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设数法解题讲座

合集下载

六年级奥数 第11讲 假设法解题(三)

六年级奥数   第11讲  假设法解题(三)

第11讲设数法解题(2)讲义专题简析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題中的变倍同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

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的关健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例1、水果店里西瓜的个数与白兰瓜的个数的比为7∶5,如果每天卖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十天后白兰瓜正好卖完,西瓜还剩36个。

水果店里原有西瓜多少个?练习:1、红星幼儿园里白皮球的个数与红皮球的个数的比是3∶5,给每个班发4个白皮球和10个红皮球,结果发现红皮球刚好发完,还多18个白皮球。

红星幼儿园有多少个班?2、食堂里面粉的质量是大米质量的12,每天吃去30吨面粉,45吨大米。

若干天后,面粉正好吃完,大米还有150吨,食堂里原有面粉多少吨?3、师、徒两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的任务比徒弟的任务多15,徒弟每天加工7个,师傅每天加工12个,若干天后,师傅正好完成了任务,徒弟还有30个零件没有加工。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例2、王明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还多6.40元。

若两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数就是陈刚的7倍。

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练习:1、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书的3倍多50本。

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书的2倍。

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2、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人。

本学年,马村中学增加了学生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学生8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

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3、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的数量比白球的数量的3倍多2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个白球和15个红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奥数培优 第12讲 设数法解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奥数培优   第12讲 设数法解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2讲设数法解题知识概述有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中没有具体的数量,通过“虚量”的运算解答,不容易理解。

如果采用“设数法”进行分析、推理、计算,解答时就比较简单。

例1、如果△△=□□□,□☆=△△△,那么△☆=( )个口。

1、如果△△=□□□,△☆=□□□□,那么☆☆□=( )个△2、如果△△=○○○○○,△□=○○○○○○,那么□□□○○=( )个△。

3、如果x=2y,3y=4x,那么x=( )z。

例2、孙明上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150米,到达山顶后又沿原路下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300米,求孙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练习:1、在一次登山活动中,小李上山时,平均每分钟走50米,到达山顶后他按原路下山,平均每分钟走75米。

小李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男同学的人数是女同学的一半,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女同学的平均体重比男同学少6千克,全体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3、六(1)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

那么,将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每人应付多少钱?例3、一个正方形,如果它的边长增加10%,则它的面积增加百分之几?1、一个正方形,如果它的边长增加20%,则它的面积增加百分之几?2、甲、乙两学生上学,甲比乙多走的路程,而乙比甲走的时间少,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多少?3、某商品按定价的80%出售,仍可获利20%,定价时的期望利润百分数是多少?例4、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底面积的比是5∶9,体积的比是6∶7。

求圆锥体和圆柱体高的比。

练习:1、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的底面积的比是2∶3,高的比是5∶4,那么它们的体积比是( )。

2、一个平行四边形与ー个三角形的底边长的比是1∶2,高的比也是1∶2,面积的比是()3、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比是2∶3,长的比是4∶5,那么宽的比是()课后练习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20千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讲座共30讲含答案 (20)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讲座共30讲含答案 (20)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本教程共30讲列表法在四年级讲还原问题(逆推法)和逻辑问题时,我们使用的就是列表法。

对于一些计算比较简单,而且多次重复计算的问题,使用列表法,表达简洁,不易出错,如例1;有些问题,条件不断变化,不便统一列式计算,也应采用列表法,如例2、例3;还有些问题,无法列式计算,只能采用列表推演,如例4、例5。

总之,使用列表法可以解决许多复杂而有趣的问题。

例1一个运动队进行翻山训练,往返于一座山两侧山脚下的A,B两地。

从A地出发,上山路长3000米,每分钟行75米;下山每分钟行100米,用42分钟到达B地。

如果上、下山的速度不变,那么从A地到B地,再从B地返回A地,共需多长时间?分析与解: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只需利用时间、路程、速度的关系,就可以得到结果。

因为从A地到B地,要先上山再下山,从B地返回A地,又要先上山再下山,中间经过四次变化。

为了减少计算错误,可以利用列表法。

先将已知的数据填入下表: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的关系,从上到下,由已知的两个求出另一个,边计算边填表,得到下表:由上表得到往返所需时间为40+42+56+30=168(分)=2时48分。

例2 有100个人,第一位带了3元9角钱,以后每位都比前一位多带1角钱。

每人把自己的钱全部用来买练习本。

练习本有每本8角与每本5角的两种。

如果每人尽可能买5角一本的,那么这100人共买了多少本每本8角的练习本?分析与解:因为每人带的钱数不同,所以不可能统一列式计算。

可以采用列表法,然后从表中发现规律。

填表计算时注意,一要尽量多买5角一本的,二要把钱用完。

由于44角比39角多5角,所以可多买1本5角的,而8角1本的买的数量相同。

类似地,45角比40角多5角等等。

由此看出,所买8角一本的本数随钱数增加呈周期规律,一个周期内有五个数:3,0,2,4,1(本)。

所以100个人共买8角一本的(3+0+2+4+1)×(100÷5)=200(本)。

六年级上册奥数第11讲 假设法解题(二)

六年级上册奥数第11讲  假设法解题(二)

第11讲设数法解题(2)讲义专题简析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題中的变倍同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

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的关健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例1、水果店里西瓜的个数与白兰瓜的个数的比为7∶5,如果每天卖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十天后白兰瓜正好卖完,西瓜还剩36个。

水果店里原有西瓜多少个?练习:1、红星幼儿园里白皮球的个数与红皮球的个数的比是3∶5,给每个班发4个白皮球和10个红皮球,结果发现红皮球刚好发完,还多18个白皮球。

红星幼儿园有多少个班?2、食堂里面粉的质量是大米质量的,每天吃去30吨面粉,45吨大米。

若干天后,面粉正好吃完,大米还有150吨,食堂里原有面粉多少吨?3、师、徒两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的任务比徒弟的任务多,徒弟每天加工7个,师傅每天加工12个,若干天后,师傅正好完成了任务,徒弟还有30个零件没有加工。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例2、王明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还多6.40元。

若两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数就是陈刚的7倍。

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练习:1、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书的3倍多50本。

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书的2倍。

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2、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人。

本学年,马村中学增加了学生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学生8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

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3、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的数量比白球的数量的3倍多2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个白球和15个红球。

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个白球和53个红球。

六年级奥数 第9讲 假设法解题(一)

六年级奥数   第9讲  假设法解题(一)

第9讲设数法解题讲义专题简析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方便计算),然后进行解答。

例1、如果△△=□□□,△☆=□□□□,那么☆☆□=( )个△。

练习: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

甲与戊相比谁高?高几厘米?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例2、足球赛门票原来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増加了一倍,收入增加了15,每张门票降价多少元?练习: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的同学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

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2、参加游泳比赛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

小学生增加了百分之几?3、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

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人数是全部男生人数的2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例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上往返跑。

先从山下往山上跑,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练习3:1、小华上山的速度是3千米/时,下山的速度是6千米/时,求小华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

2、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B两地。

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

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小王骑摩托车往返A,B两地。

平均速度为48千米/时,如果他去时每小时行42千米。

第9讲 设数法解题

第9讲 设数法解题

分是多少分?
举一反三2-2: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第9讲 设数法解题
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
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
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举一反三2-3: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第9讲 设数法解题
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
男孩比女孩多 1 ,女孩平均身高比男孩高10%,这
5
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多少?
举一反三4-1: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第9讲 设数法解题
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2 ,男生平均身高为138
3
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问:女生平均身
高是多少厘米?
举一反三4-2: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第9讲 设数法解题
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生的 2 ,
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王牌例题3】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第9讲 设数法解题
小王在一个小山坡往返跑。先从山下跑上山,每
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
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
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举一反三3-3: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第9讲 设数法解题
小王骑摩托车往返A、B两地。平均速度为每小
时48千米,如果他去时每小时行42千米,那么他返
回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王牌例题4】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第9讲 设数法解题
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
兔跑5步的距离,而狗跑2步的时间等于兔跑3步的

小学六年级奥数-第9讲 设数法解题后附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第9讲 设数法解题后附答案

第9讲 设数法解题一、知识要点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例题1】如果△△=□□□,△☆=□□□□,那么☆☆□=( )个△。

练习1:1、已知△=○○□□,△○=□□,☆=□□□,问△□☆=( )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51,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练习2: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43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

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练习3:1、小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求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

2、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 、B 两地。

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例题4】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比女孩多51,女孩平均身高比男孩高10%,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多少?练习4:1、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2,男生平均身高为138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

问: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2、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例题5】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

小学六年级奥数第9讲 设数法解题(含答案分析)

小学六年级奥数第9讲 设数法解题(含答案分析)

第9讲 设数法解题一、知识要点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例题1】如果△△=□□□,△☆=□□□□,那么☆☆□=( )个△。

练习1:1、已知△=○○□□,△○=□□,☆=□□□,问△□☆=( )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51,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练习2: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43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

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练习3:1、小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求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

2、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 、B 两地。

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例题4】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比女孩多51,女孩平均身高比男孩高10%,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多少?练习4:1、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2,男生平均身高为138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

问: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2、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例题5】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

小学六年级数学 奥数 第1讲 定义新运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 奥数  第1讲 定义新运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第1讲定义新运算一、知识要点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练习1: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

求27*9。

2、设a*b=a2+2b,那么求10*6和5*(2*8)。

【例题2】设p、q是两个数,规定:p△q=4×q-(p+q)÷2。

求3△(4△6)。

练习2:1、设p、q是两个数,规定p△q=4×q-(p+q)÷2,求5△(6△4)。

2、设p、q是两个数,规定p△q=p2+(p-q)×2。

求30△(5△3)。

【例题3】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________;210*2=________。

练习3:1、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那么4*4=________。

2、规定,那么8*5=________。

【例题4】规定②=1×2×3,③=2×3×4 ,④=3×4×5,⑤=4×5×6,……如果1/⑥-1/⑦ =1/⑦×A,那么,A是几?练习4:1、规定:②=1×2×3,③=2×3×4,④=3×4×5,⑤=4×5×6,……如果1/⑧-1/⑨=1/⑨×A,那么A=________。

六(下)奥数第3讲~变速行程问题

六(下)奥数第3讲~变速行程问题

六年级下册奥数第3讲~变速行程问题知识点二:设数法解变速行程举例:下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已知一个蚂蚁在每边上的爬行速度,求绕一圈的平均速度。

例2、一只虫子沿正方形ABCD的四条边爬行,已知其在AB上的速度是每分钟90厘米,BC上的速度是每分钟120厘米,CD上的速度是每分钟60厘米,DA上的速度是每分钟80厘米。

蚂蚁由A点开始,如果顺时针爬行一周,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顺时针爬行了一周半,平均速度又是多少?练2、一只虫子沿正方形ABCD爬行,已知其在AB上的速度是每分钟90厘米,BC上的速度是每分钟120厘米,CD上的速度是每分钟60厘米,DA上的速度是每分钟80厘米。

蚂蚁由A点开始,逆时针爬行2周半,平均速度是多少?知识点三:设分段法解变速行程当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路程时,我们只要通过设数的形式进行解题就可以了,当然设数法求平均速度的问题还有另外一种类型,1、张老师开车回家,此时距离家有120千米,前半程用速30千米/时速度行驶,临时家里有事需要尽快到达,要想3小时到达,那么后半段的速度是__________。

2、有甲乙两艘船在海上相向行驶,甲船单独行驶完全程需要6小时,乙船单独行驶完全程需要4小时,甲乙同时出发_______小时相遇。

例3、胖胖开车去外婆家,原计划按照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到路程的一半时发现之前的速度只有50千米/时,那么在后一半路程中,速度必须达到多少才能准时到外婆家?练3、李老师开车去图书馆,前一半路程车速为每小时40千米,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那么他后一半路程的车速是多少?知识点四:与正反比相关的变速行程举例:小红帽去外婆家,小红帽有天按照往常的速度去2000米处的外婆家,结果在最后500米处发现了大灰狼,小红帽加快速度跑步,结果比平时提前了3分钟到达外婆家,请问,如果小红帽一开始就以跑步的速度,那么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外婆家。

板书总结:与正反比相关的变速行程1、路程相同,速度与时间成反比;2、去相同,比不同3、找不变量,路程和相同,速度和相同,时间也相同3、乐乐和静静、赛跑,这天他们选定了跑道进行比赛,已知乐乐和静静、的速度比为5:4,乐乐比静静、早2秒到终点,乐乐跑完全程需要多久?4、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货两车所行的路程比是5:4,相遇后货车每小时比相遇前每小时多走27千米,客车仍按原速前进,结果两车同时到达对方的出发站。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讲座共28讲含答案_(16)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讲座共28讲含答案_(16)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教程共28讲第16讲年龄问题年龄问题是一些关于年龄的数学问题,是和差问题、倍数问题结合在一起的综合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抓住这类问题的特点:两人的年龄差始终是不变的。

例如:爸爸比儿子大25岁,若干年后(或若干年前),两人仍然是相差25岁。

例1、哥哥、弟弟两人的年龄和是40岁,4年后,哥哥比弟弟大4岁。

问甲、乙两人各是多少岁?分析:由“4年后,哥哥比弟弟大4岁”可知,哥哥、弟弟两人的年龄差是4岁,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假如我们给弟弟的年龄加上4岁,哥哥的岁数不变,那么两人的年龄和就变成40+4=44(岁)。

这时,44岁也就相当于两个哥哥的年龄,除以2就可求出哥哥的年龄。

解:(40+4)÷2=22(岁)22-4=18(岁)答:哥哥22岁,弟弟18岁。

例2、父亲比儿子大30岁,明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那么,今年儿子多少岁?分析:由题意可知,父亲比儿子大30岁,这个年龄差是不变的。

所以当明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这个年龄差仍然是30岁。

由相差30岁,是儿子的4倍,可以看出30岁与(4-1)倍是对应的,其中的一份就是明年儿子的岁数。

解:①明年儿子的年龄:30÷(4-1)=10(岁)②今年儿子的年龄:10-1=9(岁)答:今年儿子9岁。

例3、妈妈今年35岁,恰好是女儿年龄的7倍。

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恰好是女儿的3倍?分析:根据“妈妈今年35岁,恰好是女儿的7倍”,可以求出今年女儿的年龄35÷7=5(岁)。

两人的年龄差是35-5=30岁。

若干年后,两人的年龄差30岁,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也就是30岁与(3-1)倍相对应,这样就可以求出若干年后女儿的年龄。

进而求出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

解:①今年女儿的年龄:35÷7=5(岁)②两人的年龄差:35-5=30岁③若干年后女儿的年龄:30÷(3-1)=15(岁)④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15-5=10(岁)综合算式:(35-35÷7)÷(3-1)-35÷7=10(岁)答:10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

小学奥数教案-第06讲-设数法解题(教)

小学奥数教案-第06讲-设数法解题(教)
【解析】乙仓最多,丙仓最少,设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来各有100吨,可推出这时乙有115吨,丙有90吨。
甲仓货有
100-60+55=105(吨)
乙仓货有
100+60-45=115(吨)
丙仓货有
100+45-55=90(吨)
乙仓比丙仓多的货
115-90=25(吨)
2、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答:兔还要跑100步才能到达B地.
课后反击
1、有一批饼干平均分给幼儿园大、小两个班,每人分得12块。如果只分给大班的同学,每人可分得21块;如果只分给小班的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解析】设这批饼干共有84块。
大、小两个班有:
84÷12=7(人)
大班有:
84÷21=4(人)
小班的同学,每人分得:
84÷(7-4)=28(块)
(10+30)÷(30×3)=
答: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 。
S(Summary-Embedded)——归纳总结
在小学奥数中,对于某些题目中看似缺少已知量的,我们通常通过设出某些量,譬如:班上学生人数、仓库存货量、单程距离等等,当我们设出量后便可以把它当作已知的条件使用,这样题目就会变得简单明了了。
【解析】题中四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是1200,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则
(1)四个单程的和:1200×4=4800(米)
(2)四个单程的时间分别是;
1200÷200=6(分)
1200÷240=5(分)
1200÷150=8(分)
1200÷200=6(分)
(3)小王的平均速度为:
4800÷(6+5+8+6)=192(米)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30讲全

1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设数法解题讲课教案

设数法解题讲课教案

设数法解题设数法解题昨天听了“闹闹”老师的一节课,感觉“闹闹”老师在组织教材上下了不少功夫,在教学上,充分地发挥了线段图的作用,教学语言简洁、亲切。

讲练结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于是同行,我想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设数法解题是小学数学用代数法解题前的一种解题技巧,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设数?怎样设数?设数的方法有多少种?哪种设数方法好?例题李师傅骑自行车往返甲乙两地。

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由于逆风每小时行10千米。

李师傅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由于问题是求“李师傅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平均速度”的意义,它不同于“平均时间”、“平均路程”,不能用来回速度的平均数来表示,而要用“来回的总路程”除以“来回的总时间”。

但是,题目只给出了来回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15千米”与“每小时10千米”没有“来回的总路程”,也没有“来回的时间”,因此我们就要设数帮助解题。

那么我们设出什么数能解答这道题呢?方法一:设甲乙两地的距离或来回的总路程,为方便起见,我们设两地相距30千米(尽量是15和10的公倍数,这样计算时就不会出现小数或分数),进而求出来回的时间,再根据平均速度的意义求出结果。

解:30×2÷(30÷15+30÷10)=60÷(2+3)=60÷5=12(千米/小时)答:李师傅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12千米/小时。

(你发现了吗:这个12与15和10的平均数12.5是不想等的!)方法二:设出去时用的时间,再求出甲乙两地的距离也能求出结果。

例如设去时用了4小时,那么甲乙两地的距离就是15×4=60(千米),回来时用的时间就是60÷10=6(小时)进而求出来回的平均速度。

解:15×4×2÷(4+15×4÷10)=60×2÷(4+60÷10)=120÷(4+6)=120÷10=12(千米/小时)答:李师傅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12千米/小时。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9讲 设数法解题含答案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9讲 设数法解题含答案

第9讲 设数法解题一、知识要点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例题1】如果△△=□□□,△☆=□□□□,那么☆☆□=( )个△。

练习1:1、已知△=○○□□,△○=□□,☆=□□□,问△□☆=( )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51,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练习2: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43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

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练习3:1、小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求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

2、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 、B 两地。

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例题4】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比女孩多51,女孩平均身高比男孩高10%,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多少?练习4:1、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2,男生平均身高为138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

问: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2、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例题5】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方法讲义40讲(二)之欧阳家百创编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方法讲义40讲(二)之欧阳家百创编

(一)(二)第十一讲份数法————————————————姚老师数学乐园广安岳池姚文国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并确定某一个已知数或未知数为1份数,然后先求出这个1份数,再以1份数为基础,求出所要求的未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份数法。

(一)以份数法解和倍应用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

例1某林厂有杨树和槐树共320棵,其中杨树的棵数是槐树棵数的3倍。

求杨树、槐树各有多少棵?(适于四年级程度)解:把槐树的棵数看作1份数,则杨树的棵数就是3份数,320棵树就是(3+1)份数。

因此,得:320÷(3+1)=80(棵)…………………槐树80×3=240(棵)…………………杨树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490吨,已知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

甲、乙两个煤场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四年级程度)解:题中已经给出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

因此可将乙煤场的存煤数量看作1份数,甲煤场的存煤数量就相当于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份)数少10吨,两个煤场所存的煤490吨就是(1+4)份数少10吨,(490+10)吨就正好是(1+4)份数。

所以乙场存煤:(490+10)÷(1+4)=500÷5=100(吨)甲场存煤:490-100=390(吨)答略。

例3 妈妈给了李平10.80元钱,正好可买4瓶啤酒,3瓶香槟酒。

李平错买成3瓶啤酒,4瓶香槟酒,剩下0.60元。

求每瓶啤酒、香槟酒各是多少钱?(适于五年级程度)解:因为李平用买一瓶啤酒的钱买了一瓶香槟酒,结果剩下0.60元,这说明每瓶啤酒比每瓶香槟酒贵0.60元。

把每瓶香槟酒的价钱看作1份数,则4瓶啤酒、3瓶香槟酒的10.80元钱就是(4+3)份数多(0.60×4)元,(10.80-0.60×4)元就正好是(4+3)份数。

六年级奥数--设数法解题

六年级奥数--设数法解题

六年级奥数——设数法解题2019.06一、知识要点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例题1】如果△△=□□□,△☆=□□□□,那么☆☆□=( )个△。

【思路导航】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1. 已知△=○○□□,△○=□□,☆=□□□,问△□☆=( )个○。

2. 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 ,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

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

即:15-15×(1+15 )÷2=6(元)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 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15-15a×(1+15 )÷2a =6(元)练习21. 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2. 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

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六年级下册奥数讲义-奥数方法:设数法

六年级下册奥数讲义-奥数方法:设数法

我们在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时,会发现其中的一些数量关系改变后,并不影响整个问题的解答,这时我们可以考虑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替代,便问题变得简单。

这种将问题中的某些对象用适当的数表示之后,再进行运算、推理、解题的方法叫做设数法。

一些百分数问题、工程问题及许多组合问题和解传统的数论问题均可用设数法解决。

常见的设数方式有:对点设数、对线段设数、对区域设数及对其他对象设数等。

[例1] 去年实验小学参加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的同学中,女生占总数的1/5,今年本校的学生数与去年一样,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全校今年参加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的学生增加了20%,其中女生占总数的1/4。

那么。

今年女生参加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的人数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例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增加10%,底边上的高缩短10%,那么这个新三角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分析与解答(用设数法)设原三角形的底是4,高是2,则原三角形的面积为[例3】某水果店到苹果产地去收购苹果,收购价为每千克0.84元,从产地到水果店距离200千米,运费为每吨每运1千米收1.20元,如果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是10%,商店要想实现25%的利润,零售价应是分析与解答假设收购苹果1000千克,则成本为:1000×0.84+l×200×1.2=1080 (元),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损耗1000×10%=100(千克),剩下1000-100 =900(千克),要想实现25%的利润,必须卖出后收回1080×(1+25%)= 1350(元),故零售价应是每千克1350÷900=1.5(元)。

[例4]有两个杯子,甲盛水,乙盛果汁,先将甲杯的水倒进乙杯,使乙杯里的液体增加一倍,调匀;再将乙杯的果汁倒进甲杯,使甲杯的液体增加一倍,调匀;再将甲杯的果汁倒进乙杯,使乙杯内的液体增加一倍……,如此倒五次,最后乙杯里果汁占果汁水的百分之几?思路剖析本题中甲、乙两杯的容量均不可知,但考察题意,经过若干次的变动后,乙杯果汁与水的比例跟开始容量无关,为便于计算,可先对甲、乙杯中容器进行数字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奥数设数法解题讲座
设数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那么☆☆□=个△。

解:由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已知△=○○□□,△○=□□,☆=□□□,问△□☆=个○。

.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

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

即:
-15×÷2=6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a×÷2a=6
练习2:
.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

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生的2/5,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

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思路导航】题中四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是1200,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


四个单程的和:1200×4=4800
四个单程的时间分别是;
00÷200=6
00÷240=5
00÷150=8
00÷200=6
小王的平均速度为:
00÷=192
答:小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192米。

练习3:
.小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求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

.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B两地。

去时每小时行15千
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小王骑摩托车往返A、B两地。

平均速度为每小时48千米,如果他去时每小时行42千米,那么他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题4】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比女孩多1/5,女孩平均身高比男孩高10%,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多少?
【思路导航】题中没有男、女孩的人数,我们可以假设女孩有5人,则男孩有6人。

总身高:115×【5+5×】=1265
由于女孩平均身高是男孩的,所以5个女孩的身高相当于5×=5.5个男孩的身高,因此男孩的平均身高为:5÷【×5+6】=110
答: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110厘米。

练习4:
.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男生平均身高为138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

问: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
.一个长方形每边增加10%,那么它的周长增加百分之几?它的面积增加百分之几?
【例题5】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

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
【思路导航】马跑一步的距离不知道,跑3步的时间也不知道,可取具体数值,并不影响解题结果。

设马跑一步为7,则狗跑一步为4,再设马跑3步的时间为1,则狗跑5步的时间为1,推知狗的速度为20,马的速度为21。

那么,
0×【30÷】=600
练习5:
.猎狗前面26步远的地方有一野兔,猎狗追之。

兔跑8步的时间狗只跑5步,但兔跑9步的距离仅等于狗跑4步的距离。

问兔跑几步后,被狗抓获?
.猎人带猎狗去捕猎,发现兔子刚跑出40米,猎狗去追兔子。

已知猎狗跑2步的时间兔子跑3步,猎狗跑4步的距离与兔子跑7步的距离相等,求兔再跑多远,猎狗可以追到它?
.狗和兔同时从A地跑向B地,狗跑3步的距离等于兔跑5步的距离,而狗跑2步的时间等于兔跑3步的时间,狗跑600步到达B地,这时兔还要跑多少步才能到达B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