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谷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2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46.5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619.9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6.5:45.8:37.7调整为15.6:46.1:38.3。
全年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2亿元,增长8.6%。
税收收入66.4亿元,增长8.5%。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0.8亿元,增长8.0%。
其中,教育支出65.1亿元,增长1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7亿元,增长21.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4.1亿元,增长30.5%;公共安全支出17.5亿元,增长12.2%。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54.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增长速度比生产总值增速快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12.2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407.1亿元,增长13.1%。
据抽样调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
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0.4%,衣着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5.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1%,医疗保健类上涨10.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6.6%。
其中,轻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4%,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9.8%。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见附表三)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7.9万亩,比上年下降1.6%。
其中,谷物336.9万亩,下降3.0%;豆类15.1万亩,增长10.3%;薯类75.8万亩,增长3.1%。
在谷物播种面积中,玉米255.1万亩,下降5.0%;稻谷17.2万亩,下降14.4%。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黔南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黔南州统计局(2018年3月31日)2017年,黔南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实施“3366”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生产总值为1160.59亿元,同比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12.91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45.38亿元,增长14.5%,其中:其他服务业增长20.7%、金融业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6%。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81元,同比增长11.4%。
图1 2013-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2017年全州按照中央、省、州1号文件精神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占市场为主要任务,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17年,全州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94个,其中省级园区57个。
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35个,入住园区龙头企业406个。
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5636个;无公害产地认定87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获证273个;绿色农产品申报认定21个;有机认证基地和产品共70个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4个。
全州农业实现增加值2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4万公顷(467.15万亩),下降1.2%;油料作物面积7.88万公顷(118.3万亩),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3.02万公顷(195.4万亩),增长6.9%。
果园面积9万公顷(135.5万亩),比上年增长43.6%;茶园面积11.1万公顷(166.4万亩),增长18.6%。
粮食总产量125.53万吨,比上年下降1.4%。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3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2.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397.8亿元,增长3. 2%;第三产业增加值12362.1亿元,增长5.0%。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45元,比上年增长4.3%。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27.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2千公顷。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81.7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179.7千公顷。
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57.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5.7千公顷。
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8.3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54.7千公顷。
全年果园面积366.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2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36.7万吨,比上年增加36.1万吨。
其中,水稻产量498. 4万吨,玉米产量1448.9万吨。
全年油料产量81.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 048.0万吨。
全年水果产量809.2万吨,比上年增加6.9万吨。
全年造林作业面积144.2千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4.0千公顷,育苗面积27. 5千公顷,义务植树0.6亿株。
全年林木采伐蓄积量276.7万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20.3万吨。
其中,猪肉产量220.9万吨,牛肉产量25.1万吨,羊肉产量9.5万吨,禽肉产量164.8万吨。
全年禽蛋产量289. 9万吨。
全年生牛奶产量140.1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2627.2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308.0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520.9万吨,比上年下降0.1%。
其中,淡水捕捞5.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淡水养殖99.6万吨,增长1.9%;海洋捕捞1 00.0万吨,下降7.5%;海水养殖315.9万吨,增长1.8%。
全年机耕面积3839.1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4052.8千公顷。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5.5万吨。
谷城县概况
谷城县概况谷城县素有“银谷城”之称。
200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6.65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8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8元。
谷城辖城关、石花、冷集、五山、紫金、盛康、南河、庙滩、茨河9个镇和赵湾乡,有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58个村民委员会。
谷城县总人口55.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2.33万人,非农业人口12.87万人;男性28.51万人,女性26.69万人;乡村劳动力15.74万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口2.47万人;人口密度为216人/平方公里。
1. 城关镇镇政府驻小南门街,人口153694人,面积131.3平方千米。
辖11个居委会、31个村委会:泰山庙街、城内街、顺城街、皮家洼街、筑阳街、三里桥街、龙家湾街、老街、大古桥街、西兴街、过山口街、太平坊、韩家卡、肖家营、谢家营、石龙沟、朱家洲、洪胜、茶庵、老军山、格垒嘴、柜门关、胡家井、锅底湖、洞山寺、白果树、曾家营、安家岗、吴家营、赵家康、邱家楼、黄(土康)、聂家滩、龚家河、三岔路、莫家河、彭家山、白龙岗、江家洲、苏家盘、红石亮、蒋家冲。
2. 石花镇镇政府驻东门街,人口96957人,面积264.3平方千米。
辖8个居委会、38个村委会:东门街、苍苔街、西河街、石溪街、大峪桥街、老君台、民营经济区、后畈街、红马庙、界牌垭、裴家桥、黄家营、巩家湾、苍峪、岩湾、五家洲、殷畈、彭家岭、凉水井、将军山、陈家楼、龙家沟、翠花铺、小坦山、杨家湖、铜山、平川、铁庙沟、杨溪湾、龙湾、白家堰、水星台、陡坡店、高家冲、鲍家湾、下新店、周家湾、蔡家营、彭家湾、邵家楼、大峪、彪家庙、土桥沟、同北庙、席家垭、施家湾。
3. 盛康镇镇政府驻竹园街,人口64102人,面积301平方千米。
辖2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竹园街、前后街、傅湾、双堰、周湾、张棚、庙子头、江家梁、柳家铺、黄岗、土地岭、后营、王家井、简车、小沟、陈湾、凉水泉、贾庙、艾家畈、当铺、刘家畈、三官庙、大王庙、莲花石、蒋家岭、甘坪沟、绿洼、凤凰。
湖北谷城概况
湖北谷城概况一、谷城的优势和特点第一、谷城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我们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邻襄樊,西接十堰,版图面积2553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辖10个乡镇、3个经济开发区。
谷城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入川进陕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家发展首选。
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襄渝铁路、沪蓉高速铁路、汉十、福银高速公路以及207、316国道和正在建设的谷孟、谷竹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上海、广州、成都、北京等大城市均可朝发夕至;汉江水运发达;距襄樊机场、老河口机场分别只有1小时和半小时车程,已开通至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航线。
武汉至襄樊、十堰的动车也已开通,交通更为便捷。
谷城已成为鄂西北地区物流条件较好、市场辐射力较强的区域。
第二、谷城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谷城境内有各类矿产资源近50种,大小河流107条,是全国水资源富集的县市之一。
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有大薤山、承恩寺、南河小三峡等一批自然景观,全县森林覆盖率67.9%,被誉为“生态之乡”、“度假天堂”。
谷城是人才大县,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0多人,专业技术人才12000多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
谷城城乡劳动力素质较高,有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5所,年培训技术工人2000多人,能为企业提供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
第三、谷城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谷城是全国节能与环保产业基地、湖北省循环经济试点县、最佳金融信用县、县域经济试点县、经济发展扩权县。
有省政府批准的经济开发区3个,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初步建成汽车配件、纺织服装、再生资源、电子科技、水力发电、新型建材、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八大经济板块。
工业经济总量位居襄樊县市之首。
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企业个数位居全省县市之首。
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和纺织服装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汽车前轴生产企业三环车桥公司、全国最大的再生铅冶炼企业金洋公司、全国第一大车用蓄电池生产企业骆蓄公司,全国最大的汽车转向节生产企业三环锻造公司以及排名全国前10位的高档面料生产企业石纺公司、全国纺织行业综合经济效益50强企业银纺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
2017年白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白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33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3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55.20亿元,下降0.8%;第三产业增加值289.77亿元,增长12.0%。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0%。
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8503元。
全市实现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20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69.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累计上涨1.5%,涨幅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
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医疗保健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上涨5.5%、5.3%、4.0%、3.2%、3.0%和0.7%,食品烟酒类和居住类分别下降0.6%和0.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累计上涨6.0%,高于上年同期9.2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7.0%,其中,采掘、原材料和加工业价格分别上涨12.2%、2.9%和8.4%。
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累计上涨3.1%,比上年同期高出3.8个百分点,其中化工原料类,燃料、动力类,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木材及纸浆类,农副产品类,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和黑色金属材料类分别上涨5.0%、4.8%、3.2%、2.1%、1.9%、1.8%和0.2%。
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1.11亿元,同比下降24.7%。
其中,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9.04亿元,下降14.1%。
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26.95亿元,下降42.7%。
全年完成税收收入20.15亿元,下降36.6%。
全市完成财政支出186.34亿元,增长4.2%。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65亿元,增长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11亿元,增长19.0%;医疗卫生支出13.79亿元,下降11.5%;农林水事务支出21.53亿元,下降2.0%;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04亿元,增长20.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谷城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
70年来,勤劳智慧、坚毅执着的谷城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实现蝶变,获得新生,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谷城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
70年来,勤劳智慧、坚毅执着的谷城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实现蝶变,获得新生,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70年非凡的光辉历程70年风雨无阻,70年奋楫前行,谷城县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国有企业逐渐退出到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谷城县工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从发展轨迹上看,大体分为起步加快发展、改革加速发展和转型协调发展三个阶段。
工业经济建设起步加快发展阶段(1949-1977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谷城工业经济恢复建设,生产开始起步,先后投资兴办了砖瓦厂、造纸厂、酒厂、粮油加工厂、工具厂和水电站等企业。
1949-1977年,工业企业数量由157家增加到419家,年平均增长9.1%。
主要产品在最初的饮料酒、中小农具、铁锅等6种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量、木材、粗铜水泥、磷肥氮肥、布、酒、日用陶瓷和食用植物油等产品,工业门类不断增加。
1953-1977年,是谷城县执行“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计划时期。
1966年是“文化革命”十年**时期开始,工业发展受到冲击。
1967-1968年,工业生产急剧回落,但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工业经济在波动中仍得到一定发展。
湖北经济情况分析
695.4849亿 元 224.9亿元 4046831万元
165.9亿元
389.86亿元 317.36亿 384.42亿元 925.96亿 251.08亿 169.02亿 1080.6亿 1307395万 539744万 46亿 427188万
581395万
256.3亿 1334.93亿 176.95亿 254.13亿 48.7亿 153.31亿 157.62亿 121.9亿 175.37亿 144.19亿 2818.07亿 400.02亿 292.77亿 3447379万 3022343万 130.01亿 67.41亿 787729万 88.26亿 44.27亿 362.12亿 146.43亿 370084万 180.01亿 2814.0亿
360亿 151.12亿 204.70亿 70.08亿 208.19亿 370.92亿 201.9亿 630.94亿 1202.61亿 208.33亿 165.12亿 297.49亿 240.12亿 178.74亿 1238.93亿 133.5亿 3094280万 174.87亿 151.89亿 125.33亿 920198万 825475万 1332.55亿 94.18亿 56.5亿 95.97亿 176.39亿 85.10亿 570059万 144.57亿 143.1亿 202.24亿 132.7亿 872.11亿 284.76亿 85.1亿 174.27亿 77.23亿 150.15亿 69.69亿 661.94亿 270.16亿 189.22亿 482.19亿 141.50亿 647655万 47.87亿
巴东县 宣恩县 咸丰县 来凤县 鹤峰县 仙桃市 天门市 潜江市 神农架林
2011 2012 2011 2011 2012 2012 2012 2012 2013
2017年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2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46.5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619.9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6.5:45.8:37.7调整为15.6:46.1:38.3。
全年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2亿元,增长8.6%。
税收收入66.4亿元,增长8.5%。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0.8亿元,增长8.0%。
其中,教育支出65.1亿元,增长1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7亿元,增长21.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4.1亿元,增长30.5%;公共安全支出17.5亿元,增长12.2%。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54.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增长速度比生产总值增速快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12.2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407.1亿元,增长13.1%。
据抽样调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
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0.4%,衣着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5.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1%,医疗保健类上涨10.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6.6%。
其中,轻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4%,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9.8%。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见附表三)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7.9万亩,比上年下降1.6%。
其中,谷物336.9万亩,下降3.0%;豆类15.1万亩,增长10.3%;薯类75.8万亩,增长3.1%。
在谷物播种面积中,玉米255.1万亩,下降5.0%;稻谷17.2万亩,下降14.4%。
谷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谷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谷城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谷城调查队2018年3月2017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砥砺奋进,科学布局,精准发力,向向而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携手引领前行,以改革创新推进转型跨越,以新经济、新动能、新兴产业加速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由高速向中高速、高质量发展换档,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多领域改革有突破,民生事业实现新改善,社会保障水平有提高,全县经济呈现出“稳中有升,平稳向好、质效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主要表现为: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个、0.1个、0.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6.1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二、农业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8530公顷,与上年持平;农作物播种总面积67880公顷,比上年增长0.8%。
全县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主要种植业总体平稳。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52250公顷,比上年增长1.0%,产量27.99万吨,比上年增长0.6%;油料面积5690公顷,比上年下降1.2%,产量1.49万吨,比上年增长0.5%;蔬菜面积(含菜用瓜)8630公顷,比上年增长1.3%,产量42.24万吨,比上年增长2.7%;茶叶面积9074公顷,比上年下降1.8%,产量0.6万吨,比上年增长0.7%。
绿满谷城行动成效显著。
2017年,全县完成绿满谷城行动造林绿化面积13854.9亩,占计划154.6%,其中:完成绿色荒山工程6955.5亩、绿色通道工程2488.3亩、绿色村庄工程3613.7亩、绿色水系工程971亩、绿色屏障工程409.7亩。
广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元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元市统计局2018年3月2日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发展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坚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项目年”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总体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73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1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27.01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91.95亿元,增长9.6%。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46.9%、45.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3.8、3.7个百分点。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653元,比上年增长7.4%。
图1 2012—2017年广元市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468.66605.43660.01732.12518.75566.1913.88.18.010.59.28.6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亿元246810121416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1:46.6:37.3调整为15.4:44.7:39.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66.4%、39.4%和37.0%,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快47.9、20.9和18.5个百分点。
“三新”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新技术与双创服务活动投资增长286.1%,节能环保活动投资增长37.4%,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投资增长34.4%,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投资增长30.1%。
规模以上物流业和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5 %和24.9%,比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快20.7、12.1个百分点。
2017年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嘉峪关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措施,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着力培植新经济和新动力,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0.99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2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96.99亿元,增长4.4%。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4.9%,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8.84亿元,增长7.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19亿元,增长8.3%,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0.38亿元,增长2.3%,房地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7.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126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39.3:57.8调整为2.2:51.8:4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1.8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6.1万人,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数22426人,增长9.01%;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数38436人,增长5.45%。
年末就业人数10.19万人,增加1262人,增长1.25%;年末登记失业率为2.7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144人,增加119人,增长1.48%;下岗职工再就业1605人。
物价: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
二、农业全年粮食总产量1.29万吨,增长1.21%。
其中,夏粮产量0.28万吨,增长8.67%。
2017年谷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7年谷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谷城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谷城调查队2018年3月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精准发力,以新发展理念携手引领前行,以改革创新推进转型跨越,以新经济、新动能、新兴产业加速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多领域改革有突破,民生事业实现新改善,社会保障水平有提高,全县经济呈现出“稳中有升,平稳向好、质效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主要表现为: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个、0.1个、0.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6.1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二、农业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8530公顷,与上年持平;农作物播种总面积67880公顷,比上年增长0.8%。
全县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主要种植业总体平稳。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52250公顷,比上年增长1.0%,产量27.99万吨,比上年增长0.6%;油料面积5690公顷,比上年下降1.2%,产量1.49万吨,比上年增长0.5%;蔬菜面积(含菜用瓜)8630公顷,比上年增长1.3%,产量42.24万吨,比上年增长2.7%;茶叶面积9074公顷,比上年下降1.8%,产量0.6万吨,比上年增长0.7%。
绿满谷城行动成效显著。
2017年,全县完成绿满谷城行动造林绿化面积13854.9亩,占计划154.6%,其中:完成绿色荒山工程6955.5亩、绿色通道工程2488.3亩、绿色村庄工程3613.7亩、绿色水系工程971亩、绿色屏障工程409.7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谷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谷城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谷城调查队2018年3月2017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砥砺奋进,科学布局,精准发力,向向而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携手引领前行,以改革创新推进转型跨越,以新经济、新动能、新兴产业加速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由高速向中高速、高质量发展换档,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多领域改革有突破,民生事业实现新改善,社会保障水平有提高,全县经济呈现出“稳中有升,平稳向好、质效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主要表现为: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个、0.1个、0.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6.1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二、农业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8530公顷,与上年持平;农作物播种总面积67880公顷,比上年增长0.8%。
全县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主要种植业总体平稳。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52250公顷,比上年增长1.0%,产量27.99万吨,比上年增长0.6%;油料面积5690公顷,比上年下降1.2%,产量1.49万吨,比上年增长0.5%;蔬菜面积(含菜用瓜)8630公顷,比上年增长1.3%,产量42.24万吨,比上年增长2.7%;茶叶面积9074公顷,比上年下降1.8%,产量0.6万吨,比上年增长0.7%。
绿满谷城行动成效显著。
2017年,全县完成绿满谷城行动造林绿化面积13854.9亩,占计划154.6%,其中:完成绿色荒山工程6955.5亩、绿色通道工程2488.3亩、绿色村庄工程3613.7亩、绿色水系工程971亩、绿色屏障工程409.7亩。
以“绿满谷城”三年提升行动为载体,全县完成人工造林4万亩,抚育中幼林10万亩,四旁植树1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70.84%,为建设生态谷城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禽产品产量再获丰收。
2017年,全县猪出栏61.84万头,比上年增长2.3%;牛出栏5.8万头,比上年增长2.5%;羊出栏15.7万只,比上年增长2.0%;禽出笼560万只,比上年增长2.4%;禽蛋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长0.5%。
水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2017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到1.3万吨,比上年增长1.2%。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非公有工业增长较快。
2017年,全县非公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52.4亿元,比上年增长7.4%,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5%。
股份制企业发展强劲。
股份制企业份额大,增长快,对全县工业生产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17年,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6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9.1%,拉动全县工业生产增长14.3个百分点,对全县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9.5%。
骨干行业扩规升级。
截止12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3家,比上年净增7家。
从行业规模看,41个行业大类中,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有7家,过亿元的有11家;其中过10亿元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汽车零部件工业141.14亿元、纺织业86.98亿元、食品及饮料工业34.46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工业30.89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19亿元。
从企业看,过亿元的企业116家,过5亿元的企业16家,过10亿元的企业9家,过50亿元的企业1家,骆驼蓄电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5.15亿元。
建筑业快速发展。
2017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4家,实现总产值5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实现增加值12.63亿元,比上年增长8.6%;房屋施工面积292.7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73.4万平方米;建筑业竣工面积212.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1%。
四、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需求增长快。
2017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7亿元,比上年下降6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5.3%。
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8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6%;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房地产开发完成1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1%。
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7.58亿元,同比增长29.4%,占全县投资总量比重达17.9%。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完成18.1亿元,比上年下降22.9%;城市基础设施完成33.48亿元,同比增长76.1%,卫生和社会工作完成0.49亿元,同比增长0.31%。
工业投资带动强。
2017年,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9.4%。
支柱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其中采矿业完成13.9亿元,比上年增长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6.7亿元,比上年增长7.4%;非金属矿采选业完成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8.4%;食品制造业完成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金属制品业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88.8%;纺织业完成33.6亿元,同比增长88.1%。
民间投资拉动猛。
2017年,全县民间投资完成289.67亿元,同比增18.1%。
其中一产业完成7.69亿元,同比下降45%;二产业完成212.85亿元,同比增长17.1%;三产业完成69.05亿元,同比增长29.65亿元。
我县民间投资近两年呈回升增长态势,主要是几个民营企业投资十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的拉动作用形成的,如总投资50亿元的湖北谷城泰隆水泥有限公司的日产4800吨新型干法孰料水泥生产线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以上的湖北供销金洋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鄂西北再生资源回收交易中心项目、投资8亿元的谷城森泽纺织有限公司十万锭特种天然纤维精梳纱项目和湖北霆顺车轮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钢制车轮项目等,仅这四个大项目在2016年以来就在我县投资近4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民间投资的增长。
五、国内贸易消费市场持续繁荣。
2017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六、对外经济贸易对外贸易出口放缓。
2017年,全县自营出口总额143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
利用外资增长加快。
2017年,全县招商引资3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实际利用外资40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
2017年,全县公路里程3862.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366.3公里。
完成公路客运量5732.2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233898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2%、6.9%;完成公路货运量5133.6万吨、货运周转量51825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2%、7.8%。
邮电通信业发展稳定。
2017年,邮政业务营业收入0.56亿元,移动业务营业收入2.09亿元,联通业务营业收入0.39亿元。
全县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0.33万户,固定电话951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2万户。
旅游业发展增长加快。
2017年,全县景区5个,接待旅游人数35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2%。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8.0%。
八、财政、金融财政收入稳中有增。
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0.7%,增速比上年加快7.8个百分点。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6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0.2%;地方公共税收收入10.97亿元,比上年下降3.2%,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58.2%,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1.49亿元,比上年增长0.9%。
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
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县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69.13亿元,比年初增加35.95亿元,增长15.4%。
银行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22.07亿元,比年初增加18.64亿元,增长18.0%。
12月末余额贷存比为45.36%,增量贷存比为51.84%。
全县金融机构信用投放总量达到89.0亿元,比同期增加6.62亿元,增长8.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迅速。
2017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2家,其中新认定5家,净增4家。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备案企业达到59家,比上年新增10家。
今年全县已申报专利340余项,同比增长51%,发明专利获授权18件,创历史新高。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
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家,比上年新增9家,完成总产值291.4亿元,同比增长13.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5%;实现增加值65.35亿元,同比增长12.2%,占GDP344.1亿元的比重达19.0%。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
2017年,全县共有学校77所,在校学生58279人,专任教师4175人;幼儿园、托儿所58个,在园幼儿1962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2.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37%。
持续加大投入,整合资金2460万元,新改扩建和维修加固35所学校各类基础设施2.01万平方米。
投入1859万元,建成8个“名校网络课堂”、13个“名师课堂”、11个远程互动听课教室、1所智慧校园,为教师配备电脑558台,配备班班通设备148套,建中学计算机教室13个(计算机650台),小学录播教室9个、添置班班通电脑134台。
配备中小学实验室设备64574件(套)、文体卫生器材9556件(套)。
投入476万元,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新建园舍3199平方米,新增学位600个。
新建民办幼儿园1所,容纳幼儿300人,在建民办幼儿园4所,能容纳幼儿1000人,学前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2017年,全县体育场馆1个,剧场、影剧院2个,图书馆、文化站23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125千册,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298个。
文物保护单位91个。
2017年,全县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达到100%;电视台1座,通有线电视的村177个,数字电视用户76000户,电视覆盖率为100%;通宽带的村52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2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