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的劳动力配置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1994年底,全国劳动力资源总数达82500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占人口总数68.8%,当年进入劳动年龄的达1750万人。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领域难以完全吸收不断增长的劳动力,虽然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8 %速度增长,但劳动力资源的增加仍然超过社会经济的吸收能力,因此,失业现象呈现增长趋势。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中国实行“有饭大家吃,有工大家做”的就业政策;实行高就业、低收入的工资政策,实行城镇劳动力由国家“统包统配”的分配政策,从表现看,中国己消灭失业,但许多机关、企业人浮于事、存在大量富余人员,实际上是以全体劳动者的不充分就业掩盖部分劳动者失业。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就业逐渐市场化,隐性失业随之而来,当前失业有四种表现形式: 1.结构它是由于劳动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合理形成的失业。

2.隐性失业。

它由于传统经济体制下实行充分就业政策,在改革中暴露出来。

3.自愿由于劳动者主动工参与劳动市场形成的失业。

4.非自愿它是由于现行工资下,想找工作而找不到形成的失业。

有关资料显示, 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 3亿人, 加上城镇失业人口, 劳动力总供给量达到2亿多人, 而需求量只有3500万人,供给已远远地大于需求。

据专家估计, 我国目前的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率已达21. 3%左右。

二、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 劳动力的自然增长率每年以2%的速度进行。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劳动力数量巨大。

2. 劳动力的盲目和无序流动导致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3.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

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我国要素配置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我国要素配置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我国要素配置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我国要素配置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经济问题。

要素配置结构是指经济中各种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相互配合、相互关联的方式和结构。

这一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要素配置结构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在经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要素配置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劳动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业劳动力占比较高。

同时,资本的积累和投入也相对较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开始向工业化转型,要素配置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业部门快速膨胀,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加快。

资本的积累也得到了有效的促进,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我国要素配置结构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变革。

新兴产业迅速兴起,知识经济成为主导方向。

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壮大,劳动力和资本向这些领域转移。

这一转变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总的来说,我国要素配置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适应的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的要素配置结构在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未来,我们需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结构,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进行介绍和概述。

在这一部分,你可以简要介绍文章的各个章节内容及其在整篇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示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动机,以及研究要素配置结构动态演变的目的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包括两个要点。

在要点1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要素配置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不同时期我国要素配置的特点和变化;在要点2中,我们将重点研究我国当前的要素配置结构和趋势,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生产力提高、耕地减少及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就业,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行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然而,城乡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及权益保障等多重问题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文章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借此希望能够推动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健康转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就业对策一、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一)耕地的减少耕地面积的减少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用于建设,从而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这种农田面积的减少意味着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会减少,因此部分农村劳动力可能会失去工作,形成剩余劳动力。

此外,耕地面积的减少还可能导致农民的生活来源受到威胁,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转移就业,以寻找新的生活来源。

同时,农村的非农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也在推动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领域。

然而,耕地的减少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等,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高的收入可能性。

城市的建设、制造业的扩展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都对农村劳动力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此外,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资源以及生活条件的优越性,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愿意流向城市。

这种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强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当前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024年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影响

2024年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影响

2024年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影响着农民自身的生计与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背景、构成特点、就业领域、影响、问题与挑战以及政策建议与展望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背景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此外,政策引导也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原因,如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政策等,都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流动劳动力的构成特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构成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动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年轻化,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二是流动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三是流动劳动力的性别比例失衡,男性劳动力占比较大;四是流动劳动力的地域分布不均,主要流向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

三、流动劳动力的就业领域农村劳动力流动后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

建筑业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就业领域,因为建筑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技能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农村劳动力的特点。

制造业也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就业领域,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玩具制造等。

此外,随着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就业数量关系研究——兼论我国劳动力资源是否过剩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就业数量关系研究——兼论我国劳动力资源是否过剩
维普资讯
20 年 第 9 08 期
改革与战略
REFORMATI ON & STRATEGY
NO. ,0 8 92 0
第2卷( 4 总第 11 ) 8期
( u l i l,O 1 1 C mu t e N .8 ) av y
我 国经 济发展 水 平与 劳 动 力就 业数 量 关 系研 究
t a e lb r o c mpo e t l b o f rs u eb f r 0 3 b t f r2 1 , h a o r e wi es o to d ma d T ee o e h t h o r e e l y n l e al t p e s r e o e2 1 , u t 0 5 t e lb r o c l b h r f e n . h r f r , t a f m wi o ae f l
Ont e Qu n i t e Rea in hp Be we n E o o c De eo me tL v l n a o o c h a t a i lt s i t e c n mi v lp n e e d L b r r e t v o a F
Empo me tn Chn ly n ia i
Ke rs mpo e t lsii ; g vn lo i m; u py& d ma do b r o c . ywo d :e ly n at t a emo igag rh sp l m e cy t e n fa o re l f


问题的提出
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就业之间的数量关 系 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我国劳动力资源
— —
Th s e o a o s u c s Su p u i a e I u fL b r s Re o r e r l s i Ch n n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

二、我国劳动 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现状及原 因
1 我 国劳动 力市 场结构 性 矛盾 的现状 .
当前 我 国劳动 力市 场 的结构 性矛 盾 突出地 表现 为 :技术人 员 、 研发 人员 、熟 练技 工供 给不足 与 新增 劳动 力和 下 岗失业人 员就 业难
在 不 同的经 济发展 阶段 采 用不 同的经 济发 展方 式是 政府及 社会 并存 ,大 学生就 业难 与 新兴产 业 发展人 才不 足并 存 ,农 业劳动 力结 各 界极 为关 注 的问题 ,当前 中国正面 临 着 “ 高-' ” 的粗放 型经 构难 以满足 现代 农业 发展 的需要 。 三 -f l  ̄
上 世 纪8 年 代 开 始 的 中 国 “ 儿潮 ”使 中 国劳 动 力市 场 上 出 0 婴
现 空前 的供给 高峰 。人 力资 源社会 保 障部2 1 年 1 2 日召开 2 0 00 月 2 09
09 技能老 化 的劳动 者难 以适 应市 场 的要求 ,无 法进入 新 的产业部 门而 年 度 四季 度 新 闻发 布会 , 向社 会 各 界 和媒 体 介 绍2 0 年 度 人力 资
09 12 失业 。 同时 ,新 兴产 业 的迅速 发展 ,使 适合该 产业 发展 需 求的劳动 源 和社 会保 障 工 作进 展情 况 ,2 0 年 ,全 国 城镇 新 增就 业 1 0 万
力 出现 暂 时性短 缺 ,从而 造成 了结 构性 失业 。究其 实质 ,劳动 力就 人 。为全 年 目标 9 0 0 万人 的 1 2 2 %;下 岗失 业人 员再 就业 5 4 1 万人 ,
甚远 ,全 国最 大 工业 基地 上 海 的高 级技 工 比例 不 足 7 ,也 相 去 甚 %
远 。 据新 华社 报 道 广 州市 十 五 规 划需 求 技 师 1 万 人 ,而 目前 不 足 O

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异质性劳动力。

异质性劳动力是指在技能、教育背景、经验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劳动者群体。

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岗位之间的不对等,从而影响了劳动者之间的流动。

一方面,教育背景不同是导致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该地区人才储备相对较少。

而另一些地区则拥有丰富的优秀人才资源。

这种教育差距使得优秀人才更愿意去发达地区工作和生活,从而导致了劳动力的不均衡流动。

另一方面,薪资和福利待遇的差异也是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发达地区的薪资和福利待遇相对较高,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

而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则相对较低,导致人才流失。

这种差异性使得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选择性流动,从而加剧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

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优秀人才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选择性流动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些地区因为缺乏优秀人才而无法发展壮大,从而影响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异质性劳动力流失也导致了技术和知识的不均衡分布。

技术和知识是推动经济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因素,缺乏优秀人才会使得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为解决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其次,改善薪资和福利待遇差异。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改善劳动保障制度来缩小薪资和福利待遇差异。

此外,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措施也是解决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的重要途径。

人力资源总量富裕和结构失衡矛盾

人力资源总量富裕和结构失衡矛盾

人力资源总量富裕和结构失衡矛盾1.引言1.1 概述概述:人力资源总量富裕和结构失衡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种矛盾现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力资源总量呈现出丰富的态势。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的挑战,表现为各行各业中人才类型、技能水平和劳动力供需的不协调。

这种矛盾现象给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在我国,人力资源总量的富裕主要体现在劳动人口的数量庞大,年轻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充沛。

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的问题。

人才储备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数量相对不足,而初级技能劳动力过剩。

这种结构失衡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劳动力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出现。

人力资源总量富裕和结构失衡的问题主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对于人力资源总量富裕来说,人口增长和移民流动是主要原因。

而人力资源结构失衡则是由教育体制的问题、就业导向的扭曲、技能培训的不足等因素造成的。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总量富裕和结构失衡的矛盾现象。

在文章的后续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人力资源总量富裕和结构失衡的具体状况,以及影响这些矛盾的因素。

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我们将总结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政策引导,我们可以逐渐矫正这一矛盾,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人力资源总量富裕和结构失衡矛盾的问题,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人力资源总量富裕和结构失衡的情况以及影响这两个问题的因素。

具体而言,2.1节将描述人力资源总量富裕的状况,并探讨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

2.2节将重点讨论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的情况,并分析导致这种失衡的因素。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人力资源总量富裕和结构失衡的矛盾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建议。

2022年~203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趋势调研报告范文

2022年~203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趋势调研报告范文

2022年~203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趋势调研报告范文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开展阶段。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供给不仅增速下降,规模也开始出现减少;随着人工本钱不断上升,过去长期依赖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减弱。

眼下,我国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外部经济环境挑战增多,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增长和带动就业能力下降,给一些地区和领域的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沿海地区招工难、用工荒和技工短缺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农民工等群体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城镇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到来,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受到冲击,一些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行业对人力资本要求进一步提高。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开展、技术、人口和就业等一系列变化,有必要研究我国劳动力供求趋势,预测未来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规模,并提出适应劳动力市场新形势的对策建议。

我国劳动力供给特征及趋势预测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城镇单位新增就业每年以千万规模保持增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以2022年至2022年为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几年保持1300万人以上。

从总量看,我国的局部群体还存在就业压力,但就业总量已经不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就业的结构性风险大于总量风险。

当前,劳动力供不应求成为常态,表现为:一是适龄劳动人口不断下降,劳动力供给规模进一步减少;二是劳动力需求持续增长,市场监测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以上;三是中等、高等教育扩张延缓推迟了适龄劳动人口进入就业市场,青年劳动参与率有所降低。

从人口角度看,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动出现“三低”和“三化”特征,“三低”是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三化”是指老龄化、少子化和农村空心化。

劳动力供求呈现“五降一升”特点,其中,“五降”是指人口增速下降、适龄劳动人口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劳动参与率下降和就业人数下降,“一升”是指求人倍率上升。

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

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

袭过去那种以价格低 廉 、 劳动 密集 型产 品为优势 的 做法 , 而是要优化产品结构 , 提高出 口产品 的技术含 量 和活劳动复杂程度 , 从而提 高产 品的档 次和 附加
有些猝不及 防 , 政府对于一些能源价格 和形成机制 ,
的反倾 销措施 , 并且 反倾销 有扩大的趋 势。最近 , 加 入到对 我反倾 销行列 的国家不仅是 美国 、 日本 、 欧盟 等发达 国家 , 而且象 印度 、 巴西 、 墨西 哥等发展 中国
家也对我国提 出反倾 销措施 。 由此 可见 , 国今后 我
了巨大的贸易顺 差 , 于促进经济 增 长发挥 了积极 对
维普资讯
的作用 ; 但另一方 面, 这种情况也引发 了国外对我 国
入要素结构和实施 产业转 轨恐怕为时已晚。就象前 些年我们强调资金 、 技术和高端人才是稀有资源 , 而 近期当能源瓶颈 凸现 时 , 无论 是厂商 还是 消费者都
维普资讯
口 来稿 选 登
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
@ 李建 中 高 炜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 了当前我 国在 二元经济 结构转 变 中农村 大规模 的剩余 劳动 力 向城 市的转移, 并且形 成劳动力供 大干求 、 劳动 力价格低廉 的情况 . 因此 一些 产业特 别是 出口产 业以发 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以较低 的工 资成本 为优势进行 竞争。文章 分析指 出 并 这 种大规模 的廉价 劳动力的供 大干求状况不 会长期存在 , 因此 我们从现在起就 应该 优 化
现在对农 民工 的使用 。这些 年来 , 国农村 中每 年 我 新形成 的劳动力 约 80万一 1 O万 , 本上 流 向城 0 0 0 基
消耗 , 而应该增加 复杂 劳动 的比重 , 进而提高活 劳动 创造 的价值 , 从而提 高 劳动力 的使用 效益 。从 当前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紧张的简要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紧张的简要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应状况紧张的简要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应状况紧张的简要分析摘要:劳动力是一个国家人口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局部。

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对于我国经济开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今年两会中提出的“供应侧〞改革为研究背景,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应状况紧张和供应需求市场结构不平衡的结论,认为分析该种现象应该从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解决方法,以改善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实现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应;劳动力需求;供需平衡一、研究背景日前于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中提出“供应侧改革〞的概念,指出在当前的经济开展形势下,总量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并存,但是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以前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改变需求的方法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要求,要用改革的方法来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会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重进行“供应侧〞改革,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

减少无端和低效供应,扩大有效和中端供应,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供应,促使供应和需求不断协调,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劳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血液,对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关注和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从国家统计局的网站我们了解到,2021年和2021年我国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均为4.1%,失业人口分别为926万人和952万人。

目前国际通用的失业警戒线标准为:3%或4%以下为劳动力供应紧张型,5%-6%为劳动力供应宽松型,7%-8%为失业问题严重型。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虽然我国的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在近几年大体不变,但是失业人口总数确在上升,目前劳动力市场仍处于供应紧张状况,需要采取措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应进行改革,促进劳动力供需平衡。

二、劳动力市场供应紧张现象产生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供应紧张,劳动力供应小于劳动力需求。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原因来解释:劳动力供应过小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原那么之一是全覆盖,也就是说在我国范围内,人们在提供劳动力或者是增加劳动力时以换取报酬或者是得到更多的报酬,就会缴纳社会保险税费或者是缴纳的局部增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增加劳动力时所得到的收入可能会比增加前还要少,那么人们就会选择用闲暇代替劳动,来维持自己效益的最大化,此时,劳动力市场的供应就会减少。

基于对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思考探究

基于对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思考探究

基于对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思考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劳动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劳动力市场的形势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劳动就业问题,探究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促进劳动就业的稳定和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人们对就业的期望也不断提高。

面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劳动力市场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结构性失业、就业歧视、劳动关系不稳定等。

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提高就业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提高就业率的有效对策,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可以为促进我国劳动就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背景介绍】的内容将进一步展开对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劳动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对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深入探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还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我国就业率,保障人民的就业权益。

通过研究劳动就业问题,还能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对我国劳动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当前劳动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探讨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劳动就业难题的突破口,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意见。

也旨在探讨个体在就业过程中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面临着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给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进行分析。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占据一定比重,不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导致经济结构未能实现有效升级。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区域发展经验丰富,但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而内陆地区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不仅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浪费,也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因此,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当务之急。

三、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虽然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供需矛盾。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技能人才。

这种供需矛盾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对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积极性造成了影响。

四、金融体系不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利率市场化不彻底、金融监管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金融风险的防控。

因此,完善金融体系成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五、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成为当前的紧急任务。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金融体系不完善以及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结构性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加强绿色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浅谈我国劳动力现状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及对策

浅谈我国劳动力现状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及对策

浅谈我国劳动力现状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市场也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对我国劳动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让我们来看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供求关系逐渐变得紧张。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城市劳动力市场供给增加;许多企业和行业面临着用工短缺的问题,劳动力市场需求也在增加。

这种供求关系的失衡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一些地方出现了就业困难,企业招工难等现象。

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这种供求关系失衡所带来的问题其实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不能够调整供求的不平衡,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对于劳动力市场来说,市场失灵表现在一些地方存在就业困难,而一些企业却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

这种情况会导致一些地方劳动力资源闲置,而一些企业却因为用工短缺而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那么,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我们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一些非市场化的因素,比如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自由,导致了一些劳动力的闲置。

我们可以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破劳动力的流动壁垒,使得劳动力能够更加自由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动。

我们应该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的失灵,在劳动力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就业困难,而一些企业却面临着用工短缺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信息,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从而促进市场的良性运转。

我们还应该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偏低。

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民工等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使得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我们还可以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从根本上解决供求失衡的问题。

三农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

三农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

三农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效率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三农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一、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前阶段,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并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土地闲置或者被破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并不普遍,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

二、资金资源配置效率资金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持,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但是,目前我国面临着农业资金供给不足、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农业资金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型农业企业,中小农户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不合理。

三、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问题突出。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造成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短缺。

同时,农村地区缺乏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低效利用。

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关重要。

但是,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整体还比较落后,农村地区的科技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同时,科技人才流失等问题也制约了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五、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信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

农民缺乏及时的市场信息,导致了农产品的交易效率低下。

六、能源资源配置效率能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的能源消耗效率并不高,农业生产中浪费能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新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导致了能源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第1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3)第2章农业生产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3)2.1 我国农业生产人力资源总体状况 (4)2.1.1 人力资源规模 (4)2.1.2 人力资源结构 (4)2.1.3 人力资源分布 (4)2.2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4)2.2.1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4)2.2.2 劳动力素质不高 (4)2.2.3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4)2.2.4 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 (4)2.2.5 农业人才流失严重 (4)2.2.6 农业劳动力保障制度不完善 (5)2.2.7 农业培训体系不健全 (5)第3章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5)3.1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与原则 (5)3.1.1 内涵 (5)3.1.2 原则 (5)3.2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依据 (5)3.2.1 人力资本理论 (5)3.2.2 供需匹配理论 (5)3.2.3 系统优化理论 (6)3.2.4 劳动分工与协作理论 (6)3.2.5 激励理论 (6)第4章农业生产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6)4.1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6)4.1.1 经验预测法 (6)4.1.2 模型预测法 (6)4.1.3 主成分分析法 (6)4.2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需求现状与趋势 (7)4.2.1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需求现状 (7)4.2.2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需求趋势 (7)第5章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7)5.1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供给现状 (7)5.1.1 人力资源总体规模 (7)5.1.2 人力资源结构 (7)5.1.3 人力资源分布 (7)5.2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供给影响因素 (7)5.2.1 政策因素 (8)5.2.2 经济因素 (8)5.2.3 社会因素 (8)5.2.4 技术因素 (8)5.2.5 市场因素 (8)5.2.6 自然因素 (8)第6章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8)6.1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8)6.1.1 模型构建目标 (8)6.1.2 模型构建方法 (8)6.2 模型参数设定与求解方法 (9)6.2.1 模型参数设定 (9)6.2.2 求解方法 (9)第7章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9)7.1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引进策略 (9)7.1.1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9)7.1.2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9)7.1.3 强化人才需求预测 (10)7.2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培养策略 (10)7.2.1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0)7.2.2 加强产学研合作 (10)7.2.3 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10)7.3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激励与保障策略 (10)7.3.1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10)7.3.2 强化职业发展通道建设 (10)7.3.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0)7.3.4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0)第8章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实证分析 (10)8.1 数据来源与处理 (10)8.2 实证分析结果 (11)8.3 结果讨论与分析 (11)第9章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建议 (12)9.1 政策体系构建 (12)9.1.1 建立健全农业生产人力资源政策法规 (12)9.1.2 优化农业教育培训政策 (12)9.1.3 实施差别化农业补贴政策 (12)9.1.4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12)9.2 政策实施与评估 (12)9.2.1 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 (12)9.2.2 完善政策实施监测与评估机制 (12)9.2.3 建立政策实施反馈与调整机制 (12)9.2.4 强化政策协同与配合 (13)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3)10.1 研究结论 (13)10.2 研究局限与展望 (13)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破解路径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破解路径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破解路径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农业劳动力短缺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

破解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入手,探讨破解路径,为我国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1. 农村劳动力外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

据统计,我国农民工总数已经超过2.7亿,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劳动力。

这些外出农民工的外流,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影响了农村的农业生产。

2. 劳动力素质低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滞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较低。

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在农村从事传统的农业劳动。

这不仅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发展空间,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3. 农村老龄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导致农村老龄化问题加剧。

老龄化的农村人口,不仅劳动力数量减少,而且劳动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

二、破解农业劳动力短缺的路径探究1.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加强农村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引导农村劳动力转型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

2. 制定农村吸引人才政策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

比如提供住房、优厚的薪酬待遇、社会保障等,吸引城市人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工作。

3. 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人工劳动的依赖。

推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减轻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专题学习研讨发言《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专题学习研讨发言《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专题学习研讨发言《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复杂严峻,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那么当前的经济工作有哪些重大问题呢?首先,是我国经济面临的发展压力。

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发展动能不足,经济增速下滑压力日益加大。

加之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促使我们必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大创新力度,才能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其次,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问题。

虽然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调整。

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投资,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深化改革,这些措施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持续升级。

第三,是我国财政收支平衡问题。

我国当前财政收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以保障全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最后,是我国劳动力市场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我国劳动力市场也需要注重优化和协调。

需要在就业机会、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提高就业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打造健康和谐的劳动力市场,增进我国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几个重要问题,当然,市场调节机制和金融体系的完善、能源环保等问题也同样重要。

如何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协调,积极实践,才能够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其他重大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问题、环境污染等。

因此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需要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需要把握当前发展阶段,从产业转型、区域协调、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加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瓶颈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新形势下提升劳动力调查工作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劳动力调查工作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劳动力调查工作质量的探索与思考】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力调查工作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日俱增的劳动力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也给劳动力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升劳动力调查工作的质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劳动力调查工作现状分析1. 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力市场需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各类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愈加多样化,这对劳动力调查工作的质量和覆盖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劳动力结构日益复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转变,劳动力结构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素质、技能水平、薪酬待遇等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劳动力调查工作能够更加细致入微地掌握各类劳动力信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3. 劳动力调查手段与技术不断更新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劳动力调查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调查需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劳动力调查工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但也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工作质量。

三、提升劳动力调查工作质量的思考与探索1. 完善调查工具和手段在新形势下,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更加全面、精准的劳动力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力市场的实时监测和跟踪。

要充分挖掘传统调查手段的优势,对各类劳动力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2. 注重调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要关注劳动者的数量和结构,更要关注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和就业质量。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劳动力特点,开展深度调查和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劳动力信息支持,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升级。

3. 提高调查工作的精准度和及时性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速度加快,政策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成为了调查工作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的劳动力配置问题
一.研究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8%,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了很多严峻的问题,其中劳动力配置失衡所导致的严重失业问题尤为突出。

而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经济发展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于劳动力配置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不断转型,从三大产业构成来看,1952年农业占国民收入比重为57.7%,工业占23.1%,服务业占19.2%,而到了2001年,农业比重跌至20%,工业比重接近49%,服务业增加至31%。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受到产业转型的影响,从1952年的83.5%,7.4%,9.1%变为50%,22.3%,27.7%。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劳动力配置的巨大改变。

我国的产业结构正才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型,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可是为什么会导致劳动力配置产生问题呢?
然而只要将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动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
对比,就可以看出其中巨大的问题。

第一,第一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仍占了20%,这个指数是明显偏高的,并且这一产业的劳动力占了50%的比重,可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社会的就业压力十分沉重;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但第三产业一般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部门。

上述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最终致使劳动力资源配置有效利用率低下。

因而,探讨和分析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论文分析
1.我国产业结构变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总体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现代工业十分弱小,农业和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区域分布很不合理。

经过了六十年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工业主导型的初步工业化(1952—1977),第二阶段,需求导向性的进一步工业化(1978至今),接下来我们分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本独立的工业体系,不仅传统工业门类较齐全,一些高技术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由图表可以看到,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显著减少,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却反而有所减少。

此外,单从第二产业来看,我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极高,而在制造业内部,重工业所占比重极大,这一时期的主导
产业是机械产业、化工产业和纺织工业。

第二阶段中,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了基本解决。

这个时期的产业变化又可分为三个时间段。

第一段为1978—1984年,我国经济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中得到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

1984年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2%,比1978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国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力第一产业的发展,使得工农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二段为1986—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为,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段为1993年至今,是我国重化工业主导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通信设施建设加强,经济增长以重工业为主导。

2.我国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演变
我国的劳动力配置结构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77)与传统体制相伴随。

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仍占了极大的市场比重。

根据统计,自1952年至1977年,我国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了21.1个百分点,而农业劳动力仅下降了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有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此外,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吸引劳动力不足。

第二阶段(1978至今)我国在充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上做出了突出的表现。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迅速转移,特别是第三产业。

1978到2001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下降了2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了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了15.8个百分点。

3.我国产业结构对劳动力合理配置的不利影响
(1)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而有效耕地资源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物质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科技力量弱,缺少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这些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进而降低了农民的有效需求,造成产品供给的过剩。

而产品的无效供给会引起劳动力对该产品的无效的劳动供给,从而迫使经济实体向社会排泄这部分无效的劳动力引起失业人员的增加,严重影响劳动力的配置。

(2)工业生产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
虽然我国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主要是以加工工业为主,高附加值和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不足。

工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工业产业结构水平低,低加工、粗加工产品过剩,精加工、深加工产品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需求;工业技术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能耗高,效率低。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但不足以形成全面带动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

工业生产的这些不足之处制约了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影响了该产业劳动力容量的不断扩大。

(3)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
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的一大产业,然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

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他产业尚未全面进入高级化阶段,没有形成对第三产业的强烈需求。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国教育水平相对很多发达国家还是落后的。

中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公共教育之处占GDP比例低于4%,都标志着中国属于教育欠发达国家。

因此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劳动力问题,社会需要的高技术人才严重不足,而低技术的劳动力却过剩。

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制约着第三产业发展,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劳动力配置失衡问题。

(4)行业协调管理不当
造成劳动力不合理配置的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因为行业的管理不当所
导致的地区产业结构雷同有关。

由于国内产业在低技术、低档次的单一层次和狭小领域内扩张,引发了企业的过度竞争。

很多地区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阻止外地产品进入,造成大量工业产品生产低水平扩张使生产利用率下降。

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使得应在工业部门内部消化的劳动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四.总结
我国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一些弊端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对整体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1)优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适应市场要求,着力发展高质、精细农产品,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吸引劳动力,并且可是农业的劳动力市场更宽广,能够容纳更多劳动力数量。

(2)在经济基础薄弱地区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这一优势吸引资本和技术,快速发展工业,提高经济效益。

(3)在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开拓市场,创造出新的需求和增长空间,带动更多的就业。

(4)在工农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之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

(5)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增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使之能满足一些需要高技术的岗位。

参考文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