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一中15-16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段考--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级历史段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
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朝鲜战争
2.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3.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4.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5.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6.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太平广记钞》中写到“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该材料体现了
A.小农经济下“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
B.明朝时期已经有了计划生育思想的萌芽
C.冯梦龙受到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
D.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膨胀现象
7.下图描绘的是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反映出当时
A.尚未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开始推广牛耕 D.商品经济发展
8.《大清律例》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
分。这一规定使得原本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
A.大户人家人口繁多 B.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世家大族纠纷不断 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9.南宋士大夫叶适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该言论反映了
A.从汉代到唐代一直实行均田制 B.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职能已经转化
C.宋代土地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D.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买卖
10.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11.下图是元朝的运河和海运图,元世祖时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同,开辟了从长江口的刘家港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的海运航线。元世祖重视运河和海运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B.促进大都的商业繁荣
C.保障大都的粮食供应 D.促进元朝的对外贸易
12.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的奏折中写道“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卖湖丝(湖州等地出产的生丝)并绸缎等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材料说明
①乾隆年间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②中外间“丝──银”贸易兴盛
③江南地区的桑蚕丝绸生产发达④官营手工业垄断了丝绸的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A
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14.汉代扬雄《法言·学行》中有“师者,人之模范也”。这里“模”“范”源自
A.古代教育的模式 B.宣传社会行为的榜样
C.官学考核的定制 D.制造器物所用的模型
15.史学家万明指出“晚明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人,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这说明这一时期
①商品货币经济拉动白银流人②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③“海禁政策”被废止④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逐渐密切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收藏一幅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该图绘制的地域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今印尼爪哇岛和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东达北部的日本列岛和南部的菲律宾群岛,西抵缅甸和南印度。航海图上清楚地绘制出了明朝中叶中国帆船经常使用的6条东洋航路和12条西洋航路,研究明清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此对这一时期明朝贸易得出的认识是
A.朝贡贸易始终是明朝对外贸易的唯一形式
B.明朝对外贸易一度活跃
C.外贸的政治目的服从于经济目的
D.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来源
17.为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中国新闻媒体组成“丝绸之路复兴之旅”考察团从西安出发沿如下路线抵达罗马。
图11
图11中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合申遗的最大现实价值是
A.促进丝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 B.加强丝路沿线各国友好交流
C.保护多样独特的古代亚欧文化 D.张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18.《东京梦华录》卷四“鱼行”条记载:每日清晨,(汴京)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有生鱼数千担人城。由此,买卖纠纷和生活纠纷不断,开封府特地在门外设尉专门处理“斗竞(纠纷)事”,每逢清明等节日,人流量增加,“斗竞日数百件”,以至负责官吏都无法休假。从本质上看,这一现象是北宋
A.对城市强化管理的表现 B.社会矛盾尖锐的反映
C.商业贸易活动活跃的结果 D.对地方加强控制的体现
19.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 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徽商和晋商都是商帮的突出代表 B.徽商和晋商的财力都十分雄厚
C.徽商和晋商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 D.徽商和晋商都崇尚节俭与诚信
20.下表呈现的是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的经济现象。根据傅斯年的观点“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③农民经济负担沉重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1.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