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_黄枫

合集下载

老年学概论

老年学概论

第一章人类个体和群体老龄化第一节人类个体的衰老和寿命一、人类个体衰老和寿命寿命分为个体寿命与群体寿命。

个体寿命长期以来是指在自然情况(即没有任何意外事故的情况)下,生物体从第一次呼吸到最后一次呼吸的时间。

群体寿命是指在某一物种群体内的平均寿命,有时也用最长寿命来表示对于某一物种迄今所观察到的某些个体寿命的最高值。

人类的寿命通常是按人口学生命表计算的平均预期寿命来计算的。

每活过一年称为一岁,这就是日历年龄。

通常人口学、老年学所讲的年龄都是日历年龄。

人类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寿命的三种预测方法:(1)根据性成熟理论预测。

(2)根据生长发育期预测。

(3)按细胞分裂的次数来预测。

人类的最高寿限在100岁到120岁之间。

二、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人类的自然寿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人类细胞中的46条(23对)染色体上载有人体的遗传密码,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衰老过程,影响着个体的寿命。

不同物种的寿命相差很大,而同一物种的寿命几乎都是特定的。

(二)环境因素人体不断地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自然界环境质量的改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环境质量恶化超出了人体正常生理调节范围时,则可能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而阻滞发育或致病,加速老化而影响寿命。

1.原生环境温度、湿度、日照、气压等气象条件,地形、地质、水质、放射活性高低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地质环境条件都对人类健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次生环境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地下矿藏和资源的大量开采,煤炭、石油、原子能等能源的广泛利用,以及人口剧增,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废物的排放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而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之为次生环境。

3.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体现出社会因素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

因此,现代的医学模式已从“生物—生理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过度需求还是有效需求_城镇老人健康与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_黄枫

过度需求还是有效需求_城镇老人健康与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_黄枫

过度需求还是有效需求?*———城镇老人健康与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黄 枫 甘 犁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02—2005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CL HLS)来估计医疗保险对我国城镇老年人总医疗支出和家庭自付医疗支出,以及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

利用两部模型和扩展的样本选择模型研究医疗支出发现,在过去一年中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家庭自付医疗支出比无保险的老人低43%(约合1149元),而总医疗支出则比无保险的老人高28%—37%(约合1072元—1264元)。

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结果表明,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死亡风险比无保险的老人低19%;利用扩展的Kaplan-Meier生存函数估计平均生存时间发现,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的平均生存时间比无保险的老人多5年。

研究表明,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按生存概率加权的平均总医疗支出为64689元,无医疗保险的老人的医疗支出为42198元,总医疗支出相差22491元,预期寿命相差5年,医疗支出对健康的边际效应较高。

我国公共医疗保险制度的选择应侧重于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寿命,建立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医疗保险 医疗支出 两部模型 样本选择模型 Cox比例风险模型一、引 言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国家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医疗保险作为医疗支出风险平滑的财务机制,通过降低就医的经济门槛,增加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对公民的健康长寿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因为与独自承担医疗费用的病人相比,享受保险的病人面临较低的医疗支出成本,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可能导致医疗服务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引发医疗资源浪费(Feldstein,1973;Feldman and Dowd,1991)。

超福利主义认为,因为医疗服务需求受到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限制,从改善健康的角度来看,因享受医疗保险而增加的医疗保健需求也未必是一种浪费(Hurley,2000)。

老年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的研究进展

・110・JournalofNursingScience Apr2021Vol.36No.7老年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的研究进展刘备备1,李凤1,张淑芳1,仲秀玲1,刘佳欣1,杨丽娟2Research progress on acceptance of advance care planning in the elderly Liu Beibd$Li Feng$Zhang Shufang$Zhong Xiuling$ Liu J iaxin$Yang Lijuan摘要: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概念、作用,以及老年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评估工具、接受现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提出提升老年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的对策,旨在为促进我国老年人接受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改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关键词:老年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评估工具;优逝;安宁疗护;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107.110WHO研究报告显示,2015〜2050年世界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12%升至22%[1]0截至到2019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1%有研究指出,老年人若无预先表达治疗意愿,容易导致过度治疗不仅增加老年人的痛苦和家庭负担,更增加公共医疗卫生开支,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4。

在这一背景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应运而生。

ACP尊重个体的意愿,注重个人身体、精神和情感的需求,强调与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可有效保障个体的医疗自主权56。

ACP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但老年人对ACP的接受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老年人对ACP的接受度值得关注。

本文对老年人ACP接受度评估工具、接受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提升老年人ACP接受度提供参考。

我国老年综合评估护理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老年综合评估护理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老年综合评估护理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程娅楠;吴红霞;徐凤麟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8(034)021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老年综合评估护理研究现状及问题,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Cochrane、PubMed、Wliey Online Library和CINAHL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有关中国老年综合评估护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最早发表于2007年,自2016年起增速明显,第一作者主要集中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基金支持较少.发文热点集中于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占
70.94%;研究类型以实验性研究最多,占51.28%.82项实验性研究中,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重点关注的结局指标前5位为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卫生经济指标和患者功能.结论我国老年综合评估护理研究相关文献数量不多且总体质量偏低,应加强对评估工具的重点研究,探索多维度的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
【总页数】6页(P1664-1669)
【作者】程娅楠;吴红霞;徐凤麟
【作者单位】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030012 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内老年综合评估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2.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3.我国出院准备度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4.基于我国期刊中喉癌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5.我国肝癌介入治疗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区老年移民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区老年移民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本 研究 结果 说 明较 于客 观 支 持 和支 持 利 用 度 ,受 尊 重和 被理 解 的情感 体验 和满 意程 度对 慢性 病老 年患
者 的 主观 幸 福 感 产 生 的影 响更 大 ]。慢 性 病 老 年 患 者 群体 中 ,社 会支 持 中客 观支 持 子 维 度是 通 过 一 般 自 我 效能 的 中介 作用 间接影 响主观 幸福 感 的 。
nity residents with chronic pain[J].J Pain,2005;6(7):471-9.
3 Zha n g JX,Schwarzer R.Measuring optimia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
t ̄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1995;38(3):
结论 国家南水北调 水源区老年移 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文化程度 、吸烟 、饮酒 、家庭 收入满 意度 、风俗 习惯 适应度是 水源 区老 年移
民慢性病患病 的影 响因素。

[关键词 ] 南水北调水 源区 ;移 民;慢性 病 [中图分类号 ] 11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5- 9202(2018)14-3509-03;dol:10.3969/j.issn.1005-9202.2018.14.069
4 参考 文献
1 宁丽娟 ,李建微 .高血 压病 患者药 物治 疗依从 性及 影响 因素分 析 [J].中国公共卫生 ,2012;28(2):244-5.
2 Tur ner JA,Ersek M ,Kemp C.Ser f-ef icacy for managing pain in assoeiat— ed with disability,depression and p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 coping among retirement commu-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老年人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老年人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模型选择与训练
模型选择
根据前期提取的特征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合的预测模型(如逻辑回归、决策树 、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
模型训练
利用训练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优化,包括参数调整、模型验证、交叉验证等, 以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
04
模型应用与评估
模型应用流程
数据收集
收集老年人的医疗记录、生活 习惯、生理指标等大量数据。
测模型应用前景与展望 •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01
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慢性病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 。
02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慢性病风险预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诸多挑
03
战。
研究意义
01
针对老年人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
实现长期动态监测
通过收集老年人的长期健康数据和生活习惯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 变化趋势,以更准确地预测慢性病风险。
开发普适性预测模型
针对不同慢性病和不同人群,开发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慢性病风险预 测模型,以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群。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预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 理、归纳等预处理工作,为后 续模型构建提供标准化的数据 集。
模型构建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 术构建预测模型,以从数据中 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模型应用
将构建好的模型应用到实际场 景中,对老年人的慢性病风险
进行预测。
模型评估指标与方法
准确率
评估模型预测正确的 比例,是衡量模型性 能的重要指标。
的理论价值。
02

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

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

总第251期‘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程明梅㊀杨华磊[收稿日期]㊀2023-03-17[作者简介]㊀程明梅(1983 ),女,河南南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杨华磊(1986 ),男,河南平舆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㊂[基金项目]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JC630011) 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与异质效应研究㊂[摘㊀要]㊀以全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数据,结合CLHLS 微观数据库,对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预测㊂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率不断提高,其中在65岁以上㊁80岁以上及10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其平均失能率分别为28.98%㊁42.12%和76.04%;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2050年以前其所占比例会超过城镇总失能老年人口的25%,而且男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人员需求数量处于上升状态,预计2050年以前其每年需求的平均规模会超过500万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城镇失能人口将高于农村失能人口㊂因此,应尽快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的长期照护机制;针对不同的城镇失能人群构建差异化的长期护理模式;加快建设针对城镇失能老年人的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完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规制㊂[关键词]㊀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人口预测;长期护理[中图分类号]㊀C913.6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3054(2024)03-0114-15[文献标识码]㊀A[DOI ]㊀10.13262/j.bjsshkxy.bjshkx.240311㊀㊀一㊁引言㊀㊀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相当大的老年人口基数,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㊂逐年增长的老年人口比例,与此伴随的疾病谱转变,也给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㊂根据‘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披露,2030年老年人口慢性非传染病的疾病负担至少增加了40%,这无疑增加了老年人失能发生的概率㊂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尤其值得关注,长期以来,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2010-2020年,城镇6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上涨了4%左右㊂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老411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一个人在其老年阶段至少有15年的时间将以某种失能形式度过,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城镇失能老年人的规模数量及其照护需求将在未来呈明显的增长态势㊂而在针对中国老年人失能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年龄㊁慢性病和经济收入已然成为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因素㊂[1-2]为了保障城镇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权益,中国政府一方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全面解决养老难题提供可行方案㊂因此,在当前推进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战略背景下,了解城镇老年人未来的失能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照护需求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㊂当前,针对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失能率测量㊁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长期照护需求预测三个方面㊂其一,老年人失能率的测量㊂当前,关于中国老年人失能率的测量大多是以人口普查数据或全国性数据库为基础,如胡宏伟等以2008年㊁2011年的CLHLS数据为基础,利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的测算方法,得到2050年失能老年人口占总体老年人口的比例会超过三分之二的结论㊂[3]杨明旭等基于2000年㊁2006年和2010年三期的SSAPUR数据,测算提出2000-2010年中国老年人ADL的失能率从8.92%下降到了8.13%㊂[4]朱大伟和于保荣采用蒙特卡洛模型,模拟结果显示,2020-2050年中国老年人失能率会从10.8%上升到13.7%㊂[5]雷咸胜以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测算得到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率为2.9%的结论㊂[6]而Wang等基于2011-2015年的CHARLS数据,通过构建老年人健康状态转移的马尔科夫模型,测算发现,老年人轻度失能㊁中度失能及重度失能概率分别为23.06%㊁4.23%和2.49%㊂[7]其二,老年人失能群体的规模预测㊂景跃军等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CLHLS数据为基础,测算得到2015-2054年的失能老年人规模会从1563万人上升到约4300万人,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规模会从330万人上升到1600万人㊂[8]王金营和李天然则基于人口预测数据和2002-2014年的CLHLS数据,测算得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的13.68%会成为失能群体,约为5205万人㊂[9]Zhang等通过建立蒙特卡罗模型,利用人口管理决策信息系统(PADIS),预测到2050年时失能老年人口总数将迅速增加到9140万人,其中30.03%为农村老年人,而农村轻度㊁中度㊁重度老年人口数量分别为1894万人㊁590.5万人和281.5万人㊂[10]Wang等的研究则采用2011-2015年的CHARLS数据,通过构建马尔科夫模型,推算到2060年中国老年人轻度失能㊁中度失能㊁重度失能三者人数分别为1.21亿人㊁3700万人和3000万人㊂[7]Zhang等通过建立老年人健康状况转移概率矩阵,同样基于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发现,2025年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规模将达到5260万人,其中轻度㊁中度和重度残疾老年人分别为370万人㊁80万人和120万人㊂[11]其三,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预测㊂在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方式的选择上,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主要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照顾类型[12-14],少数地区如青岛则试点将机构养老再次细分为护理性和病理性两种[15]㊂而在不同照护模式下,护理人员与失能老年人配置比例的确定,有的学者会参照相似国家如日本等国照护模式的人员配置比例[10],或者参照试点城市对失能老年人的护理人员比例配置[11];还有一部分学者会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来确定不同照护模式下护理人员的配置情况[16-17]㊂综上所述,当前学者已经从失能率测量㊁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长期照护需求预测三个方面对中国失能老年人口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是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第一,当前研究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的文献,其测算大多基于中国地区的宏观数据,并没有过多涉及城乡老年失能人口的群体差异,尤其针对城镇失能老年人口服务需求预测的成果较少;第二,当前研究在预测城镇未来的养老服务需求方面,比如在机构511‘北京社会科学“㊀2024年第3期护理和家庭护理的参数设定上并没有考虑城镇的实际情况,这很可能导致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预测上的偏差㊂基于此,本研究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数据,通过CLHLS微观数据库估计中国城镇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失能概率,以此推算2050年以前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人口规模,并细分性别㊁年龄㊁失能等级等类型来揭示城镇老年人的异质性特征㊂在此基础上,设定不同方案下机构护理和家庭护理的选择比例,对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预测㊂准确地把握未来城镇失能老年人数量和养老服务需求是科学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㊂首先,通过对未来城镇老年人失能率及养老需求的预测,政府可以针对不同性别㊁年龄㊁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制定更加精准的预防和保障政策,以最大化满足老年人在失能方面的服务需求,如在失能率更高的城镇地区给予更多投资,给予年龄更高的老年人更多的养老保障服务等㊂其次,本文的预测结果可以为研究失能问题的学者提供研究框架和其他一些启示,帮助他们更直观透彻地了解中国当下老年人失能人口的结构分布及养老服务需求,以此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㊂最后,医疗服务行业等也可以从本文的结论中得到启发,针对不同的失能老年人群制定特色化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老年人失能问题㊂㊀㊀二㊁数据来源㊁模型建立与参数设定㊀㊀(一)数据来源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包括宏观层面的数据和微观层面的数据㊂宏观层面人口预测的基准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和各省份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未来总和生育率主要参考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参数设定为1.3㊂具体表现为,在预测人口时,考虑到2019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老年人死亡和失能率影响较大,所以在存活率方面,本文主要采用2015年全国和各省份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㊂而初始的不同年龄㊁性别及城乡之间的基准数据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其中2010-2020年间的0岁人口,即历年新出生人数,本文根据统计局的出生人数去填补; 1-100岁人口,本文根据上一年的0-99的人口㊁死亡率和人口的城乡迁移获得㊂在生育水平方面,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当前不同的生育水平对观察期,即2050年以前的失能老年人数量影响比较微弱,所以在生育水平方面本文采用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㊂微观层面的数据主要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库,CLHLS数据库调查范围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调查对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5-64岁成年子女,调查问卷分为存活被访者问卷和死亡老年人家属问卷两种,失能率的测算主要基于CLHLS数据库㊂(二)城镇失能老年人口预测模型在预测城镇失能老年人口之前,必须知道未来的城镇人口,城镇人口预测模型的构建主要参考王广州和范维强等的研究㊂[18-19]根据历年来的人口普查数据,首先假定城镇妇女的生育年龄为15-49岁,城镇人口存活的最长寿命为100岁㊂城镇人口预测主要包括城镇新出生人口㊁上一年城镇存活人口及迁入城镇的人口三部分,假设n1i+1(0)表示第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男性数量,n2i+1(0)表示第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女性数量,n1i+1(j+1)表示第i+1年j+1岁的城镇男性人口数量,n2i+1(j+1)表示第i+1年j+1岁的城镇女性人口数量,则第i+1年的城镇总人口n i+1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 i+1=[n1i+1(0)+n2i+1(0)]+ð99j=0[n1i+1(j+ 1)+n2i+1(j+1)](1)假设γ表示城镇新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别比,β1i+1(0)表示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男性存活率,β2i+1(0)表示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女性存活率,αi+1(j)表示第i+1年j岁城镇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则第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男性611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数量n1i+1(0)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1i+1(0)=γγ+1ˑβ1i+1(0)ˑð49j=15[n2i+1(j)ˑαi+1(j)](2)第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女性数量n2i+1(0)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2i+1(0)=1γ+1ˑβ2i+1(0)ˑð49j=15[n2i+1(j)ˑαi+1(j)](3)假设m1i(j)表示第i年j岁农村男性人口数, m2i(j)表示第i年j岁农村女性人口数,δ1i(j)表示第i年j岁农村男性人口迁移到城镇的概率,δ2i(j)表示第i年j岁农村女性人口迁移到城镇的概率,β1i(j)表示第i年j岁城镇男性人口的存活率,β2i(j)表示第i年j岁城镇女性人口的存活率,则第i+1年j+1岁的城镇男性数量n1i+1(j+1)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1i+1(j+1)=[n1i(j)+m1i(j)ˑδ1i(j)]ˑβ1i(j)(4)则第i+1年j+1岁的城镇女性数量n2i+1(j+ 1)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2i+1(j+1)=[n2i(j)+m2i(j)ˑδ2i(j)]ˑβ2i(j)(5)由于失能老人多为高龄老人,根据CLHLS 数据库关于老年人的定义,本文假定城镇老年人口为65岁及以上的人口㊂假设第i年城镇j岁老年人失能率为εi(j),则第i年城镇j岁失能老年人的数量p i(j)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 i(j)=n i(j)ˑεi(j)(6)(三)参数设定1.生育率㊁存活率和城镇化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城镇分年龄的生育率,考虑到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提供的总和生育率在1.3左右,设定当前农村总和生育率为1.5,城镇总和生育率为1.1,整体上平均生育水平为1.3左右,最终按照一定比例生成当前生育政策下分年龄的生育率㊂存活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城镇分年龄㊁分性别的死亡人数和存活人数计算得出,且假定以后不变㊂此处城镇化率特指常住城镇化率,分年龄从乡村迁移到城镇的概率采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城镇男女流动人口中年龄的分布率,同时假设当前每年农村人口的1%迁移到城镇㊂2.老年人失能的测量在当前躯体功能的研究中,是否失能通常从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两方面进行考察㊂ADL的概念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悉尼㊃卡茨(Sidney Katz)和他的团队提出的,各种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后续补充和完善,形成了Katz指数㊁Barthel指数㊁PULSES㊁Kenny自理评定等多种测量工具,通常包括洗澡㊁穿衣㊁上厕所㊁转移㊁控制大小便和吃饭6项,涵盖了受访者日常生活必需的基本活动(表1)㊂而IADL则是指能够使个体独立生活㊁尽管不那么必需但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的日常活动,它通常包括打电话㊁购物㊁做饭㊁做家务㊁洗衣服㊁使用交通工具㊁吃药和管钱共8项内容,相应地也形成了Lawton-Brody㊁Rivermead㊁Hamrin㊁Frenchay和Nottingham等多版本的测量工具㊂表1㊀Katz指数评价量表编号内容选项1洗澡2穿衣3上厕所4转移5控制大小便6吃饭1=完全独立2=部分需要帮助3=完全依赖由于IADL在各测量工具间的评定内容有着细微的差异,其和2018年的CLHLS数据库的问卷内容难以一一对应,因此本文仅从日常活动能力即ADL基本六项层面进行预测,同时选择了对受访者健康状况下降非常敏感㊁也是使用最为广711‘北京社会科学“㊀2024年第3期泛的Katz指数进行评定㊂在CLHLS问卷关于日常活动能力六项问题中,提问方式均为 您在XX时是否需要他人/器具帮助 ,选项分为 完全独立部分需要帮助 完全依赖 三个,本文将 完全独立 记为1分,将 部分需要帮助 和 完全依赖 记为0分,六个问题累计得分为满分的视为无躯体障碍,不足满分的视为有躯体障碍㊂3.失能率要想了解未来城镇失能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养老服务需求的情况,把握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率是关键㊂何文炯㊁胡宏伟和李延宇通过测算老年人的健康转移概率,研究得出老年人失能状况基本保持不变的结论㊂[20-21]同时参考田勇的研究[22],根据数据可及性,基于Katz指数评价量表,采用2018年CLHLS数据测算当前城镇老年人口的失能率及不同失能老年人等级分布比例㊂㊀㊀三、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预测㊀㊀要预测未来中国城镇失能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把握未来城镇失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基础㊂因此,基于上述建立的城镇失能老年人口预测模型,依据现实可行参数设定,首先模拟了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㊂2050年以前城镇分年龄段㊁分性别的老年失能人口规模见表2,2050年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见图1㊂表2㊀2050年以前城镇分年龄段分性别的老年失能人口(单位:万人)年龄男性女性失能总人口2021203520502021203520502021203520506537.5571.1665.1725.7846.1744.2863.32117.33109.45 6656.7893.5292.8253.9186.8289.40110.69180.34182.21 6751.0592.1581.9628.8651.2147.4879.91143.37129.44 6818.9029.2838.2326.5939.7453.4945.5069.0291.72 6935.5561.3062.1443.5475.7476.8979.10137.04139.03 7046.3996.7291.6843.0288.3685.1789.41185.08176.84 7132.6767.6266.6428.9757.0558.8661.64124.67125.50 7228.0967.3858.8434.9782.5072.9963.06149.88131.83 7328.7957.6564.250.000.000.0028.7957.6564.25 748.329.5120.8244.0850.57107.5552.4060.08128.37 7516.9825.3945.3510.6516.1028.1527.6341.4973.50 7612.1017.2635.9327.9741.7784.4940.0759.02120.42 7719.5235.7461.3130.2157.3293.4549.7393.06154.77 7815.5733.2851.5321.2748.1571.4336.8481.43122.96 797.0714.0323.8321.6146.4975.4528.6860.5299.28 8016.1434.3060.5323.7151.9589.1539.8486.25149.68 8119.0441.7868.4924.2253.1286.2143.2594.90154.69 8217.3639.2578.8322.7653.11102.5840.1392.36181.41 8320.3641.1062.1223.8851.0976.2944.2492.19138.40 8412.6923.5747.3922.1643.3087.2234.8566.87134.61 811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续表年龄男性女性失能总人口2021203520502021203520502021203520508513.4024.3950.8432.5965.70134.5245.9890.09185.368615.0727.7759.3223.3646.9896.7538.4474.74156.078715.6726.8572.6718.1733.2687.9433.8460.11160.60888.9215.1830.2625.1345.1989.1034.0460.36119.378912.1922.0526.7421.3340.2149.6233.5262.2676.36908.1715.5424.1414.5927.6344.5122.7643.1668.65918.0914.4721.0914.3325.4938.0322.4239.9659.1292 4.7910.0919.3713.8427.2355.9618.6337.3275.3493 3.17 6.4513.4711.3220.4946.5714.4926.9460.0494 3.09 6.8613.338.2717.2435.7411.3624.1149.0795 3.237.8716.767.8917.9238.9911.1125.7955.7596 2.54 5.8414.19 6.0611.8429.438.6017.6843.6297 2.03 5.6810.89 4.3310.3421.70 6.3616.0232.6098 1.43 4.539.52 3.368.5318.93 4.7913.0728.45991.16 4.227.512.15 5.9111.693.3010.1319.201000.86 3.44 6.39 1.76 5.0110.36 2.628.4516.74合计604.731153.191574.33766.611449.532240.381371.342602.723814.71图1㊀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㊀㊀(一)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预测根据表2及图1可以看出,从2050年以前的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来看,无论是男性失能人口,还是女性失能人口,其整体上呈现出一直上升的趋势,而且2050年以前男性失能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失能人口规模㊂城镇失能人口总规模从2021年的1371.34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3814.71万人,2021-2050年期间城镇失能人口的911‘北京社会科学“㊀2024年第3期平均规模为2579.35万人㊂从性别来看,城镇男性失能人口总规模从2021年的604.73万人上升至2050年1574.33万人,2021-2050年城镇男性失能人口的平均规模为1103.16万人;城镇女性失能人口总规模从2021年的766.61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2240.38万人,2021-2050年城镇女性失能人口的平均规模为1476.19万人㊂从当前现状来看,在城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大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65岁的63.32万人先上升至66岁的110.69万人,之后又下降到100岁的2.62万人左右,总失能人口规模最大值出现在66岁,最小值出现在100岁㊂在性别对比中,可以看出女性失能人口及失能率偏高,男性失能人口由66岁的56.78万人左右下降到100岁的0.86万人左右;女性失能人口由66岁的53.91万人左右下降到100岁的1.76万人左右㊂从2050年以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伴随着中国城镇地区的失能总人口的增加,高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也在增加㊂从性别对比中可以发现,女性失能人口整体上多于男性的趋势没有改变㊂从各年龄段来看,随着时间的变化,男性和女性失能的人口规模一直处于增加的态势㊂(二)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预测由于失能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针对的是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因此在预测城镇失能人口规模的同时,还需预测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以便为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的预测提供数据基础㊂基于上述预测的城镇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和结构,2050年以前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见表3㊂表3㊀2050年以前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单位:万人)年份男性女性重度失能总人口年份男性女性重度失能总人口2021148.29224.57372.872036288.73440.34729.07 2022155.94235.76391.702037294.80460.01754.81 2023162.07248.22410.292038304.65473.79778.44 2024166.89257.38424.272039312.69495.40808.09 2025170.51264.50435.002040321.92515.10837.02 2026172.54275.54448.082041327.01520.27847.27 2027182.24284.77467.002042326.94542.01868.95 2028194.64304.01498.652043336.30548.47884.77 2029208.68322.06530.742044342.16565.88908.03 2030218.61333.84552.462045352.18579.72931.90 2031225.28352.60577.892046359.02591.62950.64 2032238.00373.88611.882047364.16609.73973.89 2033253.73389.40643.132048372.05629.891001.95 2034265.97414.46680.432049380.82639.061019.88 2035282.79424.63707.422050386.07656.311042.37㊀㊀根据表3可知,不论是城镇男性㊁城镇女性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还是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总规模,均呈现出一直上升的趋势,而且2050以年以前,男性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㊂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总规模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老龄021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化日益严重,老年人口总数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失能风险增加,疾病是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因素,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㊁糖尿病等若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治疗,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将会大大下降㊂随着社会的发展,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逐渐提高,这是因为交通及其他服务设施便利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运动频率,进而加速肌肉流失,以致65岁以上老年人失能风险增加㊂同时,中国公布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女性老年人口比男性老年人口数量多,失能率也高于男性,所以65岁以上女性老年失能人口高于男性㊂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从2021年的372.87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1042.37万人,2021-2050年城镇重度失能人口的平均规模为702.96万人㊂从性别来看,城镇男性失能人口总规模从2021年的148.29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386.07万人,2021-2050年城镇男性失能人口的平均规模为270.52万人;城镇女性失能人口总规模从2021年的224.57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656.31万人, 2021-2050年城镇女性失能人口的平均规模为432.44万人㊂㊀㊀四㊁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预测㊀㊀在计算城镇未来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之前,借鉴胡宏伟和李延宇的研究,假定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选择机构护理的比重分别为30% (高方案)㊁20%(中方案)及10%(低方案)三种情景[17]㊂除此之外,根据胡宏伟和李延宇的研究及民政部发布的‘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规范“[17],假定1名重度失能老人需要1名居家照护人员或0.25名机构照护人员①㊂基于上述参数设定,对2050年以前城镇未来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预测㊂(一)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总体上来看,不同方案下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呈现出一直上升的趋势,但不同方案下的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存在着差异㊂在高方案下,2021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27.97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78.18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52.72万人㊂在中方案下,2021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18.64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52.12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35.15万人㊂在低方案下, 2021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9.32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26.06万人, 2050年以前每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17.57万人㊂(二)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总体上来看,不同方案下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同样呈现出一直上升的趋势,但不同方案下的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存在着差异㊂在高方案下,2021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261.01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729.66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492.07万人㊂在中方案下,2021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298.30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833.90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562.37万人㊂在低方案下,2021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335.58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938.13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632.67万人㊂(三)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照护人员总需求总体上来看,不同方案下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依旧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不同方案下的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同样存在着差异㊂在高方案下,2021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将达到288.97万人,此后将在121‘北京社会科学“㊀2024年第3期2050年达到最大值807.84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544.80万人㊂在中方案下,2021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将达到316.94万人,此后将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886.02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597.52万人㊂在低方案下,2021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将达到344.90万人,此后将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964.19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650.24万人㊂考虑到当前的生育水平对未来失能人口及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均需要等到当前新出生的婴儿成年直至成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之后才会发挥作用,所以当前不同的生育水平对未来老年人口㊁失能人口和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都是65年以后的事情㊂在本研究的观察期,不同的生育水平不会影响未来失能人口和养老服务需求的预测;即在2050年以前,不同的生育水平下,老年人口不会改变,故失能的老年人口也不会改变,因此,结论对于不同生育水平的设置是稳健的㊂㊀㊀五、进一步分析㊀㊀在预测城镇失能人口㊁重度失能人口㊁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对农村未来失能人口㊁重度失能人口及养老服务需求也进行相应预测㊂考虑到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预测依赖于对失能人口的预测,即农村重度失能人口与家庭照料人员和机构照料人员数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比例,一个重度失能人员需要1个居家照料人员和0.5个机构照料人员㊂同时,考虑到本文的重点是放在城镇失能人口和养老服务需求预测上,在此本文不再预测农村的养老服务需求㊂基于本文建立的失能老年人口预测模型,依据现实可行参数设定,模拟了2050年以前农村失能老年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㊂2050年以前农村分年龄段㊁分性别的老年失能人口规模见表4,2050年以前农村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见图2㊂表4㊀2050年以前农村分年龄段分性别的老年失能人口(单位:万人)年龄男性女性失能总人口2021203520502021203520502021203520506527.2335.0617.0920.0127.1014.9747.2462.1732.05 6635.6139.2520.4726.9131.9118.4162.5271.1638.88 6723.3628.4012.8317.2422.3810.8540.6150.7923.68 6817.2018.3912.3527.7431.7321.8744.9450.1234.21 6921.7325.9413.2234.3443.5423.1356.0769.4836.35 7013.3818.489.4721.7531.6816.9935.1350.1626.46 7116.9421.9212.7312.3417.6710.1729.2839.5922.90 7225.2437.9018.7932.9555.9128.5758.1893.8147.36 7330.0339.5324.2825.6237.9623.1955.6577.5047.47 7421.6415.2222.0216.5013.6918.9638.1428.9040.98 7518.2718.0621.2322.5724.1028.9940.8442.1650.22 7612.3512.3817.3824.5825.8638.6936.9338.2456.08 7718.6925.4928.2416.6624.7829.1535.3550.2757.38 789.4616.1715.5927.7050.6155.1237.1666.7870.72 7910.6116.9819.7215.0626.8432.2925.6643.8252.01 221。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社会养老服务需求预测模型建立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社会养老服务需求预测模型建立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社会养老服务需求预测模型建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导致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预测模型建立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养老服务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建立一个可靠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预测模型,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同时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和统计老年人口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和意见。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真实需求和优先考虑的问题,有利于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

其次,对于老年人口增长趋势的预测,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和趋势预测,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老年人口的增长率和数量,进而推测养老服务需求的变化趋势。

这样的预测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机构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资源的投入和配置,以满足将来老年人口的需求。

除了人口数据的分析,我们还需要关注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建立社会养老服务需求预测模型时,应考虑养老服务的类型和内容,比如护理、康复、医疗、心理支持等。

不同类型的服务在老年人口中的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老年人口的特点和需求特征,利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预测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和优先级,从而合理规划和调整养老服务资源的分配和使用。

除了以上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进行空间分析。

通过将养老服务需求与老年人口的分布和分布特点进行地理编码和空间分析,可以确定养老服务的供需关系、区域差异和优先级。

这为社会养老服务的整体规划和资源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准确预测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模型,对于社会的养老服务规划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群队列 衰老评估指标 预测模型

老年人群队列 衰老评估指标 预测模型

老年人群队列衰老评估指标预测模型老年人群队列的健康和幸福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对老年人的衰老评估指标和预测模型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老年人群队列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深入探讨衰老评估指标和预测模型的意义以及当前研究的情况。

1.老年人群队列的特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等。

衰老评估指标和预测模型的研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老年人群队列的特点主要包括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病的增多、身体功能的下降等。

评估老年人群队列的健康状况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特点。

2.衰老评估指标的重要性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指标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常见的衰老评估指标包括生活质量评估、身体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评估等。

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预测模型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作用预测模型可以通过对老年人群队列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他们未来的健康状况,从而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

预测模型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对老年人群队列的健康状况进行衰老评估和建立预测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评估指标和预测模型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评估指标和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老年健康领域的研究者,我认为衰老评估指标和预测模型的建立将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幸福指导提供科学的依据。

我们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群队列的研究,不断改进评估指标和预测模型的建立,从而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关注老年健康领域,为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群队列的健康评估和预测模型的重要性,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幸福指导。

基于TAM-TPB模型的老年人智能知识普及调查

基于TAM-TPB模型的老年人智能知识普及调查

智城建设NO.12 202399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基于TAM-TPB模型的老年人智能知识普及调查成丹妮(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摘要:近年来,关于解决老年人智能知识普及问题的方法层出不穷,有效缓解了老年人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窘境,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老年群体本身的配合意愿将成为推进智能知识普及的最大阻碍。

文章通过引入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关于老年人智能普及行为意愿研究的TAM-TPB模型,深入研究老年人的接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老年人对智能知识普及的行为态度和感知智能产品的易用程度将直接影响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行为意愿。

关键词:老龄化;数字鸿沟;TAM-TPB模型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936(2023)12-0099-03DOI:10.19301/ki.zncs.2023.12.0301 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智能产品层出不穷,老年群体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与时代脱节、无法融入智能化数字化的生活,随之产生老年教育、智慧助老等一系列衍生问题。

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1-2]。

《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指出,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26 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

可以认为,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就是解决总人口中18.70%人口的问题。

很多老年人无法顺应科技迅速发展、无法融入数字化时代的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显现,乘车码、线上预约等,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都是难题。

大部分老年人无法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社会的问题始终存在,随着科技的继续发展,“数字鸿沟”问题或将会成为每一代老年人的问题[3]。

目前,针对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实现智能普及的方法途径,我国已有很多学者提出了看法,如在多省实行的“智慧助老”公益活动、科技公司推出的适老化、老年大学开展科技课程等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老年人的困境,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4]。

基于Kano模型的老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现状及其属性分析

基于Kano模型的老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现状及其属性分析

【摘要】 目的 对老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现状及其属性进行分析研究,为满足患者灵性照护需求,提高灵性照护质量提供参考和方向。

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7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灵性照护需求量表、基于Kano 模型的患者灵性照护需求量表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81例老年重度CHF 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老年重度CHF 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总分为29.75±5.74分。

灵性照护需求12个条目中,惊喜属性为3条,且都在保留区IV;线性属性为5条,其中3条位于优势区I,2条位于待改进区II;基本属性为2条,均处于待改进区II;无关属性为2条,均处于次要改进区III。

在“分享自我感悟”维度中,惊喜和线性属性均为2条,基本属性为1条;在“帮助思考”维度中,线性和无关属性分别为2条、1条;在“营造良好氛围”维度中,惊喜和基本属性各占1条;在“探索精神信仰”维度中,线性属性1条;在“帮助宗教修行”维度中,无关属性1条。

结论 老年重度CHF 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处于中等水平,且其基本、惊喜属性需求主要分布在“营造良好氛围”“分享自我感悟”维度,线性属性需求主要分布在“分享自我感悟”“帮助思考”维度。

提示医院管理层应在巩固完善基本、线性属性灵性照护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造创新惊喜属性需求,从而优化分析无关属性需求。

【关键词】 Kano 模型;老年人;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属性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3.16.004基于Kano 模型的老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现状及其属性分析基金项目: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2021YJSS17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编号:YJSKC-20212005);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ZX01)作者单位: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汪张毅,唐肖春);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汪张毅,朱玥,王汕珊,庞晓丽);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刘梦如);南华大学护理学院(肖露微)第一作者:汪张毅,男,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庞晓丽,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汪张毅 朱玥 唐肖春 刘梦如 肖露微 王汕珊 庞晓丽Current status and attribute analysis of spiritual care needs for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heart failure based on Kano model WANG Zhangyi, ZHU Yue, TANG Xiaochun, LIU Mengru, XIAO Luwei, WANG Shanshan, P ANG Xiaoli (Central Hospital of Hengyang, Hengyang, 421001,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ttributes of spiritual care needs of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inpati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direction for meeting patients' spiritual care need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piritual care. Method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381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CHF admitted to a tertiary A hospital in Tianjin from December 2021 to July 2022, using a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 patient spiritual care demand scale, and a Kano model based patient spiritual care demand scale.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spiritual care needs for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evere CHF was 29.75±5.74 points. Among the 12 spiritual care needs, there were 3 surprise attributes, all of which were in the reserved area IV; there were 5 linear attributes, of which 3 were located in the dominant area I and 2 were located in the area II to be improved; there were two basic attributes, both of which were in zone II to be improved; there were 2 unrelated attributes, both of which were in the secondary improvement area III. In the dimension of "sharing self perception", there were two surprise and linear attributes, and one basic attribute; in the dimension of "helping to think", there were 2 linear and 1 irrelevant attributes, respectively; in the dimension of "creating a good atmosphere", surprise and basic attributes each account for one; in the dimension of "exploring spiritual beliefs", there was one linear attribute; in the dimension of "helping religious practice", there was one irrelevant attribute. Conclusion The spiritual care needs of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evere CHF were at a moderate level, and their basic and surprising attribute needs are本文作者:汪张毅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类心脏疾病进行性加重或进入终末期的一种表现[1]。

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
实证分析
张强;高向东
【期刊名称】《西北人口》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文章基于
上海市28个社区的调查数据,利用相关定量模型,实证分析上海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满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不仅老年人健康状况、长期护理费用对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有显著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长期护理的资源供给情况已经成为制约老年长期护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明确老年人口长期护理服务的责任主体,建立以老年护理需求为导向的评估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风险的有效路径。

【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张强;高向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上海 2002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
【相关文献】
1.我国老年人口婚姻分化现象及其对养老问题的意涵--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周苗
2.我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 [J], 陆林;兰竹虹
3.当代老年人口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r——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胡伦婧;张强
4.老年人口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东中西地区的调查数据 [J], 李梦琦
5.上海老年人口医疗需求及响应策略——基于L街道跨年度问卷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 [J], 杨上广;王春兰;吴柏均;徐璐;陈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研究

中国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研究

中国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研究何文炯;洪蕾【期刊名称】《社会保障研究》【年(卷),期】2013(000)006【摘要】从国际上看,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是老年保障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国,由于缺乏权威的跟踪调查数据,一直未能开展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的系统研究,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常常借用其他国家的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据以研究中国问题.本研究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在对老年人失能状态分类的基础上,构建马尔科夫模型,提出表征中国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的两个重要指标——失能状态转移概率和失能状态转移强度的计算方法,得到2006-2010年两次调查间中国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概率和失能状态转移强度,并在Makeham 假设下,拟合得到中国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强度曲线.最后,作为一个应用,利用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强度曲线,预测了中国2011-2015年失能老年人数.【总页数】11页(P45-55)【作者】何文炯;洪蕾【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及失能规模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J], 潘金洪;帅友良;孙唐水;张吟鹤;薛晓华;周长青2.居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失能现状及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J], 李运;赵佳;唐启群;徐蕾;杨洁;白雪原3.少数民族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疾病家庭负担关系——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J], 赵淑华;唐雪婷;周佳;张梦梦;王玉环4.基于多状态转移模型下的我国失能老年人精细化预测研究 [J], 孙颖;苏容生5.家庭功能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家庭抗逆力间的中介作用研究 [J], 张梦梦;王玉环;唐雪婷;赵淑华;周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慢性病的心理护理需求分析

老年慢性病的心理护理需求分析

老年慢性病的心理护理需求分析
程毛凤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09(018)019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护理的心理需求,为将来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0%以上的慢性病老人需要家人的心理方面护理,25%的老人需要医院方面的心理护理.其中对自己病情的悲观以及经济方面的负担是患者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对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方面的家庭护理和医院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总页数】1页(P162-162)
【作者】程毛凤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福利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需求分析 [J], 梁鸽;谢晖
2.强化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治疗效能感的影响 [J], 刘雪梅;张慧
3.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基于家庭保健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 [J], 蓝萍香
4.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J], 单长鹤; 王
雅珍; 罗溪
5.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J], 翟志平; 王晓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_黄枫

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_黄枫
状态代码 1 健康 2 健康受损 3 功能障碍 4 死亡 无任何功能障碍 器具性日常活动障碍; 或 1 — 2 项日常活动障碍; 无认知功能障碍 3 项及以上日常活动障碍; 或认知功能障碍 身故
老年人健康状态分类情况
状态描述
( 三) 描述统计 排除了后续调查无法跟进以及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 我们 剔除健康等关键变量缺失的观测值, 样本包括了 2005 年接受调查的 10942 名 65 岁及以上在家庭居住的老人 。 2008 年 后 续 调 查 发 现, 552 名老人 2008 年的健康状态不详, 其中 4165 名老人已经去世, 因此 2008 年健在的老人的样本量 该项调查质量良 好, 缺 失 和 无 法 跟 进 的 数 据 不 会 导 致 研 究 结 果 的 偏 差 ( Gu & 为 6225 人 。 经评估, Dupre ,2008 ) 。 65 —74 岁 年 龄 段 老 人 占 65 岁 以 上 老 人 的 比 例 最 高, 从年龄构成来看, 约 占 68. 7% ,75 —84 85 —94 岁以及 95 岁及以上老人所占比例分别为 27. 1% ,4. 0% 和 0. 2% 。 女性老人多于男性, 岁、 男女老年人口比例为 0. 95 : 1 。 样本中五分之三的老人已婚, 且与配偶同住 。 六成以上的老人居住 其余 则 居 住 在 城 镇 。 2005 年, 样 本 中 65. 5% 的 老 人 健 康 状 况 良 好, 无 任 何 功 能 障 碍; 在乡村, 28. 9% 的老人健康受损; 5. 6% 的老人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 需要护理 。
*
内容提要: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为此国家应逐步建立长期护 理保障制度 。 护理保障制度的精算基础建立 在 老 年 人 健 康 状 态, 特别是长期护理状态的 演变轨迹和转移概率模型之上 。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 ( 2005 年和 2008 年) 数据, 运用连续时间齐性 Markov 过 程 刻 画 老 年 人 口 健 康 状 态 的 变 化, 建立转移 概率矩阵模型, 考察 65 岁及以上老人长期护 理 发 生 率 和 健 康 状 态 的 转 移 运 动, 以及影响 这些健康变动的因素; 并预测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口规模和老人处于护理状态的时间长度 。 研究发现, 我国老年人护理需求增长迅猛, 预计到 2016 年, 我国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将超 约占老年人口的 6. 7% 。 女性老人在生存上的相对优势和在维持健康状 态 上 过 1000 万, 的相对劣势, 使得未来需要护理的女性老人数量将达到男性的 1. 8 —2. 4 倍, 而且同年龄 、 同健康状态的女性老人, 在护理状态的生存 时 间 是 男 性 的 2 倍 。 因 此 年 老 体 弱 的 女 性 无 疑将成为长期护理服 务 的 主 要 需 求 者 。 本 研 究 旨 在 建 立 起 长 期 护 理 发 生 率 等 本 土 化 参 数, 为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建设积累基础资料, 为政府制定老龄化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 关键词: 长期护理 多状态转移概率模型 预测

农村失能老人现状及长期护理制度建设

农村失能老人现状及长期护理制度建设

农村失能老人现状及长期护理制度建设黄枫【摘要】在我国人口迅速老化、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养老保障问题,而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当前,随着非农就业和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迅速老化.外出务工子女无法照顾留守父母,传承上千年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失能老人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更难得到有效满足,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通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实地调研,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尊重和顺应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变迁的现实趋势,建设以失能救助为基础的农村养老照护体系.【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7页(P72-78)【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护理;农村【作者】黄枫【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和数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6在人口迅速老化,且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

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和慢性病高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

特别在我国农村地区,随着非农就业和青壮年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或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迅速老化,导致农村失能老人的比例和数量明显高于城镇[1]。

绝大多数中国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子女和土地养老,然而这种传承千年的传统模式不断受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挑战。

外出工作的子女无法照顾留守在农村的父母,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

越来越多的老人不能自己完成日常起居的活动,他们的养老服务需求更难以有效满足,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问题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2-3]。

然而,目前关于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实证研究不多,且罕有针对农村老人的研究。

黄枫和吴纯杰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2005年和2008年)数据,运用连续时间齐性Markov过程刻画老年人口健康状态的变化,建立转移概率矩阵模型,首次测算出长期护理发生率等本土化参数,并预测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口规模和老人处于护理状态的预期时间长度[4]。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老年居民长期护理保险选择偏好研究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老年居民长期护理保险选择偏好研究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老年居民长期护理保险选择偏好研究马慧敏;贾二萍;潘言志;燕惊鸿;吕英豪;熊巨洋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年(卷),期】2023(40)1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居民对于长期护理保险不同属性的偏好、支付意愿以及偏好异质性,为构建符合需方偏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离散选择实验方法设计问卷,以260名老年居民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混合Logit模型进行偏好分析。

结果:老年居民倾向于在社区/家庭、由高级养老护理员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护理”的综合服务且报销比例为90%的长期护理保险,为此老年居民分别愿意多支付110.814元、13.959元、27.928元和31.294元。

保险属性相对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照护地点、保险报销比例、照护服务内容、照护者职业技能水平。

不同性别、文化、配偶、收入的老年居民长期护理保险选择偏好具有异质性。

结论:建议立足需方视角,尊重老年居民偏好,制定多样化长期护理保险方案,增强保险吸引力及发展可持续性。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马慧敏;贾二萍;潘言志;燕惊鸿;吕英豪;熊巨洋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乌鲁木齐市居民健康管理服务选择偏好研究
2.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偏好研究——基于离散选择实验
3.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公立医院护理人员岗位选择偏好研究
4.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宁夏城乡居民就医机构选择偏好研究
5.公立医院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岗位选择偏好研究--基于离散选择实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灰色理论的养老机构老年人身体形态预测

基于灰色理论的养老机构老年人身体形态预测

作者: 王峰
作者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出版物刊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27-33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A01期
主题词: 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身体形态;灰色预测
摘要:根据国家老龄委2009~2013年先后5次公布的55-70岁以上我国养老机构汉族老年人体质调研的原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灰色模型GM(1,1),对未来五年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等身体形态进行预测,以掌握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身体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老龄办(委)以及相关部门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体质衰老变化的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体育运动干预策略,制定合理的健康评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使其“老有所依”、“老有所为”。

基于照护者的老年患者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问卷的初步应用研究

基于照护者的老年患者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问卷的初步应用研究

基于照护者的老年患者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问卷的初步应用研究乔玉凤;刘学军;杜毓锋;黄改萍【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年(卷),期】2017(033)025【摘要】Objective To apply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are Partner-Frailty Index-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CP-FI-CGA) in Taiyuan part of elderly patients and study theirs frailty conditions. Methods To Choos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P-FI-CGA questionnaire, patients′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Clinical Frailty Scale to evaluate 385 patients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statistically. Results Of 385 patients, female patients were 166 cases (43.12%);the frailty index score was (0.318 ± 0.165) points, the CFS was 5.044 ± 1.483.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marital status, the kinds of medication which the patients used, how much help the patient required, the condi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 sleep state, these six factor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Z=-7.292, Z=-1.994, χ2=27.726, Z=-9.688,χ2=8.117,χ2=53.477, all P<0.01).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the kinds of medication which the patients used, how much help the patient required and the sleep state, these four factors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model R=0.610, R2=0.372; adjusted R2=0.362, F=37.241, P< 0.01). Conclusions CP-FI-CGA questionnaire can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frail ty degree by evaluating patients′each system and can bepromoted in the clinical geriatric ward and nursing home, etc.%目的对中文版基于照护者的老年患者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问卷(CP-FI-CGA)进行初步应用,探讨太原市部分老年患者的衰弱状况.方法选用中文版CP-FI-CGA、患者一般资料问卷、临床衰弱等级量表(CFS)对385例患者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5例患者,女性患者为166例占43.12%;衰弱指数得分为(0.318±0.165)分,CFS等级为5.044±1.48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用药种类、帮助的多少、社会支持情况、睡眠情况6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Z=-7.292;Z=-1.994;χ2=27.726;Z=-9.688;χ2=8.117;χ2=53.477,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用药种类、帮助的多少、睡眠情况4个因素是独立影响因素(模型R=0.610,R2=0.372;调整R2=0.362,F=37.241,P<0.01).结论 CP-FI-CGA对患者全身各个系统进行评估,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衰弱程度,可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养老院等.【总页数】6页(P1934-1939)【作者】乔玉凤;刘学军;杜毓锋;黄改萍【作者单位】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衰弱表型和衰弱指数评估老年人衰弱效果的初步研究2.基于老年综合评估体系构建的衰弱指数模型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3.基于照护者的老年综合评估衰弱指数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4.Tilburg衰弱量表和衰弱表型对住院老年患者衰弱评估效果初步研究5.改良衰弱指数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

枫、 吴纯杰: 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
理保障制度建设的角度, 针对老人长期护理发生率 、 护理状态的老年人口规模预测以及预期残障生 存时间的研究, 还较为匮乏 。 此 外, 身 体 机 能 与 遗 传、 医 疗、 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高度相 关, 且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 因此, 健康状况的变化具 有 复 杂 性 、 多 样 性 和 动 态 性 的 特 征。只 有 利 用多期面板数据, 考虑多维因素, 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捕捉老 年 人 健 康 状 态 的 动 态 演 化, 更精准地 预测残障发生率及其异质性 。 传 统 方 法 多 运 用 简 单 的 环 比 几 何 平 均 增 长 率 预 测 失 能 老 年 人 口 规 模, 精度较低, 不能满足保险制度设计需要 。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 2005 年和 2008 年) , 两期横跨三年的调查数据, 运用连续时间齐性 Markov 过程刻画老年人口健康状态的变化, 建立转移概率矩阵模型, 考察 65 岁 及以上老人残障发生率和健康状态的转移运动, 以及影响这些健康变动的因素; 并且对需要护理的 老年人口规模和老人护理状态生存时间进行了预测分析 。 本文建立起本土的长期护理发生率等参 为我国老年护理保障制度以及其他相关老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数量基础和决策参考 。 数,
状态代码 1 健康 2 健康受损 3 功能障碍 4 死亡 无任何功能障碍 器具性日常活动障碍; 或 1 — 2 项日常活动障碍; 无认知功能障碍 3 项及以上日常活动障碍; 或认知功能障碍 身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老年人健康状态分类情况
状态描述
( 三) 描述统计 排除了后续调查无法跟进以及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 我们 剔除健康等关键变量缺失的观测值, 样本包括了 2005 年接受调查的 10942 名 65 岁及以上在家庭居住的老人 。 2008 年 后 续 调 查 发 现, 552 名老人 2008 年的健康状态不详, 其中 4165 名老人已经去世, 因此 2008 年健在的老人的样本量 该项调查质量良 好, 缺 失 和 无 法 跟 进 的 数 据 不 会 导 致 研 究 结 果 的 偏 差 ( Gu & 为 6225 人 。 经评估, Dupre ,2008 ) 。 65 —74 岁 年 龄 段 老 人 占 65 岁 以 上 老 人 的 比 例 最 高, 从年龄构成来看, 约 占 68. 7% ,75 —84 85 —94 岁以及 95 岁及以上老人所占比例分别为 27. 1% ,4. 0% 和 0. 2% 。 女性老人多于男性, 岁、 男女老年人口比例为 0. 95 : 1 。 样本中五分之三的老人已婚, 且与配偶同住 。 六成以上的老人居住 其余 则 居 住 在 城 镇 。 2005 年, 样 本 中 65. 5% 的 老 人 健 康 状 况 良 好, 无 任 何 功 能 障 碍; 在乡村, 28. 9% 的老人健康受损; 5. 6% 的老人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 需要护理 。
CLHLS 1998 年和 2000 年调查样本中仅包括 8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 。 从 2002 年调查开始, 将 80 岁以下 65 岁 以 上 的 老
① 象。
2005 年 和 2008 —2009 年 调 查 样 本 中 65 岁 及 以 上 老 人 为 研 究 对 人纳入调查 对 象 。 考 虑 到 老 人 群 体 的 代 表 性 , 本 研 究 选 择 2002 、
2012 年增 2 期
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
黄 枫 吴纯杰
*
内容提要: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为此国家应逐步建立长期护 理保障制度 。 护理保障制度的精算基础建立 在 老 年 人 健 康 状 态, 特别是长期护理状态的 演变轨迹和转移概率模型之上 。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 ( 2005 年和 2008 年) 数据, 运用连续时间齐性 Markov 过 程 刻 画 老 年 人 口 健 康 状 态 的 变 化, 建立转移 概率矩阵模型, 考察 65 岁及以上老人长期护 理 发 生 率 和 健 康 状 态 的 转 移 运 动, 以及影响 这些健康变动的因素; 并预测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口规模和老人处于护理状态的时间长度 。 研究发现, 我国老年人护理需求增长迅猛, 预计到 2016 年, 我国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将超 约占老年人口的 6. 7% 。 女性老人在生存上的相对优势和在维持健康状 态 上 过 1000 万, 的相对劣势, 使得未来需要护理的女性老人数量将达到男性的 1. 8 —2. 4 倍, 而且同年龄 、 同健康状态的女性老人, 在护理状态的生存 时 间 是 男 性 的 2 倍 。 因 此 年 老 体 弱 的 女 性 无 疑将成为长期护理服 务 的 主 要 需 求 者 。 本 研 究 旨 在 建 立 起 长 期 护 理 发 生 率 等 本 土 化 参 数, 为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建设积累基础资料, 为政府制定老龄化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 关键词: 长期护理 多状态转移概率模型 预测
① 该 调 查 通 过 入 户 问 卷 访 谈, 本中 65 岁及以上老人为研究对 象 。 收 集 的 数 据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老 人
个人及家 庭 基 本 状 况, 社 会 经 济 背 景, 生 活 自 理 能 力, 认 知 功 能, 经 济 来 源, 生 活 照 料 等 ( 曾 毅 等, 2012 ) 。 该项调查为社会科学研究准 备 了 宝 贵 资 料, 更为相关人口和老龄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 据。 CLHLS 从多个维度调查了受访者 的 健 康 状 况 。 调 查 收 集 了 反 映 老 人 日 常 活 动 能 力 (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 ) 的六个项目: 洗澡, 穿衣 、 室内活动 、 如厕 、 吃饭和尿便控制 。 这种最 早 由 Katz 提出的利用 ADLs 独立性来评判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已被学术界广泛使用 。 调查也采集了反 映老人器具性日常活动能力( IADLs ) 的 八 项 指 标, 包 括 能 否 到 邻 家 串 门、 举 重 五 公 斤、 洗澡和做饭 等 。 如果受访者在没有其他人持续帮助的情况下, 无法完成某项日常活动, 则记为失去该项活动能 力( 失能) , 生活不能自理 。 一般以老人无法完成的项目数量衡量老人失能的严重程度 。 调查还使用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 社 会 经 济 状 况 的 中 国 版 认 知 功 能 简 易 量 表 ( MMSE ) , 来测量 老人的认知功能 。 简易量表包括方向定位能力 、 反应能力 、 注意力和计算能力 、 回忆能力以及语言 、 30 分 总 分 。 对 于 受 教 育 程 度 偏 低 的 中 国 老 年 人 群, 理解和自我协调能力等方面, 共 24 个 问 题, 一 般以 18 分作为认知功能障碍( 失智) 与无障碍的分界线 。 ( 二) 长期护理状态的界定 在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设计中, 护理状态的界定 直 接 决 定 了 老 人 的 获 益 资 格 和 受 益 水 平 。 曾毅等( 2010 ) 对老年人健康 、 残 障 发 展 轨 迹 以 及 照 料 需 求 进 行 了 一 系 列 开 创 性 的 研 究, 他们 将上述六项日常生活自理活动( ADLs ) 中, 有一 项 或 更 多 项 需 要 他 人 帮 助, 定义为生活自理能力残 障 。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 2011 ) 也 利 用 ADLs 来 界 定 老 人 是 否 失 能 。 此 外, 也有文献使 用较为主观的自评健康来确定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Peng et al. ,2010 ) 。
一、 引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老化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加, 老年人口 因 病 导 致 残 疾 或 认 知 障 碍 的 发 生 率 也 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看护的老年人数量在不断扩大 。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在上升,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 4% , 显示, 人口规模约 470 万 。 我国大多数老年人收 文化程度不高, 残障老人的生活质量更是堪忧; 有 些 生 活 不 能 自 理 的 老 人 甚 至 因 不 忍 入来源单一, 拖累家人而自杀 。 失能 、 失智老人的社会保障日渐成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 我国现行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制度不能解决大多数 残 障 老 人 的 长 期 护 理 问 题 , 为提早预防 人口快速老化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 我国长期护理政策的研究和论证工作日益紧迫 。 2012 年 6 月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修订草案) 》 明确提出, 积极应对 国家应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 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护理保障制度的精算基础建立在老年人健康状态演变 轨 迹 和 转 移 概 率 模 型 之 上 , 研究老年人 口身心残障发生率以及健康状态的动态演化, 有助于及时筹划所需的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 减轻生 本研究也将为我国 老 年 护 理 保 障 制 度 的 探 索 提 供 经 验 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及其家庭的负担 。 因此, 依据和理论指导 。 以曾毅等( 2010 ) 为代表的研究, 极 大 丰 富 了 我 国 老 年 人 健 康 和 照 料 需 求 的 文 献 。 但 是, 从护
* 黄枫,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 院 、 数 理 经 济 学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邮 政 编 码: 200433 , 电 子 信 箱: huang. feng @ mail. shufe.
edu. cn ; 吴纯杰, 上海财经大学统 计 与 管 理 学 院 、 数 理 经 济 学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作 者 感 谢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项 目 ( 编 号: 71203133 ) 、 “晨光计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 项目批准号: 12 YJC790067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 项目编号: 11CG38 )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 衷心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评审意见 。 文责自负 。 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