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信息窗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精品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3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优质课教案_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中宁九小韩惠琴教学内容:教材33页圆锥的体积推导34页例3 。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推导公式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在探究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类比猜想—验证说明”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圆柱、圆锥量杯各一个,沙子,尺子。
教学过程:一、铺垫导入:1.想一想: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引导生回忆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2.丰收的喜悦(课件出示):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感兴趣的情境,巧妙至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揭示课题:教师引导:可见,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这个圆锥形粮堆的体积又怎么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关于圆锥的体积的计算。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来自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探究新课:1、引导学生借助圆柱,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1)实验活动:器)A、比一比:这两个形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呢?这两个形体的高呢?(生动手操作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重点引导圆锥高的测量方法】B、猜一猜:这两个形体的体积之间有关系吗?(引出:等底等高)C、实验:(1)实验准备: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体容器、细沙、尺子。
(2)实验要求:把圆锥装满细沙倒进圆柱中,观察要几次才能倒满。
(3)学生操作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圆锥里装满沙子,倒入与他等底等高的圆柱,三次正好倒满。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第【1】篇〗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依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五小节《圆锥的体积》。
指导思想《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通过学生猜想、观察、操作、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和归纳公式,体验过程,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本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理念,本课以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为主线,以引导猜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为基点,通过实际应用训练使学生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理解运用知识。
在教学策略上,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猜想释疑、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中,自觉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解决问题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在学习《圆锥体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认识圆锥的特征了,有了一些推导体积公式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学习的方法,能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起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体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形状,所以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通过自主、合作、动手操作探究知识,这样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编写可以看出,教材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联想、猜测、操作实验、推理等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在小组内,学生需要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师设计的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3.各小组展示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圆锥体,让学生在视觉上对圆锥体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圆锥体积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圆锥体积?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为学生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奠定基础。
2.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形状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一部分。
3.教师提出假设: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这一假设。
4.教师讲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圆锥= 1/3 × π × r² × h,并解释每个参数的含义。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总结自己在探究圆锥体积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教师强调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六下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07 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录音稿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我是小樱老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
一、激活学生经验,引出问题1.师: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是多少?生:我看到标签上的“净含量”,所以它的容积是550毫升。
师:如果没有标签呢?生:将瓶子里灌满水,把这些水倒到量杯中,就能测出瓶子的容积。
师:要是没有这些工具,甚至连一个玻璃杯都没有,怎么办?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这个不规则瓶子的容积的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3)]二、体验过程,探索瓶子容积的计算方法1.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瓶子,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1:瓶子里还有多少水?(师:求剩下多少水?)生2:喝了多少水?(师: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生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师:也就是这个瓶子容积是多少。
) 师: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生:求瓶子里还有多少水。
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生:剩下的水呈圆柱状,所以只要量出这个瓶子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2.师:关于喝了多少水的问题,你会解决吗?求瓶子的容积呢?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没有办法计算。
如果喝了多少水的问题不能解决,瓶子的容积也没有办法求出来。
师:我们遇到的困难是瓶子上半部分空气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所以无法求出它的体积。
想一想,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我们通常会用到什么方法?生:我们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圆柱呢?3.师: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视频)生1:倒置后,瓶子里水的体积没变,但形状变了;瓶子里空气的体积也没有变,但形状变成了一个圆柱。
生2:我还发现,瓶子倒过来后,水和空气的体积都没变。
瓶子的容积本来是水的体积加空气的体积。
水的体积是一个圆柱,空气的形状也变成了一个圆柱。
那瓶子的容积,我们就可看作两个圆柱的体积之和。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也请你试着说一说,怎样求出瓶子的容积吧。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信息窗3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信息窗3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8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圆柱体积学具、沙子等。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炎热的夏季里,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吃冰淇淋吧!(出示课件),看:超市里正在搞促销活动呢,圆柱形的冰淇淋每个5元,圆锥形的冰淇淋每个2元。
(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用10元钱怎样买冰淇淋最合算呢?谈话: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解决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困难吗?谈话:是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相信你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二、猜想验证、研究问题。
1、引导猜想: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大胆提出假想,既让学生实现了创造性的学,又激发了学生急于验证假想的探究欲望。
2、实验验证:①分组实验,验证猜想:谈话: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找一找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思考题:(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其中多数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五篇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一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单元立体图形的学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丰富其表象,训练形象思维,而本节的复习课又便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明确复习目标同学们,我们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中学习了有关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对这些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并运用它们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自主作业让同学们自主整理本章知识。
(三):两两交流、解疑(兵教兵)同桌之间交流整理成果、相互解答各自的疑惑。
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06课时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案例
3.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圆锥体积的特点,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06课时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06课时“圆锥的体积”为主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已掌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环节,发现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的关系,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πr²h,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分享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预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两者共有的体积公式: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另一个熟悉的几何图形,圆柱的体积公式。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索新知1.圆柱体积公式的猜想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预设: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等。
追问:类比之前学过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预设: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高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2.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回忆圆的面积是通过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提问:圆柱可以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哪个图形呢?预设:可以把圆柱转换成长方体。
让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能自动等份分割的圆柱体学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如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呢?预设:学生分一分,拼一拼,组合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
此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把圆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随着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预设: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高和体积。
六下《圆柱和圆锥》单元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贯穿数形结合发展空间观念——六下《圆柱和圆锥》单元作业设计案例分析一、单元内容分析《圆柱和圆锥》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
这一单元内容属于立体几何初步知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后认识的两个立体图形。
本单元教材主要安排了圆柱和圆锥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圆柱的学习,其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其计算,圆柱的体积及其计算等。
第二节是圆锥的学习,由圆锥的认识、圆锥体积的计算以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中的每一个小节都是按照“特征—面—体”的基本模式,从图形的基本认识深入到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理解和掌握本单元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圆柱、圆锥的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建立和完善小学阶段几何图形知识体系,还为中学进一步学习空间和图形打下基础。
1.单元内容网络图:(见图1)2.单元学习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以及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单元学习难点:圆柱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和应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二、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在学生在五下年级已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六上年级圆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和圆柱都是基本的立体图形,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图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可以扩大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形体的知识,增强形体的空间观念。
对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应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加强直观观察,运用数形结合,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
同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有关圆柱和圆锥立体图形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本单元的学习难点是:1.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和应用。
一些学生往往分不清是求圆柱的表面积还是体积,特别是在求表面积时,一些学生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分不清圆柱的表面是由哪几个面组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三)人教新课标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体积(一)和圆柱的体积(二),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圆柱的体积(三)。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运用,以及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问题来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一些实际的圆柱体积计算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景,如圆柱形的物体,来引起学生们对圆柱体积计算的兴趣。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们一起完成计算。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们在课后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和方法,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设计答案:体积为282.74cm³。
答案:体积为502.4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对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否已经理解和掌握,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圆柱体积计算的实用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3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获奖教案_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例2、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课件、自制圆柱、圆锥。
【导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2、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异同?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二、新知探究1、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4)先在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圆柱。
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1 1板书:圆锥的体积=3 x圆柱的体积=3 x底面积x高,字母公式: 1V= 3 Sh2、随堂练课件出示3、教学例3思考:(1)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2)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3)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信息窗 3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精品案例教学内容: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8页。
教材简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冰淇淋盒,并分别标出了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探索和学习。
“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圆柱的体积;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圆柱体积学具、沙子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热了,在夏季同学们最喜欢的冷饮是什么?(生回答)课件出示:两个圆柱体冰淇淋。
谈话:看,小明买了两个冰淇淋,你能猜猜哪种包装盒体积大吗?(生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生的猜测为后面的实验验证做好了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我们也许能从以前研究问题的方法里得到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巧妙地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
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
㈠交流猜测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不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师谈话: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生讨论,交流。
生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1.先在圆柱的底面上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竖着切掉四周,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把切下的四块拼在一起。
2.可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同的扇形,然后竖着切开,重新拼一拼。
3.如果是橡皮泥那样的,可以把它重新捏成一个长方体,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谈话:请同学讨论和评价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合理呢?引导学生按照第二种方法进行验证。
㈡实验验证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谈话:请每个小组拿出学具,按照刚才第3小组的方法把它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并研究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原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学生合作操作,集体研究、讨论、记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再次感受“化圆为方”的思想。
动手操作,是学生发现规律和获取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四、分析关系,总结公式1.全班交流谈话: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转化后的形状变了,但是体积没有变,底面的面积没有变,高也没有变。
2.分析关系引导说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虽然形状变了,但是长方体的体积和原来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3.总结公式。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发现非常正确。
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课件分别演示将圆柱等分成16份、32份、64份的割拼过程,学生观察、思考。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观察: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课件动态演示: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
)谈话:其实大家刚才又采用了“化圆为方”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了长方体。
你现在能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V=Sh【设计意图】教师给予适当的演示,沟通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共同点——转化法,便于学生顺利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五、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及时让学生利用结论解决问题,感受自己研究的重要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课堂总结胶州市香港路小学徐春霞第二课时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冰淇淋盒的体积问题,学会了如何求圆柱的体积。
你能说说如何求圆柱的体积吗?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出的?2.口答练习:你能借助公式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吗?(1)底面半径 15厘米,高8厘米。
(2)底面直径 6米,高18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公式,唤起学生的回忆,为下面利用公式解决打下基础。
二、巧用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了一棵高达142米的巨衫。
它的树干上下几乎一样粗,横截面周长约是38米。
师谈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树干的体积会是多大呢?师:知道了树干横截面的周长,该如何求体积呢?2.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算法。
4.师生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1)根据周长求出底面的半径。
(2)根据半径求出底面的面积。
(3)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树干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已知圆柱底面周长,求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统一公式。
1.出示课后练习第10题: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2.交流算法。
3.师谈话:你能把上面三种图形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吗?引导发现:体积=底面积×高【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成一个,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出示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
2.出示练习13题。
(1)用62.8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形小桶的底面周长,47.1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小桶的高。
(2)用47.1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形小桶的底面周长,62.8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小桶的高。
3.课后思考:练习第14题。
【设计意图】:在拓展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胶州市香港路小学于霞第三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炎热的夏季里,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吃冰淇淋吧!(出示课件),看:超市里正在搞促销活动呢,圆柱形的冰淇淋每个5元,圆锥形的冰淇淋每个2元。
(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用10元钱怎样买冰淇淋最合算呢?谈话: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解决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困难吗?谈话:是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相信你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二、猜想验证、研究问题。
1、引导猜想: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大胆提出假想,既让学生实现了创造性的学,又激发了学生急于验证假想的探究欲望。
2、实验验证:①分组实验,验证猜想:谈话: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找一找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思考题:(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其中多数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②汇报交流。
( )①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3②两个体积相等的等底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一定是圆柱高的3倍。
( )③一个圆锥形物体,底面积是 a 平方米,高是 b 米,它的体积是 ab 立方米。
( )④把一根圆体木头,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
( )2、求下列各圆锥的体积:a、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b、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c、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3、解决问题。
①一堆圆锥形的煤堆,底面半径是 1.5 米,高是 1.2 米。
如果每立方米煤约重 1.4 吨,这堆煤有多少吨?②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材,它的棱长是9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被削去的体积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有顺序、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练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胶州市香港路小学王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