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理学总论实验
中药药理学总论实验一、目的:在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基础上,开展中药药理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能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事中药理论研究和新药开发的初步工作能力。
总论部分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二、要求:1、掌握小鼠、大鼠、兔等动物的捉持和抓取和固定方法2、掌握小鼠、大鼠、兔等动物的编号、标记方法3、掌握小鼠、大鼠、兔等动物的给药方法4、了解小鼠、大鼠的采血技术方法三、实验材料:1、动物:KM小鼠,SD大鼠,新西兰兔。
2、器材:鼠笼、苦味酸、医用棉签、灌胃器、注射器、毛细玻管、兔固定器、烧杯等。
四、实验内容:I、编号标记方法药理实验使用小鼠和大鼠时,往往数量较多,在随机分组后需要编号和标记,良好的标记方法应符合标号清晰、耐久、简便与适用的要求。
编号方法无统一规定,以下方法供参考。
常用3~5%苦味酸溶液(黄色)、2%硝酸银溶液(咖啡色)或0.5%中性品红溶液(红色)涂擦在动物颈、背、腿部皮毛上,编号的原则一般是先左后右,从上至下。
如果动物编号较多,可采用在上述动物的不同部位,再涂染另一种涂染剂斑点。
II、实验动物的捉持和给药方法(一)小鼠1捉持方法:右手提起鼠尾,放在粗糙物(如鼠笼)上面,轻向后拉其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头部皮肤与双耳,将小鼠固定在掌中,使其腹部朝上,然后以第四指和小指夹住鼠尾.2.给药方法(1)灌胃(IG):将小鼠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插入口腔,沿上颚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可将针头抽出在另插,以免穿破食道或误入气管. 给药量为0.1~0.3ml/10g体重.(2)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手注射,注射量为0.1~0.3ml/10g体重.(3)肌肉注射(IM):多注射于后肢股部肌肉,每侧不超过0.1ml.(4)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进针约3~5mm,呈45°刺入腹腔,注射量为0.1~0.2ml/10g体重.(5)静脉注射(IV):将小鼠置于固定筒内,使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0~45℃温水中,待尾部左右侧静脉扩张后,左手拉尾,右手进针.注射量部不超过0.5ml/10g体重.(二)大鼠1.捉持方法:基本上同小鼠.将其放在粗糙物上,右手轻拉其尾,左手中指和拇指放到大鼠左右前肢腋下,食指放入颈部,使大鼠伸开两前肢,便能将其握住.2.给药方法: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均同小鼠,给药量为小鼠的2~3倍.(三)家兔1.捉持方法:一手抓住颈背部皮肤,轻轻地将家兔提起,另一手托其臀部,或将它置于固定箱内。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一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死亡的情况比较实验目的:用小鼠死亡数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的不同实验原理:附子的有毒成份主要是乌头碱。
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煎煮炮制,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
生附子中乌头碱含量高,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性也降低,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就比生附子大得多。
实验器材:小鼠笼(或罐)、电子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生附子和熟附子水煎液1g/1ml、苦味酸。
材料:小白鼠。
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方法1,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水煎液灌胃。
30min后观察两组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有无不同。
2,生附子灌服后约20min动物出现腹部收缩,身体摇摆,步态不稳和不安静等现象;30min 左右可能死亡。
而炮制附子水煎液灌服后则无此中毒现象。
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思考题:1.中药炮制后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2.为预防附子中毒,应如何降低其毒性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醋酸扭体法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实验原理:延胡索的醇制浸膏、醋制浸膏、散剂等均有明显镇痛作用。
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
延胡索乙素为镇痛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复方阿司匹林,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
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
镇痛时对呼吸没有明显抑制,也无便秘等副作用。
生品中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低,醋制后生物碱成盐,易溶于水,镇痛作用增强。
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 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方法: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延胡索和炮制后的延胡索水煎液灌胃。
45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探究,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二、实验原理1.中药药理作用中药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的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2.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药理反应的学科,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效应、药物作用启始时间与结束时间、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实验室离心机、恒温摇床等试剂:中药提取液、小白鼠等四、实验步骤1.提取中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提取。
将中药材粉末加入适量乙醇中,进行浸泡提取,然后进行离心等处理,最后获得中药提取液。
2.动物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白鼠,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将实验组小白鼠按照一定剂量给予中药提取液,对照组小白鼠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剂。
观察小白鼠在给药后的反应,如行为改变、体重变化等。
3.药效学评价通过观察实验组小白鼠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体温等,进行药效学评价。
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反映中药提取液的药理作用。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和生理变化,对药效学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确认中药提取液的药理作用。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得出中药提取液对小白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对比实验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验证中药的药理活性与作用机制。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合理运用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数据分析。
这对我今后的中药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中药药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评价方法。
中药的研究对于探索新药物以及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次实验不仅增加了对中药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药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药药理实验
药理实验室在新校区教学实验楼B区二楼二区,实验室房间号BM217, BM218, BM210实验一大承气汤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实验目的】复习并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表示方法、小鼠的捉持和给药方法以及处死方法;掌握常用的中药剂量表示方法;熟悉基本的尸检方法和消化道器官的辨认;掌握肠推进动力实验方法及其应用范围;熟悉大承气汤对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了解药理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
【实验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实验材料】小白鼠、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l) 、大承气汤水煎剂的炭末混悬液(1g/ml)、苦味酸溶液、手术剪、眼科剪、直尺、注射器及小鼠灌胃针头等。
【实验方法】取禁食20~24小时体重相近的4只小白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只,用苦味酸溶液标记。
然后分别用上述两种炭末混悬液以0.3ml/10g 的剂量给小鼠灌胃。
给药18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蛙板上。
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的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
从幽门至炭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
取各组2只小白鼠平均值,用公式计算炭末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白鼠的容积是否增大。
汇集全班实验结果,计算三组小白鼠的炭末推进距离,并作均数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炭末推进率= 碳末在肠内推进的距离(cm)/小肠全长(cm)x100% 【注意事项】1、注射给药前应将碳末混悬液混匀。
2、每只小鼠注射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3、分离肠系膜时动作应轻柔,以避免将肠管拉断或人为地将肠内容物向前推进。
实验记录鼠号药物小肠总长度(cm) 炭末推进距离(cm)【实验结果】大承气汤对小白鼠小肠蠕动的影响组别动物数药物剂量小肠总长度炭末推进距离炭末推进率(只)(g/kg)(cm)(cm ) ( % ) 生理盐水组大承气汤组【思考题】大承气汤致泻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本实验可用于那些药物的研究?实验二丹参对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实验目的】复习并掌握大鼠的捉持和常用给药方法;熟悉常用的麻醉剂及其麻醉方法;熟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实验中造模的方法;熟悉用垂体后叶素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和丹参注射液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中药实习报告4篇
中药实习报告4篇本文是关于中药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
实践目的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药学系的一名学生来说,本着“厚德、博学、求实、奋进”的药学系精神,更应参加社会实践并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
所以响应学院号召,作为中药专业的学生,我带上学院的推荐信走进了家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当地属于规模较大的综合医院)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为大一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大二新生活做一个完美的开头。
并充分把大一所学的中药知识运用到这次的实践中来,通过中药房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我努力找出不足不断的巩固和提高。
我相信在这最后一个暑期生活中我会收获许多。
二、实践内容对于我这个一直在学校呆着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我还没有准备好,陌生的人和事物给我很大的挑战。
非常幸运,在我所到的科室,遇到的老师都给予我最真切的帮助,宽容我的过失,甚至不仅帮我改正,更给予鼓励。
我放下了敏感,把自己当作团队的一员,真切地感受到相互配合完成工作的快乐。
社会实践第一天我来到中药房,扑鼻而来的药香味,抽拉式的药箱,称药的戥子,熟悉的药材名,甚至不时的捣药声,一切都向我展示着中药的神秘,我想我喜欢这个地方。
中药房被分为两个部分,面向取药窗口的是一大排的抽拉式药箱和靠在墙边的中成药,在一排药箱的后面是个小仓库放着从药库领回的未开封的中药饮片。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中药的药理学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为了探究中药的药理学特性,本实验对几种常用中药进行了药理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中药A的抗炎作用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实验鼠(雄性,体重20-25g)2. 实验药物:中药A提取物3. 实验组:将实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
4. 实验操作: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中药A提取物,每天一次,连续7天。
5. 指标测定:测定实验鼠血清中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也显著下降。
这表明中药A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药A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等,这些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调节免疫反应来发挥抗炎作用。
实验二:中药B的抗氧化作用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实验大鼠(雌性,体重200-250g)2. 实验药物:中药B提取物3. 实验组: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
4. 实验操作: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中药B提取物,每天一次,连续14天。
5. 指标测定:测定实验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SOD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药B中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多酚类等,这些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实验三:中药C的抗肿瘤作用材料与方法1. 实验细胞:人肺癌细胞株A5492. 实验药物:中药C提取物3. 实验组: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孔。
4. 实验操作:对照组加入培养基,实验组加入中药C提取物,培养48小时。
5. 指标测定:测定A549细胞的增殖率和凋亡率。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理学实验总结学院:农学院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班级:121实验材料与药品实验一仪器设备条件:鼠笼(1 个)、灌胃针(1 支)、烧杯(2 个)、1 ml 注射器(4 支)等,小白鼠,每组 3 只雌鼠,3只雄鼠。
实验二仪器设备条件:鼠笼(1 个)、灌胃针(1 支)、烧杯(2 个)、1 ml 注射器(4支)。
实验动物——小鼠(每组3只雌鼠,3只雄鼠)、实验三仪器设备条件:鼠笼 1个)、灌胃针(1 支)、烧杯(2 个)、1 ml 注射器(3 支)、电炉、铁锅、铁铲、搪瓷盘、蛙板、眼科剪、眼科镊、直尺。
物质条件:实验动物——小鼠(每组 4 只),番泻叶实验四仪器设备条件:鼠笼(1 个)、灌胃针(1 支)、烧杯(2 个)、1 ml 注射器(3 支)、线、玻璃缸(水桶)、200ml磨口瓶等物质条件:实验动物——小鼠(小鼠每组4 只)、补中益气中药水煎液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一小白鼠是药理实验常用的一种动物,常用于药物的筛选、LD50ED50 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药试验、抗炎免疫药试验、避孕药、抗肿瘤以及抗衰老药试验等。
常用体重 18~ 22g。
1 .捉拿方法右手提起鼠尾,放在粗糙物(如鼠笼)上面,轻向后拉其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头部皮肤及双耳,将小白鼠固定在掌中,使其腹部朝上,然后以第四指和小指夹住鼠尾。
2 .给药途径:(1)经口给药法:口服(PO):将受试药物放入饲料或溶于饮用水中,由动物自由提取的一种方法。
缺点是摄入剂量不够准确。
灌胃(IG):将小鼠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插入口腔,沿上腭插入食道。
如遇阻力,可将针头抽出再另插,以免穿破食道或误入气管。
灌注量为 0.1~ 0.3ml/10g 体重。
(2)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
一手固定动物,另一手注射,注射量为0.1~0.3ml/10g 体重。
(3)肌内注射(IM):多注射于后肢股部肌肉,每侧不超过 0.1ml.(4)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进针约 3~5mm,。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学时)【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
观察并记录30min 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
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通过对小鼠进行实验,观察丹参对小鼠血瘀模型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药理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
2. 药物:丹参提取物(丹参酮IIA磺酸钠盐,含量≥98%)。
3. 试剂:生理盐水、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肝素钠等。
4. 仪器:小鼠体重秤、电子天平、血细胞分析仪、离心机、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与给药: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丹参提取物0.5g/kg和1.0g/kg,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连续给药7天,于第7天给药后1小时处死动物。
2. 血瘀模型建立:采用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诱导小鼠血瘀模型,具体操作如下:- 将小鼠尾静脉注入凝血酶0.1U/kg和纤维蛋白原100mg/kg;- 注射后30分钟,取小鼠尾静脉血检测凝血时间。
3. 血液学指标检测:处死小鼠后,采集心血,检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血液学指标。
4. 病理学观察:取小鼠肝脏、心脏、肾脏等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
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四、实验结果1. 凝血时间:模型组小鼠凝血时间显著延长,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凝血时间较模型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血液学指标:模型组小鼠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小鼠肝脏、心脏和肾脏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如肝细胞肿胀、心脏纤维化、肾脏炎症等。
常用中药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中药的炮制过程、药效成分的提取以及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中药的基本炮制技术和制剂工艺,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中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中药炮制:包括清炒、炙法、蒸制等传统炮制方法,以及现代的微波炮制技术。
2. 药效成分提取:采用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3. 中药制剂制备:包括散剂、丸剂、滴丸剂等不同类型的制剂制备。
三、实验步骤1. 中药炮制实验(1)清炒法:将药材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色泽加深,内部熟透。
(2)炙法:将药材与辅料(如蜜、姜汁等)混合,炒至辅料完全吸收,药材表面呈黄色。
(3)蒸制法: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用蒸汽蒸至药材内部熟透。
2. 药效成分提取实验(1)溶剂萃取:将药材粉碎后,用适当溶剂(如乙醇、甲醇等)浸泡,过滤、浓缩得到药效成分。
(2)超声波辅助提取:将药材粉碎后,加入溶剂,在超声波辅助下提取药效成分。
3. 中药制剂制备实验(1)散剂制备:将药效成分干燥、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分装。
(2)丸剂制备:将药效成分与辅料(如蜂蜜、糯米粉等)混合,制成丸剂。
(3)滴丸剂制备:将药效成分与基质混合,滴入冷凝剂中,形成滴丸。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药炮制实验通过清炒、炙法、蒸制等方法,使药材内部熟透,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如清炒法可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炙法可降低药材中挥发油含量,蒸制法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
2. 药效成分提取实验通过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方法,有效提取了中药中的药效成分。
如溶剂萃取法提取的药效成分含量较高,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3. 中药制剂制备实验通过散剂、丸剂、滴丸剂等不同类型的制剂制备,使药效成分易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如散剂便于服用,丸剂可延长药效,滴丸剂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五、实验总结1. 中药炮制是提高中药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的重要环节,应根据药材特性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中药试验报告
引言概述:中药试验报告(二)旨在对特定中药进行综合试验和评估,并详细分析其药理活性、毒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结合实验结果和相关研究,对中药试验报告(二)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药材来源和制备方法1.1药材来源:详细介绍所使用的中药材的植物学名、药材部位以及采集来源等信息,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2制备方法:描述制备中药的具体步骤和工艺,包括炮制、研磨、浸提等,以确保中药制备的一致性和高质量。
2.药理活性评价2.1药效学实验:详细介绍药效学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包括对中药的常见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评估中药对人体的影响。
2.2体外实验:介绍体外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如对中药的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等进行测定,以揭示中药的分子机制和药效。
3.毒理学评价3.1急性毒性实验:描述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包括动物模型的选择、剂量的确定等,以评估中药的急性毒性水平。
3.2慢性毒性实验:介绍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如对动物长期接受中药的影响进行观察,以评估中药的长期安全性和毒性。
4.临床应用价值评价4.1临床疗效评价:详细介绍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方法,包括人体临床试验的阶段、样本量的确定等,以评估中药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4.2药物相互作用评价:介绍中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结果,以评估中药在多药联合治疗中的相互作用情况。
5.结果分析与讨论5.1药理活性结果分析:对药理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中药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机制的解释等。
5.2毒理学评价结果分析:对毒理学评价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中药的毒性水平和潜在毒副作用的风险等。
5.3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分析:对临床应用价值评价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中药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等。
5.4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探讨中药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通过综合试验和评估,本文对特定中药进行了全面的药理活性、毒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价。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和机制的学科,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中药药理学的实验研究,探索中药的药理学特点和作用机制。
实验一:中药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和刺激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实验选取了中药黄连和青蒿素,通过动物模型模拟炎症反应,观察中药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黄连和青蒿素均具有抗炎作用。
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连碱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而青蒿素则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中的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组织的损伤。
这些结果表明,中药在调节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二: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实验选取了中药丹参和川芎,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丹参中的丹参酮和川芎中的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此外,丹参中的丹参酮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预防血栓形成。
这些结果表明,中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验三:中药对肿瘤的影响肿瘤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实验选取了中药黄芪和三七,通过细胞实验和小鼠模型,研究中药对肿瘤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黄芪和三七均具有抗肿瘤作用。
黄芪中的黄芪甙和三七中的三七皂苷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黄芪和三七还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能力。
这些结果表明,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力,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论:通过对中药药理学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中药具有多种药理学特点和作用机制。
中药药剂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药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中药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3. 掌握中药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学院药学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教授五、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电热炉、磁力搅拌器、滴管、玻璃棒、玻璃管等。
2. 试剂: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白酒、蒸馏水等。
六、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
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
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后加入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
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3)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称定重量,置直径9cm的圆筒中,轻敲使内容物均匀分布,将圆筒倒转,重复操作两次,用直径9cm的圆筒刮刀平行刮取,计算散剂含量,应符合规定。
2. 煎膏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按处方比例称取。
2)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煎煮过程中不断搅拌,煎煮时间为2小时。
3)煎煮完成后,过滤去渣,取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适量白酒,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却,待凝固后取出,切成小块,晾干即得。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学时)【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
观察并记录30min 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
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中药 实验报告
中药实验报告中药实验报告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中药的药理学特性,以期对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中药的提取方法中药的提取是中药研究的基础,本实验选取了常用的水提法和醇提法进行比较。
首先,将饮片粉碎并加入适量水或醇,进行浸泡和搅拌,然后通过滤纸过滤。
最后,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和干燥,得到中药的提取物。
实验结果显示,醇提法提取物的得率较高,而水提法提取物的得率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醇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能够更好地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实验二:中药的药理作用本实验选取了常用的中药——黄连,研究其抗菌和抗炎作用。
首先,将黄连提取物与不同细菌培养基接种,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黄连提取物对大多数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这可能是因为黄连中的有效成分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其生长繁殖。
此外,黄连提取物还能够显著减轻小鼠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
这表明黄连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实验三: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药虽然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本实验选取了常用的中药——川乌,研究其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首先,将不同剂量的川乌提取物注射给小鼠,观察小鼠的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高剂量的川乌提取物会导致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如运动障碍、呼吸困难等。
此外,川乌提取物还会对小鼠的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的损伤。
这表明川乌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应注意合理使用和控制剂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中药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然而,中药的药理特性和毒副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
我们希望本实验的结果能够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提取方法研究[J]. 中药学报,2000,28(2):123-128.[2] 王五,赵六. 黄连抗菌和抗炎作用研究[J]. 药物研究,2005,33(4):456-460.[3] 陈七,刘八. 川乌毒性作用研究[J]. 中药毒理学杂志,2010,18(3):345-350.。
中医药的实验报告
1. 掌握中医药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2. 熟悉中医药理论在实验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机理。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以下三个项目进行操作:1. 中药煎煮实验2. 中药提取实验3. 中药药效实验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中药材:黄芪、当归、甘草等- 药剂:水、乙醇等-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等2. 实验仪器:- 煎药机- 提取器- 蒸发器- 显微镜- 天平- 烧杯- 量筒- 试管1. 中药煎煮实验(1)将中药材按照比例称取,放入煎药机中。
(2)加入适量的水,调整煎煮时间。
(3)煎煮完成后,过滤药液,收集药渣。
(4)将药液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
2. 中药提取实验(1)将中药材按照比例称取,放入提取器中。
(2)加入适量的溶剂(如乙醇),调整提取温度和时间。
(3)提取完成后,过滤提取物,收集滤液。
(4)将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提取物。
3. 中药药效实验(1)将提取物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制成待测样品。
(2)选取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实验组给予待测样品,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4)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药煎煮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煎煮后的药液颜色、气味和药效均符合预期。
这说明煎煮是中药提取的有效方法。
2. 中药提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提取后的提取物颜色、气味和药效均符合预期。
这说明提取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有效方法。
3. 中药药效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动物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这说明待测样品具有良好的药效。
六、实验结论1. 煎煮和提取是中药提取的有效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提取。
2. 中药具有明显的药效,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要深入了解中医药理论,为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3. 要不断总结实验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八、实验展望1. 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理,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药理学设计性实验:中药大黄的泻下作用研究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大黄的泻下作用;2. 掌握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大黄是一种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其主要成分为大黄酸。
大黄酸能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从而产生泻下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黄对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探讨大黄的泻下作用机制。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30只,体重18-22g,雌雄不限;2. 实验药品:大黄粉末(100mg/g)、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3. 实验器材:电子秤、灌胃器、试管、量筒、秒表、显微镜等。
五、实验方法1.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大黄组、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2. 大黄组:灌胃大黄粉末(100mg/kg),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3. 灌胃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4.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1.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2.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10±2)次,泻下量为(2.5±0.5)g;3. 对照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3±1)次,泻下量为(0.5±0.2)g;4. 生理盐水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2±1)次,泻下量为(0.3±0.1)g。
七、实验分析1.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表明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2. 大黄泻下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大黄酸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有关。
八、实验结论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黄酸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有关。
九、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与文献报道相符;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合理使用实验动物;3. 在实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引言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是研究中药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评估中药的药效、毒性以及相互作用等,为中药的药理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 中药提取实验技术中药提取实验技术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常用的方法包括浸提、煎煮、蒸馏、浓缩等。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可以获取中药的提取物,用于后续的药理活性测试和化学分析。
2. 中药药效评价实验技术中药药效评价实验技术对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定量评估。
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体内药效学实验、组织器官学实验、细胞学实验等。
这些实验技术可以通过动物模型或细胞体外实验等方法,评估中药的药理活性和安全性。
3. 中药毒性评价实验技术中药毒性评价实验技术是对中药的毒性进行系统评估。
常用的技术包括急性毒性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可以评估中药的毒性程度,确定其安全用药范围。
4. 中药相互作用评价实验技术中药相互作用评价实验技术是对中药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常见的实验技术包括体外酶促反应实验、药物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等。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可以评估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是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工具。
通过中药提取实验技术、药效评价实验技术、毒性评价实验技术以及相互作用评价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特性,为中药的研发和药物治疗提供支持。
> 注意:以上内容为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的简要介绍,具体实验方法和步骤需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方法进行设计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1.药品的配制元胡止痛分散片每片重0.4g,成人的剂量每天3次,每次3片,即成人剂量是3.6g/60Kg,换算成小白鼠的剂量是0.0144g/20g(即0.72g/Kg)。又因为小白鼠给药量是0.4mL/20g,故元胡止痛片溶液的浓度应该为0.0144g/0.4mL,所以将18g的元胡止痛分散片溶于500mL的去离子水中,制成0.0036g/mL(即14.4g/400mL)的元胡止痛片溶液。
阿咖酚散同样的方法换算成小白鼠的剂量也是0.0144g/20g(即0.72g/Kg)。小白鼠的给药量是是0.4mL/20g,故阿咖酚散溶液的浓度应该为0.0144g/0.4mL,所以将18g的阿咖酚散溶于500mL的去离子水中,制成0.0036g/mL(即14.4g/400mL)的阿咖酚散溶液。
生理盐水配制成0.9%的浓度。冰醋酸配制成0.6%的浓度。
实验三中药番泻叶对小白鼠肠蠕动的影响
实验容包括小白鼠的选择、小白鼠的分组、小白鼠的灌胃给药、小白鼠的处死和解剖、炭末推进长度和小肠长度的测量、炭末推进率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四补益药抗应激作用
实验容包括小白鼠的选择、小白鼠的分组、小白鼠的给药、密封计时、测量小鼠耐缺氧时间、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目的
2.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称重并编号。第一组灌胃未知中药醇提液0.2ml/10g(体重),第二组腹腔注射颅痛定0.2ml/10g(体重)(40mg/kg),第三组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给药30min后,每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ml/只,观察并记录20扭体次数
实验材料与药品
实验一仪器设备条件:鼠笼(1个)、灌胃针(1支)、烧杯(2个)、1 ml注射器(4支)等,小白鼠,每组3只雌鼠,3只雄鼠。
实验二仪器设备条件:鼠笼(1个)、灌胃针(1支)、烧杯(2个)、1 ml注射器(4支)。实验动物——小鼠(每组3只雌鼠,3只雄鼠)、
实验三仪器设备条件:鼠笼1个)、灌胃针(1支)、烧杯(2个)、1 ml注射器(3支)、电炉、铁锅、铁铲、搪瓷盘、蛙板、眼科剪、眼科镊、直尺。
中药药理学实验总结
学院:农学院 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班级:121
学号
1
实验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成绩
实验容
实验一小白鼠的捉拿、固定、给药、标记及处死方法
实验容包括小白鼠的捉拿、小白鼠的固定、小白鼠的给药、小白鼠的标记、小白鼠的处死方法
实验二中药镇痛作用比较(扭体法)
实验容包括小白鼠的选择、小白鼠的分组、小白鼠的给药、扭体次数的测量、镇痛率的计算、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一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的捉拿、固定、给药、标记及处死方法。
实验二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用扭体法筛选镇痛药的实验方法;观察中药的镇痛作用。
实验三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番泻叶对肠蠕动的影响
实验四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小白鼠耐常压缺氧的实验方法,研究补中益气丸的抗应激作用。
炭末在肠推进距离(cm)
炭末推进率= ×100%
小肠全长(cm)
实验四取4只小鼠,雌雄不限,称重,用苦味酸标记,随机分为两组。给药组每只灌胃未知中药水煎液0.25ml/10g,对照组每只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30min将小鼠放入盛有15g钠石灰的广口瓶(每瓶只放1只小鼠),用凡士林涂抹瓶口盖严,是之不漏气,立即计时。以呼吸停止为判断死亡指标,记录小鼠因缺氧而死亡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物质条件:实验动物——小鼠(每组4只),番泻叶
实验四仪器设备条件:鼠笼(1个)、灌胃针(1支)、烧杯(2个)、1 ml注射器(3支)、线、玻璃缸(水桶)、200ml磨口瓶等
物质条件:实验动物——小鼠(小鼠每组4只)、补中益气中药水煎液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一小白鼠是药理实验常用的一种动物,常用于药物的筛选、LD50ED50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药试验、抗炎免疫药试验、避孕药、抗肿瘤以及抗衰老药试验等。常用体重18~22g。
镇痛率= ×100%
对照组扭体次数
实验三1.药品不同炮制品的处理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拟写操作步骤和实际操作。
2.药品制备: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l(炭末为活性炭),番泻叶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
3.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4只小白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只,用苦味酸标记。分别用上述2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炭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推进距离”。取各组2只小自鼠平均值,用公式汁算炭末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是否增大。
1.捉拿方法 右手提起鼠尾,放在粗糙物(如鼠笼)上面,轻向后拉其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头部皮肤及双耳,将小白鼠固定在掌中,使其腹部朝上,然后以第四指和小指夹住鼠尾。
2.给药途径:
(1)经口给药法:
口服(PO):将受试药物放入饲料或溶于饮用水中,由动物自由提取的一种方法。缺点是摄入剂量不够准确。
灌胃(IG):将小鼠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插入口腔,沿上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可将针头抽出再另插,以免穿破食道或误入气管。灌注量为0.1~0.3ml/10g体重。
综合全实验室的结果,分别算出两组的平均存活时间
按表记录
未知中药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影响
(2)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手注射,注射量为0.1~0.3ml/10g体重。
(3)肌注射(IM):多注射于后肢股部肌肉,每侧不超过0.1ml.
(4)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进针约3~5mm,呈450角刺入腹腔,注射量0.1~0.2ml/10g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