压力等,护士应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护理
血小板数目减少及其功能异常,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循环 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均可导致出血或出血倾向。 休息与活动:若出血仅限于黏膜,无需太多限制;若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减少活动, 增加卧 床休息时间;若血小板计数<20×109/L,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保 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用力,以免腹压骤增而诱发内脏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便秘者可给予缓 泻剂或开塞露。
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二)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具有持续时间长,热型不一、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特点。 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休息: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减少机体消耗,必要时可吸氧。经常通风换气,穿透气棉质 衣物,有寒战时给予保暖。 饮食: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 少 2000ml 以上,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病情观察:监测体温并记录;观察感染灶的症状、体征及变化,协助检验标本的采集及送检, 注 意抗生素的疗效及用药反应。 治疗:先给予物理降温,高热病人可先给予物理降温,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温水或酒精拭浴, 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观察用药后反应,以免发生虚脱。 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三)骨、关节疼痛 主要与肿瘤细胞的过度增生或局部浸润,导致骨髓腔压力增高、局部瘤块形成及压迫、骨质疏 松或溶骨性破坏、病理性骨折等有关。具体见疾病。 (四)贫血
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按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二.饮食按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或化疗清淡饮食。
三.注意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正常刷牙,常规给予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对牙龈出血倾向严重者,鼓励漱口和棉签擦洗。
对口腔溃疡和牙龈肿胀糜烂的患者,先用1%双氧水棉球轻轻擦洗除去局部腐败物,再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并于局部涂布锡类散或冰硼散。
四.有发热、盗汗者,应注意保暖,及时更换内衣、床单,以免受凉感冒。
五.对接受化疗的患者,静脉注射时注意保护血管,腐蚀性药物不得溢于皮下。
应鼓励多饮水并利尿,以促进尿酸排泄。
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粒细胞缺乏者应住隔离病室。
七.出血严重者,须安静卧床,肌注局部加压止血。
八.血液病病室内紫外线消毒2/日。
九.预防肛周感染,每晚予1:5000 PP粉坐浴,有感染迹象时,增加便后坐浴一次,并予以洗必泰栓(甲硝痤栓)纳肛。
1。
血液护理常规
血液护理常规
引言
血液护理是医护人员在处理血液样本和输血时必须遵守的一系
列规则和程序。
以下是一些血液护理的常规。
收集血液样本
- 手部消毒:应先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然后用消毒剂消毒手部。
- 选择采集点:乙醇消毒后选取最近的血管,一般为尺前动脉、桡动脉、超短静脉和腕静脉。
- 取样:将针头插入选取的血管内,并用注射器吸取所需量的
血液。
测量血糖
测量血糖有两种方法:
- 空腹血糖:指不进食8-12小时后采集的血液进行测量。
- 随机血糖:指在进食后血糖反应达到他峰(进食后1小时)后的任意时间进行血糖测量。
输血
- 超过4小时未用的输血制品要弃置。
- 转移输血制品时,医护人员要彼此核对患者的姓名、住址、输血报告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 在输血期间,要每小时检查患者的体温、脉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输血记录。
- 输血后,要观察患者30分钟,以监测其有无发热、过敏反应等情况。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结论
血液护理是医护人员必须要熟知的规范和程序,只有做好血液护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以上介绍的是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轻或缓解期病人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需卧床休息。
3、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贫血严重者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是否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寒战等症状,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防止发生外伤,大出血的病人随时测量脉搏、呼吸及血压,并做详细记录。
随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物,以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5、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忧虑,使其振奋精神,密切配合治疗。
6、病室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人,应住隔离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限制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7、定期更换衣服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期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8、嘱病人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或牙龈炎的病人,用大头棉签擦洗口腔。
应勤漱口,有溃病时可涂2%碘甘油、锡类散、冰硼散等。
9、使用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的病人,要注意观察疗效及反应,并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
10、按医嘱准备并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同时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11、对住院病人进行卫生宣传教育,鼓励出院病人坚持治疗,定期复查,预防疾病复发。
、贫血1执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轻度贫血者适当休息,重度贫血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在蹲、卧位后,不宜骤然坐、立,以免发生脑缺氧而引起晕厥,极度贫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无机盐丰富饮食,按照贫血原因选用富含某种造血因子的饮食。
嘱病人食用瘦肉、豆类、肝、肾、新鲜水果及蔬菜等。
4、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5、病人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口腔感染,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晨起、睡前漱口。
有溃疡时可用抗菌素溶液漱口。
口腔出血时用消毒棉签代替牙刷,以免口腔感染。
6、按时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并涂油滋润以防止皮肤干裂发生出血或引起感染。
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进行性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症状,及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情况变化,并经常了解有关检测项目,以结合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随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2、遵医嘱正确及时完成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预防和观察治疗副反应,确保医疗安全。
3、协助做好各种实验室检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确保检验的可靠性。
4、对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的自我保健护理知识,以及预防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等健康指导。
(二)对症护理贫血的护理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后发生晕厥,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应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猪肝、豆类、新鲜蔬菜等,注意色、香、味烹调,促进食欲。
4、观察贫血症状如面色、眼结膜、口唇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昏眼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5、输血时的护理认真做好查对工作,严密观察输血反应,给重度贫血者输血时速度宜缓慢,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出血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2、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同,对易出血患者要注意安全,避免活动过度及外伤。
3、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患者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等症状,若有重要脏器出血及有出血休克是应给予急救处理。
4、按医嘱给予止血药或输血治疗。
5、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防治组织损伤引起出血。
避免手术,避免或减少肌内注射,施行必要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扎止血。
6、应避免刺激性食物、过敏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给予冷、温流质,以后给予半流质、软食、普食。
感染的预防1、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防治交叉感染,白细胞过低时进行保护性隔离。
(完整)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所有内科病员,原则上都应卧床休息。
(二)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以后每日2次。
体温在37.5o C 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有突然升高者应复查核对,密切观察体温者随时测量并记录.新病人测血压及体重(重症例外)1次,其他按医嘱执行。
(三)护理按病情分特别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1、特别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进行抢救的病人。
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抢救用品,随时准备抢救,及时准确地填写特别记录。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危重及极度虚弱的病人,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高热、昏迷、抽搐的病人,心力衰竭、严重呼吸困难、肝肾功能衰竭者等,病人的一起活动需护士协助。
护士每15分钟至半小时巡视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期已渡过,症状减轻,病情好转但仍需卧床休息者,如慢性病及年老体弱的病人,在床上可以自理但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
护士每小时巡视1次,了解三情(疾病、思想及饮食情况),递送大小便器。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等待检查的病人,恢复期和慢性病好转期已可下床活动且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护士每日巡视3—4次,观察病情.轻病人可适当到室外散步。
(四)病人入院后,于当日流出大、小便,并送病房化验室做常规检验。
按照医嘱执行的大、小便化验,于次晨留出标本。
(五)每天下午记录大便1次,有次数增多者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处理。
3天无大便者,可常规给番泻叶10g代茶饮。
必要时可灌肠通便.(六)每周测量体重1次(重症例外).(七)按医嘱给予饮食,并进行饮食指导.病人家属、亲友送来的食物需经办公室护士检查后方可使用。
病人之间不得互换食物,以免交叉感染.(八)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个人卫生处理。
一般冬季每周沐浴或擦澡1次,夏季每周3次。
洗发每两周1次,夏季每周1次.剪指甲每周1次。
(九)卧床病人应预防褥疮,并做好口腔护理。
(十)病室应保持整齐、清洁、安静、舒适。
血液科护理规范与标准
血液科护理规范与标准血液科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与治疗与血液相关疾病的科室。
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是非常关键的,这有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效果。
本文将探讨血液科护理的规范与标准,以保证血液科患者的全面护理。
一、患者的评估与监测在血液科护理中,对患者的评估与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护士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对于接受血液治疗的患者,护士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监测,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液凝固功能等。
这些监测数据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护士应该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汇报。
二、感染控制与预防血液科患者往往具有感染的风险,护士应该严格执行感染控制与预防的标准。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最基本的措施,护士应该经常洗手,并正确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同时,护士还应该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床单、衣物的清洁。
在医疗操作中,护士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该采取单间隔离,避免感染传播。
三、药物安全与管理在血液科护理中,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是关键步骤。
护士应该准确执行医嘱,按时给药,并对药物的名称、剂量、途径进行核对。
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副作用并及时汇报医生。
药物的储存和管理也非常重要,护士要确保药品的保存环境符合要求,避免药物受潮、过期等问题的发生。
对于有毒药物和高风险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四、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疼痛是血液科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护士应该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
这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等多种途径,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除了疼痛管理外,护士还应该提供舒适护理,促进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护士可以为患者创造安静的环境,注意调整室温和湿度,合理安排访客时间,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床位、枕头等。
2019年肿瘤血液科护理常规
2019年肿瘤血液科护理常规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一.血液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 (03)二.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04)三.溶血性贫血护理 (05)四.白血病护理 (07)五.淋巴瘤护理 (09)六.多发性骨髓瘤护理 (11)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13)八.过敏性紫癜护理 (15)九.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16)十.骨髓穿刺术护理 (18)十一.腰椎穿刺术护理 (19)十二.PICC 护理 (20)十三.血细胞分离术护理 (22)第二章肿瘤科一.肿瘤科一般护理 (23)二.肿瘤化学治疗护理 (24)三.肿瘤放射治疗护理 (27)四.肿瘤生物治疗护理 (30)五.肿瘤介入治疗护理 (32)六.癌症疼痛护理 (34)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37)八.置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 (39)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一.血液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1.休息与运动病情轻或缓解期患者酌情可进行适当的活动,但不可过于疲劳:重度贫血或血小板计数≤20x10^9/L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根据医嘱和病情给予治疗饮食,并进行相关的饮食指导。
3.用药护理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根据临床用药,合理选择静脉通路,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或输液港输注者,做好导管维护和防脱管各项护理措施。
4.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5.病情观察与护理按病情及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尤其是化疗药物的毒性、不良反应。
发热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6.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定时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50%~70%为宜。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限制探陪人员,预防交叉感染。
卧床患者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压疮、跌倒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实用标准文案第六节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缺铁性贫血护理(一)概念(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1)轻、中度贫血或慢性发生的贫血患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2)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急骤,绝对卧床休息,床上适量举动,以削减氧的消耗。
2.饮食:(1)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红色肉类、蛋黄等含铁较高的动物性食物;香菇、菠菜、红枣、核桃仁等植物性食物。
(2)高蛋白食物:进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动物肝脏、瘦肉类、蛋类及奶类和豆类食物。
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为80g左右。
(3)含脂肪的食物:植物油、花生油、橄榄油等。
每天的量为50g为好。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4)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5)用铁锅做菜增加铁的吸收。
3.用药护理(1)口服铁剂护理:一般首选硫酸亚铁,坚持规则。
定量用药。
A:有消化道疾病、有消化道反应患者于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
B:禁饮茶、以免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铁;应避免与牛奶同服,因牛奶含磷较高,影响铁的吸收。
C:口服10%枸椽酸铁胺溶液用吸管服用,以免将牙染黑。
向患者解释口服铁剂后会出现黑便,是由于铁盐与肠内硫化氢感化而发生黑色硫化铁所致。
D:口服铁剂治疗一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增加为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可达正常,但仍应继续治疗3~6个月,才能补足体内贮存铁,以免复发。
(2)注射铁剂照顾护士:A: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
B:抽取药液入注射器后,更换针头注射,深部肌肉注射。
C:注射铁剂可出现局部肿痛、恶心、脸部潮红、肌肉关节痛、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故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
4.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等自发症状有没有减轻。
(2)观察患者面色是否红润。
(3)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铁代谢的指标变化。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三)常见照顾护士诊断/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和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14、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缺铁性贫血护理【概念】3、了解血象,骨髓象,血清铁等检查结果。
4、严重贫血者应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5、按医嘱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饮食,并向病人介绍富含铁质的食物及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6、按照给予铁剂治疗,对口服铁剂者应指导其正确服用的方法,如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忌于红茶同服等。
7、向病人说明服药的重要性,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须按医嘱在持续用药3-6个月,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2)贫血程度,有无乏力,心悸,气促,头晕等症状。
(3)有无消化道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入舌炎,口腔粘膜溃疡及四肢麻木,软弱无力,共济失调等表现。
2、心理状况3、自理能力【护理措施】1、按血液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了解血象,骨髓象,叶酸和维生素B12等测定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概念】再障是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表现为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及脏器出血及反复感染。
【评估要点】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贫血的程度(2)预防皮肤与粘膜感染,保持皮肤,口腔,会阴及肛周等部位的清洁。
(3)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病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并应探视人数。
(4)预防消化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白细胞数量极低时食物应将消毒后食用。
8、根据病情制订活动计划,规定活动量。
9、按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10、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输血,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溶血性贫血护理【概念】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的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代偿增生不足以补偿红细胞的耗损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评估要点】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有无畏寒,发热,腰背及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血征象时,应立即停止输入并向医生报告,迅速处理。
7、按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8、按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输血等治疗。
9、加强于病人的交流,帮助其减轻焦虑程度,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向病人介绍本病的常见病因,做好病因预防,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者,应禁止使用蚕豆和服用具有氧化性能的药物。
乏力及皮肤与结膜苍白等贫血症状,皮肤瘀点或瘀斑,牙龈出血及鼻出血,骨骼与关节疼痛,以及头痛,呕吐,颈强直等中枢系统白血病症状。
慢性白血病者:有无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左上腹不适或皮肤齿龈鼻出血等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1、按血液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10、对骨髓移植者,按骨髓移植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11、对输注化疗药物的静脉应与以保护,药液不可外渗,并加强对静脉炎的防治。
对化疗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按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12、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13、加强护患交流,了解病人对疾病与化疗反应的心理承受能力。
帮助与鼓励其克服困难,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完成治疗计划。
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行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发热,肝脾大也常见。
晚期有恶病质,贫血等表现,根据病理组织学的不同,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
【评估要点】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淋巴结肿大的部位,程度,有无压迫症状。
(3)发热,盗汗,乏力。
消瘦,皮肤瘙痒或皮下结节等症状。
2、心理状况8、对放疗者,应做好局部皮肤护理防止破损,出现不良反应时按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9、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帮助减轻对疾病和治疗的心理压力,增强信心。
10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进食后漱口,定期洗澡,更换内衣。
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便后坐浴。
【健康指导】1、向病人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原则,使之能遵医嘱坚持治疗。
状。
2、心理状况3、自理能力【护理措施】1、按血液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并根据症状给予相应处理。
(1)出血腹痛时,应禁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痉治疗和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概念】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
病人血循环中存在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也可引起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减少,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评估】1、病情观察颅内压升高而致脑出血。
7、按医嘱给予少渣软食,防止消化道出血。
8、按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输血小板等治疗。
9、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使之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述预防出血的措施。
儿童病人则需家长监护。
2、出现本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避免剧烈活动和外伤,以防出血。
4、深部组织和关节出血时,应卧床休息,局部采用冰袋冷敷和弹性绷带压迫止血,使肢体保持在功能位,并应做好基础护理。
5、颈部或喉部软组织出血时,应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有阻塞症状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处理。
6、按医嘱给予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饮食,温度适宜,避免食物粗糙。
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给予静脉补液。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概念】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微循环中广泛而散在的发生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积或血凝固,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
继而纤溶系统被激活,从而导致各受损器官功能障碍及广泛严重出血。
【评估要点】1、病情评估5、出现皮肤与粘膜出血,胃肠道,肺泌尿系器官出血或栓塞,颅内出血或脑血栓塞等症状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处理。
6、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胃肠道出血者应禁食,给予静脉输液。
7、按医嘱给予吸氧,抗凝,抗纤溶药物,以及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等治疗。
在使用肝素抗凝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肌肉注射及各种穿刺,以免引起局部血肿。
8、按医嘱迅速有效地防止原发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症状评估术前有无感染症状和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
术后有无感染,出血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2、心理状况3、自理能力【护理措施】1、按血液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执行。
治疗。
(7)对使用大剂量的环磷酰胺静脉点滴者,应按医嘱充分水化碱化尿液,使尿PH值保持在7-8之间,嘱病人定时排尿,预防出血性膀胱炎,若发生出血性膀胱炎时应协助医生给予处理。
(8)对放疗和化疗后出现不良反应者,应按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同时鼓励多饮水,保证足够入量。
4、术后护理(1)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血尿,血便及咳血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并记录出血量。
4)观察有无发热,皮疹,腹泻,巩膜或全身黄染等移植抗宿主病的症状,按医嘱给予药物预防或治疗,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5)填写特护记录单上各项内容,按时总结出入液量。
6)深入与病人交流,掌握其心理状态,帮助减轻紧张情绪和孤独感,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生命体征(2)贫血程度及面色。
(3)有无乏力,头晕,心悸,体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根据病情评估病人活动能力,适当休息,注意活动中体力变化,加强保护,避免意外,病情危重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应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强1、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又称难治性贫血,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使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保持乐观情绪2、安排适宜的养病方式,保证足够的睡眠3、注意个人卫生,少取人群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