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最新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生活需要法律”,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法制观。
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选取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4.教室布局:将教室座位摆放成圆形或方形,便于学生讨论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法律场景,如交通规则、合同签订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简要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法律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并阐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巩固,让学生明确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作用,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法律现象较多,但往往忽视了法律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3.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3.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情景模拟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4.准备启发式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如交通规则、合同签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法律有什么关系?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如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的交通事故,合同违约导致的纠纷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主要向学生介绍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案说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生活需要法律。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思考,初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模拟法庭活动。
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原告、被告、法官等,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辩论和判决。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4.巩固(5分钟)总结模拟法庭活动的成果,让学生复述所学法律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生活需要法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分析引言《生活需要法律》是一本针对初中生编写的法律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认识,培养法治观念。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生活需要法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
教材内容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教材内容涵盖了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实践案例和法律常识等多个方面。
起首,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法律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从平时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进修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最后,教材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起首,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则。
其次,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最后,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法律的作用,增强进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效果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教材在教学效果方面表现精彩。
起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明显提高,法律认识得到增强。
其次,学生的法治观念得到培养,学会在平时生活中恪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结论《生活需要法律》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认识,培养法治观念。
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和作用,认识到生活中法律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自我珍爱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感和法治精神。
《生活需要法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生活需要法律》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生活需要法律》,学生能够了解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一、课前预习1. 阅读《生活需要法律》,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思考一下在生活中哪些情况下会涉及到法律问题,以及如何珍爱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如法律的种类、法律的适用等。
二、教室进修1. 导入:通过案例或图片等方式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 进修内容:(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侵权法等;(3)进修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法律问题时应该怎么处理。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进修。
三、课后作业1. 思考:回家后思考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并尝试解决。
2. 阅读:阅读相关的法律知识书籍或文章,增加对法律的了解。
3. 撰写:写一篇关于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4. 练习: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稳固所学的法律知识。
四、评判方式1. 参与度:根据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判。
2. 作业完成情况:评判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思考、阅读、撰写和练习等方面。
3. 考试成绩:可以通过考试或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评判,检验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提高自己,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感兴趣,善于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来理解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法律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材料。
2.准备讨论题目和问题。
3.准备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的道具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需要法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巩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第9课生活需要法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生活需要法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生活需要法律》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
3.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法律现象。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生活需要法律》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准备:学生需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思考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实际案例。
2. 课堂互动:在课堂中,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如交通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3.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报告应包括案例概述、法律问题分析、法律依据和结论等部分。
4. 法律知识问答:学生需准备关于法律知识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交流,以检验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5. 实践操作:学生将模拟一个简单的法律场景,如模拟法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作业要求1. 预习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做好笔记,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学习。
2. 课堂互动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够准确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分析。
4. 法律知识问答要求学生准备充分,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深度。
5.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认真扮演角色,注重细节,真实反映法律场景。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预习准备笔记的完整性和质量。
2. 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深度。
3. 案例分析报告的内容和结构是否合理,以及运用的法律知识是否准确。
4. 法律知识问答问题的质量和数量。
5. 实践操作的表演和表达情况。
评价将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成果。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和评价,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2《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2《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相对片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作用的理解。
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法律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种类等。
然后,通过PPT展示法律的作用,如规范行为、保护权益等。
3.操练(10分钟)分发案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遵守法律,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遵守法律的小短文。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写一篇关于法律与生活的作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教案 生活需要法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教案——生活需要法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生活需要法律。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与法律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
3. 情景模拟法:设置生活情景,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案例。
2. 教学课件:制作涵盖法律基本概念、作用及生活与法律关系的课件。
3. 情景道具:准备相关的生活情景道具。
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1. 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教学活动二:了解法律的作用1. 播放课件,展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有哪些?教学活动三:探讨生活与法律的关系1. 播放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为什么需要法律?教学活动四:情景模拟1. 设置生活情景,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教师点评。
1.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认识到了解法律、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六至十:(请提供相关教学内容,以便我为您编写后续的教学活动设计。
)六、教学活动六: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1. 播放课件,介绍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如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我们享有哪些合法权益?七、教学活动七:遵守法律规定1. 播放课件,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八、教学活动八:学会依法维权1. 播放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如何依法维权。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探讨“生活需要法律”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教学设计示例,用于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需求以及相关概念:教学设计:生活需要法律一、课程背景介绍-课程名称:生活需要法律-适用年级:初中/高中生-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引入:-通过案例或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
2. 什么是法律:-定义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3. 法律与生活:-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规则、合同签订、知识产权等。
4. 法律意识教育:-强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遵纪守法的态度。
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老师讲解法律基本概念和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展示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法律场景,加深理解。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真实案例,探讨法律的适用和意义。
四、评估方式-小组展示:评估小组讨论的成果和解决方案。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总结课程内容,谈谈自己对生活需要法律的理解。
-口头答辩:让学生就案例分析进行口头答辩,检验对法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课程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保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活需要法律的重要性,培养法治观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认识尚浅,理解能力有限。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法律现象和案例较为有限,对于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之间的法律素养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法律较为感兴趣,有的学生则认为法律与自己关系不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公民权益的保障和法律维权途径。
3.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确保课堂有序进行。
3.准备PPT课件,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如交通规则、合同签订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法规、条例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种类和层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并总结出法律的基本作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的保护作用,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生活中的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法律,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
2.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提高法律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资料,用于实践操作。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缺少了什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解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个人的保护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如何提高法律意识?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感受和收获。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的重要性。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教案 生活需要法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教案——生活需要法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具有协调人际关系、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等作用。
3.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定义、作用及与生活的关系。
2. 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理解法律的作用。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
3. 采用问答法,解答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
2. 讲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PPT展示法律的基本概念,讲解法律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 分析案例: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法律对生活的影响,提高法治观念。
5. 问答环节:解答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异同,认识到法律与道德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法律与公民权利: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知道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或律师事务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作用。
2. 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体验法律程序,提高法治观念。
生活需要法律优秀教案
生活需要法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知道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对法律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对法律的尊崇和信任。
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2、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法律相关的视频片段,如法庭审判、警察执法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图片或资料,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讲解法律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产生和演变。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这说明了什么?2、法律的本质和特征讲解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分析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结合具体案例,如贪官被判刑、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等,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特征。
3、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规范作用:法律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标准和规范。
例如,交通法规规定了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规则,保障了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秩序。
保护作用: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消费者受到欺诈时,可以依法获得赔偿。
解决纠纷:当人们之间发生纠纷时,可以依据法律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1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保护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生活中的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法律的认识还相对模糊,法治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保护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法律对每个人的保护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用于实践活动。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如何保护每个人的权益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法规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巩固(5分钟)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介绍一些与法律相关的活动,如模拟法庭,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生活需要法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生活需要法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 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3. 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法律的概念: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种类。
2. 法律的作用:分析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3. 法律的重要性:阐述法律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5. 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法律运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法律的概念: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种类,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3. 分析法律的作用:讲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4. 讨论法律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在个人、社会和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2. 模拟法庭: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和程序。
八、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1. 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
2. 分享遵守法律的例子: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的例子,说明遵守法律的具体表现和好处。
生活需要法律优秀教案
生活需要法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知道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能力目标提高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
培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法律相关的视频或者讲述一个引人深思的法律案例,如“扶起摔倒老人却被讹诈”,引发学生对法律在生活中作用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法律的产生和发展简单介绍法律的起源,从原始社会的习惯到阶级社会的法律,让学生了解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不断完善的。
举例说明不同历史时期法律的特点和作用,如古代的刑法、现代的民法等,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发展变化。
2、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从个人生活方面,讲述法律如何规范我们的行为,如交通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保障我们的权利和自由。
从社会生活方面,分析法律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等,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与法律相关的经历,进一步体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3、法律的作用规范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法律对人们行为的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让学生明白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准则和标准。
保障作用:结合社会实际,阐述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如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以及如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四)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选择题、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个法律案例,并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的作用,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生活需要法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生活需要法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
2. 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3.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 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存在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五、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种类。
2. 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阐述法律对社会秩序、公民权益的保障作用。
3.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强调遵守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和区别。
5. 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分析法律在解决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种类,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3. 分析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举例说明法律对社会秩序、公民权益的保障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4. 讨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探讨遵守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5. 探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和区别。
七、案例分析1. 案例一:分析一个因违反法律而导致的负面后果,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 案例二:分析一个法律维权成功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八、小组讨论1. 布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律问题,如遵守法律、维权等。
2.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法治素养。
3. 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法律知识。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特征。
2. 法律的作用:规范行为、维护秩序、保障权益。
3.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保护生活。
4.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的意义、遵守法律的方法。
5. 运用法律维护权益:如何识别权益受侵害、如何求助和法律途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与生活的关系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中的法律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资料和案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准备纸张、笔等学习用品,供学生做笔记。
3. 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法律的作用、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
5. 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法律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拓展1. 法律的其他作用:如法律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人权保障的作用等。
2. 法律的种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等。
3. 法律体系: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结构,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
4. 法律的历史发展:了解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认识法律制度的演变。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法律运用能力。
生活需要法律优秀教案
生活需要法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知道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激发对法律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教学难点理解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与法律相关的视频片段,如法庭审判的场景或法律宣传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需要法律。
(二)讲授新课1、法律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讲述古代社会的治理方式,如部落规则、宗教戒律等,引出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介绍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法律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完善和更新。
2、法律的本质和特征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讲解法律的特征,如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等,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3、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如出生、上学、就业、婚姻等方面,说明法律伴随我们一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保障和规范。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分析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分析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2、谈谈自己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四)案例分析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夏芳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一框。
本课包括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和法治的脚步两目。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
法律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本课带领我们跟随法治的脚步走进法律,用心体会法治对于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2.学生情况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
但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并将伴随我们一生。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进而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从而树立法治观念。
七年级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兴趣不大,对形象生动的内容情有独钟;活泼好动的性格让他们喜欢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展示自己。
3.设计理念本课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设计上立足课本,又深刻挖掘教材内容,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重视学生的参与与思考,营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教学课堂。
4.教学活动策略本节课增加了“法律老人”这一角色,并以漫画形象出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整体设计上以“法律老人”为主线,贯穿课的始终,打造学生与“法律老人”直接对话的新课堂。
导入环节利用法治公益广告激发学习兴趣,设置问题,引入课题;讲授新课环节加入原创漫画和动画视频增加课堂趣味性;结课环节“法律老人”与大家分享故事,升华主题,启发感想。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学法多采用讨论式学习法、情景式探究学习法等。
5.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我们如影随行。
作为中学生需要了解身边的法律,认识到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2)教学难点:法治的内涵和意义,增强法治观念。
二、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治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2. 知识和能力目标: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法治的重要意义。
3.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归纳能力。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邀请了一位嘉宾,他是谁?我们先来听听他的自述。
播放视频:《法治公益广告》设问:视频中的“我”是谁?就让我们跟随法律老人的脚步,走进今天的《生活需要法律》。
请同学们听法律老人对我们说了些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注意视频中的关键话语,找出“我”是谁。
设计意图:引入漫画人物“法律老人”,以第一人称出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借助公益广告激发学习兴趣,设置问题,引入课题。
环节二:我为你护航法律老人:也许你们没有注意过我,但我一直在你们身边,保护着你们。
我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信你瞧!(音频)播放视频《法治公益广告·英雄篇》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在工作中,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有《劳动法合同法》为我们撑腰;在家庭生活中,妇女遭遇家庭暴力,有《妇女权益保障法》;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我们维权。
探究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1.同学们,想一想。
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法律老人吗?他是怎么帮助你的?教师小结:看来法律老人没有骗我们,他一直在保护着我们。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有保障。
2.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教师小结:如果没有法律,人们的行为就没有了约束,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让我们感到不安,甚至恐惧。
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和规范。
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法律老人告诉我们什么。
法律老人:哈哈,现在你们知道我的重要性了吗?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可能会产生矛盾和纠纷,当这些矛盾和纠纷不能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解决时,就需要我来帮忙。
我无处不在,一直在你身边,与你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音频)设计意图:视频《英雄篇》是一则趣味公益广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问题1,引导学生从家庭、学习、社会生活的角度感知法律对我们的影响。
问题2,创设“没有法律”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环节三:我在你身边刚才法律老人说与我们相伴一生,是这样吗?让我们看看法律老人是怎么说的。
展示视频:《法律与我们一生相伴》教师小结:这样看来,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他赋予我们各项权利,又规定了我们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视频《法律与我们一生相伴》,视频涉及到各个年龄阶段与我们相关的法律,引导学生感受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探究活动二:小美同学的一天我们来看看小美同学一天的生活片段。
找一找在小美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在保护她?她享受了哪些权利?又在履行那些义务?结合实际,在日常生活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教师小结: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设计意图:设计原创漫画带领学生走入小美一天的生活,了解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过渡:说到这,法律老人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法律老人:孩子们,你们开始了解我了吗?我一直在你们的身边,是你们生活的守护神。
保护你们的一生,也在保护爸爸妈妈的一生,还有爷爷奶奶,保护每一个公民。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我的作用,你还想知道我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
(音频)环节四:我在成长中展示视频:《法律老人的来历》设问: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教师小结:原始社会通过习惯、道德来调节人们的行为,由于习惯、道德没有强制性,所以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法律帮助我们调整社会关系、处理矛盾和纠纷,是我们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设计意图:动画视频简单介绍法律的起源,结合教材知识,和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了解法律的本质,提炼出“古代国家人治,现代国家用法治替代了人治”。
这样看来法律的作用挺大,地位挺高。
那为什么法律老人还会有烦恼呢?你们听!法律老人:我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专制时代也有自己的法律,却没有走上法治的道路。
在维护社会公平,伸张正义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音频)教师小结:皇帝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由此可见,专制时代的国家治理靠的是人治。
今天,现代国家用法治替代了绵延千年的人治。
设问:法治这词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它与法制有什么区别呢?探究活动三: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学生动笔写一写)教师总结:在你们的发言中,我听到了你们的期待,仿佛也看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未来。
设问:究竟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教师小结: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靠的是什么?不是个人意志,是法律。
强调法律至上,依法治国。
对任何组织和个人,提出的要求是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带领学生一起看大屏幕,解读法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自己期待的法治国家进行描述,体会法治的内涵和要求,增强学生对法治国家的向往之情。
环节五:我助中国梦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法律老人的脚步,走进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法律老人:古语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新中国成立后,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航程,我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全身充满了力量,感觉自己越来越年轻了。
你们发现我的变化了吗?(音频)刚才法律老人引用了韩非子的一句话: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未必会永远富强,也未必会长久贫弱。
如果全社会都依法办事,遵守国家法令,这个国家就会强大;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缺少法律的约束,就会走向衰弱。
今天,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原因之一就是法治建设的推动。
同学结合课本P88页“相关链接”,共同完成“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图”。
教师总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我们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示学生齐读),它为我们描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
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设计意图:解释“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让学生感受法治建设的重要。
回顾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引导学生说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感受法治的意义。
过渡:今天很高兴与你们一起认识了这位法律老人,了解了它的历史和今天,了解了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当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再让我们聆听法律老人带给我们的一个故事。
环节六:我讲故事给你听法律老人:爷爷在书房读《道德经》。
孙子还小,听不懂就问爷爷:“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爷爷没回答,给了孙子一个装过木炭的空竹篮说:“你拿它到河边帮我提水。
”孙子小,没多想,就拿着篮子去提水,可想而知,空着篮子回来了。
爷爷跟孙子说:“那你就再去提一趟。
”结果还是一样。
面对孙子的不解,爷爷问:“你看看这篮子有什么变化吗?”孙子低头看了看说:“水没提来,但篮子被洗干净了。
”爷爷高兴地说:“你说对了,这就和读《道德经》是一样的道理,我读《道德经》就是用它来洗自己的心。
”孙子明白了,从此坚持诵读经典,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
(音频)听完这个故事,结合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课堂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在这个故事中也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活的就是自己的心。
心怎么样,人就怎么样;人怎么样,过的日子就怎么样。
我们学习法律,就像用法律这条清澈的河水来洗涤我们的心灵,在我们的心中播下“法律至上”的种子。
请大家根据本课所学,设计如何在生活中宣传宪法?设计意图:任继愈先生儿时的小故事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
学生通过听故事,感悟法治的力量。
在升华主题的同时,在学生心中播下“法律至上”的种子,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案例式教学成为一种常态,而且不少老师还试图改变过去那种随意的、零碎的、杂乱的、无序的情境设计,通过“主题情境探究”这样一种以主题为中心、情境为载体、问题为桥梁、探究为途径的集约式教学,教师将情境预设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个主题系列,通过一系列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中进行探究,从而使教学的主题性、整体性、逻辑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