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解析2009年高考政治大纲学科复习备考策略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政治试题分析及高三复习备考对策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政治试题分析及高三复习备考对策
第o二教|育#资源:网M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政治试题分析及高三复习备考对策
第一部分试题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全体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西宁第一私立高中的高三政治政治教师,受化隆县教育局领导的邀请,来化隆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2010年高考的政治复习问题。首先,大家知道,高考仍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因此我们要研究2009年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动向和规律,对于指导我们中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简要分析一下2009年全国文综2卷政治试题的特点。
四.注重正确价值导向和情感渗透,体现教育引导功能。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种课堂形式的外显变化,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内在变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也日趋得到体现和落实。试题渗透着情感体验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真善美,提升思想境界。如31题通过对胡杨树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英雄树的赞美引导学生培养自强不自
二、以时政热点材料为切入点,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重视教材,立足基础知识,注重理解和应用,通过大家熟悉的时事材料考核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是历年高考的特点,今年也不例外。如选择题24题通过计算,考察了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5题外贸用人民币结算,考察了货币的职能和外汇与汇率,26题家电下乡,考察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7题考察消费者的权益,28题考量变与质变,29题考的是矛盾双方的转化,30题考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1题考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32题考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的民主集中制,33题考察人民政协的职能,34题考察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35题考察我国的对外政策。38题则考了消费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正确价值观,39题则考察了产业结构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等。
有效复习 科学备考——2009年高三政治备考策略
多角度归纳 ,是对知识之 间的内在联 系的整体把握 , 是 对知识的难点、 易错点和盲点的针对性分析。 集中精力听
导地位 , 先进文化 内涵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知识文 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联系起来 , 形成系统知识。
( )整合 板块 知识 二
如我们在做《 政治生活》 练习中, 整理 出易错 和易混 的知识 点有 : 民与人 民 , 民是一 个 法律 概念 , 阶级 公 公 无
性 之分 , 人 民是 一个 政治 概念 , 有鲜 明阶级 性 ; 委 而 具 村
按其逻辑关系形成层级的知识 的网络群 , 深 更 济、 政治 、 文化 、 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对 “ 理解” 就要做 到 识体系 , 懂得 、 解 、 理 领会 、 释 、 解 阐释 、 明 、 纳 、 说 归 概述 、 断 、 推 整 层次 、 多角度 地理 解 知识 、 把握 知识 。
( )突 出课 前检 测 二
会 发展 的 主体 力量 是 人 民群众 。在 阶级社 会 , 会 发展 社
课前检测是加强记忆和打牢基础 的重要手段。 检测 的直 接 动力 是 阶段 斗 争 。在社 会 主义 社 会 , 会 发展 的 社
的内容往往 都是 考试 内容 中的必考 考点 , 形式 有填充 、 判 直接动力是改革。以国家性质为主线 , 可以把握 国体与
理、 析、 辨 赏析 、 悟 所 涉 及 的基 本 概 念 和 基 本 观 点 , 感 掌 握 知识 间 内在 联 系 。对 “ 用 ” 应 就要 做 到运 用 、 析 、 分 评
2009年高考政治学科复习备考策略
2009年高考政治学科复习备考策略一、考试大纲分析2009年政治考试大纲,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其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
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重点考点29个,没有变化,但2008年宏观调控就被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哲学有66个考点,重点考点29个,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政治学有44个,重点考点15个,这部分知识与去年相比,只有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处变动。
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
二、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1、正确处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明确规定了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
从《考试大纲》看:高考命题将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能力立意”的改革方向稳步前进,但试题中将会进一步渗透新课标的理念。
如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这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在旧教材的考试中肯定涉及,这是命题的趋势。
《考试大纲》注重对知识点的体系化、专题化的考查。
但是《考试大纲》毕竟不是课本,考纲所列的考试范围是要点式的,而不是对考点的详解。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做到既要“抓纲”更要“务本”。
所谓“抓纲”,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其所列的考点要尽力掌握,注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如新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高度重视。
所谓“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
在复习中要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复习,以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尤其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课本,在大纲的指导下,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2、正确处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关系本年度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2009年政治高考考试冲刺技巧及应试策略
2009年政治高考考试冲刺技巧及应试策略2009年政治高考考试冲刺技巧及应试策略今天距离最后的考试时间还有不到1个月,此时此刻,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到来最疲惫、最紧张、甚至也是最茫然的时候,其实这非常正常,这是一种真正临近决战时的常态。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能否打胜,关键又看我们怎样超越这种常态,做一名“专业选手”。
一、最后阶段冲刺复习技巧文科考试有一个特制,就是越到后面,效果越好。
现在应该从很具体的知识点复习中超越一下,就是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作一个盘点式的总结,这个做好了,提高10到20分是完全可能的。
(一)复习时应有的基本技巧1.综合思维:政治科目中很多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识记,这也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2.灵活创新:政治科的学习,不是“背”字当头,而是“懂”字当头,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紧扣重点热点:考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必须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做妥当安排,提高复习效率。
抓住抓好重点的同时,还必须抓住抓好热点。
热点也常常是重点。
考试不回避社会上的热点与焦点问题。
4.快速敏捷:考生在做答时,反应要快,思维要敏捷,速度要跟上。
否则,是会失掉这难得的机会的。
(二)针对不同学科的复习方法在政治课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属于基础学科,文化和政治属于应用学科,当。
对不同的学科,应该有不同的总结方法。
1.基础学科掌握基本知识。
通过研究历年的考题可以发现,基础学科考查的不是对概念的单纯记忆,而是要求考生根据原理、概念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判断分析。
因而必须注意点、线、面的结合。
所谓点,就是基本的观点、原理和范畴;所谓线,就是一章内容的联系;所谓面就是整个学科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复习到马哲的各种理论时,概念要联系起来记将这些概念放在一起,搞清楚了各个概念的内涵、概念之间的异同、易混淆的地方之后,不但容易记忆,而且效果好,在考试的时候又能灵活运用,自如应付。
2.应用学科对政治学科的复习要特别注意当年发生国内外大事,如2008年发生的抗震灾、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以及大纲新修订后增加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200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的做法建议与策略
200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的做法建议与策略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
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基本指导思想要以课本为主。
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
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第一,先把课本读“厚”。
具体做法是:结合《2009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
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
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
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
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
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高考专家对2009年高考政治后期复习备考的建议和策略(内部资料)
• 课下练习和测试题要求学生做的,教师 一定要提前做一遍,把发现的问题(如 超纲、错漏、内容的删减等)提前进行 处理,避免浪费学生的精力。对外来试 题要做到教师没提前做的,不发给学生, 教师把握不准的,不发给学生,可选编、 荟萃成精品试题,发给学生,练透讲透。
• ②精讲。
• 第一:要“限讲”,决不能搞满堂灌, 要讲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给学生 留出一定的时间自我反思和顿悟,培养学生 集体讨论和争辩的习惯,为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当然,“限讲” 并不是不讲,学生不会的、似懂非懂的教师 去讲解,学生似会非会的教师去纠正,学生 不能系统的师生共同去系统,学生不能挖掘 的师生共同去挖掘。
• 2、专题复习阶段(2009年3月初至5月初) • 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在第二轮 复习中 , 应关注时事热点问题,注意理论 联系实际。 • 3、综合训练阶段(2009年5月初至5月 下旬) • 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在第三轮 复习中 ,考生应注重方法的整理和规范答 题习惯。
•
4、考前指导阶段(2009年6月初两节 课)
②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
• 课堂教学中主要讲方法、讲规律,讲知识的 产生过程和思维过程的认识。哪些知识该讲, 哪些知识不该讲,一定要心中有数,不要上 成一轮复习的翻版,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 效率。要善于总结,善于抓问题的关键点, 突破口,每一专题主干知识的核心是什么, 主干线是什么,要引导学生学会穿线 。
•
•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四 少”、“四慢”、“四差”、“四费” 现象的发生。
•
“四少”:信息量少,方法指导少, 讲知识形成过程得少,归纳提练得少。 • “四慢”:课堂教学节奏慢,依据 学情调整教学进度慢,引导学生转换 思维方式慢,查缺补漏的时机慢。
2009年浙江省高考政治科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策略
2009年浙江省高考政治科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策略《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说明(思想政治)》(以下简称《说明》),是浙江省在坚持科学、稳定与创新的原则下,首次自主编写的新课程考试说明。
与以往的考试说明相比,《说明》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高考复习教学中,理解考试说明的内容和精神,把握命题的依据与要求,是师生学科备考的核心与关键。
本文将对《说明》进行必要的解读并提出一些复习策略。
一、《说明》的依据与要求《说明》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基础上确定了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这表明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
而且,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浙江地方特色。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从《说明》提供的样卷可以看出,2009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卷,仍然采用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的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卷的结构与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
政治科具体见下表:从上表统计看出,与以往不同的是,《说明》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样卷”取代以往的“题型示例”,样卷不仅可以说明试题类型,而且对试卷中的题量、分值以及考试内容比例等也作出了说明。
样卷试题也不再是出自以往高考试卷的陈题,而是自主编制的新题。
文科综合试卷分为I、Ⅱ两卷,两卷中政治学科满分为100分。
第1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政治学科12题共计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综合题),两个大综合题下设置的5个小题,共计52分。
其中各模块分值的比重为:《经济生活》占30分,《生活与哲学》占26分,《政治生活》占14分,《文化生活》占16分,《国家与国际组织》占14分。
2009年高考备考(政治)学科考前复习指导建议(三)
2009年高考备考(政治)学科考前复习指导建议(三)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高中政治学科教研员(内部资料,请勿上传网上!)第三部分、关于新教材、新增知识点的解读注意:原则上是,考生学什么高考考什么,但是一般要结合新教材,“命题”不涉及新教材(命题尽量回避修改的知识),但答案要注意结合新教材的新提法(答案应该按修改后的教材提法)。
(这部分内容,请参考教研室另提供来自广州市的内部资料,见后附)2009年广东高考政治新增(调整)主要考点详解1、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表述变化)(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①提高效率的原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促进公平的原因: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才能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提高效率?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如何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安徽省2009年政治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其复习建议.doc
安徽省2009年政治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其复习建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制定的2009年高考考试说明于二月中旬正式出炉。
安徽2009年高考说明将是广大考生复习迎考和教师指导复习的基本依据,同时也将成为2009年安徽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是明确复习思路、突出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
一、2009年安徽考试说明解读㈠命题改革1、命题指导思想将体现“目标立意”。
由于今年是新课改后安徽第一年高考,命题将切合新课改精神,由以往的能力立意向目标立意过渡。
所以在考试说明中明确表达了“目标立意”信息。
如考试体现应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学科德育功能”的表述,明确指出新课改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考试目标和考核要求切合学科特有的时代特征。
如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目标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的表述,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目标中“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表述,今年的试题将会更加关注现实,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试题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将会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和与时代特征相一致的地方特色。
3、试题将加强探究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如论证和探究目标中不仅局限于往年的创新思维的表述,更是增加了通过“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述。
试题的立意、情境、设问、答案设置将会更加新颖,这种考试的变化要引起考生高度重视。
㈡考试说明新变化从整个文综试卷看,选择题分值由140分减少到约130分,非选择题分值由160分增加到约170分。
从文综三科整体来看,这种变化在单科上不会太明显。
全卷估计共39大题,每科各13大题,其中选择题11题,非选择题2大题若干小题。
2009年政治学科高考的范围为四个必修模块(含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的时事政治,时事政治的考查不单独出题,在相关模块内容中体现;选修内容不考),分值为100分。
备考指要--2009年高考政治大纲解析
2009年高考政治大纲解析1.两个知识点进行微调。
和去年相比,2009年政治科目高考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其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
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
一是政治学中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
这一知识点有三大部分:一是邓小平理论,二是江泽民的党建理论,三是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因此,考生对新增考点的主要内容必须全面把握。
二是经济学中有一处知识点表述有调整:去年为“宏观调控”,今年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联手救市,这一过程中所要涉及到的知识点,考生也要关注。
2.复习结合时政热点,关注教材。
考生复习时,要紧紧扣住高中政治教材,打好基本功,但要注意新教材的修订部分。
另外,受政治学科特点的影响,考生复习时不能拘泥于教材,必须参考“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涉及“三农”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等等。
但难度、范围要注意适当,不能超过高考大纲、高中政治课课程标准两大“标高”。
3.归纳知识点,让知识 “成网成片”。
比如,经济学可按基本经济理论部分,或者按经济活动四环节依次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便于理解和记忆。
哲学可分为四大部分:唯物论、辨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学也分为四大部分:国家之路、政治之路、民族与宗教、国家社会与对外政策。
复习时,考生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与高考的考点,和时政的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考生大脑中要建成宏观调控的知识网,结合金融危机的热点,再针对高考考纲中关于“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的考点。
这样,复习时便于“活学活用”。
4.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首先,考生要练一练历届高考题,从中学会审题,从题目提炼有用信息,再明确答题所涉及的知识,避免张冠李戴、知识错位,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09年高考备考(政治)学科考前复习指导建议(二)
2009年高考备考(政治)学科考前复习指导建议(二)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高中政治学科教研员(内部资料,请勿上传网上!)第二部分对2009年高考重点考点知识的猜测(内部资料,请勿上传网上)一、《经济生活》模块:货币的基本职能外汇和汇率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者和需求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公司经营与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就业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投资效率与公平财政的作用税收的基本特征与作用市场秩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对外开放二、《政治生活》模块: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政府的宗旨与基本原则依法行政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职责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性质\宗旨\指导思想\领导方式\执政方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三、《文化生活》模块: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作用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四、《生活与哲学》模块: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客观依据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
09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透析及备考说明
2009年政治《考试大纲》透析及备考策略一、2009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新变化2009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与2008年相比,考点内容基本稳定,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常识有57个,哲学常识有66个,政治常识有44个。
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
考点变化不大,只有政治常识部分的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里面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考点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考生在平时复习中要注重对本考点的复习。
从命题指导思想上看,仍然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考核目标与要求上看,四个能力目标和对每人个考核目标的三个层次的要求都保持不变。
二、2009年政治学科命题趋势的预测(一)高考题型预测1.稳中求新、求变。
每年高考在题型上都要有所创新,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这两大题型内部进行微调,从形式到内容体现创新精神。
如,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远未停止,要早做准备。
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都需要我们掌握。
2.近两年的组合型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加大了试题难度。
2008年高考政治试题共12道选择题,其中有8道是组合型选择题,所占比例非常大。
因此,预计今年不会再增加了。
4、利用新闻照片设计试题。
使用多年的漫画在2008年高考中没有出现。
漫画往往寓意较深,考生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读懂。
(二)2009年政治命题特点和趋势1.继续坚持"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命题的最基本的原则。
同时,高考还要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材、有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有助于公平、公正及改变考试、录取"大一统"的格局。
备考策略:解读2009年高考大纲各科复习建议
备考策略:解读2009年高考大纲各科复习建议特邀专家:广西梧州高中政治组张容海从近日出台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政治科)中可以看出,在今年的高考政治中,除了考试范围中政治常识部分由去年的“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外,无论是从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还是从能力要求等方面,与去年相比都无变化。
如何在有限的复习备考时间内,做到高效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复习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呢?笔者认为:深入领会、贯彻好《考试说明》的精神,是重中之重。
《考试说明》体现了国家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高考命题的惟一依据,理应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对《考试说明》的忽视,将导致教师只凭自己的经验而教,只凭自己的感觉而教,在这种情形下,师生们只能被动地在题海里争斗。
仔细学习就会发现,高考的重点明确地写在了《考试说明》中。
从考试性质看,说明中明确提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既然如此,就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对此师生都应该有思想准备。
在知识要求部分,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不同层次对每个知识点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求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对重点知识要保持较高的比例,对综合性的知识,侧重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并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
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突出探究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并强调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应突出“五抓”:这种学习,不应该只限于教师,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对《考试说明》的深刻理解,向全体学生宣讲。
因为最终要落实的还是学生,当学生也要学会按《考试说明》的精神来复习时,这样的复习就一定是高效的。
关于这次唯一的“改”必须引起我们高度注视。
“改”意味着新,新思路、新提法、新措施等都要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
2009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评析与2010年文综政治学科备考策略
- 人民群众 的历史作用 做法
简答第 3 题 ( 分 ) 嘉 图 比较 成本 学说 的 内容 甲乙双方在理财与推销方面的优 势比较 5 7 李
选考部分
( 选修 2 )
( 选修 3 )
与主张
( 分 , 占 5 简答第 3 题 (分 ) 7 约 %) 6 7 联合 国安理会 的责任与权力 安理会通过关于打击索马里海盗 问题 的决议
注重对考生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
( )试 卷 结 构 分析 一
背景材料与命题形式
时事政治
(4 1分
,
单选第 17  ̄ 题
(4 1 分)
十七届三中全会 、食品安全法 、国内生产总值 的世界位次 、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
仑站、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 费、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的主题 、我国第一个蝉联奥运 会柔道冠军的运动员冼东妹 汇率变化判断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折线 图 ( 四选二 的规则 组合 选择)
选择) 唯心主义认识论 的观点 城市文明指数调查结果 的公布
哲学生活 (9分 ,约 占2 %) 3 5
多选第 3 题 ( 分) 4 3 矛盾的统一性 辩析第 3 题 ( 1 物质、意识能动性 9 1 分)
论 述第 4 0题 (7分 ) 系观 1 联
、
古 文 休谟 的不可知论
论述第 4 题 1
(8 ) 1分
效 率与公 平的关 系 、如何 扩 承包租赁方养蟹人 与发包 方农 户 的关 系、近年我国
大内需 收入分配状况 ( 经济学统计表格 )
公 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姚明的爱国行 为
民主监督 单选第 1- 6 1 1 题 (2 ) 1分 政府权力的监督
2009高考冲刺阶段总复习之政治
2009高考冲刺阶段总复习之政治如今,距高考仅有三十几天,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俗语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这一阶段的复习,对于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可以说,高考复习,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机遇,常常被准备充分的人牢牢抓住。
现就2009年政治考试,谈谈高考冲刺阶段复习策略及应试技巧。
(一)考纲分析关注2009年政治考试大纲,注意教材变化,解析命题趋向。
1、高考命题总体趋势2009年高考命题整体趋向基本稳定,试卷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根据考试大纲,总结以下三点:★试题总分不变。
★题型不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不变;选择题由“传统单选题”和“组合选择题”的构成不变,极个别题会是“一材多题”型;选择题仍然以热点材料或者新事物为背景编制试题,主观题仍然以热点材料为背景编制试题。
★一般会避开意识形态、阶段性的问题,敏感的、难以定论的问题,如中美关系的冲突、中日的宿怨等,应该不会介入这类问题,以保持考生情绪稳定。
2、关注考核内容与范围考核内容与范围的变化,较之旧教材而言,其表述变化、合并整理、新增和删除的部分共26处之多(经济生活10处;政治生活4处;文化生活12处),详见考纲。
3、关注题型示例密切关注题型示例,如计算题、探究题等,解读相关信息。
(二)针对考纲特点,制定复习策略1、复习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应是:★自觉复习,加强对教材知识的整理,理清基本线索,默写重点知识;★主动关注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先看书后做题,做题后再看书,不能忽视主观题,做题要“慢审快做”。
2、指导思想复习的指导思想应“落实‘二精’,重视回归,强化迁移”。
目前是综合能力成型的关键期,也是高考成败的关键期,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合理安排复习的内容与步骤,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精选习题是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减轻负担的关键,至关重要。
训练中最忌讳的就是打题海战,大量、重复做缺乏思维性的、无针对性的陈旧题,这样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容易造成错误导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2009年高考政治大纲学科复习备考策略整理自:天利考试信息网2009-1-15 21:15:55 在线报名
天利考试信息网特邀专家:湖南武冈二中刘凯刘志会
2009年思想政治考试总体来说,考纲保持稳定。
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其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
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没有变化;2008年宏观调控就被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哲学有66个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政治学有44个,这部分知识与去年相比,只有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处变动。
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年4月至2 009年3月。
一、考试大纲分析
所属部分, 考点, 重点考点, 09年考点变化情况, 内容
经济常识, 57, 29, 无,
哲学常识, 66, 29, 无,
政治常识, 44, 15, 1,
总计, 167, 73, 1, 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09年高考政治学科复习备考策略
二、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明确规定了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
从《考试大纲》看: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保持了稳定,这预示着高考命题将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能力立意”的改革方向稳步前进,但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大环境下,试题中将会进一步渗透新课标的理念。
如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这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在旧教材的考试中肯定涉及,这是命题的趋势。
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政治学科考试内容部分所列的纲目,一般是以现行高中教材章节中的黑体字标题为单位,个别的以节为单位(以节为单位意味着这一节的内容都在考试范围之列)。
这种排列方式便于考生根据《考试大纲》对照课本进行复习。
同时,《考试大纲》对知识点条目的名称、顺序进行的整理与组合,反映了《考试大纲》注重对知识点的体系化、专题化的考查。
但是《考试大纲》毕竟不是课本,考纲所列的考试范围是要点式的,而不是对考点的详解。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做到既要“抓纲”更要“务本”。
所谓“抓纲”,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其所列的考点(知识点)要尽力掌握,注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如新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高度重视。
所谓“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
在复习中要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复习,以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尤其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课本,在大纲的指导下,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2.正确处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
考生必须对本年
度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能体现社会、时代主题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认真加以思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
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
为了增强知识这个“工具”的实用性,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3.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相当坚实、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考生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拘泥于课本中的现成字句的记忆,而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思考,掌握知识的精髓含义,准确领会知识点的实质。
同时,考生也要注意解答一定数量的习题,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模拟训练中,考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4.正确处理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学科的关系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然而,在实际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科间综合的思维跨度大,能力要求高,所以老师和学生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学科
内的综合由于难度稍低,一些考生不够重视,结果出现了重学科间综合轻学科内综合的倾向。
这是我们在文科综合复习备考中应努力克服的倾向。
因此,只有扎扎实实复习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立足主干知识,建立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练好学科“内功”上,才能真正提高文综成绩。
当然,我们在搞好分科复习的基础上,也要适当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学会综合运用三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但要适可而止。
三、准确深刻理解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能力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特别应该重视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提出的“四个方面、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这些考核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即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综合、比较,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等。
这与以往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方面来衡量的做法完全不同,在2007年和2008年高考命题中的表现就是沿着“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使之更有利于对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准确评价,亦使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
纵观近年来的政治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
从高考试题来看,虽然每道试题总是侧重于对某一方面的能力的考查,但总体上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读政治试题的信息,一要全面,二要准确。
政治试题的信息主要从背景材料、设问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得。
设问是研究背景材料的主题和灵魂,是关键信息;而背景材料的信息则需要具体把握,通过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及每一层次来获取。
另外,不仅要掌握试题的显性信息,还要注意挖掘其隐性信息,通过一些关键字眼或注释来
把握题意。
总之,准确地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是科学解题的前提,决定着“答什么”和“如何答”。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一能力要求能够将所学政治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就是说解题时.能够针对不同试题,链接到与此相关的经济、政治常识知识或哲学原理;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地理和历史三科知识去分析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考生不仅要能够正确地解释政治概念和原理,正确揭示经济、政治和社会现象中蕴含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与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阐述。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不仅能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政治问题,而且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政治问题,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四、对“增”、“删”、“改”的思考
关于“增”。
“增”加的知识点,应当是考生在后期复习中首要关注的问题。
建议一,考生要根据《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学科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新“增”了哪些知识范围,防止遗漏知识点。
杜绝出现知识盲点的有效办法是紧贴《考试大纲》。
建议二,要深思“增”的原因,要结合社会焦点热点问题逐一对新增的范围进行全面思考。
例如,《政治常识》中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在认知这个知识点时,不仅要依据教材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还要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深刻的思考。
其中对此问题的复习不仅要依据教材进行相关问题的梳理,还要结合本年度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精神、国家意志进行全面分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