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一)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应视其为猪场的首要工作。
对一头猪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另一头猪。
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一.减少和消灭传染源1.猪场禁止从外地购买猪肉以及相关的猪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熏肉等);2.不得从不明健康状况的猪场购买种猪,商品猪;3.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死猪应焚烧或深埋;4.弱毒苗不得随意丢弃,必须要用火烧或灭活处理;5.应鼓励3KM之内的养猪场实行与本场相同的免疫程序;6.保育室应建在上风口,化粪池及死猪处理坑应放在远离猪舍的下风口;7.饲料走道与运粪道要分开;二.切断传播途径1.人员1)所有的外出人员必须隔离2天后才能进入猪场;2)参加养猪会议,访问屠宰场,集贸市场的人员必须隔离3天;3)凡是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彻底淋浴,彻底更衣后方可进入;4)尽量减少参观人员;5)进入各个生产区必须有脚浴盆;6)访问时应该先看保育室,再看产房,配种,最后看育肥室;7)各个区之间不能随意走动;8)猪场内的所有走道,淋浴房每周消毒一次(3%火碱);2.车辆1)外地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2)饲料车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就应进行清洗消毒;3.工具1)所有内部使用的工具必须经熏蒸消毒后方可带入;2)给猪打针的针头必须每猪一个针头;3)各个区的工具应单独使用,不能窜用;4)猪舍内采用全进全出的制度,每栋必须经充分冲洗,彻底消毒干燥后方可进猪;4.其它动物及昆虫1)猪场内不得养狗,猫及其它的宠物;2)猪场内不得养任何其它的家畜家禽;3)猪场内应定时除蚊,蝇老鼠;5.饲料1)选择合适的饲料厂,其原料不能含有严重的污染源;2)谨慎使用动物制品(如:肉骨粉,)3)所购饲料必须先放仓库中干燥消毒一周后方可使用;三.降低动物的易感性1.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口蹄疫,猪瘟,伪狂犬);2.有病猪不能进行免疫接种,必须等动物康复后再进行;3.使用足够的免疫剂量,(细菌苗使用时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4.根据猪的营养需求喂给合适的饲料和饮水;5.提供适宜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空气质量);6.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并使用充足的药物剂量;7.当环境突然变化时应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急药;8.严格执行PIC的隔离适应程序;9.能局部给药的不必使用全群给药,药物剂量不能随意改变;10.一栋猪舍内不能饲养年龄相差很大的猪;11.善待猪只;。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1.猪场消毒:定期对猪舍、饮水、饲料、工具、车辆等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2. 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减少人员进出,防止病毒、细菌等通过人员传播。
3. 检疫:入栏前对猪进行检疫,防止病猪进入猪场。
4. 隔离:将病猪与健康猪进行分离,以避免病毒、细菌的传播。
5. 生物安全区域划分:将猪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实现严格的管理和监控。
6. 疫苗接种: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7. 猪场环境卫生:保持猪场环境干燥、通风、卫生,可有效减少病毒、细菌的滋生。
8. 猪场员工培训:对猪场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操作方法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
以上是常见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猪场还需针对不同的疫病实行相应的防控措施,以确保猪的健康和猪肉的质量安全。
- 1 -。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是指针对猪场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法,以预防和控制猪场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保障猪群健康和猪肉质量安全。
生物安全防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源性疾病预防:加强猪场对各类动物源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包括采取严格的入场检疫措施,对所有进场的猪进行必要的检疫和隔离,确保无疫情的健康猪只进入猪场。
2. 病原体监测:建立健全的病原体监测体系,对猪场内的猪群、环境和饲料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3. 疫苗免疫: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不同的疫病风险情况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避免大面积疫情的发生。
4. 环境卫生控制:加强猪舍、饲养设施和人员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
5. 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猪场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进行抽检和监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6. 急性疾病的爆发:如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等急性疾病的爆发,需要立即隔离和消灭感染猪只,对可能的病源进行封锁控制,保护无病区域免受影响。
总之,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是保障猪场健康和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不断加强病原体监测和防控能力,确保猪群的健康生长和猪肉的质量安全。
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措施
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措施猪场的生物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猪是易感生物,特别是在病毒和细菌方面。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就会导致大规模的瘟疫和经济损失。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措施来保障猪场生物安全。
1. 猪场环境卫生管理猪场应该实施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以保证猪圈和猪场处于清洁和卫生状态。
这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定期打扫猪圈和猪场,清除废弃物和垃圾;•对砖墙、地面、水槽等设施进行消毒;•定期更换和清洗猪栏内的饮水设施和饲料槽。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止猪场疫情的关键。
在不定时的疫苗接种计划中,建议猪农们向当地的政府落实协商,可以找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以保证猪群中的每一个猪都能得到足够的预防保护。
并在接种后,专业医生推荐注意猪群的变化情况,如过度的死亡率等,及时向专业医院报告。
3. 消毒杀菌在生产过程中,猪场应定期进行物体、设施、水体、空气等进行消毒杀菌。
可以使用的消毒剂包括:氯化钠、双氧水、含氯制剂等。
要确保消毒杀菌的操作在正确的时间和方法下完成,否则将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扩散。
4. 健康检测定期进行对猪群体检,可以鉴定个体猪的健康,掌握整体群体的健康状况。
只有健康的猪群才能保证猪肉品质的优良,同时预防疾病的传染。
5. 减少人为干预除专业技术人员外,猪场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要减少与猪接触,并注意保持洁净,以减少人类病菌对猪群的影响。
6. 灭鼠和防鼠老鼠是很多猪场都面临的问题,因为它们不仅会危害散落在地面上的猪食料,而且还可能携带病毒和细菌。
猪场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如:大锅煮毒桶等方法,来灭除老鼠。
以上的措施只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零散的部分,在实际操作中繁琐且复杂,量体裁衣的措施在不同的猪场实施。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措施,保证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标准化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标准化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标准化是指在猪场生产过程中,制定一套针对疾病防控的标准化规范,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人员培训和健康监测等方面,有效预防和控制猪场疾病,保证猪群的生产健康和质量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标准化的具体措施包括:
1. 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对动物、人员、车辆、物料等实施严格的检疫和控制措施;
2. 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优化环境条件,防止病原菌的侵入和传播;
3. 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和养殖记录管理制度,对猪群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4.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猪场,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健康监测;
5. 组织定期演练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保证及时应对生物安全事故。
通过实施标准化的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同时也能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1.严格的入场检疫制度。
猪场应当建立完善的入场检疫制度,对所有进入猪场的猪只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感染和携带疾病的猪只进入猪场。
2.落实严格的消毒制度。
猪场应当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对猪舍、器具、车辆、人员等进行消毒,并严格执行猪群内部隔离制度,防止疾病交叉感染。
3.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
猪场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需求,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制度,保证猪只饮食、环境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防止因为饲养管理不当而引发疾病。
4.加强猪场周围环境的管控。
猪场应当严格控制周围环境,防止野猪等疫源动物进入猪场,同时加强猪场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病毒等通过环境传播。
5.定期进行疫病监测。
猪场应当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及时掌握猪群健康状况,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总之,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是保障猪群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措施,猪场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切实保护猪群免受疾病侵害。
- 1 -。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猪场必须做到这6点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猪场必须做到这6点
一、猪场洗车房的建立
离猪场1公里以上建洗车房,猪场自备自己的运猪车,洗车房只洗自己猪场的运猪车,清洗运猪车辆时需先用开水冲洗,再消毒,消毒完毕必须烘干后使用。
二、防鸟防鼠
1.防鸟:在进风口处安装防鸟网,而且猪舍周边尽量少种树,以防止鸟栖息。
2.防鼠:定期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将饵料放在老鼠经常经过的地方捕杀老鼠。
三、消毒
种猪转出栏舍后先采用开水冲洗消毒,再采用消毒液消毒;每周带猪消毒两次,每月换一种类型的消毒液;出生的仔猪用干粉消毒剂消毒。
四、免疫接种
主要做到猪瘟、伪狂犬、口蹄疫、乙脑、细小病毒病的免疫,尽量减少其他疫苗的注射;做到专人注射疫苗,保证注射质量,可采用连续注射器和长皮针注射疫苗,快速且对猪应激小。
五、保健和驱虫
1.母猪群:每月进行常规保健;如母猪分娩正常,则饲料中不需添加抗生素;母猪产仔后尽量不要输液。
2.仔猪群:断奶至保育分群,需添加抗生素保健;如猪群出现健康问题,常选用饮水加药;在仔猪用药时要把好关,注意药物休眠期。
六、专业监测
利用实验室检测来监测好疫苗的有效性,做好病原诊断及药敏实验,做到高效养猪。
猪场生物安全重点工作总结
猪场生物安全重点工作总结
猪场生物安全是保障猪群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工作,也是猪场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猪场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防止疾病传播和疫情爆发,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以下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重点工作总结:
1. 疫病防控,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确保猪群的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 环境卫生,保持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病
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3. 人员管理,猪场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检查,遵守个人卫生规范,做好防
护措施,避免将疾病带入猪场。
4. 外来物品管理,对进出猪场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防止外来病
原体的传播。
5. 采购管理,对猪场所需的饲料、药品等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不带
入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6. 疾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总之,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是猪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只有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才能确保猪场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猪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能重视生物安全工作,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
猪场生物安全,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很关键
猪场生物安全,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很关键当前,养殖环境复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伪狂等各种疾病一直在威胁着养殖场的健康安全。
一旦这些病毒进入猪场,就会快速传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如何有效地防控病毒性疾病,我们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01环境•在猪场周边设置围栏,防止野生动物、啮齿动物和其他动物进入猪场。
•在建筑物的开口处安装网筛以防止鸟类进入。
•精心制定啮齿动物的诱捕政策,可每两周现场检查一次啮齿动物的踪迹。
•使用消毒剂对整个建筑物进行内外清洁,以提高消毒效率。
推荐泡沫清洁。
•清洁和消毒时,除猪舍墙壁外,务必对所有可移动的设备、地板、柱子和猪栏进行喷洒消毒。
•尽可能经常使用消毒剂对猪舍内的所有设施进行雾化消毒,达到最高的生物安全水平。
•确保运输卡车的彻底清洁,在装载猪只前后进行消毒。
•尽可能使运送猪只和货物的车辆仅到达猪场周边,司机不得进入关键区域。
•确保猪场周边没有垃圾、饲料残留和动物粪便等,以确保猪场不会吸引啮齿动物和其他害虫。
02人员•制定人员防疫制度,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成功的员工培训对于消毒防疫至关重要。
•把防疫制度张贴在明显的位置,并制定清晰的步骤,引导员工和访客逐步地完成个人的清洗消毒。
•在进入猪舍之前,所有员工和访客都应该用抗菌洗手液洗手。
•在处理猪只或操作设备之前,应用抑菌霜涂抹手和手臂。
处理完猪只或设备后,用无水洗手液消毒双手,重新涂抹抑菌霜。
在猪舍内放置人用的消毒液,确保随时可取用。
员工和访客也可以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擦拭手和手臂,然后再涂抹抑菌霜。
•从猪场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在进出前后用消毒剂彻底消毒靴子。
仅限基本工人进入有猪的猪舍内部,另外允许进入该区域的访客为兽医人员和维修工人。
如果确有需要其他人员进入,请确保全部人员使用防护服和橡胶靴。
•当使用消毒剂对环境、猪只和饲料/饮水设备进行消毒时,员工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水靴、工作服和手套。
保障养猪场生物安全的五项措施
2018年第11期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五项措施是指隔离期措施、防止引入外部病原措施、预防病原入侵措施包括5个方面的隔离设置。
引种时需要考虑引种猪的日龄。
将SPF猪引入SPF猪群、SPF猪转入普通猪群的策略。
1隔离期措施对引进的后备母猪最好隔离一段时间以确保未携带潜伏期疾病。
但各养猪场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差异较大。
但目的都是:(1)防止将新的疾病引入到接收场。
(2)通过执行良好的隔离驯化程序,使引入的后备猪与接收场的猪群取得一致的免疫状态,保持猪群不发生新的感染。
2防止引入外部病原的措施防止引入外部病原措施是指评估引种场存在的疾病,进而决定引种与否,或是引种后需隔离一定时期。
在引种前,兽医应评估供种场和引入场之间病原是否兼容,评估引入后备猪的健康状态对猪群的影响。
确定常见的病原及其隔离期长度。
隔离期可分为4类时间段:根据已知的不同疾病/病原的潜伏期,来决定不需要隔离、隔离3周、隔离8周或隔离12周。
隔离舍需执行全进全出的原则,这可能需要2~3个隔离场所。
隔离舍用的雨靴和防护服必须与场内使用的严格分开。
如果隔离舍是在场内,刚引进的种猪应饲养于具有独立通风系统与排污系统的猪舍,隔离21~56d。
这样如果供种场暴发新的、与引种场不兼容的疾病,引种场就可以及时将新引入的后备猪移除(但也是风险)。
若在场外隔离(最理想的状况),隔离舍至少离猪群800m,且两处人员完全分开。
3预防病原入侵的措施采取简单、实用并成本低廉的措施即可。
(1)监控种群的繁殖性能和健康状态,作为指导依据。
(2)尽可能从同一供种场引入后备猪,供种场应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条件与猪群健康记录。
(3)确定所需的隔离期。
无论供种场疾病控制状况如何好,新引入的猪种都必须设立一定的隔离期,原因是(1)有些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地方性(支原体)肺炎(EP)有较长潜伏期,引进猪种可能携带这些病原。
(2)引进猪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存在感染风险。
猪场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规范化一、改善大环境1.植树种草绿化环境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m宽的防风林2.搞好粪污处理这些高浓度的有机污水,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屯积在场,必然造成粪污漫溢,臭气熏天,蚊蝇孳生;其中不乏病原微生物,还可能给带来二次污染;如果随意将粪污排放到江、河、池塘内,则可使水质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污水中还可能含有超标的酸、碱、酚、醛和氯化物等残留的消毒药液,可致死鱼、虾,能使植物枯萎;如果忽视或没有搞好猪场的粪污处理,不仅直接危害到猪群的健康,也影响到附近人们的生活;猪场不得安宁,怎能持续发展猪场的粪污其实包括固体和液体:①固体即干粪,比较容易处理;可直接出售给农户作肥料或饵料,亦可进行生物发酵,生产出猪粪生物有机肥;这种肥料除了保持猪粪本身的肥效外,其中的有益菌能起到除臭、除湿、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若同时加入相应的菜粕、多种微量元素,还可制成高效的生物有机肥;干燥的成品便于包装运输和使用;这样不仅可消除污染源,还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要求规模化猪场应以人工清粪为主,少用水冲栏圈,实行粪水分离,这样还可提高猪粪有机肥的产量和质量; ②液体即从各幢猪舍的沟渠集中排放到污水池内高浓度的有机污水;为了净化这类污水,人们作了很多探索;一般来讲首先要进行固、液分离可用沉淀法,过滤法和离心法等,将分离出的固体部分作干粪处理;液体部分再进行生物氧化、厌氧处理或用于人工湿地;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还可将其处理后,经检验合格的上清液回收再用于冲洗猪圈;为了解决好猪场粪污的处理问题,还要从污染源头抓起:不随意大量使用水冲圈,及时发现并修好漏水的水龙头,减少污水的排放量;选用合理的配合,避免服用过量的氮、磷、铜、锌、砷等物质以减少粪便中的污染物质;必要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酸酶,以提高机体对氮、磷等营养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这些物质的排放量;消毒猪舍时,应避免大量使用氢氧化钠、氯制剂和酚醛等引起二次污染的消毒剂;提倡使用过氧化物类、季铵盐类等消毒剂;二、创造猪舍小气候猪的生物学特性是:怕冷、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因此,规模化猪场猪舍的结构和工艺设计都要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考虑;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在冬季为了保持舍温,门窗紧闭,但造成了空气的污浊;夏季向猪体和猪圈冲水可以降温,但增加了舍内的湿度;由此可见,猪舍内的小气候调节必须进行综合考虑,以创造一个有利于猪群生长发育的环境;1.温度湿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猪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表现在怕冷;低温对新生仔猪的危害最大,若裸露在1环境中2h,便可冻僵、冻昏、甚至冻死;成年猪长时间在-8°C的环境下,可冻得不吃不喝,阵阵发抖;瘦弱的猪在-5时就可冻得站立不稳;寒冷对仔猪的间接影响更大;它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还能应激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试验表明,若生活在12°C以下的环境中,其增重比对照组减缓",饲料报酬降低5";在寒冷季节,成年猪舍温要求不低于10°C;保育猪舍应保持在22°C-24°C 为宜;2-3周龄的仔猪需26°C左右;而1周龄以内的仔猪则需30°C的环境;保育箱内的温度还要更高一些;春、秋季节昼夜的温差较大,可达10°C以上,体弱的猪是不能适应的,易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在这期间要求适时关、启门窗,缩小昼夜的温差;成年猪则不耐热;当气温高于28°C时,对于体重75kg 以上的大猪可能出现气喘现象;若超过30°C,猪的采食量明显下降,饲料报酬降低,长势缓慢;当气温高于35°C以上,又不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有的可能发生中暑,妊娠可能引起流产,的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不良,并在2-3个月内都难以恢复;热应激可继发多种疾病;猪舍内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猪舍内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的程度;在无取暖条件下,热的来源主要是猪体散发和日光照射的热量;热量散失的多少与猪舍的结构、建材、通风设备和管理等因素有关;在寒冷季节对哺乳仔猪舍和保育猪舍应添加增温、保温设施;在炎热的夏季,对成年猪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加大通风,给以淋浴,加快热的散失,减少猪舍中猪的密度,以降低舍内的热源;此项工作对和种公猪尤为重要;2.湿度是指猪舍内空气中含水分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猪的生长速度快,肥育效果好;猪舍内的湿度过高影响猪的新陈代谢,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为了防止湿度过高,首先要减少猪舍内水汽的来源,少用或不用大量水冲刷猪圈,保持地面平整,避免积水;设置通风设备,经常开启门窗,以降低室内的湿度;3.通风换气规模化猪场由于猪只的密度大,猪舍的容积相对较小而密闭,猪舍内蓄积了大量二氧化碳、氨、硫化氢和尘埃; 猪若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首先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引起炎症,猪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的疾病;如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污浊的空气还可引起猪的应激综合征;表现在食欲下降、泌乳减少、狂躁不安或昏昏欲睡、咬尾嚼耳等现象;消除或减少猪舍内的有害气体,除了注意通风换气外,还要搞好猪舍内的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粪便、污水,不让它在猪舍内腐败分解;调教猪到运动场或猪舍一隅排粪便的习惯;干燥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的主要措施,通风是消除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当严寒季节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向猪舍内定时喷雾过氧化物类的消毒剂,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起到杀菌、除臭、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4.光照对猪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骨骼生长,以及活化和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肥育猪对光照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光照对繁育母猪和仔猪有重要的作用;三、完善防病体系疾病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对猪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病及营养缺乏症;为了减少或避免的发生,保障的正常生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管理规范化,防疫措施制度化,不断提高猪的健康水平;1.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做到全进全出猪场最好自己饲养、,繁殖并育肥,这样既可避免购买猪时带进传染病,又可降低养猪成本,引进时尽量从非疫区购入,并经兽医部门检疫,经消毒后进入隔离,经观察30天健康,并按本场免疫程序注射疫苗后,再经过15--20天的适应阶段的观察,方可入场混群;各阶段育猪舍以小单元为最好,这样有利于全进和全出,有利于彻底冲洗和消毒;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体,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被病猪污染的粪尿、血液及其分泌物、土壤、用具、畜舍等要定期进行消毒,一般规模化猪场可一周消毒一次,疫情较大的猪场也可3天消毒一次,每次消毒时,应先将粪尿打扫干净,用消毒剂稀释后进行喷雾带猪消毒;3.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猪群的免疫状况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季节,结合各猪场的具体疫情而制定的预防接种计划,由于各猪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各场应根据各自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四、消毒防控:1、进入猪场的人员,在门岗雾化消毒安灭杀:水=1:20020-40 秒,同时消毒池内消毒鞋底,且更换场内生活区衣服和鞋;2.进入生活区换鞋、更衣、沐浴、隔离凡需进入猪场生活区的人员必须更换生活区衣服并换鞋;3.进入生产区需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沐浴、更换隔离区衣服并换鞋,必须按要求隔离;进入生产区前,必须更换生产区衣服和鞋,并在消毒池内消毒鞋底;有洗浴设备的猪舍,必须在进入车间工作房前淋浴、更衣和鞋;猪舍无洗浴设备的猪场,在进入猪舍前必须在指定的更衣室,更换生产区衣服和鞋;二、生活用品及生产用具消毒1.进入猪场的食品消毒方法1表面活性剂清洗消毒:无外包装的食品,使用食品洗涤剂水溶液浸泡 30 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2熏蒸消毒:有外包装的食物,应将食物分散摆放在熏蒸消毒室内,打开臭氧发生;3臭氧消毒:无外包装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将食物清洗干净后,放入接臭氧发生器的水槽内,打开臭氧发生器,浸泡 20 分钟;2.衣物消毒包括衣服、帽、口罩及鞋将其分别浸泡在 %过氧乙酸溶液中 20 分钟,用清水冲洗,再用去污剂搓洗,清水洗净;3.其它物资可选以下几种消毒方法1消毒液浸泡消毒:可用 %的过氧乙酸或 1:100 的戊二醛溶液浸泡 20 分钟;2紫外消毒:表面光滑的物品可用紫外消毒法消毒,但注意保证物品每个表面均接受到紫外灯照射 30 分钟;3熏蒸消毒:将物品分散摆放在熏蒸消毒室内,加热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用量为3-5ml/m3,封闭消毒室 12 小时以上方可取出;4臭氧消毒:将物品分散摆放在消毒室内,打开臭氧发生器,封闭消毒室,消毒30 分钟,等臭氧挥发完,取出;5擦拭消毒:手机、手提电脑可使用 75%的酒精擦拭消毒;6疫苗等生物制品消毒:将外包装除去,产品说明书经臭氧消毒后交由兽医;用75%酒精喷雾消毒疫苗瓶;注意:1.务必在 5 分钟内完成,并迅速放入保温箱内交由兽医;2.务必将酒精喷雾至包装各部分;三、车辆消毒1.车辆消毒池车辆在进入猪场和跨区域活动时必须经过车辆消毒池,车辆消毒池内消毒液为 2%-3%烧碱水,至少每 4 天更换 1 次,如遇暴雨应在雨后立即更换,且消毒液的量应保证整个车轮在经过消毒池时全部浸湿;2、车身消毒方法1清扫未装载物资的车辆进入车辆清洗、消毒间区后,车辆清洗、消毒人员将车上所有物品、挡板及可拆卸部件等卸下,用扫帚清扫干净车箱内杂物等;2清水冲洗用高压水枪使用清水冲洗,将车身所有表面及车箱内部的污物冲洗干净;3喷洒清洁剂用常压水管将 %洗衣粉水或 %肥皂水喷洒至需要清洗的车身及车箱内部的所有表面,并使清洁剂在需要清洗的所有表面停留 10-15 分钟,将污物刷净;4清水冲洗及晾干用高压水枪使用清水将清洁剂以及污物冲洗干净,晾干;5消毒用 1:100 的戊二醛消毒液,高压水枪冲洗,使车身全部浸湿,停留 20 分钟;6清水冲洗消毒剂及晾干用高压水枪使用清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晾干;7检查车辆通知检查人员检查,并将检查合格,签发合格单;如不合格,检查人员当即通知相关人员返工重新以上程序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①洁净度检查车轮、车外部、车箱内部和驾驶室洁净无污物如泥土、物资残留物等;②有机物检查使用有机物快速检测棒,检测有机物残留;③消毒药浓度检查使用消毒药浓度测试纸检测所使用的消毒药浓度;8消毒间地面消毒及晾干检查合格后,用 %-2%的烧碱水冲洗地面,检查人员等待消毒后,用 pH 试纸检测地面消毒水浓度及冲洗情况,晾干;四、环境消毒1.道路消毒清扫后,浇泼 2%烧碱水;2.办公生活区房间消毒清洁后,用 %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地面及墙面,喷雾后,关闭门窗 30 分钟;3.转猪台消毒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干燥,再用 1:100 戊二醛喷雾消毒;五、猪舍消毒生物安全,行为规范1.“全进全出”猪舍消毒程序1 清洗必须在空圈后 24 小时内完成:将可移动的物品移开,彻底清扫包括房顶、墙壁、排污沟等后,用清水浸泡 12 小时;再用 6 公斤压力的冲洗机彻底冲洗;2用常压水管将 %洗衣粉水或 %肥皂水喷洒浸泡 2 小时,用 6 公斤压力的冲洗机彻底冲洗;3待干后,用 1:100 的戊二醛溶液高压喷雾消毒,再冲洗;非金属设备也可用石灰乳涂布;4 检查合格后,空栏净化 2 天;2.配种妊娠舍、公猪舍消毒猪只转出后的空栏,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干燥后,用 %戊二醛喷雾消毒地面和圈栏等设备;3.生产区猪舍门口消毒池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必须设立消毒池,加 2%烧碱水,每天更换 2 次;六、饮水消毒1.适合用于饮水消毒的消毒剂氯制剂:漂白粉、二/三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物:过氧乙酸;碘伏:第一二三代碘伏均可;2. 氯制剂用于饮水消毒的方法浓度在 1~3g/吨之间,不超过 5g/吨,加氯后经一定消毒时间 15~30 分钟 ,水中维持的总氯量在 2ppm ;七、兽医诊疗器材消毒猪场灭鼠、杀虫程序一、猪场灭鼠程序1.环境治理1灭鼠前要及时断绝鼠粮,彻底清除垃圾,控制不符合规定储存的粮食、食品、包装物等,特别是餐饮剩饭剩菜需密封保管,厨余垃圾及时密闭清运;2外环境可供鼠食用的遗弃食品及积水及时清理;2.规范防鼠设施1 门窗严丝合缝,门与门框、窗与窗棱缝隙应小于 6 毫米,饲料仓库及其它可招致鼠害的场所木质门的下沿,应镶包内外 30 厘米高铁皮;楼房地下室或地上一层的窗户及通风孔应加装 13x13 毫米的铁丝网;2各种管道或电缆进出建筑的孔洞用水泥等材料堵塞;室内可能被鼠类利用的孔洞、缝隙也用水泥填堵;3下水道应装返水碗,室内排水沟装有完整铁篦,通往外界出水口部位应有 13x13毫米防鼠铁丝网闸;4所有仓库木门应包有 30 厘米高铁皮,经常开启的门应设置 50 厘米高包铁皮的防鼠挡板,库内常年备有盛装新鲜灭鼠药品的鼠盒或粘鼠板;3.鼠药投放1员工生活居住区:15 平方米房间投放 2-3 堆毒饵,沿墙根投放,厨房至少投毒饵 1 堆,院内沿墙每隔 10 米投放 1 堆,每堆 30 克,每床铺下投放 1 堆,每堆 30 克,至少连投 3 天毒饵,吃一份补两份;2生产区:每 15 平方米投放 1-2 堆毒饵,投在机械下方,连续检查 3 天,吃一份补两份;3办公区:每间房投放 1-2 堆毒饵,投在柜下,2 楼以上房间有鼠就投毒饵;院内沿墙根 20 米投放 1 份蜡块,吃一份补两份,连续检查 3 天;4食堂餐饮:使用毒饵盒投药,每 5 米 1 堆毒饵,储藏室门口 1 堆,每堆 50 克;室外每隔10 米投放 1 份蜡块,连续检查补充毒饵至少 7 天,外环境一律投放蜡块类药,禁投放颗粒鼠药;在食堂周边可相应设 2-4 处毒饵站可长期投蜡块灭鼠;5下水道及管线井:投放蜡块类毒饵 100 克,隔日检查并补充毒饵至少 3 次;6原料、成品仓库:用鼠药盒长年投放鼠药或粘鼠板沿墙根隔 5 米 1 处,随时补充投药;4.鼠尸处理:鼠尸要及时清理,采取深埋或焚烧处理,禁止不清理或随意丢弃;5.注意事项:室内投药以饵料大隆鼠药和粘鼠板为主,外环境及下水管道等,采用蜡块类大隆、立克命等毒饵为主;在原料和成品仓库等采用饵料盒投毒饵,要严格管理,要绝对防止污染,要将死鼠及时深埋处理;五、免疫流程一、检测确定免疫程序1.猪瘟1采样时间:猪瘟苗免疫21天;2采样比例:按10%抽样进行抗体监测;3判断标准:群体免疫抗体阳性率80%以上判为合格;4结果处理:对不合格猪群补免一次,6-8周后再次进行检测,经检测仍为阴性者淘汰; 2.伪狂犬1采样时间:伪狂犬gE基因缺失苗免疫21天后;2采样比例:①对生产母猪按10%抽样;②对新选入的后备母猪、公猪逐头检测;3判断标准:①后备母猪、公猪野毒应为阴性、免疫抗体合格率 100%判为合格;②生产母猪进行伪狂犬gE抗体监测的结果应为野毒阳性比例应不扩大、免疫抗体合格率95%以上判为合格;4结果处理:对以上检出的野毒阳性猪予以淘汰、免疫不合格者补免一次,4-6周后再次进行检测;3.O型口蹄疫1采样时间:O型灭活类疫苗免疫28天后;2采样比例:按10%抽样取样;3判断标准:液相阻断ELISA抗体效价≥26判为合格,群体免疫合格率达70%以上判为合格; 4结果处理:对不合格猪群补免一次,28天后再次进行检测;4.蓝耳1采样时间:活疫苗免疫28天后;2采样比例:按10%取样;3判断标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ELISA抗体IRPC值>20判为合格,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4结果处理:对于抗体合格率低于70%加强免疫一次,28天后再检测一次;二、 5. 监测时间:跟踪免疫三、疫苗保存:1.灭活疫苗冷藏保存,温度2℃—8℃;冻干苗冷冻保存,温度-15℃— -20℃;2.稀释液避光常温保存;3.先进先出;4.定期检查冰箱的温度;四、操作流程1.猪群准备:①接受免疫猪群一定是健康的;②母猪群在配种后30天内和产前15天不免疫;③公猪分批次免疫;④提前一顿控料,保持空腹;⑤免疫前后添加多维以减少应激;⑥免疫前后1天禁止带猪消毒;⑦免疫细菌苗前后3天不用抗生素,免疫病毒性疫苗前后3天不用抗病毒药物;2.针头选择:①1-8kg选用913mm②8-30kg选用1220mm③30-60kg选用1425mm④60-120kg选用1625mm⑤种猪选用1638mm3.疫苗稀释①用专用稀释液进行稀释,稀释液和疫苗恢复30分钟至常温再稀释;②稀释时检查冻干苗不失真空保存能产生负压吸力③用灭菌过的注射器及针头按所需比例进行稀释,建议用1638mm针头稀释,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一遍稀释好后,再次用稀释液进行二次稀释,减少浪费,禁止开瓶稀释;4、疫苗使用①疫苗运输:配制后的疫苗在运输和使用中使用保温箱/盒保温避光;②注射位置:注针头稀射部位在耳侧中部靠近耳根的最高软皱褶和绷紧皮肤的交界处,确保疫苗注射到达肌肉层备注:传胃-流腹二联苗是后海穴注射;③防疫要求:a.免疫时严禁用酒精或碘酒消毒针头或注射位置;b.种猪做到一猪一针头,正常商品猪一窝或一圈一针头,病猪要放到最后免疫,一猪一针头,注射器再次吸取疫苗时必须更换针头;c.有出血或漏液的猪只一定要补针;d.严禁打飞针,产房仔猪要求有人辅助抱猪,保育和肥猪要用挡板挡在一角落进行免疫;④注意事项:a.疫苗稀释好后要求放在保温箱内,两小时内必须使用完;b.做好免疫猪标记,避免漏打;c.免疫时准备好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或Vc,如果免疫应激出现时无应急药物时可通过耳尖或鼻镜放血;5.做好免疫记录免疫日期、头数、猪群种类,免疫剂量,免疫方式等,把疫苗标签贴在免疫记录表上,饲养员、技术员签字确认;6. 器械及时消毒:①注射器分解开与针头一起首先在水中煮沸15-20分钟后清洗干净再在水中煮沸15-20分钟,结束后晾干分类保存;②疫苗瓶当场集中深埋或烧毁消毒处理;。
规模化猪场的基本生物安全措施
规模化猪场的基本生物安全措施根据中国养猪生产的具体情况,建议考虑以下10项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
1、进入生产区前的消毒。
人员的洗澡进洗澡出以及运输工具的彻底消毒。
生物安全措施的一条就是阻断外部病原体进入猪场。
要实现这一点是建立淋浴系统,为所有进场人员提供洗发液、毛巾、猪场服装、靴子和口罩。
所有进场人员都必须充分淋洗,特别是头发,入场的运输工具也要彻底清洗消毒。
2、各栋猪舍入口处的足部和手的消毒。
保证猪场工作人员不消毒手和足或不更换工作服就不得从一栋猪舍走进另一栋猪舍,以阻止病源在猪舍间的传播。
并且要尽可能地限制猪在猪场内到处走动。
3、每栋猪舍每周定期带猪清洗/消毒2~3次。
这对于控制发病率非常有效和非常重要,但要注意猪舍清洗后的干燥。
良好的通风是保持干燥的最佳选择。
4、实行隔离式早期断奶加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和多点式生产模式。
隔离式早期断奶技术的基本依据是母猪生产的初乳中有较高浓度的抗体,这种被动免疫抗体能够保护仔猪在吃奶期抵抗疾病。
而在被动免疫抗体下降至不足以抵抗病源时断奶,便可阻断由母猪传给仔猪的疾病的纵向传播。
隔离早期断奶的断奶年龄取决于猪场存在的疾病种类和相应的被动免疫抗体的保护时间之间的关系。
5、一定要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和干燥,可大大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因为干燥可使绝大部分病源死亡。
而良好的通风可降低呼吸道疾病,而在猪场密集的地区,这个问题尤其突出。
6、建立隔离检疫舍。
新引进的后备种猪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猪病传入途径之一。
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皮肤和内寄生虫都会随买进动物一起进入猪场。
特别是购进无临床症状的带毒种猪可造成巨大损失。
为减少上述危险性,每个具一定规模的猪场都应建立隔离检疫舍,隔离检疫舍与本场间隔至少100米。
并在引猪前作血清学检测,检测本场没有的一些传染病,来自某种疾病疫区的猪也应检测该病。
不过,接受场已存在的某些疾病,就没有必要检测。
在引入种猪群前至少隔离观察30天,最好60天。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八项措施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控制场内疾病发生的体系,是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以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群为中心的控制措施。
通过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疫病的侵入,从而使动物无病,达到保障健康之目的。
近年来随着非洲猪瘟的不断蔓延和流行,养殖场生物安全更加受到重视。
笔者通过20 多年的规模猪场生产的工作实践,摸索出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的八项措施,现敷述如下。
01一、猪场的场址选择布局与设计要科学1. 场址选择。
规模化猪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m以上;动物饲养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m;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m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m 以上。
要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向阳、排水通畅的地方。
要具备自来水和用电条件。
猪场周围应有大片农田或蔬菜地或鱼塘,可就地消化处理粪便。
禁止选在国家政策或地方政府限制养殖的区域内。
2. 猪场布局设计。
规模猪场可分为4 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4 个功能区要严格分开。
生活区应设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四周要用围墙或铁丝围拢,与生产区隔开,以利防疫。
管理区应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和生产区进出口的外面。
生产区是猪场的主要部分,包括各类猪群的猪舍、消毒舍、兽医室、药房、饲料加工和调剂车间、仓库及人工授精室、配种室等。
该区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和隔离区的上风向。
猪场生产区周围应建筑2m 以上的围墙。
隔离区包括隔离舍、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填埋井等,这些应设在整个生产区的下风向。
场内要净道污道分开,雨水污水分离。
生产区入口处设有门卫和淋浴更衣消毒室,内设淋浴器。
各栋猪舍入口也要设有脚踏消毒垫。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指在猪场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猪群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畜安全的管理工作。
以下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要点:
1. 猪场环境卫生管理
猪场环境卫生管理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
猪场应该保持干燥、通风、清洁的环境,定期清理猪舍、消毒猪舍和设备,防止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2. 猪群健康监测
猪场应该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疾病,采取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猪场应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猪群的生长发育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等信息。
3. 猪群疫苗接种
猪场应该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疫苗接种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接种。
4. 猪群隔离管理
猪场应该建立隔离区,对新进猪只进行隔离管理,观察其健康状况,
防止疾病传播。
猪群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
5. 猪场员工健康管理
猪场员工应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病员工应该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员工应该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猪场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猪场应该加强管理,保障猪群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畜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管控措施及存在问题
猪场生物安全管控措施及存在问题猪场生物安全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毒措施:对猪场内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包括猪舍、饲料加工设备、工具、车辆等。
消毒药物应定期更换,以保证消毒效果。
2.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疾病的猪只进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同时,对隔离区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无病毒残留。
3.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猪只免疫力。
4.人员管理:对进入猪场的人员进行消毒和隔离,防止外部病毒带入。
同时,猪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毒不彻底:有些猪场存在消毒带不足、消毒药未定期更换等问题,导致消毒效果不佳。
2.隔离措施不到位:有些猪场对疑似感染疾病的猪只未及时隔离,导致疾病传播。
3.疫苗接种不规范:有些猪场疫苗接种计划不合理,或者疫苗质量不佳,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4.人员管理不严格:有些猪场对进入猪场的人员管理不严格,存在外部病毒带入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效果。
2.完善隔离措施,及时隔离疑似感染疾病的猪只。
3.规范疫苗接种计划,提高免疫效果。
4.加强人员管理,严格控制外部病毒带入的风险。
如何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
如何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创造一个不利于病原存活的环境——猪场生物安全的核心猪场的生物安全包括三个层面:1.尽量减少病原进入猪栏内;2.创造一个不利于病原存活的环境,而不利于病原的环境一定是有利于猪的;3.避免病毒在猪群内的传播和扩散。
养猪的时候,环境很关键,不利于病原存活的环境就是有利于猪只健康的环境。
那这会是什么样的环境呢?1、卫生:卫生清洁干净的环境中,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化学气体就很少,寄生虫滋生的条件不具备、感染率就会降低;卫生越好,有害菌越少,病毒也越少。
2、地面通风:良好的通风可以稀释病原,注意是地面通风。
3、阳光:万物生长靠太阳,肉眼可见的生物需要阳光,而致病微生物都是惧怕阳光的。
4、有益菌丰富的环境:德国科学家发现:猪瘟非洲病毒在猪场的泥土里面至少能存活14天,而在森林泥土里面会立即失活。
为什么呢?森林泥土里面有大量的腐殖质和有益菌。
我们中国古人就知道利用农家肥堆积发酵来灭活寄生虫、虫卵和其他的致病微生物。
猪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有益菌,弥补体内有益菌的缺失。
所以我们会看到猪经常拱土。
有益菌丰富的环境中,有害气体和物质会被快速分解。
有益菌丰富的环境中,有害菌就被抑制不能大量繁殖。
病毒不能繁殖,介于有生命和无生命之间,仅仅能携带生命信息-核酸。
病毒不过是一小块蛋白质,有的病毒外面有一层很薄的脂肪层。
把专门分解脂肪和蛋白质的有益菌,以及消化酶组合在一起,喷洒到猪舍环境中之后,有益菌就会迅速繁殖并不断衍生出来多种消化酶,就会快速分解环境中的病毒,从而致使病毒失活。
益卫康,就是由多种有益菌和酶组合成的一款适合带猪使用的生物消毒剂。
本产品由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院张宏福老师团队研发。
益卫康。
猪场生物安全规程(精选5篇)
猪场生物安全规程(精选5篇)第一篇:猪场生物安全规程猪场防疫安全规程(草案)为了确保养猪场猪群健康生长,给猪群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环保的生长环境,以预防猪群疾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以规范生产程序,强调生物安全防疫为目的,凡公司管理人员和猪场饲养人员都应严格遵守并自觉执行。
1.谢绝外人入场参观:凡需要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持有公司领导开的入场证,在完备登记手续后,方能进入。
所有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包括因工作关系经公司领导同意需要进入生产区的外来同业养殖人员)必须经48小时隔离后,经消毒室紫外线照射15分钟后,再经更衣室淋浴后更换清洁干净、消毒后的工作服、胶鞋后,方可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
2.猪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地地势,依次合理布局各区域。
各功能区之间应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厂区内空地应保有100%植被覆盖,不得有裸露的土地。
场区内的道路应划分出净道和污道,并严格坚持实施。
猪场的四周建有密闭围墙,定期检查围墙排水通道隔离栅栏是否完好,以防外界动物侵入。
入场口建有紫外光消毒室、淋浴室、洗手台、更衣室、汽车消毒池和药物喷淋通道。
场内建有转猪通道、上猪台、隔离舍、待售舍、饲料库房、垫料库房和物资库房等。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消毒池必须经常放有消毒药液并定期更换。
猪舍、场地、用具,饲槽等应经常清扫、洗刷、定期消毒,做好灭蝇、灭鼠工作。
场地内不准饲养宠物及其他动物。
4.每次猪群“全出”后,必须彻底清洗圈舍并消毒;进猪之前一周再次进行清洗消毒。
5.饲养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认真执行饲养管理制度,细致观察饲料有无霉变,猪群采食情况和健康状况,排粪有无异常等,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请兽医检查。
6.加强疫情报告和防疫制度工作:做到发现疫情,彻底控制封锁和隔离,认真检查,细心及时诊断;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予以扑灭,对污染用具、场地全面彻底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畜牧兽医第40卷第3期2018年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郑英福清市畜牧兽医中心海口畜牧兽医站福建福清350313
游莺福清市畜牧兽医中心玉屏畜牧兽医站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猪场的生物安全是猪场安全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积极预防流行性传染病和新的疫病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8)03-0029-02
“生物安全”是畜牧业中常用的名词。
为使生物安全措施产生效果,养猪人必须有其明确的目标,就是必须预防新的传染病传入猪场并预防其在猪场内传播。
高健康猪场应实施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防疾病传入。
已经有许多种流行性传染病的猪场,也需要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以防止传入新的疾病。
1猪场选址和布局
猪场的选址是“生物安全”措施的关键因素。
在理想情况下,猪场应座落于相对隔离的区域内。
要求远离其他猪场、屠宰场、村庄、交通主干道等。
由于土地等一些因素影响,然而这并不总是能够容易做到的,但猪场要建造实体围墙,如果猪场位于平坦地面的可在猪场四周围墙外挖一条宽4m、深2m的水体防疫沟,使猪场与外界相对隔绝。
猪场比较理想的布局为二点式或三点式。
不论是一点式或多点式布局,都应把全场分为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污染物处理区等四个区域。
2生活区的生物安全
2.1大门口的管理进入生活区大门口的消毒: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2次,保证有效浓度。
消毒剂推荐用2%~3%的烧碱溶液。
2.2人员的管理所有进入猪场生活区的人员都必须征得门卫人员同意并办理登记手续后从大门口旁边设置的人员通道进入,通道内设喷雾消毒3min,脚踏消毒池(内放消毒药),并更换进入生活区的专用鞋(本场人员除外),洗手(两盆水:一盆消毒水、一盆清水),并用纸巾擦干后方能进入办事、交流、开会、指导工作等活动。
2.3本场出差或休假回场人员的管理出差或休假回场的本场人员进生活区,全身物品(鞋、帽、衣物等)都要用消毒药水浸泡消毒、清洗、干燥,并在生活区内净化(包括外来访问人员)48h后才能与生产区内人员同样消毒后进入生产区。
2.4车辆管理制度
1)外来车辆(包括大车、小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所有车辆)都不得进入生活区,应集中在生活区大门的围墙外专用停车场内停放。
2)场内员工车辆必须进入生活区的,要在大门外消毒,干燥后从门口消毒池(池长至少4m)驶入,驾驶员和车上人员都应下车按进入生活区人员消毒管理。
3)饲用全价外购料的场,运送饲料的车辆停在围墙外,由导管打(抽)入猪场生活区的运料车或料塔内,如果是自己加工饲料的,应把加工好的饲料打(抽)入生产区内的运料车或料塔,场外运料车、生活区车辆严禁驶入生产区。
3生产辅助区生物安全
3.1物品管理对于进入生产区内的所有物品,疫苗药品及一切用品、器具等都要在生活区的消毒房经过熏蒸消毒后才能进入。
具体消毒房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单间,第一间靠生活区,第二间靠生产区,中间是消毒间。
把要进入的所有物品进到第一间,再由专门人员传送到中间消毒间,密闭,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反应产生的蒸汽消毒一天后,物品由生产区人员从消毒间搬入使用,这三间的门都是单向开启,能进不能出。
3.2餐饮管理设立一个厨房,内外两个餐厅(饭堂),即生活区内人员用餐在外餐厅,生产区员工在生产区餐厅用餐,饭菜通过隔离窗递进。
3.3用水管理猪场水源最好用自来水或深井水,并定期检测,水塔、管道经常清洗消毒,确保饮水安全。
3.4生活区的消毒办公室、宿舍、食堂、公共运动场、娱乐场所及其周围每月大消毒一次。
3.5场内人员活动管理工作期间在场内生活区居住,不随便外出,不是厨房工作人员不进厨房。
严禁从场外购买猪、牛、肉及其加工制品带回场。
不在场内饲养禽畜或其他动物。
禁止去屠宰场、猪市场、
29
福建畜牧兽医第40卷第3期2018年
其他猪场、养猪户逗留,尽量减少与猪业相关人员(兽医、防疫站)接触。
4生产区的生物安全
4.1生产区人员管理
1)人员进入:凡进入生产区的所有人员都要经洗澡、更衣、换鞋进入。
具体程序:换下生活区鞋、衣服→打赤脚、洗澡→穿上生产线工作服、鞋、帽→脚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
出生产区则相反,即脚踏消毒池→换下生产区穿的衣服、鞋、帽→洗澡→换上生活区衣服、鞋帽回生活区。
2)人员流动:不同工作区穿戴不同颜色的衣服、鞋帽,各栋舍的饲养人员不互相串舍。
生产管理人员在例行检查时或机修人员应从健康水平高的栋舍(分娩舍)向健康水平低的栋舍(大猪舍)流动,不能相反或交叉。
场内的不同工作任务人员各行其道,不能乱串或走错道,比如,送饲料人员车辆、拉猪粪的人与车等。
3)外来参观访问人员应遵守生物安全规则,按指定路线行走,不得乱串,过后对所走的路线进行消毒。
4)生产团队的所有人员都要定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
猪舍显眼处需张贴“生物安全”标识,入口处设置限制相关人员进入的提醒标识。
每栋猪舍入口处应设立消毒池,入舍人员强制消毒。
5)病死猪处理人员和猪粪、污水处理人员在生产区外,生产区内专职人员把病死猪、猪粪集中汇总到固定的地方,由场外人员处理,不能颠倒错乱。
4.2车辆管理生产区内使用的各种车辆不能驶出生产区,一旦驶出不能返回,或经严格消毒后评估是否可以返回。
生活区车辆和外来各种车辆严禁驶入生产区。
5出猪和出猪台的生物安全
5.1出猪是由场内饲养员、售猪人员共同把要出售的猪只赶到出猪台内边,由出猪通道进入磅秤为止,人员返回。
出售的猪由场外售猪人员过磅、记录、汇总,统计后赶上场内转运运猪车到对外运猪车装猪台,由购猪客户或专职人员赶上售猪车。
所有猪只上车后不能再次返回猪舍。
5.2人员场内司机不下车,出猪台工作人员不上场内车辆赶猪。
出猪台工作人员与外来人员(养猪户、管理员、淘汰猪相关人员)无接触与交叉,出猪台工作人员上班、回场、防疫行为,行走路线范围受控,不乱窜,严禁进入生产区。
5.3车辆场内转运猪只车辆只在猪场上猪台与外接装猪台之间往返,不交叉,不乱窜,每批转运完成必须在特定地方冲洗干净,干燥消毒,外来售猪车辆在远离外装猪台地方冲洗干燥,消毒后开入客户装猪台上猪。
6引种的生物安全管理
1)一般的原则是,来源猪场的健康度必须优于接收猪场。
要了解供种场的健康状况。
接猪场要设立隔离场,至少距离原猪场100m,隔离时间不少于4~6周。
适应期抽血检测合格后才能混群。
2)进猪时要在出猪台对运猪车进行全面严格消毒。
在出猪台到猪栏的过道中某处设置关卡进行消毒,消毒一头放行一头。
3)尽量减少引种频率,少引或不引,引种的同时也可能把疫病直接引入猪场,引种是生物安全的最大挑战,风险程度最高。
7免疫接种
猪场常规的免疫接种程序是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对于大多数传染病来说,免疫接种对于在“生物安全”措施万一被突破时,对动物提供保护来说是绝对必须的。
8管理措施
管理是“生物安全”落实的有力保障,在大多数疾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管理不良、拥挤、炎热、寒冷、卫生不良等都是应激因素。
应激可危害动物免疫系统,从而降低猪对病原因子的抵抗力。
管理失误甚至还会引起非传染性疾病。
在许多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单靠药物是不能解决的,还要考虑从房舍设计、管理措施落实、“生物安全”才是解决猪场问题的硬道理。
9污染物处理区
猪场主要的污染物为粪便、污水、病死猪和臭气等。
该区应设在猪场围墙外下风处或远离猪场的独立区,专人负责,专门管控,场外和场内污染物通过相对隔离的接口对接。
1)猪粪干清或经固液分离运往有机肥车间,经发酵腐熟后,干燥肥田或出售。
2)尿液污水经过酸化、厌氧产生沼气发电,生产生活用气,沼液经曝气沉淀、氧化塘、人工湿地,水质达标重新抽入猪场内循环利用,不外排。
沼液回田利用或回鱼塘养鱼等。
3)胎衣、死胎、病死猪处理:可采用美国技术仓箱堆肥法处理,即用锯木屑(糠)堆埋处理,效果十分理想,具有建造价格便宜、运行成本低廉、“生物安全”措施可靠等优点。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