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必修2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共46张PPT)
2020春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
画线部分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
据史料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 因。 提示 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互联网 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 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 度地获取信息。
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 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 量,转换情绪,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 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 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 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 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 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
解析:选 B。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 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表明报纸宣传是社会变革 的推动力;其他几个选项均是对材料的误解、曲解。
1.19 世纪 70 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
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
到的“纸”是 ( )
画线部分说明报刊的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巨大。
史料说明报刊具有哪些功能? 提示 具有社会评论、宣传教育和启迪民智的功能。
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 (1)原因 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 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这一媒介。 ④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 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北师大版
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过程,了解中国影视业发展的过程,识记第四媒介神奇的魅力;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1.针对本课特点,采用表格归纳法教学,理清思路;2.运用对比分析法,提高学生概括与归纳问题能力;3.问题探究法,结合时代特点分析问题,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
4.讨论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传媒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
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一)晚清1、社会办报(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报刊业起步阶段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人教版历史必修2 5.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共40张PPT)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一个镜头
◎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和发展 (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 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2006年6月, 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23亿。 2.互联网的影响 (1)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 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 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2)但也使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 加上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影响 身心健康。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1)电视的出现 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 业的诞生。 特点:①普及率低: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 市;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②节目单调。 (2)电视的普及 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③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村村通”工程。“村村通” 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 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到2000 年中国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3.7%。
内容: ①初期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主要报纸:《循环日报》) ② 戊戌变法前后,多反映社会思潮,宣传维新思 想。(主要报纸:《时务报》、《国闻报》等) ③ 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维新派展开论战。 (主要报纸:《民报》)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主要报纸:《新青年》) 作用: 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 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歌女红牡丹》剧照
《渔光曲》剧照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80年代有《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阿 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90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 《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 次获奖。 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 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国际影星。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
B [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 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 力。]
1 2345 67
4.1896 年 8 月《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又一村’ 放映了‘西洋影戏’。”这一材料最主要的价值是可以用于论证( )
A.电影艺术开始诞生 B.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C.国产电影快速发展 D.我国有声电影诞生
B [电影艺术在传入我国前早已诞生,故排除 A 项;C 项发生在 民国时期,D 项出现在 1931 年,均与题干材料中“1896 年”不符,故 排除;材料的价值可用于论证电影第一次在中国上映,故选 B 项。]
1 234 567 5.沙发土豆,指的是那些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 节目转的人。这种人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间长 了,人就像土豆一样胖胖圆圆的。这说明( ) A.中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C.电视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
1 234 5 6 7
3.1907 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 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 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 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的作用,体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自主预习 探新知
知识点一 报刊业的发展
1.出现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他们创办 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是《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影响较大的有《中 国丛报》《北华捷报》等。
《大众传媒》课件 (2)
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使观众不仅仅是 信息的接受者,更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和 参与者。
大众传媒的挑战与机遇
1 虚假信息的传播
2 新兴媒体的竞争
3 个人信息安全
面对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 的传播,大众传媒需要更 加严格的审核和选题机制,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 度。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新兴媒体的竞争力越来越 强,大众传媒需要不断创 新,提供更好的内容和体 验。
随着大数据和个人信息的 广泛应用,个人信息安全 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问题, 大众传媒需要重视和保护 观众的个人信息。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意义
大众传媒不仅是信息传递和娱乐的工具,还是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平 台。它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思想交流,提升了公众意识和价值观。
总结
通过了解大众传媒的定义、分类、影响力、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以及作用 与意义,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大众传媒的重要性和准确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聆听!
娱乐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不仅传递新闻信息,还 推动了娱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大众传媒的发展趋势
1
个性化和定制化
2
大众传媒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越来
越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推送,更
加精准地满足观众的兴趣。
3
数字化媒体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媒体形式 数字化,媒体内容也逐渐向在线和移动 端发展。
大众传媒的分类
印刷媒体
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传递文字信息和 图片,是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
在线平台和社交网络的兴起,使新闻和内容传 播更加普及和便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 式。
电视和电台
北师版历史必修2课件:第4单元-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繁荣——改革开放以来 (1)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 作用。 (2)涌现许多专业性、娱乐性的报刊。 (3)既注意市场的需求,又注意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并普 遍扩大信息量。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 2
广播影视业的兴盛
1.广播事业发展概况 (1)近代 ①20 世纪 20 年代, 上海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 ②广播事业虽有所发展,但覆盖面非常有限。 (2)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和广播站。 (3)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又有新的发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报纸是最早出现的传媒,近代既有专业性 报纸,同时又出现综合性、通俗性报刊。在 当今时代,报纸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2.近代中国广播事业开始起步,地方广播电 台和中央广播电台均已出现;现代中国电 影、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电视成为人民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 3.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最便捷 的传播媒介之一,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
大众传媒的发展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阶 段 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1.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 发展。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2.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展的影响。
民主革命主张,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特点:很不发达,公开发行的报刊数量少。 3.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1)表现:从中央的《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解放军报》 《人民文学》到多 种地方报刊层出不穷。 (2)内容: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注 人民生活,内容非 常充实丰富。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备课资料:第课大众传媒的发展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程目标】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认识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究合作】2、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报刊业的影响。
材料一我国民报(指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指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
次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之所为。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材料二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指改旧换新),虽在穷乡僻壤,亦结数人合订阅沪报一份。
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
应试者以报纸为兔园册子(指明清时鄙视八股文选本的叫法),而服习不外乎是。
——《东方杂志》第14卷第6号材料三《清议报》1898年创刊于日本,刊式与《时务报》多有相似之处,编辑水平则更上层楼。
……梁启超为该报撰写了30多篇论说文以及大量诗文。
《清议报》……一面痛斥“逆后贼臣”,歌颂光绪圣德,一面热烈倡导民权,着重以“哲理”启迪国民。
材料四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
该报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情命”为宗旨,揭露清政府统治的腐朽黑暗,革命色彩鲜明。
内容分言论、纪事、丛录三部分,辟有社说、专论、诗话、艺苑等栏,并配合时事新闻,登载有关政治、时事、社会生活的图画,以讽刺画为主,行销盛广。
——材料三、四摘自《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五《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办的一个公开的日报,它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初期。
在九年多的时间里,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帮助党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为党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影响是很大的。
……国际上,从欧美各国政府到各种政治势力都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
新培优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大众传媒的变迁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成为人们 日常消遣重要方式之一。
需要注意娱乐休闲活动对人们时间、 精力和消费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 沉迷、暴力等问题。
05
案例分析:具体历史 事件或人物在大众传 媒中呈现
重大历史事件报道与解读
辛亥革命
大众传媒如何报道辛亥革命,分 析其背后的政治、社会因素,以 及传媒在推动革命进程中的作用
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04
大众传媒变迁对社会 生活影响
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
01
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 、电视等仍然是重要信 息来源。
02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崛起 ,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 要途径之一。
03
社交媒体、自媒体等让 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传 播者。
04
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快 速,但也存在信息过载 、虚假信息等问题。
1 2
印刷媒介
如报纸、杂志等,优点是信息量大、传播面广、 易于保存;缺点是时效性差、互动性弱。
电子媒介
如广播、电视等,优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 、声情并茂;缺点是信息稍纵即逝,不易保存。
3
网络媒介
如互联网、手机等,优点是信息海量、时效性强 、互动性好;缺点是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需要 一定的筛选和辨别能力。
关注信息传播过程中伦理道德问题
传媒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传播违法信息。
传媒应尊重事实,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
传媒应尊重他人隐私和名誉权,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
传媒应倡导社会正能量,不得传播低俗、暴力等不良信 息。
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合理利用大众传媒资源
01
02
03
04
学会选择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教案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业发展的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通过讨论,开阔思维,提高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分析教材通过对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重要媒介的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的介绍来反映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揭示出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由此可见,本课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传媒变迁的过程”,另一条就是“传媒发展的影响”。
而“传媒变迁的过程”这条线索又分纵横两条线索,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发展的过程是纵向的线索;而“报刊——影视——网络”,这种媒介技术的进步是横向的线索。
与此相对应,“传媒发展的影响”这条线索也要分成纵横两条,纵向的线索是中国报刊、影视、网络的发展分别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横向线索是媒介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什么是大众传媒呢?生: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它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
《翠岗红旗》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
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 事业的诞生。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 并跃升为世界上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 《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启播,现于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套)、新闻频道 19:00首播;新闻频道21:00、中文国际频 道(4套)01:00重播。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P58链接阅读 唐代中国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 (887年)
阅读教材思创办近代报刊是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代表报刊是什么?
19世纪中期以后;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 (1873年 汉口)
晚
清
上
海
望
平
街
报
馆
一
角
卖报小贩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最重 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 上海,梁启超任总主笔。
康有为、 梁启超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 于东京。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 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 主义、民生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景丰 谭鑫培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 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
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
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
《定军山》是第一部国 产无声京剧影片。取材于东 汉末(219年)刘备大将黄 忠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 南)斩曹操大将夏侯渊的故 事。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 主演老将黄忠。 放映轰动北京,万人空 巷。它开始了中国人拍电影 的最初尝试。这部影片不论 对中国电影史还是中国京剧 史来讲,都是弥足珍贵的资 料。
2、互联网的弊端: (1)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2)信息来源渠道不确 切;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 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 女红牡丹》。
《 歌 女 红 牡 丹 》 剧 照
《歌女红牡丹》我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明星影片 公司1931年摄制,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剧情为红牡丹从小学演旧戏,嫁一无赖丈夫,备受虐待。 后丈夫失手杀人入狱,她不咎既往,探监营救。1931年 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轰动了上海滩, 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也吸引了南洋各地的华侨。
作用: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介绍了马克 思主义,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 蒙作用。
作用:宣传了民主革命主张,为夺取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 针。
3.繁荣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
中国电影诞生百年纪念币——金币
(三)电视事业 (1)诞生:1958年
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
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 1958 年 5 月 1 日试验播出,是
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
创办之 初的《 新闻联 播》和 播音员 李娟
(2)改革开放以后,电视事业不断发展。主要 表现在:电视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 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联华 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蔡楚 生编导,王人美等主演。
剧情为渔民徐福被渔霸逼 死,女儿小猫、儿子小猿由 母抚养,仍袭父业。在一场 海匪洗劫渔村中破产,徐家 姊弟流落上海,在码头卖唱 度日。小猿劳累病倒,在小 猫的《渔光曲》声中凄惨死 去。影片创卖座最高纪录, 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荣誉奖。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 物。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 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
作用: 宣传了改良思想,推动了维新运 动的深入进行,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 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 级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 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1、兴起
(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北华捷报》 中文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申报》
(2)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2、发展
(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国闻报》 (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新青 年》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华日报》 《向导》等 (5)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 《红旗》、《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 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 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 睹。
张艺谋
冯小刚 陈凯歌
许鞍华
李安 王 晶
周 星 驰 王家卫
巩俐
李连杰
葛优
杨紫琼
周润发
2005年 12月28日,纪念中国 电影诞生100周年大会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会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 讲话,期望更多精品出现。
3.改革开放以来,又有新发展。
(二)电影业
A.新中国成立前
1、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 ,中国电影业诞生。 ──无声京剧影片 》 2、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
》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3、 《风云儿女》 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插 4、 曲──《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渔光曲》剧照
蔡 楚 生 汕 头 潮 阳 人
王 人 美
——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
B.新中国成立后,特点是把反映工农兵 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搬上了银幕。《渡江 侦察记》《林则徐》等 C.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 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 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 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 世纪更 是好片迭出。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
一、报刊业 报纸的故乡在哪?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 纸的故乡在中国。”
思考:
西汉的邸报,是官员间 传阅的报纸,具有新闻 传播的初步功能。
繁荣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兴起
发展
1、兴起
(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北华捷报》中文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Nhomakorabea《申报》
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
数量、种类急剧增加
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
(2)作用: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
报纸的缺陷?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 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二、广播影视业 (一)广播
1.20世纪20年代,上海出现最早的广播电台 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各级广播电台,在 基层设立广播站
作用:宣传了革命思想,壮大了同盟会的 力量。
章炳麟
朱执信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 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 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 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 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三、互联网的兴起
四大媒介是指哪些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 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截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 3.38亿,网站数 323万个。
1、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3)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 息。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 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 美查。《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 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 日休刊。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 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 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 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 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 调整,业务蒸蒸日上,成为中国近代 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 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 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 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 解放前夕,该报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