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敦煌生态环境
敦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敦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在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交界处,地处青藏高原西北缘,地形多山,气候温和,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城。
敦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于:
1.地理位置优越:敦煌位于丝绸之路的中段,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历史上曾
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
2.历史文化名城:敦煌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
产。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3.自然资源丰富:敦煌周边有著名的黄土高原和莫高窟景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地区经济中心:敦煌是甘肃省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有着较发达的工业和农业。
总的来说,敦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于其历史文化的积淀,自然资源的丰富,以及在地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敦煌调研分析报告
敦煌调研分析报告敦煌调研分析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敦煌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敦煌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以及发展前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研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制定了调研问卷,并在敦煌地区的旅游景点、宾馆、旅行社等场所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随后,我们对敦煌的主要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莫高窟、鸣沙山、阳关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敦煌的旅游资源。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旅游资源丰富敦煌作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莫高窟,拥有大量珍贵的石窟造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此外,敦煌还有鸣沙山、月牙泉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2. 文化底蕴深厚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发现的著名敦煌文献,证明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敦煌的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莫高窟和敦煌文献上,还体现在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等方面。
3. 发展前景广阔敦煌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敦煌已经成为一个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敦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同时,敦煌还有潜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四、问题与建议1.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当前,敦煌的旅游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修复,并制定合理的旅游管理措施,保障敦煌的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提升敦煌的旅游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同时,加强对旅游设施和旅游环境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 文化传承与创新敦煌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敦煌莫高窟环境温度特征分析
敦煌莫高窟环境温度特征分析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西端,地理坐标为北纬40°02′14.2″,东经94°48′14.7″,海拔在1320—1380m之间,距敦煌市约25km[1-2]。
敦煌莫高窟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有4—14世纪共16个时代的750个洞窟。
这些洞窟分布在南北走向长约1600 m的崖面上,上下分为5层,保存了总面积约为45 000m2的壁画[3-4]。
莫高窟地区的气候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由于常年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因此具有极端干旱、降水量少、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及风沙活动频繁等沙漠气候特征[5-6]。
年平均气温为11.0℃,年平均相对湿度为32.2%,一年中有3个月的平均气温低于0℃,有6个月的最低气温低于0℃,最高月平均气温在8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
莫高窟地区季节性的空气循环会加速水分蒸发,而这一过程会引起可溶盐的风化,从而使壁画剥落。
不同的小环境会使脆弱的壁画产生不同类型的损坏[8-9]。
针对水分的吸收与释放对壁画的影响而进行的室内试验表明,壁画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会吸收水分,而在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会排出水分。
温度变化还会引起围岩的冻融循环和温度场的变化;通过环境温度还可推导出围岩应力场的分布,进而得出围岩的温度应力[11-12]。
莫高窟的窟顶温度和窟前温度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的平均温度非常接近,说明二者处于同一气温层内,是一个整体。
因此,本研究选取窟顶温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窟顶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和温度的概率分布规律。
二非线性曲线拟合原理与方法对敦煌莫高窟的环境监测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莫高窟环境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6月至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至翌年1月,全年温度呈两头低中间高的曲线分布特征[15-16]。
综合连续观测的环境温度数据可知,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为非线性规律。
为了了解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非线性曲线拟合方法进行了分析[17-18]。
浅谈敦煌生态环境
浅谈敦煌生态环境摘要:在评价敦煌市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敦煌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和趋势,提出了生态建设与大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生态建设与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敦煌;生态环境;生态建设;大农业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独特。
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匮乏、植被覆盖率低、湿地退化日益加剧、土地荒漠化持续扩展。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由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造成,自然因素是生态环境恶化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为因素则是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外在原因。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可以归结为“五滥”——滥垦(无计划、无节制的开垦土地)、滥牧(超载过牧)、滥伐(林木)、滥采(中草药、草皮等)、滥用水资源(超采地下水等)。
1敦煌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1自然生态环境特点敦煌市总面积3.12万km2,其中绿洲面积1 400 km2,仅占总面积的4.48%。
全市辖6镇3乡,总人口18.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0万人。
地处大漠腹地,年平均气温9.30 ℃,年平均降水量39.90mm,蒸发量2 486mm,属典型的干旱性气候。
因气候干燥、极度风蚀,山地岩石及山麓砾石裸露,荒漠连片,形成典型的戈壁荒漠景观。
1.2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敦煌区域内地表水主要有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的党河、发源于祁连山西段托来南山和疏勒南山之间的疏勒河。
由于党河上游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实施“引党济红”工程分水500万m3、月牙泉治理回灌年用水600万m3,加之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加,造成党河断流。
瓜州县双塔水库、玉门市昌马水库的建成使用,拦截了河水,又造成疏勒河断流。
于是,敦煌市只得每年开采地下水 4 100万m3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造成地下水位年平均下降0.43m。
著名旅游景点月牙泉水域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13 000多平方米锐减到现在的5 300多平方米,水深由过去的10多米下降到现在的平均水深仅1.10m。
保护敦煌石窟的措施
及时记录和报告损害状况
建立完善的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对石窟的壁画、佛像 等文物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文物的历史、现状、保护 措施等信息。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窟的原貌。
预防性加固
对存在崩塌风险的崖体进行加固 ,防止石窟崩塌造成不可逆的损
失。
清理积水
对于石窟内的积水进行定期清理 ,防止水侵蚀对石窟造成损害。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采集
利用高精度摄影和激光扫描等技术,对石窟进行 数字化采集,建立三维模型。
虚拟漫游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石窟的虚拟漫游,让观众 可以在线欣赏石窟的艺术魅力。
定期对石窟进行巡查和监测,发现文物受损或异常情 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强与 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敦煌 石窟的保护工作。
05
数字化保护措施
建立数字化档案
数字化档案
01
利用高精度摄影和扫描技术,对敦煌石窟进行全面、细致的记
录,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档案,便于永久保存和随时查阅。
档案更新
02
定期对数字化档案进行更新,以反映石窟的最新保护状况和变
化。
档案共享
03
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数字化档案与全球的文物保护机构和研究
者共享,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利用VR技术进行虚拟游览
01 02
虚拟游览
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创建敦煌石窟的虚拟游览体验,让游客在 实地参观之前或无法亲临现场的情况下,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石窟的艺 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甘肃省敦煌市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甘肃省敦煌市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敦煌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资源性缺水矛盾日益突出,“绿色屏障”逐渐退化,土地沙化和盐渍化加重,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自然灾害日趋频繁,人类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大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等众多自然人文景观的存续受到严重威胁。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敦煌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节约用水、保护敦煌绿洲已刻不容缓。
针对现状与问题提出些对策及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对策问题敦煌市1、敦煌市生态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敦煌市地处库姆塔格沙漠东部边缘,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年均降雨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
敦煌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
特别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疏勒河下游断流,党河流域人口、耕地、用水量成倍增加,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补给严重失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1)水资源十分短缺。
敦煌地表水以党河为主,年径流量3.02亿m3,人均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1389m3,属典型的水资源缺乏地区。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瓜州双塔水库、玉门昌马水库相继建成,使疏勒河在敦煌境内长达300多公里的河道断流;1974年敦煌党河水库建成蓄水,党河下游断流。
疏勒河与党河断流后,直接造成敦煌北部、西部没有了地表径流,绿洲区外围的西湖自然保护区及北湖湿地逐渐萎缩。
同时,受气候影响,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祁连山雪线上升了50多米,党河源头来水出现危机。
(2)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从解放至今,敦煌人口由3.7万人增加到了18.2万人,灌溉面积由13.4万亩增加到44.72万亩。
全市总用水量4.0705亿m3,其中,农业用水3.7182亿m3,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3%,党河来水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敦煌有机井2862眼,年开采地下水近1亿立方米。
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1975年—2001年地下水位共下降10.77米,目前仍以每年0.24米的速度下降。
敦煌莫高窟保护措施
敦煌莫高窟保护措施简介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以其精美的壁画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然而,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了莫高窟的严重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1. 壁画保护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其重要的艺术价值所在。
为了保护这些壁画,首先要做到严格的温湿度控制。
敦煌地处干旱地区,莫高窟内外的温湿度波动大,这对壁画的保存极具挑战性。
因此,敦煌莫高窟设立了专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对莫高窟内外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确保其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除了温湿度控制外,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保护壁画。
对于一些已经受损的壁画,采用了清洗、填补和复原等方法进行修复。
同时,限制游客数量和游览时间,减少人员对壁画的人为破坏。
此外,还对墙体进行了加固,防止因墙体老化导致的壁画脱落和破损。
2. 石窟保护除了壁画,石窟本身也需要保护。
敦煌莫高窟是用石灰石采掘而成,长期以来,风化和水蚀使得石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龟裂、脱落等。
针对这些问题,敦煌莫高窟进行了石窟加固和石刻修复工作。
石窟加固主要包括加固墙体和修复石窟顶部的大型构件。
为了加固墙体,采用了注浆、插条和石材粘接等技术,增强了石窟的稳定性。
对于石窟顶部的大型构件,一些严重受损的部分采用了仿制的方式进行修复,以保持石窟的原貌和完整性。
此外,还进行了石窟内部的照明改造工程,采用了低温低辐射的LED灯光,以减少对壁画和石窟的光照损害。
同时,设置了专门的照明设计,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壁画,同时不对其造成任何损害。
3. 游客管理敦煌莫高窟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游客数量过多对于莫高窟的保护是一种威胁。
因此,敦煌莫高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管理游客,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实行预约制度,所有游客需要提前预约,并限制每天的游客数量,以控制游客流量。
其次,规定游览时间,每个团队有固定的游览时间段,确保游客有足够的时间参观,同时避免游客滞留过久对莫高窟造成过度磨损。
保护敦煌莫高窟的措施
保护敦煌莫高窟的措施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河岸边,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遗址。
自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历经千年,莫高窟创造了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被誉为中国的艺术瑰宝。
然而,由于岁月的侵蚀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莫高窟的文物面临着巨大的保护压力。
为了保护莫高窟内的宝贵文物,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 环境保护莫高窟所处的环境是其保护的首要因素。
对于莫高窟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将有助于减少对莫高窟的不利影响。
相关措施包括:•限制周边建设:在莫高窟周边一定范围内限制新的建设项目,避免污染和过度开发对莫高窟造成损害。
•加强水资源管理:对莫高窟附近的水资源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水质的清洁和稳定供应。
•控制污染源:严格控制莫高窟周边的工业与农业活动,减少污染源对莫高窟的影响。
•定期环境监测:定期对莫高窟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保证莫高窟的文物得到最佳的保护条件。
2. 文物保护莫高窟内的壁画、雕塑等文物是珍贵的艺术遗产,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采取了以下措施:•温湿度控制:通过设置适当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保持莫高窟内湿度和温度的稳定,防止文物因湿度、温度变化而受损。
•灰尘清理:定期对莫高窟内的地面、墙壁等进行清理,防止灰尘对文物的侵害。
•文物分类及保存:对莫高窟内的文物进行分类,制定保护方案,确保每个文物都得到恰当的保存。
•光照控制:对莫高窟内的光线进行合理控制,以减少紫外线的照射,防止文物褪色和光化学反应。
3. 游客管理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管理是保护莫高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相关措施:•门票限额:每天限制进入莫高窟的游客数量,避免过多的游客对莫高窟产生过大的影响。
•参观路线规划:设置合理的参观路线,引导游客有序参观,减少对文物的人为破坏。
•严禁触摸文物:设置警示标识,告知游客严禁触摸文物,防止触摸对文物造成的永久性损害。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这些石窟面临着严重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挑战1. 自然环境因素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风沙严重。
这种极端的环境条件对于莫高窟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沙尘暴的频繁袭击和水分蒸发会导致石窟内壁的脱落和颜料的褪色。
此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对壁画和雕塑造成损害。
2. 人为因素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游客流量,但也增加了对莫高窟的磨损和破坏的风险。
游客们在参观过程中可能触摸壁画或雕塑,这会导致物理损伤。
此外,人们居住、建设和农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可能会对莫高窟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3. 文物盗窃和走私由于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文物盗窃和走私问题一直存在。
一些非法分子为了牟利而进行盗窃活动,导致莫高窟的文化财富流失。
二、机遇1. 技术保护手段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保护和修复技术不断创新,为莫高窟的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
无损检测技术、三维扫描和数字化技术等可以帮助保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壁画和雕塑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2. 旅游产业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莫高窟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重要机遇。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参观,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大对莫高窟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限制人为活动对莫高窟的影响。
加强监管,严禁游客触摸文物,设立警示标语和监控设施,加强文物保护区的安保工作,打击文物盗窃和走私。
2. 科技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及时了解壁画和雕塑的状况,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
同时,将莫高窟的文物数字化,建立电子数据库,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传承工作。
敦煌石窟所处的生态环境因素分析
敦煌市自然资源
敦煌市自然资源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
括河流、湖泊、山脉和草原等。
这些自然资源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所需,也吸引
着大量游客前来探索。
下面将对敦煌市的自然资源进行介绍。
大漠孤烟直,河山寂历长。
敦煌市地处沙漠边缘,黄河流经其境内,为该地区注
入了丰富的水资源。
黄河河水滋润了土地,使得敦煌市拥有肥沃的农田和郁郁葱葱的
植被。
神秘的雅丹地貌是敦煌市一大特色,这些被风蚀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吸引着无数
游客前来观赏。
在阳光的照射下,雅丹地貌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和形态,成为了敦煌市
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另外,敦煌市周边还有连绵起伏的山脉和广袤的草原。
这些山脉为敦煌市提供了
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草原上牛羊成群,呈现出一幅生机勃
勃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总的来说,敦煌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敦煌市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为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描写敦煌的优美句子
描写敦煌的优美句子1.敦煌,一片充满神秘色彩的沙漠绿洲,等待着你的探索。
夕阳下的敦煌,犹如一幅富有诗意的水墨画,细腻的沙粒在余晖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
2.敦煌的壁画,生动传神,色彩斑斓,犹如一部历史的画卷,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无尽的遐想。
3.在敦煌,艺术的灵魂与自然的韵律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画卷。
4.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敦煌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更在于那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无尽的沙漠、戈壁滩、雅丹地貌、鸣沙山、月牙泉等自然景观,让人惊叹不已。
在敦煌,你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无尽的韵味。
5.敦煌的美,既有自然的雄浑壮丽,又有文化的深沉厚重,令人陶醉。
6.敦煌,千佛闪耀,文化璀璨,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丝绸之路的黄金点上。
7.敦煌,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胜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这里的壁画、石窟和古建筑,都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
在敦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韵味。
8.敦煌,千佛之国,悠悠岁月刻绘出无数神秘微笑,宛如繁星点缀在历史长河中。
9.在敦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千年古刹的风采,还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景色,这令人难以忘怀。
10.敦煌的壁画,精细入微,色彩斑斓,让人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才华。
11.在敦煌的古道上,我们感受到了沙漠之城独特的韵味和丝绸之路的繁华历史,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
12.敦煌的美,在每一个角落都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气息,一座历史的缩影。
13.走进敦煌,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那如诗如画的洞窟壁画,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古代文明的辉煌殿堂。
14.敦煌,一座沙漠中的文化宝库,熠熠生辉,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15.敦煌,沉淀着千年文明,如同一座时光之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遥远的辉煌。
16.敦煌歌舞,绚丽多姿,领略民族风情的独特。
17.敦煌,一个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的城市,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18.敦煌,一个既神秘又美丽的地方,它让我们沉醉于那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连忘返,如梦如幻。
我的家乡——敦煌
我的家乡——敦煌
编辑:胡海琛 刊号 :201111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家乡简介: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 新疆三省( 的交汇点。 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 人口18万多, 18万多 人口18万多,全市经济主 要以农业为主, 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 业次之, 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 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而闻名于世。 而闻名于世。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 祁连山, 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 罗布泊, 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 北塞山, 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 三危山。面积3.12 3.12万平方 三危山。面积3.12万平方 公里。 公里。
目录
我的家乡 —— 敦煌
敦煌—— 西部明珠 (3—7) )
充满着 风人情 (7—18)
景点介绍 (18—19)
敦煌——西部明珠
1.—富饶 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属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只有39.9 3.12万平方公里 39.9毫 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属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 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日照充分,无霜期长。 2400毫米 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在这 个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 个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 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 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 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 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 社会安定民风古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美丽的敦煌, ----美丽的敦煌 社会安定民风古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美丽的敦煌,是 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 大也; 盛也。 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敦,大也;煌,盛也。”盛 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 末期, 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这里 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 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 敦煌地区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 术。敦煌地区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铜 周时期,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 器。夏、商、周时期,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 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 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 下的许多岩画至今历历在目。战国和秦时, 下的许多岩画至今历历在目。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 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以后,大月氏强盛起来, 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以后,大月氏强盛起来,兼并了 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 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 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年)前言敦煌是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党河流域戈壁上的一座历史名城,境内分布着古长城、烽燧驿站、莫高宝库、两关遗存、雅丹地貌和名山神泉,其悠悠历史与灿烂文化,久负盛名,延续至今,蜚声海内外。
近几十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敦煌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超出其承载能力,下游水量锐减、河道断流、生态恶化,流域尾闾西湖湿地逐渐萎缩,库姆塔格沙漠每年以2-4m的速度东侵,敦煌绿洲正在受到沙漠的严重威胁。
敦煌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视敦煌生态保护工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加快进行,一定要把敦煌保护好,管理好,把敦煌生态环境搞好。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批示精神,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对策措施,积极开展了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2008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指导下,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及酒泉市委、市政府,组织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十余家科研设计院所开展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重点治理目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9项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009年7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审查,2009年8月,水利部就《规划》征求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意见,200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
根据各部门反馈和评估意见,甘肃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
解决敦煌生态问题,关键是解决好水的问题。
《规划》针对敦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了“南护水源、中建绿洲、西拒风沙、北通疏勒”的总体规划思路和“内节外调统筹、西护北通并举,水源绿洲稳定、经济生态均衡”的总体规划布局。
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年变化及影响因素
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年变化及影响因素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然而,近年来,敦煌莫高窟所面临的PM10浓度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的年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的定义及其意义。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
这些颗粒物通过空气传播到莫高窟内部,可能会对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塑造成损害,对文物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的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的年变化,通过对历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夏季和冬季是PM10浓度较高的时期,而春季和秋季是较低的时期。
这与敦煌地区的气象条件有关,夏季和冬季的风速较低,气团滞留时间较长,有助于颗粒物在空气中的积累。
而春季和秋季的风速较高,气团流通较好,颗粒物的扩散能力较强,因此PM10浓度较低。
其次,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的年变化还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是人为活动带来的污染。
随着敦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游客涌入莫高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乱丢垃圾、吸烟等都会导致颗粒物的增加。
其次是交通运输带来的污染。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尤其是游客专车和旅游大巴的增加,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
第三是敦煌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
敦煌地处干旱荒漠地区,沙尘暴等自然现象频发,大量的沙尘颗粒物可能会通过气流传播至莫高窟区域,导致PM10浓度升高。
为了减少敦煌莫高窟的PM10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PM10浓度的变化情况,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游客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倡导文明旅游,减少垃圾产生和乱扔行为。
同时,加大对交通运输污染的治理力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减少尾气排放。
敦煌自然环境
敦煌自然环境敦煌境内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塔克拉玛干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市区海拔为1138米。
党河冲积扇带和疏勒河冲积平原,构成了敦煌这片内陆平原。
一望无际的沙漠和大片绿洲,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
绿洲区好像一把扇子自西南向东北展开。
由于地处内陆,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
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月),年平均无霜期142天,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敦煌绿洲由党河滋补。
发源于祁连山的党河,全长390公里,流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28亿立方米,是敦煌重要的水利命脉,敦煌人民的母亲河。
境内除党河外,地面水还有西水沟、东水沟、南湖泉水区,泉水总溢出量为 3.1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9902.3万立方米。
资源优势敦煌市耕地面积31万亩,草原面积57万亩,天然林面积119万亩,另有可垦荒地406万亩。
由于土质肥沃,灌溉条件好,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西瓜、甜瓜、蔬菜小麦、玉米等。
敦煌光照条件较为优越,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是全省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瓜果之乡。
年产各类优质水果2000多万公斤,优质皮棉1.5万吨。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芒硝、石棉、钒、金、锰等4大类26个品种,其中位于方山口的钒矿,探明储量125.86万吨,居亚洲第一,平均品位0.86%,最高达3%。
工业建设立足有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天然气综合利用、轻纺、化工建材加工等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发展新体系。
一是围绕丰富的矿产资源,集中抓好五氧化二钒、钒铁、花岗石材和黄金精选冶炼等矿产品加工项目;二是围绕得天独厚的农产品资源,着力抓好棉纺、果蔬保鲜、葡萄酒生产、脱水蔬菜生产和精制色拉油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三是围绕农业生产,抓好吹膜塑料生产等化工产品项目;四是围绕旅游产业,开发研制生产具有敦煌艺术底蕴、风情独特的各类旅游工艺精品;五是围绕充足的天然气资源,建设燃机发电;六是整合我市现有棉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棉纺精深加工业,培育我市轻纺工业形成规模发展。
敦煌环境调研报告
敦煌环境调研报告敦煌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西北部,地处腾格里沙漠的东北边缘,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敦煌的环境状况,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自然环境敦煌地处沙漠边缘,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很少。
调研发现,敦煌的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水资源的短缺和过度开发问题。
敦煌地表水资源非常有限,多依赖地下水资源,而长期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导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的风险增加。
其次是沙漠化问题。
沙漠对敦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地表植被越来越少,土地逐渐退化,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沙漠化现象。
这对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人文环境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所在地,还有敦煌古城等重要文化景点。
然而,调研中发现,敦煌的人文环境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游客文明素质不高,存在乱扔垃圾、涂写壁画等不文明行为,给景区环境和文物保护带来了威胁。
其次是部分景区的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例如,一些景区的工程开发,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的问题。
三、环境保护和利用建议针对敦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大水资源调控和节约利用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沙漠化防治工作。
加大对沙漠边缘地区的生态修复力度,推广植被恢复、固沙治理等措施,减缓沙漠化进程,保护土地生态。
3. 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和保护。
加大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
加强对景区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环境和文物的行为。
4. 加强景区规划和开发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景区规划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求,采用生态友好型的技术和手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敦煌的自然环境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沙漠化问题,人文环境存在游客文明素质不高和景区开发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解析
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解析
敦煌,传统的文化及人文景观所在,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和沙漠中,被誉为“西部的南京”,是东北东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景观和历史资源。
由于敦煌沙漠的独特性,为东北东地区提供了不可复制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如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等。
首先,敦煌沙漠地质环境特殊,形成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地质结构,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地质结构,以岩石、沙地、山地组织起来,地势崎岖,覆盖的范围很广。
此外,敦煌沙漠的气候环境也很特殊,以沙尘天气、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沙暴在沙漠中较为频繁。
其次,敦煌沙漠的生态环境也独具特色,如灌木林、芦苇沼泽、沙漠植被等特殊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敦煌沙漠独特的生态系统,既是东北东特有的形态,也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再来看,敦煌沙漠的文化景观也十分丰富,古城佛塔壁画、敦煌石窟等都是东北东独特的文化景观,也是敦煌乃至东北东最突出的文化景观。
此外,敦煌沙漠也有许多以特殊文化为特色的风情和景观,如敦煌文化节、敦煌夜灯晚会、游古窟等都是以本土文化为特色的节庆活动,让东北东的景观更加精彩多彩。
最后,敦煌沙漠也是东北东重要的历史资源,在现今世界上,敦煌沙漠以及周边地区蕴藏着大量的文物古董、历史遗迹,如敦煌文献、莫高窟、玉门关等,都是东北东的文化遗产,也是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敦煌沙漠也是国家重要的沙漠研究中心,以及治
理沙漠的核心地区。
以上就是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的解析,敦煌沙漠不仅是东北东特有的形态,而且也是东北东文化景观、历史资源和多样性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
敦煌沙漠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我们珍惜并全面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 中 ,0 8 %已消失 。 1 . 植被锐减 。据统计 , 中国成立之初 , .2 2 新 敦煌 东 、 、 西 北 湖 及南 山 一带 有 天 然 林 1.0万 h 2 46 m ,其 中胡 杨林
2 3 h 是敦煌绿 洲的“ . 万 m, 9 绿色屏障” 0 5年 , 。2 0 敦煌境
内的天然林 消失 了近 1 , / 仅存 8 7万 h 据 甘肃省 草 2 . 6 m;
原 队调查 ,9 5年 时敦煌有 3 I h 16 8 4万 m 草场 , 总载畜量 1 2万羊单 位 , 在 只有 9万 h 减少 了 7 %, 畜量 5 现 m, 7 载 万羊单位 , 少了 5 %。 减 7
在不损坏壁 画 的前提 下将 其清 除 , 给壁画修 复除尘带来
2 生态环境持续 恶化的原 因与趋势 21 自然 因素 .
平方 米 ,水深 由过去 的 1 0多米下 降到现在 的平均水 深 许 多 困难 。
1 . 湿地 萎缩 。湿地 以每年 01 万 h 2 .1 2 .3 m 的速度递 减 , 到 20 0 5年 , 内湿 地面积减 少了近 1 , 境 / 仅存 1 3 8万 h 2 m。 绿洲 区 内的 00 . 7万余公 顷咸 水湖 和 6 . 6 7余 公 顷淡 水 6
~ 敦 煌 市 总 面 积 31 . 2万 k m ,其 中绿 洲 面 积 14 0 在增加 。沙尘暴 的强度越来越大 。以前 主要集 中在 3 5 0
现在几乎 每月都会出现 。 k 2 占总面积的 4 8 全市辖 6 3乡, m, 仅 . %。 4 镇 总人 口 1. 月份 , 80 8 万人 , 其中农业人 口 93 . 0万人。地处大漠腹地 , 年平均气
危机 。
画开裂处乘 虚而人 , 使其龟裂 。而粉尘沉积 到一定程度 脱落 , 严重 时可使 整个壁 画大面积脱落 。同时 , 粉尘 大量
沉降 在壁 画表面 , 不仅 严重影 响 了艺术 效果 , 而且 很难
水, 又造成 疏勒河断流 。 于是 , 敦煌市 只得 每年开采地下 时 , 会产 生一种 向外挤 压的力 , 导致 壁画颜 料层 、 白粉层
m 。
,
加之人 口和耕 地面积的急剧增加 , 造成党河 断流 。 瓜
州县双塔 水库 、 门市 昌马水库 的建成 使用 , 截 了河 玉 拦 水 410万 m 用 于农 业 、 0 , 工业 和 生活用水 , 造成 地 下水 位年平均下 降 0 3 . m。著名旅游景点 月牙泉水域 面积 由 4 上世 纪 6 0年代 1 0 300多平方 米锐减 到现在的 53 0多 0 仅 1O . m。持续 的水 位下降使敦煌境 内面临严重 的生态 1
湍急 的气流 运 动对 壁 画 、 塑像 进 行磨蚀 , 又能侵 入壁 画 和塑像颜 料 的空 隙间 , 携带 的细菌 和化学物 质还会对壁 画 的颜料产 生多种 生物和化学作用 。 它们还 不断地在壁
敦煌 区域 内地表 水主要 有 发源 于祁 连山 冰川 的党 河、 发源于祁连 山西 段托来南 山和疏勒南 山之间 的疏勒 河。 由于党河上游 阿克塞哈 萨克族 自治县 实施 “ 引党济 红” 工程 分水 50万 m 、 0 。月牙泉治 理 回灌 年 用水 6 0万 0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期 08 8
浅 谈 敦煌 生态环境
杨 成显 , 维存 龚
( 敦 煌 市 园艺场 ; 煌 市农村 能 源管理 站 , 肃敦 煌 7 6 0 ) 1 2敦 甘 3 2 0
摘要 : 评 价敦 煌 市 生 态环境 现状 的基础 上 , 在 分析 了敦煌 市 生 态环 境持 续恶 化 的原 因和趋 势 , 出了生 态建 设 与 大农 提 业 可持 续发展 亟待 研 究的科 学 问题 , 并提 出了生 态建设 与 大农 业可持 续发 展 的对 策及 建议 。
关键词: 敦煌 ; 生态环境 ; 生态建设 ; 大农业 敦煌市 位于河西走廊 最西端 , 自然生态 环境特 点独 特 。生态环境 方面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是水资 源匮乏 、 被 植 覆盖率低 、 湿地退化 日益加剧 、 土地荒漠化持续 扩展 。 生 态环境持续 恶化 由 自然 和人为两方 面 的因素造成 , 自然 因素是生 态环境恶化发 生发展 的潜 在条件 , 人为 因素则 是导致生态环境退化 的重要外在原 因。 不合 理的人为活 动可 以归结 为 “ 五滥 ” ——滥 垦 ( 计划 、 节制 的开垦 无 无 土地 )滥牧 ( 、 超载 过牧 )滥伐 ( 木 )滥采 ( 、 林 、 中草药 、 草 皮等 )滥用水资源 ( 采地下水等 ) 、 超 。
典型 的干旱性气候 。因气候干燥 、 极度风蚀 , 山地岩石及 击 、 磨蚀 , 已经导致 了壁 画褪色 、 色 , 变 还使 不少窟 区 、 窟 顶遗 址残败 不堪 , 当数量 的窟 顶被 剥蚀 , 相 甚至会 引起 崖体 的坍塌 。浮 尘天 气 的增 多 对莫 高窟 的威胁 也在加 剧。 观测表 明 , 莫高窟窟 区年 降尘量 已达 到 6 . ・m , 5 tk z 4 且 8 %以上 为棱角 状 、 3 次棱角状高硬度 的颗粒 , 它们既能随
1 I 沙进人退 。全市有 3 3万 h .3 2 . 3 m 土地沙化 , 19 自 94 年 以来 , 绿洲 区外 围沙 化 面积增 加 了 1 3万 h 平均 . 3 m, 每年增加 近 01 . 3万 h z m 。而现在
温 9 0℃, 平均降水 量 3 . m 蒸 发量 24 6 m, . 3 年 99 m, 0 8m 属 山麓砾石裸露 , 荒漠连片 , 形成典型 的戈壁荒漠景观。
12 生 态环 境 现 状 与 问题 .
举 世 闻名 的莫高 窟也 受到 了风 沙 的侵 蚀 以及 粉尘
的危 害 。来 自鸣沙 山方 向的风 沙对崖 面 露天壁 画 的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