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从内容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进一步外推,即:从天体运动推广到地面上任何物体的运动;又是下一节掌握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应用的学习的基础。本节重点内容是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本节难点是物体间距离的理解。另外本节内容还注重是对学生“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本节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上节内容中,学生用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经历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吸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的关系”。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探究意识以及必要的检验论证,一路探究下去,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教 学 设 计
2.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科学家们谦逊的美德,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协作、互相借鉴,培养团队精神。
2.认识天文观测、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科学意识和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
3.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及物体间距离的理解。
2.对万有引力定律普遍性的理解: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教学媒体】
1.教室电脑多媒体系统。
2. PowerPoint课件、Flash动画(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动画,月球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运动及受力的动画,苹果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落地的动画)。
【教学方法】
阅读思考、猜想假设、分析推理、事实验证、归纳总结、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追寻牛顿的足迹学习了行星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找到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谁能回答一下其具体内容呢?
学生:(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
老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根据其引力的作用规律,完全可以解释行星的运动了。正是由于行星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作用,行星才不会飞离太阳,而是按照开普勒发现的三个规律绕太阳运动。
老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另一个问题是: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是否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思考该问题的探究思维程序如何呢?
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说一说”和相应的探究思维程序,有助于提出“天体间引力规律的普遍性”的新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老师:那么,你们是否想过天体间引力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也就是说,地面物体与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有同样的“平方反比关系”的规律吗?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三节开头的三个自然段,体会牛顿当年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
二、新课教学
1.天体间引力规律的普遍性——科学推理,萌发猜想
教师:(多媒体出示如下阅读提纲,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然后再多媒体演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动画,月球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运动及受力的动画,苹果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落地的动画,
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阅读问题。)
阅读提纲
学生阅读活动或师生共同回答
(1)行星为什么没有飞离太阳?
原因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作用。
(2)地面物体为什么不能离开地球而总是落回
地面呢?
因为地面物体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 (3)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和地球吸引苹果的力是不是一种力呢?
猜想一: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和地球吸引苹果的力是一种力。
(4)最高的山顶上或建筑物上的重力有明显减弱吗?
客观事实表明:物体在地面和高山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没多大区别。
(5)拉住月球的力和地面物体的重力性质一样吗?
猜想二:地球对周围物体的重力作用应该会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拉住月球的力和地面物体的重力性质一样。
(6)树上掉下的苹果砸着牛顿,使牛顿突发奇想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不同意。机遇偏爱于有准备的头脑。“当牛顿思考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原因时,苹果偶然落地引起了他的遐想”的说法应该有点道理。
教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是否可以推测: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以及地球、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是同一种力,遵循相同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天体间引力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学生:可以,但这个想法的正确性要由事实来检验。 教师:很好,科学离不开事实。牛顿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的正确性,做了“月—地检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回答检验的思路。
2.月地间引力与地球吸引物体的力相同——月—地检验,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月—底检验的思路。按如下板书思路逐步显示。)
教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力。 教师:牛顿并没有就此止步。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否再进一步推广呢?也就是说任意物体
假定两力同种: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关系”的规律。
第 谷(1546~1601)——天文观测
开普勒(1571~1630)——数据处理
牛 顿(1643~1727)——分析应用 两力关系:同一物体在地面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它在月球轨道处所受引
力的602倍。
客观事实 月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60倍 两处加速度关系:物体在月球轨道处运动的加速度应该是物体在地面
下落时加速度的1/602。
牛顿第二定律 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36002
g r a ≈=ω 月球与地球的距离r =3.8×108m 月球的公转的周期T =27.3天 重力加速度g =9.8 m/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