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2(第3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解决问题(第三课时)(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第三课时)(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 理解问题的背景,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背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苹果和香蕉,一共买了10个,其中苹果有5个,问香蕉有几个?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会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生会回答,可以通过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会引导学生理解,减法是一种数学运算,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接着,我会进行例题讲解。
我会找一个类似的问题,比如:小华有一些贴纸,他用了3张贴纸后,还剩下5张贴纸,问小华原来有多少张贴纸?我会引导学生跟我一起解答这个问题,通过减法运算,得出小华原来有8张贴纸。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小明有12个糖果,他吃掉了4个,还剩下几个糖果?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巩固减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的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思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3课时,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章节包括:如何读懂问题、分析问题、列式计算和解答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读懂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难点是培养学生读懂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关于购物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 例题讲解:选择一个典型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通过讲解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一个例题后,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通过这些练习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4. 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将包括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提示和注意事项。
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题目。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8:问题解决 第3课时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8:问题解决第3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问题解决的主题,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分析2.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 解决问题的实践与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难点:1. 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分析。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掌握。
3. 解决问题的实践与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者黑板。
2. 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问题解决内容,提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1.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核心。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正确性。
三、问题解决的实践与运用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引导学生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板书设计:1. 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2. 问题解决的实践与运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3.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具体的问题解决实例,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核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问题解决第3课时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问题解决第3课时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西师大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3,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运用题。
◆ 教学提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先生曾经熟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以及列方程处置实践效果的基础上,引导先生应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其他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看法,解答一些稍复杂的与分数有关的实践效果。
这些效果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践效果的开展,需求先生用分数乘除法或列方程加以处置。
教材中只布置了一个例题——例3,这是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处置效果的综合运用。
教材只出现了一种解题思绪:抓两个小孩对话框中〝小明存钱〔88元〕的43=小红存钱〔x 元〕的56 〞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
◆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学会有条理剖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络;学会列方程处置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践效果。
2.进程与方法:阅历处置效果的进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处置生活中的理想效果,思索处置效果的不同战略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剖析解答分数复合运用题,开展先生的剖析推理才干,接受节省浪费的习气教育。
◆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列方程处置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践效果。
教学难点:能列方程处置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践效果。
◆ 教学预备: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预备:米尺、练习本等◆ 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先请先生谈谈自己每月有多少零花钱。
然后请先生说一说自己零花钱的运用状况,谈谈对零花钱支配的看法。
教员结合课前对本班先生零花钱运用状况的了解,对先生停止节省浪费的养成教育。
(赞扬一些同窗把剩余的零花钱都存起来,在学校展开向贫穷地域孩子献爱心的活动中,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积极捐款或买学习用具给贫穷地域孩子,有的还自动协助小区里的孤残家庭,希望这样的肉体在班上继续失掉发扬)节省浪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他小学,也有不少同窗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数除以分数—西师大版
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例3, 35页试一试。
【教学目标】1.通过猜想、类推、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进一步渗透转化、树形结合的思想。
【教法指导】讨论法、练习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准备】配套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1.复习。
(1)回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生: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1310÷5 61÷42.引入课题。
(2)我们已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分数除法,那么,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看谁最先学会。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讲解算理。
(1)出示例3。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列出算式。
①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应列出怎样的算式?②板书:900÷43。
师:我们是怎样探索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师:对了,我们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为分数除以这个整数的倒数来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那现在是一个数除以分数又该怎样计算呢?③自己试算一下。
(学生可能会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来计算,也可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来进行计算都可以)算法如下:方法一: 可以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来计算。
方法二: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 900÷43 900÷43 =900÷0.75 =(900×4)÷(43×4) =1200(米) =900×4÷3=1200(米)④引导激发思维:想一想能不能按照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4)讨论算法,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问题解决(1)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问题解决(1)西师大版我今天要教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五课时,问题解决(1)。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会重点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理解分数除法中的倒数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学具,包括白板和记号笔,以及学生用的练习本和计算器。
是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的概念,例如:“如果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月饼?”接着,我会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例题来进行讲解,例如:“如果有2/3块月饼,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月饼?”我会让学生尝试解答,并给出答案解释。
然后,我会进行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例如:“如果有3/4块月饼,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月饼?”我会让学生独立解答,并给予答案和解释。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例如:“如果有1/2块蛋糕,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蛋糕?”并给出答案。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思考如何将分数除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计划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的实际问题。
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直观的问题:“如果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月饼?”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总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总复习教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一、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正确应用分数乘法、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复习。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重点难点:一、分数乘法、除法计算法则、倒数、比和按比例。
二、分数乘、除法和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1、说一说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练一练32×209 25×5758×14565÷1231225÷10 94÷2714 结合计算法则,说明计算方法、步骤。
3、完成课本“分数乘、除法”第1题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1、出示统计图(见课本98页3题)。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条件?(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2、说一说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3、说一说比值与化简化的区别?4、举例:果园里桃树的棵数与梨树的棵数的比是2:3(1)2:3表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1、日本的金牌数是中国的21,中国有32枚,德国的金牌数是日本的87,是美国的52,分别求出日本、德国、美国的金牌数? 学生板演小组合作讨论板演同学的解决方法,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教师板书2、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号或分数线。
3、我们从2:3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桃树是梨树的32梨树是桃树的23;桃树是两种树的52;梨树比桃树多21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与梨树的棵数的比是2:3,已知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00棵,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四1、4、6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二十四8题,要求各小组说一说两小题的联系与区别。
课后反思:第2课时学习目标:一、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灵活、简便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第2课时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第2课时西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第2课时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包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具体内容有: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2. 学会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出分数除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通过示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分数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 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答,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除法计算法则:1. 分数除以分数,等于分数乘以倒数。
2. 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3.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七、作业设计(1)2/3 ÷ 1/2 =(2)3/4 ÷ 4/3 =(3)5/6 ÷ 7/8 =2.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3,如果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那么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分数除以整数练习课-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分数除以整数练习课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这份教案中,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描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以整数练习课。
教材主要包括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以整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假设有一块长为6米的绳子,将其平均分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将展示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例题:“如果有一个分数2/3,除以整数4,应该如何计算?”我将逐步讲解解题思路和运算规则,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进行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将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分数3/5除以整数6的结果。
”通过这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4. 小组讨论:然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心得。
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深对分数除以整数运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展示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则,包括例题和练习题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3/5 ÷ 2(2)2/7 ÷ 3(1)一块长为12米的绳子,将其平均分成4段,每段的长度是多少?(2)一张纸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将其平均分成5份,每份的面积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分数乘法2问题解决解决问题(三)教案西师大版
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启发和借鉴,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中,学生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整体上是积极的。学生们对分数乘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学生们展现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互相帮助和分享解题思路。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不够,影响了教学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学问题解决的艺术》:本书介绍了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应用题解析》:本书深入解析了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比较大小等,帮助学生提高分数问题解决的技巧。
在教学策略上,我过于依赖教材和教学资源,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我应该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管理上,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我应该更多地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信息化资源:教师提前准备的教学PPT;与本节课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动画、互动游戏等。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二)》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3.6 解决问题(二)一、不计算,比较大小。
5÷51( )51 43÷6( )43 32÷1( )32 2013÷31( )2013 二、先画线段图,再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桶油,用去了它的43,还剩20千克。
2.红红家上月开支1500元,比这个月多用去51。
三、一根电线杆,埋在地下的部分占全长的61,露出地面的部分是5米。
这根电线杆的全长是多少?四、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101,现有一块冰体积是2.2立方米,融化后的水的体积是多少?五、一种空调,春季售价2400元。
1.夏季售价比春季提高61,这种空调的夏季售价是多少?2.秋季售价又比夏季下降81,这种空调的秋季售价是多少?3.秋季一次购买3台以上还可以打八折,秋季学校要一次购买5台这样的空调要花多少钱?答案:一、><=>二、略三、÷=6(米)四、2.2 ÷(1+)=2(立方米)五、1. 2400 =2800(元)2. 2800 =2450(元)3. 2450 5 0.8=9800(元)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综合算式18+12×3=18+36=54(分)=5角4分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得出小冬有钱90分。
这样的解答层次,也就是说先算加法,后算乘法是符合题意的,是合情合理的。
使我们看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先算乘法的与需要先算加法的事例都不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问题解决第3课时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问题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问题解决第3课时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问题_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问题的运算方法。
教学提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是在商品经济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由于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确实是指售价是原价的几分之几,因此,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问题也确实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应用。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明白得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的含义,明白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材突出了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确实是售价是原价的几分之几,启动学生的生活体会来明白得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问题。
突出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与分数的联系,突出先算总价,再算总价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思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明白得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问题的意义,明白得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问题确实是售价是原价的几分之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解决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的问题。
教学难点:明白得并把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预备: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预备:资料卡、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出示商场促销活动场景)教师:同学们,节日刚到,各大商场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各种促销活动。
你看到了哪些促销方式?预设:生1:买五赠一。
生2:一律按原价的53出售。
刚才大伙儿说到的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是商家常用的一种促销手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按原价的几分之几出售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问题解决第2课时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对比说课稿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问题解决第2课时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对比说课稿_西师大版《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对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节问题解决第2课时有关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对比。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意义和运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那个是多少的应用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例题中的两道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乘、除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用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明白得。
明确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运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用除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练习,把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发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的实际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习迁移和知识的融会贯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互交流、相互评判,培养学生的分析、判定、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依照等量关系式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究发觉成为学生自身进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猎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要紧采纳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看推理能力,同时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点,因此我要紧指导学生采取以下的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
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2(第3课时)教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2(第3课时)教案西师大版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线段图等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
2.能考虑现实情况,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掌握一些策略性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学生先简要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人们一起合伙运货、租房等如何协调付费的情况。
2.教师用课件呈现:三人需要用同一辆车运送同样多的货物共需90元,当车走到路程三分之一处,出现甲卸货,到路程的三分之二处,出现乙卸货,到终点是丙卸货。
请学生表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他们如何分摊运费?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他们运的货物同样重,把运费平均分配。
②尽管他们的货物一样重,但因为他们运的路程不一样。
甲运得近应该少付,丙运得远应该多付点。
③是不是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办法来分摊运货的钱。
④能不能把运费分成每节30元,第一节由三人共同分担,第二节由乙和丙两人分担,第三节只有丙一个人承担,这样比较公平。
……学生评价,以上同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些比较公平?学生经过讨论会认为:平均分的方案不公平,因为甲运的路程短,却要和路程最长的丙付同样多的钱,这种方案在现实中不容易被接受。
按比例分配或按每段路程来分摊钱的办法可以让运货路程短的付较少的钱,而运货路程长的付钱较多,这样相对比较公平。
二、合作探究请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公平的办法,选择同方法的人可以组成4~6人的小组,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3.交流汇报。
用投影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汇报时阐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法1:按路程比例分摊。
把路程平均分成三份,甲行了一份付一份钱,乙行了两份路程付两份钱,丙行了三份路程应付三份钱。
把钱一共分成:1+2+3=6其中甲占90的16:90某16=15(元);乙占90的26:90某26=30(元);丙占90的36:90某36=45(元)。
【西南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问题解决】
状元成才路
例 一张可折叠的圆桌,半径是0.6m,折叠后 成了正方形。折叠部分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状元成才路
观察图形,折叠部分有4块, 可算出每块面积再相加。
一个折叠部分面积:3.14×0.62÷4-0.6×0.6÷2 = 0.1026 (m2)
折叠部分的面积:0.1026×4=0.4104≈0.41(m2)
状元成才路
太和村 的
2.某田径场如下图所示:这个田径场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太和村 的
87m
解:田径场的面积
87×(36×2)+3.14×362
=6264+4069.44
=10333.44(m2)
状元成才路
3.旋转餐厅的直径为36m,旋转部分宽 7m。旋转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状元成才路
解:旋转餐厅半径 36÷2=18(m) 旋转部分的面积 3.14×182-3.14×(18-7)2 =1017.36-379.94 =637.42(m2)
随堂练习
状元成才路
1.花坛的半径是8米,花坛周围的小路正 好2米宽。求圆形花坛周围小路的面积。
d
=2 r
=8
状元成才路
花坛和小路的总面积: 3.14×(8+2)2=314 (m2) 花坛的面积: 3.14×82=200.96 (m2) 小路的面积: 314-200.96=113.04(m2) 答:小路的面积是113.04m2
答:旋转部分的面积 637.42平方米。
状元成才路
4.用 15.7m长的竹篱笆靠墙围一个半圆 形鸡舍(如右图)。这个鸡舍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解:圆的半径: 15.7÷3.14=5(m) 鸡舍的面积:3.14×52=78.5(m2) 答:鸡舍的面积是78.5平方米。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问题解决(2)课件
20
5.(1)某农场有黑牛150头,是黄牛
的
5 6
,黄牛有多少头?
(2)某农场有黄牛180头,黑牛头 数是黄牛的 5 ,黑牛有多少头?
6
6.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16km,
占这条路的 4 ,这条公路计划修多少
千米?
5
解:设这条公路计划修x千米。
4 x 16 5
x 20
第 三 单元 分数除法
第 6 课时 问 题 解 决(2)
1. 学校图书室内有连环画180本,
占图书总数 的
2 9
,图书室内共有图书多少本? Nhomakorabea解:设图书室内共有图书 x 本。
2
9 x=180
2.九寨沟中最大最深的湖泊——长
海,最宽处约4400m,是长的
11 20
,它
的长约是多少米?
解:长海的长约是 x 米。
答:这条公路计划修20千米。
7.计算。
16 35
11 24
1 3 4
7 5 5 8 14 16
3 3 7
8 4 5
16 3
2 9 6 11 22 7
8.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最重可达 75kg。1个鸵鸟蛋的质量是它体重 的 1 ,1个鸵鸟蛋重多少千克?
50
75 1 50
9.昆虫在飞行时要很快地振动翅膀,蚂 蚱每秒能振动18次,是蜜蜂振动次数 的 225,蜜蜂每秒振动多少次?
解:设蜜蜂每秒振动 x 次。
2 x 18 25
10. 把计算结果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5 2 2
3 4
44
22 5 5
85
55
5 2 11 3
近年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圆第3课时设计图案教案西师大版(最新整理)
2018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圆第3课时设计图案教案西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圆第3课时设计图案教案西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圆第3课时设计图案教案西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圆第3课时设计图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例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画圆的方法,并能利用圆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2。
通过不同圆的组合来画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及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3.让学生了解圆周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许多小线段组成,渗透极限的思想。
【重点难点】重、难点:利用画圆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引入新课1.用课件出示一些由不同的圆组合而成的优美图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揭示课题:设计图案。
二、动手操作,设计图案1.教学例4.(1)观察例4中的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
(2)同桌互相说一说画这些图案的方法,教师用课件配合展示画的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图案,把图案分解成几个圆来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叙述第二个图案的画图过程:第一步画圆;第二步以大圆直径的1/4为半径再画四个小圆;第三步涂色。
(3)学生再试着画一些图案,并涂上颜色。
(4)展示交流。
评价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是否美观,并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是怎么画出来的。
2。
设计用线段绕成圆的图案.(1)同学们,你们都已经会画圆了,画圆时是用什么来画的?(圆规或者圆形物体)那用直线能画出圆来吗?(2)让学生观察教材第14页中的正方形图,思考:①每边是怎样等分的?每边的数又是怎样排列的?②每条线段连接的顺序又是怎样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第3课时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第3课时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_西师大版()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学内容:“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教科书第54页,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提示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进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线段图等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
2.能考虑现实情况,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掌握一些策略性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学生先简要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人们一起合伙运货、租房等如何协调付费的情况。
2.教师用课件呈现:三人需要用同一辆车运送同样多的货物共需90元,当车走到路程三分之一处,出现甲卸货,到路程的三分之二处,出现乙卸货,到终点是丙卸货。
请学生表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他们如何分摊运费?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他们运的货物同样重,把运费平均分配。
②尽管他们的货物一样重,但因为他们运的路程不一样。
甲运得近应该少付,丙运得远应该多付点。
③是不是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办法来分摊运货的钱。
④能不能把运费分成每节30元,第一节由三人共同分担,第二节由乙和丙两人分担,第三节只有丙一个人承担,这样比较公平。
……
学生评价,以上同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些比较公平?
学生经过讨论会认为:平均分的方案不公平,因为甲运的路程短,却要和路程最长的丙付同样多的钱,这种方案在现实中不容易被接受。
按比例分配或按每段路程来分摊钱的办法可以让运货路程短的付较少的钱,而运货路程长的付钱较多,这样相对比较公平。
二、合作探究
请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公平的办法,选择同方法的人可以组成4~6人的小组,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3.交流汇报。
用投影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汇报时阐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法1:按路程比例分摊。
把路程平均分成三份,甲行了一份付一份钱,乙行了两份路程付两份钱,丙行了三份路程应付三份钱。
把钱一共分成:1+2+3=6
其中甲占90的16:90×16=15(元);
乙占90的26:90×26=30(元);
丙占90的36:90×36=45(元)。
答:甲应分摊15元的运费,乙应分摊30元的运费,丙应分摊45元的运费。
方法2:按路程段数分摊。
每一段的运费:90×13=30(元)
第一段的运费甲、乙、丙三人分摊:30÷3=10(元),每人付10元。
第二段运费由乙、丙两人分摊:30÷2=15(元),每人付15元。
第二段运费由丙一人付30元。
所以三人分摊的运费是:
甲:10元
乙:10+15=25(元)
丙:10+15+30=55(元)
答:甲应分摊10元的运费,乙应分摊25元的运费,丙应分摊55元的运费。
对方案中存在的疑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果你是甲,你会接受哪种方案?为什么?如果你是丙呢?
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代表,模拟情境进行运费分摊协商。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自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还有比较好的分摊办法,教师可以适当选择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情境:小强家房子出租给小李、小张、小王三个年青人,每月房租是630元,6月份,小李只住到10日就搬走了,小张只住到20日也搬家了,小李和小张离开时都留给小王210元交房租。
到月底小强的妈妈要去收房租了,如果你是小强,你会建议妈妈怎样收这三个年青人的房租比较合理?
由学生先提出方案,然后自己拟定方案解答。
方法1:
小李应付的房租:630×16=105(元)
小张应付的房租:630×26=210(元)
小王应付的房租:630×36=315(元)
方法2:
630÷3=210
小李:210÷3=70(元)
小张:70+210÷2=175(元)
小王:70+210÷2+210=385(元)
请学生再思考:如果你是小王,你会怎样付房租?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2.课件出示:2004年2月18日《大众日报》消息(课堂活动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后,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2003年建大棚多少个?这时要让学生讨论,要求2003年建大棚多少个,要先求出2002年建大棚多少个?也就等于求三年各建大棚多少个?因为题目中就三年各建大棚数量的比没有给出来,这就需要学生从所给条件当中去捕捉有关信息,求出三年各建大棚的比,这样就把问题归结到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上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把2001年看作1份,2002年则是2份,2003年是2×2=4份。
总份数:1+2+4=7
2001年建的大棚数:1316×17=188(个)
2002年建的大棚数:1316×27=376(个)
2003年建的大棚数:1316×47=752(个)
四、总结提高
今天的活动中,对于分数乘、除法的问题你学到了哪些解决办法?
五、课外思考
练习十六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