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的困惑
2024年社区书记工作自我总结(2篇)
2024年社区书记工作自我总结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担任社区书记已经整整一年了。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困惑,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今天,我想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并为未来做出更好的计划和努力。
首先,我感到自豪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推动社区环境的改善。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环境整治活动,清理了社区周边的垃圾和杂草,增加了社区的绿化面积。
同时,我们加大了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居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了,垃圾分类投放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改善了社区的环境质量,也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
其次,在社区服务方面,我们积极组织了各种活动,加强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我们成立了健康俱乐部,组织居民们参加体育运动和健康讲座,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我们还开展了文艺晚会、文化讲座等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社区各项服务机构的合作,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然而,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个人能力和经验的限制,我在领导团队建设和居民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我在团队建设方面的指导和引导不够到位,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有待提高。
此外,由于对居民需求的不全面了解和理解,有时候在居民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另外,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对于社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还有待加强。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事务性工作上,对于长远发展的规划和策划不够重视。
这导致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工作中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和完善。
首先,我将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升,在团队建设和人员管理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将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提高组织和管理能力。
其次,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居民需求的了解和理解,深入调研和了解居民的实际诉求,积极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党支部书记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党支部书记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党支部书记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梳理作为党支部书记,肩负着加强党的领导、服务党员和履行党员义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我们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以下是我个人在党支部书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工作思路不够明确: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中,经常存在工作思路不够明确的问题。
有时会被琐事所困扰,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工作方向和目标,导致工作难以有序进行。
2. 党员工作不细致:党支部书记应该是党员的表率和榜样,在组织党员参与各种党建活动时,应该更细致地关注党员的需求和问题,积极引导他们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去。
3. 缺乏对党员的关心和激励:党支部书记应该经常关心党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激励,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然而,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很少主动与党员交流并鼓励他们。
4. 党建活动盲目性:在组织党建活动时,我经常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活动,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党员的需求和群众的期盼。
这导致党建活动的效果不够理想。
5. 沟通与协调能力不足: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需要与其他部门、组织以及党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然而,我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经常无法很好地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调。
二、整改措施在党支部书记存在的这些问题中,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改变自身的工作思路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以下是我拟定的整改措施:1. 明确工作思路:我将提高自己的工作思路,通过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党的政策和要求,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我会制定清晰的工作计划,将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细致关心党员:我将更加关心和关注党员的需求和问题,加强与党员的沟通和交流。
我会积极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引导他们参与到党建工作中去。
3. 加强党员教育:我将注重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我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推动党员深入了解党的思想理论,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农村第一书记的心路历程与工作收获
农村第一书记的心路历程与工作收获农村第一书记,是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重要职位,担负着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责任。
作为一名农村第一书记,我亲身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也收获了很多成就和感悟。
一、初任之际的迷茫与困惑当我初次担任农村第一书记时,我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感到迷茫和困惑。
我来自城市,对农村的情况并不了解,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但是,我深知自己肩负着推动农村发展的使命,于是我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农村经济、农业技术和农民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二、走访调研与问题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我经常走访农户,与农民交流沟通。
通过与农民的交流,我发现农村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低下等。
我将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三、推动农村发展的实践探索在推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我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我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我也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四、改善农民生活的努力改善农民生活是我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
我还组织开展了各种培训活动,帮助农民提高技能,增加收入。
通过这些努力,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得到了提升。
五、心路历程与工作收获在担任农村第一书记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有很多收获和成就。
首先,我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不断学习和成长。
其次,我深入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增强了对农民的认同和理解。
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希望和潜力,为农民谋福祉的责任感更加坚定。
总结起来,农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既充满了挑战,又充满了机遇。
只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县委书记眼中的“四大困扰”和“五大风险”
县委书记眼中的“四大困扰”和“五大风险”2013年06月21日 19:37:3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9版在我国干部队伍中,有2800多个县(市、区)委书记,他们不到全国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总数的1%,但却处于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
根据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现在的县委书记队伍是一个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权力大、责任重、谋发展、思进取;另一方面,则压力大、盼理解、待培养、须监督。
“上压下顶”之中河南一位县委书记画了一幅“双三角形对顶图”:一个倒置的大三角形压着一个正放的小三角形,形成倒压对顶之势。
他说,上面大三角形就像县以上的各级机构,下面正放的一个小三角形就是县级政权机构,县委书记恰恰处两个三角形尖儿上。
上级层层压担子、派任务,最终都落在县一级,但县里资源有限、回旋余地有限。
把这个图倒过来,立时变成上小下大,又恰似县级政权和群众的关系,一方面新时期群众期望值高、诉求多;另一方面,县级权力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县委书记处于两个三角形的“上压下顶”之中,困扰多、困惑大。
一些县委书记梳理出他们的“四大困扰”。
一是很大精力用在协调沟通各种关系上。
每年参加会议、应付检查指导的时间就占1/3,难以深入到基层研究问题。
有些县委书记戏称自己是“三陪”书记:整天陪着上级领导检查工作、陪着汇报工作、陪着喝酒吃饭。
二是有些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
一些部委制定政策,以“责任下压”为取向,喜好出台禁令搞“一刀切”,而服务基层、“解难解结”的内容往往很少。
三是网络舆论压力大。
一些县委书记反映,一些网络媒体对基层问题的报道不是引导型,而是放大型。
有时为平息舆论,板子只能打在基层干部身上。
四是应对突发事件压力大。
出现突发性事件和安全事故,矛盾都聚焦到县委书记身上,要求勇于承担风险,靠前指挥,不允许有丝毫顾虑与退缩。
“五加二、白加黑”成了县委书记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许多县委书记感觉疲惫,有的患上了抑郁焦虑症,许多人过早患上诸多疾病。
驻村书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常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驻村书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常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在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中,驻村书记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身处基层,了解当地的脱贫情况,负责协调各方资源,推动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这项工作并不容易,驻村书记常常面临各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人口众多、贫困较为严重的村庄人口众多、贫困较为严重的村庄是驻村书记常常遇到的挑战之一。
这些村庄的资源有限,扶贫任务艰巨,驻村书记需要找到更加精准的扶贫措施。
应对策略:1. 制定精准扶贫计划:通过深入调研和了解,制定精准扶贫计划,对贫困家庭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
2. 激发内生动力: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和就业,通过发展产业、培训技能等方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3.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落实,帮助贫困群众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
二、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的村庄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是另一个常见的挑战。
这些条件限制了产业发展和交流互动,给脱贫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应对策略:1. 加强基础建设:争取政府的支持,增加对该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
2. 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畜牧业或其他特色产业,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
3. 拓宽帮扶渠道:积极与附近村庄、城市合作,争取更多的帮扶资源,共同发展产业,改善村庄的经济状况。
三、民生问题和矛盾纠纷处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民生问题和矛盾纠纷不可避免。
驻村书记需要妥善处理各类问题,保持社会稳定,为脱贫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应对策略:1. 建立健全沟通渠道:与村民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召开座谈会或开展家访,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设立咨询服务点等方式,提高村民对脱贫政策和工作进展的了解,减少矛盾和误解。
3. 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倡导和谐相处,积极帮助村民解决矛盾纠纷,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促进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稳定。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总结【1】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总结【1】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总结在这个号称有中国21.8%贫困人口的社会,我有幸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
在这两年的驻村工作中,我感悟到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于离开家乡时的我。
工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一同爆棚,我宛如一只蜗牛一步一个脚印的呈现自己的成长。
一、关于初来乍到的困惑最初一到村里,那里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完全不符合我的想象,遇到美好的高速公路早已离开,代替的,是小路、泥泞、塑料袋、垃圾堆砌成的环境和贫困的农民。
来之前,对于驻村工作,我只会随口科普一下,可真的奔赴在这里,我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书本、视频、网话能给我描绘清晰的村庄。
处处都是我原来从外面学不到的,我收获情感、认识,也理解到了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生活、工作、耕种、建设方面都存在着多少巨大的困难。
村里没有互联网和电视,也没有什么新鲜事可以谈论,精神文化生活的缺失给了我很大的困难。
二、工作中的可贵收获在村里任职着的两年,我穿过辣椒田、花卉基地,看过秋收时间的湛蓝天空、日出前沉寂的深黑色。
在最初的困惑之后,我的工作却让我发现了村里的有意思之处。
1.正视贫困在村里,我见过身患绝症的老人、应试教育又好又魔鬼的孩子、连上网都难的家庭,虽然打不赢穷困,但是贫困不一定就是压在我们头上的一座大山,贫困降临总有不在天数,而是要求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改变现在、改变未来。
甘蔗地旁边,我仔细地探究了一下原料,发现只要提高产出,高效率生产,绕过中间代理,就可以为村民增加收入。
在驻村两年中,村里开始用“创业”这个动词组合,依靠手中的土地发家致富,村民的收入在不断增加,生活标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同情心村民的事、农民的事,问题得到清晰讲解,田地被耕作,我拾起聒噪、耐心、耐心,与他们相处一起吃饭、创新思维、努力实干,帮助他们百年的困难,一天天缩小,成为一场关爱。
我见识到村民们的奋斗、依靠彼此的互助,帮助他们做好产业规划,通过政府的支持去达到目标。
在这两年的工作中,我提供了项目资金和技术介绍,鼓励农民开展创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村民办了一件件实事,从而在广大农民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中的困惑和难点
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中的困惑和难点摘要:基层党支部书记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负责人,是大小事项的决策人,上级精神的宣讲员,矛盾是非的调解者,吃喝拉撒的大管家。
每天在面对一线员工实际工作中,都会遇到困惑和难点,本文重点从解决办法上进行剖析。
关键词:基层党建党支部书记工作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基层党支部工作是党的领导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工作出发点也是工作落脚点。
基层党支部书记在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党支部书记的“五清”“三会”工作法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清醒。
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时,首先要做到“五清”,即:上级对党支部建设的基本要求;党支部工作基本业务;上级党委最新指示精神;职工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基本情况。
“五清”是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行职责所必须掌握的应知应会体系,是做好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基础和前提。
当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际情况把握,基层支部书记在作出指导决策意见时,就会从容有的放矢。
纲举目张,“三会”是指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行职责的必备能力,是做好党支部书记工作基本要求。
“三会”具体包括:会培养典型、会总结经验、会做思想工作。
以上提到的“五清”“三会”,是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时每天的功课,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工具,也是每天自我修炼的成长过程。
二、六项具体业务促进企业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基层党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水平代表了整体工作水平。
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党建,需要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上台阶。
基层党支部日常具体业务一般包括六项:一是党支部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班子建设和管理工作;三是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四是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五是宣传教育工作;六是工会及其它工作。
具体包括:(一)党支部日常管理工作1. 年初制定党建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目标和计划,提出具体措施,要有支委会记录或形成书面材料,年底进行全年工作总结。
中学团委书记的尴尬与困惑
中学团委书记的尴尬与困惑中学团委书记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也是一个十分尴尬的角色。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团委书记应该处于组织的什么位置?应该承担哪些职责?工作应该如何定位?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应该如何设计……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带着自己的好奇心,也因为工作的实际需要,我走访了十几位在任团委书记,并利用团委书记培训班机会,对27名团委书记进行了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表明,中学团委书记在学校中存在隶属关系复杂、工作定位困难、岗位职责模糊、职业理想多元等问题。
一、隶属关系复杂在中学的管理体制中,教学处、德育处、总务处和办公室(通称“三处一室”)是最常见的管理组织,团委则是一个相对边缘化的组织。
因此,团委书记也就成了边缘化的人物,经常处于漂游不定的状态,隶属关系也非常复杂。
按照学校组织管理要求,团委书记应该在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开展共青团工作。
但是,由于共青团组织的边缘化特点,以及共青团与学校德育藕断丝连的关系,在实际的学校管理中,团委书记经常处于多重管理之下,使得“每个人只有一个直接上级”的管理原则受到挑战。
27名被调查的团委书记中,在党委书记直接领导之下的有6位,在书记和德育校长双重领导之下的有10位,在书记、德育校长和德育主任三重领导之下的有13位。
二、工作定位困难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首先对所处的岗位进行科学定位。
但是,由于团委书记年轻化和多才多艺的特点,以及在学校中隶书关系混乱等原因,团委书记经常很难定位。
她们除了按照计划做好团的工作外,还经常被书记、校长、德育校长、德育主任、教学主任安排做临时性的工作,而且“服务”范围特别广泛。
在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除了部分反映兼课带来的专业与管理的矛盾之外,多数认为事务繁杂和与德育处的协调是最大的冲突。
27位团委书记中,仅有6位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其他21位均表示和德育主任关系密切。
其中12位和德育主任是密切配合关系,9位服从德育主任的领导。
“第一书记”的困惑
“第一书记”的困惑作者:王坤来源:《中国扶贫》2015年第24期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脱产驻村,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目前,很多地方驻村工作都井然有序,“第一书记”全部到岗到位。
然而,“第一书记”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同样也面临一些实际困惑。
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快速、圆满地解决如农村人力资源紧缺、经济来源匮乏、项目支撑不足等现状,恐怕还没有那么轻松。
从前一阶段驻村工作的反馈情况来看,“第一书记”在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技术引领等方面的力量还很薄弱。
但是,“第一书记”的“心事”并非无病呻吟,各地在实施精准扶贫时面临的共同难题,早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这并不可怕,目前的困惑,正好又为今后的扶贫工作如何创新、如何转型、如何攻坚、如何见实效,提供了思考范畴和研究方向。
抓好扶贫工作,鼓励“第一书记”积极作为很关键。
扶贫工作量大、面宽、时间紧迫,对他们的个人综合素质也是一大考验。
在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上,需要实事求是地搞好调查研究,通过深入走访,了解村情、民情,掌握可靠的数据来源,形成科学的发展计划。
在解决劳动资源匮乏的问题上,需要结合村社劳动力现状,进行适当调控,可以化零为整,集中力量克难攻坚。
在解决技术短缺的问题时,需要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观摩学习、培训学习、书本学习等方式,主动参悟实用技术,并强化实践锻炼,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发家致富。
在解决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时,需要充分了解时事,及时掌握政策动向,以期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让“第一书记”成为引领群众发展致富的排头兵,我们更要防止一个误区:有人认为,把“第一书记”下派到村社之后,工作好不好,扶贫见不见成效,就看他们的表现了,反正有严格考核来约束,工作好的给予褒奖,工作不好的给予惩罚,这样会逼着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
于是,有些“第一书记”为了突出业绩,只好各显神通,千方百计找“门路”,这从某种意义上可能破坏农村经济发展生态。
书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及原因分析一、关于遵守党地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地情况(一)遵守和执行党地政治纪律情况我于年参加工作,工作开始分配在偏远乡镇,后到等县直机关又到乡镇,应该说自己有一定地正统观念和政治纪律,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始终还是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了一致,但对照标准和要求,还有很多做得不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是有时立场不是十分坚定.主观上有时发牢骚,特别是工作不顺和工作繁忙时,尤为突出.二是政治敏锐性不够.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地问题,虽然有一定地意识,但对一些损害党地形象和威信地言行没能第一时间站出来予以反驳,缺乏维护自己政党地政治责任和担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是有时存在一言堂,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够.有些事该经过党政会议,该让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地没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比如说班子成员分工,就是征求了一些人地意见和少数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在党委会上就进行宣布,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工青妇等团体社会组织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形成你追我赶、活力十足地局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地情况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出台后,我也真心拥护,但对照规定,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实、不好、不到位.一是组织学习传达不迅速.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出台后一段时间,我本人有过观望,认为这也同原来地一些要求一样,走走过场.同时,也认为别人没搞自己不要先搞,以免影响与部门地关系,影响干部地积极性.因此,在传达学习上就慢了半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是下基层调研不够不实.原来当乡长每年一个村至少要去次,但当书记后,有地村今年还没有去过,有地村去了也是到村支书、村主任家里坐坐了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是厉行节约做地不好.在日常工作中,节约用水、用电、节约使用办公用品地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外出办事随手关灯、关风扇地习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是作风建设抓得不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没有敢闯敢干地拼劲,在推动作风建设上,缺乏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地精神,没有将作风建设当做经常性工作来抓,对一些作风建设特别是上下班纪律差地同志没有理直气壮进行批评教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四风”方面存在地主要问题(一)形式主义方面一是有时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特别是对上级部门布置地有关工作,从思想上不能认识这些工作地重要性,往往采取应付地方式,工作安排以会议、文件、材料等形式落实地多,具体实践落实地少,往往检查汇报以材料应付,结果看起来表面认真,实际是没有落到实处.如双创工作,我个人认为这是上面搞官僚主义,不切实际,政府提倡奖励就行了,不必这样过多地用行政手段.因此在安排布置时比较虚,措施比较软.结果这项工作自开展以来,坐石在全县地排名都靠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是有时讲空话、套话.这主要体现在工作安排是讲大道理,大原则地多,具体根据乡里地实际情况做安排地少,一些工作往往是交给班子成员谈谈意见,自己再做安排.如乡里面第二中心水厂,我在乡村干部会上讲了三年了,但今年到现在也还没最终敲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是落实乏力,工作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工作中,安排听得多,督促落实少,针对工作中地问题,缺乏强有力地制约手段,有时讲情面,明明一些部门一些同志有问题,但也不去加强教育.例如财政所信息员地管理,我就管理地太松,可以说是听之任之,结果前后两个信息员均因经济上出问题而受到了法律地严惩,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我在管理上细一些、严一些,这应该就可以避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是学习理论不力.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习缺少主动性,从没给自己制定过学习计划,往往是工作遇到相应地问题和困难,方临时抱佛脚去学政策业务,实用主义根深蒂固,结果以致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自己不能很好地指导工作.如去年党地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央确定了深化六十个方面地改革,但没有组织党委中心组进行系统学习,对中央在农村和基层改革地具体内容了解不够,只知道一点大概方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是好求虚名.汇报工作喜欢、、、、.安排工作也是、、、、,并且汇报工作喜欢报喜不报忧.年开乡人大会时,我提出了一街,二路,三厂,四田,五库地口号,但现在仍落实地不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官僚主义方面一是下村调研不够,访贫问苦不够.自认为自己在坐石工作了这么久,对这块地方人熟、地熟、事熟,有经验,对一些事也有套路,因此很少下村入户,更加没有去访贫问苦. 乡里最贫最远地昌盛村,我记得到坐石年了还只去过两次,一次是党乡长时看旱情,一次是因到村地公路处质量问题,陪交通局地领导去了解情况,以至于当时现场有百姓讲乡党委李健雄书记名字听说过,但从来没看到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是长官意识较浓.在没当一把手以前,自己还是乡长,各方面能虚心听取干部职工意见,但从组织上安排担任书记后,总感觉自己要说了算,长官意识比较强了,工作安排时,比较主观,习惯于行政命令,批评同志不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别人地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别人地心理和积极性,甚至于心烦气燥时,对待干部和群众地态度很生硬.去年底毛坪村一个群众到我那里反映,他们计都湾水井,因为天旱,全乡很多老百姓到那里装水,把周边地路压地稀烂,要乡政府搞点碎石填一下,那时正值年底,我正在打电话和别人讲事,结果我不是态度很好地与那位群众交谈,二是很粗糙地要他去找村里面找分管领导.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是不能很好地带头执行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总认为自己是单位一把手,别人理应遵守单位地规章制度,自己违反没有监督,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因此,有时在执行单位规章制度时不能很好地去带头,模范作用不够,今年月夜班执勤,本应出勤四次,但我却以开会、办事为由只值了两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是没有担当,对出了问题地干部有点姑息迁就.针对存在有一定问题地干部不会理直气壮地去批评教育,有时反而顾及情面,姑息迁就.例如地财务问题,我早就听到过有人反映,当时我只是随便交代管区书记要他去提醒,结果这个村事情越闹越大,现在已影响到了全乡社会大局稳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是特权思想严重.如有时开党政会议讲事情,有时其它成员发表意见就打断地现象,有时你说你地,最后我定我地,听不进不同意见.记得有一次计生办地同志在党政矿大会议上提一个事,结果我还没等他讲完,就说这个事不要在党政会议上提了,党政会议是议大一点事地,这事你们主分管领导和乡长再具体商量,结果弄得计生办地同志心情很不愉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六是脱离实际不科学决策.对一些重大决策,没有掌握实情,盲目听信于别人汇报,如人饮工程,按决策是讲要解决很多人地饮水问题,结果因为水源缺乏科学论证,效果很不理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享乐主义方面一是思想空虚,享受特权.总是羡慕一些单位一把手地权威,尽管自己没有权利去享受特殊待遇,但有把单位公车当专车地思想,因住地地方上下班时顺路,因此每次上下班基本都由公车接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总想现在办一件事很难,干部成长和工作联系也不是很密切,因此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思想,有很多为民办实事地工作只得在脑海中言语上,计划中.总想乡镇工作现在这样复杂,有时干了事可能会费力不讨好,只要安安稳稳就行了.因此,工作起来没有激情,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是遇事有点求稳怕乱. 小城镇建设制订了地工作计划,但还是怕开展不好会出乱子,到现在还一直没正式动工.对公路建设中地一些阻工事件大多也是以安抚为主,真正打击地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是工作有时拈轻怕重.对一些急、难、险、重地工作,表面上讲是先让别人去处理时有退路,但实际上有拈轻怕重地思想,怕直接去面对复杂问题,复杂矛盾.今年村支两委换届还有三个村没有完成,自己都没有亲自到所在村去了解过实际情况,也没有亲自去挂帅整治过一个村,每个村都是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去负责了事,自己安排后也过问地少、督促地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奢靡之风方面一是嫌贫爱富,不够吃苦,有时还收点土特产.工作当中存在怕吃苦地思想,同时也不想吃苦,下村是一样,跑部门也一样.对村干部或下面干部送地一些土特产,如鱼、鸡蛋、西瓜、牛肉等,碍于情面,坦然接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是讲究排场,不注意节约.到村里下乡,喜欢不仅要有班子成员陪,还要管区干部陪、村干部陪.如去年到一个村了解旱情,村支书没来,只来了一个文书,当时心里就认为这个支书不给自己面子,心里不舒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是在公务接待方面仍有欠缺.虽然做到了在机关食堂就餐,但没有做到严格按标准执行.今年月份一个单位来了个人检查工作,本来只需要四个菜就够了,但我却交代办公室安排了一桌,结果没有吃完,剩了一大半,造成了很大地浪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是贪图享乐,怕吃苦.对超出规定地生活待遇安之若素,外出联系工作住宾馆都要好一点,也很少去吃便饭.每个星期值班只要有同事村干部喊去家中吃饭,几乎不会推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存在问题地原因产生上述问题地原因是多方面地,有客观上地因素,但更多地是主观上地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不够.一方面由于乡镇事务性地事较多,有时想静下心来学习,但有群众村干部来找办事,一下就打乱了.另一方面在学习上缺乏热情和韧劲,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经常以工作忙为由逃避学习,以看报纸、听汇报代替学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是思想滑坡.从自身看,总认为这个社会只要自己不贪就行了,就不会出大问题,因此,放松了党性修养,忽视了思想改造,满足于现状,没有把思想政治修养去强化和提升,以致于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一定地偏移.如对干部上班值班值守地管理,如果自己思想再端正一些,肯定就管理会实一些、严一些,效果会好一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是宗旨观念淡化.总感觉自己出身于农村,工作在农村,群众观念、为民意识、宗旨意识还是有地,但实际是与基层群众之间地联系越来越少,与群众打交道越来越少,听取群众地心声越来越少,宗旨意识和群众意识越来越淡化,对群众感情越来越淡,没有把对组织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很好地保持一致.象财政所信息员地事情,就是自己宗旨观念淡化,以至于国家惠农资金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结果反而害了同志,影响了党委政府地形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是工作作风不实.以一种习惯性思维看人、做事,不由地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和惰性思想,在工作上求真务实地思想意识在弱化,在处理和解决问题上态度不够认真,不够扎实,工作效率不高,解决问题不彻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书记思想困惑及对策分析
校 进一步加强 了大学生党员发 展工作 , 大学生党 员和学生党支
部 数量均呈现 逐年增 加的趋势, 党 支 部 书记 中大 学 生 党 员 的 比
要求 , 忽视 了主动学习党务知识 和工作方法 , 而选 择凭借 旺盛的
工作激情 来弥补 自己对党 的理 论和工作经验 的不 足。 在这 种情 况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党 支部 书记 的任职要求与学生书记实际 工作能力之 间的 “ 剪刀差”就会逐渐拉大 , 当工作激 情消退 , F b
于 能 力 不足 而 带 来 的 问题 和 困 难 就会 日益 突 出 , 并 引 起 工 作 上
重也越 来越 大 。 因此 , 深入分析 和掌握 大学生 党支部书记 的思 想状 态 , 加 强大学生 党支部 书记的培 养工作 , 对开展好 高校学 生党建 T作具 有重要意义。
一
、
大 学 生 党支 部 书记 的思 想 困 惑及 原 因分 析
的焦虑情绪 , 进而产生心理压力, 在思想上 出现能力困惑。
调查发 现 , 学生 身份 的党支部 书记 多是学生 党员群体中的
优 秀分子, 其从事学生党务工作的优势是 思想进步, 工作 积极,
2 . 自 身发展与组 织需要产生矛盾, 诱发价值 困惑
大学生 党支 部 书记 是 高校开展 大学 生思 想教育 的骨 干力 量。 调查 发现 , 担任学 生党支部 书记职务 的学生党 员多数 集中
叶国、 t 数 奄
2 0 1 4 年 第 2 ( ) 期( 总 第 3 1 5 期)
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书记思想困惑及对策分析
陈 平 ( 南 京林 业大 学森 林 资源与环 境 学院 ,江苏 南 京 2 1 0 0 3 7 )
6个班级的小学校书记校长一肩挑的困惑或困难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6个班级的小学校书记校长一肩挑的困惑或困难《关于建立中小学校X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规定:“X组织设置为X支部的中小学校,X组织书记、校长一般由一人担任。
”这种“由一人担任”的情形,就是人们常说的书记、校长“一肩挑”。
新时代,新岗位,新职责。
贯彻落实“一肩挑”的制度要求,要重视和加强“三防”。
一防“偏”。
“一肩挑”的同志,是“一身兼两职”,既当书记,又当校长。
“X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是党组织书记的任职标准;“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是学校校长的任职标准。
这就要求“一肩挑”的同志,要明确自己肩上有两大不同角色,要履行好两类职责,做到两全其美。
但当前个别学校相关领导人员,说到教育教学、教师队伍、课程建设,那是滔滔不绝、有千言万语说不尽;讲到学校党建,就寥寥数语、寡言寡语了,缺少党建话语。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建工作是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
要采取多种方式,下大力气“补课”,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尽快提升抓好学校党建工作这一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全面提高党建工作能力水平,真正做一个既懂党建、会当书记,又懂教育、会当校长的“一肩挑”学校领导。
绝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
二防“独”。
“一肩挑”的同志,作为书记,要督促检查党组织决议的贯彻落实,督促党组织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作为校长,要按照学校党组织有关决议,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这往往就是既要当裁判员、监督员,又要当教练员、运动员。
监管工作存在一定风险。
所以,必须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凡属重大问题,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组织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必须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必须建立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有效监督机制,对照“一肩挑”权力清单,全程接受师生员工的日常监督。
新手党支部书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研究报告
新手党支部书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研究报告作为社会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党支部对党政路线方针、国家决策部署的传播和落实具有基础性作用。
对此,作为一名初登党政工作“舞台”的新手,我身上肩负着推进企业经营进步、巩固党的战斗堡垒、带领群众学党爱党的重要任务和必要责任,所以有必要以本文为出发点,对新手党支部书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挑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一、新手党支部书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挑战第一,角色定位转变上的挑战。
在就任党支部书记一职之前,我主要从事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日常的业务眼光多放置在企业管理方面,并未对党务知识有过多的认知和涉及。
而在当下,由行政管理到党务工作的角色转变,对我的个人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促使我必须扩展自己的眼界,尽快克服由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和党务工作能力的“底气不足”问题;第二,业务能力上的困难。
由于本人是初次接触党务工作,在上任初期难免会因经验不足、重点把握不准等原因而产生一定的工作偏误,或处在一种较被动的党务管理位置上。
但我坚信“天道酬勤”,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与党务资历较老的前辈进行经验交流,加之勤勉的党支部工作学习,定当快速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信、理性的态度面对工作矛盾问题,不负广大员工群众之所托;第三,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
由于身兼企业管理部经理与党支部书记两职,在党务工作初期很可能会因分身乏术遇到工作压力强、精力消耗大等问题。
对此,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规划调整自身的工作方式,以便更加灵活、有精神地投入到当我工作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岗位价值。
二、新手党支部书记面对困难挑战应做出的应对策略(一)加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党务工作素养众所周知,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一个人只有做到不断学习、充实思想,才能保证自身行为的正确性。
所以,为了提升自身的党务工作能力,做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同时也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提出的“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这一精神号召,我必须要积极、持续地学习,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党政思想武装头脑,明确“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的坚定原则。
书记自我批评简短发言材料
书记自我批评简短发言材料
同志们好!
我是XX市XX区的书记,今天我要对自己进行一次批评和反思。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首先,我承认在组织领导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缺乏决策的果断性。
有时候,我或许过于追求公平和民主,导致决策的效率不高,并且对一些棘手问题的处理不够果断。
这给组织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我认识到自己在交流沟通方面还需要加强。
我在与下属、同事和群众沟通时,有时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明了,容易产生误解。
我也意识到自己的听取意见和反馈的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更加注重倾听他人的声音。
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表达和倾听能力,提高与他人的沟通效果。
此外,我也要承认自己在思想理论学习上还有待加强。
由于工作繁忙,我往往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钻研理论,这使得我在工作中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可能不够深入。
我认识到理论学习在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上的重要性,我将努力落实学习计划,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素养。
总的来说,我意识到自己在组织领导、沟通交流和思想理论学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将勇敢面对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我相信只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勇于承担责任,我一定能够克服这些问题,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为实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提高驻村书记问题解决能力的案例分析与思考
提高驻村书记问题解决能力的案例分析与思考近年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驻村书记作为基层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驻村书记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案例为基础,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方法,并提出一些思考。
案例一:村民参与度不高在某个贫困村,驻村书记发现村民参与度不高,对村务事项缺乏兴趣和热情。
这导致了村民的主动性不足,工作进展缓慢。
解决方法:针对这个问题,驻村书记首先深入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利益诉求,通过广泛的调研和沟通,建立了与村民的密切联系。
其次,驻村书记积极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运用各种途径激发村民的参与意愿,如组织开展座谈会、民主评议、志愿者活动等。
最后,驻村书记重视倾听村民的声音,对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并公开透明地向村民展示工作进展。
案例二: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另一个贫困村,驻村书记发现该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解决方法:面对这个问题,驻村书记首先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争取相关项目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其次,驻村书记与村委会和社区组织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制定周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最后,驻村书记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案例三: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在某县农村,驻村书记发现村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驻村书记积极与当地企业、商超、合作社等机构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驻村书记鼓励村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此外,驻村书记还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指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销售策略。
上述案例中的解决方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驻村书记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过程中,驻村书记还需具备以下几点思考:思考一:加强学习和培训驻村书记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了解农村扶贫政策和相关法规,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驻村书记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常见问题
驻村书记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常见问题一、问题引言驻村书记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承担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实践中,驻村书记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如基层治理难题、扶贫工作难题、农村发展难题等。
本文将探讨驻村书记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常见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二、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驻村书记面临的问题往往需要与上级、村民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
为此,驻村书记应建立起一种稳定、高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汇报工作、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与上级部门交流等。
通过有效沟通,驻村书记可以及时了解村民诉求、掌握政策动态,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三、正确处理基层治理难题基层治理是驻村书记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实践中,驻村书记常常面临着村民纷争、决策困难等基层治理难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驻村书记应积极参与村民自治,鼓励村民通过和谐有序的方式解决纷争。
同时,驻村书记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保障。
四、科学实施扶贫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驻村书记面临着贫困家庭脱贫、乡村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扶贫难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驻村书记应精确识别贫困户,制定个性化的脱贫计划,并且密切跟踪实施效果。
同时,驻村书记还应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科学实施扶贫工作,驻村书记能够帮助更多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富裕生活。
五、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农村发展是驻村书记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农村发展中常常遇到难题,如产业结构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驻村书记应积极引导农村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同时,驻村书记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破解农村发展难题,驻村书记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驻村书记公共服务提升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驻村书记公共服务提升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近年来,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驻村书记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驻村书记不仅需要关注贫困户的生活改善,更需要重视公共服务的提升,以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需求。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常见问题,本文将介绍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一、教育服务不足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不足、学校设施简陋等问题仍然存在。
这导致了教育服务的不均衡,影响了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水平。
为解决这一问题,驻村书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招聘、派驻支教青年等方式,增加优秀教师的数量,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
2. 改善学校设施条件: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农村家庭重视教育。
二、医疗卫生服务不便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相对滞后,医生不足、医疗设备陈旧等问题导致乡村居民就医困难。
为改善医疗卫生服务,驻村书记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思路:1. 引进医疗资源:争取政府支持,引进合适的医生和医疗设备到乡村地区,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2. 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提高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交通不便问题乡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乡村发展。
驻村书记可以思考以下解决途径:1. 争取政府投资: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改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修建道路,增加公交线路等,提高交通便利性。
2. 推动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倡导使用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交通效率。
四、扶贫工作信息不畅通在扶贫工作中,信息不畅通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驻村书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信息通信问题:1. 建设通信网络: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改善乡村地区通信网络建设,提供更稳定、便捷的通信服务。
2. 加强信息的搜集和传递: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信息搜集和反馈机制,确保扶贫工作的信息畅通。
综上所述,驻村书记在公共服务提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多方面的解决思路。
书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书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原创,可修改)20XX年度书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关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的情况(一)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情况我于19XX年参加工作,工作开始分配在偏远乡镇,后到等县直机关又到乡镇,应该说自己有一定的正统观念和政治纪律,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始终还是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了一致,但对照标准和要求,还有很多做得不够。
一是有时立场不是十分坚定。
主观上有时发牢骚,特别是工作不顺和工作繁忙时,尤为突出。
二是政治敏锐性不够。
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意识,但对一些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的言行没能第一时间站出来予以反驳,缺乏维护自己政党的政治责任和担当。
三是有时存在一言堂,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够。
有些事该经过党政会议,该让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没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比如说班子成员分工,就是征求了一些人的意见和少数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在党委会上就进行宣布,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工青妇等团体社会组织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形成你追我赶、活力十足的局面。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的情况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出台后,我也真心拥护,但对照规定,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实、不好、不到位。
一是组织学习传达不迅速。
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出台后一段时间,我本人有过观望,认为这也同原来的一些要求一样,走走过场。
同时,也认为别人没搞自己不要先搞,以免影响与部门的关系,影响干部的积极性。
因此,在传达学习上就慢了半拍。
二是下基层调研不够不实。
原来当乡长每年一个村至少要去1-2次,但当书记后,有的村今年还没有去过,有的村去了也是到村支书、村主任家里坐坐了事。
三是厉行节约做的不好。
在日常工作中,节约用水、用电、节约使用办公用品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外出办事随手关灯、关风扇的习惯。
四是作风建设抓得不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没有敢闯敢干的拼劲,在推动作风建设上,缺乏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没有将作风建设当做经常性工作来抓,对一些作风建设特别是上下班纪律差的同志没有理直气壮进行批评教育。
书记抓党建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书记抓党建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一、书记抓党建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书记抓好党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组织发展及员工素质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在一些基层组织中,书记在抓党建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组织机制问题、意识问题和能力问题。
一、组织机制问题1.1缺乏体制机制的支持当前很多基层组织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工作指导思想,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一些书记在工作中会出现越权、乱决策、不知所措等现象。
组织机制不能完善,给书记的工作带来了无形的限制和负担。
1.2领导干部人员流动领导干部的流动性很大,这对书记抓党建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由于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组织条件、工作量也会有所不同。
领导干部的流动性,使书记的工作不稳定,难以保证组织全面、深入开展。
二、意识问题2.1不足的政治理念一些书记并没有树立足够的政治理念上的自责,因此缺乏积极开展工作的动力。
在他们心中,贫困地区的党建工作看起来没有竞争优势和个人发展机会,忽视了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等方面的重要职责。
2.2单一的具体问题思维模式很多书记存在思维模式问题,往往只关注具体问题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系统性问题。
在面对一些看似重要的问题时,他们往往只是拘泥于表面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问题背后的根源。
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了书记解决问题的局限性,无法为党组织创造更广泛的影响。
三、能力问题3.1 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党建工作要求较高的知识结构,例如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有些书记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在思想引领、组织动员和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不能畅所欲言,对其所管辖的基层组织无法提供充分的支持。
3.2组织技能不足基层组织有很多工作需要书记去协调和处理,如合理安排党员工作,完善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在科学发现、创新学习等方面的作用。
驻村书记与农民合作社合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驻村书记与农民合作社合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合作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驻村书记在推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驻村书记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驻村书记与农民合作社合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资金问题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资金一直是驻村书记和农民合作社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许多合作社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正常运营,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农民缺乏资金意识:农民在合作社发展初期对资金意识较低,缺乏筹集与管理资金的能力和经验。
解决方案:驻村书记可以通过开展资金管理培训班、提供资金统计和报表的辅导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和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资金意识。
2. 资金来源不稳定: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农民的个人储蓄,无法得到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
解决方案:驻村书记可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项目资金的倾斜,帮助合作社争取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如农村信用社贷款、农村金融补贴等。
3. 资金管理不规范:由于合作社中资金的使用与结算常常较为复杂,农民合作社在资金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解决方案:驻村书记可以联合相关专业机构开展培训,提高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资金使用,确保资金流向的透明和安全。
二、资源整合问题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还面临着资源整合的问题,包括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不畅、生产工艺和技术的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常常妨碍了农民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和增收。
1.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农民合作社往往面临产品滞销、价格波动等问题。
解决方案:驻村书记可以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产品电商平台、农村集市等销售渠道,提高合作社的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和超市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
2. 生产工艺和技术不完善:农民合作社中的一些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记的困惑:“土深改”观察之九
2014-08-17 16:21 阅读(236163)评论(290)
数天前,曾跟一位关系非常好的长辈唠家常。
这位长辈在某省一个事业单位任职党委书记。
他知道我近几年一直关注中国的土地问题,所以向我咨询土地问题。
据书记讲,他生在农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但跟他一样,也已离开了老家到城市工作,并定居了下来。
双亲在世时,他们兄弟还经常回家看看。
前几年,父母相继去世,他们就很少再回农村老家了,家里只剩下几亩承包地和一座盖在宅基地上的房产。
在收农业税的时代,他们家的承包地就已经交给亲戚种了,每年给邻居一些补贴。
后来农业税取消了,政府每年还发一些种粮补贴,所以亲戚就象征性地给他们家一些租金,继续种着他们家的地。
按照他们兄弟的想法,家里的承包地就继续交给亲戚耕种,宅基地上的房产是双亲留下的财产,祖业不能轻易卖出,就不处理了,以后年纪大了不想在城里住了,回乡下也有一个养老的地方。
我觉得书记这个计划挺棒的,正准备夸奖他们的财产处理方案。
结果他补充说,前一段时间他们接到了村里的通知称,鉴于他们家已经没有本村户籍的家庭成员,所以要将他们家的宅基地收回集体。
书记说,这个事情令他十分困惑。
他问到,如果宅基地收回了,那上面的房子怎么办?宅基地上的房子是他们兄弟帮助双亲翻新扩建的,也花了许多钱的。
他说,更困惑的是,他和他的兄弟以前都是集体成员,还参加过记工分式的农业劳动。
为何仅仅因为户籍变更了,失去了集体成员的身份,他们就要失去祖辈留下的宅子?这不是变相的财产没收吗?
那天的我其实挺尴尬的,因为我无法给书记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
依照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集体成员拥有使用权。
按照这个逻辑
下来,如果不具有集体成员的身份,确实不应当再享有集体所分配的宅基地。
可问题是什么是集体呢?谁又是集体成员呢?户籍和居住地的变化为何会影响到集体成员身份的取得和丧失呢?更进一步,为何集体成员身份的丧失就会导致该成员(从祖辈继承的和自己所创造)的财产丧失?现行的法律规定无法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集体与户籍、土地权利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对于这些问题。
在1958年人民公社兴起之前是明确的,现在却几乎成了谜一样的问题。
195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向苏联“老大哥”一边倒,开展了以“合作化和集体化”为目标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在“初级社”阶段,土地所有权是归个体农民所有的,只是使用权归集体所有;在“高级社”阶段,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共有”了,但这种“共有”在法律上是清晰的,按照1956年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集体所有是一种以“按份共有”为基础的土地股份合作制。
即,单个农民将其受法律保护的土地所有权入股加入集体,然后依据其所享有的股权与其他集体成员共享集体土地所有权。
在符合章程规定的条件下,集体成员不但可以在退社,而且可以在退社的时候依照其在集体土地中享有的份额请求分割“入社的土地或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土地”。
然而,自从1958年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以后,“集体所有”开始变得模糊,变成了“抽象的公有”。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土地依然是农民集体(公社、生产大队或者生产队)所有,但农民集体却实现了“政社合一”,社员不但失去了退社的自由,而且其入社时带给集体的土地也不再被视为是一种财产,股份分红被取消,所有的人都只能靠劳动所得(“挣工分”)获得生活来源了。
这种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是一种什么样的产权关系呢?当时的人们忙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似乎并不愿意思考这个问题。
既然“集体所有”只是奔向共产主义途中的一个“临时歇脚地”,“理想国”实现后,这种被称为是“共产主义的桥梁”的产权制度就会自然消失。
那么,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到这种即将消亡
的事物上有何意义呢。
1958年全国大搞小高炉、土法炼钢铁、群众运动(简称“小土群”)时,有人甚至提出“快进入共产主义了,吃饭都不要钱了,国家征地建设还要什么补偿费?”
不幸的是,随后的历史证明,中国人对于未来的设想实在过于乐观。
经过了20多年残酷的社会实验之后,人民公社体制许诺给人们的美好生活非但没有实现,反而带来了持久的贫困、饥饿和灾难,所以,1980年代以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得不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依照1983年的改革要求,农村“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在政社尚未分设以前,社队要认真地担负起应负的行政职能,保证政权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政社分设后,基层政权组织,依照宪法建立。
”然而,在现实中,“政社分离”这项改革仅仅停留在“公社-乡镇”一级,为了经营好土地和集体经济,人民公社原来的基本核算单位即生产队或大队的保留被认为是必要的,只是“其名称、规模和管理机构的设置由群众民主决定”,“可以叫农业合作社、经济联合社或群众选定的其他名称;可以以村(大队或联队)为范围设置,也可以以生产队为单位设置;可以同村民委员会分立,也可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
之所以会出台这种渐进性的过渡措施,决策者自然是有难处的,因为中国地域差异极大,大多数改革无法一蹴地完成。
然而,这种改革的渐进性也是有弊端的,允许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民委员会经营和管理,“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两块牌子,一班人马,交叉任职”,就意味着“政社分离”的改革进程被打断,从此成为了“改革烂尾楼”。
在这座“烂尾楼”中,“农民集体”成了一个“铁打的营盘”,成了一个不容分割的整体,其只能以全体名义行使,不能被细化为任何个体,也绝对排除集体中任何成员对于集体财产的分割权。
即便是一个集体的成员从1万人变成10个人,那这个集体的土地也只能归这10个人“抽象公有”,不能解散,也不准私分。
在这座“烂尾楼”中,私法上的土地、房屋等财产的取得与丧失,与公法上的公民的身份和户籍关联了起来。
公民只有基于户籍取得农村政治成员身份以后,才能获得土地等财产权。
如果其(主动或被动)丧失了这种户籍,则只能“净身出门”,不能带走自己的土地份额或者转让相应的权利。
就如同一个人改变了国籍一样,此后其与这个集体以及集体的财产再无瓜葛了。
在这座“烂尾楼”中,产权人的名单永远处在变化之中。
董二去世了,他的土地不能由子孙继承,要收归集体;张三家的儿子结婚了,需要划一处宅基地;李四家已经有两个女儿了,但苦于没有儿子,所以分不到新的宅基地,所以跟媳妇合计,赶快生个胖小子,不然就让张三家占了大便宜;王五和媳妇离婚了,也需要给他或者媳妇再划一块宅基地和承包地;赵六发现离婚可以获得一块新的宅基地,晚上赶快跟媳妇商量办理假离婚手续……
在这座“烂尾楼”中,由于乡村治理权力与集体资产被不恰当地捆绑在一起,因此导致乡村政治腐败和“黑社会化”现象蔓延。
比如,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就发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的乡村治理出现了“由红变黑”(即乡村精英合法当选村领导之后,利用权力,充当黑社会势力保护伞,欺行霸市,攫取非法利益);“由黑变红”,(即农村黑恶势力通过暴力胁迫、金钱贿赂等非法手段当选为村干部,再利用村干部身份和职务便利对集体资源进行控制,为其犯罪行为提供资金支持),乃至“黑红勾结”、“以红护黑”、“黑红循环”等现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就是因为这种政社不分的“改革烂尾楼”没有改革完成引发的,因为在这个“烂尾楼”之下,作为政治组织的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不但拥有管理村庄的政治权力,而且还拥有管理和处分集体财产、决定集体成员资格的决定权,于是农村的党政企大权就可能集中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身上,让这些人变成“土皇帝”,贪污、腐败、集体资产流失以及“权力的黑社会化”几乎就难以避免。
时下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对中国的集体土地问题做了许多出色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这些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但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拆掉“政社合一”这一“改革烂尾楼”,不取消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之间错误的等式关系,那么我们当下和未来所要面对和收获的,就不会是全民和平共享现代化成果的美好生活,而是数不尽的困惑与困局,以及越来越尖锐和广泛的土地矛盾和土地冲突。
虽然本文并不致力于提出系统的改革方案,但笔者认为,我们应当记住英国伟大的法学家梅因在19世纪末关于“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断言。
并藉此重启1980年代以后中断的“政社分离”改革,让户籍、乡村自治等政治问题回归政治,让集体经济真正成为建立在产权清晰基础上的“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作者:程雪阳,法学博士,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Email: lawcheng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