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实用word文档 (5页)

合集下载

观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观潮的最佳时间、地点。

那谁能来说一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对啦,是因为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就形成了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

那观潮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最佳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二)精读课文,感受潮来时的壮观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想一想潮来时的景象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生 1:我仿佛看到了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生 2:我看到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同学们想象得真不错!那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条白线的变化?生 3:这条白线一开始很细很短,后来越来越长,越来越粗,最后横跨了整个江面。

师:说得真好!那此时的江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生 4:此时的江面不再平静了,变得波涛汹涌。

师:是啊,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江面的变化。

(生齐读)2、白线越来越近了,潮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4 自然段,找出描写潮声和潮形的句子,用“——”画出来。

(学生默读后交流)描写潮声的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观潮》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一人朗读,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

教师提问: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此问题的设计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预设1:我仿佛看到很多人站在堤岸上,抬着脚,仰着头向东望去,都在等着潮来。

预设2:这时候江面上一点风都没有,很平静,江面很宽一眼望不到边。

预设3:江上雾气很重,远处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静静地屹立在江边,好像要和人们一起欣赏这天下奇观一样。

学生齐读第1、2自然段。

教师过渡:潮来之前,江面平静。

等待的人群翘首东望。

大潮马上就要来了。

(板书:平静)☆潮来时教师:描写潮来时,是这篇文章重点,用了2个自然段的笔墨。

大潮汹涌而来,并不是一下子就“扑”到了人们眼前,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按照学习提示,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

学习提示:(1)品读想象: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提问: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预设: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

(板书:远像闷雷滚动)教师:响声如雷,这是暗示潮水来势凶猛。

我们来请一位同学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然后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2)品读想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教师提问: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预设:“响声越来越大”“出现了一条白线”。

(板书:近些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运用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几种方法:结合重点语句展开想象,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结合图片内容展开想象……希望同学们可以将所学方法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中去。

3.课堂演练。

4.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做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观讲述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课时名称】:观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潮汐的分类;2. 掌握潮汐的观测方法和潮差的计算;3. 理解潮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分类;难点:潮差的计算。

【教学准备】:学案、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简单复习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潮汐的形成原因和分类。

简单解释引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和离心力产生的。

2. 向学生介绍潮汐的分类,有日潮、半日潮和混合潮三种类型。

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每种类型的特点。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向学生讲解潮汐的观测方法,包括观测站的设立、观测仪器的使用和观测时间的选择等。

提醒学生观测时要注意安全。

2. 给学生发放潮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测实践。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测站点,并记录所观测到的潮汐情况。

四、潮差计算(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潮差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醒学生要注意观测时间的选择和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2. 让学生根据实际观测到的潮汐情况,进行潮差的计算。

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知识扩展(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潮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包括渔业、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方面。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需要保护海洋环境。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讨论。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课后作业】:1. 预习下节课内容。

2. 思考并写一篇短文,描述潮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并阐述自己对海洋环境保护的看法。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4 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教学难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奇特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那谁能回忆一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呢?(引导学生回答出“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二)精读课文,感受潮来时的壮观1、默读课文 3、4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来时声音和样子的语句。

2、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画出的语句。

3、全班交流。

声音:“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提问:这句话把潮来时的声音比作什么?(山崩地裂)从这个比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潮声巨大,气势非凡)指导朗读:读出潮声的巨大和气势。

样子:“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提问:这里把白浪比作什么?(水墙)为什么会形成水墙呢?(浪头很高,很宽)引导学生想象水墙的样子,感受潮的壮观。

指导朗读:读出潮的雄伟壮观。

4、观看潮来时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潮的壮观。

5、师生合作朗读 3、4 自然段,老师读描写声音的语句,学生读描写样子的语句,再次感受潮来时的壮观。

(三)学习潮头过后的景象1、自由朗读第 5 自然段,说一说潮头过后的景象是怎样的。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感受潮头过后余波依旧汹涌。

提问:“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潮的气势大,持续时间长)(四)总结写作方法1、回顾整篇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
基本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
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语文表达。

2.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讨论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素材,引入话题,让学生对海洋和潮汐产生兴趣,导入课文
内容。

2. 学习课文(20分钟)
1.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朗读。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3. 拓展(15分钟)
1.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潮汐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潮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进行展示。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文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通过视频引入、课文学习和活动拓展等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在引导讨论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展示时也能锻炼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0篇)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0篇)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0篇)《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或学生听录音朗读。

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再读课文,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四、读中感悟,深入理解。

1.默读有关段落(主要是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天奇观”的语句画下来。

2.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3.结合学生的、交流,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进一步体会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5、理清顺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六、指导写字,抄写生字。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什么?了解了什么?二、引入新课。

1.潮来之时声势浩荡,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的情景?2.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让学生以台记者身份,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生字复习巩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摘抄课文中精彩生动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观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小朋友们,上节课咱们一起初步了解了观潮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

这节课呀,老师要带着大家更深入地去感受观潮的魅力!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看看那汹涌澎湃的潮水是怎么滚滚而来的。

(播放观潮视频)瞧,那潮水是不是像一群奔跑的骏马,奔腾着朝我们冲过来啦?然后呢,咱们再来画画潮水的样子。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纸和笔,大家可以把自己心目中潮水的模样画出来。

咱们来模仿一下潮水的声音和动作。

大家站起来,一起喊出潮水的声音,再做出潮水涌动的动作。

怎么样,是不是特别有趣呀?《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小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继续来探索观潮的奇妙世界。

一开始,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天,小明去观潮,他看到潮水来的时候,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圆圆的,完全被惊呆了!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像小明那样感受一下呀?那咱们就来仔细看看课文里的描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大家说说,这潮水像不像一群勇敢的战士呀?接着,咱们分组来朗读这一段,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气势。

然后呀,咱们一起回忆一下自己见过的最厉害的场面,和这观潮比一比。

咱们一起写一段话,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的观潮场景。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小朋友们好呀!今天咱们接着聊观潮。

咱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课文,感受一下作者笔下观潮的壮观。

读的时候,要把自己想象成就在观潮的现场哦。

读完之后,大家来说说,潮水给你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是它的声音,还是它的样子?比如说,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觉得潮水的声音像打雷一样,轰隆隆的。

那咱们就来找找课文里还有哪些描写声音的句子。

咱们一起闭上眼睛,在心里再回想一遍观潮的画面,然后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亲爱的小朋友们,咱们又要开始观潮之旅啦!咱们先听一段海浪的声音,猜猜和观潮的声音像不像。

(播放声音)然后呀,看看课文里的图片,说说图片上的潮水和你们想象中的一样不一样。

观潮(第2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2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2.想象钱塘江大潮潮来时、潮去后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

3.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想象钱塘江大潮潮来时、潮去后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想象钱塘江大潮潮来时、潮去后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教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谁能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预设: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潮来的过程。

教师: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时和潮去后的具体景象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想象文字中描写的画面,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吧。

探究新知:(一)探究一:想象并感受潮来时和潮去后的画面。

1.找出描写浪潮样子和声音的句子,想象潮来时的画面。

(课文第3、4自然段)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想象了浪潮来前的画面,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潮来时的画面吧。

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第4自然段的“泡泡语”。

它告诉我们什么?预设:想象时既可以想象浪潮的样子,还可以想象它的声音。

教师: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浪潮样子和声音的句子,并想象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行圈画。

(教师可巡回看看学生圈画的情况)(1)品读想象: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引导交流:结合生活经验想象闷雷的声音。

学生交流并展示朗读。

预设:这是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

我仿佛听到了远处响起了隆隆声。

(2)品读想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引导交流:这白线是怎样变化的?“横贯江面”是怎样的景象?(总结提示:抓住表示动作的词,想象出动态的画面)学生交流并展示朗读。

预设:移来、拉长、变粗、横贯。

我仿佛看到远处出现一条白色的水线,水线一边向我快速靠拢,一边变得越来越粗,横跨了整个江面。

(3)品读想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观潮》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观潮》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1 观潮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能大致说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

提示:参见“世纪英才好课件”词语听写。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本文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分析,已经获得了对钱塘江大潮的初步印象。

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更深入地感受它的壮观呢?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描绘,一同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奇景。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默读课文,自主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圈画出自己喜欢的景象。

(2)学生两人一组,探究默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们对课文的把握情况。

2.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学生汇报默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按照课文写作顺序进行点拨。

·抓文眼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如何理解“奇观”二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潮来前A.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这两句话描绘出钱塘江怎样的画面美?展现出怎样的意境?)B.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这两句话写出了观潮人怎样的心情?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有过急切等待的经历吗?和大家说说吧!)·潮来时A.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具体是如何描写的?明确: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细心观察,有声有色地描写了潮来时声音和景象的变化。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安师附小余武富教学设计说明 (感悟于《上海教育》)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

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习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

,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

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

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

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

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摘要:知识与能力复习部分生学习3、4然段理课容知道潮前、潮、潮不景象,)(指导学生别赛并说说己感受,)师看了画面请你用句话说说感受【设计思路】《观潮》课通作者所见、所闻、所感向者介绍了古以被称天下奇观钱塘江潮贺老师节课设计上能抓住课重和难以学生以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使学生感悟理理基础上感受钱塘江潮壮观与雄奇1、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感受首先课件出示钱塘江潮到前人们堤上等潮情景提出如你就是观察人员想到就要见到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人群又是怎么做呢?通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到观潮人急切、激动心情2、感悟感受潮气势学生由潮这部分教师要学生出己喜欢句子出精彩并跟桌说说己喜欢理由这就教学以把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悟得如浪潮越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像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教师要学生反复并分组层层仿佛潮就身边给人以身临其境感觉学生也很感受到了钱塘江潮气势磅礴3、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学生通感受到了潮气势老师就问潮水真像作者描写得那样吗?想不想亲眼看看激发了学生兴趣然放录像展现潮雄壮情景体会描绘情景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潮气势雄伟和壮观布置作业要学生给录像配说词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部分生学习3、4然段理课容知道潮前、潮、潮不景象2、程与方法、想、演、练掌握词语运用议议感受潮到气势3、情感、态、价值观从心我国有这样壮观然奇观而感到骄傲、豪从树立热爱祖国、保护然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导语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课了到江潮还没有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左右听从远处传了隆隆响声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生潮了2、师对潮就要了你们想看看吗?说就请学们打开由地轻声课三、四然段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说说钱塘江潮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到不明白地方做上记(学生由三、四然段并记下问题)3、学生汇报情况二、问题整体感知1、师学们问题提得都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学习潮这部分请学们再课三、四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潮声音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潮样子词句你特别喜欢就努力地把它得精彩些待会给听(学生由勾画)2、生我画描写潮声音句子是──隆隆响声、闷雷滚动;描写潮样子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地方出现了条白线师你听到了潮远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样子──条白线(教师击课件出示潮图片闷雷滚动、白线)3、师课既写出了潮远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情绪再这句子(击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师学们真会观潮不仅听到了潮远方声音看到了潮远处样子更难得是你们还体会到了观潮人情绪真是不简单师潮远处其声如闷雷滚动其形似条白线难道被称天下奇观钱塘潮仅仅是这样吗?学们己这句子想想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提示学生重理横贯词与桌讨论刚才学提到那条白线很快地移却慢慢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生由并与桌讨论)(指导学生别赛并说说己感受)4、师刚才学们通己感受了潮汹涌而气势现老师请看组壮观图片(师击课件出示画面学生看着不由主地惊讶、赞叹)5、师谁能谈谈你刚才感受?(师击课件出示浩浩荡荡、飞奔而)师看了画面请你用句话说说感受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看到这天下奇观讲给己亲人、朋友们听呢?己先试着说说(生述)(请学生分别依据课和画面加上己想像进行了复述)三、知识拓展深化教育1、师请当主持人给画面配说词2、师当主持人可不容易你们知道说词哪儿吗?对了就上三、四然段咱们就《话说钱塘潮》二集《潮》(两名学生边击课件钱塘江潮图片边配说词)3、结作者围绕着潮声音、形状变化将己看到、听到和想到具体地描写出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观察方法平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今天课就上到这儿。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三、教学时刻:一课时四、教学预备:《观潮》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明白得“观潮”与“天下奇迹”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迹”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那个地点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明白得“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迹”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迹”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那个地点是指潮来时的景象。

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迹。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安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覆盖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专门安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伙儿仰头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爱好,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教师提出:“假如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问题看课件。

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模样”。

(1)知潮声。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本课时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潮汐现象,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潮汐的概念及形成原因•潮汐的定义•潮汐的形成原因:引力和离心力的作用2. 潮汐的规律•日潮和半日潮的区别•潮汐的周期•潮汐的变化规律3. 潮汐的影响因素•月球对地球的潮汐影响•太阳对地球的潮汐影响•地理因素对潮汐的影响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学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次我们去海边时是否有过观察潮汐的经历?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2.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呢?你们对潮汐了解多少?3.提出学习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步骤二:学习潮汐的概念及形成原因1.出示潮汐的定义: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潮汐”的概念。

2.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潮汐是如何形成的?–引力和离心力分别对潮汐的形成有什么作用?3.小组汇报:请不同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步骤三:学习潮汐的规律1.引入潮汐的日潮和半日潮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日潮和半日潮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潮汐类型?2.出示图表:展示一张潮汐的周期变化图表,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潮汐的周期、变化规律等特点。

3.分组讨论:将学生重新分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潮汐的周期是多长?–日潮和半日潮的变化规律有哪些?4.小组分享:请不同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学习潮汐的影响因素1.引入月球和太阳对潮汐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月球和太阳如何影响地球上的潮汐?2.出示图表和示意图:展示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示意图以及地球上潮汐的变化图表。

3.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学习月球和太阳对潮汐的影响因素。

4.教师解释: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补充相关知识。

课堂练习1.设计问题: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潮汐的周期会有所变化?–除了月球和太阳,还有哪些地理因素会影响潮汐?2.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一、教材特点分析
《观潮》这篇课文选自省编教材六年制第七册第10课。

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举世文明的钱塘江大潮,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
记叙文。

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接着围绕“奇”字,
用三个逻辑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奇”,
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文章的中心。

潮来之前,“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
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作者通过对江边远、近景物的描写,渲
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目的在于同大潮到来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这段,作者还通过“人山人海”的人潮,及观潮
人“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急切心情的描写为大潮的到来创设了一种特有
的情境,进一步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来之时就更“奇”了。

这一段作者根据细心观察,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
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非常具体形象地记叙了潮来之时的情景。

我们可
以从作者抓住描写的两个方面来体会潮水之“奇”。

声这方面,作者三处写了
潮声,从“闷雷滚动”到“响声越来越大”再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作
者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变化,再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这
巨大的声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潮水之大;这巨大的声音突出了什么?突出了
一个“奇”字。

形这方面,从“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到“白浪”翻滚形成城墙,再到“浪潮”飞奔而来,作者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
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

再“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七八米高”,足见潮势之猛,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字。

二、设计意图: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是学
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三、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第二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潮来时的气势。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映观潮时“人山人海”的镜头。

师述: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观赏“壮观天下无”的钱
江潮(板书:观潮)
2、提问。

(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
3、这节课我们要重点领略钱江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描写潮来时景象的段落(第
2、3自然段)。

2、大家打算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呢?(指名学生说说方法,如果学生不会说,就用提建议的方式提出要求,如果学生能说,就引导到用“读”
的方法)我有一个建议,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把自
已特别喜欢的语句反复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得有气势些,再读给大家听,并且
说说理由,怎么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