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一) (3)
初中化学育人价值
初中化学育人价值一、在教学中实现化学学科育人价值1.在教学目标中凸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化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变化的角度看世界,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变化,用微观理论来指导化学研究和物质转化,用辩证观点来认识化学物质,用科学的价值观来认识化学在推进人类文明、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兼顾三维目标。
目标的设定要充分结合知识内容的特点,发挥化学知识的载体作用。
目标设定关键在准,不应盲目贪多、求全。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具体明确,充分体现出相应的化学知识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
教师要合理设定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比重,避免出现游离于化学知识与技能而空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现象。
2.精心组织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育人素材教师要善于从各种渠道搜集有利于化学学科育人的相关素材并进行精选,充分发挥化工生产、环境保护、化学实验、化学史等内容在学科育人方面的载体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分类观、辩证观等在内的科学物质观。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紧密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一是要有典型性,通过对精选的典型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来提高学科育人的效率;二是要有逻辑性,在梳理好化学知识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顺序和相互关系等问题;三是要有发展性,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3.增强参与体验,倡导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与动手、独立和合作、探究与验证、科学与人文等各方面关系的基础上,灵活选用实验、讨论、竞赛、游戏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形象生动地解释化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体验。
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科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使用工具和搜集证据、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精神,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化学学科教学中育人价值的体现
化学学科教学中育人价值的体现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徐凯里传统教学活动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能力,将教学任务视为传递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系统文化知识和形成学习知识的技能、技巧。
同时,应试教育造成的价值导向使学科教学更趋于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考试成功的直接目标。
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忽视了其中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
新时代教育目标不能局限于塑造“知识人”,而应在于培养“智慧人”。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和转化知识为智慧的能力。
未来给我们这些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由一个纯粹的“知识营销商”转变为一个能够“转识成智”的教育者。
从本质上说,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人性化、教养化的教育,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事实上,它们都是构成完整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已为世界各国教育实践所证实。
因此,我们对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定位应超越以往单纯重视知识目标的局限,把能力培养和情感陶冶作为重要的目标纬度。
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育人才是教学活动之本。
一、化学学科育人价值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科说过:“化学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的一门科学。
”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分支,化学学科应该具有其特有的育人价值。
除了在工具层面上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外,按照对人的自416身发展和自我实现要求,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可分为科学素养、思维品质、科学与人文精神和哲学素养等几个层次。
(一)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已经开始影响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化学教育的实践案例
化学教育的实践案例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操作、观察和实验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教育的实践案例,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1. 实验室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在中学化学教育中,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可以进行实验室中的酸碱中和实验。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酸和碱溶液,要求学生合理配比,将其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观察到中和反应产生的气体、颜色变化等现象,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实验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开展速率实验。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提供酶催化反应实验。
学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不同浓度的酶溶液和底物溶液进行反应,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深入理解速率方程和反应机理。
3. 化学分离技术的应用实验化学分离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化学分离技术,可以进行相关的应用实验。
例如,可以通过蒸馏法提纯水,通过过滤法分离悬浮物和溶液等。
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实验仪器和试剂,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从而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4. 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除了实验室中的实践案例,现代化学教育还可以采用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化学模拟软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反应实验,并观察反应过程和结果。
同时,学生还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分析和预测实验结果,培养科学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化学教育的实践案例有很多种。
通过实验室实践、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这些实践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典型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一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化学课为例,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掌握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金属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然后提出问题:“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2)新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
接着,通过以下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一: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锌粒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将铜丝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3)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①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③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盐。
(4)拓展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1)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课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案例总结本案例通过“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展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的育人价值
初中化学实验的育人价值初中化学实验的育人价值[摘要]初中化学实验具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包括激励功能、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功能、科学态度教育功能、美育功能等。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化学实验育人价值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育人价值;初中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它不仅能提供给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的感性材料,而且对学生各种素质(如科学文化、道德情感及心理、思维和劳动素养等)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教师,应深刻认识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想方设法加强和落实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出实验教学所具有的育人价值。
一、化学实验的激励功能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很强,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学习化学有促进作用。
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主要有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些兴趣进行鼓励、保护和培养。
学生具备这些兴趣后,就会主动实验,积极思考,有想要深入探讨其中奥秘的求知欲望,并会对化学实验保持长期的探索精神。
这些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成为他们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化学实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功能2.1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可借助化学实验来认识物质和物质变化。
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领会到物质具有的性质和物质发生变化的实质。
通过这些实验现象或测定的数据看到物质变化的本质,这就是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过程。
2.2例如,通过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及扩散的实验,使学生相信微观粒子和永恒运动的存在。
又如,在讲到缓慢氧化时,白磷会在空气中自燃,原因是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缓慢反应放出了热量,热量散发慢,使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引发自燃。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九年级化学《混合物质量分数的测定》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陈佳妮【背景分析】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是一种应用综合性程度比较高的内容,将化学的基本原理、思想化学实验有关知识高度综合,不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也能形成实用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建立起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模式,即首先确定测哪种物质的含量(了解哪种物质易测)——确定测定的实验原理——确定测定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测什么物质、如何测、测定装置”就是解决问题的主线,其他各个细节的问题更容易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并且引导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装置设计时,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改进。
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化学思维逻辑。
整节课渗透了“变化观念与守恒思想”、“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具有较好的育人价值。
【案例片段】【片段一:】复习导入【分析说明】作为一节二模后的复习课,需要将知识点以旧生新,新旧联系。
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回顾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
学生知道首先明确测什么---粗盐和精盐的质量。
再明确怎么测---将精盐进行分离提纯。
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化学知识能切切实实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到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树立科学的化学价值观。
【片段二:】测定含有杂质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教师讲述】有些物质较难通过物理方法直接分离提纯到,直接测定的一般方法难以实现。
那么可以选择间接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待测物质转化为另一种可以直接测定的物质,比如沉淀和气体,再进行计算。
【例1】如何测定含有杂质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教师引导】可以将碳酸钠转化为便于测定的气体或是沉淀。
【小组讨论】将方案书写在学案上并展示交流。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加酸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或者是碳酸钙沉淀。
【教师提问】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如何测定?【学生回答】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测定。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一)燃烧与灭火【案例导读】1.案例背景本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
本单元属于“化学与生活”主题中的家用燃料部分,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意识、从化学科学角度认识燃料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联系的重要载体。
本案例片段力求呈现以下多元教育价值。
2.学科育人价值追溯燃烧理论的发展史,在感受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
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落实情感目标于无痕。
【观点提炼】这个案例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价值”两个字上,第一,燃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
教师引领学生置身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用燃烧“照亮”了古今中外,从发现火、利用火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珠峰传递,使学生在浓浓的人文气息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力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社会观和化学价值观。
第二,科学研究燃烧的价值。
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为这节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素材,用科学史的故事和内容来引领学生们对燃烧现象的理解,使教学充满了历史感,其中科学家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促进着学生科学精神的逐步形成。
该案例将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较好地体现了这个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学科育人价值。
化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科学家的创新思想、科学精神和态度都是实现知识多元价值的良好载体,因此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尝试作“考古式”的分析,将概念发展形成的历程作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情境,使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逻辑结构有机融合。
提高教学设计的艺术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二)《看不见的世界也精彩》——构成物质的微粒【案例导读】1.案例背景本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
化学学科教学中育人价值的体现
化学学科教学中育人价值的体现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徐凯里传统教学活动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能力,将教学任务视为传递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系统文化知识和形成学习知识的技能、技巧。
同时,应试教育造成的价值导向使学科教学更趋于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考试成功的直接目标。
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忽视了其中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
新时代教育目标不能局限于塑造“知识人”,而应在于培养“智慧人”。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和转化知识为智慧的能力。
未来给我们这些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由一个纯粹的“知识营销商”转变为一个能够“转识成智”的教育者。
从本质上说,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人性化、教养化的教育,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事实上,它们都是构成完整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已为世界各国教育实践所证实。
因此,我们对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定位应超越以往单纯重视知识目标的局限,把能力培养和情感陶冶作为重要的目标纬度。
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育人才是教学活动之本。
一、化学学科育人价值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科说过:“化学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的一门科学。
”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分支,化学学科应该具有其特有的育人价值。
除了在工具层面上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外,按照对人的自416身发展和自我实现要求,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可分为科学素养、思维品质、科学与人文精神和哲学素养等几个层次。
(一)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已经开始影响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化学教育实践案例
化学教育实践案例在实践应用中,化学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它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个化学教育实践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一:实验室化学教学实践在某中学的化学教学中,老师们意识到传统的理论教学无法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为此,他们开展了一项实验室化学教学实践活动。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们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实践活动。
首先,老师们带领学生们观察了常见酸碱物质的性质,然后进行了酸碱溶液的制备和测量pH值的实验。
接着,学生们分组进行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通过操控不同比例的酸碱溶液,观察反应结果并记录数据。
最后,学生们根据实验数据,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入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提高了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这个实践案例充分展示了实验室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思维等能力。
同时,这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化学的学习更加主动和深入。
除了实验室化学教学,化学教育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科学实践竞赛,让学生们动手设计和操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拓宽他们的视野。
总之,化学教育实践案例的核心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这种实践方式能够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加深记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还可以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化学教育实践的发展,为学生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培养机会。
初中化学优秀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化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
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二、案例实施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以“金属的性质”为例,通过探究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使学生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
(2)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教师提出问题:“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如果可以,是什么反应?”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教师提出问题:“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如果可以,是什么反应?”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5)拓展延伸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能否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学生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三、案例评价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原创)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原创)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初中化学教学案例,以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这些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并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案例一:溶液的分离目标通过实验体验不同分离溶液的方法,并了解其原理。
内容让学生制作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如红色、蓝色和黄色。
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些分离溶液的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等。
让学生分别使用这些方法将混合溶液中的色素分离出来,并观察分离的效果。
教学目标- 了解溶液的特性和组成- 掌握不同分离溶液的方法- 理解每种分离方法的原理案例二:化学反应速率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了解其原理。
内容让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如酸与碱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观察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帮助他们发现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量方法- 探究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案例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目标通过实践应用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元素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化合物的名称或化学方程式,让他们使用元素周期表找出各个元素的符号和原子量,并计算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比例,并分析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教学目标-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元素识别能力和化学方程式的解读能力- 掌握化学计算方法和定量分析技巧总结以上是三个简单但有趣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化学课堂教学践行学科育人理念的探索——以“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为例
2020·02文章以九年级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为例,阐述学科教学必须充分挖掘知识育人价值、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学生认识经验以践行“学科育人”。
最后,提炼课堂教学践行“学科育人”理念的行动路径。
摘要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学科育人;教学策略为更好地认识与践行“学科育人”理念,本文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的教学作探讨。
本节教材,编著者将“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爆炸”“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安排在一起。
从一线教学看,教师们把掌握燃烧的条件及其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关系、认识氧气的量对可燃物燃烧程度的影响、爆炸及其成因等作为教学核心目标来追求。
这样的教学,因缺乏对燃烧知识内在意义与价值的把握,影响到育人目标的全面达成。
因此,应重新审视主题定位、把握内容价值、优化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教学育人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拓展学科知识育人价值落实学科育人,首先强调教师立足课程育人的视角审视学科的育人价值、将学科育人价值分解与还原到各个课时。
[1]这就要求课时设计时,必须站在课程视角关注课时内容如何承载“育德”价值,实现“育智”和“育德”相统一。
[2]本节承载怎样的“育德”价值?由于燃烧被安排在课标“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和教材“第四章认识化学反应”,故学习要求包含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等。
前者强调认识燃烧的条件,进而理解化学反应条件性;后者要求从条件对燃烧的影响上升到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认识到改变反应条件可调控化学反应使其朝人们预期方向发展。
此外,人类对燃烧条件的认识经历长期的艰辛探索,是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过程,还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等。
因此,本节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①树立科学世界观。
本课将燃烧作为一类化学反应来认识,突出燃烧条件的探究、燃烧条件对燃烧反应的影响(能否发生、是否完全、是否快速等)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分析范式,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与条件、把握变化的规律与结果等,对培育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重要意义;②增强社会责任感。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案例一: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提醒他们如何正确处理和使用这些物质。
同时,可以组织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者邀请专家来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讲座,以增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案例二:科学道德的培养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例如,在进行实验前,可以向学生强调实验的目的和安全注意事项,并要求他们签署实验守则。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同时注意他们的实验操作是否准确和规范。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重申科学研究应该是诚实、公正
和负责任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
通过以上案例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道德,我们能够使他们在学习
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希望这
些案例能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独家揭秘)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独家揭秘)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案例引言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初中教育阶段,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篇教育教学案例旨在分享一些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实践方法,以期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案例一: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背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我们决定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方法1. 精心设计实验:我们根据课程内容,挑选出一些现象明显、易于操作的实验,确保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过程。
2. 引导学生参与: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自己操作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等,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束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引导他们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化学原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将实验结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成果与反思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培训。
案例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方法1. 制作多媒体课件: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2. 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将实验过程进行动态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3. 融入互动元素: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加入了互动元素,如问答、填空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 拓展学习资源:利用多媒体手段,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化学知识视频、实验操作教程等,方便他们自主学习。
化学教学案例分享
化学教学案例分享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如何思考。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常常会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学内容,我分享几个成功的化学教学案例。
1. 制作肥皂在化学中,肥皂的制作是一个常见的实验,通过肥皂制作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一些基本反应,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课堂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小组制的方式,让每个小组分配制作肥皂实验所需的原料和器材,让他们自己完成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可以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探究反应机理等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2. 食品中的化学食品中的化学可以说是我们学化学的最佳教材之一,有很多的化学反应和应用。
在教学中,我通常会引导学生分析食品中的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等成分,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安全性。
比如针对汉堡包的教学,我会提供汉堡包的配方、原料,让学生们自己体验如何制作汉堡包,并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讨论汉堡包与健康的关系等话题。
3. 化学与环保环保是我们现代化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话题,我常常通过案例教授学生相关知识。
比如,我会引导学生们分析家庭垃圾的成分和管理,了解垃圾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分析如何处理垃圾、减少垃圾的产生等环保方案。
我还会让学生了解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化学技术,了解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与意义。
化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以致用、发现更多可能性。
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的魅力与价值,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发挥化学课堂应有的育人功能
作步骤做起 ,尽可能避免浪费实验材料 ; 还要积极创
新 实验方式 ,改进 实验规程 ,合理利用 材料 ,积极
优 化实验效果 ,为环境 保护做 出 自己的努力 ,给学 生树立 良好 的榜样。如 ,在演示铜与浓硫酸 反应的
有效落实德 育,这需要 我们 在教学 中充分理解并把
握教 材 ,不 断优化 教学过 程 ,挖 掘学科教 学思 想 , 真正做 到教书 与育人 的有机 融合。 ( 作 者单位 : 江 苏省 海安县 立发 中学 ,江 苏南
发挥化学课堂应有 的育人功 能
文/朱慧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 出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的 根本任 务 ” 。作 为教 师,应 该正确利 用课 堂教学 的 主阵地 ,以教 学活动为 主线 ,以学生成长 为 目标 ,
探究过程 中 ,或者 自己发现 问题后调 整思考 方 向, 或 者被合作对象据理反驳后再重新实验 ,或者在小 组交流中达成一致 ,学生都能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 科学探究的艰辛和追求真理的快乐 。 由此可见 ,在课堂教学 中,教师要大胆地将课
问题的提 出,将课堂气氛推 向了高潮 ,每个学 生都 由参与者变成 了探 究者 ,他们大胆猜 想 ,尝试
从 古代含 有高超 冶炼技 术的 “ 司母 戊鼎”到现代新
型合金的广泛应 用 ,学 生充分 感悟 到劳动人民的智
慧 和创造 才能 ,并在了解古今化学的发展变迁的过
程 中树立了民族 自尊心与 自豪感 ,将爱 国情怀转化 为刻苦学 习、报效祖 国的内动力 。
推理 ,借助 自己已有 的知识 经验和现 象观 察进行论
证推理 ,最终 得出 自己的结论 ,并在组内交流 ,去
伪存真 ,归纳 并形成一致意见 。整节课都是以发现 问题 、解决问题的形式贯穿教学 ,通过学生的 自主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科育人价值作者:马建龙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12期【摘要】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主导与核心地位,因此,学科教育的主要价值也在于育人,在于学生的发展,在于丰富和发展学生生命的意义。
就初中化学来说,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育人价值呢?【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素养;育人价值一、通过学科知识,提高知识素养,实现育人价值1.通过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认识生活,健康生活。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的群体——独生子女群体,长期的家庭生活使他们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嗜好,如在饮食上挑食、拣食、偏食等,通过教材内容(粤教版,以下同)《食物中的营养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要健康成长,就要合理膳食。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要多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人到老年时,因为骨骼老化,钙、磷丢失,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让他们懂得怎样关心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2.学会辩证地认识事物,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肥等相关知识是初中化学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这些物质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生命、环境、工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危害,可以借此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两面性的辩证思维。
二、结合教材利用化学史和化学成就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1.有目的地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化学的发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如教材第一单元,有一幅青铜铸造的商代后母戊鼎,第六单元《金属》讲到生铁和钢的冶炼,第九单元讲到常见的有机物一糖类、乙醇等,可穿插介绍我国古代相比欧洲其他国家发达的冶金术、四大发明、酿酒、酿醋等化学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为人类做出了辉煌、卓越的贡献,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化学课程育人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主题: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 节次:第1节3. 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等。
2. 讲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如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等。
3. 举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药、食品、能源等。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金属与酸反应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化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2.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在实验操作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教师在总结与反思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化学的价值和意义。
六、教学延伸1. 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身边化学现象,撰写报告。
2.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的魅力。
化学育人价值教学案例(毛东海)3
生:利用了两个化学知识。
第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5个因素,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反应物的浓度、温度或压强,使用催化剂或减小反应物的表面积,均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即:勒夏特列原理)。
要点是: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温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并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师:回答得很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学过的化学知识运用于化工生产,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教学片断二:综合效益师:工业制硫酸需要工艺设计,其目的是使硫酸生产做到又“快”又“多”,谁能说说这“快”、“多”的含义吗?(台下学生窃窃私语,不敢轻易举手。
片刻之后,请学生回答。
)生1:“快”是指生产速率,速率要快;“多”是指原料要尽可能多地转化成产品,转化率要高。
师:如果有2个反应原料,那么在投料量的比例设计上怎样做才会更合理呢?(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启发,请学生回答。
)生2:让廉价原料过量,使贵重原料尽可能反应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师:很好。
那么,改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都有影响,在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又要采取什么策略呢?生3:抓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让其发挥最大作用。
师:(露出笑容,点头鼓励)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的又“快”、又“多”,都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的。
那么,化工生产,仅考虑经济效益够了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
)生4:化工生产必须要注意环保问题,不能只顾经济效益,把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给破坏了。
否则,再好的经济效益又有什么意义。
师:大家讲得真好。
看来,工业制硫酸的工艺设计,确实要抓住2点:第一抓主要矛盾,要辩证分析,从提高整体效益的角度来设计工艺条件;第二,化工生产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教学片断三:技术创新(投影:笔者参观“上海硫酸厂”“生产硫酸的工艺设备,包括老师和班里一位学生在厂区的合影。
同学们兴奋起来,发出惊叹的声音。
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
汇报人:2023-11-26•引言•中学化学的普通育人价值•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的体现•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的实现途径目•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的影响和展望•案例分析与应用录01引言育人价值的概念和重要性化学学科的背景和特点02中学化学的普通育人价值科学知识学习化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科学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习惯。
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归纳能力030201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习化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增强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03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的体现生活中的化学应用饮食01健康02工业生产03污染控制绿色化学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与化学燃料新能源节能材料合成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开发新的材料,例如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通过化学反应和制备方法,可以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材料表征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表征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例如材料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能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材料应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应用领域和用途。
例如,通过了解不同材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可以将其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如建筑、电子、医疗等。
04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的实现途径课堂教学是实现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课堂教学,可以系统地传授化学知识、技能和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则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验、化学竞赛、社区服务等活动。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一)燃烧与灭火【案例导读】1.案例背景本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
本单元属于“化学与生活”主题中的家用燃料部分,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意识、从化学科学角度认识燃料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联系的重要载体。
本案例片段力求呈现以下多元教育价值。
2.学科育人价值追溯燃烧理论的发展史,在感受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
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落实情感目标于无痕。
【观点提炼】这个案例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价值”两个字上,第一,燃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
教师引领学生置身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用燃烧“照亮”了古今中外,从发现火、利用火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珠峰传递,使学生在浓浓的人文气息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力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社会观和化学价值观。
第二,科学研究燃烧的价值。
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为这节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素材,用科学史的故事和内容来引领学生们对燃烧现象的理解,使教学充满了历史感,其中科学家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促进着学生科学精神的逐步形成。
该案例将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较好地体现了这个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学科育人价值。
化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科学家的创新思想、科学精神和态度都是实现知识多元价值的良好载体,因此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尝试作“考古式”的分析,将概念发展形成的历程作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情境,使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逻辑结构有机融合。
提高教学设计的艺术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二)《看不见的世界也精彩》——构成物质的微粒【案例导读】1.案例背景本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
本课题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中的原子、分子部分,教材第二单元是较为深入地研究物质微粒构成的部分,这节课要为第二单元的“物质的量”和“质量守恒定律”等教学内容奠定基础,为构建全面、科学的微粒观作好准备。
本案例力求呈现以下学科育人价值。
2.学科育人价值穿越历史,体会科学家的哲思和智慧,感受化学学科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走进生活,感受微观之神奇决定宏观之美妙,促进学生形成物质的微粒观;了解科技,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和化学社会观。
中,整杯水变成红色,堆放煤的角落时间久了,墙角变黑了【师】这些现象可以推测微粒具有怎样的性质呢?【生】微粒在不断运动。
【实验】两朵用滤纸做的(酚酞浸泡过)花儿,一朵花与敞口的氨水试剂瓶扣于烧杯中,烧杯外另一朵纸花做对照用。
【生】(喜形于色)烧杯内纸花变红啦【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发现微粒具有什么性质呢?【生】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等等【师】取出红色的花,用魔术师般的动作在空气中轻轻摇动,红花变成白花。
【生】面露惊喜,提出疑问:为什么红色褪去了?【师】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恒动【师】关于微粒的基本的性质,生活中有很多事例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幻灯】从微粒的角度如何解释下列事实呢?①10mL酒精与10mL水混和后体积小于20mL;②25m3石油气可压缩1000倍后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生】因为微粒间有间隙【练习】温度计示数为什么会上升?铺铁轨时留有一定缝隙?检查气密性时的现象能反映出微粒的什么性质?(体会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这个环节能够使学生体会对照实验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该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模型的,但是考虑到学生在初二物理课上已经学过有关分子的知识,在此该实验的功能定位由建立模型变为应用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也较好地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1)。
此环节列举多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逐步形成从微观角度分析宏观现象的化学科学思维方法。
【师】(手持原子模型)分子和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呢?对于分子原子这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我们可以借助模型来学习,道尔顿就曾经将原子假想为一个实心的球体来研究。
我们也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PPT】氦气球、铁钉的图片【生】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师】原子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请大家拿出水分子的模型。
【生】(好奇地)拿出水分子【师】能看出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吗?【生】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师】很好!(举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
水分子中的这两个橘黄色的原子是什么原子?物质的化学式能随意书写吗?【生】(豁然开朗)原来物质的化学式与其微观结构有密切关系!【师】下面进行小组比赛,用最快的速度组合出下面四种分子(PPT呈现四种分子)!【生】(投入地参与比赛)分工组合,展示所组合的分子并描述相应物质的微观构成。
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历史上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人类对微观粒子的认识都来自于对宏观现象的推测及模型解释,因此用模型进行形象化思维是本节课特有的思维方法。
该环节借助模型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化、简明化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
【师】邀请一位同学跟着我开始幻想之旅(手拿一杯水)。
【生】憧憬并好奇接下来是怎样的幻想之旅。
【师】假如你是这杯水中的一个水分子,放眼四周,你会看见什么呢?【生】周围有很多个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之间有间隙。
【师】现在对这杯水加热蒸发,你又能看到什么呢?该环节创设了两个情境,第一个情境(幻想之旅)不仅巩固了上一环节对微粒基本性质的学习,还为后面从微观角度认识两种变化做好铺垫。
第二个情境(比赛)在学生并不了解电解水这个化学变化的前提下,使得化学变化微观实质的引出水到渠成。
两个情·境都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生】水分子运动加快,间隙增大。
【师】水分子挣脱束缚,跑到空气中。
我们可用模型来模拟这个过程。
【PPT】用模型表示水蒸发的微观过程【师】水的汽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水分子改变了吗?水分子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进行一个比赛,两组都有两个水分子,请快速把两个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生】紧张地重新组合原子(模型)。
【师】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是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的分子,新分子会聚集成新物质。
【师】很好。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幻灯】水汽化与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模型【师】对比两种变化的微观模型,能否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两种变化的区别?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师】有人说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而你们今天发现了其中的奥妙:【PPT】缘来如此: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师】人类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结构呢?【生】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师】很好,现在人类研究物质结构已经达到了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水平了,才出现了21世纪的材料明星。
知道是什么材料吗?这是一种纳米材料C60的1个分子,像什么?球面与足球一摸一样20个六边形和12个五边形,假如在这个球面上加上氟原子,它就具有超强的润滑性,被称为“分子滚珠”,里面放入药物它就成为能够吞噬癌细胞的纳米药物导弹!神奇的结构决定了它神奇的性质,纳米材料使生活更美好!课前我们也欣赏了物质的美,变化的美,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谁呢?【生】化学【PPT】微观之神奇决定宏观之美妙!【师】(感叹)看不见的世界也精彩!识,而模型的合理运用更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快速建立从微观映射宏观的思维方式,进而从微观角度加深了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
其中,水受热汽化和水通电分解实验的对比,也初步渗透了化学变化的条件观念。
前面的环节主要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这个环节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和化学社会观。
【PPT】“原子”今非昔比!探索永无止尽!(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师】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早已超越了道尔顿的实心球体原子模型,因为人类发现了原子内部更小的微粒,科学家也因此建立了更多的模型。
你们知道最小的微粒是什么吗?【生】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因为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是永无止尽的!呈现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对科学的发展观的渗透,学生对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会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感悟。
【观点提炼】《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个比较抽象的课题,它不仅涉及许多关于科学性质的基本观念和思想,还有模型方法、化学理论、科学想象、科学推理等诸多科学认识方法和过程。
这个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这个案例试图通过深度挖掘知识价值、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知识的育人价值。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化学的科学性质的理解。
这堂课从物质微粒的概念出发,将物质的构成作为价值教育的主线,教师采用科学史的故事和内容来引领学生们对化学微观世界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中“微观与宏观转换”观念的建构,同时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并为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所折服。
教学过程中对C60的纳米材料结构以及“‘原子’今非昔比”等议题的讨论,强调了科学发现的价值以及科学探索无止境等科学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教学中对模型、类比方法的使用也比较贴切,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于“化学模型”的重要作用有所体会,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的微粒观。
本案例将学生置于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抽象与具象、历史与现实的多种相互交错的信息中,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潜力,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在化学教学中,对于抽象知识的教学要关注知识产生的渊源,培养学生思维的原创力;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力求体现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观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