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罗斯寡头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制度变迁的启示
从俄罗斯经济私有化中得到的启示
从俄罗斯经济私有化中得到的启示摘要:当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民族、地区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们在良好的国内外形势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进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思想认识,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经济私有化思潮就是其中之一,它对我国社会的发展的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对此,我们应该深刻理解经济私有化,剖析经济私有化的弊端,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社会思潮;经济私有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经济私有化思潮产生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在当代世界经济正处于全面调整和变动的时期,在这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各种经济思潮泛起袭来,力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达到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快速复苏与发展。
在当今世界经济思潮中影响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的是经济私有化思潮。
这一思潮主张,全球经济不论国家和制度如何,只有将全部或大部国有公有企业转向私有化才能摆脱困境,加速经济增长。
经济私有化思潮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这股思潮首先发源于英国,很快传播于其他西方各国, 80年代中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仿效, 80年代以来,私有化成了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大课题。
其中,在经济私有化浪潮发展的进程中,它给相当多的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严重的破坏,例如在80年代苏东一些国家的改革给国家带来了严重损失。
在当前,我国国内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经济私有化思潮。
对此,我们应该正视经济私有化思潮的弊端并加以反驳,剖析经济私有化思潮的误区和思想本质,吸取以往经濟私有化国家的经验教训,规避经济私有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俄罗斯经济私有化受挫的原因及结果在经济私有化思潮的进程,许多国家受其有关思想的影响,陷入了认识的误区和发展的泥潭。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改革失败以及苏联解体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件之一。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阵营、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群众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
同时,一些精英人物和突发性事件也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经济危机。
苏联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步入经济长期衰退的困境。
这是因为苏联经济的高增长率主要是靠对资源的无限掠夺和限制消费所取得。
其次,苏联国内的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危机。
再次,苏联虽然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但由于体制原因阻止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只有25~30%的科研成果被采用,平均转化周期需要10~12年,而美国则有85%的科研成果在5年内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苏联农业长期落后,效率低下。
虽然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劳动力的20%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
(二)政治危机。
在苏联未来发展方向的苏民意调查中,10%赞成改革前的社会主义;36%赞成更多民主的社会主义;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只有17%赞成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
然而,苏联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权”、“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
官僚、精英阶层垄断了政权、财富和真理,人民群众被排除在政治决策体系之外。
(三)信仰危机与民族矛盾。
苏联长期党政不分,并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并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满意的生活,导致了人民对传统模式的抵触和冷淡情绪。
特别是上层的富足生活与普通人生活形成巨大反差时,这种情绪更加强烈,形成了人们对苏共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此外,苏联内部民族发展极不平衡,很多民族还处在部落阶段,民族问题长期以来非常尖锐。
特别是斯大林时代,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给苏联民族问题留下了很多后患。
随着斯大林的死去,高压政策被相对的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开始显露出来。
俄罗斯外汇政策研究及启示
俄罗斯外汇政策研究及启示俄罗斯外汇政策研究及启示一、俄罗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俄罗斯与中国相似,经历了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汇率和外汇严格管制向市场化逐步转变的过程。
苏联解体前,为提高企业外贸出口积极性,卢布实行贸易结算汇率和非贸易结算汇率双重汇率。
1992年初俄开始推行以经济自由化、私有化、稳定化为目标的“休克疗法”式经济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改革组成部分,经历了“放、乱、治、再放”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至1994年):实行内部可兑换,卢布汇率自由浮动制度。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下,1992年俄罗斯实行卢布内部可兑换制度,即只要不涉及跨境资本流动,本国居民均可将卢布自由兑换成外国货币。
为配合该项改革,俄前期先行推出外汇指定银行制度,并成立了第一家外汇交易所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内部可兑换均通过外汇指定银行、交易所进行。
1992年7月,俄罗斯宣布实行单一的汇率制度,由交易所形成的美元对卢布汇率作为统一的汇率,并可自由浮动。
激进的经济改革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一次性实现可兑换更加剧了资本外逃的便利性,卢布被迫大幅贬值。
1993年9月23日一天内卢布贬值25%,1992年7月至1995年7月卢布对美元贬值97%,达到1美元可兑换4553卢布。
第二阶段(1995年至1998年8月):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即“外汇走廊”时期。
为了遏制货币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1995年7月俄罗斯确定了“外汇走廊”制度,卢布汇率不再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规定美元对卢布爬行浮动区间,最初区间为4300至4900:1之间,1996年1月1日放宽至4550至5150:1之间。
由于交易所日交易量不到国内外汇市场的2-3%,通过交易所形成的官方汇率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996年5月,俄罗斯央行在原规定的走廊基础上,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通货膨胀变动、主要储备货币走势以及黄金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确定卢布与美元的核心汇率,银行间外汇市场和交易所外汇市场的外汇交易在央行每天公布的核心汇率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5%。
俄罗斯及东欧经济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经济评论1996年第6期俄罗斯及东欧经济改革对中国的启示习咏黎 1989年至1991年底,东欧各国和前苏联先后采用社会政治制度剧变、实行私有化和激进的改革方式,陆续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程。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使其市场经济有所发展;但是政治制度剧变的激烈动荡,造成了各国经济的严重衰退,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我国正处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分析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但是,在此首先必须指出:这些国家都是通过改变社会政治制度和实行私有化的方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而我国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下,向市场经济转变,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和方法与这些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
他们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对我国毫无借鉴意义,故本文不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启示之一:保持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对改革进程的自主性控制是一国成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苏联改革本来就是在其面临国内、国外严峻局势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其初始阶段,戈尔巴乔夫倡导的经济改革遇到了不少问题。
本来,对于一个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统治的国家而言,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出现一些失误和挫折乃是在所难免,可戈氏却没有正确对待这些情况,不是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适当补救措施继续将经济改革深入下去,而是将经济的“出师不利”简单归咎于旧的政治体制的阻碍,过分迷信于政治改革的功效,忽视政治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经济的增长,认为只有进行大胆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才能得以进展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从1988年6月开始,戈氏把中途夭折的经济改革搁置一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然而非但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却出现了经济危机、执政党危机、社会危机、信任危机、民族危机等多种危机的并发症,开始了苏联社会的动荡,再加上一系列错误选择、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形势变得超出了戈氏的控制之外,走向更深刻的危机,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论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论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一、政治现实:民主制度基本形成苏联解体后,作为其国际法意义上的继承国的俄罗斯,开始了原共产党一党执政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向“多党议会民主制”的过渡。
由于执政的民主派模仿西方国家实行的总统制、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多党政治、自由选举等,与俄罗斯从前苏联延续下来、已存在70多年的政治体系、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格格不入,因此不可避免地在俄罗斯政治中引发矛盾、冲突和斗争,而且由于政治体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磨合”和“调适”、政治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平衡以及人们政治思维的转变都不可能一跳而就,这就决定了俄罗斯政治转轨不仅是长期、曲折、复杂的,而且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伴随着激烈的政治斗争。
1、苏联解体引发政治混乱立国之初的俄罗斯面临着经济转轨、政治转轨以及恢复大国地位三项现实任务。
其中在政治领域首先面临的是国家体制问题。
这时的俄罗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政权内部、国家政权与社会政治经济进程之间还缺少有机的联系,国家管理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权力划分也不够明确,国家权力面临着重新组织的艰巨任务。
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政治混乱之后,俄罗斯多党制民主社会基本形成,执行、立法和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则上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起来。
2、双重政权时期的政治斗争苏联巨变以后,在俄罗斯出现了两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总统叶利钦为首的国家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即政府和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Съезд народных депутатов)。
1993年,行政和立法权力(Ельцин--Хасбулатов)为争夺权力发生冲突,从而发展成十月事件。
叶利钦总统动用坦克镇压了议会,这次事件使总统权力得到巩固和扩大,叶利钦通过全民公决确立了给予总统以极大权力的宪法。
10月事件虽然是一次悲剧性事件,但它对后来俄罗斯民主制度的发展和社会的相对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此后的三次议会选举(1993、1995、1999)、两次总统选举(1993、1995)都比较顺利地进行,行政和立法权力的职能逐渐明确。
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历史论文
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历史论文
俄罗斯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许多经济起伏。
从古代的基础经济时代开始,俄罗斯便开始建立起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在中世纪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但也让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封建经济中。
随着沙俄时代的到来,俄罗斯开始逐步融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体系,工业化进程加速。
然而,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国有化和计划经济严重限制了经济的进步,导致了持续的衰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引入使得俄罗斯经济得以重振,但也带来了社会不稳定和贫困问题。
2000年后,随着普京政府的稳定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俄罗斯经济逐渐恢复活力。
国家大力发展能源等优势产业,加强对外贸易合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
然而,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依赖能源出口、经济结构单一、社会不公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制裁的影响,俄罗斯经济也面临一定困难。
未来,俄罗斯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经济多元化,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只有如此,俄罗斯经济才能持续稳步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俄罗斯七大寡头》word版
俄罗斯七大寡头主要内容寡头介绍 (1)金融寡头 (2)七大寡头 (2)弗拉基米尔.波塔宁 (5)罗曼.阿布拉莫维奇 (9)七大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 (19)七大寡头——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 (24)七大寡头——米哈伊尔.鲍里斯维奇.霍多尔科夫斯基 (26)七大寡头——斯摩棱斯基 (30)七大寡头——诺格拉多夫 (30)七大寡头——马尔金 (31)七大寡头——弗里德曼 (31)寡头介绍寡头(Oligopoly)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寡头市场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西方国家中不少行业都表现出寡头垄断的特点,例如,美国的汽车业、电气设备业、罐头行业等,都被几家企业所控制。
行成寡头市场的主要原因有: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政府的扶植和支持等等。
由此可见,寡头世行的成因和垄断市场是很相似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
寡头市场是比较接近垄断市场的一种市场组织。
寡头行业可按不同方式分类。
根据产品特征,可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
还可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即合作的)和独立行动的(即不合作的)不同类型。
寡头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寡头的产量都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较大份额,从而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对其他竞争对手以至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从而每个寡头厂商在采取某项行动之前,必须首先推测或掌握自己这一行动对其他厂商的影响以及其他厂商可能做出的反应,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才能采取最有利的行动。
所以每个寡头厂商的利润都要受到行业中所有厂商的决策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一般而言,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反应方式,就无法建立寡头厂商的模型。
或者说,有多少关于竞争对手的反映方式的假定,就有多少寡头厂商的模型,就可以得到多少不同的结果。
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演进及对我国启示
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演进及对我国启示【摘要】在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经历了演进,对我国的政策也有启示。
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协调机制,推动地方政府改革,加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是重要的措施。
通过学习俄罗斯的经验,我国可以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更加高效的治理体系。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中央地方协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演进、我国启示、中央与地方政府协调、地方政府改革、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结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演进及对我国启示引言普京时代是指自2000年起,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开始执政至今的时期。
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中央与地方政策,试图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政策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俄罗斯国内的各级政府和各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普京时代,俄罗斯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政策,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和促进地方自治的平衡发展。
这些政策在不断演进和调整中,影响着俄罗斯政治格局的变化,也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出发,对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的演进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我国的政策制定和实践的启示作用。
1.2 研究意义研究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演进及对我国启示的意义在于加深我们对俄罗斯政治体制和政策走向的理解,为我国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的演进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从而规避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和效率。
对俄罗斯政策的研究也可以为我国政府改革和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协调机制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提高政府的执行能力。
“寡头经济”带来的腐败与俄罗斯社会难舍难分
“寡头经济”带来的腐败与俄罗斯社会难舍难分“一只蚂蚁”(切尔基佐沃市场所在地伊斯梅洛沃的谐音)引发的新一轮俄罗斯“灰色清关”风暴,再一次让坐拥巨富的俄罗斯寡头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打击走私”只是俄方拿切尔基佐沃市场“开刀”的理由之一。
俄媒体的普遍解读是:切尔基佐沃市场拥有者伊斯梅洛夫“吃里扒外”,拿着在俄罗斯赚到的近15亿美元去土耳其兴建豪华酒店。
这一行为致使他成为正疲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普京首选“发飙”对象。
权财相逢催生腐败无数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切断伊斯梅洛夫一大财源,只不过是普京与俄罗斯寡头多年纠缠的一部续集。
无论任总统还是总理,普京一直被视作打击寡头的“斗士”。
在俄罗斯,寡头是一个沉重而敏感的历史遗留话题。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
叶利钦接收了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后,采取“休克疗法”,引入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放开物价、财政,大规模私有化,俄罗斯社会由此进入转型期,“寡头经济”也应运而生。
在叶利钦时代,那些熟悉旧体制而又头脑精明的人抓住转轨时期的“机遇”,攫取了原本属于全民的大量财富。
他们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后,又试图将财富嫁接于权力,操纵媒体、左右选举、干预立法甚至亲自出任政府要职。
自然,权力财富一相逢,便催生腐败无数。
普京上任后,警告寡头们:“赚钱可以,但不要参政!”可惜,“寡头经济”带来的腐败仍与俄罗斯社会难舍难分,俄罗斯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就有句名言:“腐败在我国已经变成许多人的生存方式。
”以被称为“克里姆林宫教父”的别列佐夫斯基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别列佐夫斯基通过倒卖汽车实现了从“数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型。
别列佐夫斯基曾理直气壮地说:“俄罗斯的大资本家当然要同政治家搞在一起!在政治家身上下赌注,这才是一本万利的投资!”他把上述言论付诸实践:1996年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在别列佐夫斯基穿针引线之下,13名财阀联名支持在任总统叶利钦,巨额的竞选赞助使别列佐夫斯基成为“克里姆林宫教父”。
略论俄罗斯军事改革及对我军的启示
略论俄罗斯军事改革及对我军的启示顾俊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重振大国雄风,在进行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同时,也在努力推动军事改革。
俄罗斯的军事改革,是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所实施的对国家军事力量的重大变革,包括变革国防领导和军事指挥体制、军队补充和动员体制、组织编制等等。
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军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军事改革作者:顾俊,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讲师近年来,俄罗斯军队的军事改革浪潮波澜起伏,引人瞩目。
不断深化对俄罗斯军事改革的认识与研究,对于我军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俄罗斯持续推进军事改革的动力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所进行的军事改革,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与挫折,但仍然一轮又一轮不懈地向前推进。
其历史悠久的军事文化传统和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形成了其持续推进军事改革的动力。
(一)独具特色的军事文化传统俄罗斯是一个具有丰富军事历史遗产的大国,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小小的基辅公国发展到地跨欧亚大陆、总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世界大国,军队对于俄罗斯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俄罗斯始终把军事力量的强大,看作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与其他西欧国家相比,俄罗斯的经济水平一直相对比较薄弱,为了赶超西欧强国,历代沙皇,包括之后的苏联领导人,都把“军事强国”作为一种基本发展模式。
为了保持军队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俄罗斯曾先后进行了过数次较大的军事改革。
这些重大的军事改革,不仅推动了俄罗斯军队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也极大地拓展了俄罗斯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地理及政治版图。
苏联解体之后,作为苏联主要继承国的俄罗斯国力一度一蹶不振,军队建设受到很大冲击。
具有浓厚尚武精神和军事文化传统的俄罗斯非常清楚,要重塑俄罗斯世界一流大国的地位,必须通过新的军事改革锻造强大的俄罗斯军队。
(二)国家转型发展和安全环境的变化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自然也是苏联解体恶果的最大承受者。
俄罗斯和中国在经济制度、改革方面的异同。
俄罗斯和中国在经济制度、改革方面的异同。
俄罗斯和中国在经济制度、改革方面的异同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大国,它们在经济制度、改革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经济体制在经济体制方面,俄罗斯和中国都是过渡经济体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苏联和东欧剧变,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转向市场经济。
俄罗斯也不例外,它试图通过进行自由化改革,实行市场化改革,来恢复经济发展。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这两种进程一开始,都曾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和挑战。
但是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具强劲增长的经济体,而俄罗斯则不如。
这一差异可能是由于中国在改革初期迅速地吸收和应用西方的技术和可行经验,而俄罗斯则容易沉溺在自由化改革的政策宽松和不稳定带来的短暂经济增长中。
二、投资在投资方面,俄罗斯和中国的差异特别明显。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投资目的地之一,吸引大量外国投资者。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政府支持了许多大型海外投资,并设立了一套规章制度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包括税收、专门制度和投资结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较为稳定的政策框架。
而俄罗斯,虽然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其国际形象凸显出的安全、政治和经济风险比中国要大得多,外国投资者往往更难在俄罗斯找到合适的条件。
三、税收制度在税收制度方面,俄罗斯和中国也有不同之处。
中国地方政府的收入来自于税款和非税收入,如转移支付、项目收入和对售出土地的价值增量的收益等。
在税收方面,中国推出了非常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投资者来吸引外国资本增长。
其中输出税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减免等方面的国家优惠政策锦上添花。
而俄罗斯则更多地靠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收益来支持其工业和国防部门,税收制度相对较为单一。
四、资源开发在资源开发方面,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能源等资源,而中国则相对缺乏。
不过,这也导致了俄罗斯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和国家经济稳定性的不确定性。
俄罗斯寡头产生的根源及其对政治产生的影响
俄罗斯寡头产生的根源及其对政治产生的影响摘要:俄罗斯寡头是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群体,了解这个群体的真实概念有利于理解俄罗斯转型的含义。
俄罗斯转轨后的发展路径和现状正是中国改革的参照对象,而“寡头”又是俄罗斯社会所产生的奇特现象,对中国而言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1996年正值俄罗斯总统大选之际,俄罗斯社会学家库留西塔诺夫卡娅将她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消息报》上,她的论文用了“寡头”一词来形容诸如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波塔宁等一些俄罗斯顶级大亨。
这个定义很精彩,它一下子成为俄罗斯以及西方世界描述并理解俄罗斯的关键性概念。
而那时叶利钦和久加诺夫竞选俄罗斯总统的大戏刚刚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对比和较量,更是“两条路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争夺。
一、寡头形成的根源“寡头”(oligarch)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指少数掌权的贵族。
而在近现代,寡头分为经济寡头和政治寡头,并且二者联系紧密。
经济寡头是指工业界和金融界巨头,是大垄断者。
经济寡头为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向政权渗透并干预政治,便成为了政治寡头。
苏联后期腐败已经蔓延至整个权力体系,特别是掌握实权的官员借助高度集中的权力体制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盛行,这是解体后导致官僚资产阶级迅速形成的关键因素。
为了有效地推动社会改革,叶利钦需要培养一批能够促进经济转轨的革命性力量。
显而易见,只有进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才能够得以实现。
正因为官僚资产阶级与改革的利益息息相关,他们成为了叶利钦最佳的“合作伙伴”。
为了加快金融工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俄罗斯政府为其提供了种种政策优惠。
正是这些迅速崛起的金融工业集团形成了七大金融寡头,也被称为七人集团。
七人集团是俄罗斯寡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六大金融集团(七人集团中除却卢卡伊尔集团外)控制了50%的俄罗斯经济和绝大多数公众媒体。
二、叶利钦时期寡头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一)寡头对掌权者的“俘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俘获”现象。
俄罗斯私有化进程及所有制结构演变
俄罗斯私有化进程及所有制结构演变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及所有制结构演变可以追溯到苏联解体后的20世纪90年代初。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挑战,需要进行全面的经济和转型。
私有化是俄罗斯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私有化旨在将国有企业转变为私有企业,引入市场机制,释放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私有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至1994年,被称为“原始积累阶段”。
在这一阶段,以股权发行和拍卖为主要手段,将国有企业的股权分散给公民和企业。
同时,推出了股权券和临时所有权证券,以便私有化进程的推进。
然而,由于制度不完善和管理混乱,私有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贪污腐败、非法经营等。
第二阶段,从1995年开始,被称为“金融资本控制阶段”。
在这一阶段,重点是将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到少数股东手中,通过金融资本的控制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这一阶段的私有化过程更加依赖于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出现了大量的激进资本家和寡头垄断的情况。
第三阶段,从2000年以来,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家开始重新参与经济,重建国有企业,并通过州有资本主义的方式来控制经济。
国家资本开始影响整个经济体系,并在战略性行业和自然资源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所有制结构演变方面,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苏联解体后的初期,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过于急速和混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经济不稳定。
随着私有化的推进,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从单一的国有经济转向了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
私有化过程中,国有企业股权被分散或集中到私人手中,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等。
这种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为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机会。
其次,俄罗斯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私有化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得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能够更加自由地在市场上流动和配置,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增长。
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刘申有一、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与教训1992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然而事与愿违,改革的措施却迅速把俄罗斯从一流国家抛向了二流甚至三流国家。
在缺乏真正市场环境的情况下,突然实行全面的私有化和自由化,引起了一和系列负面效应。
其一,在没有消除垄断、商品短缺的情况下,全面放开价格,不仅不能达到刺激生产、增加供给的目的,反而使物价飞涨,卢布贬值,导致生产持续下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其二,全面放开国内市场,实行外贸自由,致使外国商品占领俄国市场,国内生产受阻,财政收入减少,财政债务增加。
其三,由于国家放弃了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经济秩序混乱、市场投机行为盛行,甚至部分非国有企业落入黑社会的掌握之中。
俄罗斯经济改革的诸多负面效应把俄罗斯经济带入了灾难的深渊,导致了三个严重的后果:一是长期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贫困化,造成人民对政府的不满;二是少数人在私有化中暴富,扩大了贫富差距;三是大量资金集中到工业集团,形成了金融垄断寡头。
据美国记者朱克曼报道:“90年代俄罗斯的生产衰落比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更严重。
在俄罗斯,实际人均收入下降8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5%以上。
俄罗斯政府一年的收入还不到美国财政部一周的收入。
”(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9年2月8日。
)这意味着前苏联人民几十年的血汗已付诸东流。
总结俄罗斯改革失败的原因,其教训是惨痛的。
1.俄罗斯改革的实质是“改向”众所周知,以俄罗斯为主要构成部分的前苏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历史形成的。
这个结构和体制曾经创造过惊人的经济奇迹,把俄国这样一个十月革命前欧洲生产力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推上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原有体制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变成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我国深化改革的启示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我国深化改革的启示分析近些年来,国际社会上关于苏联解体的讨论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苏联解体并非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对于我国来说,深化改革是当前的主题之一,那么我们可以从苏联解体中汲取一些教训和启示,以更好地引导和推动改革的进程。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体制的问题。
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而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以及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
这导致了苏联经济的长期低迷,同时也给政治体制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挑战。
苏联的解体也与政治体制的僵化和腐败有关。
在苏联众多的官员中,腐败现象严重,这使得公众对政府失去了信任,同时也削弱了政府的执政能力。
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遭受了重大打击,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对于中国来说,苏联的解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我们要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推动市场化改革。
苏联解体的经验告诉我们,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推动产权制度的完善,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我们要加强政治体制的改革,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
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腐败是政治体制的毒瘤,对国家的发展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我们必须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加强权力分立和制衡,以确保政府的廉洁和高效。
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形势的变化,积极应对外部挑战。
苏联解体的经验告诉我们,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世界格局的变化,灵活地调整国际政策,推动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积极参与。
苏联解体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人民对于改革的态度至关重要。
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一场政府单方面的决策,而是因为国内外压力和民众的不满情绪所致。
这表明,政府在进行改革时,必须密切关注人民的意愿和需求,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使改革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俄罗斯寡头是什么意思
俄罗斯寡头是什么意思俄罗斯寡头是什么意思?不仅大家心里都有疑问,可能连作者也不清楚。
其实这个“寡头”在英文中并没有特定的词语代表,而只是单纯指某几个人拥有很多钱,被称为“霸主”。
近日,我们就听说过普京的二姐与美国议员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
这件事在俄罗斯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整个俄罗斯上下全部出动去寻找两位女性。
这当然让很多人感到费解,他们认为即使再喜欢那些明星和模特儿,也不至于跑到大街上四处张望吧!所以最后真相也浮出水面:她俩其实只是外国企业的董事长或者 CEO 而已。
这样看来,两位女士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似乎还挺大的呢!好在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分裂成许多小国,由于各自所占领土比较辽阔,导致经济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才让我们隐约窥见这个“霸主”曾经达到的巅峰状态。
当然今天的俄罗斯依旧十分强大,虽然国力仍远远落后西方国家,但凭借雄厚的底蕴仍能维持独立的地位,甚至有超越的趋势。
不管怎么说,这确实是我们值得庆幸的事情。
原本俄罗斯经济应该呈现一种正常发展态势,却因金融危机及石油价格下跌等重重打击而濒临崩溃边缘。
普京总统不负众望,带领俄罗斯人民挺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走出困境。
俄罗斯的经济从1998年开始就陷入低迷状态,直到2002年才算恢复增长,2008年经济开始飞速发展,2010年首次突破了8万亿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7.2卢布)的高点,2016年更是达到10.9万亿卢布。
目前俄罗斯的 GDP 产值大概排名世界第11位,但若要放眼全球范围,则仅仅是全球20强之列。
事实上,作为“经济沙皇”的普京除了拥有极佳的执政手段之外,对内还具备极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同时,俄罗斯人崇尚军事化的生活方式、彪悍勇猛的战斗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以及竞争和拼搏精神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成为俄罗斯民族的典型标签。
再加上俄罗斯是个幅员广袤的国家,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劲,农业发达,工业基础良好,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来讲绝对是个不错的伙伴。
浅谈寡头垄断市场形成及积极意义
浅谈寡头垄断市场形成及积极意义内容提要:按照西方正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只要不存在外部性,完全竞争的市场就会自动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而其它的市场形式则不能保证做到这一点。
从而得出了一个结论:完全竞争市场是经济效率最高的市场形式,而垄断则扼杀竞争、阻碍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仅对整个经济不利,也使企业本身缺乏竞争力。
但是现实的市场并非如此,世界上许多行业都存在寡头垄断,而且寡头垄断对于这个行业乃至世界的经济的发展也未必全是不利的影响,本文将对此做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无序竞争引言:西方经济学微观理论中对市场结构的论证,使人们认为完全竞争市场在所有的市场模式中最具效率,进而又认为是最优的、万能的完全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
这种对竞争神话的迷信包含着两种观念:一种观念是基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完全竞争最优性的论证所作的简单推论,认定自由竞争是最优的经济制度;另一种观念则是盲目跟风,下意识地相信竞争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本文将对垄断市场的积极意义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表现后果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单个的企业和买者不能影响物品的价格,而只能看作是外生给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必定把自己产品的产量调整到边际成本等于其价格的程度;而消费者为了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也必定把他对任意两种物品的消费量调整到它们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
根据这样的企业和消费者行为证明,完全竞争能够保证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完全竞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优于其它的制度形式。
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相互作用,可以找到能够使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达到的“均衡价格”,实际的市场价格将会围绕均衡价格而波动,并趋向于同均衡价格相一致。
正是这样的均衡价格保证了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
而在完全垄断性质的市场中,只要不实行价格歧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就会索要过高的价格,提供过少的产出,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
寡头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寡头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政策科技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国的市场发展不均衡,从而导致我国某些领域产生寡头市场,而这些寡头市场必将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这些寡头市场来自两个方面。
国内和国外关键词:国内、国外、寡头、经济西方经济学上关于寡头市场的定义是“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寡头市场无处不在。
寡头市场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个寡头厂商的对产品的定价会对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寡头厂商的利润要受到所有厂商的决策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寡头垄断市场形态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两点:一是缘于市场竞争的垄断,即企业通过自身的竞争优势所获取的市场垄断,例如软对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垄断和阿里巴巴对中国电商的垄断;二是缘于政府法定的行政垄断,即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赋予行业中的某个企业以垄断权力。
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铁、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等等.国外寡头对中国的影响:微软的操作系统占全球操作系统的91.74%,对操作系统市场可以说是垄断的地位,2014年4月8日微软宣布停止对xp系统所有的技术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约有3.5亿的Xp用户,而新的win7系统平均价格在1300元左右,仅仅就系统方面微软就可以在中国进账4000多亿,更不用说全球市场了。
即使如此,微软也很重视竞争对手ios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尤其是Linux系统,由于其本身是开源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改编。
各国也抓紧研发该系统,对微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由于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原因,中国政府决定在国防等涉及国家安全方面禁用微软的系统.由于某些原因中国的飞机的国产发动机一直进步不大,而英美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武器禁运.我国在发动机方面一直有求于俄罗斯,由于价格的原因,我国的歼10等四代机数量一直有所限制,对我国的国防一直都有影响。
国外的许多高科技公司对我国的市场都有垄断,对我国的市场的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内寡头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国内的寡头市场分为两类,①由于自身的优势获取市场垄断,据统计阿里巴巴占中国 b2b市场份额为40~50左右,而近今年关于天猫假货,等各方面的声音也层出不穷,过于强大的阿里巴巴对中国其他的电商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吞并或收购刚刚发展的小型电商,一家独大不利于发展②政府法律规定的行政垄断。
《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读后感900字
《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读后感900字《寡头:即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读后感900字写的非常好,如身临其境一般,把人物事件表现的栩栩如生,尤其是人物在时代大潮中的自私,贪婪,健忘,善变,无知。
第一,苏联解体前,戈巴契夫开放党禁报禁,大小国企在计划外额外生产产品赚取外快,甚至出现物物交换和走私,已经为体制的松脱和市场的建立打开了道路。
如果不是那样,也不会能够在走投无路下决然脱党,一跃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以超高支持率赢得白宫保卫战,并成功解救了戈巴契夫,然后被誉为实际上的领导人。
第二,这这段苏联大幅下跌做顶却未暴涨的日子里,党GUO精英才可能看到机会,获得资源,走私倒卖,甚至偷窃诈骗,赚到第一桶金,为后来确立的私有化大潮奠定良好基础,继而以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代价六分之一获得国家财富。
把国家皇冠上的明珠戴在自己的帽子上。
把国家电视台的传播力量,攥在自己手里。
把公共财政二三十年投资几十年的科研成果,资本化到自己的钱包。
第三,这批人在96年用他们的财富和宣传机器扶叶利钦上马连任,从远远超前久加诺夫,到一路追赶最后胜出。
可见洗脑是个多么暴力简单私刑的活,羊群的智慧太低,真容易被灌输。
对手如果没钱没实力又是多么也许脆弱,任意抹黑,毫无障碍。
第四,财富和权贵权势上为的成功太容易令人膨胀,这帮人在97年,跟他们的权贵代言人丘拜斯闹翻了,恨不得增置他于死地,起因是丘拜斯要求他们投标竞价来买电信公司而不是台底交易给个低价拿走,即便是竞价胜出的价格最后也远比市价低一半到三分之二。
可是贪婪会磨灭人的理智,他们联手驱逐了挡路的丘拜斯。
却在一年以后的98年夏天,发现保加利亚已经陷入巨大现金流危机,卢布即将雪崩,于是他们集体跪求丘拜斯去IMF化缘,要求援助,为了示好,甚至一起给他做生日唱对唱生日歌。
第五,从89-90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到97-98的大厦将倾而不自觉,他们也许离权力中心更近,拥有的财富更大,紫菊得起的智囊很多,为什么人竟然变得如此愚蠢呢?因为贪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寡 头; 国家控制能 力; 新制度主 义 [ 中图分 类号] D 6 [ 5 文献标 识码 ] A 俄国社会转型 中形成 的寡头概况及成 因简析
此 处 所 用 的“ 罗 斯 社 会 转 型 ” 的 是 从 戈 尔 巴 乔 夫 改 俄 指
佐 夫 斯 基 、 多 尔 科 夫 斯 基 为代 表 的 第 一 批 寡 头 基 本 上 退 出 霍 了俄 罗 斯 的 政 治 生 活 。 ( ) 因 简析 三 成
一
革起 , 叶利钦 连任总统 政局相 对稳定 期 间 , 苏联 ) 罗斯 至 ( 俄 社 会在经济体制 、 政治体制乃至价值 体系等领域 所发 生的一 系列深刻变化 。其时间起讫 大致 为 18 9 6年苏共二 十七 大召
开 至 19 9 6年 叶 利 钦 再 次 当选 为 总统 。 ( ) 于 寡 头 一 关
寡头 的最初 含义是 指德性 不佳 而 以财 富为基 础掌握 统 治权 的少数人。寡头 制在 古希 腊 的政治 思想 中被认 为是 由
贵 族 制 蜕 变 或 堕 落 而 形 成 的政 体 , 在 柏 拉 图和 亚 里 士 多 德 这 的政 治 思 想 中 都 有 体 现 。 这 一 思 想 对 后 世 产 生 深 远 影 响 。 直 至 现 在 , 们 对 于 在 政 治 生 活 中基 于 私 利 而 弄 权 的 少 数 人 人 仍 习惯 上 称 之 为 “ 头 ” 寡 。
试论俄罗斯寡头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制度变迁的启示
肖 龙 ( 中共 清远 市 委党 校 , 东 清远 5 12 ) 广 15 0
[ 摘 要] 俄 罗斯激进 的产权 变革 , 型 中国家控制能力 的下降和 意识 形态的混乱 , 转 以及特 殊 的家庭 出身或人 生境遇 所
造 就 的独 特 的 思 维 方 式 和 行 为风 格 , 俄 罗斯 社 会 在 转 型 中形 成 了一 批 寡 头 。 寡 头 的 产 生 使 俄 罗斯 产 权 结 构 变 革 的 功 效 被 使
正 关 心 的是 产 权 结 构 是 不 是 改 变 了 , 即企 业 所 有 者 是 不 是 由
俄 罗斯的所谓“ 头” 寡 即是指 因控制 一部 分 国家 管理 系 统而获 利丰厚的大企业集 团 I 。他们也可 能借助 自身影 响 4 。 而在 国家政府机关谋得工作 , 但这种工 作只是他 们谋取私 利 的手段 。作 为俄罗斯 著名 寡头 之一 的别列 佐夫 斯基 甚至 曾 直 言不讳地 说 , 在俄 罗斯最 有利可图 的生意就是做政府 ] 。
扭 曲, 其对政治生 活的深度介入 成为俄 国政治运行正 常化 的障碍。 中国若要保证 制度 变迁 中社会 运行 的稳 定和有序 , 国家控 制能力必须要得到 适 当的加 强而不是 削弱 ; 产权 变革一定要稳 定有序推 进 ; 注意 建设一 个全面 、 要 有效 而灵活的 意识 形 态; 同
桶金 。
叶利钦为代表 的政治 阵营与寡头势力相互 借重 , 使寡头做 大
有 了充分 的政治 保障。
一
苏联解 体 后 初 期 , 叶利 钦 政 府 对俄 罗 斯 实 行 “ 克 疗 休
法 ” 社会政治经 济急剧转 型 , , 寡头 们利 用各种 体 制漏 洞 , 极 尽投机之 能 , 各寡头实力急 剧膨 胀。
1产权 变革 为寡头经济实力做大提供 了充 足的机会 。 、 19 年 1 苏联 解体以后 , 罗斯 于 19 91 2月 俄 9 2年开 始对原
国有 资 产进 行 私 有 化 改 革 。 本 来 所 谓 激 进 民 主派 对 公 有 制
或 国有制最 大 的指 责 就是 说 他 是一 种无 效 率 的产 权制 度 。 但激进 民主派领导政府 时期 搞大 规模 私有 化是 出于一 种政 治 目的, 即是为 了使 改革 不可 逆转 , 不择 手段 地摧 毁原 有 的 产权结构 , 建立他 们所 宣扬 的资 本主 义的产 权结 构 。为 此 , 他们不惜 以行政 手段推行大规模私有 化 , 企业的生 产效率能 否在这个过 程中得 到提 高并不 是他 们真 正在 意 的。他 们真
运 转 僵 化 的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开 始 松 动 , 来 的 俄 罗 斯 寡 头 们 大 后了直接影响政 治决策和运行 的机 会。而在争夺 国家最 高权力 的角逐 中, 以
都纷纷抓 住 这 一 机 会 , 办 自 己的 私 营企 业 , 取 了第 一 创 攫
[ 文章编号 ] 17 0 5 (0 1 0 0 5 0 63— 7 5 2 1 )6— 0 7— 5 在 叶利钦的第二任期 内, 寡头实 力进入全盛 时期 。影 响 最大 的有别 列佐 夫斯基 、 辛斯 基 、 多尔科夫 斯基 、 古 霍 斯摩棱 斯基、 维诺格拉多 夫 、 波塔宁 、 弗里德曼等人 。 普 京上台后 , 了重塑权力 体系 , 为 重建 国家权威 , 开始 限 制 和打击寡头势力 。在 2 0 0 3年 的“ 科斯 事件 ” , 尤 后 以别列
第1 2卷 第 6期 21 年 1 月 01 2
南华 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un l f nvri f ot C ia Sca Si c dtn ora o i s yo S u hn ( oi c neE io ) U e t h l e i
Vo _ 2 No. l1 6 De 201l c.
( ) 罗 斯 寡 头 兴 衰 梗 概 二 俄
“ ” 公 而转归为 “ 。后来 的所有 寡头都 是在这 个时期 抓住 私”
这个机会 , 过与权力 的相 互借重 , 通 以所 谓 “ ” 姿 态 堂 而 私 的 皇 之 的将 国有 资 产 攫 取 到 自 己手 中 。
2 0世 纪 8 0年代 中后期 戈尔 巴乔 夫的 改革使 高度 集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