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资料
由此式可以计算静脉注射后,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值
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用图解析:
C0 lgC logC0 斜率(slope)= C= C0 e-Kt lgC1
K
2.303
C
=
lgc2-lgc1 t2 - t1
gC0- Kt/2.303
t2
t
Y=a + bt
最小二乘法求算k 和C0
= fss = (1- e
–0.693 n)
5. 达稳态血药浓度后,中止给药时血药浓度 1)设:T 中止给药时的时间 2)体内药物量的变化只与排泄,即消除速度有关 3)反应过程为一级反应过程 此时: K
C0 = Css =
0
KV
K0 –K(t – T) – Kt ’ e = C = Css e KV 取对数得: K0 K lgC = lg (t-T) KV 2.303
lgC=lgC0- Kt/2.303 Y=a + bt
n 1 n t i Yi ( t i )( Yi ) n i 1 i 1 i 1 b n 1 n 2 2 t ( t ) i i n i 1 i 1
n
n 1 n a ( Yi b t i ) n i 1 i 1
无吸收过程的线性单室模型
Kex
Xu Xm Xb
X0
X V C
X= Xu+ Xm+ Xb K=Kex+Km+Kb
Kex:尿中排泄速度常数(hr-1) Km:代谢速度常数( hr-1 ) Kb:胆汁,肺,汗腺等其它 排泄速度常数( hr-1 ) Xu:尿中排泄的药物量(mg) Xm:被代谢的药物量(mg) Xb:其它途径排泄的药物量(mg)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2006年12月目录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
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
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
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
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
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
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
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
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
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中重要的实验课程之一,它涉及到药物的生物制剂、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这些实验内容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单一、教学手段不够多样化、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等。
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讨,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实验内容的更新与多样化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往往存在实验内容较为单一的问题,大部分实验都是围绕基本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展开。
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很多新的药物制剂和生物制剂已经问世,而这些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
实验内容的更新与多样化是必然的趋势。
可以通过引入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制剂等新型实验内容,让学生从传统的药物制剂中解放出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新型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囿于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导致教学手段不够多样化。
在实验内容更新的基础上,应该改变单一实验教学手段的现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操作流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三、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获得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该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通过实验训练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学术追求,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和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是生物制剂和药物在体内的活动规律的研究,是制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而生物药剂学则是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的研究。
本文将分别介绍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生物药剂学1.基本概念生物药剂学是研究生物制剂在体内的活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生物制剂是指通过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如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
生物制剂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效力,能够精准地靶向疾病靶点,因此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2.研究方法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试验等。
体外实验主要是通过细胞培养和体外功能测定等方法,研究生物制剂在细胞级别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动物模型实验则是通过建立各种动物模型,研究生物制剂在体内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特性。
临床试验则是通过人体试验,评估生物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3.应用生物制剂在临床药物研发和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单克隆抗体药物可以用于癌症治疗、免疫性疾病治疗等;基因治疗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罕见病等。
生物制剂在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稳定性差等。
4.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制剂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生物制剂的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靶向释药系统等。
另外,生物制剂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品种丰富,也将会为生物制剂在临床应用上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二、药物动力学1.基本概念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药物在体内的活动规律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药效学特性,因此药物动力学研究对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ADME特性,即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等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深度解析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深度解析一、引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们分别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传递过程和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领域,本作业将进行深度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二、生物药剂学深度解析1. 定义与概念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传递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
其主要研究目的是了解药物的生物可用性和生物利用度,为药物设计和给药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 重要参数- 生物利用度(F):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 生物半衰期(t1/2):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 表观分布容积(Vd):体内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3.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等机制。
吸收过程受药物性质、给药部位、生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4.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其规律遵循“药物分布平衡”原理。
药物分布受到组织血流量、药物蛋白结合率、药物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三、药物动力学深度解析1. 定义与概念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包括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定量分析。
其主要研究目的是建立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合理给药提供依据。
2. 基本方程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 dC/dt = (X_0 - C) / t_m \]其中,\( C \) 为血药浓度,\( t \) 为时间,\( X_0 \) 为给药剂量,\( t_m \) 为药物半衰期。
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
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但也可以发生在肾脏和其他组织。
4.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的排出过程,主要包括肾脏排泄、肝脏排泄和其他组织排泄。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新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精品PPT课件
(二)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的药物动力学原理
缓释与控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设计:
kr1
ka
k
2、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 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
变化规律。
二、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一)试验药品
质量稳定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所用药品一致
(二)实验动物 (三)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
三个剂量组,其中一个相当于药效学试验有效剂量,高剂量接近于最大耐受量。
(四)取样时间点安排
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1)血药浓度法 2)尿药浓度法 3)药理效应法
1. 血药浓度法:
F= fT = AUCT (KV)T XR x 100%
fR
AUCR (KV)R XT
两制剂服用后,机体的清除率不变,剂量相同
则: F=
如剂量不等:
AUCT x 100% AUCR
则:
AUCT XR F=
AUCR XT
x 100%
如果两制剂的消除速率常数不同,则:
AUCT XR t 1/2 R F=
AUCR XT t 1/2 T
x 100%
用生物转化的代谢产物测定生物利用度:
AUCm(T) F=
x 100%
AUCm(R)
AUCm:为血中代谢产物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
2. 尿药数据法
F=
fT
=
∞
(Xu
三、生物利用度的实验设计
药代动力学实验指导2
药代动力学实验指导2实习指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实验一药物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以磺胺嘧啶为模型药物,掌握大鼠在体肠道灌流法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2.掌握药物肠道吸收的机理及吸收速度常数(k a)与吸收半衰期[t1/2(a)]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消化道吸收实验方法可分为体外法(in vitro)、在体法(in situ)和体内法(in v ivo)。
在体法由于不切断血管和神经,药物透过上皮细胞后即被血液运走,能避免胃内容物排出及消化道固有运动等生理影响,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吸收的方法。
但本法一般只限于溶解状态药物,并有可能将其他因素引起药物浓度的变化误认为吸收。
消化道药物吸收的主要方式为被动扩散。
药物服用后,胃肠液中高浓度的药物向细胞内透过,又以相似的方式扩散转运到血液中。
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扩散的动力来源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药物转运的速度可用Fick's(注:最后一稿校,全书一致)扩散定律描述:式中,为扩散速度;D为扩散系数;A为扩散表面积;k为分配系数;h为膜厚度,C GI为胃肠道中药物浓度;C为血药浓度。
在某一药物给予某一个体的吸收过程中,其D、A、h、k均为定值,可用透过系数P来表示,即。
当药物口服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药物,随血液迅速地分布于全身。
故胃肠道中的药物浓度(C GI)远大于血中药物浓度(C),则上式可简化为:上式表明药物被动转运(简单扩散)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表明被动转运速度符合表观一级速度过程。
若以消化液中药量(X a)的变化速度()表示透过速度,则:式中,k a为药物的表观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对上式积分后两边取对数:式中,X a为t时间消化液中药量;X0为零时间消化液中药量。
以lg X a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由此直线斜率即可求出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并可计算吸收半衰期:本实验以磺胺嘧啶为模型药物,进行大鼠在体小肠吸收试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2006年12月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13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 •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
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 •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 •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
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
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
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
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
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
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
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
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 •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电子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实验一片剂溶出度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溶出度测定在药物评价中的意义和应用。
2.掌握片剂溶出度测定的方法。
3 熟悉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分析和统计学评价力法[实验提示]溶出度(dissolution)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出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固体口服制剂中药物能否被吸收是药物能否发挥临床效应的英关键,而药物从制剂中镕出的速度和程度则是影响吸收的重要因素,这与药物的起效时间、药效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密切关系。
对一些难溶性的药物和消出速度慢的药物来说,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解、释放速度慢,溶出速度成为吸收的限速过程。
因此,溶出度的测定对固体口服制剂的内在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同一药物不同配方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测定比较.还可以反映出药物与赋形剂和制剂工艺之间的关系,探索溶出度、生物利用度和临床效应之间的关系,为口服固体制剂配方筛选、工艺优化以及质量控制指标与方法的建立提供有力的凭证。
1965年,《美国药典USP(ⅩⅦ)》首先收载溶出度/释放度测定方法;国内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溶出度/释放度研究,《中国药典(2000版)》中要求进行溶出度/释放度检查的品种已达183个。
在新药口服固体制剂的研究中,对药物的溶出/释放行为考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已经比较成熟,测定设备也趋于标准化和自动化,使该实验的科学性、灵敏度、重现性和实用性都大幅度提高。
《中国药典》最新版“溶出度测定法”收载了二种方法,并对其仪器装置、测定方法、结果判断都做了详细规定。
本实验选用常用的、与体内试验有较好相关性的方法之一转篮法(即《中国药典》溶出度法“第一法”)测定甲、乙两厂不同配方甲硝唑片在规定时间点的溶出度,通过威布尔概率拟合求算T50、Td、m、3个参数.并采用方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评价。
【方法与步骤】(一)不同厂家出产的甲硝唑片的含量测定分别取不同厂家出产的甲硝唑片10片,准确称量.研碎磨细,精密称取相当于一片量的细粉(W含),加约600ml人工胃液搅拌使其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综合案例分析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综合案例分析1. 引言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本案例分析旨在通过具体实例,深入探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案例一:药物吸收与生物药剂学2.1 背景某新型抗生素药物A,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
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其在不同个体间的血药浓度差异较大,疗效参差不齐。
2.2 分析针对药物A的吸收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包括口服吸收率、肠道菌群对吸收的影响、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生物药剂学参数,如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等,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2.3 结论针对药物A的吸收特点,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以提高其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同时,考虑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案例二:药物动力学与药物代谢3.1 背景某抗癌药物B,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半衰期较短,需频繁给药。
长期应用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3.2 分析研究药物B在体内的代谢途径,确定其主要代谢酶和代谢产物。
通过药物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t1/2)、清除率(Cl)等,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
3.3 结论针对药物B的代谢特点,开发其长效制剂,如缓释片、长效注射剂等,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关注药物的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避免过量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
4. 案例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相互作用4.1 背景某心血管药物C,与其他药物合用时,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
4.2 分析研究药物C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分析其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如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或排泄等。
4.3 结论针对药物C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调整给药方案,避免与某些药物合用。
在临床应用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5. 总结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验指导
前言本教材是在长沙医学院药学系领导下,由药剂学教研室组织编写,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配套实验教材,充分结合了本系教与学的实际情况,供药学专业教学使用。
实验课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使课堂中讲授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验证、巩固和充实,并适当地扩大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实验方法在医药学相关领域的应用,掌握专业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一、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由指导教师讲皆实验的基本原理、要求、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及主要设备的操作方法;2.实验小组人数为3~5人,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3.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所记录的现象和数据、使用的仪器和负责的清洁工作,经指导教师检查,符合要求,方可离开实验室。
4.教学实验除验证课堂理论外,并要求掌握相关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始记录、结果、结论、讨论等部分的内容;2.每个实验的实验报告应于实验结束后第三天,交实验指导老师处批改;3.实验结束时,实验报告中的原始记录应由指导教师检查并签字。
三、考核与报告1.实验完成后,由学生将实验过程、原理、目的及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
2.指导教师对每个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
3.每次实验成绩的平均成绩记为实验考试成绩,不另外进行实验考试。
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 1 -- 2 -实验一 磺胺嘧啶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大鼠在体肠管泵循环法研究吸收的实验方法。
2.掌握药物肠管吸收的机理和计算吸收速度常数(ka)、吸收半衰期(t 1/2(a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消化道吸收实验方法可分为体外法(in vitro )、在体法(in situ )和体内法(in vivo )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1.药剂等效性: 相同剂量 的同一药物 制成同一剂型 ,其
质量指标符合 同一规定标准时 所具有的质量 性质。 特点:没有反应制剂在体内的情况
是药物制剂生产、流通及时用时最低要求
22
2.生物等效性: 是指药物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毒性的 一致性。 目前,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已成为 国内外药物仿制或移植 品种的重要评价 内容。
临床药动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 TDM)的基础。
13
基本要求
? 1.符合GCP要求 严格按《药物临床实验管理规范》要求。
? 2.受试药物 应为经国家药监部门检验合格,符合临床质量标 准的中试放大产品
? 3.受试者 Ⅰ期临床药动学试验时选择健康受试者,男女兼 有,年龄 18~45周岁,体重符合标准,不吸烟,不 嗜酒,其他选择患者。老年受试者年龄应在 60~65 周岁
24
A 最小中毒浓度
C
B
最小有效浓度
C
t
三种制剂的药时曲线比较
25
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的指标有:
AUC、Cmax、tmax、t 1/2、MRT(药物在体内平均滞留 时间)
以上参数又和k、ka有关。
三、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
1.血药浓度法: AUC法,最常采用的方法。
2.尿药浓度法: 药物、代谢物 70·%以上从尿排泄,
17
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
基本要求: 1.灵敏度 2.选择性 3.精密度 4.准确度 5.标准曲线线性程度及线性范围 作业:测定方法中应注意哪些?
18
第二节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一、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lity F ) 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1)绝对生物利用度( 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40305Z11课程名称(中/英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Experiment of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时/学分:48/1.5先修课程:《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生理学》以及《高等数学》适用专业:药学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自编。
参考书:1《生物药剂学实验与指导》,刘建平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2《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4版,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从《药剂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为药学专业课程之一,其研究原理与方法在新药设计、新剂型新制剂开发、药物质量评价以及临床合理用药中应用较广,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任务为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以及剂型因素对这中变化过程的影响。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研究和评价新制剂新剂型的能力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在整个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把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其任务是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学以致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
实验属于设计与综合性实验。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实验课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使课堂中教授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验证、巩固和充实,并适当地扩大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分的理解,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实验方法在医药学相关领域的应用,掌握专业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教学大纲是单列的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作业讲解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作业讲解
背景介绍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领域的重要概念。
生物药剂研究
生物制剂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效果,以预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生物药剂的特点
生物药剂是由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具有以下特点:
- 由生物源制备,如基因工程制备的蛋白质药物。
- 结构复杂,包括多肽、蛋白质等。
- 对体内环境敏感,易受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物动力学的重要性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效果,对药物治疗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药物吸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以确定
给药途径和剂型。
- 药物分布: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以了解药物在不同
组织和器官的浓度分布。
- 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确定药物的代谢
产物和代谢途径。
- 药物排泄: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排泄过程,以了解药物的清除
速度和排泄途径。
简单策略的重要性
在研究生物药剂和药物动力学时,采用简单策略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 减少实验中的法律风险和争议。
- 降低实验的复杂性和成本。
结论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了解生物
药剂的特点和药物动力学的重要性,采用简单策略进行研究,可以
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证
实性,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
(800字以上)。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目录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二、验证性实验实验一磺胺嘧啶在体小肠吸收实验实验二磺胺类药物的组织分布实验实验三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实验四尿药法测定核黄素片剂药动学参数实验五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实验六苯酰甲硝唑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实验七 TD X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三、设计性实验实验一血药浓度测定与药动学研究实验二制剂生物利用度实验实验三阿司匹林缓释片体内外相关性实验实验四氨茶碱血药浓度的监测和治疗方案设计实验五重复一点法测定药动学参数四、综合性实验实验一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测定及溶出参数的计算实验二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测定与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血药浓度测定五、附录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使学生在掌握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上,能初步应用有关知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应用药物动力学的原理进行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给药方案设计及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个体化等。
实验课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方法,熟悉生物样品处理与检测的方法,能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掌握实验方法在临床合理用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掌握专业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实验对象常为动物或人,通常通过给予受试对象药物或制剂后,检测不同时间生物样品中药物与代谢物的浓度变化来了解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2006年12月目录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
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
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
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
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
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
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
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
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
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6. 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考察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资料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亦是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实验报告的格式如下所示:【实验目的及原理】写出实验目的及原理。
【实验操作】写出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记录各采样时间点及采样的状态,按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全班数据进行综合,求其平均值和标准差。
【讨论】阐述实验原理、实验收获与教训、建议等。
【思考题】回答实验思考题。
每一实验内容逐一按以上顺序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2. 了解溶出度测定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
二、实验提示片剂溶出度是指片剂主药在体外协助适当装置于适宜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测定溶出度的依据是的扩散理论,近年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表明,难溶性药物的片剂,崩解时限不能作为判断难溶性药物片剂吸收的指示,因为片剂崩解后的粉粒还不能直接被机体所吸收,溶解是吸收的主要过程,溶解度小于0.1~1/的药物,其体内吸收常受其溶出速度的影响。
溶出速度除与药物的晶型、粒经大小有关外,还与制剂的生产工艺、辅料、储存条件等有关。
所以为了控制这些片剂的质量,需测定血药浓度或尿药浓度,对于一些体外溶出度与体内血药浓度有相关性的药物,则可测定其主药成分的体外溶出度作为控制该片剂质量的一项指标。
本实验以对乙酰氨基酚片为样品,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
原理:对乙酰氨基酚在溶出介质中,在257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因此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测定其在257的吸收度(A),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其对应浓度。
三、实验内容1. 测出比较法的A值,用表示,作对照品。
取样品10片,精密称定,计算平均片重W,将称定的片子研细,再精密称取相当于W的量,加约600溶出介质(稀盐酸24加水至1000),水浴(40℃~50℃)中搅伴溶解,冷至室温,移入1000容量瓶中,加入介质至足量,摇匀,过滤,精密吸取滤液1置50容量瓶中,加入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50,摇匀,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在257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 值,用表示。
2.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A.仪器准备转篮是用40目不锈钢制成的圆筒,高3.66,直径2.5,顶部通过金属棒连接于变速小马达上。
转篮悬吊于盛有溶媒的容器中,距溶出杯底2.5,使用前安装就绪,开动电机空转,检查电路是否畅通,有无异常噪音,转篮的转动是否平稳,加热恒温装置及变速装置是否正常,如一切符合要求,就可以开始测定样品。
B. 测定方法取溶出介质(稀盐酸24加水至1000)1000,加热至37℃,置溶出杯中,调节转篮转速为100转/分,将精密称定重量的药片一片(W)放在转篮内,以溶出介质接触药片时为零时刻开始计时,然后按2、5、10、15、20、30分钟定时取样,取样位置固定在转篮上端液面中间、距离杯壁1处,每次取样5,将样品液过滤,吸取滤液1,余按实验内容1,测出比较法A值项下,自“置50容量瓶……”始,依法测定规定时间药片溶出的A值,以表示。
注:(1)对所用的溶出度测定仪,应预先检查其是否运转正常,并检查温度的控制,转速等是否精确、升降转篮是否灵活等。
(2)溶出方法分转篮法、桨法和小杯法三种。
本实验选用转篮法,转篮的尺寸和结构应符合药典规定。
(3)每次取出样品液后,应同时补充相同体积的空白溶液。
(4)根据药典规定,应同时测定6片的溶出度,鉴于实验时间限制,每实验组仅要求完成1片的测试。
四、测定结果与数据处理. 1 2 3 4 5 6 取样时间() 2 5 10 15 20 301. 每片测定结果记录溶出度的计算累计溶出?????2. 用普通坐标纸作图求t50以累计溶出百分比对溶出时间逐一描点,用图估法拟合-平滑曲线,过累计溶出百分比50%处引一与t轴平行的直线,与溶出曲线相交于A,过A点向t轴引垂线交于t1,此t1即为t50,此值供方差分析用。
3. 用威布尔分布概率求t50,和m三个参数从上面所作溶出曲线所见,累计溶出百分比对相应时间各数据在一般直角坐标纸上作图,并不成直线关系,但可将累计溶出百分比与时间的关系看作统计学上的概率分布函数,用威布尔概率纸使之直线化,从图上即可极为方便的找到t50(溶解50%所需时间),(溶解63.2%所需时间)及m(斜率)三个参数,在威布尔概率纸作图的基本步骤如下:A. 以F(t)尺代替累计溶出百分比尺为释放时间,用原数据描点,若各点基本上呈直线分布,则可直接拟合一条直线,尤其注意照顾F(t)在30%至70%范围内的点,使之优先贴近该直线。
B. 若各点排布呈曲线状,则沿曲线趋势延伸,与t尺交点的数值作为α的初步估计值,以F(t)对t -α再作图,若所得各点的排列接近直线,则拟合成直线,若F(t)对α作图仍为一曲线,则可用类似的方法反复修改,直至作得一直线为止。
C. 在F(t)对t(或F(t)对α)所作图上拟合一直线,有X=1和Y轴的交点(称m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该平行线和Y轴交点在Y尺上投影点的读数即为m值(取绝对值)。
D. 所拟合的直线与X轴的交点在t尺上投影点的读数即为η=β/m的估计数,本实验中称为值(溶出63.2%所需时间);与溶出50%的交点在t尺上的投影点的读数即为t50。
E. 用威布尔概率纸求出t 50,和m 三个参数后,可利用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数理统计法来评定同类产品不同批号或不同厂家的片剂质量;另外,还可以评定同一产品体内、体外的相关程度。
4. 用溶出参数作方差分析将两个批号共八片,按本实验方法测得的累计溶出百分比共八组数据,经威布尔概率纸作图得八条直线,由图中求出t 50,和m 值,将所得参数列表如下,供方差分析用。
思考题:检查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有何意义? 哪些种类的制剂需检查溶出度?实验二 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掌握用尿药速率法求算体内药动学参数;2. 通过实验掌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一般研究方法;3. 通过测定求出水杨酸钠的生物半衰期。
二、实验原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一定相关性。
药物在体内的速度过程变化规律及生物利用度等相关参数的提取,要通过实验采用血药浓度法、尿药浓度法或唾液药物浓度法等方法获得。
在多数情况下,尿药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定量分析精密度好,测定方法较易建立,且取样方便,可免除受试者多次抽血的痛苦。
因此,在体内药物大部分以原型从尿中排出的条件下,通常可用尿药法提取消除速度常数、生物半衰期等动力学参数。
生物利用度反应药物在体内被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它可分为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绝对生物利用度。
当药物的口服制剂与静脉注射剂相比较,可求算绝对生物利用度;与其他制剂相比较,可求算相对生物利用度。
本实验采用口服真溶液剂为参比,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三、实验方法1. 绘制水杨酸钠标准曲线精密称取干燥恒重的水杨酸钠0.5g ,置100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各精密吸取此溶液1.5、2.5、3.5、4.5、5.5分别置50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分别为0.15、0.25、0.35、0.45、0.55的标准溶液。
取干燥洁净的带塞玻璃试管5支,分别精密吸取以上各溶液的水杨酸钠标准溶液1于试管中,参数 方差来源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方差 F 值 显著性 t 50组间 组内 合计组间 组内 合计m 组间 组内再分别加入(3)3试管5,混合均匀,用72-100型分光光度计于540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将测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吸收度对标准溶液浓度的回归方程,即为标准直线。
参比液以蒸馏水1代替标准液。
2. 测定生物利用度A. 实验方法I.选择受试者的条件II.对受试者的要求a)服药前48小时开始,不吃任何含水杨酸盐类食物。
b)小便应按规定收集完全,不得损失,并保持尿样不污染。
在收集尿样期间内不作剧烈运动。
c)早晨收集空白尿,空腹时口服水杨酸钠片0.6g,对照组口服相当于0.6g的水杨酸钠真溶液。
d)按以下时间喝水和收集尿样,并记录排尿量:服药当天:7:30 喝水1507:55 小便(收空白尿)8:00 用250温开水吞服0.3g/片的水杨酸钠片两片8:30 收集尿样9:00 收集尿样10:00 收集尿样喝水20012:00 收集尿样喝水15014:00 收集尿样喝水10016:00收集尿样喝水10018:00收集尿样20:00收集尿样喝水10022:00收集尿样第二天8:00收集尿样22:00收集尿样每次收集尿样的时间必须小便一次,在上一次收集尿样后所排出的小便,均要收集完全,作为下一个时间尿样,每次收尿容器必须洗净,用蒸馏水清洗,沥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