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的三个特征初探
县级融媒体发展初探
新闻视界51视界观.2021.06县级融媒体发展初探房玲玲(德清县新闻中心(德清县广播电视台),浙江,湖州 313200)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着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
我们通过细心观察生活可以发现,社会上与互联网技术有关的事物随处可见,但却使得传统媒体产生了相应的危机感。
文章对乡村振兴视域下县级融媒体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发展一、融媒体的概念和常见形式所谓的融媒体是一种新兴的媒体,融合了各种信息媒体,以实现互补的资源并最大化收益.与传统媒体相比,融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
融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仅在信息资源量和传播速度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用户的感官体验上占有更大的优势.生活中媒体融合的常见形式主要包括报纸和互联网,电视和互联网以及主要媒体平台,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它对纸质媒体的运作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报纸和互联网的整合,成功帮助了报纸行业摆脱了经营困境,并引起了公众利用这一趋势。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难点和挑战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省级技术平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实践上都取得了不小进展,并探索出了若干种模式,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僵化、人才匮乏、历史包袱过重等问题,导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2.1资金投入问题近年来,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平台的影响,经济总体上处于衰退状态。
特别是对于那些日常资金来源是独立收入的媒体,基本上不可能仅依靠自身能力来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
这种情况在北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中尤为突出。
纵观中国相对成功的融媒体中心建设,它们基本上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财政支持。
因此,充足的资金投入以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全力支持是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因素。
2.2制度机制问题在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中,存在系统失灵,机制失效等问题,难以充分激发全体编辑和记者的热情和创造力。
例如,在作者所在地,媒体中心是在公共机构整合框架下建立的。
全媒体时代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中的融媒特点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138界全媒体时代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中的融媒特点陈佼怡(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摘 要:随互联网技术持续革新,媒体融合深度推进。
在新媒体智媒化发展的趋势下,融媒节目随之更新,网络视频节目中场景化的主持形式、新兴的主持角色和主持风格都受到媒介环境影响。
播音主持的创作实践从理念、内容到技巧亦需要不断更新。
处于融媒环境下的主持人在坚守专业主义的前提下,最好能够打破雅俗偏见,保持相对开放的创作观念,更新主持形式与传播方式,适应当下传播语境,以开放的心态和更强的可塑性,拥抱智媒化趋势,应对互联网视频节目的浪潮。
本文是笔者对播音主持创作史科目的初探,通过浅析新媒体平台不同节目的融媒属性,探讨主持人在互联网节目创作实践中的独特性,为播音主持创作史的后续研究提供观点。
关键词:播音主持;融媒传播;网络视频节目一、续写中的播音创作史:新媒体与互联网视频节目的发展新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区别于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新兴视频网站、自媒体相继出现。
从 2001 年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三网融合”,到 2010年的实质性试点,再到2013年全面推广,“三网融合”为我国新媒体发展奠定了基础[1]。
2007 年,第一档新媒体节目《大鹏嘚吧嘚》在搜狐视频推出,各视频网站纷纷推出自制节目。
由于缺少监管,一些大尺度、无底线的“早期网综”泛滥,网络娱乐节目经历一段混乱的探索期。
2012年,首届中国新媒体峰会在杭州召开,“新媒体”概念开始反复被提及;2015 年,自媒体短视频走入受众生活,2016年网络直播走红,带出一众“网红主播”,各类“下饭网综”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2017年,网络视频用户约为 5.5 亿,互联网综艺的“亿万时代”来临。
随之而来的是,制作精良形式前卫的互联网视频节目不断持续发力。
如今,进入“全媒体”时代,全息式、沉浸式的影像,共享化化、智能化的设备,交互式、体验式的节目...... 媒介的融合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节目形态,大小平台的视频节目亦发展迅猛,根据平台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类:1.网络视频服务平台的自制节目。
重造釆镳流程 搭建“中央厨房”-宜昌地市媒体打造全媒体初探
Column强化媒体融合实现跨越发展重造釆镳流程搭建"中央厨房〃—宜昌地市媒体打造全媒体初探□李明黄琨周燕琼(三峡晚报,湖北宜昌443000)摘要:当专业记者 掉进了全民记者的海洋,信息过载时代更加 需要守望者、把关人。
这也意味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人,既要生产 宜昌最好的新闻,也要 生产宜昌最强的新闻综合服务资讯。
也因为 身份的不同,更需要在 坚持“内容为王”的基 础上,创新不同的传播 表达方式,运用全媒体 传播渠道,传递新闻和 资讯。
关键词:媒体融合中央厨房全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因势而变,实现与网络、移动等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中央厨房”“全媒体”已然是媒体人嘴边的热词,作为湖北省内媒体繁荣的地市级城市,宜昌近年来也在加速推进媒体融合,积极搭建“中央厨房”。
新技术新平台引领全媒体“全媒体”,最初源自美国一家名叫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家政公司。
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拥有并管理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通过旗下的所谓“全媒体”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
十多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的“全”也不断扩展,由原来的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网络等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的全面,扩展到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以及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更细化精准的服务,以实现对更多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这样的“全媒体”,自然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叠加,而是在新技术运用和引领推动下的深度媒体融合的产物。
宜昌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抢抓智慧宜昌建设、三网融合等信息化发展机遇,以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宜昌三峡广电总台等重点媒体为依托,建立了全市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库,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数字化平台、经营模式等方面规划了一批重点项目。
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的共构:数字媒介时代女性主义媒介研究进路的初探
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的共构:数字媒介时代女性主义媒介研究进路的初探一、概述随着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性别叙事在内的日常生活叙事话语的生产与建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在数字媒介时代的共构关系,以期为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提供新的进路。
我们将首先回顾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话语与身体两个基本维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韩炳哲、基特勒以及斯蒂格勒的理论资源,从不同的视角探讨数字化媒介技术所带来的叙事困境。
我们将结合哈拉维的“赛博格”概念,强调在当前的媒介技术环境中,对性别话语的重新书写必须考虑技术问题的重要性,将技术、身体、叙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突破数字媒介平台中的叙事困境,从技术身体的角度探寻重构更加平等的性别叙事的可能性。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在数字媒介时代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和影响性别叙事。
我们将对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在数字媒介时代的新挑战和机遇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的共构关系,我们有望为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开辟新的路径,推动性别叙事向更加平等、多元的方向发展。
1. 数字媒介时代的背景与发展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媒介时代——数字媒介时代。
这个时代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以其高效、便捷、互动的特性,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交往模式。
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
从早期的计算机、互联网,到如今的智能手机、社交媒体,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创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数字媒介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观念和行为。
在这个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报业全媒体转型内在动力初探
曲线 突破 体 制天 花板
清 末 民 初 一 直 到 14 9 9年 , 国 报 中 业 曾有 过 一 段 在 夹 缝 中野 蛮 生 长 的 阶 段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一 切 又 在 新 起 点 上 从 零 开 始 。新 中 国 的 报 社 ,前 三 十
一
见 仁 见 智 , 重 点 在 一 个 “ ” , 确 但 全 字 则 凿 无 疑 。 相 比西 方 报 业 几 百 年 的 成 熟 发 展 历 程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 这 么 说 , 媒 体 转 型 , 过 是 中 国报 业 在 现 全 不 实 中 发 展 壮 大 自 己 的 借 口而 已 。
报业全媒体转型 内在动力初探
◎ 罗永 新
【 要】 摘 民族 复 兴的 大旗 在迎 风飘扬 , 赶英 超 日的 G DP, 大的 中国体 量 , 庞 需要 文 化传播 力
的 支 撑 , 国报 业 责 无 旁贷 。 一 旦 大 型 报 业 集 团顺 利 全 媒 体 转 型 , 原 有 的 弊 端 都 将 转 化 成 为 中 其 其 鲸吞 天 下 的 良机 。今 天 , 不缺 钱 、 缺 人 的 中 国报 业 . 的就 是 迎 头 赶 上 的 战 略 和 路 径 。 不 缺
论探 索 ,中 国各大 报业 集 团在承
受 住 外 来 压 力 之 后 , 尤 其 是 在 20 0 8年 世 界 金 融 危 机 的 寒 冬 中逆 势 绽 放 之 后 。开 始 了 真 正 意 义 上
总署 出台政策 “ 励 出版集 团、 鼓 期 刊集 团 、 像 电子 出版集团 、 音 内涵 式 发 展 的 名 社 、 大 社 和 发 行 集 团
全媒体时代报网融合初探
报 纸 的平 面 媒 体 转 变 为拥 有 以 内容
零 记 事 者
生产 制作 为核 心 的立体 传 播 、 多形态 呈现 的新 媒 体 集 群 ,从 而 进 一 步提
升 了党 报 集 团 的 宣 传 影 响 力 ,大 大 增 强 了党 报 集 团 的 新 闻舆 论 引 导 能 力 。在产 业化 运 营 上 , 实现 报 业现 有 信息数据和 管理体 系的无缝融 合 ,
生 互补 的 全媒 体 形 态 。
全媒体时代报网融合初探
■ 张 士 贤
随着 数字 技 术 的发 展 和 新 媒 体 的不 断涌现 , 业如何 进 一步 提升 核 报 心竞争 力 , 现传 统 报业 向现 代传 媒 实 应对 措 施 , 鉴 国 内外 成 功 经 验 , 借 结
新整 合配 置报 业 资源 , 实现 新 形势 下 集 团 内部 采 访 管理 、 内容 编 辑 、 容 内 制作 、 内容 发布 及数 据库 管理 的数 字
在这 个 总 体 布局 的数 字 媒体 建
设 工程 实施 方案 中 , 把实 施 五个 子平 台建 设 列为 重点 :
争 实现 内容 生产 上 的信息 一次 采集 、
多格 式 生成 、 多介 质发 布 。河 北 日报 报 业 集 团 由过 去 的 仅 拥 有单 一 纸 质
( )全媒 体 复 合 采 编 平 台 : 一 重
统 ,实现 信息 发布 的快 捷 、高效 、 安 全。 ( )产 业化 商 务 运 营平 台 : 三 主
在 实践 中 .有 四个 方 面 的 难 点
需 要 引起 足够 重视 :
一
身发 展实 际 , 整体 谋划 , 战略 布局 , 积
极整 合 内部 资源 , 力推 进数 字媒 体 大
一次采集 多次生成 多元传播——大足日报社全媒体采编中心初探
中央 书记处书记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要
求, 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 , 加快 推动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 ,要尽快
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见到成效 、 取得突破 。
浅析《 黄河晨报》 “ 黄河万里行 ’ ’ 采风活动
口刘 玉栋
( 黄 河晨 报 , 山西 运城 0 4 4 0 0 0 )
2 0 1 5年 3月 3 0 E t , 由 山西 运 城 日
万字 , 刊发报道 1 8 0余期 。
河” 。 《 黄河晨报》 是我 国较早一家 以黄河
报 社组织 , 并 由其 旗下 的《 黄 河晨报》 实
经 过 一 年 多 的尝 试 和 探 索 ,重 庆 市
大足 日报社陆续推出了“ 大足网” 、 “ 掌上 大足” A P P客户端 、 “ 大足新闻” 微信公众 号, 开办 了“ 昌州大讲堂” 等众多平 台, 在 新闻采集 、 编辑 、 发布方 面“ 全媒体 采编 中心” 一次采集 、 多次生成 、 多元传播 的
中 心 进行 二次 、 三 次 加工 , 再 在 不 同 的平
其他平台简单 的复制使用等。 这些做法 ,
台进行发 布 , 力争实现稿件一次采集 、 多
在具体的实践 中都 出现 了无用功 、资源 浪费 、 无特色等现象 , 如何更好地发挥各
种平 台的优势并将之形成合力 ,应是媒
流程再造 ,滚动发布 。在新的业态 下 ,全媒体采编 中心 的第二个 职能就是
做 法 有 一 定效 果 。 目前 ,报社 已成 为 拥
门的采 编人 员进行 了整合 , 集 中到一个 大办公室里统一办公 。全媒体采编中心
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的思考初探
广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3上新闻文化论坛86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的思考初探黄文向摘要:融媒体技术平台的构建,使得我国媒体融合的速度得以进一步提升,并且使融媒体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创新性地位得以进一步凸显。
而融媒体技术平台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对诸多创新性技术予以有效的应用,并且需要对诸多创新功能予以有效的实现,使各个设备之间所拥有的高效稳定性以及互联特性得以有效的提升,并且使整体设备所拥有的自动控制特性予以有效的增强,使广电系统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可靠性与兼容性得以进一步的优化。
基于上述特点,文章对我国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对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媒体技术;技术平台;平台搭建在目前创新型社会发展过程中,广电媒体以及相应的新媒体技术得到了有效的融合,而整体广电行业也已经开始对融媒体平台进行有效搭建。
融媒体平台的搭建将进一步凸显节目制作与播出的一体化特征,并且使整体广电媒体的数据储存网络化特性得以进一步增强。
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融媒体平台能够有效满足安全播出以及多种发布渠道的现实需求,并且使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创新型技术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同时,又使广播电视传媒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较为突出的独立特性。
在这一平台下,对整体融媒体内容进行的有效制作与发布,能够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特性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传统媒体的竞争能力及市场占有率可以大幅度提高。
一、融媒体平台总体设计思路探析融媒体平台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处理中心、全媒体内容支撑以及新闻指挥与全媒体内容生产与发布等诸多内容进行有效的综合性构建。
第一,在对数据处理中心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各类平台数据予以有效的提取与处理,并且使相应的数据能够充分地为全媒体内容的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第二,在对全媒体内容支撑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并且对诸多原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探究,需要构建优质的检索功能,并且对相应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合作媒体的资源、网络资源以及用户分享等诸多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与筛选;第三,在对全媒体内容生产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系统能够为全媒体节目的制作提供有效的制作功能;第四,在对新闻指挥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项目的选材进行有效的筛选,并且对相应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度与管理,为具体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决定性参考,并且对相应新闻的舆情进行有效的研究;第五,在对全媒体对外发布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发布内容进行有效的探析,并且需要对服务组件集群进行有效的构建,对用户行为进行有效的收集与归纳管理[1]。
我国主流媒体智慧全媒体建设路径探析——以新华社为例
我国主流媒体智慧全媒体建设路径探析[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媒体发展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主流媒体的“智慧化”转型已经全面起步。
本文结合新华社的具体实践经验,从历史维度梳理新华社的媒介融合发展分期,从产品体系、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层面探讨其智慧全媒体建设的策略,从思维创新、媒体责任等层面总结智慧全媒体模式的特征,以期为其他主流媒体智慧化转型路径的选择与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华社 智慧全媒体 媒介融合■王润珏 王夕冉——以新华社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融合先后历经了“报网互动”和“内容转载”的起步阶段,媒体形态融合、资源重组、组织重构的中期阶段,正全面步入系统化转型的深度融合阶段。
[1]在这一阶段,受益于数据挖掘技术、物联网、5G 传输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2]媒介系统自身的运行逻辑发生重置,产业边界消融,呈现出智慧化全媒体的发展态势。
自2014年“媒体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深度和广度都呈现快速拓展的态势,形成对新时期党和国家期待的积极回应。
新华社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始于20世纪末,是我国最早引入数字技术的主流媒体机构之一。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新华社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介融合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建设智慧全媒体方面走在了我国主流媒体的前列。
一、新华社智慧全媒体建设的历史分期纵观新华社媒介融合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数字化改造(1997~2008)这一阶段开始于1997年新华网的上线运营,主要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全面上网、多媒体平台的初步建构和通讯社业务的延伸和功能的扩展。
新华网创建后,包括新闻稿件、报刊库、专题资料库、人物库等在内的中英文两大综合类数据库全部上网,促使新华社的新闻信息服务对象从单纯的媒体用户转向兼顾媒体用户、非媒体用户和个人。
2001年,新华社与上海电信有限公司合办新华电信宽屏网,以宽屏和无线增值为主营业务。
2003年,采集入库、待编稿库、多媒体编辑和产品生成等系统投入运营,新华社多媒体新闻信息采编平台诞生,信息资源复用指数和投入产出率明显提高。
新媒体艺术及其审美“新”特征初探
“ 虚拟 。网络社会的虚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对片段和人类生活进行仿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 : 新媒体艺术与 生俱来就与科 学技术有着 紧密的 制和再造 , L 这种仿制和再造可以逼 真的还原事物的外貌和特征 , 3 使人 联系 , 大众在对待新媒体艺术时 , 也不 仅仅是从美 学的角度去 考量 , 新 们可以通过它来实现很多过去无 法实现的 目标 。这种 虚拟的事物 ( 技术的开发和使用 , 或 特效的震撼与冲击力( 主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 视频等 ) 也是得到大众认可的重要依据 。也正是由于这些技术原 体验) 极大的满足 了人{ 的心理需要 , 门 逐步转变 了现实中的事物在人们 音频、 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 而带来审美观念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 , 于 因 , 从 基 新媒体艺术才得以从传统 艺术上剥离出来 , 与传统艺术形式从本质
变革 。 因此 , 将技 术 的 因素 纳 入 到 新媒 体 艺术 的 审 美特 征 中 , 这 个 新 的 角 度 来衡 量 新 媒 体 艺 术 , 有 利 于新 媒 体 艺 术发 展 的 。 从 是
【 关键词】 新媒体 ; 体艺术; 新媒 审美特征
一
、
新 媒 体 时代 的 到来
1 新 媒 体 的 概 念 、
美 学 与 艺术
新媒体 艺术及其审美“ 特 新” 征初探
新 媒体 艺术 及 其 审 美 “ " 新 特征 初 探
孙 雯 米 高 峰 70 2 ) 10 1 ( 西科 技 大 学设 计 与 艺术 学 院 陕 西 西 安 陕
【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 下, 由于社会大环境 的变化 , 审美关 系中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都发生新的变化 。带来 了一场人们 审美观念 的
全媒体时代宣传形式创新初探
全媒体时代宣传形式创新初探作者:金宸贤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15期摘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来创新传播方式。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主流媒体的殷切期望。
全媒体时代多元传播的特点越来越凸显,资讯洪流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灵活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休闲方式,知识“老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剧,保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工作需要,成为每一个媒体人的必修课。
与此同时,宣传形式不仅限于单一媒体的传播模式,移动优先使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百花齐放,多点齐鸣,在移动端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声筒,在现行法律允许的框架下发出自己的声音。
然而,随着传统媒体触网,新媒体规模扩大,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运营能力强,网感好,熟悉互联网社群以及相关平台的表达语境。
从2009年的微博到2011年的微信再到2016年的抖音,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移动优先”的优势日益也突显出来,特别是在年轻读者群体中被接受度较高。
同时,移动端的传播优势和传播效果也十分明显,本文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角度出发,根据多重互联网平台的特点和优势,以宣传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全媒体时代宣传形式创新展开讨论。
关键词:全媒体;宣传形式创新;互联网思维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084-02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新时代的宣传要求下,如何抓住熱点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是每个媒体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优势互补。
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
习总书记为全媒体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宣传形式创新是大势所趋,是媒体传播方式的一种补充,二者各取所长,有机融合后将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3课 第2框 文化在交流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阶段、形式、特点和作用。
3.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并能自觉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重点:文化交流的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及特点。
难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基础·初探]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1)重要途径①商业贸易: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教育: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演变(1)含义:传播媒介。
(2)阶段: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3)演变特征: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标志: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大众传媒(1)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2)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地位: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意义(1)先辈们的对外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要求(1)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预习·提升]1.判断(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互联网时代媒体特征及传统媒体改革趋势
互联网时代媒体特征及传统媒体改革趋势摘要: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各行业的运营模式,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刷新传媒行业改革频率,媒体融合的呼声日益高涨,脚步越来越急促,互联网思维下的传媒转型成为热议的话题,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介,不再是规划中的“虚拟平台”,而是成为传媒行业的引领者和开拓者。
引入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的优势和发展特点,嫁接到传统媒体改革的基因之中,同时运用互联网工具和方法,改变传统媒体组织架构、生产方式及管理模式,把新闻传播和内容生产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技术深度融合起来,创新传播渠道,探索改革措施,将新闻、资讯、文化、娱乐等内容生产与互联网传播方式有机融合,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打造现代传媒生态。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特征;改革;趋势一、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演变特征变革推动媒体进化,进化决定媒体存亡。
纵览传媒发展史,新技术的发明推动和造就媒介传播平台,而互联网时代将重塑中国媒体产业格局,推动媒介发展变革,新媒体发展新形态数字化、网络化、区域差异模糊化,新的传播环境也会推动电视媒体发生变革。
(一)技术引发媒体变革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消息不再依靠口口相传而是通过报纸这种媒介广为流传,特别是15世纪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促进了纸媒的发展。
随后,爱迪生的留声机和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使信息不再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存在而通过广播将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并在传播速度和距离得以大幅度提升。
电视技术的突破和传输技术的发展,造就了电视媒体的繁荣,因为视听内容更加丰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直观感受。
而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革新,使信息获取不再局限于地点,增加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由此催生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
(二)数字化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数字化的传播方式。
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必然将改变人类的工作、学习、娱乐方式,即人类的生存方式。
”普华永道《全球媒体及娱乐展望报告》在20XX 年指出,未来5年数字媒体的消费将占据全球娱乐及媒体消费的67%,数字媒体将继续蚕食传统媒体市场,流媒体服务支出将在20XX年达到110亿美元,移动互联网消费额将继续增长,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将在20XX年达到29亿人,计算机、智能电视、互联网推动数字化传播技术发展,传统媒体亟待有新的改革和创新。
大学生使用微博原因初探
体垄断信息 的格局 已被 多类 媒体 “ 家 百 争鸣 ”的局面 所取代 。 以微 博 为代表 的 ①
其特 殊的身份及性格特 点 , 成为微博 的主 要使 用群体之一 。 万瑞 数据发 布的 《 据 微 博媒体 特性 及用 户使 用状况 研 究报告 》
显示 , 微博用户年龄 以 1— O岁的年轻用 83 户为主 , 占比高达 6 %, 7 另据 相关抽样 调
特点, 但是其 参与性 、 动性没有 微博 这 互 样 突 出。 户在微博 上 , 以随时随地 关 用 可 注社会 各方 面的信息 , 同时可以发表 自己 的看法 , 上传 图片 、 参与讨论等 , 在这 个过 程 中可以有 效的实现信息的互动 , 通过微
的陪伴 , 因而多数的大学生心理上都会产
生孤独感 , 遇事 易烦恼 , 而产生 某种心 进 理压抑情绪 。 他们渴望 交朋友 , 望与更 渴 多同龄人进行 沟通 以排解 内心 的压抑 。 三、 大学生使用微博 的原 因 在微 博的使用 人群 中 , 大学生群体 以
1 受众 参与性 强。 、 较传统 媒体 而言 ,
大 学生使 用微博原 因初探
■ 于 阳
【 摘要 】 博 以其信 息公 开化 、 片化 、 与性和 实时性强等特 点在全球 风靡 , 微 碎 参 已成
为信 息传播 的重要工具之 一。 随着微博 的普及 , 大学生群体使 用微博 的人数也 在逐渐增 加 。 文在探 究微博 内涵和特征 的基础上 , 四个方面论证 大学生使用微博 的原 因。 本 从 笔者 认 为微 博将 在信 息满足 、 我诉求 、 自 参与社会 、 人际交往等方面对 大学生产生 重要影响 。 【 关键词 】 微博 大学生群体 信息传播
全媒体运营的专有名词解释
全媒体运营的专有名词解释全媒体运营(Omni-channel operation)是指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介,以集中的战略和协调的方式,将不同的数字营销工具和传统媒体合并起来,实现品牌传播、产品推广、销售和客户服务的整合。
全媒体运营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成为现代营销的重要策略之一,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媒体运营的特点全媒体运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多渠道:全媒体运营充分利用了各种渠道和媒介,包括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
通过将这些渠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更加全面和广泛的品牌传播和宣传,增加企业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2. 跨平台:全媒体运营超越了传统媒体的边界,通过在移动设备上布置网页、小程序和应用程序等,实现跨平台的传播。
这种跨平台的特点,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扩大品牌触达范围,提升用户体验。
3. 整合与互通:全媒体运营将各种媒介进行整合,确保信息在不同渠道之间的互通和衔接。
通过有效管理和数据共享,企业可以实时掌握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二、全媒体运营的战略价值1. 提高品牌形象:全媒体运营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传播品牌形象,加强品牌认知和信任度。
通过有效的传播和宣传,企业能够树立起专业、可信赖和亲和力的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
2. 拓宽用户渠道:全媒体运营通过整合多种渠道,为企业拓展更广范围的用户群体。
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偏好和使用习惯,通过有针对性的推广和服务,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3. 提升销售效果:全媒体运营将传统营销和数字营销相结合,提升了销售和转化效果。
通过准确把握用户信息和行为,以及灵活地运用各种数字工具,企业能够更好地推动用户进行购买和消费。
4. 实现客户服务优化:全媒体运营还可以提升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整合各种渠道和媒介,企业能够及时回应用户的问题和建议,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一体化的客户服务,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
全媒体新闻名词解释
全媒体新闻名词解释
全媒体新闻是指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将新闻内容传播给受众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
它的特点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多媒体形式的融合和互动性的增强。
全媒体新闻的核心理念是“一条新闻,多个平台”。
传统的新闻报道通常只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单一媒体渠道传播,而全媒体新闻则通过多个平台,如新闻网站、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将新闻内容推送给用户。
这样一来,无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形式的新闻都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发布和传播,实现了信息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呈现。
全媒体新闻的另一个特点是互动性。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通常是单向传播,而全媒体新闻则可以通过用户评论、分享、点赞等互动功能,实现新闻报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
受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新闻机构、记者以及其他受众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参与性和社交性。
全媒体新闻的出现也带来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变革。
传统媒体通
常是由专业记者进行新闻报道,而全媒体新闻则更加注重用户生成
内容。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见闻和新闻
线索,成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新闻报道的来源更加广泛,多样性和多元化得到了提升。
总的来说,全媒体新闻是一种通过多种媒体形式传播新闻内容
的报道方式,它通过多个平台实现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呈现,同时也增强了新闻报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
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
媒体的报道方式,注重用户生成内容,使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和参
与性。
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培养初探——以金华市金东区融媒体中心的实践为例
我与县级融媒体=IAND COUNTY-LEVEL CONVERGENCE MED1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培养初探——以金华市金东区融媒体中心的实践为例文_陈玉杰楼盼陈玉杰楼盼▼金报集团金义新区分社自2017年起,金报集团与金东区深化战略合作,联手建设金东区融媒体中心,通过资源共享、人才共管、队伍共建,在金华市率先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
特别是2019年以来,金报集团金义新区分社与金东区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在加速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县级融媒体人才队伍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朝三暮四”,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什么难留人才金东区融媒体中心的前身金东区新闻传媒中心成立于2012年2月,系金东区委区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归□金东区委宣传部管理。
至2019年9月,该中心先后有40多名合同制员工、近10名在编人员离职。
究其原因,金东区融媒体中心和许多县级融媒体中心一样,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短板,导致引人难、留人难,吸引优秀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1.体制机制僵化——考核无法同岗同酬。
在编、非编两种身份,无法同岗同酬;同为编制内员工,也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员工缺少晋升通道。
因为市辖区融媒体中心没有广播电视台,报纸属"今日系列”内刊性质,从业人员无法申领记者证、不能参评职称,缺乏职业晋升通道。
——创造活力难以激发。
因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能从事经营活动,难以将工作绩效与收入等挂钩,缺少媒体行业应有的活力与创造力。
2.整体素质较低----上进心难寻。
员工大多是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大多家里不差钱。
很多员工以考事业编制、考公务员为目标,不论职业规划、职业理想。
——责任心缺失。
有的记者不愿意去新闻现场,即使去了现场也是应付了事;有的记者乐于拿文件、要资料,然后将其“变”成新闻;有的记者成稿后通读一遍都做不到,更不要说精益求精;有的记者把稿件提交后对编辑、值班总编怎么修改漠不关心,对展示改样的"双尖山论坛”展板熟视无睹,等等。
《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现状初探》范文
《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现状初探》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的多样性和传播的广泛性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特别是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蒙古语作为该地区部分民族的共同语言,其在媒介传播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针对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的当前现状进行初步探讨。
二、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的背景及重要性在中国的多民族背景下,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多个省份和地区。
东三省地区的蒙古族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区域,蒙古语媒介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促进民族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工具。
因此,了解并研究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的现状,对于推动该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的现状1. 媒体类型及数量在东三省地区,蒙古语媒介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类型。
其中,电视和广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媒体也逐渐成为蒙古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总体来看,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的数量相对较少,覆盖面也相对有限。
2. 传播内容及特点在传播内容方面,东三省蒙古语媒介主要涉及新闻、文化、教育、生活等多个领域。
其中,新闻和文化类内容是传播的重点。
在传播特点上,东三省蒙古语媒介注重本地化、民族化,注重反映当地蒙古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为蒙古语媒介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面临挑战方面,东三省蒙古语媒介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等问题。
同时,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一些年轻一代的蒙古族人开始逐渐远离本民族文化,对蒙古语媒介的认同感和支持度有所降低。
然而,在机遇方面,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和投入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东三省蒙古语媒介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石家庄日报社全媒体运营现状初探
石家庄日报社全媒体运营现状初探作者:张楠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1期[摘要]全媒体是在媒介融合中的探索,是各种传统媒介的内容集中到一个平台的结果,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与革新。
全媒体实现了对传统媒介技术与资源的重组,其目标是通过对内容的丰富与深化,吸引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受众。
本文主要探讨石家庄一家传统媒体——石家庄日报社的全媒体运营情况,希望认识到现阶段传统媒体转型的现状。
[关键词] 全媒体石家庄日报社“四二一”计划中图分类号:G354.47今时今日,人们对“全媒体”的概念已不再陌生。
在我国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业界提出了“全媒体”的概念。
全媒体是各种传统媒介的内容汇聚到一个平台的结果,是对传统媒体业务的继承与革新。
笔者在2009至2011年供职于石家庄日报社全传媒复合出版中心,这是该报社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化传媒集团转型的一个有效尝试。
希望通过对该报社全媒体运营情况的探讨,认识到现阶段媒体转型的现状。
一、全媒体概念“全媒体”指信息传播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多终端均可接收信息,任何人随时随地以各种终端获得想要的信息。
借鉴各方面经验,全媒体定义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一种新的媒介营运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提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
全媒体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
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是这个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二类是指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形态。
南京政治学院周洋认为“全媒体”的概念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是媒体走向融合后的产物。
具体来说,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综上所述,“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变革中最崭新的传播形态。
全媒体通俗解释
全媒体是指在信息传播中,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技术手段,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网站等)以及各种数字技术,以实现信息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传播的一种媒体形式。
简单来说,全媒体就是把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和渠道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相互协作的媒体网络,以实现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的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
全媒体的出现是为了适应人们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需求变化,它可以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和互动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偏好。
同时,全媒体也为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不断创新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媒体的三个特征初探
作者:闫国威
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10期
摘要全媒体的概念至今仍然没有被学界正式提出。
然而,关于全媒体的实践已经走了前头。
广州日报、烟台日报等一批报业集团的“全媒体”经营尝试已经拉开了全媒体应用的序幕;而《非诚勿扰》和《贫民富豪》全媒体出版的成功,也昭示了全媒体可观的前景。
关键词多渠道资源整合媒介使用偏向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1 全媒体的含义
一般认为,“全”包含“所有”的意思,全媒体,也就是“所有的媒体”。
媒体包含内容和渠道两方面的要素,全媒体同样应该包含渠道和内容两个方面。
“对全媒体流程的认识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所有的信息应该面向所有渠道,二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三是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而形成的媒体新形态。
”这种说法强调的是多渠道、全覆盖和平台中心化。
当前所建立的全媒体平台基本都是通过以某一现有媒体为核心。
把信息通过现有的多种媒介、以不同的制式传播,是现阶段全媒体主要的含义。
2 特征一:过剩渠道资源整合大于内容资源整合
相比于一个多世纪以前,当前时代的媒介渠道已经变得极为的丰富。
互联网以及移动电视、手机媒体,这些都为信息的畅顺传播提供了渠道保障。
在只拥有报纸的年代,因为当时的内容相对丰富而传播渠道相对奇缺,渠道霸权远大于内容霸权。
渠道优势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我国省级卫视在九十年代的上星潮。
山东电视台在1994年成为国内第二家上星的省级电视台,在之后的8年内,因为其拥有的观众资源优势,其收视率一度紧追央视一套,广告收入也一度达到央视的一半。
而随着各大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电视节目的内
容创新开始成为主旋律,山东卫视也因为丢失了渠道优势而在竞争中“急流勇退”。
“副省级城市上星证明我们现在不是渠道稀缺的时代,而是渠道相对饱和过剩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渠道过剩的时代,我们从体制上、盈利模式上、社会影响力方面所一贯依靠的那种渠道霸权来获取市场资源、市场价值和影响力,已经到了一个非基础性影响阶段。
”
渠道过剩趋势与其增加成本的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做同等质量的节目费用相比之前成本有所提高,而渠道的成本却在下降。
“几何级数增长的传输渠道并不要求传输硬件的几何级数增长”。
“渠道和内容都将有可能成为媒体竞争中的有利筹码,并在崇尚等价、自由交换的市场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交换主体媒体拥有者达到利益最大化。
”所以,当渠道过剩、内容稀缺时,整合过剩的渠道来传递有限的内容资源便成为了一种优化传播效果、扩大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
全媒体正是在渠道相对于资源过剩的情况下,整合渠道资源,合理配置内容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
3 特征二:打破媒介使用偏向
特定的人群有着其独特的媒体接触习惯,我国30岁以下的网民所占的全部网民的比例超过65%;大专以下学历网民的比例也高达69%。
特定的媒体形态将整个受众群划分为若干个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体主要接受来自某一类媒介的信息。
这样,不同的群体间就产生了媒介使用偏向,而不同媒介的内容倾向,又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到达率。
这也是媒介渠道增多的结果,“在传播通道规模扩张和大量堆积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传播管制的力度和效能会有一个平均化的递减;而过去我们引以为最有价值的版面和时段等等都会因为其大量“过剩”而变得价值打折。
”因为媒介渠道的增多以及群体划分,相对比以前,同等媒介渠道数量的传播,其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全媒体通过在各种形态媒体上的信息发布,便能打破媒介使用偏向带来的副作用。
媒介使用偏向导致的内容接触的偏向未必是受众自身的兴趣使然,而是由于媒介的内容倾向,《贫民富豪》的全媒体出版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没有看书习惯的青年网民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贫民富豪》不感兴趣,而只是互联网上没有可利用的资源,通过全媒体出版,互联网、报纸、图书甚至手机终端,都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媒介渠道。
4 特征三:管理技术与个人技术的高要求
全媒体平台操作往往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媒介从业者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准。
宁波网在去年11月底,在集团内部公开竞聘的10名“全媒体”记者配有笔记本电脑、摄像机、录音笔、数码相机等多种设备,同时要求他们具备平面新闻、图片拍摄以及视频拍摄制作的技能。
这对于现阶段的从业者而言,有了更多的技术方面的要求。
对于管理者而言,信息的渠道分配和共享则是需要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尹明华.全媒体流程中的价值追求.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1-6.
[2] 喻国明.过剩时代,如何抢占传媒竞争的制高点.南方电视学刊,2004.6.
[3] 胡正荣,沈东.西方媒介产业走势:从渠道到内容.国际新闻界,2007:6.
[4] 何蓓蕾.内容与渠道重新组合的力量.新闻传播,2005.10.
[5] 第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6] Innis,H. A.(1951)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Toronto.
[7] 喻国明.渠道霸权的终结.青年记者,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