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古文(20篇)知识点、考点集锦
2005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日:“日近。
”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分)【参考答案】7.(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 8.(2分)C9.(4分)(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l0.(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参考译文】【甲】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2005年中考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
2005年中考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路祥一、《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上。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素;白色。
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献: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专家概说]综观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语段试题,其特点是稳中求新,既贴近新大纲关于降低文言文阅读难度的要求,有逐步落实新课程的精神,且有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趋向。
课内文言语段的考查仍为不少地区的中考试卷所采用。
这种试题的特点一般为:一是绝大多数来自课内基本篇目,这对平时文言文的教学起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是知识点考查比较全面,一般题目不少于四道,有诵读、字音、实词、虚词、译句、内容、情感和写作等方面。
三是题型变化值得关注。
客观性选择题相应减少,主观表述题大幅增多,且出现了相当一部分能张扬个性,拓展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已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地区的中考试卷所采用,其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内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特定语境依文断义,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这类试题的一般特点和趋势为:一是所选的语段大多是短小而有情节的故事,也比较通俗易懂,主题思想上贴近中学生实际,注重道德修养与人文理念。
二是考查内容与课内文言阅读试题相似,不过更注重能力的迁移,考查的多为课内反复出现的或在现代汉语中尚有很强生命力的一些词语。
三是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主观表述题,其中主观题大幅度增多,特别是自选角度、张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也逐步在增多。
[典型考题][2004年山东滨州卷](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也?(乙)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①,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年中考过去了但又一年中考要来了,对于中考文言文是一个必考考点,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 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 动词:同情)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 防备)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动词:完成、完b 副词:全部、都)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田忌欲引兵之赵⑥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名词:疾病b名词:耻辱、忧虑c动词:生病d 形容词:困苦不堪)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形容词:与“厚”相对b动词:迫近、快到)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称赞b动词:著称)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 ,畐U词:重新、再次b 音zhòng ,形容词:大的、多的。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第:但、只管,虚词,假借用法。
射:赌注。
重射:大赌注)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初三中考20篇古诗词重点注释
望岳1、未了:不尽2、岱宗:对泰山的尊称3、夫如何:怎么样4、造化:大自然5、钟:聚集6、决:裂开。
眦:眼眶。
7、决眦:极力张大眼睛8、入:收入眼底,即看到9、会当:定要,应当10、凌:登上酬乐天1、酬,答诗2、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之地3、二十三年:诗人遭贬的时间4、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做的《思旧赋》,表达对故人的怀念5、烂柯人:指王质6、翻似:倒好像7、烂柯人:借以表达23年回乡后物是人非的感慨8、长精神:振作精神题破山1、潭影空人心: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2、竹径:一作“曲径”3、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4、万籁:此指自然界一切声音5、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报时或召集信号。
6、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卖炭翁1、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2、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3、白衫儿:太监手下的爪牙4、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5、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6、驱将:赶着走。
7、直:通“值”,指价格江城子1、聊:姑且2、黄:黄犬。
苍:苍鹰。
3、擎:举,向上托住。
4、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5、锦帽貂裘:汉羽林军穿的服装,这里指将士戴着华丽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
6、太守:此指作者自己。
7、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指8、尚:更9、霜:白10、持节二句:化用典故,文帝派遣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罪(此作者希望得到与魏尚一样的结局)11、会:会当,将要。
12、天狼:星名,这里隐指西夏。
如梦令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2、浓睡:酣睡3、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4、卷帘人:侍女5、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诉衷情1、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工立业的机会。
2、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3、梦断:梦醒4、尘暗旧貂裘:化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5、胡: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6、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7、天山:此指抗金前线。
2005年中考古文(20篇)知识点、考点集锦
2005年中考古文(20篇)知识点、考点集锦魏县二中陆续编辑。
(2005年5月改编)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写(大纲规定的20篇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子、字体工整、字迹清晰。
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
补充事例及名言。
)附:近几年已考文章,不考阅读知识,但要背诵文中的名句。
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重点复习文章为(1-8篇)中考必考古文点拨一、《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生字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天性,天良”2、患:祸患,灾难3、辟:通“避”,躲避4、箪:竹筐5、蹴:用脚践踏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向”,从前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整理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整理
一、常见实词
动词:游览、欣赏、品味、研究、讨论等。
形容词:美丽、壮观、雄伟、可爱等。
名词:山、水、花、草、树木等。
副词:常常、也许、一定等。
介词:在、于、从等。
连词:和、与、但是等。
代词:之、其、此、他等。
助词:所、者、乎等。
二、常见虚词
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何:多么,何等,怎么样的意思。
于:从,在,对于,向,到等意思。
以:用,因为,由于等意思。
而:连接并列短语或句子,表转折,顺承等关系。
则:就,如果,假如等意思。
与:和,跟,同等的字义。
或:或者,有的意思。
且:而且的意思。
故:所以,因此的意思。
三、古文句式
判断句:用者也来表示肯定和否定判断。
被动句:用见、受、被等表示被动关系。
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的句子。
倒装句:把谓语放在主语前面,把定语放在状语后面等。
疑问句:用疑问语气表达询问的句子。
反问句:用反问语气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中考课标文言文知识归纳(定稿)
中考课标文言文知识归纳——重点词句翻译1 《出师表》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重点词:崩殂:指帝王之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疲弊:困苦穷乏。
诚:实在。
秋:时候。
先帝开创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成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重点词:陟:提升,提拔。
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
臧:好。
否:恶。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重点词:小人:人格卑鄙的人。
倾颓:衰亡、衰败。
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重点词:贞良:忠良,忠正诚信。
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重点词:布衣:平民。
躬:亲自。
苟全:苟且保全。
卑鄙:低微鄙陋。
枉屈:指屈尊就卑。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重点词:受任:接受任务。
奉命:奉命出使。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中考小古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小古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小古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对古
文的理解能力,也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技巧。
以下是中考小
古文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1. 古文的基本知识:了解古文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比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
2. 古文的文体特点: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
说明文等,以及它们在古文中的表现形式。
3. 古文的句式结构:熟悉古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并能够正确分析和翻译。
4. 古文的词汇特点:掌握古文中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词
汇现象,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 古文的修辞手法:了解并能够识别古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对
偶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6. 古文的翻译技巧:掌握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能够根据古文的
语境和文体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7. 古文的阅读策略: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理解句意,以及通过
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8. 古文的文化背景:了解古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人物
思想等,能够将古文放在相应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
9. 古文的作者及其作品:熟悉一些重要古文作者的生平、思想以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对作者的文风和思想倾向有所了解。
10. 古文的文学价值:能够评价古文的文学成就,包括语言的精炼、形象的生动、情感的真挚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将能够在中考中更好地应对小古文的阅读和翻译题目,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梳理!
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一、通假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
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
16、施:加。
2、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通假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当你真正地想要好好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
备考漫漫长路,默默地走下去吧。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通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范文一:关于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我在学习中考语文中,发现有许多关于文言诗文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
1. 词语解释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词语的解释非常重要。
有些生僻字、病句等需要较为深入地了解其含义。
因为如果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那么整篇文章的理解就会受到阻碍,导致无法准确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含义。
2. 句式分析文言文章中的句式多种多样,有些句式是常用的,有些则比较罕见。
分析句式对于准确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和意义也非常重要。
在分析句式时,需要注意句子成分的组合和结构的变化,例如转折句、比喻句、排比句等。
3. 韵律讲解文言诗文中常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
其中,律诗是四声八句,每句七言或五言,绝句是四声四句,每句五言。
在配合教材学习时,可以反复朗读、背诵,以此熟悉韵律,掌握诗歌的意境和表达。
4. 诗文赏析赏析诗文需要注意的点有很多,比如说诗的结构、运用修辞手法的方式、寓意和情感等。
在读懂诗文后,可以逐一分析字词的意义,探究阅读的背景和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传递的思想和意味。
5. 诗文鉴赏除了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的了解,还需要注意诗文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鉴赏可以更深入地探究作品的内涵,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文。
以上就是我所总结的关于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的梳理。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诗文,提高自己的篇章理解和写作能力。
写作重点:阐述了学习文言诗文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着重强调了词语解释、句式分析、韵律讲解、诗文赏析以及鉴赏等方面,并结合教材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文章内容清晰易懂。
用词分析:文章用了丰富的动词和形容词来表达一些细节,比如“熟悉韵律”、“掌握诗歌的意境和表达”、“分析字词的意义”等。
同时,用词简洁明了,整篇文章让人印象深刻。
范文二: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需要学习文言诗文,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考必考文言文复习知识汇总大全
中考必考文言文复习知识汇总大全三峡一、重点词语解释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很)5、属引凄异(属:连接)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二、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三、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
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理由一: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二: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陋室铭一、重点词语解释1、谈笑有鸿儒鸿:大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验,神奇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0、有仙则名名:有名(出名、闻名)11、无丝竹之乱耳乱:干扰(扰乱、使……乱)二、理解性默写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005年语文中考资料汇编
2005年语文中考资料汇编姜堰市港口中学宋增才一、名言名句。
古代名句选读一多行不义,必自毙行百里者半九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拾穗虽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驰,不如早行古代名句选读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代名句选读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言必信,行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业精于勤,荒于嬉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代名句选读四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近水楼台先得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车覆,后车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古代名句选读五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德不孤,必有邻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以一眚掩大德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课文中出现的名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推荐文章初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热度: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热度:初三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点热度: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热度: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热度:文言文是中考语文里的必考考点,一般中考会考文言文的哪些知识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中考文言文知识点(一)识记—词语、句子翻译1.准确掌握《中考说明》规定的16篇文言文的翻译,尤其是一些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重点的句子(倒装、被动、省略、判断句等)2.重点词语分类总结,借助类型、用法的理解,记忆正确释义。
识记能力准确翻译词语句子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语翻译(一)通假字: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近侍,近臣。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
中考文言诗文基础整理
中考文言诗文基础整理一、《为学》1、文化常识: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作者是清代彭端淑。
2、内容理解:本文讲述了“蜀鄙二僧”“之南海”的故事,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的道理,从而告诉人们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二、《观沧海》1、文化常识:这首诗是曹操以乐府旧题“步出夏门行”创作的五首诗中的第二首。
曹操,字孟德,三国。
2、易写错的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星汉灿烂3、词语解释: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星汉:银河。
幸:庆幸。
咏:歌吟。
咏志:表达心志。
4、内容理解:本文描绘了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三、《天时不如地利》1、文化常识:本文选自《孟子》,教材中课文《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也选自本书。
作者是战国思想家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2、易写错的字:米粟非不多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3、内容理解:本文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主张施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四、《望岳》1、文化常识:杜甫,唐,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2、易写错的字:岱宗;造化钟神秀;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3、词语解释: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夫如何:怎么样。
未了:不尽。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4、内容理解:本诗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五、《饮湖上初晴后雨》1、文化常识:苏轼,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以上皆为宋)、韩愈、柳宗元(“韩柳”为唐)2、易写错的字: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淡妆浓抹3、词语解释: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强
白 略 许 东西 戾
经纶世务者《与朱元思书》 经纶
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至于
每有会意《五柳先生》
会意
是马也《马说》
是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或
或 以 为 死 ,或 以 为 亡 。”《 陈 或
涉世家》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或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等
故虽有名马《马说》
虽
媵人持汤沃灌汤《送东阳马 生序》
予尝 求 古仁人之心《岳阳 心
楼记》
微 斯 人《岳阳楼记》
微
属予作文以 记之《岳阳楼 记》
作文
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醉翁亭 蔚然
记》
觥筹交错《醉翁亭记》
觥筹交错
局促一室之内《满井游记》 今亡亦死《陈涉世家》 等死《陈涉世家》 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局促 亡 等 大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 豪杰
计事 《陈涉世家》
6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
管夷吾举于士 《生于忧 士
患,死于安乐》
一碗饭,一豆羹《鱼我所欲 豆
也》
万 钟 则 不 辩 礼 仪 而 受 之《 鱼 钟
我所欲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 《鱼我 所欲也》
牺 牲 玉 帛 ,弗 敢 加 也 。《 曹 刿论战》
是 牺牲
肉 食 者 鄙 ,未 能 远 谋 。《 曹 鄙
刿论战》
古代盛食品的器皿 一种粮食类作物
量器
钟表
这种
判断动词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为正义而舍弃生命
目光短浅 尽力做本职 案件
行为不正直 忠诚,忠实 监狱
以实情判断
感情
即使
连词
第二次 两次 可以凭借 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中考古文(20篇)知识点、考点集锦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写(大纲规定的20篇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子、字体工整、字迹清晰。
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
补充事例及名言。
)附:近几年已考文章,不考阅读知识,但要背诵文中的名句。
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重点复习文章为(1-8篇)中考必考古文点拨一、《鱼我所欲也》《孟子》一、生字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天性,天良”2、患:祸患,灾难3、辟:通“避”,躲避4、箪:竹筐5、蹴:用脚践踏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向”,从前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丧:遗失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四、思考题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二、《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文学常识: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其山水游记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小石潭记》。
2、重点字词;惴:惧。
栗:战栗。
遂:于是。
缘:沿着。
斫;砍。
穷(穷尽)回溪。
更:进而。
漫漫:任意。
向:从前。
衽席:席子。
攒(聚)蹙(收缩)。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冥合:暗暗。
岈(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洼(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然。
觞:酒杯。
就(接近)醉。
以志;记。
因(因为)坐特立:独立出众若垤(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若穴。
颢气:弥漫于大地之间的大气。
箕踞(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蹲着或坐着)而遨(游戏)。
施施:漫步徐行的样子。
心(精神)凝(凝聚安定)形(形体)释(解脱)3、通假字;僇(通“戮”这里指遭到贬谪的意思)人。
4、重点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翻译:心思所到之处,梦境也有同样的旨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形态奇异的,我都游过,可我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别。
(3)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翻译: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叠到一起,没有什么可以逃出视野的。
(4)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翻译:青山萦回,白云缭绕,外面和天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样。
然后才知道这山的独立出众,不和小土丘为伍。
(5)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翻译:我的思想遥远得与天地大气成为一体,而不知它的边际,我的意念广大得与造物的上天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6)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7)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翻译:苍茫暮色,从远而近,直到什么也看不见还不想回去。
(8)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翻译: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然后知道我从前没有(真正)开始游,(真正的)旅游从此开始。
5、理解背诵。
(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004年河北省理解背诵考题)(3)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语句是:苍茫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4)作者对西山宏伟气象进行赞美并寄予自己心志的句子是(也是登高远望后看到西山地势高峻,气象阔大后产生的感受句子):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写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的句子是: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6)写宴饮之乐的句子: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6、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
7、文章写法欣赏:(1)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概写,总述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
为下文正面写西山怪特作铺垫,引起读者注意。
(2)第一段最后一句的作用(过渡,引起下文)。
又包含什么哲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或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
或求学之路,永无止境。
(3)作者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题,并紧扣“始得”结构全文,作者的用意是:突出作者发现“西山怪特”的欣喜之情。
(4)本文是记西山之游,却先记众山之游,这是为什么?描写永州众山,烘托西山怪特,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5)文章的思路:本文先写偶得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与自然的融合,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6)结构:第1段概写,是为了总述未识西山以前的游览情况。
分四层第1层(第1句)写获罪谪居的心态。
第2层(第2句)写漫游。
第3层(第3-5句)写游赏的率性。
第4层点主旨,振起下文。
(7)“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此句在文中有那两层意思?一是:总结(点出)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
二是:流露作者性情—与众不同,超凡脱俗。
(比喻自己卓尔不群人格、表现自己不俗的志向。
)三、《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空谷传响:回声襄:漫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