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做足“读”字大文章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应在“读”字上作文章

语文教学应在“读”字上作文章

语文教学应在“读”字上作文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由此可见,“读”对于语文教学是何等的重要。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作好“读”的文章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具体教材出发,抓住下列训练进点进行训练。

一、给足时间初读,整体感知内容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课文主要是读,听人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

我国古典语文教学正是由于给足读者以足够的时间读,才培育出了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灿若群星的语言大师。

在语文教学中给足时间初读,就是让学生进行预习性,尝试性的阅读。

课前可引导学生按“预习”提示,抓住课题放手让学生尝试阅读课文。

如教《林海》一文,根据课前提示,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通读课文,然后再二读课文,三读课文,要求声音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响亮。

通过初读后,我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林海的美景。

整个过程,未讲一字,课文的语意之美,语境之美,全靠一个“读”字,轻舒慢展。

学生不但感知课文内容,而且训练了语感。

二、细读课文,品味关键词句细读是理解的阅读。

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弄清句段的联系和含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客观事物在头脑里进行“还原”,通过“再现”进行“再想象”和“再创造”,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细读并不是让学生孤立死板地读,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做到每读一段,每读一篇都要有目的,不白读,要选择有助于进行词句训练的,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题的,有利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内容作为重点读。

1、练习中探索读,理清作者思路如教《詹天佑》一文,我引导学生围绕课堂练习第2题:说说詹天佑修筑铁路时,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让学生边读边划出描写詹天佑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含意。

特别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想到的句子,体会“第一条”、“一定”、“失掉信心”等词语,明确含意,让学生在读中知道,整句话要读得坚定有力,把表现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信心读出来。

小学语文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加强朗读训练,学习驾驭文字

小学语文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加强朗读训练,学习驾驭文字

加强朗读训练,学习驾驭文字【内容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用朗读教学能帮助学生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在中是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重视朗读、以声解义、反复诵读、潜移默化、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驾驭文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确实,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

运用朗读教学能帮助学生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此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结合我多年的语文教学体会,具体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

一、活授方法,夯实基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读者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言清晰。

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文章的含义。

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在通读课文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其次,我再把语速、重音和变调的一般规律,以及轻声和儿化音的正确读法告诉学生。

然后拿出一个语段,让学生去试读,大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去揣摩,去感悟,去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

如:我在教学《灯光》一文中,郝副营长在激战之前看书上的插图。

“沉思”和“深情”这两个词,充分体现了他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

那要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呢?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句子投影到大屏幕上,标出停顿的地方“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指出重音和儿化音部分。

语文教学应做足“读”字大文章

语文教学应做足“读”字大文章


在 感知 的基 础上 , 教 师通 过情 与景 的 引导 教学 , 鼓励 学生 进行 想象 , 体 会字 面外 的景 象 。 如 “ 景 外之 景 ”, “ 言外之 意 ” 和 “ 象外 之象 ”。 在教 《 黄鹤 楼送 孟 浩然 之广 陵》 中 “ 孤 帆远 影碧 空尽 ,唯见 长江 天 际流 。”一 句 时 ,教师 可 引导 学 生想 象—— 李 白把友 人送 上小船 后 , 直在 目送 远去 的船只 ,帆影渐 渐模 糊 ,渐 渐消 失 ,李 白却在 楼头 翘 首凝 望 。这 美 好 的形象 中不 正凝 聚着 诗人对 故友 的一 片深 情吗 ? ( 三) 在 阅读教 学 中注 重学 生的 思想教 育 在 语 文教 学 中,语 文学 科的 特点 ( 即语 文学 科是 思想 性与 人文 性 的统 一 )决 定了教师在 阅读教 学 中应 注重学生 的思想教育 。教师要 正确 引导学生感 受文学作 品 中的思想 内容 和人文 内容 ,逐步使学 生树 立正确 的人生观 和世界观 。就拿 初 中第二册 语文教科 书来说 吧。第一 单元 的文章让学生 看看别 人怎样生 活 ,听听别人对人生 的思考 ,进而 丰富 自己的社 会生活 。第 二单元 是反映革命 生活 的文章 ,如 《 纪念 白
2 0 1 3年 第 l期
R e a d i n g a n d wr i t i n g
愆翳固豳
课, { I 诗 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语文教学应做足 “ 读”字大文章
王进 军
( 古 丈县 第一 中学 ,湖 南 湘西 土 家族 苗 族 自治 州 4 1 6 3 0 0 )
【 摘要 】在语 文教学中落 实素质教 育的 目标 ,就是既要 注重知识的学习,更要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 学生的智力和个性 。 而语 文 能力 的培 养 ,学生 智 力和 个性 的发展 ,都 体现 在操 作技 能 上 ,即要 培养 学 生读 、写 、听 、说 的技 能。本 文将从 阅读和 朗读 两方 面探 讨 阅读在 学 习语 文的过 程 中的作 用 。 【 关键词 】朗读 ;阅读;思想教 育 【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文献标 识码 】 A

阅读教学要在“读”字上做文章

阅读教学要在“读”字上做文章

阅读教学要在“读”字上做文章——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诵读问题的改进行动研究方案会宁县郭城驿初级中学赵学平一、问题简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诵读理解文本,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而且还包含着大有讲究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没有琅琅书声点缀的语文课堂很难说是美的,可滥用朗诵装潢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对于朗诵在语文课中的重要性,几乎是语文教学界公认的,这里不必赘述。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广泛深入推进,许多语文教师一心陶醉于追求课堂的个性化。

在五花八门的课堂模式中,朗诵或者被弱化、或者被挤占掉、或者被消解、或者被异化。

研究者通过听课观察、访问师生发现,在我们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明显且普遍存在这样的盲目读诵现象:1.教学篇幅较长的文章,尤其是小说,不知从何读起,往往以默读、跳读替代朗读,过“问题预设”对文本进行解读。

“一问一答”间,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品味、阅读欣赏等主观能动的思维与审美活动就被剥夺了。

因过分强调文本分析,而忽视了学生的诵读感知,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往往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一知半解的。

2.教学篇幅比较短效的文章,如散文,教师表面很重视诵读,可往往目的不够明确,缺乏策略与方法,指导或引导不到位,轻描淡写,匆匆而过。

这种为诵读而进行的诵读,学生只是被动盲目地参与其中,我们不能奢求会有多大的效果。

更有甚者,动辄喊声“一二”全班齐读,抑或不分青红皂白全篇通读,朗读形式机械单一,学生兴趣不浓、无精打采,或有气无声、拖腔拉调,或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或时高时低、时快时慢。

3.古诗文诵读教学停留在能不能背诵的层面,缺少断句、节奏、轻重、平仄、感情基调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忽略对其准确凝练、韵味十足的语言以及美妙意境的涵咏体味。

4.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评价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使得评价的引领、促进作用没能发挥出来。

评价学生读得好,可没有指出学生哪里读得好,哪里值得其他学生借鉴;评价学生读得不到位,也没有指出学生哪里还读得欠缺了点,应当注意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读 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读 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读”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见读的位置多么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学生就会更加事半功倍,受益终生。

深感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并没有特别重视读的训练,而是把功夫都化在了对课文的分析上,以讲代读,以答代读,造成了学生不会读书,害怕作文的严重后果。

培养良好的语感更无从谈起。

教学中,我大胆改进课堂教法,十分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愿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共商。

一、读书读书,贵在读熟书声琅琅是古人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一。

因为它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是理解和记忆的先导,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在反复读,把书读熟的同时,学生眼睛看,心里想,嘴里念,耳朵听,许多器官同时并用,就容易把课文记得牢固,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大家知道,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专家苦心孤诣的典范之作,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从遣词造句,到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由情感产生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过程中,从而受到品德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同时对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二、熟读精思,心知其义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

“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这充分说明读书一定要勤于思考,二者不可分割。

为此,我们总是在学生做到了对课文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地读,不过这时是带着问题而读,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读,哪是重点词,哪是重点句,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呢?通过一读再读,从而加深印象。

三、方法科学,形式多样多读固然知其意,但并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机械的、重复地读,要讲究方法,形式多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感。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2200字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2200字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2200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有重要的地位。

朗读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说,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提升语文学习效果是有重要作用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与促进。

/3/view-13029881.htm小学语文;朗读;指导;训练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其中包含着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其中读指的即是朗读,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好的朗读能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朗读技巧。

朗读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这些课文指导学生较好地去朗读,以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为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用情感指导学生朗读对于语言的学习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汉语言,更是难度很大,对于语言的学习不是靠理性分析得来的,而是要靠人的情感积累与体会。

例如,在教学《花钟》这篇课文的时候,这篇文章仅用三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我协助学生充分朗读这篇课文,带领孩子们在荡漾着花香的文字里恣意流连。

通过朗读,学生领略到了如何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让学生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

二、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从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直接对教材中的语言有所感悟,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材料积累,让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情,使自身的语言能力不断提升。

三、朗读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是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祖国秀丽的自然风光。

我在教学这部分课文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生动的朗读,将画面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充分感受自然风光的美。

例如我在讲解《秋天的雨》这节课的时候,我通过生动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体会到秋天的美,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爱美情操。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学习要朗读: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朗读上下功夫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学习要朗读: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朗读上下功夫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学习要朗读: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朗读上下功夫【摘要】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一个共同探讨的问题。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实到实处,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

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

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式,提高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from reading fluctuation kongfuyanglimei【abstract】how teachers guide students reading good books, love reading, is a common problem discussed. lots of teaching practice proves that reading teaching into practice, and to implement the most fundamental must be from the more efforts on reading aloud. teaching should start from “read”, “read” throughout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guide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text as the fundamental reading teaching. it embodiesthe student main body role of students' chinese, reflect to practical activities for the subj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embodies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dea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aloud implement.【key words】primary language,readingteaching,ways and improve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

遵循阅读教学新理念 做好“读”字大文章

遵循阅读教学新理念  做好“读”字大文章

也是培 养学生 阅 放 在每篇作 文中的时间没几分钟 ,甚至只有几 从 事阅读实践 的先导 ,
语 秒钟 , 其心理是“ 目了然 ” 一 最好 , 因此 简明的总 读 能 力 的 关 键 。 文 教 学 必 须 从 学 生 实 着 遵 体构 思 至 关 重要 。 天让 人 看 不 懂 、 头雾 水 的 际 出发 , 眼 于 语 文 的 整 体 , 循 以 学 半 一
字 体 尽 量 能 清 秀— — 清 楚 是 一 ,好 看 是 二 , 三
“ ” 大文章。 读 字

2 .通 过 学 习 一 篇 ( ) 读 到其全集。 首 ,扩
是尽可能想好了再写 , 避免笔误 , 少修 改。 减 阅

实施整体 阅读教
卷 老 师 “ 人 无 数 ”“ 阅 , 眼花 缭 乱 ”此 情 此 境 , , 清 学 , 大 “ ” 增 读 的容 量
物 、 件、 事 有叙 述 过 程 等 等 。 定 表 达 方式 后 , 为 他 们 发 言 吞 吞 吐吐 , 确 要 不
费 简单 构思 一 份提 纲 , 即表 达 结构 ,不 致信 马 由 知 所 云 , 时 费 力 影 响 进
缰, 总体失控。 至于细节, 除重点部位、 亮点部分 度 , 文课 堂 教 学 效 率 低 语

《 阿长与 山海 经》或刘 绍棠的《 , 思 在百草 园》
等 文 章 , 训 练 对 课 文 来 重 点 内 容 的 把 握 和 理
解。
教学的峡谷 , 开拓 出 一 片
旦作 文 开 篇 , 别要 注 意 不 能 因为 是 考 属 于 自 己的 教 改 天 地 呢? 特
阅读 教 学应 当 遵 场作文 就操之过急 、 浮皮潦草 , 必须重视 卷 面 我 认 为 , 做 书 写 ,一 定 要拿 出 自 己平 时 最 好 的 书 写 效 果 。 循 阅 读 教 学 新 理 念 , 好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要努力抓好诵读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要努力抓好诵读

语文教学要努力抓好诵读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诵读,课堂上失去了琅琅的读书声。

这是语文教学中的缺陷。

诚然,语文教学要改革,但语文教学中的诵读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虽然是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够完善,但它说明了书读得多,读得好,知识自然掌握得多的一定道理。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诵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所以,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诵读”不但仍有其现实意义,而且要努力抓好。

然而,怎样才能抓好呢?一、“诵读”要摆正位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一定要摆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位置,避免单一的说教,努力做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

这样才能使教学相得益彰,活跃课堂气氛,诵读之声才能不绝于耳,课本上的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转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文章中能适合学生自己诵读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诵读,老师决不要担心学生学不会而以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去替代。

尤其是诗歌、情景交融的散文,汉语里面那种轻重缓急的节奏感,那种和谐悦耳的韵律感,那些词汇美、句式美等,老师就更不要去多费口舌作讲解,而只要强调学生自己反复去诵读就好了。

如《西湖的“绿”》一文,语言文字优美,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识字悟义,在反复诵读中去感受汉语特有的审美表现力,在反复诵读中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反复诵读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不是这样,而只靠老师讲,文中的美妙怎么能品味出来呢?有时学生自己诵读不可以与老师的讲解完全分开来,而要伴随着老师讲解的活动(启发、提示、解说、学生的答问、讨论)一起进行。

一些应掌握的语文知识,老师要随着学生的诵读需要给予适当的讲解,开拓其知识面,给学生的诵读作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老师也同样应给予点拨、疏通,以排除他们在诵读中的障碍,激发他们诵读的激情。

读写结合'点'亦能点出'大文章'

读写结合'点'亦能点出'大文章'

作者: 赵留锋
作者机构: 泰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泰兴,225400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110-111页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重视了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互动,在交流、朗读中注重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受传统阅读教学的习惯做法的影响,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口头交流、朗读至上而让学生少动笔、假动笔、不动笔的现象,导致了'阅
读'意义的狭义化,'阅读'过程的单调化,'阅读'本质的虚拟化,最终导致了听、说、读、写的根本割裂.<叶圣陶传论>中说:'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两种基本能力,一是接受,即听别人说话,读别人写的文章:二是表达,即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书面语文的‘读'和‘写'与口头语文的‘听'和‘说'同样重要.'04年高考题中,阅读题共54分,占总分36%,写作60分,占总分40%;05年高考题中,阅读题共58分,占总分38.6%,写作60分,占总分40%.两年高考读写所占分值比例,给了我们启示,更给了我们方向,应使语文成为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欣赏、感知、评论、写作)的一门学科.找准阅读教学课堂的读写结合点,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从容地动笔书写,记录自己思想的轨迹,审视、揣摩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创造和延伸,不断完善自己的见解与思考,感受自己思想的价值意义,享受个性化阅读的乐趣,体验创造性阅读的价值.……。

语文教学中应重“读”

语文教学中应重“读”

语文教学中应重“读”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以及从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读,以各种有效的方式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此,我把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读”的理解、运用做一初浅的总结。

标准的范读能带给学生语境的感染和感情的熏陶。

在教学优美的诗歌、散文时,用录音机把声情并茂的标准范读播放给学生听,既能让学生把握字音、节奏的快慢、语气的抑扬顿挫等基本的朗读技巧,又能使学生初步走进作者描述的那种幽美画面,体验作者情感。

当然,如果能在范读的时候配上恰当的音乐,效果会更好。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范读之后的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学生从读中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学生从美文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情感的熏陶。

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通过朗读,学生才能得到“伤心”、“难过”、“愤怒”、“期盼”、“彷徨”等情感体验。

同时,学生个别朗读是老师了解学生对美文的理解是否到位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学生准确把握了作者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的情形下,才能准确地用声音传达出来,否则就只能是“念”,而不是“朗读”了。

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它不受阅读速度的限制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便于思考,从而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默读,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中写道:“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默读时,应要求学生眼到、心到、手到,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出重点词句、标出段中的层次以及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理解词句在段落中、在文中的作用。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方面技巧训练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方面技巧训练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方面技巧训练1003-2851〔20XX〕04-0018-01一、朗读有助于进展学生的语言,培育语言感悟能力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细心选择和编排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风格,蕴含着的情感意旨,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朗读的训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尽可能地让学生读通句子。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从而牢固把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添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添学生的朗读兴趣,培育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存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进展语言,培育语言感悟能力。

二、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是枯燥无味的教育,是不完全的素养教育。

〞美育是素养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教会学生审美是素养教育的任务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正是素养教育的表达。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感知语言美,还要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形象美等多方面的美感体验。

语文教材中的篇章,无不经过精雕细琢,深入赏析,韵味无穷。

在学习《松鼠和松果》一文时,我通过范读、学生仿照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松鼠的情感改变,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学生读松鼠高兴一段时,他们摇头晃脑,脸上带着笑容读;在读松鼠难过、难受一段时,他们的语气消沉,皱起了眉头,真的让人体会到了小松鼠哀痛的心情。

小学语文论文“读”占鳌头提高实效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读”占鳌头提高实效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读”占鳌头提高实效人教版新课标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教师在点拨指导时,应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保证读书时间——提高实效的前奏曲教师应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如一位教师教学《小摄影师》时,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

不一会儿,学生的小手就举了起来。

教师并没有让他们回答,而是让学生再认真地读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

当学生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仍没有让他们回答,而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想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解决掉。

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对课文的质疑才会这么深刻:“小男孩那么希望拍到照片,后来为什么没有来呢?”“高尔基为什么不让杂志社的记者进来,却嘱咐秘书一定要放小男孩进来呢?”二、理解与朗读同行——提高实效的交响曲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而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它们相辅相成,必须有机结合。

如《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棵大树。

”一位教师请学生试读,结果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到位。

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经过比较,学生恍然大悟:应该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

这样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的体会也就更深了。

三、精心选择训练点——提高实效的演奏曲有感情地朗读要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导,即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

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读”的训练

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读”的训练

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读”的训练“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董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凡读书……只要多诵几遍,自然上口,久查不忘”(朱熹)。

从古到今,有多少名家学者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对“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堪称是学习语文的经验之谈。

“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我国自古至今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最佳的教学方法之一。

然而,近年来,笔者发现,在风起云涌的语文教法改革浪潮中,出现了诸多忽视“读”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的少了,而堆砌语言材料灌输给学生的多了;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少了,而含辛茹苦的讲解“要点”“知识点”的多了;激发学生读语文情趣的少了,而自得其乐地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了……众所周知,“读”是知识的感知过程,是训练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没有“读”这一感性知识的积累也就不会有上述理性的质的飞跃——创新的出现。

古今中外,有哪位能文善言者,没有过一篇又一篇的熟读成诵的经历?有哪个语文高考“状元”不得益于“读”?只有老老实实地去读、去抄、去默,一篇一篇地、一本一本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不懈地积累,头脑中的这个知识宝库才会不断丰富,自悟能力才会潜移默化地加强,创造思维才会出现。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读”的训练。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们精心筛选、审定的美文范本,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读”,去咀嚼,去品味,去体味文章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思想,美的艺术。

要把“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要逐字逐句的“读”。

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找生字生词,然后去查字典词典,去认识读音,理解词义;去找重点词、句、段,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去熟悉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大意;去发现疑难问题,待上课时求教于老师。

课堂上,更要加强“读”的训练。

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

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纠正读音,掌握词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结构;让学生去把握主题,领会语感;让学生感情融化,进入文章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应做足“读”字大文章
作者:王进军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既要注重知识的学习,更要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

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都体现在操作技能上,即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技能。

本文将从阅读和朗读两方面探讨阅读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阅读;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而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交流思想的工作,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读写听说,输入输出,吸收表达,都是用语言交流思想。

因此,语文课要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用语文工具,并不是只讲内容,只记知识,也不是只去学习语言的形式和规则,而是要使学生善读、善写、善听、善说,具有较强的、够用的语文能力。

读是写、听、说的基础。

“读”包括阅读和朗读。

一、阅读
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言语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最重要的途径。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什么是习惯呢?心理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完成某种行动的需要就是习惯。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做好以下几点:①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因为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积极、紧张的思维连在一起,阅读才有效率。

②强调“多读”。

课外知识面广,我强调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在教阅读课时,我强调多给学生时间去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问题。

这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③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要做到边读、边想、边动笔。

因为阅读目的明确,对重要语言信息的搜索和选择才能准确而迅速。

在阅读中,有些文章常常会使我们陷入沉思,而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又往往会转瞬即逝。

因此,在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资料,要及时作摘记,作索引。

(二)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鉴赏是阅读主体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审美感受。

它不仅是人的大脑对作品冷静而客观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是对作品的一种情感体验。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呢?①从语言的形象和感性中感知美。

感知美也称审美感知,是“由感官直接反映审美对象个别特征和整体面貌的审美活动。

”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感受是一种间接活动,即并不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而是以语言为媒介。

作者借助于语言描叙,能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品其香,如尝其味,读者才会对具体事物产生美的感受。

如教《社戏》中“夏夜行船”部分的景色描写。

教师可抓住“发散”、“扑面”、“连山”、“听到”等词语让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和听觉等几个角度感知“夏夜行船”时的气味美、声音美和景色美。

②培养形象思想能力,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意象美。

首先,要让学生区别物象和意象。

物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意象则是诗人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融入了主观情趣和美学理想的客观物象的映象。

比如,自然界的“山”、“林”、“鱼”和“石”等都是物象,而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它们则成了寄寓作者情感的意象。

因为这些客观的物象已寄托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的革命豪情和追求自由、奋发向上的理想。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在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情与景的引导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体会字面外的景象。

如“景外之景”,“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

在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李白把友人送上小船后,一直在目送远去的船只,帆影渐渐模糊,渐渐消失,李白却在楼头翘首凝望。

这美好的形象中不正凝聚着诗人对故友的一片深情吗?
(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即语文学科是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就拿初中第二册语文教科书来说吧。

第一单元的文章让学生看看别人怎样生活,听听别人对人生的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是反映革命生活的文章,如《纪念白求恩》中白求恩那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誓死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二、朗读
什么是朗读呢?在对书面语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这就是朗读。

新教材推荐初中阶段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20篇文言文,28首古诗词。

这充分表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鉴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一)组织学生认真听朗读
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范读和放录音带。

听朗读训练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如重点是听正音,是对通篇内容的大致印象,是对重点句、段或某些相关内容的理解、记忆,还是学生生动的口头表达。

教师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以便让他们注意力相对集中。

听优秀的朗读可以使学生听出兴趣,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二)注重课堂的朗读指导
师生朗读或说话必须用普通话。

教师在课上进行朗读指导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吐字发音指导、理解内容指导、表达技巧的指导。

朗读时的吐字发音,应正确、规范、清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理解内容的指导越具体效果越好,理解内容的指导往往与表达技巧(重音、停顿、语气)的指导相结合。

例如:《分马》一课,可以安排学生朗读。

当第一位同学刚读到“别吵吵,分马了”的时候,全班都笑起来了,因为他太“蛮横”了。

于是教师启发大家:要考虑郭全海的身份——一个农民出身的新干部,想一想他和群众的密切关系;还要考虑说话的环境,当时是一个几百口人在大场院里分胜利果实的热闹场面。

经过老师的具体指导,学生再朗读时,态度和语气的表达就比较准确了。

(三)朗读与背诵相互结合
常言说:“记得旧句子,便是新文章。

”通过背诵名篇佳作,深谙其意,付诸笔端,便会文思泉涌。

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中提倡多朗读,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责任编辑:龙大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