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天净沙_秋思》导学案

《天净沙_秋思》导学案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一、学习要点: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能理解曲中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自学(一)1.知人论诗作者简介: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

著有《汉宫秋》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这些评价,并非溢美之辞。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曲”这种文体: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2.基础知识填空A.《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

B.《天净沙•秋思》的作者他是代著名作家家。

他与、、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三课前自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1、初读准确朗读这首小令。

2.理解这首小令的意思,感受它的意境美。

四.深度阅读理解-合作交流与点拨:1.听录音朗读,划出节奏。

2.再读感受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3.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4.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5.综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6.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7.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五、达标检测:品读《天净沙·秋思》, 填空答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第1篇】一、课文分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名篇,也是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诗歌,用一节课来上这首诗,的确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但我们的教学应当围绕一个核心来进行设计,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那么,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可以得到些什么呢?这就首先需要我们分析与之相关的课文内容,找出这一课以及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

这一单元收录了包括《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内的写景名篇,并且几乎都与季节有关。

因此写景状物,表现不同季节的特点应当成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借景抒情的名篇,但其侧重点有着明显不同。

《观沧海》虽然有“秋风萧瑟”的诗句点明了季节,但曹操观看的是“沧海”,而非秋天,诗篇重点是表现其壮阔的胸怀。

《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同样点明了季节,但重点仍是写“北固山下”之景,而非冬春交替的季节。

《钱塘湖春行》则是以表现早春景象为主,展现春日到来时的美景。

这首《天净沙·秋思》重点不应当仅仅在秋天上,更多的还是表现诗人之“思”。

这里的“思”可以指思绪,但更多的是指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但诗人的“思”是被秋天这个季节所触发的,他通过描绘秋天这个季节表现了他的情感,因此全诗的特色就是以情写景、情景交融,也是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价值所在。

由此我考虑到学生从中间能够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如何通过写景来抒情,如何能做到情景交融,这就是在这节课上学生可以得到的最大的收获。

在组织教学时就应当围绕“以情写景,情景交融”这一条主线,让学生首先学习本诗的描写方法,再接合背景了解诗人情感的由来,理解诗人抒发这些情感的原因所在,再让学生也去进行一次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也能感受诗歌的美,应当是有所得的。

同时,我也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是委婉凄凉的情感,与学生目前的心态距离很大,所以应当让学生从最直观的印象入手,如秋天的寒冷,进而延伸至心灵的寒冷,最终对诗人描述的场景产生内心的共鸣。

《天净沙秋思》 导学案(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整理

《天净沙秋思》 导学案(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整理一、胜利学习(一)胜利目标1、了解马致远及其作品和元曲相关学问。

2、理解词中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品中情感抒发与景物描写的关系,感受词人写景的妙处。

4、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胜利自学1、珍宝们,请你们借助课下解释、工具书,筛选重要信息并牢记,解决目标1。

2、孩子们,下面快速读作品,找出文中所运用的意象,借助课下解释或工具书等方式,小组沟通争论,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的思想情感。

再选择其中的一句充分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细致刻画一下,解决目标2,加油吧!3、孩子们,请你们借助工具书和现在对作品的理解,说说作品中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的关系。

珍宝们,再想想小令的其次句与第一三句有何不同?对全诗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来解决目标3吧!4、孩子们,信任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已经会背诵这首小令吧?快把它默写下来吧!同桌互评,解决目标4.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胜利量学1、我来介绍和元曲学问。

2、我能找出意象并说出所表达的情感。

3、我来分析苍凉.伤感的气氛里穿插温馨场景的作用。

4、《天净沙.秋思》一句一景,我来选择其中的一句扩写,用“我仿佛看到了……”的句式来细致描绘。

二、胜利展现三、胜利检测(一)基础题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______,是______代闻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二)综合题1、从前三句中选择一句,描述一下画面,说出景物特点。

2.此曲哪一句点明白主旨?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3、试分析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的缘由。

四、胜利反思刘柳[《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会探究,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研讨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堂导入。

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画,说说,可以给这幅图画配一首什么诗。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度,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元曲。

二.介绍体裁1.我们来读一遍注释⑨:选自《全元散曲》。

天净沙,曲牌名。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戏曲作家。

2.读过注释,我们可以来猜一猜,元曲具有什么特点?预设:可以唱。

这个“曲”字告诉我们,这首秋思在古代是可以唱的。

因为是元代的作品,我们把它叫做元曲。

简单地说,元曲就是元代的可以唱的一(转载于: 书业网)种文学作品体裁。

3.那么,“天净沙”是什么意思呢?跟这首元曲的内容有关系吗?(可引导:注释里是怎么说的?)曲牌名。

那也就是说,“天净沙”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而与它的——曲调有关系。

它是表明一首曲的曲调的。

4.而与内容有关的是哪个部分?“秋思”。

那么“秋思”就是这首曲的题目了。

三.诵读感知1.从秋思二字,我们可以猜猜,这首曲可能会写哪些内容?预设:秋天里的想法。

引导:也可能会写一些秋天里看到的——景物。

2.那么我们来读一读这首曲。

老师先来读一遍。

(范读,读出感情,读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断句,但不点明此处断句。

)同学们也来读读看。

(生齐读)3.我们刚才猜了,马致远可能写了一些秋天里的景物,写了一些秋天里的想法。

我们猜对了吗?哪几句写了秋天里的景物,哪几句写了秋天里的想法?预设:可能有学生把“夕阳西下”划分到后一部分,明确前四句为写景,最后一句抒情。

4.前四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在这些表示景物的字下面加点,把形容这些景物的字用括号括起来。

天净沙秋思教案10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10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10篇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教案(一):《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理解曲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3、背诵和默写全曲二、教学设想:1、以学生活动为主,其中包括朗读、讨论、描绘、写作、欣赏等,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2、这首元曲释义简单,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把重点放在指导阅读、讨论景物描述的作用和反映的主题上。

3、本课教学拟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1、简介作者: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杰出戏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汉宫秋》;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现存130首,除《天净沙秋思》外,还有《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等也具有代表性。

(幻灯显示或印发资料)2、在曲牌“天净沙”中,最为著名的一篇便是《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的思绪。

(板书题目)3、简介元曲:元曲与唐诗、宋词标志着文学史上的三座艺术高峰。

曲在元代兴起,它开拓了一条大众化、通俗化的新的文学途径,在格律、字句和情调上有较大自由。

它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结构上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通常是独立的单只曲牌,按曲调创作,每一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

如这天我们将要学的《天净沙》。

(幻灯显示或印发资料)说明:让学生简单的了解元曲,有助于学生阅读和欣赏。

4、教师范读。

说明:范读要根据感情基调的需要,节奏合理而低缓。

(能够结合多媒体动画Flash,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5、学生自读,教师点名读。

朗读要注意节奏,并感受景物描述。

(朗读节奏见板书,可幻灯显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说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透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旨在透过读让学生对这首曲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理解全曲作铺垫。

6、结合自己的朗读后的感受(或观看的动画Flash),学生进行素描(有条件的校园能够让学生自己制作动画Flash),力求把曲中的景物描绘的合理、形象、生动。

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教案的制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以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天净沙·秋思》教案(通用13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通用13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净沙·秋思》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净沙·秋思》教案篇1〖教学理念〗1、多渠道引导学生品味写景语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疑难,感悟诗情的能力。

2、批判性地看待课文插图。

3、读写结合,以读带写。

〖教学步骤〗一、组合物象,准确把握意境1、反复朗读,抓关键词,体会感情。

本诗文字通俗浅显,教学时,通过学生自主的朗读法来寻找物象,组合物象,准确把握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诵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

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

自主性朗读后,教师相机出击,设计问题:这首诗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诗句可以体现出来?2、读景组画,情景交融,悟出意境。

在自主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利用多媒体播放诗作四幅画面(老鸦依藤集枝图,小桥流水炊烟图,古道西风瘦马图,夕阳游子思乡图)的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小令,既而在四幅画面的视觉冲击下,配以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的音律,然后请一生示范背诵,学生当即评价。

当堂指导学生背诵。

二、抓住图象,挖掘诗歌深意这一环节巧用课文的插图,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形成批判性看待事物的品质。

课文插图犹如特写镜头,可形象地再现一个特写的细节,可简笔勾勒事物的概貌,可开启读者想象的空间。

它的作用要和教师的巧妙运用纵使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研读《天净沙·秋思》的时候,笔者发现教材的这副插图与作品的意境有些不协调。

袁金华等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条件》中说:“必须在教学中善于创造‘愤悱’的意境,让学生跃跃欲试。

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始终处于展翅欲飞或跃起向上的积极状态中,使他们在不断求知的过程中产生越来越强的求知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感受曲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意象、知人论世以及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课前播放《秋思》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

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

这是中国的诗歌华夏的精华,这是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唐诗宋词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带给我们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二、文本解读,学习新知(一)初读,诵秋词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对学生进行抽读检测。

3.让我们节奏分明的齐读一遍,一词一顿,一句三顿。

(二)美读,赏秋景1.听老师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凄婉、哀伤、悲凉。

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

3.读着读着,这秋的悲凉就渗透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中除标题并无一字为秋,无一字为悲,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枯藤老树。

4.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5.它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它营造出的冷落暗淡的气氛容易让我们的心变得忧郁,沉重。

6.还有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类似的感受?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10种意象)7.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那波动我们心弦的十种意象。

(孩子们,让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去想象这些拨动诗人心弦的十种意象,有枯藤、有老树、昏鸦,有小桥、有流水还有人家,古道上,吹着西风,一匹瘦马夕阳渐渐西沉入山,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的交叠,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8.这是一副怎样的图画?秋日黄昏图,深秋夕照图9.引导学生逐句品析上述10种意象有什么特征,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

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

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下面给大家分享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这首诗歌具有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采取角色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1、了解小令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片、录音带和、VCD、碟片。

2、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低声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学生凝神静听,乐曲像小溪般流入学生的心田。

)在音乐的节奏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主题。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曾任浙江行省官吏。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后世把他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明确内容
指导学法
(为课堂展示做准备)
自主预习案
1、结合相关链接,识记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课后反思
难点: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知识链接:(参照以下材料,课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散文常识、作者常识等有关内容,有价值的内容补充到空白处。)
元代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那就是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元代出现了最杰出的大戏剧家关汉卿,其代表作《窦娥冤》,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马致远的《汉宫秋》。散曲在元代是韵文的主体,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一般指一支曲子(也就是一个曲牌);散套由两支以上以至数十支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首尾一韵到底。马致远的散曲成就居全元之首,他的散套《夜行船·秋思》是其名世代表作,另一首写景小令《天净沙·秋思》以28个字刻划出一幅动人的天涯行象照象图,堪称“千古绝唱”,是其小令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被称为“秋思之祖”,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3.请根据曲中的意境,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曲中的画面?
总结规律
提高技能
让学生将创造出的诗、对联板书出来。
拓展提升案
阅读四首《天净沙》,说说为什么马致远的更能打动人?
摘记重点检测学情作业 Nhomakorabea习案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型设计】品读课。

【预习要求】了解作者及“曲”的有关常识。

【教学设想】马致远的这首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

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却做到了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

教学中为避免空洞、枯燥的讲解,宜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诵读、配画、改写等形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画、说、写中受到熏陶,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就是曲。

唐诗、宋词、元曲互相辉映,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有谁能说说有关“曲”的常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并小结,之后投影关于“曲”的常识。

关于“曲”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

它是配乐歌唱的诗。

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

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

《天净沙。

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

二、诵读,整体感知内容1、课题及作者:课题由两部分组成,与词相似,“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即“秋的思念”。

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

2、学生自由诵读:提示:朗读应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悲同喜。

3、检查诵读情况:通过抽读,小组读了解情况,并对误读的地方予以更正。

4、听范读。

5、给这首曲配一幅画:激趣:有个词叫“诗情画意”,说的是具诗画的意境,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往往融会在一起,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笔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间笔画)。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把这并列的九种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联缀起来,向大家描绘一幅秋郊夕照图吗?
课型
公开课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散曲的文体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能正确把握作者寄寓在小令中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意境。
课前预习
【元曲】
二、积累两句有关“秋”的诗句或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你还知道哪些?请积累下来。
课后反思
白银区稀土中学创建高效课堂导学案
科目:语文授课年级:七年级主备人:沈丽琼教研组长:教导处:授课时间:2014.9.17
课题
【越调】天净沙秋思
新知导读
一、解释词语
【昏】黄昏,傍晚。
【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常指秋风。课文指秋风。
【断肠】肝肠断裂,形容极度悲痛或哀愁。
词义辨析:
【古道】〖古道(热肠)〗
古道:课文中指古老的道路。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拓展提升
一、积累思乡名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教师版)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教师版)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教师版)第一篇:天净沙秋思导学案(教师版)天净沙秋思导学案(2018.3)(教师版)主备教师:习志国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2、感受理解曲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1、背诵和默写全曲【知识链接】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为“曲”。

他最著名的剧目是《汉宫秋》;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天净沙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誉为“秋思之祖”。

2、文体知识元曲分类及小令特点: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也有例外。

赏析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

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重点初中生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导案三篇范文格式

重点初中生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导案三篇范文格式

重点初中生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导案三篇范文格式天净沙秋思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2、感受理解曲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3、背诵和默写全曲二、教学设想:1、这首元曲释义简单,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把重点放在指导阅读、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反映的主题上。

2、以学生活动为主,其中包括朗读、讨论、描绘、写作、欣赏等,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3、本课教学拟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1、简介元曲:元曲与唐诗、宋词标志着文学史上的三座艺术高峰。

曲在元代兴起,它开拓了一条大众化、通俗化的新的文学途径,在格律、字句和情调上有较大自由。

它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结构上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通常是独立的单只曲牌,按曲调创作,每一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

如今天我们将要学的《天净沙》。

(幻灯显示或印发资料)说明:让学生简单的了解元曲,有助于学生阅读和欣赏。

2、在曲牌“天净沙”中,最为著名的一篇便是《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的思绪。

(板书题目)3、简介作者: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杰出戏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汉宫秋》;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现存130首,除《天净沙秋思》外,还有《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等也具有代表性。

(幻灯显示或印发资料)4、教师范读。

说明:范读要根据感情基调的需要,节奏合理而低缓。

(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Flash,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5、学生自读,教师点名读。

朗读要注意节奏,并感受景物描写。

(朗读节奏见板书,可幻灯显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说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旨在通过读让学生对这首曲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理解全曲作铺垫。

6、结合自己的朗读后的感受(或观看的动画Flash) ,学生进行素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动画Flash ),力求把曲中的景物描绘的合理、形象、生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第1篇】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

教学用具:自制录音带、录音机、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

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解题:“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朗读诗歌:1.师配乐范读2.学生齐读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学生配乐朗读。

四、品析鉴赏:1.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如: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1)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玺、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语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25课《天净沙秋思》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掌握“散曲”的文体知识。

⑵正确朗读、背诵全曲,能准确把握这首曲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⑶学习分析诗歌的方法,感知诗中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⑵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培养想象力,陶冶情操。

⑶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⑴学习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态度。

⑵体味诗歌中的意境,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曲的内容,品味曲中情趣。

⑵背诵、默写全曲。

2.教学难点⑴通过诵读,发展语感。

⑵从语言角度赏析诗歌,领悟曲中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课文,简介散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

《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2.作者及写作历史背景简介。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2022年《天净沙s秋思》导学案(word版)

2022年《天净沙s秋思》导学案(word版)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马致远及元曲的文学常识;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名句;3、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名句;2、揣摩作者的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悲秋。

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致远眼里的秋是怎样的。

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约1321)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

曲词豪放洒脱。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

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2、背景链接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时代气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3、文体知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三、预习设计1、请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正课)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正课)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马致远及其作品和元曲相关知识。

2、理解词中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品中情感抒发与景物描写的关系,感受词人写景的妙处。

4、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预习交流展示学案:(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二)文体知识: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曲”分为“剧曲”和“散曲”。

“散曲”又分为“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和“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小令。

(三)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句(至少3句)1、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诗》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灏《黄河楼》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6、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白居易《望月有感》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四)熟读诗歌预习,落实双基(看谁能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1、熟读诗歌达到背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运用想象和联想勾画这首小令的意境2)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3)学会品味语言4)感悟对祖国对亲人深切感情教学方法启发合作学习讨论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元曲四大家导入课题(投影展示)1识记关于元曲四大家的文学常识2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3关于这则小令的定评“秋思之祖”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字音及初步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凄凉哀婉浓浓的归思)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诵这首小令并作出评论四小组选派朗诵最好的作展示大家做点评。

老师总结五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讨论和交流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意境。

附讨论结果:1)枯藤:给人一种荒凉感。

2)老树主人公联想自己的人世沧桑,给人一种人生暮年的凄凉感3)昏鸦:黄昏归巢,增添凄惨之感。

(以哀景写哀,衬托凄凉无比)4)小桥流水人家:走上弯弯小桥,看到流水潺潺,人家屋顶炊烟袅袅,由幽雅、安宁、温暖之景,突然撩起主人公无尽的归思之情,景触发游子的“愁”(以乐景写哀,反衬悲意更浓-)。

5)瘦马:浪迹天涯之人的精神清瘦夕阳:笼罩整个画面此为背景6)断肠人在天涯:篇末点题。

人在天涯和断肠的因果关系。

突出无以名状的浓重归思之情。

六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所讨论的结果,进一步展开想象和联想,拿起手中笔,把这首小令改写为一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散文。

七学生展示其作品大家评八小结1“秋思之祖-”--------元周德清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司空图《诗品》3不是一览无遗,而是留有余味-------冯友兰4有意味的形式-------贝尔5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宋玉【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第2篇】【文本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其中一首。

本文内容是:羁旅的游子独自在外,望秋景,抒发浓烈的思乡情绪与人生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地位,感悟课文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评析诗歌的能力。

3,正确理解课文表现的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评析诗歌的能力。

2,难点:正确理解课文表现的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相提并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赏析课文】
作者仅仅用12组名词,11种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派秋天凄凉萧索,昏暗渺茫、毫无生气的景象。

这首小令的题目叫“秋思”,可是全篇28字,无一词提到“思”。

这首小令,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是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小桥流水人家”是通过家的美好、安定、归宿与“断肠人在天涯”漂泊、无归宿,形成强烈对比。

通过家的美好、安定、温暖与游子漂泊、艰辛的巨大反差,更加突出衬托了游子远在天涯思乡而“断肠”!
这首小令获得非常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作者把游子思归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然景物中。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

《天净沙·秋思》妙在情景交融。

前三句写了多种事物,描绘了多幅图画,渲染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

每一个词都深刻而准确地体现了漂泊天涯的“断肠人”的独特感受,烘托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情愫。

藤是干枯的,树是衰老的,鸦是归巢的,突然在荒郊野外发现了一座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和人家。

对比中饱含不尽之意。

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景语与情语巧妙地融为一体,不露雕痕,自然天成。

【思维训练】
1,这首《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作者悲伤、愁苦的思想感情。


2,这首曲子,最能表现作者悲伤心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曲子,最能表现作者悲伤心情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3,什么是“断肠人”?
(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这里是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4,“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并且划出朗读的节拍。

(这一句,应该用舒缓,低沉、凝重、滞缓的语气。

朗读节拍是:断肠人/在/天涯。


5,朗读这首曲都要用低沉凝重的语气吗?
(不是。

“小河流水人家”,色彩较为清丽明净,不能用低沉凝重的语气。

)6,“小桥流水人家”,通常是写我国哪个地方的景象?那里给人一种什么感受?(“小桥流水人家”,通常是写我国江南的景象。

那里往往给人春意昂然,暖风袭人的感受,江南美景的温婉多情也往往使人心生暖意。

所以,朗读这句诗应该节奏明快,语气轻松一些。


7,你最喜欢哪一首描写江南的诗歌?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8,“小桥流水人家”,这与全诗的悲愁基调是否和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桥流水人家”与全诗的悲愁基调是和谐一致的。

文艺作品中情和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从表面看来,“小河流水人家”的明丽与全诗的悲愁基调不一致,但是景物是客观的,原本没有什么哀乐,是情感使然。

这里,作者运用反衬的手法,即以乐景写哀情,收到了更好更强烈的表达效果。

这样写,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

人贵直,文贵曲。

乐景写愁使愁更浓重,使情更伤悲!)
9,“天涯”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断肠人”如此心伤、悲痛呢?
(“天涯”的意思是天边。

从“天涯”二字看出,“断肠人”如此心伤、悲痛的原因是背井离乡,远在天边。


10,哪些景物表现作者的伤心之情呢?
(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天涯”等景物,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之情。


11,这些景物都是秋天常见景物,可是它们在“断肠人”的眼中,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特点?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其意象“枯”、老、昏”,色彩衰朽、昏暗、茫渺,情感基调是压抑、毫无生气。

“古道西风瘦马”,其意象是“古、秋风、瘦”,色彩是苍老、萧瑟、凄凉,情感基调依然是低沉、悲苦、疲惫无力的。

这些意象,为游子骑着瘦骨嶙峋的马独自行走在萧瑟的秋风古道上,从而引起“羁旅之苦”的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