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水文观测资料自动化整编系统研发

合集下载

科技成果——水文资料在线整编系统

科技成果——水文资料在线整编系统

科技成果——水文资料在线整编系统技术简介该成果利用自动记录仪器、卫星通讯、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结合智能终端应用,实现水文监测数据(自动记录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的实时通信、智能预处理、计算和入库。

可实现按照水文要素特征,实时选择和切换整编方法,完成水文资料的实时智能整编,提高水文资料的时效性。

适用于水文、水资源监测资料的实时整编、自动查错、整编成果展示等。

技术特点1、监测数据统一管理利用自记仪器、卫星通讯、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结合智能终端应用,实现水文监测数据(自记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的实时通信、智能预处理、计算和入库;2、整编计算模型库完善智能整编计算模型库涵盖目前水文资料整编的所有方法,支持自编公式法,能够完成河道、渠道、堰闸或水库的水文站的资料整编,也能够完成潮位资料的整编、河道站或水库站多站流量的合成,并支持用户灵活配置整编规则;3、整编计算实时智能通过机器学习、聚类算法等对实时传输的水文数据进行水文资料要素识别,按照水文要素特征,实时选择和切换整编方法,完成水文资料的实时智能整编,提高水文资料的时效性;4、资料成果自动查错基于知识图谱,利用历年资料错情案例及资料检查规则,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水文资料检查模型库、测站拓扑关系库及水文要素关联库,自动对水文资料整编成果进行检查,保证了水文资料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靠性;5、数据应用服务丰富针对多变、多样的社会需求实现灵活丰富、安全可靠的数据应用接口服务,在线支持不同形式的数据应用,满足各项水利事业、社会公众对水文数据的需要。

知识产权情况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应用情况从2017年至今,该成果在长江委所辖345个水文测站中应用,完成水(潮)位、流量(潮流量)、悬移质泥沙、水温等各要素共841站年的资料整编,整编成果及时可靠,并刊印于全国水文年鉴。

2021年,该成果在汉江流域中应用,在汉江洪水期间快速收集水文信息,为丹江口水库防汛调度﹑汉江中下游安全泄洪和水资源管理发挥了作用。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含水量与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变异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含水量与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变异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含水量与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变异的开题报告一、研究意义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该区域土壤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变异对流域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小流域土壤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变异规律的研究,对于该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黄土高原一个 typic haplustalf 小流域进行研究。

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进行定量分析,并探究其时空变异规律,并探讨其与气象、地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关系,对小流域土壤水分运动特征进行研究。

三、主要研究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不同地貌类别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并分析其物理化学特性和水分特征。

2. 室内实验:通过室内实验,测定土壤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

3. 土壤水分运动观测:利用现代土壤水分运动观测技术,记录研究区域土壤水分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如入渗、蒸散发、渗漏等。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实现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交互、数据格式转换、数据统计和制图等功能。

通过空间插值法,确定土壤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变异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如气象因素、地貌因素、土地利用类型等。

四、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预期成果:1. 建立小流域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形成研究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模型。

2. 揭示小流域土壤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变异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互相作用的复杂性。

3. 建立小流域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探讨小流域土壤水分变化的生态效应。

应用价值:1. 为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为小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提供有关土壤水分管理的科学依据。

GIS的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地貌发育定量化分析

GIS的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地貌发育定量化分析

GIS的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地貌发育定量化分析王辉源;刘万青;湛青青【摘要】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腹部陕北黄土高原,面积高程积分常常用来判定侵蚀地貌区域地貌发育阶段,面积高程积分作为揭示流域活动性重要指标之一,在流域地貌发育宏观定量研究中起重要作用.根据Davis侵蚀循环学说,把流域地貌发育划分为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流域地貌演化越长侵蚀越严重,面积高程曲线也从最初的凸形到S形直至最后的凹形,面积高程积分值也从0.6到0.35.文章在回顾了地貌发育历史和地貌发育定量研究基础上,利用面积高程积分去定量化描述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并且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并加以验证.根据不同阶段对地貌发育的判定,结合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尝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判定流域地貌发育阶段,结合地貌学,地理学,以ARCGIS和EXCEL作为技术平台,对流域地貌发育加以分析并且提出改进方法.利用面积高程积分可以很明确的确定流域地貌属于地貌发育青年期,侵蚀比较严重,利用体积高程积分替代面积高程积分,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面积高程积分在研究地貌发育定量研究中,虽比较准确,但是体积高程积分具有形象直观,计算快速,计算结果和实际比较符合等优点,不失为研究地貌发育阶段的一种可靠方法.【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4)002【总页数】6页(P210-215)【关键词】地貌发育;定量研究;GIS【作者】王辉源;刘万青;湛青青【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0 引言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域,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一般在50 ~80 m 之间,个别区域达到150 ~180 m 之间。

水文学及水资源毕业论文题目

水文学及水资源毕业论文题目

e川丈普毕业论文(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 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 级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教务处制表一二◦一五年九月•二十日、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二応⑺,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水文学及水资源硕士毕业论文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水资源及植被分布关系研究河北山前平原土壤水资源计算模型与方法研究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需水及水资源持续利用研究一一以延河流域为例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SWAT-SUF模型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径流模拟及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水力学模型在水文学中的应用研究大连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辽河流域生态水文格局时空变异基于土地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动态空间结构研究武汉市城市化水文效应分析澧水源头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图们江流域主要支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基于河流健康的水系格局与连通性研究GIS在水库溃坝模拟系统中的应用分汊型河道生态流量过程研究区域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需水研究基于SWAT模型的白马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西南山地城市形态构成的技术性要素研究基于地表一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水文耦合模型应用研究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川西亚高山森林对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研究干旱区水文生态与生态需水量研究智能优化算法在年降水量频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枯水径流研究进展与评价高速公路服务区雨水利用技术研究白洋淀湿地对干旱的适应机制及综合调控研究无资料地区水文分析与计算研究平原区“四水”转化模型研究河北省土壤水资源利用潜力分析与研究脆弱生态约束下典型喀斯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平原区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郑州市城区水资源质量评价西南岩溶山区典型小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太湖流域山丘区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研究济宁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安徽淮北地区农田排灌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健康水循环与新的水策略SWA模型在新疆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模拟中的应用研究水足迹账户分类及沙坪坝区水足迹测算研究千河流域古洪水沉积学与水文学特征研究盘锦地区地下水水位模拟预报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内陆干旱区水库水质水量联合优化调度研究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研究流域水权发生与配置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海河流域干旱对典型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机理WR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影响研究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基流及调控初步研究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的水利—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绿水资源对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改进SWAT模型的西南岩溶流域水量评价方法研究延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海河流域生态用水研究山西省文峪河水库洪水预报方法的理论与实践长江上游典型流(区)域生态水文区划分的研究西安市多种水源联合供水调度管理系统宁波市樟溪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城市雨水资源化集汇流及传输模型及其应用高速公路服务区集雨补充喷灌绿化技术研究南四湖洪水调控模型及分期汛限水位调整研究子牙河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的构建及其系统的研究西辽河流域水循环规律及平原区生态稳定性研究易涝易渍农田水文过程及其对作物的影响研究景观河多水源水量水质优化调度研究武汉市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山地公园节约型水景设计研究晋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分布式水文仿真系统DHSV的Java实现大凌河流域生态流量减少的经济社会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基于SWAT模型的疏勒河中游径流模拟研究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基于RS和GIS的黄三角经济区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城市雨水利用及其在减轻内涝灾害方面的作用研究海河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研究干旱对马颊河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黑龙江省水文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雪峰山隧道隧址区地下水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河流生态径流确定方法研究吉林省东辽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研究北方地区四种典型树种中长期蒸腾节律研究余姚市水库(群)优化调度方法研究及应用华北地区四种典型造林树种蒸腾节律的实验研究大清河下游湿地水文特征演变及生态响应研究青铜峡灌区引黄耗水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研究水库调整汛限水位风险效益问题的研究中国北方岩溶泉流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利用环境示踪剂研究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补给强度及其变化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森林涵养水源经济价值研究新疆焉耆盆地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应用研究平原圩区水体生态服务功能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研究青海省诺木洪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江湖关系变化对洞庭湖湖滨湿地生态演变的影响与调控基于暴雨推流原理的洪水预报应用系统研发中国黄淮海地区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的遥感反演水库生态—发电优化调度及应用研究基于GIS 的汉江流域水文过程研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控制对策研究图们江月径流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及预测方法比较研究贝叶斯动态模型在海洋水文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黄河源区NPP及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分析长江三峡中长期水文预报研究灌水和施氮对果树幼苗水分传输和耗水规律的影响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灌溉制度建模及其优化研究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时空动态研究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消落区现状分析及防治研究青藏高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对水平衡的影响分布式水文模型NEHM勺构建及应用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微区水文过程研究太湖流域水系结构与连通变化对洪涝勺影响研究洪水演算方法在白龙江河段洪水预报中勺应用研究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勺岩溶水文过程多时间尺度分析基于森林作用勺流域降雨径流模型研究安徽省大别山区小流域水文响应模拟与分析丹江口消落带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水位影响研究渭河临潼段与长江宜都段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学对比研究基于小波分析勺邯郸山区水文特性分析与预测陕北地区降水频率分布参数计算方法研究动态贝叶斯网络在水文预报中勺应用水文频率参数计算方法与应用研究基于GIS 勺矿井水文地质勺空间分析和预测研究海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下水量与水质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基于SWM勺地下河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研究非参数解集模型勺应用研究基于热红外辐射特征勺土壤水分含量估算模型实验研究WRIF DHSVI融雪径流预报模式研究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对洪水径流影响问题勺研究GIS和SURFE软件在城市大气污染空间分析中的应用清水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经济效益分析王家山水库流域产沙模型研究变化条件下小理河流域产汇流特性研究洞庭湖河湖疏浚综合效益研究流域水文特征的景观生态机理分析及生态补偿系统的研究水文预报的类比合成方法研究区域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机制的研究陆面水文模型VIC 研究及其与天气发生器的集成龙湖水系与郑州城市防洪关系研究人为经营方式对流域水文及水化学的影响。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 中来 源区现有 ( 库容在 50万 m 0 以上 ) 水库 1 , 3座 其中 : 山川 1 , 孤 座 窟野河 5座 , 佳芦河 1 , 座 无定河 6座 。总控制 面积 为 137 k 库均控制 面积 10 5k 平均 0 m , 0 . m , 坝高 4 . 3 9m。1 水库 总库容 4 5 3座 27 4万 m , 已淤库容 2 9 230 万m, 按淤 积泥沙 密度 13 m .5t 计算 , / 现状水库 已拦沙 3 2 02 7 万 t剩余库容可拦沙 2 9 万 t , 74 1 。按各 支流平均土壤侵蚀 模数 计算 , 现状 水 库 年拦 沙 能 力 为 26 8万 t 占 区域 泥沙 流 失量 8 , 40 亿 t 66 , .8 的 .% 剩余库容拦减所控制 区域泥沙可持续 1 。 0年

3 水土保持治理措 施拦沙能力分析
影响区域来沙的 因素和 区域产 沙的过 程十分 复杂 , 本研 究 通 过分 析区域内各项 治理措 施 的拦 沙 能力来 确 定 区域 总拦 沙
能力。 3 1 淤地坝 ( 拦 沙能力分析 , 系)
拦沙效率 为 7 .% , 0 6 造林 拦 沙 效 率 为 4 % , 草 拦 沙 效率 为 3 种
3 2 水 库 拦 沙 能 力 分 析 .
拦沙 量的 4 . % 。按此计算 , 70 目前黄河 中游粗 泥沙集 中来 源区 泥沙 流失量应为 30 .5亿 t 是 , 。但 治沟 措施控 制 面积 与治坡 措 施有效 面积可能有重复 的部分 , 项措施 的年实 际拦 沙量 小 于 各
拦沙 能力。
3 % 。 45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 中来 源 区现状 水 地 、 田 、 工林 和 人 梯 人

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整编处理系统研发与应用

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整编处理系统研发与应用

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整编处理系统研发与应用邮编:247100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利用数据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收集了用于监测水资源和水资源的数据。

随着几项新的集成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仪器和技术在水管理中的普遍使用,以前的集成软件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式的要求。

考虑到中国北方海河流域风暴潮特征的特殊要求以及水利工程的推进状态,该系统考虑了水文测量新仪器和技术的数据输出特性。

其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图形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两年来,京津冀等地推广应用的时效性大幅提高,错误率大幅降低。

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研发目标、设计思想、系统功能和应用。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整编处理系统;开发应用水资源监测数据的收集是根据科学和系统的方法、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化的技术标准,对监测、测量和空间分析的各种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计算和统计的整个过程,并将其细化为水文结果。

易于使用。

整合工作包括六个阶段:现场整合、审查、检测、汇编、打印和存储。

水文成果是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档案。

水文和水资源监测数据涉及降水、蒸发、地表流量、地下水动态和水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项目类型复杂,数据量巨大。

大多数数据在时间上是离散和不连续的。

由于自然、测试设备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测量的原材料呈现出一定的误差,甚至误差、部分中断、测试缺失等,测试中的数据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水文数据的处理提出了新的和不同的要求,例如修订和实施水文数据和水资源监测数据组成规范的内容,建立国家水文数据库,恢复和印刷国家水文年鉴,使用现代水文监测工具,编制水资源公报。

监督事务司一体化方案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考虑到中国北方海河流域风暴潮特征的特殊要求以及水利工程的推进状态,该系统考虑了水文测量新仪器和技术的数据输出特性。

其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图形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1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监测的关系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水资源监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加强对水资源和水资源的监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动态变化。

水利感知网进展与思考

水利感知网进展与思考

第 2 期2024 年 4 月NO.2Apr .2024水利信息化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水安全管理的需求不断加深,对流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发展使得涉水要素的透彻感知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迎来了良好的机遇,2021 年 6 月,水利部正式提出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并将数字孪生流域作为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与关键[2]。

其中,水利感知网是数字孪生流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负责物理流域(江河湖泊水系、水利工程设施、水利治理管理活动、水利影响区)的监测感知并获取数据。

2023 年 4 月,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被列入国务院部署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是首个开工建设的数字孪生流域重大项目。

作为获取水利监测信息的重要渠道,水利感知网是实现物理流域与数字流域之间信息交互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各类水利对象监测已不同程度地各成体系(如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监测等),但不同流域、业务的监测水平(如覆盖率、时效、精准度、自动化水平等)仍有差距;水利决策规划和模型模拟预测所需的下垫面地理、社会环境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和更新机制仍不完善。

因此,整体提升水利感知监测服务能力是水利感知网的建设关键。

本研究重点梳理我国水利感知网主要研究及建设进展,总结现状和问题,以期为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和水利监测体系完善提供参考。

1 水利感知网概念水利感知网主要通过感知终端、感知通信、感控平台,为水利业务应用提供精准、及时、可靠的感知数据(主要包括水利监测、地理空间、部分基础等数据)[3],相关概念在《智慧水利顶层设计》《“十四五”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总体方案》中均有阐述,按照感知手段可分为传统感知网(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等地面监测站网)和新型感知网(天空遥感、视频、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

开好局_起好步_勠力同心奋进新征程——2023年山东黄河水文工作展望

开好局_起好步_勠力同心奋进新征程——2023年山东黄河水文工作展望

自主研发的二代无人测验平台正式运行助力洪水测报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2(下)冰雪消融,冬去春来。

山东水文水资源局组织的2023年山东黄河水文工作会议成功召开,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山东黄河水文工作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为高效、优质完成2023年各备、水文测报工作,水位过程控制完整,流量、含沙量过程控制良好,洪峰水位控制幅度100%,单次测验质量合格率100%,水文情报准确率100%,20分钟内到报率100%。

这一年,水质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扩项评审,具备130个不重复项资质认定,圆满完成4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3个省界断面、3个重要江河湖库断面等常规水质监测任务和黄河三角洲、小浪底水库水生态监测工作。

这一年,水文测报能力持续稳步提升,构建了具有“四预”功能的山东黄河水文数字孪生示范平台,登上央视科教频道《时尚科技秀》;自主研发的二代无人测验平台正式运行,实现了“一键测流”;开展了垂直ADCP、光电测沙仪、同位素测沙仪等多种新仪器设备对比观测;山东黄河水文信息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新功能;山东黄河水情信息服务手机APP 正式运行;山东黄河水文基本规律研究稳步推进。

这一年,从无到有实现新突破。

自主完成的“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区无验潮测验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黄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监测单位水平评价首次喜获两项1星级能力认证。

组织建造的黄委目前唯一一艘近海海洋调查船“黄测1103”正式交付使用。

黄河流域第一批正式潮位站———清7、黄河口潮位站建设完成。

这一年,经营创收工作平稳推进。

承揽防洪影响评价、水文影响评价、施工度汛方案项目20余项。

开展了东营、德州、滨州3地黄河河道外生态补水效果评估、山东省小型水库雨水工情自动测报、山东省数字孪生水利原型数据采集、黄河干流(山东段)水文水资源调查分析及胜利油田海堤防护监测等项目,中标青岛、淄博两市地方水文政府购买服务,全局经济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晋西黄土高原小流域地貌演化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动态监测

晋西黄土高原小流域地貌演化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动态监测

第11卷第2期水土保持研究V o l.11 N o.2 2004年6月R esearch of So il and W ater Con servati on Jun.,2004①晋西黄土高原小流域地貌演化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动态监测陈 浩1,Y.T su i2,蔡强国1,L.G.T ham2,胡文生1,Z.Q.Yue2,梁广林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香港)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在黄土高原重点产沙区,小、中、大流域的水文特征进行了动态监测,取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这些信息对于有关部门和广大科研人员研究土壤侵蚀规律,以及为水土保持治理决策与措施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起到重要作用。

但由于已往研究手段的限制,以地貌特征(包括以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动态检测缺乏系统研究。

以地貌形态特征、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的动态检测,对于有关部门更加全面的认识地表剥蚀过程、人类活动的影响,提供了水沙检测替代不了的作用,是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航天遥感、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提高,将三维动态的地貌、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侵蚀的过程相结合是交叉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根据5期晋西王家沟小流域(从1959~1999)大比尺航片,在高程数字化模型(D E M)、正射影像图(DOM)制作的基础上,开展了40年来,以地貌特征并结合小流域水沙变化为目标的动态检测,为地貌演化、地表剥蚀过程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关键词:动态监测;地貌演化;水沙过程;王家沟小流域;晋西黄土高原中图分类号:S157;T 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409(2004)022*******D ynam ic M on itor i ng of Changes of Runoff and Sed i m en t Y ieldProcess and Landform s Evolution on W angj i agou Ca tchm en tsCH EN H ao1,Y.T su i2,CA I Q iang2guo1,L.G.T ham2,HU W en2sheng1,Z.Q.Yue2,L I AN G Guang2lin1(1.Institu te of Geog rap h ic S ciences and N a tu ra l R esou rces R esea rch,CA S,B eij ing100101,Ch ina;2.D ep a rt m en t of C iv il E ng ineering,H ong K ong U n iversity,H ong K ong,Ch ina)Abstract:T he li m itati on of p revi ou s research m ethod is the lack of system atic study in dynam ic mon ito ring of changes of geo2 mo rph ic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land u se pattern s).D ynam ic mon ito ring of the changes of geomo rph ic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 u se pattern s p lays the ro le that the w ater and sedi m en t mon ito ring canno t be a p roxy fo r it to the even mo re comp rehen2 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 rface ero si on p rocesses and i m pact of hum an activities by the relevan t departm en ts,and is also one of the key research top ics.W ith the con stan t i m p rovem en t in remo te sen sing and compu ter softw are techn iques,the com b ina2 ti on of3D dynam ic landfo rm s and land u se pattern s w ith so il ero si on p rocess serves as an i m po rtan t in terdisci p linary research directi on.A cco rding to five2phase large2scale airpho to s of s m all catchm en t ofW angjiagou in w est Shanx i(from1959to1999), based on the p reparati on of digital elevati on model(D E M)and digital o rthopho to m ap(DOM),the dynam ic mon ito ring tar2 geted at geomo rph ic characteristics in com b inati on w ith w ater2sedi m en t changes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e past40years so as to p rovide basic info rm ati on fo r geomo rph ic evo lu ti on and ground su rface ero si on p rocess.Key words:dynam ic mon ito ring;landfo rm s evo lu ti on;runoff and sedi m en t yield p rocess;W angjiaogou catchm en t;L oess P lateau in w est Shanx i P rovince1 引 言黄土地貌从总体上看可划分为沟间地和沟谷地两大系统。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
李锐;王培森;赵永安;李领涛;郭扶国;赵满礼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1989()1
【摘要】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大比例尺信息源基础上并直接为基层(面积为10km^2左右的小流域)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水土保持规划服务的。

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方面,既注意到充分反映地学特征,又注意到方便计算机处理;在系统应用方面,既注意充分发挥现有的数据处理方法,又注意到总结经验建立相应的专家系统。

该系统首先在黄土高原11个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上建立和应用,旨在使定位研究更加科学化、模式化,便于尽快向更大范围推广,促进整个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

【总页数】10页(P14-23)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信息系统;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大比例尺;试验示范区;径流小区;流失量;数据处理方法
【作者】李锐;王培森;赵永安;李领涛;郭扶国;赵满礼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浅析 [J], 薛梅
2.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探究 [J], 张岩
3.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例 [J], 郝明德
4.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的研究1.土壤侵蚀信息系统设计 [J], 刘志;江忠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IS支持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以董庄沟小流域为例

GIS支持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以董庄沟小流域为例

GIS支持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以董庄沟小流域为例翟然;王鸿斌;宫春旺;郜文旺【摘要】应用地面观测和实测化验结果,确定了定量计算土壤侵蚀方程因子指标的方法,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建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地理数据库;利用ARCGIS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根据土壤侵蚀模型对数据库进行运算,对董庄沟小流域2013年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

【期刊名称】《创新科技》【年(卷),期】2014(000)014【总页数】3页(P72-73,74)【关键词】土壤侵蚀;小流域;地理信息系统【作者】翟然;王鸿斌;宫春旺;郜文旺【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黄委会西峰水保站,甘肃庆阳 745000;黄委会西峰水保站,甘肃庆阳 745000;黄委会西峰水保站,甘肃庆阳 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2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定量评价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强度及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GIS技术已在资源管理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最为常用的经验模型是通用土壤侵蚀方程(Wisch⁃meier和Smich,1978)[1],该模型是建立在土壤侵蚀理论及大量实地观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其表达式为:式中,E为年平均侵蚀量(t/hm2);R为降水及径流因子;K为土壤侵蚀性因子;L及S为地形因子;P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C为地面植被覆盖度因子。

董庄沟小流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境内,流域面积1.15 km2,最低海拔1 135m,最高海拔1 350m,平均海拔高度1 242.5m,沟道纵比降8.93%,多年平均降水量546.9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9.9%。

年均日照时数2 454.1 h,最高气温39.6℃,最低气温-22.6℃,平均气温8.7℃。

年均蒸发量1 474.6mm,无霜期150~180 d。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力侵蚀模拟试验设计与验证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力侵蚀模拟试验设计与验证

密度、重力加速度、粒径及水动力粘滞系数, 单位采用标
准国际单位制。写成比尺关系式应为
ΚΞΚv
Κ Κ ΘS - Θ
2 d
=
1
(8)
Θ
考虑悬浮相似及惯性力比重力比相似有
Κ Κ 1 4 1 2 lv
Κd =
Κ 1 2 ΘS - Θ
(9)
Θ
式中 ΚΞ—— 悬沙颗粒沉速比尺; ΚΘS - Θ —— 泥沙颗粒 Θ
1 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径流模型设计
本模型设计的思路是, 先根据现有条件, 在满足小
流域模型侵蚀产沙悬移运动相似条件下, 初步选定模型
几何比尺, 再校核起动冲刷相似。根据分析[1], 得到小流
域降雨径流模型相似比尺。
1. 1 几何相似
Κx = Κy = Κz = Κl
(1)
式中 Κx , Κy , Κz , Κl —— 几何相似比尺。 1. 2 降雨径流相似
除风吹外主要考虑水流通过悬浮推移搬运, 而在黄土高 原, 暴雨相对土壤来说, 击溅分散泥沙能量很大, 通过暴 雨击溅水流泥沙含量可达 400 kg m 3[12]。 因此, 侵蚀产 沙运动首先应该满足悬浮、起动及挟沙相似即
Κu = Κuc = Κu3 = ΚΞ
(7)
式中 Κuc, Κu3 , ΚΞ—— 分别为泥沙起动流速比尺、摩阻 流速比尺和沉速比尺。
本文基于对模拟试验新的认识, 依据小流域模拟试 验理论[1], 选择黄土高原延安燕沟康家圪唠小流域为原 型对模拟设计理论进行检验和验证。该流域位于延安市
收稿日期: 2005203229 修订日期: 2005205226 基金项目: 国家 863 计划重大专项《新型高效雨水集蓄与利用技术研 究 ( 2002AA 2Z4051 ) 》; 科 技 部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资 金 ( 02EFN 217101279) ; 西部开发科技行动 (2002BA 901A 26) ; 中科院 水保所知识创新领域前沿 (C23013700) 作者简介: 高建恩 (1962- ) , 男, 研究员, 博士, 主要从事节水工程研 究。陕西杨凌西农路 26 号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712100。

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监测指标初探

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监测指标初探

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监测指标初探
任志勇
【期刊名称】《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淤地坝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拦泥减沙效益居各项水保措施之首,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小流域坝系工程的监测分为两个时段,即建设期和运行期.主要监测内容包括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淤地坝工程基本情况、淤地坝工程建设情况、淤地坝的安全稳定性、淤地坝工程防治效果等.主要监测指
标有水土流失背景值、水土流失强度和面积、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主体工程基本情况、设计审批基本情况、建设管理基本情况、工程数量和质量、坝系安全性和稳定性、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任志勇
【作者单位】山西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3+1
【相关文献】
1.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规划评价方法——以王家沟流域坝系规划评价为例 [J], 张治国
2.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 [J], 杨瑞;李子龙;王丹;袁水龙
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小流域淤地坝系效益分析——以王茂沟小流域为例[J], 侯建才;李占斌;李勉
4.面向黄土高原地区的“小流域淤地坝坝系规划”辅助规划、设计软件隆重推出“坝系规划系统” [J],
5.面向黄土高原地区的“小流域淤地坝坝系规划”辅助规划、设计软件隆重推出“坝系规划系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算CN值及其在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降雨-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计算CN值及其在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降雨-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计算CN值及其在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降雨-径流模拟中的应用李常斌;秦将为;李金标
【期刊名称】《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卷),期】2008(22)8
【摘要】针对SCS模型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下垫面及气候不匹配造成的精度受限问题,基于SCS模型机制,反推得到CN值计算式。

根据黄土高原小流域水保观测资料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计算CN值进行率定,并在径流场和流域尺度进行还原验证,效果良好,表明计算CN值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水文计算模式,有助于提升SCS模型应用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径流模拟的精度。

【总页数】4页(P67-70)
【关键词】SCS模型;计算CN值;降雨-径流模拟
【作者】李常斌;秦将为;李金标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9
【相关文献】
1.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规律研究 [J], 侯建才;李占斌;崔灵周;王民
2.黄土高原祖厉河流域日降雨-径流过程模拟 [J], 李常斌;李文艳;杨文瑾;杨林山;杨致远
3.径流曲线数模型(SCS-CN)在荒漠草原典型小流域山洪计算中的应用分析 [J], 彭云;王明新;刘迪;赵义平
4.径流曲线数(SCS-CN)模型估算黄土高原小流域场降雨径流的改进 [J], 王红艳;张志强;查同刚;朱聿申;张建军;朱金兆
5.基于地理信息的SCS模型及其在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中的应用 [J], 刘贤赵;康绍忠;刘德林;张晓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段菊卿;柏跃勤;王英顺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分析了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特征和侵蚀模数对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影响,研究了三种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分别为水文手册法、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法和坝库工程淤积调查分析法.依据工程经验,建议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中采取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相互印证,合理确定土壤侵蚀模数.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段菊卿;柏跃勤;王英顺
【作者单位】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观测及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滇池流域台地区呈贡大渔乡综合示范区 [J], 姚美香;胡玉洪;汤承彬;董林;李英南;李卓卿
2.GIS支持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以董庄沟小流域为例[J], 翟然;王鸿斌;宫春旺;郜文旺
3.黄河河龙区间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模数与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 [J], 刘万铨
4.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观测及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滇池流域台地区呈贡大渔乡综合示范区 [J], 姚美香;胡玉洪;汤承彬;董林;李英南;李卓卿
5.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经验计算公式探讨 [J], 樊玉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的研究 1.土壤侵蚀信息系统设计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的研究 1.土壤侵蚀信息系统设计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的研究1.土
壤侵蚀信息系统设计
刘志;江忠善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1996(3)2
【摘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是我国流域治理的成功模式.进行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建立的研究,不仅为土壤侵蚀深入研究提供信息资料,而且对研究开发侵蚀环境综合调控专家决策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叙述了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程序编写调试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

【总页数】5页(P169-173)
【关键词】土壤侵蚀;信息系统;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作者】刘志;江忠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1
【相关文献】
1.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测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陈学华;周建中
2.应用USLE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IDRISI预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 [J], 蔡崇
法;丁树文;史志华;黄丽;张光远
3.黄土高原淤地坝沉积泥沙在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J], 张风宝;杨明义;张加琼;解迎革;赵国平
4.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J], 张卫国;朱启疆;杨胜天;刘宝元;符素华
5.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评价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研究 [J], 江忠善;王志强;刘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和砚瓦川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集

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和砚瓦川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集

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和砚瓦川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集幸萌;康建芳;敏玉芳;张耀南;闫璐瑶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年(卷),期】2022(7)2
【摘要】南小河沟和砚瓦川流域是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被选定为水利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点流域。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为土壤侵蚀模数计算、动态变化分析等提供相关数据。

本数据集为南小河沟和砚瓦川流域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主要是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目视解译,并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解译图斑逐一核实修正,最终得到2021年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

本数据集可为探讨流域水沙来源及过程提供基础数据,为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提供数据支撑。

【总页数】12页(P92-103)
【作者】幸萌;康建芳;敏玉芳;张耀南;闫璐瑶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
【相关文献】
1.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1954–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3.1954–2018年黄土高塬沟
壑区南小河沟流域径流场数据集4.1954–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杨家沟控制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5.1976–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物理机制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模型构建与模拟研究

基于物理机制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模型构建与模拟研究

基于物理机制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模型构建与模拟研究龚志惠;李红霞;王金星;刘超【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年(卷),期】2022(32)8【摘要】水沙模型是计算和评估水土流失和泥沙侵蚀的重要工具。

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沙特点,耦合降雨径流模块、土壤侵蚀模块和泥沙输移模块,构建了基于物理机制的水沙模型,其中降雨径流模块采用水箱模型,土壤侵蚀模块包括降雨溅蚀、梁峁坡侵蚀、沟谷坡侵蚀、沟道侵蚀,泥沙输移模块采用泥沙平衡方程与蓄泄方程联合方法。

以黄河支流无定河的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作为典型代表进行水沙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MUSLE(Modifi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型进行对比,探究不同的水沙模型对于模拟结果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1)构建的水沙模型详细考虑黄土高原侵蚀过程特点,物理机制更明确,侵蚀计算更加全面。

(2)构建的水沙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优于基于经验公式MUSLE模型,其模型平均纳什效率系数NSE为0.722,平均沙量相对误差绝对值为21.3%;基于MUSLE的模型平均NSE为0.576,平均沙量相对误差绝对值为32.8%。

该研究成果为黄土高原地区泥沙侵蚀过程研究和水沙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总页数】7页(P8-14)【作者】龚志惠;李红霞;王金星;刘超【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4【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长系列水沙运动模拟2.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关系空间变异研究3.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预测与景观虚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预测与景观虚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预测与景观虚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黄土高原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长期面临着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严重问题,对该地区的研究和保护意义重大。

作为黄土高原中的一个典型小流域,对该区域的研究可以为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将运用景观虚拟技术和SWA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气象数据等相关参数,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的侵蚀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的侵蚀情况和景观变化情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小流域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获取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的数据;(2)利用SWAT模型,对小流域的水文、氢离子、物理侵蚀等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3)利用景观虚拟技术,模拟小流域景观变化情况,以期从微观角度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4)分析小流域的景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

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SWAT模型:该模型基于地理信息和气象数据,对流域内水文循环和土壤侵蚀进行模拟和预测,是有效的流域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工具。

(2)景观虚拟技术:景观虚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机中构建出真实的景观,对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可以有效地了解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3)统计分析:通过采集和统计数据,运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期得出有效的结论。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1. 研究计划本研究共计三个阶段:(1)调查和数据收集:包括采集小流域的地形、土壤、植被等数据,并获取相应的环境和气象数据。

(2)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在收集好相应的数据后,利用SWAT模型和景观虚拟技术构建流域模型,对小流域的侵蚀情况和景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3)分析和措施提出:在对小流域的侵蚀情况和景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对其进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金项 目]黄河 水利 科学 研究 院基 本科研 业务 费专 项项 目( H K Y—
J B YW 一2 01 3—2 5)
降水 资 料 程 序 和 B a s i c语 言 及 F O X B A S E数 据 库 编 制 的径流 泥 沙资 料 整编 系统 程 序 , 存 在 与 现 有 计 算 机 系
( 1 ) 小流域降雨 、 径流 、 泥 沙观测资料的 自动化整
编 系统研 发 。通 过人 工 、 自动化 相 结 合 的手 段 对 小 流 统 不相 兼 容 、 人 机 交 互 不 友好 、 操作不便 、 人 工 输 入 误 域观 测 资料进 行 录入 , 建立 Wi n d o w s 界 面下 的操作 、 计 差 大等 一 系列 问 题 。另 外 , 对 于 小 流 域 水 土 流 失 观 测 算 、 运 行 系统 , 按 照水文 整编 成果 要 求 , 计 算 出降雨 、 径
资料 的存 储 大 多采 用 简 单 的磁 盘 文 件 和 纸 质 方 式 保 流 、 泥沙 特征值 ( 摘 录, 日、 月、 年统 计 和 极 值 等 参 数 ) , 存, 不但 不 能保 障数 据 的安全 性和 共享 性 , 而且很 难 实 实现 小 流域观 测数 据及 整 编成果 的信 息化 。 现 快速 查询 和进 一 步 的统 计 分析 、 管理 , 从 而 限制 了数 ( 2 ) 水文标 准 数 据 集 中存贮 系 统研 发 。采 用 S Q L 据 的充 分 利用 ¨ J 。基 于 以上 原 因 , 急 需建 立 针对 Wi n . S e r v e r 数 据 库技 术 , 建立罗玉沟 、 吕二 沟 、 桥 子 东 沟 和 d o w s 用 户 的数据 处理 、 查询、 管 理 和共 享 操 作 平 台 , 以 桥子 西 沟 四条 典 型小 流域 降雨 、 径 流、 泥 沙 原 始资 料 和 从 根本 上解 决 现 有 系 统存 在 的 自动 化 程 度 较 低 、 兼 容 特征 值等 多类 指 标 的数 据集 中存 贮 系统 , 使 其具 备 系 性 不够 、 管 理不便 等 诸多 问题 , 进 而实 现 小 流域 观 测数 统 内安全 设置 、 快 速检 索查 询 、 统 计 报表 生 成 和科 学 管 据整编、 存储 、 查询 的 自动 化 和 信 息 化 , 以提 高 长 期 试 理、 长期 保存 等 功能 。 验 观i 贝 4 数 据 的研 究 效率 和研 究价 值 J 。

6 6・
中国水土保持 S WC C 2 0 1 5年第 9期
黄土高原典 型小 流域水 文观测 资料 自动 化 整 编 系 统研 发
张琳玲 , 张 满 良 , 陈 璐。 , 刘 晓 , 徐 峰
( 1 . 黄 河水利 委 员会 天水 水 土保持 科 学试 验站 , 甘 肃 天水 7 4 1 0 0 0; 2 . 兰 州大 学 资源 环境 学 院 , 甘 肃 兰州 7 3 0 0 0 0 )
和泥沙数据处理平 台, 实现 了小 流 域 降 雨 、 径 流、 泥 沙数 据 的 输 入 、 整编 、 查询 、 输 出等 功 能 。 同 时 , 该 系统 也 是 一 种 资 料
管理、 信 息查 询和成 果存 贮应用的工具 , 系统 的建成 可为黄土 高原 典型 小流域 水文观 测数据 处理 与 管理 的 自动化 、 科 学
化提供技 术支撑。
[ 中图分类号 ]S 1 5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0— 0 9 4 1 ( 2 0 1 5) 0 发背 景
资料 和 4个把 口站 的径 流 、 泥沙 资料 为处 理 对 象 , 研 制
开发 针对 Wi n d o w s 用 户 的降 雨 、 径 流 和 泥 沙 数 据 的输
[ 关键词 ]典 型小流域 ; 水文观测 ; 自动化整编 ; 系统研 发 ; 黄 土高原 [ 摘 要 ]以黄土丘陵沟壑 区第三副 区典型 小流域 罗玉沟、 吕二沟 、 桥 子 东沟和桥予西沟降 雨、 径流和泥沙资料为 处理对 象, 运用c # 语 言、 S Q L S e r v e r 数据库技 术和数据统计分析技术 , 开发建立 了以数据采 集、 模型服务和数据发布三个 逻辑层 为总体框架 , 包含数据 录入 、 数据查询 、 数 据整编 、 数据 管理 和 系统 管理五 大功能模 块的针 对 Wi n d o w s用户的 降雨、 径 流
2 研 发 内容 3 研发 技术 路 线 本 系统研 发 的技 术路 线见 图 1 。
以建 立 Wi n d o w s 界 面下 的小流 域 降雨 、 径流 、 泥 沙
数 据 整编 与成 果 资料 存 贮 管理 系 统 为 出发 点 , 以 黄 土 4 系统 总体 结构 丘 陵沟壑 区第 三副 区典 型小 流域 罗 玉 沟 、 吕二 沟 、 桥 子 本 系统 采用 C / S ( C l i e n t / S e v r e r ) 体 系结 构 , 即客 户 东沟 和桥 子西 沟 为实例 , 以流域 内 2 4个 雨 量 站 的降 雨 机 与服 务器 结构 , 客 户机 通 过 本 机 同服 务 器 上 的数 据
长期以来 , 黄土高原典 型小流域 降雨 、 径流 、 泥沙 入 、 存贮 、 处理 、 查询 、 输 出平 台 , 以实 现 观 测 数 据 的计 观 测资 料 的录入 、 处 理 一 直采 用 2 O世 纪 8 0年 代 研 制 算机 处理 、 集 中存贮 管理 、 信 息 自动 化查 询 等 功能 。研 的基 于 D O S环 境 下采 用 F o r t r a n语 言 开 发 的微 机 整 编 究 内容 主要包 括 以下两 个方 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