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6、什么是分子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舌下片给药 B口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皮吸收给药正确答案:ACDE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 B药物因素 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药物的多晶体 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正确答案:ABC3、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E有饱和状态正确答案:AC4、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无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A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小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正确答案:A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E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胃肠道蠕动 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D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大部切除 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阿斯匹林 E普奈落尔正确答案:D1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二、名词解释1、吸收2、肠肝循环3、主动转运4、异化扩散5、膜孔转运6、肝首过效应7、口服定位给药系统8、被动转运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B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C )A.4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E.7.,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D )B.4mlC.30LD.4LB.40.76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tl/2药物消除 D )B.6tl/2 D.10h/2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12.需要14.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D )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E.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AD )A.反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有肠肝循环现象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BD)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1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CD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千克12.B.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14.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ACE )A.AUCB.CLC.TmD.KE.Cm15.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DE )A.KB.VC.CLD.KmE.Vm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一、名词解释:(请先翻译成中文再解释)1.absorption:2.enzyme induction:3.enterohepatic cycle:4. mean residence time,MRT:5.first pass effect:6.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7.enzyme inhibition:8.bioequivalence:9.loading dose:10.PPK:11.AUC:12.passive transport:13.cytochrome P450:14.wash-out period:15.facilitated diffusion:16.distribution:17.membrane pore transport:18.accumulation:二、简答题:1.药物转运机制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2.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是什么?其形成原因是什么?3.某药按生物药剂学分类属于IV型,请问可以采用什么手段提高生物利用度?4.鼻粘膜给药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在新制剂研发中的应用。

5.简述缓控释制剂体内评价的主要内容。

6.从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分析,可以通过什么手段增加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7.注射药物过量后,为了加快药物从血液中的排除,可以采用什么手段?8.TDM有何意义,哪些药物需要TDM?9.从药物的经肾排泄机制分析药物过量后如何加快药物的排泄?10.创新药物研究时,药物代谢研究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1.简述口腔黏膜给药的特点以及适用于该给药途径的制剂特点。

试举例说明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12.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组织摄取药物最快?13.为什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会延长仅由肾小球滤过药物的肾清除率,但不影响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途径清除药物的肾清除率?14.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15.何为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16.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15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15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之邯郸勺丸创作【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分歧剂型C.药物效应包含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分歧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 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说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含:(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分歧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纵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含:(1)种族差别:指分歧的生物种类和分歧人种之间的差别。

(2)性别差别:指动物的雄雌与人的性别差别。

(3)年龄差别:新生儿、婴儿、青壮年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存在的差别。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试题及答案⽣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试题及答案第⼀章⽣物药剂学概述1、什么是⽣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剂⼝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

6、什么是分⼦⽣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章⼝服药物的吸收⼀、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下⽚给药 B⼝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吸收给药正确答案:ACDE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 B药物因素 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药物的多晶体 E药物的油⽔分配系统正确答案:ABC3、以下哪⼏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转运 E有饱和状态正确答案:AC4、胞饮作⽤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A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正确答案:A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E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胃肠道蠕动 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D8、⼀般认为在⼝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致顺序A⽔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剂 B⽔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剂E⽔溶液>混悬液>⽚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部切除 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阿斯匹林 E普奈落尔正确答案:D10、根据药物⽣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的通透性C⾼的溶解度,⾼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名词解释1、吸收2、肠肝循环3、主动转运4、异化扩散5、膜孔转运6、肝⾸过效应7、⼝服定位给药系统8、被动转运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试卷及答案⽣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期末考试试题⼀.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逆浓度关进⾏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D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 C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D.胞饮作⽤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学规律(B )A.平均稳态⾎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物半衰期( C )A.4hB.1.5hC.2.0hD.O.693hE.1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浆中浓度⼩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理学意义7.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D )A.20LB.4mlC.30LD.4LE.15L8.地⾼⾟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 A )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级动⼒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 D )A.4h/2B.6tl/2C.8tl/2D.10h/2E.12h/2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C)A.当⾷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吸收量增加C.⼀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离⼦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般认为在⼝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致顺序( A )A.⽔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剂B.⽔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剂C.⽔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剂D.混悬液>⽔溶液>散剂>胶囊剂>⽚剂E.⽔溶液>混悬液>⽚剂>散剂>胶囊剂12.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 )A.12.5hB.23hC.26hD.46hE.6h13.下列( )不能表⽰重复给药的⾎药浓度波动程度AA.波动百分数B.⾎药浓度变化率C.波动度D.平均稳态⾎药浓度14.单室模型药物,⽣物半衰期为6h,静脉输注达稳态⾎药浓度的95%需要多长时间( B)A. 12.5hB. 25.9hC. 30.5hD. 50.2hE.40.3h15.下列那⼀项不是药物动⼒学模型的识别⽅法( E )A.图形法B.拟合度法C.AIC判断法D.F检验E.亏量法⼆、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D )A.⽣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多数药物通过这种⽅式透过⽣物膜,即⾼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些⽣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将某些物质摄⼊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药物通过⽣物膜转运机理有( ABDE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E.被动扩散3、以下哪⼏条是被动扩散特征(ACE )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需借助载体进⾏转运E.⽆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条是主动转运的特征( ABE)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竞争现象C.由⾼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转运E.有饱和状态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AD )A.反后服⽤B.饭前服⽤C.⼤剂量⼀次性服⽤D.⼩剂量分次服⽤E.有肠肝循环现象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BD)A.⼤多数脂溶性药物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式吸收B.⼀些⽣命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过主动转运来完成C.⼀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离⼦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7.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是(ABCD )A.溶出速率B.粒度C.多晶型D.解离常数E.消除速率常数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理因素(BCE )A.药物的给药途径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下列有关⽣物利⽤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反后服⽤维⽣素B2将使⽣物利⽤度提⾼B.⽆定形药物的⽣物利⽤度⼤于稳定型的⽣物利⽤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物利⽤度D.药物脂溶性越⼤,⽣物利⽤度越差E.药物⽔溶性越⼤,⽣物利⽤度越好1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CD )A.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浆中浓度⼩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千克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理学意义11.可完全避免肝脏⾸过效应的是( ACE )A.⾆下给药B.⼝服肠溶⽚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黏膜给药12.关于药物动⼒学中⽤“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ABDEA.⾄少有⼀部分药物从肾排泄⽽消除B.须采⽤中间时间t中来计算C.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误差因素⽐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E.所需时间⽐“亏量法”短13.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 AB )A.可⽤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B.⼀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体C.是最常⽤的动⼒学模型D.⼀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概念⽐较抽象,有⽣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14.⽤于表达⽣物利⽤度的参数有( ACE )A.AUCB.CLC.TmD.KE.Cm15.⾮线性动⼒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DE )A.KB.VC.CLD.KmE.Vm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答:⽣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集体⽣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C.D1A.2A.3A.4A.1121.1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2)性别差异:指动物的雄雌与人的性别差异。

(3)年龄差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存在的差异。

(4)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引起药物体内过程的差异。

(5)遗传因素:体内参写药物代谢的各种酶的活性可能引起的个体差异等。

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药物及剂型从给药部位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21ACE2.ACE3ACE4CE.ABC转运蛋白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6.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7.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C.地高辛D.诺氟沙星E.维拉帕米8.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胃 B.小肠C.大肠 D.直肠E.均是9.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10.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A.漏槽B.动态平衡 C.饱和 D.均是 E.均不是11.12.13.14.15.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16. 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A. Fick's方程B. Noyes-Whitney方程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 Stokes方程E.Michaelis-Menten方程17.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A. dC/dt=kSCsB.dC/dt=kCsc. dC/dt= k/SCs D. dC/dt= kS/CsE.dC/dt= k/S/Cs18.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9.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C. Ig (Ci-Cu)D. lg( Ci+Cu)E.lg( Ci/Cu)25.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26.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A.增大DnC.增大DoB.减小DoD.减小DnE.减小An27.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溶出参数t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B. Ritger-Peppas方程中释放参数n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C. 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D.单指数模型中七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E.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28.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 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35.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A.粒子大小B.溶剂化物C.多晶型D.溶解度E.均是36.下列各种因素中除( )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分切除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 D.普萘洛尔E.吗啡37.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38.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A.脂溶性大分子 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 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以下关药物的E.Stokes方程45.细胞旁路通道的转运屏障是A.紧密连接B.绒毛C.刷状缘膜 D.微绒毛E.基底膜46.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黏蛋白B.酶类C.胆酸盐 D.糖E.维生素47.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是A.溶媒牵引效应B.不流动水层C.微绒毛D.紧密连接E.刷状缘膜二、多项选择题1.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参数吸收数An与( )项有关A.药物的有效渗透率B.药物溶解度c.肠道半径 D.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E.药物的溶出时间2.BCS中用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的三个参数是A.吸收数B.剂量数c.分布数 D.溶解度E.溶出数3.以下哪种药物不适于用微粉化的方法增加药物吸收.Caco-2.细胞形态E.胃排空速率8.口服固体制剂申请生物学试验豁免需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为速释型口服固体制剂B.主药具有低渗透性C.制剂中的主药必须在pH 1~7.5范围内具有高溶解性D.辅料的种类与用量符合FDA的规定E.主药具有较宽的治疗窗9.体外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方法有A.组织流动室法 B.外翻肠囊法C.外翻环法 D.肠道灌流法E.肠襻法10.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用C.胃排空速率增加 D.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E.溶媒牵引效应11.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油水分配系数 B.药物粒度大小C.药物晶型 D.药物溶出度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12.被动扩散具以下哪些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15.ACE16.17.159四、问答题1.简述促进扩散的特点,并与被动转运比较两者的异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大多数药物吸收得机理就是(D )A、逆浓度关进行得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得高浓度向低浓度侧得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得高浓度向低浓度侧得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得高浓度向低浓度侧得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得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得因素就是(D )A、药物得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得溶出速度C、药物得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得晶型3、不就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得就是( C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得药物动力学规律(B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就是(Css)max与(css)min得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得AUC等于单剂量给药得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得AUC大于单剂量给药得AUC D、达稳态时得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就是(css)max与(Css)min得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得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得生物半衰期( C )A、4h B、1、5hC、2、0h D、O、693h E、1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得叙述中,叙述正确得就是( A)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得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得单位就是“升/小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D )A.20L B、4ml C。

30L D.4LE.15L8、地高辛得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A)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D )A、4h/2B、6tl/2 C、8tl/2 D、10h/2E、12h/2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就是错误得(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得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得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得大致顺序( 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2、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 )A.12。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历年考题以及简答题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历年考题以及简答题
6)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指导中药新药的开放、研制。
6、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载体媒介转运分为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促进扩散过程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能量,存在结构类似物的竞争和载体转运饱和。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载体,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与细胞代谢有关,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结构转运的速率与数量受载体数量与活性影响,结构类似物转运抑制,存在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经皮吸收:药物应用到皮肤上后,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扩散通过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进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到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开门肝系统。
经鼻给药:鼻粘膜内血管丰富,鼻粘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效应。
剂型因素:对于经皮给药系统的候选药物,一般以剂量小、药理作用强者较为理想。角质层的结构限制了大分子药物渗透的可能性,分子量大于600的药物不能自由通过角质层。药物的熔点也影响经皮渗透的性能,低熔点容易渗透通过皮肤。
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经皮吸收促进剂可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
11. 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8. 简述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
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包括制成可溶性盐、制成无定形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制成亚稳定型状态,采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增加表面积药物,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体、采用微粉化技术。 加入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膜吸收。
9. 可采用什么给药途径避免肝首过效应?试结合各给药途径的生理特点说明其避免首过效应的原理。
药动学
1、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尿液的药物浓度;探讨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或毒性之间的关系;估算药物或代谢产物的可能积蓄;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之间的关系;探讨生理或疾病的变化如何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探讨药物剂型因素与药物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开发新型给药系统;根据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药物动力学观点对药物质量进行认识和评价;新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问题详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问题详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A.4hB.1.5hC.2.0hD.O.693hE.1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A.20LB.4mlC.30LD.4LE.15L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A.4h/2B.6tl/2C.8tl/2D.10h/2E.12h/2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2.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A.12.5hB.23hC.26hD.46hE.6h13.下列( )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A.波动百分数B.血药浓度变化率C.波动度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14.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6h,静脉输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长时间()A. 12.5hB. 25.9hC. 30.5hD. 50.2hE. 40.3h15.下列那一项不是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A.图形法B.拟合度法C.AIC判断法D.F检验E.亏量法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有()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主动扩散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3、以下哪几条是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几条是主动转运的特征()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A.反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有肠肝循环现象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大多数脂溶性药物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吸收B.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过主动转运来完成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7.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是()A.溶出速率B.粒度C.多晶型D.解离常数E.消除速率常数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A.药物的给药途径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提高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1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千克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11.可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舌下给药B.口服肠溶片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鼻黏膜给药12.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A.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B.须采用中间时间t中来计算C.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E.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13.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A.可用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B.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14.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A.AUCB.CLC.TmD.KE.Cm15.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A.KB.VC.CLD.KmE.Vm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 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 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 试述口服给药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的特征?四.计算题(共4题,共35分)1.(本小题6分)已知某药物的半衰期为6h,若每天静脉注射给药2次,试求该药物的蓄积系数R?2. (本小题9分)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 1050 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试求该药的 k,t1/2,V,CL,AUC以及 12 h的血药浓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15章之令狐文艳创作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15章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令狐文艳【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 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一、单选题1.(2分)某药静脉滴注经2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A. 50%∙ B. 75%∙ C. 88%∙ D. 94%∙ E. 99%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2.(2分)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 流动性∙ B. 不对称性∙ C. 饱和性∙ D. 半透性∙ E. 不稳定性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3.(2分)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A. 能透过血管壁∙ B. 能由肾小球滤过∙ C. 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E. 能透过血脑屏障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4.(2分)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A. 制成可溶性盐类∙ B. 制成无定型药物∙ C.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 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E. 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5.(2分)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E.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6.(2分)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容易在角质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 B. 某弱碱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宜调节pH为偏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吸收∙ C. 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 D. 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亦可能成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径∙ E. 水溶性药物不易透过皮肤。

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7.(2分)下列药动学参数中,具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的是那个?∙ A. 清除率∙ B. 单室模型∙ C. 隔室模型∙ D. 表观分布体积∙ E. 二室模型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答案A解析8.(2分)请指出下列哪—个是单室模型静注尿药亏量法的公式?∙ A.∙ B.∙ C.∙ D.∙ E.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9.(2分)当药物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则∙ A. 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也高∙ B. 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 C. 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 D. 可以经肝脏代谢∙ E. 药物跨血脑屏障分布较多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10.(2分)以静脉注射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为:∙ A. 生物利用度∙ B. 相对生物利用度∙ C. 静脉生物利用度∙ D. 绝对生物利用度∙ E. 参比生物利用度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11.(2分)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 逆浓度梯度转运∙ B. 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 C. 消耗能量∙ D. 需要载体参与∙ E. 饱和现象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12.(2分)各类食物中,()胃排空最快∙ A. 碳水化合物∙ B. 蛋白质∙ C. 脂肪∙ D. 三者混合物∙ E. 均一样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13.(2分)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菊粉∙ D. 葡萄糖∙ E. 乙醇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14.(2分)关于隔室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隔室的划分是随意的∙ B. 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越多越好∙ C. 药物进入脑组织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 D. 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 E. 隔室的划分是固定的,与药物的性质无关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15.(2分)二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公式是:∙ A.∙ B.∙ C.∙ D.∙ E.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16.(2分)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 A. 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 B. 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 C. 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D. 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 E. 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17.(2分)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休内药量为原来的?∙ A. 1/2∙ B. 1/4∙ C. 1/8∙ D. 1/16∙ E. 1/32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18.(2分)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B. 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 C.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 D. 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E. 药物与蛋白结合是可逆的,无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19.(2分)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 A. Fick's方程∙ B. Noyes-Whitney方程∙ C.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 Stokes方程∙ E. Michaelis-Menten方程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20.(2分)SFDA推荐首选的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 A. 药物动力学评价方法∙ B. 药效动力学评价方法∙ C. 体外研究法∙ D. 临床比较试验法∙ E. 溶出度测定法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21.(2分)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 A. 单室模型∙ B. 等剂量、等间隔∙ C. 静脉注射给药∙ D. 二室模型∙ E. 血管内给药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22.(2分)I期临床药物动力学试验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动态变化过程∙ B. 受试者原则上应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以18~45岁为宜∙ D. 一般应选择目标适应证患者进行∙ E. 应选择健康志愿者进行实验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23.(2分)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 A. 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 B. 药物的脂溶性增加∙ C. 小肠的有效面积大∙ D. 肠蠕动快∙ E. 该药在胃中不稳定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24.(2分)某药物静注给药后药时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C(mg/L)=16.2e-0.39t +13.8e-0.17 t 描述,假如静脉注射给药的剂量为60 mg,则该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 A. 2 L∙ B. 0.5 L∙ C. 30 L∙ D. 0.925 L∙ E. 1.08 L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25.(2分)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 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26.(2分)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一种变化规律∙ A. 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 B. 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 C. 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 D. 体内药量随时间的变化∙ E. 药物体内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27.(2分)Wager—Nelson法简称(W—N法),它主要是用来计算下列那一个模型参数?∙ A. 吸收速度常数K∙ B. 达峰浓度∙ C. 达峰时间∙ D. 分布容积∙ E. AUC得分:2知识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28.(2分)下列关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静脉注射多次给药后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一个给药周期内(τ时间内)随给药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1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 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被动扩散3 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游离药物4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为()A 胃肠道PhB 胃空速率C 溶出速率D 血液循环E 胃肠道分泌物5 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 L ,说明药物主要在血液中6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7 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8.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小肠9.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溶液剂10 .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11.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D)A.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12.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B)A.0.5 LB.5 LC.25 LD.50LE.500L13.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C)A.最大效应B.不良反应的大小C.作用持续时间D 起效的快慢E.剂量大小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C)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D)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A 、1-2 个半衰期B 、2-3 个半衰期C 、3-5 个半衰期D 、5-8 个半衰期E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A 、生物利用度B 、溶出度C 、崩解度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A 、胃B 、小肠C 、结肠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B 、肌肉注射C 、静脉注射D 、直肠给药9 、体内药物主要经(A)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0 、体内药物主要经(D)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C )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二)配伍选择题[1-5]A 、主动转运B 、促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A )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B )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D)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C )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E)[6-10]A 、C=C 0(1-enk τ)/(1-e-k τ )·e-k tB 、F=(AUC0 →∝)口服/ AUC0 →∝)注射C 、C=KaFK 0 /V (Ka-k )·(e -k t - e -kat )D 、C=k0 /kV·(1- e-k t )E 、C=C0e-k t1 、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B )2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A )3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E)4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D)5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C )(三)多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BCD)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ABCD)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CD )A 、AUCB 、t 0.5C 、T maxD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 )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DE )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有饱和现象E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CDE)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AUC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的边缘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不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的是C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3、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B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D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D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7、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E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D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0、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AA、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B、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E、 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11、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A、表观分布容积大B、表观分布容积小C、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E、吸收速率常数Ka大12、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BA、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B、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C、有生理学意义D、个体血容量E、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13、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C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正常人对某一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与病理状况无关E、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14、测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衰期为3.0h,则它的消除速率常数为DA、1.5h-1B、1.0h-1C、0.46h-1D、0.23h-1E、0.15h-115、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EA、0.05小时-1B、0.78小时-1C、0.14小时-1D、0.99小时-1E、0.42小时-116、某药静脉注射经2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BA、1/2B、1/4C、1/8D、1/16E、1/3217、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18、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1/2药物消除99.9% DA、4 t1/2B、6 t1/2C、8 t1/2D、10 t1/2E、12 t1/219、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A、12.5hB、23hC、26hD、46hE、6h20、一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μg/mL。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期末考試試題一.單項選擇題(共15題,每題1分,共15分)1.大多數藥物吸收的機理是(D )A.逆濃度關進行的消耗能量過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的高濃度向低濃度側的移動過程C.需要載體,不消耗能量的高濃度向低濃度側的移動過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的高濃度向低濃度側的移動過程E.有競爭轉運現象的被動擴散過程2.不影響藥物胃腸道吸收的因素是(D )A.藥物的解離常數與脂溶性B.藥物從制劑中的溶出速度C.藥物的粒度D.藥物旋光度E.藥物的晶型3.不是藥物胃腸道吸收機理的是( C )A.主動轉運B.促進擴散C.滲透作用D.胞飲作用E.被GAGGAGAGGAFFFFAFAF動擴散4.下列哪項符合劑量靜脈注射的藥物動力學規律(B )A.平均穩態血藥濃度是(Css)max與(css)min的算術平均值B.達穩態時每個劑量間隔內的AUC等于單劑量給藥的AUCC.達穩態時每個劑量間隔內的AUC大于單劑量給藥的AUCD.達穩態時的累積因子與劑量有關E.平均穩態血藥濃度是(css)max與(Css)min的幾何平均值5.測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數為0.3465h,則它的生物半衰期( C )A.4hB.1.5hC.2.0hD.O.693hE.1h6.下列有關藥物表觀分布溶積的敘述中,敘述正確的是( A )A.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B.表觀分布容積表明藥物在體內分布的實際容積C.表觀分布容積不可能超過體液量D.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升/小時”GAGGAGAGGAFFFFAFAFE.表現分布容積具有生理學意義7.靜脈注射某藥,X0=60mg,若初始血藥濃度為15ug/ml,其表觀分布容積V為( D )A.20LB.4mlC.30LD.4LE.15L8.地高辛的半衰期為40.8h,在體內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幾( A )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9.假設藥物消除符合一級動力學過程,問多少個tl/2藥物消除99.9%?( D )A.4h/2B.6tl/2C.8tl/2D.10h/2E.12h/210.關于胃腸道吸收下列哪些敘述是錯誤的( C)A.當食物中含有較多脂肪,有時對溶解度特別小的藥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過主動轉運吸收的物質,飽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況下,弱堿性藥物在胃中容易吸收GAGGAGAGGAFFFFAFAFD.當胃空速率增加時多數藥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離子型藥物容易透國細胞膜11.一般認為在口服劑型中藥物吸收的大致順序( A )A.水溶液>混懸液>散劑>膠囊劑>片劑B.水溶液>混懸液>膠囊劑>散劑>片劑C.水溶液>散劑>混懸液>膠囊劑>片劑D.混懸液>水溶液>散劑>膠囊劑>片劑E.水溶液>混懸液>片劑>散劑>膠囊劑12.單室模型藥物,單次靜脈注射消除速度常數為0.2h-1,問清除該藥99%需要多少時間( B )A.12.5hB.23hC.26hD.46hE.6h13.下列( )不能表示重復給藥的血藥濃度波動程度AA.波動百分數B.血藥濃度變化率C.波動度D.平均穩態血藥濃度14.單室模型藥物,生物半衰期為6h,靜脈輸注達穩態血藥濃度的95%需要多長時間( B)A. 12.5hB. 25.9hC. 30.5hD. 50.2hGAGGAGAGGAFFFFAFAFE.40.3h15.下列那一項不是藥物動力學模型的識別方法( E )A.圖形法B.擬合度法C.AIC判斷法D.F檢驗E.虧量法二、多項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BD )A.生物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的經時過程及其與藥效之間關系的科學B.大多數藥物通過這種方式透過生物膜,即高濃度向低濃度區域轉運的過程稱促進擴散C.主動轉運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質和有機酸、堿等弱電解質的離子型等,借助載體或酶促系統從低濃度區域向高濃度區域轉運的過程D.被動擴散一些物質在細胞膜載體的幫助下,由高濃度向低濃度區域轉運的過程E.細胞膜可以主動變形而將某些物質攝入細胞內或從細胞內釋放到細胞外,稱為胞飲2.藥物通過生物膜轉運機理有( ABDE )GAGGAGAGGAFFFFAFAFA.主動轉運B.促進擴散C.主動擴散D.胞飲作用E.被動擴散3、以下哪幾條是被動擴散特征(ACE )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異性C.由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轉運D.需借助載體進行轉運E.無飽和現象和競爭抑制現象4、以下哪幾條是主動轉運的特征( ABE)A.消耗能量B.可與結構類似的物質發生競爭現象C.由高濃度向低濃度轉運D.不需載體進行轉運E.有飽和狀態5、核黃素屬于主動轉運而吸收的藥物,因此,應該(AD )A.反后服用B.飯前服用C.大劑量一次性服用D.小劑量分次服用E.有腸肝循環現象6.關于胃腸道吸收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BD)GAGGAGAGGAFFFFAFAFA.大多數脂溶性藥物以被動擴散為主要轉運方式吸收B.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質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過主動轉運來完成C.一般情況下,弱堿性藥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當胃空速率增加時,多數藥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離子型藥物容易透過細胞膜7.藥物理化性質對藥物胃腸道吸收的影響因素是(ABCD )A.溶出速率B.粒度C.多晶型D.解離常數E.消除速率常數8.影響藥物胃腸道吸收的生理因素(BCE )A.藥物的給藥途徑B.胃腸道蠕動C.循環系統D.藥物在胃腸道中的穩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下列有關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確的是(ABC )A.反后服用維生素B2將使生物利用度提高B.無定形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穩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藥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藥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GAGGAGAGGAFFFFAFAFE.藥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10.下列有關藥物表觀分布容積地敘述中,敘述正確的是( ACD )A.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B.表觀分布容積表明藥物在體內分布的實際容積C.表觀分布容積有可能超過體液量D.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升或升/千克E.表觀分布容積具有生理學意義11.可完全避免肝臟首過效應的是( ACE )A.舌下給藥B.口服腸溶片C.靜脈滴注給藥D.栓劑直腸給藥E.鼻黏膜給藥12.關于藥物動力學中用“速度法”從尿藥數據求算藥物動力學的有關參數的正確描述是ABDEA.至少有一部分藥物從腎排泄而消除B.須采用中間時間t中來計算C.必須收集全部尿量(7個半衰期,不得有損失)D.誤差因素比較敏感,試驗數據波動大GAGGAGAGGAFFFFAFAFE.所需時間比“虧量法”短13.關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確的有( AB )A.可用AIC法和擬合度法來判別隔室模型B.一室模型是指藥物在機體內迅速分布,成為動態平衡的均一體C.是最常用的動力學模型D.一室模型中藥物在各個器官和組織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概念比較抽象,有生理學和解剖學的直觀性14.用于表達生物利用度的參數有( ACE )A.AUCB.CLC.TmD.KE.Cm15.非線性動力學中兩個最基本的參數是(DE )A.KB.VC.CLD.KmE.Vm三.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1.什么是生物藥劑學?它的研究意義及內容是什么?答:生物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及其劑型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過程,闡明藥物的劑型因素,集體生物因素和藥物療效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1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 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被动扩散3 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游离药物4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为()A 胃肠道Ph B 胃空速率C 溶出速率D 血液循环E 胃肠道分泌物5 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 L ,说明药物主要在血液中6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7 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小肠9.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溶液剂10 .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11.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D)A.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12.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B)A.0.5 L B.5 L C.25 L D.50L E.500L13.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C)A.最大效应B.不良反应的大小C.作用持续时间D 起效的快慢E.剂量大小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C)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D)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A 、1-2 个半衰期B 、2-3 个半衰期C 、3-5 个半衰期D 、5-8 个半衰期E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A 、生物利用度 B 、溶出度 C 、崩解度 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A 、胃 B 、小肠 C 、结肠 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 B 、肌肉注射 C 、静脉注射 D 、直肠给药9 、体内药物主要经(A)排泄A 、肾 B 、小肠 C 、大肠 D 、肝10 、体内药物主要经(D)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C )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5] A 、主动转运 B 、促进扩散 C 、吞噬 D 、膜孔转运 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A )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B )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D)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C )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E)[6-10] A 、C=C 0(1-enk τ)/(1-e-k τ )·e-k t B 、F=(AUC0 →∝)口服/ AUC0 →∝)注射C 、C=KaFK 0 /V (Ka-k )·(e -k t - e -kat )D 、C=k0 /kV·(1- e-k t )E 、C=C0e-k t1 、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B )2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A )3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E)4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D)5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C )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BCD)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ABCD)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CD )A 、AUC B 、t 0.5 C 、T max D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 )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 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DE )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不需要载体参加C不消耗能量D有饱和现象E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CDE)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AUC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的边缘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不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的是C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3、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B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D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D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7、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E 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D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0、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AA、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B、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E、 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11、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A、表观分布容积大B、表观分布容积小C、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E、吸收速率常数Ka大12、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BA、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B、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C、有生理学意义 D个体血容量 E、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13、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C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正常人对某一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与病理状况无关E、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14、测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衰期为3.0h,则它的消除速率常数为D A、1.5h-1 B、1.0h-1 C、0.46h-1 D、0.23h-1 E、0.15h-115、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EA、0.05小时-1B、0.78小时-1C、0.14小时-1D、0.99小时-1E、0.42小时-116、某药静脉注射经2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B A、1/2 B、1/4 C、1/8 D、1/16 E、1/3217、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18、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1/2药物消除99.9% D A、4 t1/2 B、6 t1/2 C、8 t1/2 D、10 t1/2 E、12 t1/219、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 A、12.5h B、23h C、26h D、46h E、6h20、一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μg/mL。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03526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03526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共 题,每题 分,共 分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 )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药物的粒度药物旋光度药物的晶型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 )主动转运 促进扩散 渗透作用 胞饮作用 被动扩散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 ) 与( ) 的算术平均值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 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 大于单剂量给药的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 ) 与( ) 的几何平均值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 ,则它的生物半衰期(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 升 小时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静脉注射某药 若初始血药浓度为 其表观分布容积 为( )地高辛的半衰期为 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 )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问多少个 药物消除 ?( )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 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 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一般情况下 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脂溶性 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 )水溶液 混悬液 散剂 胶囊剂 片剂水溶液 混悬液 胶囊剂 散剂 片剂水溶液 散剂 混悬液 胶囊剂 片剂混悬液 水溶液 散剂 胶囊剂 片剂水溶液 混悬液 片剂 散剂 胶囊剂单室模型药物 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 问清除该药 需要多少时间( )下列 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波动百分数 血药浓度变化率波动度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单室模型药物 生物半衰期为 静脉输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 需要多长时间( )下列那一项不是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 )图形法 拟合度法 判断法 检验 亏量法二、多项选择题(共 题,每题 分,共 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有( )主动转运 促进扩散 主动扩散 胞饮作用 被动扩散、以下哪几条是被动扩散特征( )不消耗能量有部位特异性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以下哪几条是主动转运的特征( )消耗能量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不需载体进行转运有饱和状态、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 )反后服用 饭前服用 大剂量一次性服用小剂量分次服用 有肠肝循环现象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大多数脂溶性药物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吸收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过主动转运来完成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脂溶性、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是( )溶出速率 粒度 多晶型 解离常数 消除速率常数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药物的给药途径 胃肠道蠕动 循环系统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胃排空速率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反后服用维生素 将使生物利用度提高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 千克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可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 )舌下给药 口服肠溶片 静脉滴注给药栓剂直肠给药 鼻黏膜给药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 速度法 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须采用中间时间 中来计算必须收集全部尿量( 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所需时间比 亏量法 短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 )可用 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 )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 )三 简答题(共 题,每题 分,共 分)1 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答: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集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精编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精编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D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 C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B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则它的生物半衰期( C )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7.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D )A.20L C.30L D.4L E.15L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 A )B.40.76C.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 D )2 2 C.8tl/2 2 2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 A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2.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 )A.12.5h13.下列( )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AA.波动百分数B.血药浓度变化率C.波动度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14.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6h,静脉输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长时间( B)A. B. C. D.15.下列那一项不是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 E )A.图形法B.拟合度法判断法检验 E.亏量法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D )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有( ABDE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主动扩散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3、以下哪几条是被动扩散特征(ACE )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几条是主动转运的特征( ABE)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AD )A.反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有肠肝循环现象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BD)A.大多数脂溶性药物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吸收B.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过主动转运来完成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7.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是(ABCD )A.溶出速率B.粒度C.多晶型D.解离常数E.消除速率常数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BCE )A.药物的给药途径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反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提高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1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CD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千克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11.可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 ACE )A.舌下给药B.口服肠溶片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鼻黏膜给药12.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ABDEA.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B.须采用中间时间t中来计算C.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E.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13.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 AB )A.可用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B.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14.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 ACE )15.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DE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答: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集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D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 C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B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 C )A.4hB.1.5hC.2.0hD.O.693hE.1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D )A.20LB.4mlC.30LD.4LE.15L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 A )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 D )A.4h/2B.6tl/2C.8tl/2D.10h/2E.12h/2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 A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2.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 )A.12.5hB.23hC.26hD.46hE.6h13.下列( )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AA.波动百分数B.血药浓度变化率C.波动度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14.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6h,静脉输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长时间( B)A. 12.5hB. 25.9hC. 30.5hD. 50.2hE.40.3h15.下列那一项不是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 E )A.图形法B.拟合度法C.AIC判断法D.F检验E.亏量法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D )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有( ABDE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主动扩散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3、以下哪几条是被动扩散特征(ACE )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几条是主动转运的特征( ABE)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AD )A.反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有肠肝循环现象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BD)A.大多数脂溶性药物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吸收B.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过主动转运来完成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7.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是(ABCD )A.溶出速率B.粒度C.多晶型D.解离常数E.消除速率常数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BCE )A.药物的给药途径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反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提高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1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CD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千克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11.可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 ACE )A.舌下给药B.口服肠溶片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鼻黏膜给药12.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ABDEA.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B.须采用中间时间t中来计算C.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E.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13.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 AB )A.可用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B.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14.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 ACE )A.AUCB.CLC.TmD.KE.Cm15.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DE )A.KB.VC.CLD.KmE.Vm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答: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集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有: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体统的转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2. 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答:剂型因素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物的物理性质;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与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

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

3. 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4. 试述口服给药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的特征?答: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分为三个时相:1)吸收相,给药后血药浓度持续上升,达到峰值浓度,在这一阶段,药物吸收为主要过程;2)分布相,吸收至一定程度后,以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的分布为主要过程,药物浓度下降较快;3)消除相,吸收过程基本完成,中央室与周边室的分布趋于平衡,体内过程以消除为主,药物浓度渐渐衰减。

四.计算题(共4题,共35分)1.(本小题6分)已知某药物的半衰期为6h,若每天静脉注射给药2次,试求该药物的蓄积系数R?2. (本小题9分)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50 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试求该药的 k,t1/2,V,CL,AUC以及 12 h的血药浓度。

3. (本小题9分)某药物静注最低有效浓度为10mg/ml,t1/2为8h,V为12L,每隔8h给药一次。

①试拟定给药方案②若给药间隔由原来的8h改为4h,试计算其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4. (本小题9分)某女患者体重为81kg,口服盐酸四环素,每8h 口服给药250mg,服用2周。

已知该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F=75%,V=1.5L/kg,t1/2=10h,ka=0.9h-1。

求:①达稳态后第4h的血药浓度;②稳态达峰时间;③稳态最大血药浓度;④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页脚内容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