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自考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自考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概念1.1素质测评的概念素质:(广义)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

素质的分类(一)自然素质:即生理素质和心里素质,其他素质的基础(二)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三)社会素质: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劳技,是后天形成的1.2人员素质测评人员素质测评: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对被测评者的思想品格、智力水平、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和发展潜能等多种素质进行测量,并作出量或质的判断和评价的一种过程。

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纸笔测验、“评价中心”技术、面试、人员评定选择何种方法主要以评测要素和现有技术条件而定。

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一)人员素质测评是心理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二)是抽样测量,而不是具体测量(三)人员素质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测量(四)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人员素质测评和人才素质测评既有相同的,又有不同的方面。

相同的是它们面对的对象都是社会中的个体人员;在测评理论、方法、与技术上是相同的;同时,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指向的范围也存在着交叉。

不同的是人员素质测评是常规的一般性的能力素质测评。

因而,其测评对象更广泛一些。

而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个体具有专门才能素质的测评,测评的结果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1.3人才测评的功能和作用人才测评的功能(一)甄别和评定功能(二)诊断和反馈功能(三)预测和激励功能人才测评的作用(一)对组织所起的作用1.配置人才资源2.推动人才开发3.调节人才市场(二)对个人所起的作用1.促进自我认知2.促进个人择业3.促进自我发展。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江苏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江苏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主考学校:南京大学专业代码: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大纲: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教材:《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赵建伟、何玲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识记:素质:结合相关分析、解释及人员素质本身的特点,我们把素质限定在个体范围内,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素质包括:1、生理素质;2、心理素质。

素质与水平是相区别的,素质优劣表现为行为水平高低,水平不是素质。

二、识记:素质的构成:指素质结构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份、因素与层次。

身体素质: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和。

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

三、识记:素质测评: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四、领会素质的特性:1.原有基础作用性;2、稳定性;3、可塑性;4、内在性5、表出性;6、差异性;7、综合性;8、可分解性;9、层次性与相对性。

五、应用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

(1)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相异的地方:测评所指向的范围不同,有交叉关系。

但它们在测评理论、方法与技术上却是相同的。

(2)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16岁以上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

(3)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具有一定才能个体素质的测评,包括某些儿童测评、学生测评与人员素质测评。

如通过问卷选择题进行的智力、气质、品德测验。

(4)狭义的人才素质测评:指通过量表对人才品德、智力、技能、知识、经验的一种评价活动。

(5)文义的人才素质测评:通过量表、面试、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评等多种手段综合测评人才素质的一种活动。

六、素质测评的类型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测评标准:(1)无目标测评:述职、小结与访谈等写实性测评;(2)常模参照性测测评:晋升测评、人员招聘与录用;(3)效标参照性测评: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

自学考试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自学考试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自学考试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的基本要素;④人员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⑤撰写人员素质测评报告时需要防止的倾向。

四、本章关键问题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人员素质测评报告的定义;(2)人员素质测评报告的构成要素;(3)人员素质测评报告的类型;(4)对人员素质测评与选拔结果进行解释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5)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表述方式。

(6)人员素质测评报告的撰写原则;(7)个体测评报告的撰写要求;(8)个体测评报告的基本要素;(9)人员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10)撰写人员素质测评报告时需要防止的倾向。

W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

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

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完全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教材里都可以找到。

三、关于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任正臣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XXXX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1、在学习本课程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考生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1.(名词解释)素质的概念?答:素质是个体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即人的素质是遗传所赋予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基本特性。

2.(名词解释)素质模型的定义?答: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具备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

3.(名词解释)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答:是指运用科学的测评方法,针对被测评者的思想品格、智力水平、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和发展潜能等多种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性的方法体系。

4.(名词解释)能力的概念?答:是指一个人能够顺利和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完成某些活动的质量、效率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5.(名词解释)鉴定性测评的含义?答:鉴定性测评又称为考核性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方式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

6.(填空)人的素质主要由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部分构成。

7.(填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素质模型主要有素质冰山模型、素质洋葱模型和素质五结构模型。

8.(填空/单选)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与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

9.(单选)美国学者理查德·博亚特兹在深入研究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

10.(单选)“素质洋葱模型”把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和个性,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自我形象与价值观、态度、知识与技能。

11.(单选)价值观是层次最高、影响面最广的因素。

12.(单选)性格是个性最为鲜明的标志,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并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13.(单选)动机是指推动一个人行为的内在原因,能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14.(单选)品德指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特性或倾向,也是个人遵守社会规范、进行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第一章(填多)1、人的素质主要由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部分构成(单)2、素质可塑性:个体的素质是在传、外界响与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个体可通过后天开发和内化而改变和发展素质,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单)3、素内在性:素质虽然客观存在于所有个体身上,但却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请的,所以具有隐蔽性和抽象性。

素质内在性的载体是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

素质的内在性也决定了素质能不能进行直接测评,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和工具进行间接测评。

(单)4、素质表出性:素质具有内在的隐蔽性和抽象性,但它总是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

(单)5、素质差异性:个体的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工作绩效中。

无论是同一个体的各种素质比较,还是不同个体的同一素质比较,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填)6、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素质模型主要有素质冰山模型、素质洋葱模型和素质五结构模型。

(单)7、美国著名社会习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

(单)8、美国学者理查德.博亚特兹在深入研究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

(单)9、“素质洋葱模型”把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的个性。

(多)10、素质五结构模型认为,素质一般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五个方面,相辅相成。

(多)11、目前人员素质测评大多针对的是知识因素、能力因素、性格因素、动力因素、品德因素和情商因素这六个方面。

(单)12、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顺利和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完成某些活动的质量、效率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单)13、性格是个体最为鲜明的标志,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并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单)14、价值观、动机、兴趣都是动力因素。

其中价值观是层次最高、影响面最广的因素。

人员素质测评考试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考试大纲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自学考试大纲第二版(含考核目标)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1Ⅱ.考试内容----------------------------------2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基本理论第三章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第四章心理测验及其应用第五章面试及其应用第六章评价中心技术第七章其他测评方法第八章人员测评的组织与实施第九章测评质量检验第十章测评结果的分析与报告Ⅲ.有关大纲说明与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基础课。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人员测评从广义上说,是对社会成员的测评,包括对儿童、学生、军人、工人、农民、干部等所有公民的测评,包括举止相貌、身体状况、智慧才能、品德素质等与人有关的所有因素的测评。

而从狭义上说,人员测评主要是对在职人员素质的测评与绩效的考评,其内核就是人员素质测评。

人员测评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行为科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跨学科体系。

他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新兴学科,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基础,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人员测评》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员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突出作用。

人员测评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1、鉴定功能。

鉴定功能是人员测评的最直接的功能,鉴定是指对人的心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品质和工作绩效等做出鉴别和评定。

由于人员测评综合采用了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它能依据人员测评的目的和要求对被测试者进行更为客观和准确的鉴定,并将鉴定的结构以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表示出来。

人员测评的鉴定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人员测评工具的科学性和人员测评实施过程的规范性以及鉴定标准的适当性,这三者是实现人员测评的鉴定功能的必要条件。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代码:105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提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试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讲授素质测评的概念功能、素质测评的历史、素质测评的标准化与量化、素质测评的程序和方法、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素质测评的质量分析、素质测评报告、素质测评工具组合等内容。

课程注重系统性与适用性,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科学识别人才的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目的:为了使自学应试者在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深入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操作手段,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测评量表,实施具体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科学识别人才的能力,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环节的工作奠定基础。

设置《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自学应试者比较全面的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理解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作用,能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全面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试者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业务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础上的深入的专业学习,是培养学生具体的专业操作能力的课程。

《现代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是学习该课程的基本前提,同时该课程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薪酬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课程作操作准备。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概念一、名词解释人员素质测评;素质(广义)二、填空题1.素质包括以下三大类:、、;2.心理素质包括:与;3.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包括:、、、;4.人员素质测评的主体包括:、;5.心理测量测查的对象具有、、等特点;6.人员素质测评的对象是及;7.人才测评的三个功能是、、;8.人才测评的作用包括对和对所起的作用;9.人才测评对组织所起的作用包括、、;10.人才测评对个人所起的作用包括、、。

三、简答题1.阐述评价(评定)与测量的联系与区别?2.简述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3.简述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章人员素质测评历史与现状一、名词解释察举;墨文;策试;试贴诗;八股文;旁敲侧击法;现代西方“公务员制度”二、填空题1.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包括:、、;2.察举是在乡里举荐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度,此制盛行于,衰于;3.察举制度用来测评人才的方法有许多,仅两汉就有常科:、、、四行,后来规定岁举的科目以、为主;4.九品中正制,又称,是的一种选拔人才的举官制度;5.“九品”是指、、、、、、、、九级来区分人物高下;6.“中正”是指专职的中央官员;7.九品中正制中选拔人才的标准有三:、、;8.科举制是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常常采用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9.由于采用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10.科举制度考试有、、三级;11.科举制经历了多年;12.唐代科举从种类上讲只有和两种;13.在中国,人才测评最早可以追朔到时代;14.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曾把“差异和分类”的思想直接溯源于中国古代思想家;15.三国时魏人所著的《人物志》对人才测评作了较为系统完整的论述;16.春秋时期,就对人的“才能”的观点加以了论述;17.战国时期,提出了“察能予官”,“以德就列”的原则;18.战国时期的把“德才”标准具体化为忠诚、谨慎、才能、智力、信用、廉洁、节守、仪态、行为等指标;19.认为选才时不能求全责备,强调“物固莫有所长,莫有所短,人亦然”;20.唐代对官员的考核有“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所谓四善专指、、、的品德,是第一位的;21.诸葛亮关于人才选拔的两篇文章是和;22.古代人才测评用、、、以判断人才;23.我国古代使用的测评技术有、、;24.口试包括和;25.纸笔测验的典型形式有、、、;26.八股文有固定的格式,包括、、、、、、、等固定结构;27.作业测验是我国古代人创造的实物操作测试方法,如、、等;28.民有五气:、、、、,五气藏于中,发形于外,民情不可隐也;29.《吕氏春秋》提出了对内用“”,对外用“”的方法识别人才;30.诸葛亮提出从个方面入手了解个人;31.《吕氏春秋》认为用实践考察法来判断人才的方法起源于;32.先秦时,和也倾向于通过实践考察人才;33.东汉主张“唯圣贤之人,以九德检其行,以事效考其言。

大纲江苏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及方法

大纲江苏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及方法

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概述一、考核要求(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含义1、识记:(1)人力资源;(2)素质;(3)人员素质测评;2、领会:(1)人力资本理论;(2)能级对应理论;(3)职业发展理论。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1、领会:(1)人员素质测评主要针对心理属性;(2)人员素质测评属于间接测量;(3)人素质测评的结果不是绝对的。

2、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识记:(1)人员素质测评在西方的发展;(2)人员素质测评在新中国的发展。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分类1、识记:(1)选拔性测评;(2)配置性测评;(3)开发性测评;(4)诊断性测评;(5)考核性测评。

2、领会:(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与基本原则;(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3)配置性测评的特点;(4)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5)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6)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7)操作和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问题。

3、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五种类型及特点。

(五)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1、领会:(1)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3)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4)自陈与投射相结合的原则。

2、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

(六)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1、领会:(1)人员素质测评的辨识功能的具体表现;(2)人员素质测评诊断反馈功能的主要表现;(3)人员素质测评导向和激励功能的主要表现。

2、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三大功能。

第二章人员素质测评原理一、考核要求(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原理1、识记:(1)人员素质测评的认知演变;(2)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演变。

2、领会:(1)“黑箱理论”;(2)“人—岗匹配”理论;(3)“人—组织匹配”理论。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原理1、识记:(1)信度;(2)效度;(3)项目分析。

2、领会:(1)信度的定义;(2)再测信度;(3)复本信度;(4)等值—稳定性系数;(5)内部一致性信度;(6)评分者信度;(7)影响信度的因素;(8)效度的概念;(9)表面效度;(10)内容效度;(11)结构效度;(12)预测效度;(13)影响效度的因素;(14)项目分析。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一、课程背景二、考试目的1.评估学生对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

2.测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能力。

三、考试形式1.选择题:在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共占总分的40%。

2.分析题:根据给定情境和材料,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共占总分的30%。

3.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素质测评设计或分析,共占总分的30%。

四、考试内容1.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和原理。

2.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和工具。

3.人员素质测评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五、知识要点1.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和特点。

2.传统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和工具,如面试、问卷调查等。

3.现代的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如心理测试、能力测试等。

4.人员素质测评的应用场景,如人才选拔、职业发展等。

5.人员素质测评的注意事项,如测评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

六、参考书目1.李琳.人员素质测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

2.李晓明.人才选拔与测评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

3.孙悟.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七、考试要求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2.熟练掌握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和工具。

3.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5.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考试任务。

以上即为《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希望能够对学生们在学习和备考中有所帮助,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人员测评考试大纲加答案

人员测评考试大纲加答案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的考试大纲一、单项选择题1、人员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主要测评的是人员素质及其( D )A、举止相貌B、身体状况C、智慧才能D、工作绩效2、人力资源最佳发挥的前提是“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实践表明,每种工作职位对其任职者都有一种基本要求,当任职者现有的素质合乎职位要求时,个体的人力资源就能主动发挥作用,创造出高水平的绩效,因此,在人事配置中经常需要运用( C )测评。

A、选拔性B、诊断性C、配置性D、开发性2.素质测评的(B )原则,即要求素质测评既要以差异为依据,又要能够反映被测评者素质的真实差异,这是保证选拔结果正确性的前提。

A.公正性B.差异性C.准确性D.可比性3.记忆的( B )是指对某方面知识的再现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

A.完整性B.准确性C.公正性D.合理性4.明尼苏达操作速度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人的( C )能力。

A.文书倾向B.运动技能倾向C.机械倾向D.技能技巧5.面试中,所谓( C )原则是指主试人应该从多方面去把握考生的内在素质,应从整个的行动反应中系统地、完整地测评某种素质,而不能仅凭某一个行为反应就下断言。

A.客观性B.目的性C.全面性D.标准性6.区分度,是指项目把具有不同素质水平的被测适当区分开来的( A )能力。

A.鉴别B.操作C.管理D.考查7、素质是任何个体身上的一种客观实在,但是它却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东西。

这是指素质具有哪种特性?( C )A、稳定性B、原有基础作用性C、内在性D、差异性8、将人员素质测评划分为,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性测评、鉴定性测评与开发性测评是根据( B )进行的划分。

A、测评技术与手段B、测评目的与用途C、测评范围D、测评标准9、测评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主要属于( A )测评。

A、效标参照性测评B、常模参照性测评C、无目标测评D、日常测评10、比例量化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要存在( B )关系。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员素质测评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是在管理学、测量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思想和原理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各主要人员素质测评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人员素质测评工具、客观分析测评结果。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人才测评理论并掌握人才测评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好技能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人才测评的技术操作体系和人才测评理念;熟悉人才测评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掌握人才测评的内容、各种测评方案的实施、运用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会运用测评技术选拔人才。

课程基本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有关概念,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当前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整个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能够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制定、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等工作。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属专业主干课程。

它与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和《商务沟通》是本课程的基础,《人员测评技术》与本课程紧密衔接。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与人员素质测评相关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掌握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特性与素质的构成,熟悉人员素质测评概念及其各种类型的特点与操作流程,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与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素质的含义识记: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特性、素质的构成、素质测评的含义理解: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区别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二)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识记:选拔性素质测评的特点、配置性测评的特点、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考核性测评的特点理解:不同类型人员素质测评运用原则应用:不同的人员素质测评的操作流程(三)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理解:素质测评的评定作用、诊断作用、预测作用(四)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与运用原则识记: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作用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运用原则第二章胜任力理论及其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有关胜任力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人员素质测试理论与方法复习大纲

人员素质测试理论与方法复习大纲

《人员素质测试理论与方法》复习大纲掌握以下名词诊断性测试试卷蓝图一致性信度总体水平分析测评职务效度面试投射法工作生活质量职业生涯结构化面试数字反应能力心理测验情境测验法心理素质测评指标非结构化面试专家加权法思维能力趋中心理误差宽大心理误差气质“白智”试测法哈罗效应考核性测评当量量化角色扮演稳定系数分析法绩效工作分析内容效度诱惑力分析法评价中心掌握以下问题1、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

2、选拔性测评的基本特点。

3、品德测评的任务。

4、面试时如何“评”。

5、面试时如何“观”。

6、面试的程序过程。

7、面试的类型。

8、人员素质测评的意义。

9、评价中心遵循的原则。

10、提高面试质量的方法。

11、面试的作用。

12、心理测验的种类、实质。

13、评价中心具有的特点。

14、评价中心的失败原因。

15、素质的基本特征。

16、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特征。

17、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

18、心理测验具体表现的几个方面。

19、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适应能力强的人一般具有的特征。

21、确定测评指标权重的几种方法。

22、素质测评的方法、组成部分。

23、人员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4、测试人员面试时应遵守的纪律。

25、在确定适当职务级别过程中,要牢记哪几方面。

26、人员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几种方法。

27、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8、财会人员的个性特点。

如何设计结构化面试。

29、在人员测评标准体系编制中,应用工作分析法分哪几步进行。

30、人员素质测评的有效进行可以促进工作生活质量提高的原因。

31、试卷组织的程序。

32、面试时如何“听”。

33、投射技术的特点。

34、心理效应误差的种类。

35、绩效主要体现的方面。

36、素质测评项目、测评指标与测评目标之间的区别。

37、设计与应用评价中心过程中进行情景设计的要点。

38、效度分析中的理论问题。

39、素质测评的功能。

40、评分者的评分信度和测评方法之间的关系。

41、选拔性测评与其它类型的测评相比所具有的特点。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本次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方法步骤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1.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1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及作用1.2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理论1.3人员素质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2.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和步骤2.1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分类及特点2.2人员素质测评的步骤和流程2.3各类测评工具的使用和选择3.人员素质测评的实际应用3.1人员素质测评在招聘中的应用3.2人员素质测评在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3.3人员素质测评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三、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

四、评分标准根据答题准确性和完整度,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选择题每题1分,简答题根据回答的完整度和准确性给分,总分满分100分。

五、考试备考建议2.多做练习题。

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锻炼解题能力。

3.多与同学讨论。

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提问和答疑,加深理解和记忆。

4.查阅相关资料。

除了教材,可以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行业报告和案例等,增加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了解和认识。

考试大纲内容完整详实,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基础的掌握,方法步骤的熟悉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努力学习和准备,相信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二、考核要求(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1、识记:(1)素质;(2)素质的构成;(3)素质测评;2、领会:(1)素质的特性;(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

(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1、识记:(1)选拔性素质测评;(2)配置性素质测评;(3)开发性素质测评;(4)诊断性素质测评;(5)考核性素质测评。

2、领会:(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3)配置性素质测评的特点;(4)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5)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6)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7)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原则。

3、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五种类型及特点。

(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1、领会:(1)素质测评评定的功能的具体表现;(2)素质测评诊断反馈功能的正向发挥的主要表现。

2、应用: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

第二章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一、考核知识点(一)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二)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三)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四)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二、考核要求(一)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1、识记:(1)古代人员测评的内容。

2、领会:(1)古代人员测评的指标;(2)古代人员测评的技术。

(二)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1、识记:(1)察举、贡举、保举、试举;(2)九品;(3)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和委任官职的四大形式。

2、领会:(1)正的六条标准(2)九品中正制的测评思想;(3)科举制的测评思想;(4)科举的程序。

(三)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1、识记:(1)干部测评的标准;(2)公务员的测评方法;(四)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1、领会:(1)测评过程客观化趋势的具体体现;(2)测评方法向综合型发展的具体体现。

2、应用: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

第三章素质测评的原理一、考核知识点(一)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二)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四)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二、考核要求(一)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1、识记:(1)职位阈限原则;(2)素质消退;(3)角色;(4)工作角色。

2、领会: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

(二)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1、领会:(1)素质测评的原理;(2)素质测评的基本模式。

2、应用:(1)素质测评的特点。

(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1、识记;(1)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2)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3)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4)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

2、应用: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四)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应用: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一、考核知识点(一)素质测评内容的标准化分析(二)素质测评的标准化方法(三)胜任特征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四)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实例二、考核要求(一)素质测评内容的标准化分析1、识记:(1)测评内容;(2)测评目标;(3)测评指标。

2、领会:(1)测评内容的确定;(2)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测评标准的两种形式:效标参照性标准与常模参照性标准。

3、应用:测评标准的制定。

(二)素质测评的标准化方法1、识记:(1)素质测评体系的组成要素;(2)标准、标度与标记;标准工作分析;2、领会:(1)素质测评项目、测评指标与测评目标之间的关系;(2)工作分析的具体程序;(3)在制定素质测评目标时进行工作分析的必要性。

3、应用: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三)胜任特征模型及其构建方法1、识记:(1)胜任特征;(2)胜任特征模型;(3)洋葱模型;2、领会:(1)胜任特征的内涵;(2)胜任特征模型的含义;(3)冰山模型;(4)全脑模型;(5)驻外联络官胜任特征模型;(6)斯潘塞的企业家胜任特征模型包括的六种特征因素。

(四)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实例1、领会: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思路;(2)企业胜任特征模型;(3)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2、应用:(1)房地产企业管理类人员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思路;(2)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3)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招聘甄选的具体实施步骤与内容。

第五章心理测验方法一、考核知识点(一)心理测验概述(二)品德测评(三)气质与态度测评(四)能力测评二、考核要求(一)心理测验概述1、识记:(1)心理测验的概念;(2)心理测验的种类。

2、领会:(1)心理测验的发展阶段;(2)心理测验定义的含义。

(二)品德测评1、识记:(1)品德;(2)品德测评;(3)投射技术;(4)联想投射;(5)构造投射;(6)完成投射;(7)表演投射;(8)他人动机态度描述投射;(9)逆境对话投射;(10)生理学测评。

2、领会:(1)品德的测评性;(2)品德测评与心理测量、教育评价的区别;(3)品德测评与品德评估及评价之间的关系;(4)品德测评与品德考核、品德考评或品德评定的关系;(5)FRC品德测评法;(6)投射技术的特点;(7)投射技术的理论依据。

3、应用:(1)品德测评的理论依据。

(三)气质与态度测评1、识记:(1)气质的概念;(2)希波克拉特的四种气质类型;(3)巴甫洛夫的神经活动类型学说;(4)价值观;(5)态度及其三个层次2、领会:(1)斯普兰格的六类型;(2)格雷夫斯七等级型;(3)塞斯顿态度量表的编制方法;(4)利克特量表的编制方法;(5)哥特曼量表的编制方法。

(四)能力测评1、识记:(1)桑戴克智力的三种类型;(2)能力倾向;(3)能力倾向测验的功能;(4)运动技能倾向测验;(5)机械技巧测验;(6)技能技巧测验;(7)记忆;(8)理解2、领会:(1)文书能力性向测验的内容;(2)推销人员招聘测验的步骤;3、应用:用笔试测评学习能力的三个层次。

第六章面试方法一、考核知识点(一)面试概述(二)面试的理论基础(三)面试的方法技巧二、考核要求(一)面试概述1、识记:(1)新中国成立后面试的发展历程;(2)面试的概念;2、领会:(1)面试的内容与标准;(2)新世纪我国面试的特点;(3)面试的特点。

(二)面试的理论基础1、识记:(1)内在素质与人的外显行为。

(2)体态语;(3)压力面试与非压力式面试;(4)结构面试、半结构面试与随意面试;(5)逐步面试、依据面试、小组面试。

2、领会:(1)体态语对揭示内在素质的测评的功能;(2)面试的功用;(3)面试的基本类型。

3、应用:(1)面试的理论依据;(2)面试的主要内容(三)面试的方法技巧1、领会:(1)面试中提问的方式;(2)面试中“听”的技巧;(3)面试中“观”的技巧;(4)面试中“评”的技巧;2、应用:(1)面试中“问”的技巧;(2)八步问题交谈法;(3)面试的组织与实施的程序;(4)提高面试质量的方法。

第七章评价中心技术一、考核知识点(一)评价中心概述(二)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三)设计方法与应用二、考核要求(一)评价中心概述1、识记:评价中心的概念.2、应用:评价中心的特点。

(二)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1、识记:(1)公文处理;(2)小组讨论;(3)管理游戏;(4)角色扮演;(5)面谈模拟;(6)书面案例分析。

2、领会:(1)公文处理的三种形式;(2)对角色扮演中各种角色的评价的内容;(3)事实判断的优缺点;(4)书面案例分析的优缺点。

3、应用:(1)小组讨论的主要缺点;(2)管理游戏的优缺点。

(3)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

(三)设计方法与应用1、领会:(1)评价中心的情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2)评价中心成立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3)评价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2、应用:(1)评价中心的操作程序;(2)评价中心失败的原因。

第八章其他素质测评方法一、考核知识点(一)书面介绍信息的分析(二)履历档案的分析(三)工作取样法与实证分析(四)绩效考评(五)测评方法在人员录用中的综合运用二、考核要求(一)书面介绍信息的分析1、领会:(1)写推荐信的人应满足的四个条件;(2)推荐信用于素质测评应具备的条件;(3)申请表的优缺点。

(二)履历档案的分析1、领会;档案分析用于素质测评的优缺点。

(三)工作取样法与实证分析1、识记:(1)工作取样法的概念;(2)工作取样法的基本原理;2、领会:(1)工作取样法的基本程序;(2)工作取样法的基本类型;(3)实证分析方法的具体形式。

(四)绩效考评1、领会:生产性工作绩效考评的内容;(2)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的客观性指标(五)测评方法在人员录用中的综合运用1、领会:(1)测评方法选择与组合的基本依据;(2)弗兰希程序;(3)我国目前私有公司程序;2、应用:(1)测评方法选择与组合的基本原则;(2)斯科特程序;(3)美国管理协会程序。

第九章素质测评的质量分析一、考核知识点(一)效度(二)信度(三)项目分析(四)其他指标的分析二、考核要求(一)效度1、识记:(1)效度;(2)内容效度;(3)结构效度;(4)关联效度。

2、领会:(1)效度的三种类型;(2)结构效度的分析步骤;(3)评判结构效度的方法;(4)几种常用的行为效标。

(二)信度1、识记:(1)信度;(2)再测信度;(3)复本信度;(4)一致性信度;2、应用:(1)再测信度的计算;(2)复本信度的计算;(3)评分者信度的计算。

(三)项目分析领会:项目质量的四个考评指标。

(四)其他指标的分析1、识记:(1)哈罗效应;(2)趋中心理误差;(3)宽大心理误差;(4)逻辑误差;(5)对比效应误差;(6)接近心理误差。

2、领会:心理误差的种类。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在大纲的考核中,提出了“识记”、“领会”、“应用”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1、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释。

2、领会:要求应考者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

3、应用: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人员素质测评》(第二版),(中)肖鸣政(英)Mark Cook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8月第2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